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100000014

第14章 德国现代钢琴学派(2)

菲舍尔的莫扎特录音质量也是最高的,录音年代和施纳贝尔一样早,第十七、二十、二十二、二十四钢琴协奏曲都录制于三十年代中期。他是较早边演奏边指挥的钢琴家,第十七和第二十钢琴协奏曲就是他自己指挥的。乐队的演释极具现代感,弦乐组几乎没有滑音,这在当时是不同寻常的事情。在华彩乐段上,菲舍尔采用自己创作和传统结合的方式:第二十钢琴协奏曲的华彩主体是他自己写的,而引入乐队的部分是贝多芬的创作。APR最新的制作(2010)音质非常好,胜过之前EMI和Pearl的转录。除了他鼎盛的三十年代的录音之外,菲舍尔还有不少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现场录音录制于五十年代,其中Music&Arts发行的第二十二、二十四两首协奏曲是他1954年在都灵的音乐会实况,也是边弹边指挥,乐队是丹麦皇家乐团。

虽然那不是他技术的巅峰时期,但毫无衰退的迹象,录音质量也是他所有录音里最好的,无论钢琴还是乐队的音色都美极了。

菲舍尔是德国学派里唯一没有大量录制贝多芬奏鸣曲的大钢琴家,零星的录音全部加起来也只有十首左右。质量最好的是Pearl转制三十年代录制的“悲怆”和“热情”,这是非常理性的诠释,虽然技术称不上完美——他不太练琴,但明智的速度选择使得结构具有精确的平衡感,而且保留了所有的反复。“热情”的末乐章严格控制速度,形成强大的张力。菲舍尔留下了两个“皇帝”协奏曲的录音,1939年和伯姆合作的德累斯顿版比较冷静,严格按照节奏,一板一眼毫不含糊,堪称“范本”,不过伯姆的指挥略显刻板,与菲舍尔的灵动不十分相配;1951年与富特文格勒合作在英国录制的版本配合默契,而且热情洋溢,带有强烈的浪漫色彩。

Pearl发行的另一张舒伯特作品也是菲舍尔录音中的精品,其中《流浪者幻想曲》是历史上早期最重要的录音,菲舍尔的演奏充满了激昂的戏剧性,带有强烈的乐观情绪。八首即兴曲也是首次成套录制,这些小品在他的手下宛如一首首艺术歌曲,他以丰富的音色变化展现了作品独特的和声色彩。

菲舍尔1942年和富特文格勒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的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是这部作品早期录音中最好的版本之一。他和富特文格勒不仅同年出生,而且在艺术上趣味相投。和巴克豪斯的冷峻风格截然相反,这是一个浪漫至极、激情四溢的演出,菲舍尔在许多细节处理上灵感迸发,令人叫绝。富特文格勒的配合也非常默契,两位大师都不刻板于小节线,而是注重乐句的线条,让音乐格外流畅而富于动感。Testament使用柏林自由广播公司从苏联归还的原始磁带制作的DAT作为母本,转录效果是各家公司中最好的。

瓦尔特·吉泽金(WalterGieseking,1895—1956)是德国学派中最独特的人物,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德彪西钢琴音乐的诠释者。他的触键层次无比丰富,踏板的运用出神入化。德国学派中只有阿劳在后期弹奏德彪西的作品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比不上吉泽金在人们心目中印象派权威的地位。

这是一位出生在法国里昂的德国人,四岁开始学琴,1911年至1916年间在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师从卡尔·莱默尔,他们俩后来合写了一本名为《钢琴技巧》的书。吉泽金1915年首次亮相舞台,同年即举行六次独奏会,演奏贝多芬三十二首奏鸣曲。1923年的伦敦首演、1926年的美国首演和1928年的巴黎首演,均获极大成功。

吉泽金的技巧似乎是天生的,从不需要大量练琴就具有非凡的能力,他可以仅凭读谱来记熟作品而完全不需要钢琴。他弹奏所有德奥作曲家的作品,也弹与之毫不相干的拉赫玛尼诺夫协奏曲,还有大量现代音乐——康恩戈尔德、勋伯格、席玛诺夫斯基、斯克里亚宾、布索尼、欣德米特等等。二战爆发后,他仍在德国和法国演出,以至于战后不得不接受审查,直到1947年才获准重返音乐会舞台。原计划1949年在美国举行的音乐会也受到抵制,直到1953年才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音乐会,再次获得巨大成功。

