登陆注册
1903100000025

第25章 德奥指挥学派的巨人们(2)

在英国指挥比彻姆和理查出版商罗德的倡议下,1947年10月在伦敦举行了理查·施特劳斯音乐节。理查亲自到场指挥并获得了丰厚的报酬。10月19日在皇家阿伯特大厅的音乐会是这一活动的高潮,理查指挥成立不久的爱乐乐团演出了《唐璜》《滑稽曲》和《家庭交响曲》,最后以《玫瑰骑士》中的圆舞曲作为返场曲目。

这是一场精彩的演出,爱乐乐团训练有素,尽管才成立两年,但已经与世界一流的指挥和独奏家合作过多次。八十三岁高龄的理查虽然已经有三年没有上过指挥台,但丝毫听不出任何龙钟之态。评论员称,那晚他的“棒下有无数的表情层次”“八十三岁的他对于乐团的控制力丝毫未见减弱”。这场音乐会的录音只有《滑稽曲》是完整的,而其他作品的录音由于是录制在78转唱片上,当唱片需要翻面时,就丢失了正在演奏的数个小节。这么重要的音乐会没有完整录下来实在令人费解。Testament的CD还收录了10月29日《蒂尔的恶作剧》实况录音,同样也是缺少数小节。即便如此,这也是非常值得一听的珍贵现场录音。

1920年前后的乐队录音,除了少数是完整的作品以外,大部分都是片段和删节版本,如删节版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1923年左右,新兴的《留声机》杂志发起抗议,反对肆意截断伟大的音乐作品。1924年诞生了第一个完整的马勒交响曲录音,指挥家是德国人奥斯卡·弗利德(OskarFried,1871—1941)。

弗利德最传奇的莫过于当**统治德国时期,其他音乐家都去了美国,而他却选择了苏联。他生于柏林一个犹太人家庭,1891年至1892年在高等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又在法兰克福跟随洪佩尔丁克学习了一段时间。弗利德1905年首次与马勒会面,当时他受邀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出作曲家的《复活交响曲》,而担任台下乐队指挥的正是克伦佩勒。1906年11月他又在圣彼得堡指挥该作品的演出。1913年他在柏林指挥了马勒第九交响曲的第二场演出。1922年,弗利德成为首个访问苏联的西方指挥家,列宁亲自在车站站台上迎接他。1924年他录制了好几个交响曲的历史首次录音——贝多芬“英雄”、布鲁克纳“第七”和马勒的“复活”。弗利德指挥的曲目非常丰富,德国传统曲目自然不需赘言,在Arbiter公司列出的1905年至1937年他的音乐会记录中,包括马勒、理查·施特劳斯、欣德米特、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布索尼、德彪西、拉威尔、普费茨纳、巴托克的作品,而且曲目都是重量级的。举个例子,1912年10月8日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会曲目是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和马勒的《大地之歌》,1927年巴黎音乐会的曲目竟然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作曲家在场)!弗利德于1934年去了苏联,先后在第比利斯和莫斯科指挥,他最终成为苏联公民,1941年卒于莫斯科。

虽然弗利德的声誉在今天并不是很高,但事实上他在德奥系统中举足轻重,霍伦斯坦曾提到“尼基什和弗利德是我在柏林时的偶像”这样的话。弗利德是一位客观主义者,和上面几位一样,拥有理智而清醒的头脑,很幸运的是他留下了不少录音可以作为明证,每个录音都具有高度的个性和戏剧张力。弗利德在交响曲录音史上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好几部交响曲的首次录音都是由他完成的。

