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100000011

第11章 逝去的风格——浪漫派钢琴大师(6)

鲁宾斯坦第一次访问西班牙是在1915年。一开始他对于自己弹奏西班牙音乐没有什么信心,害怕被人听出在演奏中带有“外国口音”,不过当阿尔贝尼兹的遗孀告诉鲁宾斯坦,他弹得和她丈夫没什么两样后,这种疑虑就打消了。他坦言自己热爱西班牙的一切,美食、服饰,还有西班牙语。西班牙人对鲁宾斯坦也投桃报李,称他弹起西班牙音乐来就好像是土生土长的西班牙钢琴家。鲁宾斯坦在1916年会见了德·法雅,并观看了《西班牙花园之夜》的首演,从此他就爱上了法雅的作品。这个《西班牙花园之夜》的录音是他对这部作品所作的三次录音中的第一次,也是最火爆和充满激情的录音,钢琴的音色圆润而富有金属光泽。他还录制了包括《火祭舞曲》在内的法雅的三首舞曲。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包括阿尔贝尼兹的西班牙舞曲和《伊比利亚》中的选曲,孟布的《歌曲与舞曲》中的第一首和第六首,以及格拉纳多斯的《少女与夜莺》,都弹得风情万种而又热情奔放。

拉赫玛尼诺夫和列文涅

1892年,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了三位顶尖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和列文涅,他们是同班同学。斯克里亚宾的活动范围仅限于俄罗斯以及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是最受西欧欢迎的俄罗斯作曲家。他体弱多病,去世时年仅四十三岁。

斯克里亚宾只留下了一些自动纸卷钢琴的录音,内容包括他自己写的几首前奏曲和第二、第三奏鸣曲。拉赫玛尼诺夫后来成了集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于一身的乐坛巨人,列文涅则成为技巧巨匠和历史上最重要的钢琴教师之一。与上面三位波兰人一样,拉赫玛尼诺夫和列文涅最后也都成了美国人。他们两人留下的录音实在不能算多,与他们的伟大成就根本不成比例。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iRachmaninoff,1873—1943)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时是集中精力于作曲的,他的作曲老师是塔涅耶夫,和声老师是阿连斯基。他的钢琴老师尼古拉·兹维列夫也曾是斯克里亚宾的老师。拉赫玛尼诺夫同时还向表兄西洛蒂学习,那时西洛蒂在跟随李斯特学习后刚回俄罗斯不久。拉赫玛尼诺夫在1892年毕业时已经发表了一些作品,包括第一钢琴协奏曲和那首著名的《升C小调前奏曲》,他的第一部歌剧《阿列科》使他获得了一枚金质奖章。他还会见了自己崇拜已久的柴科夫斯基,并受委托将《睡美人》组曲改编成钢琴曲。当1893年柴科夫斯基去世时,他立刻创作了《悲歌》三重奏以表纪念。拉赫玛尼诺夫毕业后的很长时间内经常作为指挥出现在剧院里,他加入了莫斯科私人歌剧公司,1904年又在莫斯科大剧院指挥,1918年他差点接替穆克成为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指挥。虽然1901年完成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在1908年被介绍到欧洲各大城市,成为迄今为止最流行的协奏曲之一,1909年在美国首演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又大获成功,但他的钢琴演奏事业却是从1917年之后才正式开始的。他的音乐会演奏基本上是为了生计,因为单靠作曲是不行的,他又不喜欢指挥或教学。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位天生的钢琴家,他几乎不用怎么练琴,头脑里装着所有的音乐文献,能够随时将它们一个音不漏地弹出来。他有着万无一失的高超技巧和构建大型作品结构的能力,以及高度的理性。他在四十五岁之前的钢琴演奏基本局限于介绍自己的作品,而现在则不得不积累一系列音乐会的曲目。他在美国很快就成为一位明星,受到狂热的崇拜,能和他相比的只有霍夫曼,而拉赫玛尼诺夫的演奏无论在理性控制力方面还是准确性上都要胜出一筹。人们无不为他的作品和演奏所倾倒,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最后。他的技巧从未衰退,始终保持着绝佳的状态。