吉泽金拥有数目巨大的保留曲目,留下的录音也不少。他的鼎盛时期大约在1920年至1939年,战后的演奏就没有那么精彩了,从他的录音里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在吉泽金之前,德彪西的钢琴作品还从未被人如此广泛地诠释过,浪漫派钢琴家们充其量零星地弹弹《月光》《水中倒影》之类的作品,而且是作为沙龙音乐来演奏的。战前吉泽金的德彪西录制于1927年至1939年,包括二十四首前奏曲、《版画集》《儿童园地》《贝加马斯克组曲》《阿拉伯风格》、不完整的两套《意象集》《冥想曲》《欢乐岛》。吉泽金在十六岁以前一直待在法国,他对于德彪西具有革命性的作品可谓一见倾心,称其为“极端优美的键盘作品,绝对完美无缺,让我产生了立即尽可能多地演奏它们的冲动”。德彪西的音乐语言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在音乐会上吉泽金也不断地演奏它们。从这些唱片中可以领略到,他是如何把乐谱上的一切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而且是那么自然。最惊人的是他在演奏中细腻而清晰的层次和精致的弱音控制,制造出迷幻的效果,尽管三十年代的录音不那么尽如人意,但这些细节还是很明显的。第二套德彪西作品集录制于五十年代,曲目更全,包括了十二首练习曲,但录音效果并没有比三十年代好多少;他的演奏还是那么细腻,音色也始终保持清澈透明,但风格趋向沉稳,明显缺乏三十年代所具有的幻想力。

吉泽金对法国音乐的诠释后继有人,学生维尔纳·哈斯就是一位印象派钢琴音乐的卓越诠释者。

作为德国学派的大师,吉泽金当然也是德奥作品卓越的诠释者。他的传统曲目包括大量的巴赫、几乎全部的莫扎特和贝多芬。他在战前的巴赫录音包括完整的《意大利协奏曲》,不太完整的几首《帕蒂塔》和《第五法国组曲》中的基格,展现了精巧的手指技术、完美的结构感和出色的复调头脑。DG发行的《巴赫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是1950年为了纪念巴赫逝世二百周年在萨尔广播电台录制的,吉泽金认为对于巴赫这套作品意图表达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让所有声部的线条都要达到清晰可听的地步,同时又要保持音色的润泽和准确的表情。他对于上述要求完成得毫不费力,音色优美统一,各声部都非常清晰。大部分作品他都完成得非常精彩,遗憾的是有几首由于过于熟练而使得节奏并不是很稳定,部分赋格的快速乐句会不由自主得越弹越快,在质量上并不是完全一致。另外他对装饰音的处理是很随意的。

吉泽金在五十年代为EMI录制了莫扎特全部钢琴独奏作品,他是完成这一项目的第一人。此外他还录制了四首钢琴协奏曲和一首钢琴与木管五重奏。他在晚年明显倾向于婉约派作品,巴赫、莫扎特、德彪西都是这一类型,清澈的音色,流畅的节奏,不添加任何个人色彩,就是他追求的目标。吉泽金对莫扎特的诠释是旧式的,虽然没有夸张的浪漫主义风格,但也没有像施纳贝尔赋予莫扎特那样的非常男子气概的壮丽结构,没有菲舍尔的戏剧紧张度,更不像后来的鲁道夫·塞尔金那样具有幅度更大的力度变化和恢宏的声音,吉泽金的演奏始终保持着节制,就像是端庄的淑女。

Arbiter最近发行的勃拉姆斯作品是难得能听到的珍品,录制于两个时期。第二钢琴协奏曲是1944年的现场,可惜只保留了第一和第二两个乐章,但火爆程度已经相当惊人了。与1942年菲舍尔的版本相比,吉泽金的演奏更为势大力沉。1948年的第三钢琴奏鸣曲他弹得十分内敛,浪漫而深沉。

