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8400000017

第17章 王安石种种(4)

为,就是做,就是行动,所谓“听其言,观其行”,怎么为,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观察指标。他认为:君子做事情,一、有绝不可做的事情,二、没有绝对要一定做成的事情,而小人做事情,则不同了,在他们看来,一、不但有必定要做成的事情,不达目的,誓不罢手,二、而且没有不可以去做的事情,什么都敢干,什么都不在乎,什么后果都不在话下。这就是说,君子有能够约束自己的定力,能做多少事,就做多少事,量力而行,不可做的事,就坚决不去做,界限很清楚,不越雷池一步。而小人当道的话,他们就无顾忌,无制约,无法度,无规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哪怕是不可做,不该干的,也敢去做去干。

王安石这个政治人物,在宋以后,一直延至清末,从来是作为一个负面形象出现在历史读物里面,也是差不多所有的普通中国人心目中的共同观感。虽然,王夫之也说过,“安石用而宋敝,安石不用而宋亦敝。”宋朝的敝与用不用王安石没有什么关系,北宋王朝的最后灭亡,是一种必然趋势。但王安石在短短三五年内,所推出一系列的让老百姓目不暇接的改革大法,诸如青苗、方田、均输、手实、市易、经义、保甲、免役、保马……还不包括轻启边衅,动兵打仗,收复失地,进行军事活动,任何一个中国的中央政府,包括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除非十恶不赦的暴君,除非神经错乱的昏君,都不可能一个早晨起来,全面出击,马上进行彻底更改,立刻要求万象更新,简直是颠覆性的剧变。

姑且不论王安石的新法,其政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为群众接受,其推广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可行参数,其实施究竟有多大程度的认知可能,其组织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实效治理,这一切都在未定之天,就匆忙地在数年间,简直来不及地颁布全国,强制推行。这对积弱的北宋政权来说,犹如沉疴在身,奄奄一息的病人,已经禁受不起峻急的药石,剧烈的手术,越是折腾得厉害,越是不停地为之开肠破肚,切肺换肾,割胃易心,搭桥支架,这个王朝也就灭亡得越快。

“故王安石之允为小人,无可辞也。安石之所必为者,以桑弘羊、刘晏自任,而文之日周官之法,尧舜之道。则固自以为是,斥之为非而不服。其夫必不可为者,即令其反已自攻,固莫之能遁也。夫君子有其必不可为者,以去就要君也,起大狱以报睚眦之怨也,辱老成而奖游士也,喜谄谀而委腹心也,置逻卒以察诽谤也,毁先圣之书而崇佛、老也,怨及同产兄弟而授人之排之也,子死魄丧而舍宅为寺以丐福于浮屠也,若此者,皆君子所固穷濒死而必不为者也。乃安石则皆为之矣。抑岂不知其为恶而冥行以蹈污涂哉?有所必为,骨疆肉愤,气溢神驰,而人不能遂其所欲,则荆棘生于腹心,怨毒兴于骨肉;迨及一踬,而萎缩以沉沦,其必然者矣。”

接下来,王夫之谈到王安石匆匆忙忙强推新法之败因:“夫君子相天之化,而不能违者天之时,任民之忧,而不能拂者民之气。思而得之,学而知其未可也;学而得之,试而行之未可也,行而得之,久而持之未可也。皆可矣,而人犹以为疑;则且从容权度以待人之皆顺,如是犹不足以行,反己自责,而尽其诚之至。诚至矣,然且不见获于上,不见信于友,不见德于民,则牵身以退,而自乐于天。唯是学而趋入于异端,行而沉没于好利,兴罗织以陷正人,畏死亡而媚妖妄,则弗待迟回,而必不以自丧其名节。无他,求之己者严,而因乎人者不求其必胜也。唯然,则决安石之为小人,非苛责之矣。”

王安石之败,就在于他不明白改革是一个缓慢渐进,徐图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水滴石穿的过程,也是一个面对最顽固最保守最害怕变化的小农经济,需要说服和示范、需要等待和耐心的过程,历代中国的改革家无一取得成功的原因,与王安石同样,就在于用常用革命的手段来进行改革。孰不知革命和改革是用截然不同的手段来推动社会变化的。通常,我们对革命的理解,最直接也是最深入人心的一句话便是:“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就是说,在革命的过程中,暴力的因素,强迫的因素,专政的因素,武装的因素,是少不了的。但改革,虽然也不是请客吃饭,但对被改革的普通群众而言,得不到实惠,尝不到甜头,也就是王夫之所说“人犹以为疑”,那就“且从容权度以待人之皆顺。”

在王夫之看来,公元1069年(北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用革命的手段强行变法,属于非君子而是小人的行为。

中国历史上的维新、变法、改良、改革,从王莽、桑弘羊起,到康梁、谭嗣同止,未获成功的原因,非常复杂,但重要一条,这些领袖人物,往往缺乏真正的治国才能和足够的人格魅力,坐而论道者多,浮躁偏激者多,而且这些人中,多多少少具有精神上的缺陷。精于谋划的张居正如此,乱来一气的王安石尤如此,所以,王比张的政治寿命更短。几年之内,把宋朝搞得一团糟以后,回南京赋闲去了。