拉赫玛尼诺夫留下的录音不能算多,但也不少了。RCA的“拉赫玛尼诺夫全集”共有十张CD,大多数都是他本人的作品。和戈多夫斯基一样,他不喜欢录音室,感到紧张。他录制了五首钢琴与乐队作品,指挥是斯托科夫斯基和奥曼迪。其中弹得最好的是第四钢琴协奏曲和《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二和第三钢琴协奏曲似乎没有发挥出他的最佳水平。第三协奏曲采用的是删节的版本,第一乐章的华彩用的也是比较简单的那个。尤其让人困惑的是,他很多时候不照着自己写的谱子弹。在有标明“更快”的地方,他反而放慢了速度,以至于后世有不少钢琴家都效仿他的录音而不是遵循乐谱。拉赫玛尼诺夫最精彩的录音还是他改编的小品和一些炫技作品,没有人能把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谐谑曲、克莱斯勒的《爱的忧伤》和《爱的喜悦》、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以及他自己的《波尔卡》和《前奏曲》弹得更好了,所有的音符都那么清晰,踏板用得非常考究,速度力度毫无怪诞之处。

陶西格改编自施特劳斯的《人生一世圆舞曲》充满了令人愉悦的弹性、阳刚的触键和青春的气息,这也是他自己最满意的录音。很少一部分的经典曲目中包括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和舒曼的《狂欢节》两首大型作品。相对于其他浪漫派钢琴家如格雷夫和戈多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的诠释更理性,强调节奏的准确性;不过作为浪漫派钢琴家,他还是经常改写节奏和增加音符。他出色的左手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色彩。他把个人演奏的个性带入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中,这让人感觉他弹什么都带着他本人作品的味道。

此外,拉赫玛尼诺夫还指挥乐队录制了他的第三交响曲和《死岛》,音乐的处理和他弹琴一样有冲劲,线条清楚,驾驭自如。他和克莱斯勒合作录制的贝多芬、格里格和舒伯特的小提琴奏鸣曲的唱片,是室内乐录音中最珍稀的精品。

1941年拉赫玛尼诺夫向RCA公司建议,把他的作品以音乐会形式录成唱片,但唱片公司没有同意,结果让后人蒙受了损失。1943年2月17日的音乐会是他最后的演出,曲目包括肖邦的“葬礼”奏鸣曲。

作为拉赫玛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的同学,约瑟夫·列文涅(JosefLhevinne,1874—1944)显得非常低调,就连他写的书也一样,薄薄的小册子只有五十多页,书名是《钢琴弹奏的基本法则》。殊不知这哪是给初学者读的“基本”法则,分明是一本真正的“武功秘籍”,是给钢琴大师写的备忘录。

这位有着钢琴演奏史上最高超技巧之一的大师,十四岁首演时的曲目是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指挥是安东·鲁宾斯坦。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时,他的老师是萨弗诺夫。这位老师曾师从于布拉辛和莱舍蒂斯基,而他的高徒除了列文涅之外,还有斯克里亚宾和梅特纳,他还是柴科夫斯基“悲怆”交响曲首演时的指挥。列文涅1892年毕业时获得了钢琴金质奖章,并于1895年又获得了柏林举办的鲁宾斯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1898年他与同学罗西娜结婚,罗西娜也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从那以后,在音乐上,两人总是同时出现。他们先是定居柏林,后来由于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他们失去了几乎全部财产。1919年列文涅夫妇移居美国,在音乐会生涯同时,他们还任教于朱莉亚音乐学院。列文涅的技巧水准远在当时几乎所有美国当红钢琴家之上,连霍洛维茨都为他惊人的控制力所叹服。但列文涅的名气却从未达到他应该有的高度,他还是更喜欢教学。

