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2300000028

第28章 秦汉时期思想舆论导向与反腐败思想的发展(1)

反腐与倡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从制度和法律方面对腐败的外在约束,重点在惩处,其目的是告诉人们什么不可为;后者是通过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影响人们的内心活动,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重点在于教育和防范,其目的是告诉人们什么可为。历史经验证明,在反腐败工作中,反腐和倡廉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二者缺一不可。

第一节表彰廉吏

汉代廉政建设从汉初就表现出很鲜明的特点:一是廉政制度化。汉朝的一些政治制度建设有些是直接针对腐败的,有些虽然不是直接针对腐败,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起到了防范和抑制腐败的作用。二是廉政的经常化。汉高祖刘邦进入关中时就注意保持官僚队伍的廉洁,刘邦宣布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政,就是用实际行动与秦朝奢侈淫欲、堕落腐化的政治划清界限。以后的文帝、景帝、武帝和东汉诸帝都不断通过制度建设施行廉政。三是进一步表彰和任用廉吏,树立反腐倡廉典型,从正面进行廉政建设,在用人、知人,反贪与奖廉方面开展了许多建设性工作。这里重点阐述汉代表彰和任用廉吏方面的举措和成就,认识汉代怎样运用舆论导向反腐倡廉。

首先,汉代在官吏选拔上以“廉”为重要标准,从官吏入口上堵塞贪官污吏进入官场的门径。汉承秦制,选官标准上在遵循秦朝制度基础上有所改进和发展,以贤能举人。刘邦刚刚建立汉政权不久,发布求贤令,诏令各级官吏要访求招揽并登门聘请贤能之士,并将他们的行、义、年等有关资料送报官府,量材录用,授予官职。这一方面扩大了西汉政权的社会基础,同时也从选官任人方面尽量做到官吏队伍的清廉。

汉文帝在位时,提出“右贤左戚”、“先民后己”《汉书》卷四《文帝纪》。的口号,即尊重贤能之士,疏远外戚之官,诏官吏举荐贤良。文帝还将孝悌、力田、廉吏三者结合起来,大力进行表彰:

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今万家之县,云无应令,岂实人情?是吏举贤之道未备也。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廉吏二百石以上率百石者三匹。及问民所不便安,而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汉书》卷四《文帝纪》。

汉文帝在表彰廉吏的同时,实际上也规定了廉吏的职责范围和内容。廉吏既要承担提倡封建道德、教化民众的责任,还要完成发展生产、促进社会进步的任务。

汉武帝即位之初,为了寻求治国方策,就诏令各级官吏举贤良方正入京对策,正是这次对策,促使了汉朝统治政策的重大转变。也许是从这次举贤良方正的对策中汉武帝感受到求贤任能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于元光元年(前134年)将过去察举、征辟人才的一些做法制度化,形成一个系统的人才选拔制度——察举征辟制。《汉书·武帝纪》载:“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元光五年又诏“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察举征辟制是以“孝”、“廉”、“能”、“贤”为标准,通过察举和征辟的方式把对国家有用的人才选拔出来,这对于提高官僚队伍的素质,改善官僚队伍结构,保持官僚队伍清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当然后来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抱朴子·外篇·审举》。的情况,这不完全是察举、征辟制本身的错误,而是君主专制制度下察举征辟的权力被少数权势者垄断后出现的制度异化。

选拔人才以廉作为重要标准,实际上是对廉吏的最好表彰。通过选官制度这个方向标和杠杆,既为社会树立入仕做官的道德准则,同时也打通了许多廉洁之士步入官场的途径,如昭宣时期的名相黄霸就是因为在汉武帝时期以廉而屡获升迁的: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以豪桀役使徙云陵。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坐同产有罪劾免。后复入谷沈黎郡,补左冯翊二百石卒史。冯翊以霸入财为官,不署右职,使领郡钱谷计。簿书正,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黄霸任颍川太守八年,力劝农桑,重视教化,政绩斐然,史称“(黄)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为此,宣帝下诏封黄霸为关内侯,赐黄金百斤,旋拜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汉宣帝五凤三年(前55年),黄霸代丙吉为丞相,改封建成侯(建成侯国在今河南永城县),食邑六百户。但史称黄霸擅长治民,却不善于为相。他任丞相五年,建树不多,风采不如前任,名声也逊于他在颍川太守任时。不过“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以上见《汉书》卷八十九《黄霸传》。,后世把他与龚遂一同视为中国封建社会循吏之代表。