在中国封建王朝中,有两个神宗,一为宋神宗赵顼,一为明神宗朱翊钧,之所以著名,都搞过成功或不成功的改革。

明神宗支持张居正新政,倒是一直坚持到这位首辅寿终正寝。但张师傅一死,皇帝翻脸,满门抄斩,鸡犬不留,也还是一个半截子改革。“明亡,实亡于神宗”(《明史本纪》),张的新政也救不了颓败的大明王朝,从此一蹶不振,直到崇祯吊死煤山。

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断然废逐元老,摈斥谏士,行之不疑。卒致祖宗之良法美意,变环几尽。自是邪佞日进,人心日离,祸乱日起,惜哉”(《宋史本纪》),这个半截子改革,不但未能奏效一时,而且导致党争分裂,互讦不止,一北宋从此益发衰弱,最后只好南渡。

稍晚于王夫之的清人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的《王安石之得君》一文中,谈到这场熙宁变法,不能全归罪于王安石,赵顼其实要负更大的责任。“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而不知实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也。”这个赵顼“自命大有为之才,为颖王时,即与韩维论功名”,“意在用武开边,复中国旧地,以成盖世之功”,是一个有雄心的年轻皇帝,抱负很大,但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支持他,因为大宋王朝这只破漏的木桶,已不堪一击,不进行自我修缮完备,焉能有兴兵讨伐,恢复疆土的战争计划?曹太后说得更白,“苟可取,则太祖太宗已取之,何待今日?”这其间,并非所有与赵顼唱反调者,都是贪生怕死之辈,都是因循守旧之徒,都甘心情愿花大笔银子和丝绸向外邦买和平,而更多的是头脑清醒的人士,分明知道,面对冗官、冗兵、冗费的不可收拾,大宋王朝如同一条超载的船,不马上下沉,就托天之福了。因此,陛下,您的雄心,尽管有,轻举妄动,却是绝对不行的,赵家江山到了今天,根本不能再承受任何风浪。

到处碰到的都是摇头派,都是灭火器,弄得赵顼很郁闷。他穿上戎装,戴上盔甲,让太后看,以为能讨个好,两位老太太直皱眉头,不以为然。’大臣富弼在他即位时说的第一句话:“愿陛下二十年不谈兵。”所以“安石一出,悉斥为流俗。别思创建非常,突过前代。”让他一下子找到了知音。这个王安石真敢忽悠这位多少有点忭急,多少有点稚嫩的年轻皇帝,“当什么唐太宗啊,那算老几,你是应该当尧、当舜的料,那才是陛下的学习榜样!”于是,“帝遂适如所愿,不觉如鱼得水,如胶似漆,则倾心纳之。”这样,王安石将其多年积累下来的改革主张,推行到帝国的政治生活中来。赵翼总结得非常准确,这个赵顼是要打仗的,不打仗,如何收复失土,不收复失土,如何能立不世之功勋?于是,“欲用兵必先聚财,于是青苗免役之法行,欲聚财必先用人,于是吕惠卿、章悖之徒进。虽举朝争之,甚至内而慈圣光献太后,外而韩琦、富弼诸老臣,俱以安石为不可用,而帝持之愈力,护之愈坚,故当时有谓帝与介甫如出一人者。”

说到底,理想主义者的美丽言词,最能打动的是热血沸腾的青年。王安石和神宗的合拍,就是那近乎神话的光明前景。而一个生于深宫禁院,长于妇人内侍之手,只是在书本里学习孔孟之道,只是从老师那里聆听古训,既少接触社会生活,也少参与政治活动,常居东宫的赵顼,偏又有“好大喜功之资”,正好,“王安石出而与之遇,宜其流毒不能止”。

所以,赵瓯北平心而论:“然则非安石之误帝,实帝一念急功名之心自误也。”

王安石的新法,也就是他的改革思路,其最早蓝本在宋仁宗时代,曾经小试锋芒,但仁宗不是神宗,未予赏识,寝其言不用,淹蹇而归。若干年后,神宗却对他宠信有加,他也以圣人自居,要用他的新法,对大宋王朝作起死回生的挽救。然而,在变法失败的同时,这位要打仗的年轻皇帝,在王韶取得熙河之胜后,一心求战,“厥后兵不敢用于北而稍试于西,灵武之役,丧师覆将,涂炭百万。帝中夜得报,起环榻行,彻旦不寐。”随着战争的失利,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三月,三十八岁的赵顼,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按照谥法,“民无能名,日神。”下有一个小注:“不名一善”。这四个字对同为神宗的宋、明两位皇帝,倒也蛮堪玩味。

赵顼死后的次年,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四月,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军事家”王安石,也离开了人世。

伟大,是中国人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汇,但要给一个人,加上“伟大”这两个字的定语,我们不是看他说“得多么伟大”,想“得多么伟大”,而是要看他做“得多么伟大”,对于时代的贡献“多么伟大”,在老百姓心里的“形象”多么伟大。光有前面两个伟大,而无后面的三个伟大,这种半截子伟大的人,任凭你花言巧语,强词夺理,也难以真正伟大起来。

南宋的朱熹说:“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遭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而安石乃汲汲于取熙、河、洮、岷以恢疆宇,遂以财利兵革为先,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宣之际,而祸滋极矣!”