列文涅的录音真是少而又少,Philips公司在1998年发行“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时,每位钢琴家至少可以有两张CD,而列文涅的录音勉强可以填满一张,另外的部分是他的夫人罗西娜的录音和两人的二重奏。但这绝对是钢琴录音中最珍贵、最伟大的记录。通过录音我们可以领略到列文涅万无一失的技巧,他从来不会弹错音,即使是在高难度的舒而茨—艾弗勒的《蓝色多瑙河》改编曲中也不例外。通过这部作品,他向我们展示了史上最完美的技术——八度大跳、数不清的经过音,在他手里都和精密仪器般准确。在他的“武功秘籍”中提到的种种技术条例在此得到了最完美的例证。令人叹服的还有舒曼的《托卡塔》和肖邦的几首练习曲,包括最棘手的“三度”“八度”和“冬风”。列文涅不仅技巧超群,而且他的乐感极其敏感,毫不矫揉造作,永远都是那么流畅、纯净,结构清晰。列文涅夫妇的双钢琴录音配合默契,莫扎特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弹得很快,是非常现代的演释;德彪西的《节日》是拉威尔改编的;选自管弦乐作品《夜曲》的双钢琴版本中,两人的音色具有管弦乐队的效果,层次丰富,是很难听得到的录音。罗西娜生于1880年,从嫁给列文涅算起,为丈夫当了四十六年的助教,在1944年列文涅去世后,她接替了他的全部工作,有两位对美国音乐界影响很大的音乐家——第一届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冠军范·克莱本和后来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总监詹姆士·莱汶都出自她的门下。

罗西娜一直活到九十四岁,这套CD收录了她八十一岁时演奏的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和莫扎特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她和丈夫一样,是一位技巧精湛而又极富品位的超一流现代钢琴家,在高龄时技巧也毫无任何衰退的迹象。她把莫扎特弹得雄浑有力,肖邦则诗意盎然,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除了Philips出版的伟大钢琴家系列,列文涅的录音至少还有两家公司发行了CD,分别是Dante和Naxos。前者绝版多年,转录上佳;后者也不错,很便宜,而且很容易买到,是乐迷们的福音。

浪漫主义时期的现代派:鲍尔、科尔托和塞缪尔

在浮华辉煌的浪漫主义时期也有严肃音乐的拥护者——鲍尔、科尔托和塞缪尔。

他们细致分析乐谱,着力揭示作品的内涵,从不以炫技和自我表现为目的,自始至终献身于最高品位的音乐,和前面提到的布索尼、佩特里、霍夫曼、鲁宾斯坦有某些相似之处。但鲍尔和科尔托在现代风格上走得更远,对后来的钢琴家们影响也更大。尽管他们在当时是如此的“现代”,但在演奏细节和曲目选择上不免带有浪漫主义的痕迹和强烈的个人印记,他们的录音几乎能让我们一下子分辨出来。塞缪尔具有很特殊的历史地位,他是第一位在钢琴上将巴赫原曲的面貌展现给听众的大钢琴家。

哈罗尔德·鲍尔(HaroldBauer,1873—1951)有着与一般钢琴家不同的经历——他一开始是一位小提琴神童,直到二十岁都是以小提琴作为主攻专业,并已经颇具成就了。鲍尔生于英国,十岁即以小提琴家的身份首次登台,而钢琴仅仅跟姑妈上过几次课。在英国过了九年旅行演出的生活后,189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帕德雷夫斯基听到他弹琴,力劝他成为钢琴家。鲍尔并没有太在意帕德雷夫斯基的建议,继续他的小提琴事业,直到他自己意识到已经不可能成为杰出的小提琴家之后,才开始把精力越来越多地转向钢琴。鲍尔的钢琴演奏几乎全靠自学,到1900年前后,他已经成为一位知名钢琴家了。他的音乐会从俄罗斯开始,然后是巴黎,再到整个法国、德国和西班牙,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室内乐活动也很频繁,当然是以钢琴家的身份出现在重奏组里,搭档都是克莱斯勒、卡萨尔斯、蒂博和伊萨依这一级别的人物。

1908年12月18日,他在巴黎首演了德彪西的《儿童园地》。鲍尔最后在美国定居,1919年还创办了“贝多芬协会”。除了作为钢琴家演出以外,鲍尔还是美国最重要的钢琴教师,一直在曼哈顿音乐学校任教,并定期举办大师班。他还编订了舒曼作品的乐谱,不过那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应该予以特别慎重的对待。