关于对贝多芬作品的演释,在Naxos发行的一系列吉泽金早期录音中,最精彩的便是几首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其中第五“皇帝”协奏曲是与布鲁诺·瓦尔特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于1934年录制的,充满了活力和灵感。他并不以厚重的音响取胜,而是以精湛的手指技巧和充满能量的节奏感使这部作品充满生命力。这个录音是当时最好的版本。VAI在吉泽金诞辰一百周年时,发行了他三十年代的四首贝多芬奏鸣曲的录音——“暴风雨”“黎明”“热情”和第二十八首(作品101)。他弹的速度偏快,尤其是“暴风雨”的末乐章,制造出很高的紧张度。“黎明”的第一乐章严格按照节拍机速度,“热情”的末乐章则弹成了急板,但在精确的技术控制之下,非常流畅,并且丝毫没有匆忙的感觉。第二十八首倒是非常稳健,娓娓道来,技术上的发挥也是同时代钢琴家中最好的。Tahra发行的1949年至1950年录制的贝多芬奏鸣曲来自萨尔布吕肯广播档案,这是吉泽金最全的一套贝多芬奏鸣曲,只少了第四、第五、第七、第二十、第二十二共五首,是非常珍贵的记录。其中晚期的奏鸣曲都弹得非常好,尤其是“汉马克拉维亚”,虽然有些经过句比较潦草,赋格的节奏也不是很稳,但是总体音色漂亮,有风格、有气势,有全盛时期的光彩;中期最有名的几首倒是弹得比较敷衍,“黎明”的第三乐章居然漏掉了第一个插部。吉泽金原计划要为EMI录制全套贝多芬奏鸣曲,可惜未能完成。就在1956年录制第十五奏鸣曲时,他突然在伦敦逝世,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自从施纳贝尔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录制了贝多芬全套钢琴奏鸣曲之后,相继有钢琴家效仿,五十年代之后,整套录制已经不稀罕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布伦德尔完成了他艺术生涯中第三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的录制,从而成为第一位三次完整录制这部“新约”的大钢琴家。在他之前,只有两个人各录制了两次——巴克豪斯和威廉·肯普夫(WilhelmKempff,1895—1991),他们都分别在LP单声道和立体声时代各录了一套。其实肯普夫在78转唱片时代还录制过一套贝多芬奏鸣曲,可惜如今已经很难把它们凑齐了。

肯普夫是在波茨坦附近长大的,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管风琴演奏家。在父亲的培养下,他九岁就进入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学习,他的钢琴老师是卡尔·海因里希·巴尔斯。巴尔斯是李斯特最有名的两位弟子彪罗和陶西格的学生,因此肯普夫可以说是贝多芬的第五代传人。他的首演是在二十二岁,曲目包括贝多芬“汉马克拉维亚”奏鸣曲和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之后,肯普夫在欧洲广泛演出。他的英国和美国首演都很晚,分别在1951年和1964年;而他对日本似乎特别感兴趣,在1936年至1979年间一共去过十次。

肯普夫的艺术生涯超过六十年,在公认的贝多芬权威钢琴家中,施纳贝尔1951年就去世了,巴克豪斯也于1969年去世,而肯普夫的最后一场音乐会是1981年在巴黎举行的,他一直活到1991年,因此在许多德国人心目中,他是诠释贝多芬的绝对权威。肯普夫是现代德国学派最典型的代表,相对于施纳贝尔和巴克豪斯来说,他的演奏风格是“中庸”的,既不像前者那样冲动,也不像后者那样冷酷。他的音色永远是如歌般的优美圆润,采用最稳健的速度,节奏的把握也是有条不紊;他的音乐永远是明了而清晰的,以丰满的细节构建宏伟的结构,就算音乐织体再复杂,他也弹得线条清晰。肯普夫具有非常好的技巧,他的三十年代录音就是明证,但人们在聆听时丝毫不会感觉到技术的存在。他在教学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先在斯图加特任教,然后又和菲舍尔和吉泽金在波茨坦举办大师班。晚年,他的大师班设在意大利南部的波茨塔诺。从他的大师班出来的学生中,比较著名的有德穆斯、奥匹茨、内田光子和比瑞特。

肯普夫的录音生涯几乎和演奏生涯一样长,他录制的曲目包括巴赫、莫扎特、舒伯特、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当然,最著名的还是贝多芬。他为Polydor公司录制过三次贝多芬奏鸣曲,最后一次是1964年至1965年的立体声录音,中间一次是1951年至1956年的单声道录音,两套都是全集,而且DG公司都发行了CD。

同类推荐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其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出于一种朴素的愿望,为了让大家对艺术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王志艳精心编撰了《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我国第一部研究整理中国二三十年代流行歌曲断代史的专著。叙述的是从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问世到1949年中国大陆不再唱流行歌曲为止,二十多年间流行歌坛的风云变幻。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流行音乐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步前进,引领了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一带流行音乐的潮流,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大国风范。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该书通过对22位作曲家、38位词作家和43位歌星、29位演唱电影歌曲的电影明星的介绍、研究,展示了那二十多年间中国流行歌坛的几度辉煌。以如此恢弘的规模提供如此博大和厚重的信息量,在全国范围内无第二部作品。
  • 著名音乐小品欣赏