1924年马勒第二“复活”交响曲的录音动用了22面78转唱片。弗利德在职业生涯顶峰的1920年,在维也纳指挥了所有马勒交响曲,评论员们都注意到他那夸张的手势越来越接近马勒本人。柏林和维也纳的乐手觉得他是绝对的天才,而同时又对他在排练时制造的紧张气氛感到抓狂。其实在马勒去世时已经有不少音乐家都开始录音了,但马勒本人没有留下任何唱片录音,只有一个自动钢琴的纸卷;因此弗利德的录音无疑是早期马勒交响曲录音中最重要的部分。电气录音发明之前,录制乐队作品难度极大,录音公司通常使用一个巨大的号筒来拾音,而乐队必须都挤在号筒附近。与正常演出相比,人数大量削减,低频通常都很差,大号经常被用来代替低音提琴;打击乐器也是大麻烦,不能奏得太响,一般也是把它削减了事。但马勒的交响曲没有打击乐器就没法听了,更麻烦的是这部交响曲的末乐章还有合唱。

抛开录音效果,弗利德的演释整体感非常好,虽然那是22面唱片拼接起来的,但接近八十五分钟的演奏还是一气呵成。他的速度与今天的演释相比没有什么差别,第四乐章的速度稍慢一些;女中音埃米·莱斯内的演唱带有庄严的表情,丰满的嗓音立刻让人想起后来的费里尔。末乐章合唱的效果非常出色,独唱的层次也很清楚。

在细小节奏的变化上——比如句尾的渐慢——弗利德要比现代的演释运用的多得多,弦乐的滑音也很有那个时代的特色。

同年七月录制的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听者一定要有排除噪音干扰的能力,数码转制后留下的噪音和乐音差不多大。和所有声学录音一样,演奏感觉上是在一个罐子里进行的。撇开噪音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录音,除了弦乐偶尔会出现滑音以外,一切都非常现代。弗利德的处理非常细腻,他的音乐总是让人回味,尤其是第二乐章,虽然在安静的时候噪音大得吓人,但乐器透出来的音色似乎更有生命力;第三乐章的速度快得惊人,而末乐章错综复杂的织体实在不是声学录音能胜任的。和现代录音不同,乐队中独奏声部的乐器通常会非常突出,而且音色自然,富有质感,在乐队全奏的时候动态压缩得很厉害。

史上第一个布鲁克纳交响曲的录音是1924年三个录音中最难令人接受的一个,干巴巴的效果很难对布鲁克纳应有的丰满共鸣产生说服力。速度比所有的版本都要快,除了谐谑曲乐章干净利落外,其他绵长悠远的旋律都没能很好地表现出来;尤其离谱的是第二乐章比原调高了半个音,不知道这是原来的转速不对,还是后期转录时的问题。

1928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录音是电气录音发明后该曲的首次录音,也是Polydor公司纪念贝多芬逝世一百周年录音计划的一部分,由柏林国家歌剧院乐团演奏。弗利德的诠释很接近现代指挥家,速度适中,音乐处理完全按照乐谱行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匈牙利指挥家弗里柴的风格,简洁明快,线条清晰,尤其是弦乐的处理非常细腻;乐团的合奏能力在他的手里有了质的提高,在节奏保持严格的同时又带有充沛的能量和准确的表情。第二乐章表现出一种敏捷的弹性;第三乐章处理得非常流畅;末乐章的诠释结构完整,开头大提琴的“宣叙调”很有质感,节奏处理的也是抑扬顿挫,四位领唱和合唱团的发挥也是高水准的。由于是电气录音,音响效果比声学录音要高明很多,完全可以和三十年代的录音媲美,从总体上来说要胜过魏因加特纳的版本。在富特文格勒1937年版本之前,这是最重要的“合唱”交响曲的录音。

三位伟人

二十世纪前五十年绝对是指挥家的黄金年代,德奥系统中的三位伟人——瓦尔特、克伦佩勒和富特文格勒尤其受到世人的膜拜。在三人之中,富特文格勒是浪漫派极致的代表,克伦佩勒具有高度的严肃性,瓦尔特正好处在两人之间,他的音乐就是美的化身。无论三人的风格有多大的差异,他们的演释都毫无浮夸和哗众取宠之感,永远可靠、真实、朴素地表现音乐。他们的曲目也都是以德奥传统交响曲为核心——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是他们共同而永恒的目标。瓦尔特在莫扎特领域最为成功,富特文格勒和克伦佩勒是贝多芬音乐的代言人。而对于马勒的交响曲,瓦尔特是坚定的追随者,克伦佩勒也录制了其中的几首,尤其是对“复活”的诠释在晚年达到了顶峰;富特文格勒则一直持谨慎态度,除了在战前指挥过为数不多的演出外,没有留下什么录音,他似乎更青睐马勒的艺术歌曲。