鲍尔的演奏风格是浪漫主义情感和现代理智的完美结合,他认为,即使演奏者愿意,完全遵照乐谱也是不可能的,“乐谱只可能提供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演奏指示,因此它只能是近似值,不可能有两个人理解得一模一样。”然而他的唱片,体现的是一位演奏稳健、非自我中心的、毫不夸张的现代风格钢琴家。从作品选择上来看,鲍尔是一位有品位、趣味高雅、超前于时代的人。他最重要的录音无疑是1939年录制的勃拉姆斯第三钢琴奏鸣曲。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在浪漫主义时期被演奏的情况是:晚期小品少数几首被当成沙龙音乐,大型变奏曲是钢琴家炫技的平台,早期奏鸣曲是没有人去碰的,就连德国现代学派也只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才有人为这些艰涩的作品录制唱片。即使在今天,也只有少数特别严肃的钢琴家把这些作品列入自己的保留曲目。鲍尔的演奏充分挖掘了这首奏鸣曲的内涵,结构清晰,音色深沉,布局合理,是既富有情感又非常理性的演释,很有说服力。鲍尔录制的另一首浪漫派大型作品是舒曼的幻想曲集。这是一部由八首标题小品组成的套曲,当时的钢琴家一窝蜂地都去弹性格更为外在的《狂欢节》,而对这部更注重心理体验的作品的态度只是分散地弹其中的一两首。鲍尔的准确诠释为我们展示了最复杂多变、最凝练的舒曼作品。

鲍尔演奏的两首贝多芬奏鸣曲——“月光”和“热情”录制于1926年和1927年,音色和自由节奏的运用令人想起施纳贝尔三十年代的诠释。技巧上鲍尔比施纳贝尔更为完善。“月光”第一乐章两手不对齐的起音带有浪漫派的明显特点。“热情”的第一乐章弹得十分完美,但第二乐章的反复被全部取消不是今天所能允许的,末乐章的处理和当时的钢琴家一样,“快板”弹得太快而“急板”又不够快,缺乏对比。

几首严肃的小型乐曲,包括舒伯特的《即兴曲》和《音乐的瞬间》、肖邦的《即兴曲》和《摇篮曲》、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叹息》和《森林的细语》、格里格的几首抒情小品以及德彪西的《月光》,鲍尔都弹得晶莹剔透,诗意盎然。当然,他也免不了录制一些浪漫派的典型保留曲目,比如许茨的《在爱人家》、迪弘的《圆舞曲》、圣—桑的《阿尔切斯特》改编曲和他自己的小品,都是比较早的录音,也都比同时代的人弹得有风格、有品位。APR的转录由Marston操刀,音质绝佳。

阿尔弗雷德·科尔托(AlfredCortot,1877—1962)是个不折不扣的现代派钢琴家,只是他生活在浪漫主义时期,而法国学派没有什么人所获得的成就能和他并列,只好把他放在同时代能与他比肩的浪漫派大师们中间了。

同类推荐
  •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其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出于一种朴素的愿望,为了让大家对艺术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王志艳精心编撰了《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 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本书为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小结,书中涵括了1984到2011年流传于湖北的黄梅戏剧目。
  •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在本书中,从1685到1897年以12位巨匠的故事为入口。系统讲述了古典音乐最辉煌的岁月。在这本小书里,古典音乐不再正襟危坐,田艺苗以她“穿T-shirt听古典音乐”的态度,从最经典的、大家最熟悉的音乐和音乐家写起从巴赫(m.pgsk.com)到勃拉姆斯(Brahms),听古典音乐也可以穿T-shirt
  • 国宝密码

    国宝密码

    国宝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证据,几百几千年过去了,它们是以怎样的方式被发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辗转流离,它们现在的命运又如何?本书将一一为您讲述国宝背后的历史真相与考古秘闻。
  •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收集了数十篇古今西方著名音乐家的逸闻趣事。本书定位为西方音乐知识普及类书籍,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与叙述方法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莫扎特、肖邦等西方著名作曲家与音乐的不解之缘,并囊括了许多世界名曲的起源及发展创作背后的故事
热门推荐
  • 王爷,请淡定:本妃不是你老婆

    王爷,请淡定:本妃不是你老婆

    她是下堂妃,风风火火冲去休夫,休错了人……为讨回嫁妆,她家王爷正忙着事情,靠,等老娘休书一上,你走你的黄金道,我走我的小破桥……
  • 豪门弃妇奋斗史

    豪门弃妇奋斗史

    三位有着职业微笑的年轻女孩并排站着,她们每个人手上拿着2套时尚的衣裙。方芹有些诧异,华阳酒店什么时候多了项这么体贴周到的服务。“随便给我一套衣服就好。”方芹想到房间里的凌乱脸上涌出两朵尴尬的红云。“这些衣服早上有位先生已经付过款,小姐还请您全部收下。”甜甜的声音夹杂着羡慕。“衣服我收下,这里没有你们的事情,你们可以走了!”方芹满脸厌恶的看着发出羡慕声音的女孩,因……
  • 决定男人一生的3件大事与36种本领