    著名音乐小品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音乐小品欣赏》主要内容包括:G弦上的咏叹调、皇家焰火音乐、小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小步舞曲、土耳其进行曲、小夜曲、G大调小步舞曲、哀格蒙特序曲、致爱丽丝、D大调军队进行曲、邀舞、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
热门推荐
  • 雷达散文

    雷达散文

    自成一派,《雷达散文》收录了著名作家雷达的大量散文佳作。这些作品风格独特,行文流畅,文笔精妙,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水平与艺术素养。读来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摩根写给儿子的32封信

    本书是世界财富巨擘摩根家族的奠定者——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给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信集。它本来是不愿公开的私人信札,是以遗嘱形式密藏的贵重珍品,并且“透露了太多的摩根家族创造财富的秘密和商业的智慧,是培养伟大企业家无可比拟的教材……”。
  • 拳击(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拳击(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拳击是戴拳击手套进行格斗的运动项目。它既有业余的,也有职业的商业比赛。比赛的目标是要比对方获得更多的分以战胜对方或者将对方打倒而结束比赛。与此同时拳击运动员要力图避开对方的打击。拳击被称为“勇敢者的运动”。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就有许多有关拳击的生动记载。
  • 恋上复仇三公主

    恋上复仇三公主

    她,冰冷。她,任性。她,可爱。活泼的她们是高傲的公主,她们是高贵的女王……她们拥有着令人羡慕的容貌。为了报复隐瞒了身份进入了贵族学院,她们的眼中充满了嗜血与愤恨!当然,她们的复仇之路不会充满血腥的,还有酸酸甜甜的爱情。他,冷漠,霸道。他,高贵。他,花心。帅气的他们是天子骄子,他们是高高在上的王子……遇上了我们三位公主之后会怎么样呢?
  • 一眼看透人心

    一眼看透人心

    本书内容涉及广泛,从人的外在形象,生活习惯,穿着喜好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从而看透人的内心世界。读完此书,读者会从中学到很多看人技巧,这些识人技巧,将如清亮的河水,洗亮你的眼睛,使你具有一双雪亮的、能一眼看透人内心深处的眼睛,为广大的读者朋友在识别人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 绝宠炼药师

    绝宠炼药师

    她灵魂重置,是南遥国的第一美人,可是天有不测,大陆通缉令,灭门之灾,杀父之仇。各种各样的磨难出现在她的身边,混乱的记忆,家门的秘密,一切的谜团。看她披荆斩棘,一步步踏上王者的征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多情女帝俊男妃

    多情女帝俊男妃

    迷迷糊糊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来到异世。附身在一个打入冷宫的公主,被皇上毒打,被迫服药。受尽折磨,却在困境中遇到贵人,学习武功能力。慢慢强大!逃离皇宫。闯荡世界,无意间知道师傅给的玉佩是可以支配一支神秘队伍。什么?不止这一个?那好我就全部寻来。寻玉佩途中,遇见他和他。名利,爱情等着自己。看女主慢慢强大,邂逅多个美男。(女主慢慢强大+NP。)(多情女帝俊男妃讨论群号:253112062)(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三十而砺:80后如何突破职业瓶颈

    三十而砺:80后如何突破职业瓶颈

    对80后上班族来说,要想在暗潮汹涌的职场中屹立不倒,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悉心规划。《三十而砺:80后如何突破职业瓶颈》以80后的职场生存发展为主题,结合80后的自身特点,为处在职业瓶颈中的80后上班族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他们正确、积极地应对面临的职业瓶颈,旨在教导80后职场人士掌握职场打拼的生存智慧,探索属于自己的职场成功之道。
  • 圈宠

    圈宠

    他,一个风流成性的纨绔子弟.有钱,有势,有形,唯一没有的是心会笑,只是你分不出来他笑的意义:会玩人于股掌,让人畏惧.会让每个女人为他销魂.唯一不会的就是爱一个人.他,是我老公,是公司之首,是老师,也是我的主我,平凡,如世间一粒尘埃一样渺小.心如止水,如果是一种境地.不知也算不算无心......QQ群:51567756(书友俱乐部)新坑推荐:<小子,我是你妈>轻松欢快的笔调.换换风格.感兴趣的可以去踩踩.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隆重推荐好友伊图草希<禁爱>(很另类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