布鲁诺·瓦尔特(BrunoWalter,1876—1962)是二十世纪最伟大、最著名的指挥家之一,也是德奥传统的继承人。他生于柏林,原名布鲁诺·施莱辛格(BrunoSchlesinger),1896年改为瓦尔特,据说是受了瓦格纳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中的男主角瓦尔特·冯·施托尔津的启发。他八岁进入施特恩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九岁公开演出;1889年和1891年两次看了彪罗的指挥后,下决心要开展自己的指挥事业。1894年瓦尔特首次在科隆歌剧院指挥,同年他遇见了马勒;在汉堡,他成为马勒的助手,指挥合唱团。1900年,在经历了数个小职位后,瓦尔特来到柏林“菩提树下”国家歌剧院,成为卡尔·穆克和理查·施特劳斯的同事。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马勒,在二十世纪前十年,他们几乎都在维也纳一起共事。1912年瓦尔特接替莫特尔在慕尼黑待了十年。二十到三十年代初是德国音乐文化最繁荣的时期,顶尖的音乐家们都聚集在柏林。然而好景不长,希特勒上台后,瓦尔特不得不离开柏林,先去了维也纳,然后是巴黎。二战爆发后,他去了美国并成为永久居民。战后瓦尔特数次回到欧洲,参加爱丁堡、萨尔茨堡、维也纳的音乐节活动;1960年举行了告别音乐会。他最后的录音是1961年与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录制的莫扎特序曲。

大多数乐迷接触瓦尔特的录音都是从他的晚期唱片开始的,其实那时他的状态已经过了巅峰期,而且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的演奏水准也并非一流。

瓦尔特与马勒的特殊关系使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重要的、也可能是最重要的马勒作品的诠释者,马勒最后的重要作品如《大地之歌》和第九交响曲都是由瓦尔特指挥首演的。这两部作品的历史首次录音也是由瓦尔特指挥的,都是现场录音。其中《大地之歌》是1936年5月24日纪念马勒逝世二十五周年的音乐会,瓦尔特客席指挥马勒生前最喜爱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这不但是瓦尔特首次录制他最钟爱的大师的作品,也是历史上首个马勒交响曲的电气录音,由哥伦比亚发行了14面78转唱片。这部没有编号的交响曲不仅是马勒情绪最私人的表达,恐怕也是所有音乐中最私人的表达。强烈的戏剧性主导了这次演出,瓦尔特的速度总体上比他后来的录音要快一些,在最疯狂的段落中让人觉得是马勒亲自在指挥;所有的细节都非常清晰明确。独唱家也得到充分的发挥:美国男高音库尔曼时年三十三岁,他和四十岁的瑞典女中音索尔伯格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展开职业生涯,前者具有非常抒情的嗓音,后者声音浑厚,气息悠长。1938年1月16日的第九交响曲录音同样来自音乐会现场,这个录音象征着瓦尔特战前维也纳时代的最后一次喘息;两个月后,**德国占领了奥地利。这次演出非常成功而感人,在二十六年前,正是瓦尔特在这里指挥了这部交响曲的首演。和后来的录音相比,瓦尔特早期的演释带有更多棱角,速度也更快——1961年他最后的一次录音比这个1938年的版本足足慢了十一分钟!