在表彰廉吏的政策下,汉代涌现出了一大批廉吏,为汉代官场注入了一股清流。这些廉吏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岗位上,一方面自己以身作则,清廉自守,另一方面与腐败进行坚决斗争。《史记》、《汉书》和《后汉书》中都有《循吏传》,“循”如颜师古所注,就是“上顺公法,下顺人情也”。《汉书·循吏传》序云:

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是时循吏如河南守吴公、蜀守文翁之属,皆谨身帅先,居以廉平,不至于严,而民从化。

司马迁认为:“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亦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官吏便是循吏。班固、范晔的观点基本一致,他们认为“循吏”即为“良吏”,《汉书·循吏传》序云:

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励,赠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若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之属,皆称其位,然任刑罚,或抵罪诛。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也矣。

通读班、范二人循吏传,可知循吏有两方面突出特点:一是治民宽缓,令其安居乐业;二是教化一方,使其移风易俗。这些循吏在封建社会里,无疑也就是为人称道的廉吏。汉代廉吏很多,其代表性的人物有董宣、杨震等。

强项令董宣是东汉光武帝时的洛阳县令,他上任那天,没有坐八人大轿,反而是抬了一口棺材进县衙。原因是当时洛阳是首都,皇亲国戚云集,而这些人大都是贪赃枉法者,想要整饬他们,就得随时把命豁出去,所以棺材是留给自己用的。《后汉书·董宣传》载:

(宣)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这则材料记载的是当时极有权势的湖阳公主之家奴仗势杀人并占人家产,董宣毫不客气地将他拘捕,并当着湖阳公主的面把该家奴正法。而其他大臣子弟贪赃枉法者,也大多逃不过他的法眼和惩处。董宣不但执法公正严明,而且也清廉无私,去世时,家中仅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光武帝刘秀知道后,竟感动得流下眼泪。后来明太祖朱元璋最喜欢用董宣的故事来告诫他的官吏,尤其要求监察御史均须效法他的精神。

东汉中期以后,朝政腐败、官吏贪污。但是在安帝时,享有“关西孔子”美誉的杨震,即是当时的一股清流。《后汉书·杨震传》载: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孟子也曾强调过所谓的“夜气”。也就是说在夜阑人静时,一个人只要端坐省思,自然就会有一股明是非、别善恶之“气”。而这股“气”,人皆有之,但是要靠不断的修持,才能永葆清明,不受蒙蔽。杨震就是善养其“气”的最佳典范。

大力表彰廉吏,尤其是在选官制度中特设“廉吏”一科是汉代倡廉的重要特点之一,对于培养汉代官吏以廉为本,树立高尚节操有着重要意义。表彰廉吏,实质上就是树典型,立榜样,弘正气,通过对廉吏的表彰,引导社会思想舆论,营造清廉自守的思想环境和社会氛围,这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第二节贾谊对浮靡世风危害的认识

秦汉时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鉴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从各个不同方面对腐败现象及其危害都有着深刻的认识,这些思想成果丰富、认识深刻,其中贾谊对于浮靡世风的危害性的认识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贾谊撰著《新书》(即《贾子》),对秦汉之际历史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新书》今存十卷五十八篇(其中《问孝》、《礼容语上》两篇有目无文),内容十分丰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贾谊以深沉的忧患意识对浮靡世风及其危害有了深刻认识。《新书·俗激》批评汉初开始出现的奢靡之风说:

今世以侈靡相竞,而上无制度,弃礼义,捐廉丑,日甚,可为月异而岁不同矣。逐利乎不耳,虑念非顾行也。今其甚者,刭父矣,财大母矣,踝妪矣,刺兄矣。盗者虑探柱下之金,剟寝户之帘,搴两庙之器,白昼大都之中,剽吏而夺之金。矫伪者出几十万石粟,赋六百余万钱,乘传而行郡诸侯,此靡无行义之尤至者已。其余猖獗而趋之者,乃豕羊驱而往。是类管子谓“四维不张”者也与!窃为陛下惜之。