    决定男人一生的3件大事与36种本领

    男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幸福。许多男人都梦想做大事、立大业,可实际上成功的人很少,他们或者不善理财,到头来依然生活潦倒;或者不会很好的经营自已的事业,一生都碌碌无为;还有的理不清自己的感情,最终享受不到平和,幸福的家庭生活。身为男人,如果你不能很好的处理好生命中的三件大事:理财、事业、家庭,你的一生不会很幸福。如果你想拥有理想的人生,何不从现在开始努力?
  • 这样的女人最幸福

    这样的女人最幸福

    这是改变一生的幸福课,帮助女人正确经营情感、职场、婚姻及人际关系,理性爱情,性情婚姻,快乐生活,微笑职场,告诉女性收获幸福的黄金法则,小的故事,却有大的智慧,揭示了女人的生活心理学。本书是一本让女人找到幸福之路的散文集。想做一个幸福的女人的女人进来看看吧,一定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 麒麟之王

    麒麟之王

    石头村的一个男孩常梦见一个火兽,总是在梦里毫不留情地痛杀他。这都与他脖子上挂着的獠牙有关。獠牙由白变赤之时,男孩就抽搐高烧不止,他却不将这相伴多年的獠牙弃之,因为是爷爷留下的东西。村还有一叫“天玑石”的神奇石头,吸收月光之精华,是镇村之宝。村的不远处的树林里有一怪湖,没有任何倒影,除了月亮的。一天,山贼为得到天玑石联军血洗石头村,男孩和他同伴带着它逃离,当它投进湖里的一瞬间,一奇幻之旅从此开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重回豆蔻年华

    重回豆蔻年华

    某一天,当刘晓薇醒来的时候,她发现她居然回到了自己15岁的中考前,并且正经历着一场名为痛经的苦痛。于是,在重新温故中考、高考、乃至硕考的岁月里,在继续着没有任何社会贡献的人生路上,刘晓薇开始了她“状元专业户”的心酸血泪史,附带好友一枚,发小一个,竹马一匹,以及背后灵一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有多想要,就有多幸福

    有多想要,就有多幸福

    一位睿智而豁达的小女人,用其真实的生活体验,跟你分享幸福的真谛:幸福,不是去追问到底谁才是你的m.pgsk.com,而是要问在眼前的伴侣关系中,你能努力到什么程度,成长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培养出经营幸福的能力。,八年的点点滴滴,有感动,有温馨,有豁然开朗……还有未完待续的幸福,留待白发苍苍的时候,坐在摇椅里慢慢聊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世上没有好老板

    世上没有好老板

    你是否感觉老板对你实时监控,处处刁难,甚至出言不逊,诋毁人格?你是否不堪忍受老板的“无情压迫”,有扔东西、砸电脑,乃至对其大打出手的念头?你是否频频跳槽想逃离苦海,却总是刚出虎穴又入狼窝?你日日祈求上苍赐予一位好老板,但惨淡的现实让人醍醐灌顶:好老板如恐龙,早已销声匿迹,hold住职场,就要知道如何应对坏老板。本书既赐予你与坏老板斗争的勇气,更提供了与坏老板过招的方式方法,将其变“坏”为“宝”。老板有多坏,你就有多棒。感谢那些折磨过你的老板吧,是他们让你的内心更强大,本领更高强!
  • 神通抽奖盘

    神通抽奖盘

    你有灵丹妙药、神奇法宝、顶级功法?我有神通抽奖盘,万千神通任我抽取!大道神通:超脱宇宙的保障!天道神通:宇宙争霸的前提!法则神通:一方霸主的必须!术法神通:菜鸟修士向前冲!玩儿转世俗界,财宝、权势手中握;争霸修仙界,仙尊、道主脚下踩!.....................新书《梦境归来做才子》已上架,敬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