1948年,时隔十年重返维也纳以后,瓦尔特指挥了至少二十二场演出。Andante发行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专辑是战后瓦尔特指挥马勒交响曲最珍贵的历史资料,包括1948年的“复活”交响曲、1952年的《大地之歌》和1955年的第四交响曲,全部都是现场!“复活”交响曲是他回到维也纳后的首次演出,担任独唱的女高音塞卜塔利1931年在萨尔茨堡与瓦尔特同台演出时年仅二十一岁,而1948年时的她已经是著名的莫扎特与施特劳斯歌剧的演释家了,有着完美平稳的气息和高贵的音色。

同类推荐
  • 著名交响曲欣赏

    著名交响曲欣赏

    本书文字浅显易懂,并包含了一部分曲谱,能指导读者怎样去了解欣赏一部交响乐名曲,其中包含了交响乐名曲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适合大众阅读,《著名交响曲欣赏》定位为交响乐知识普及型书籍,收集了各种世界闻名的交响乐名曲,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阅读价值高。,以及名曲诞生的历史,以及音乐人创作的背景、故事等。其中囊括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等的许多世界名曲
  • 世界美术史

    世界美术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世界文化史》。本书按地域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办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结构上整合串缀,散点透视的方法,有机地把世界文化史中特别耀眼的闪光点组织成绚丽多彩的画卷,每篇文字约千字左右,避免过分的学术化,内容上举凡哲学、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科学、宗教诸方面,皆有涉猎,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
  • 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本书收集了50部在国际知名电影节上最新获奖的欧洲短片,以出品时间为序,对各部分影片进行介绍、评赏,像万花筒一样,能让我们了解到欧洲丰富的短片创作。
  • 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史

    本书原写于二十余年前,是余秋雨先生在戏剧领域的专业之作。从前用的书名是《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为的是突出“戏剧文化”这个概念。因为余秋雨先生当时在学术思想上正经受文化人类学的激荡,只想通过戏剧的途径来探索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因此,“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指向着一种超越戏剧门类的广泛内涵。但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文化”的用法越来越不着边际,当初的意图已很难表明,不如干脆舍弃,留剩一个更质朴的书名。
  • 听不完的历史

    听不完的历史

    每一章都按照时间顺序对作曲家的生平、重要录音、演奏风格、历史地位等做了详尽阐述。并配以各CD唱片的封面、编号、年代和评级。,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从圆筒录音开始直至二十世纪的重要历史录音唱片。全书分为录音先驱、浪漫派钢琴大师、德国现代钢琴学派、二十世纪早期诸多小提琴学派、中提琴和大提琴巨匠、德奥指挥学派、欧美指挥明星、意大利歌剧——从威尔第到真实主义、法国歌剧、瓦格纳王国等
热门推荐
  • 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 我欲成魔

    我欲成魔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恐怖世界,踏着那众神与诸仙的尸骨,斩道求真。方辰本是一介凡人,机缘中得到了上古魔门传承,却因此满门灭族,心魔化道,太初魔功露出狰狞,一路血海尸骸,步步沉沦魔海,吞噬血肉,掠夺灵魂,千年再回首,他站在了魔道巅峰,俯视诸天万界……
  • 毒宠猎灵妃

    毒宠猎灵妃

    某男装可怜:女人,我心碎了你要怎么赔?某女试探:把我赔给你?某男窃笑,上钩了!她只是无辜穿越,错砸某男而已,就被这只无良猎灵师抓住了小辫子,他不但骗财骗力,还骗心!某男冷哼:天上掉下朵大桃花,还不马上把花掐……
  •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大全集(超值金版)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大全集(超值金版)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推销员,创造出不菲的业绩,就要具备良好的心态、修养、品质、习惯、方法、技巧等,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从榜样的身上汲取。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积累销售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培养推销员所需要的素质和修养。在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的时候,积极思考,把学习到的知识和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推销过程中去,将创造出卓越的业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即使我们了解了销售成功的秘决,如果不行动就永远不会成功,希望通过凡禹、吴慧编著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大全集(超值金版)》,每个推销员都切实行动起来,在推销实践中真正体会成功的乐趣,为创造一个辉煌的未来而努力。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寡妇三嫁