正是这种奢靡之风蛀蚀了人们的心灵,在物欲的驱使下,人异化为物质的奴隶,追名逐利,置道德和法律于不顾,严重损害了社会经济。

贾谊在《新书·瑰玮》中指出:

夫雕文刻镂周用之物繁多,纤微苦窳之器日变而起,民弃完坚而务雕镂纤巧以相竞高。作之宜一日,今十日不轻能成。用一岁,今半岁而弊。作之费日挟功,用之易弊。不耕而多食农人之食,是天下之所以困贫而不足也。

世淫侈矣,饰知巧以相诈利者为知士,敢犯法禁昧大奸者为识理。故邪人务而日形,奸诈繁而不可止,罪人积下众多而无时已。君臣相冒,上下无辨,此生于无制度也。

社会风气的浮侈倾向败坏人心,令人对道德和法律失去最基本的敬畏,其结果是政治昏浊、世风败坏、社会失序,最终危及国家。

贾谊《新书·无蓄》指出:

今背本而以末,食者甚众,是天下大残;从生之害者甚盛,是天下之大贼也;汰流、淫佚、侈靡之俗日以长,是天下之大祟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泛败,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众,天下之势,何以不危?

抵制和遏止浮侈风气的泛滥,最重要的是确立和维护国民经济的“本”,即劝课农耕。这就是贾谊《新书·瑰玮》中所说的“以本予民”。重民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仁爱民众,不仅要有仁爱民众之心,也要有仁爱民众之举。只有统治者仁民爱物,腐败的现象才可以相对减少,腐败的程度才会有所降低,并从内心自觉的方面起到防范腐败的作用。

第三节刘向的德治主张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统治者的权力缺乏有效约束。在政治体制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要抵制和防止政治腐败,可行的途径之一就是从观念层面倡导德治,反对贪暴,使为政清廉成为社会推崇的价值观念。

自先秦以来,以德治国就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理念,以德政反对暴政苛政,以德政为基础倡行廉政也是国人的政治理想,在一定意义上说,以德治国是廉政思想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刘向在继承前代德治思想的基础上,对统治者为官理政提出了新的要求。

刘向《说苑》卷五《贵德》引用了魏武侯与吴起的一段对话: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伐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

刘向借吴起与魏武侯关于为政以德的讨论,来阐明国家兴亡与德的关系。刘向指出:“夫人臣犹贵仁,况于人主乎?故桀、纣以不仁失天下,汤、武以积德有海土,是以圣王贵德而务行之。”“王者盛其德而远人归,故无忧。”

既然德与国家兴亡的关系如此密切,那么统治者应修身积德,节欲除贪。刘向说:

“凡人之性,莫不欲善其德,然而不能为善德者,利败之也。”所以“君子羞言利名。言利名尚羞之,况居而求利者也”。在刘向看来,上之所好,下必行之,“天子好利则诸侯贪,诸侯贪则大夫鄙,大夫鄙则庶人盗。上之变下,犹风之靡草也”。统治者好利的结果是臣民自上而下的贪、鄙、盗。贪利纵欲有百害而无一利,应坚决杜绝。所以人君应该“明贵德而贱利,以道下”。以上见《说苑》卷五《贵德》。也就是说,统治者应作出表率,弃贪尚廉,这样才能树立起全社会崇尚道德、清正廉明的风气。

刘向对于春秋时期晋国的叔鱼之贪、雍子之贿、邢侯之暴,极为厌恶。刘向在记述“遂族邢侯氏,而尸叔鱼与雍子于市”时说,这是“贪人败类”的必然下场。[汉]刘向等编著《列女传》卷三《晋羊叔姬》,台北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正编”本。刘向认为,作为官吏要“毋杀不辜”,应如郑相子产任政内惠于民,鲁相公仪休“苛令吾不布”,信阳令子贡“无夺、无伐、无暴、无盗”,齐太仓令淳于意为官“廉平”。

同类推荐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本书的重点不是探讨理论上的问题,而是明确实践上的问题。本书从七个方面讨论并明确了“怎样做”的问题:一是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必要条件;二是牢记自我角色,强化党员意识。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三是认清重大问题,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动力源泉。等等。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明确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切实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 国家软实力

    国家软实力

    软实力在国家发展和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软实力论》界定了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的概念、内涵,分析了三者的相互关系;归纳总结了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国际经验,分析了美国、俄罗斯等国家软实力建设的经验;论述了我国软实力建设的做法、问题,提升我国软实力的思路;提出了提升国家软实力要坚持的四大原则:国家利益战略、国家营销、国际责任、国民智商。
  •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本书从新工人群体微观的故事引导我们走向社会结构层次的总体把握。中国经济的崛起造就了一个新的群体,这就是新工人群体,我们通常称之为打工群体。两亿多的打工者从农村来到城市,本书通过一百多个访谈故事来反映他/她们在城市待不下、却也回不去农村的迷失状态。本书强调,迷失是崛起的前奏,中国新工人的主体意识正在觉醒。中国新工人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 艰难的复兴

    艰难的复兴

    中国需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前途虽然光明,道路亦曲折和艰难。而未来8到10年是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能把握好这样一个关键而又充满困境的时期、顺利在本世纪走上复兴的康庄大道吗?《艰难的复兴》将针对相关重大问题,从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国际关系、增强中国的外部竞争力、中国贸易货币和自身经济安全战略、21世纪中美关系及其地缘政治战略、中华文明的和平复兴等五大维度进行客观、翔实的分析和回答。
  •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从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大背景出发,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建设为主旨,紧扣应急管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与核心任务,通过系统讲述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一案三制”和“四大类突发事件应对”,结合现实典型案例,进行中外对比,就如何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热门推荐
  • 宅女妖妻:这个夫君有点坏

    宅女妖妻:这个夫君有点坏

    突然而来的赐婚,伴着清晰的梦境,入了轮回。洞房花烛,竟见了那一身久藏于心的皮相。费力的讨好,只求一分安守,却不想步步走错,没了退路。在这深宅府院,吞噬了七情,了却一颗玲珑心,却独独留下了蛇蝎。心狠上位的烟尘女子,纯真无邪的林家姊妹,一个当家夫婿,纷纷收了身旁。众人各房心思,身边还偏得个机灵小姑子,分分推着上前搅。一个又一个阴谋,一环又一环心计,等心明之时,早已由不得自己。和尚说,了了这众生之缘,方得回返之道。可眼见了这些,心痛,心狠,心惜,心绝,心念,又何能得来了却?“这一步,走出去万劫不复,退回来,则后患无穷。”鸟为食亡,人自相争,后院深宅,自来便不是安心得理之所。
  • 特工狂妃:宠冠三宫六院

    特工狂妃:宠冠三宫六院

    【本故事,纯属虚构】人人都道她是世间最无情的人,唯有一人,笑颜隽永,执手偕老。当世界上最黑暗与最光明碰撞,谁会为了谁堕入万劫不复?当最干净的无情遇见最冷漠的有情,天地沉浮,三千宫闱,吾主天下!祸国终章,愿以幸福掩卷,或不能忘。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叛逆的灵魂(纪伯伦全集)

    叛逆的灵魂(纪伯伦全集)

    此书将纪伯伦的小说及话剧作品首次完整集结,并配有纪伯伦为该书特别绘制的插图,十分精美。纪伯伦的小说及话剧作品充满了反叛的精神,正如他所说:是在深渊最深处对自由之神的呼唤。《叛逆的灵魂》呼吁人民打破奴性的桎梏,纪伯伦也因此激怒了当局政府而被驱逐;《草原新娘》歌颂了爱情的纯洁,并控诉舆论与礼教对爱情的摧残;《被折断的翅膀》是作者以自己的一段经历为蓝本而作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文中的哀恸与绝望扣人心弦。此书没有纪伯伦在《先知》等其他作品中一贯的包容、温柔的模样,而是满满的愤怒与不平,他将他一生中所有的无奈与绝望都借文中主人公的口呐喊出来,震撼人心。
  • 曾国藩冰鉴(第一卷)

    曾国藩冰鉴(第一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家庭教师

    家庭教师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