    寡妇三嫁

    推荐小悠自己的文:七岁小魔后邪医残宠我的调皮王妃【本文女强+美男无数+结局一对一】弑父果然是要遭天谴的啊,不过这雷也太给力了,一劈就把她劈成了……寡妇???本来想替她那心有所属的妹妹嫁人,没有想到对方竟然不要她。妈的,老娘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想她那二十一世纪堂堂总裁的一百八智商,还怕对付不了这些落后了上千年的老古董?她,一个寡妇!就是要把妓院开遍花街柳巷满城风流!就是要把赌场开得轰轰烈烈,人人尽皆知!就是要把酒楼开得累死那些酿酒的,乐死那些喝酒的!嘿嘿,在古代,就是要混得如鱼得水风生水起才对得起自己嘛!他,一国之君,后宫三千佳丽,却独独喜欢她,老喜欢深情地痴情地钟情地望着她:“为了你,朕愿舍弃后宫,独宠你一人。”他,京城首富,性格冷漠跟冰块也似,女人从来都无法入得他的法眼,却偏偏看上了她,总是喜欢用那种刻骨的眼神盯着她:“你是我的,谁也不能把你从我身边抢走,不管他是神还是鬼!”他,江湖侠客,孑然一身半世漂浮,谁晓得一遇到她还就赖着不走了!“只要能留在你身边,就算只做一个下人,我也甘之如殆。”花片一“小姐,王家人的来向你提亲了。”小青在心里替王家公子悲哀。王语寒抬头面无表情的说:“把他赶出去。”“是。”看来王家公子没有希望了。“小姐,赵家公子来抢亲了。”秀香惊吓的跑来。王语寒再次面表情的说:“找人把他扔出去,抢什么抢都说了本小姐我不嫁。”“小姐,皇上来了。”小青心里叫着,你不会连皇上的面子也不给吧!“什么。”想她堂堂一个没有人要的寡妇,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要啊!不行,要跑,一定要跑。花片二“女人,你没有人要吗?为什么要纠缠着我。”天涯不屑的说着。“因为你是我宝宝的爹,我的相公,不纠缠你,我缠谁去。”语寒得意的把宝宝抱了起来给他看看。宝宝露出可爱的小脸笑眯眯的叫着:“爹爹。”【本文简介无能随时会修改,更多精彩尽在文中。喜欢的亲们请多多收藏。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女扮男装当学神

    女扮男装当学神

    新书【校草是女生:恶魔殿下,别吻我】(我,林墨,且看我女扮男装混校园)帅哥美女云集的樱兰学院,我是那里的校草部部长。校草名单如下:帅得人神共愤,日夜嗜睡,慵懒至极的睡神——萧叶。酷得冷若冰霜,嗜钱如命,人见人怕的小四眼——凤铭。痞得人贱无敌,没有最贱,只有更贱的卷毛——云逸风。羞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总是脸红的害羞男——庄锦。笨得无可救药,大大咧咧,性感感性的小澈子——蓝允澈。嫩得冷冷冰冰,爱理不理,就只理我的小屁孩——萧辰。Oh……mygod!!那么多的美男子,我那哗啦啦的鼻血啊~~喷得如火如荼~~来吧……来吧……我的美男们,你们逃不掉咯。
  • 牡丹梦

    牡丹梦

    ,引来无数的传说与梦幻。也有野史,还有民间传说。这些人和事,有古有今、有虚有实、有远有近、有哭有笑。《牡丹梦》中有简有繁地写了满族历史和文化的孕育、兴起、强盛、衰落及传承中的一些人物与事件,小说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把他们写进《牡丹梦》,参考和采集了一些史料,既有正史,就当故事或是笑话看吧。《牡丹梦》的创作源泉,是兴洲那株鲜活的白牡丹,奇迹般地在塞外度过了三百二十八个春夏秋冬,都与兴州牡丹有着不解之缘
  • 大风起兮(上)

    大风起兮(上)

    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农家子弟,他和他的一帮哥们弟兄们,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阵阵旋风,搅起了一股股漫天的历史尘沙,将喧赫一时的大秦帝国刮得片甲不存。从此,我们的华夏民族被叫做“大汉民族”。这位农家出身的草莽皇帝,就是大汉的开国君王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