也许这是对于这位“拗相公”的比较准确的论点。

同类推荐
  • 知行合一王阳明

    知行合一王阳明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 东坡诗话

    东坡诗话

    本文围绕一代文豪苏东坡的一生展开论述,夹有诗词的点缀,把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里面有耳熟能详的关于苏东坡的轶事,通俗易懂。
  •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少有而独特的帝王。唐宗宋祖,历来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表率。提及唐太宗,盛世景象犹在眼前,干百年来难以消逝。唐太宗没有用权术和铁腕驾驭大臣,而是靠信任;他并不顾忌皇帝“永远正确”的面子,而是鼓励大臣进谏;他更没有搜刮天下以满足个人私欲,而是提倡以民为本,富国安民。他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帝王的楷模,是古代帝王的道德标兵。
  •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茫茫乱世,英雄逐鹿。纷纷义族,几易其主。在名将如星河般的隋末唐初,为什么他能历事三朝,出将入相,屡经变故屹立不倒,最终成就不朽事功?
  • 马克·吐温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马克·吐温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马克·吐温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转变,其思想和作品风格也呈现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改变。马克·吐温不受欧洲传统的束缚,以新大陆人的眼光看待事物,提倡并开辟了“运用口语进行创作”的独特文体。
热门推荐
  • 酒验方

    酒验方

    药酒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酒与医药的结合是我国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创举。本书共分十二个部分:前五个部分突出药酒在养生保健上的作用;第六、七部分按强筋壮骨、外用擦疗分门别类;另外五个部分则按内科诸症、外科疾病、妇科、泌尿系统疾病和其他分类。每一部分以疾患为纲,读者朋友可以很方便地从中查找出自己所需药酒的有关内容,本书是一部极具实用价值的工具书。
  • 极恋

    极恋

    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她。她从此变成另外一个人,不顾一切地接近那个光芒四射而遥不可及的男人……因失去亲人而无法解脱的她,拥有一切却不知道什么是爱的他,能否因为与对方的交集而得到心灵上的救赎?
  • 苍龙劫:剑侠情缘

    苍龙劫:剑侠情缘

    贞观盛唐表面国泰民安,然而冷月边关依旧大漠孤烟。他是大汗之种,如断线纸鸢,却泯灭仇怨甘为伊人堕入万劫不复的无尽深渊。素羽盟主翘首企盼他可力挽狂澜,以重振大漠雄风。他却淡然一笑,江山如画,而他只要眉间一点朱砂。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妖孽乞丐

    妖孽乞丐

    前世,她是苏氏企业的执行总裁,亦是黑道上所有人闻之色变的风月阁主事---苏少,手下有着世界排名前七的杀手,横扫整个黑道为人阴狠残暴,冷血无情就在21岁生日时,被自己的亲叔叔暗算,死于一场爆炸当她的灵魂得以穿越,依附在一个不满十三岁的乞丐身上,她的人生又将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世,她是明月王朝一名枉死的乞丐地牢重生,右手被废,被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医圣--无涯子收为关门弟子,一身医术尽数传与她重生后的她,波澜不惊,淡漠冷血,风华绝代,眼神凌厉如浩瀚深渊扑朔迷离的身世,冷漠淡然的处事态度,体内那股足以毁天灭地的能量让她成为两国皇室的头号公敌却在不经意间揭晓她的真实身份——皓月国的七公主!体内拥有半尺神功的天下主宰者!这世的她,又将带给这片大陆怎样的腥风血雨?!人物简介:女主苏格:男装时清冷卓然,一身白衣飘渺如谪仙,三千发丝仅用一根银白的发带束于脑后,俊美邪佞,浑身上下散发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手执一把银白长剑,煮酒天下女装时妖娆媚惑,额头一簇盛开的殷红紫薇更显她神圣不可侵犯,恍如九天玄女,眉目清冷,疏离淡漠柳君陌:面容邪肆俊美,一双眸子若千年不化的寒冰,冰寒刺骨。身怀绝世武功,创立天下第一杀手阁只为找寻心目中的无忧,与苏格相遇在武林大会前一晚的树林里,两人见面总是打斗居多,以为两人是死对头,后知道苏格的身份,才知道她就是自己苦苦找寻的那个人。。。墨枫:神秘莫测的明月国二皇子,总是一身黑衣加身,遮住容貌身形,武功深不可测,是天下第一情报组织飞鸟阁的阁主,也是青龙山庄的效力对象,为了维持两国的友好,与其说是居住,不如说是从小就被监禁在皓月,是个真正的武学天才,与苏格相遇在武林大会,被擂台上的那抹白色身影吸引墨离:皓月国温雅清润的五皇子,面容也是生得俊美无双,文武全才,从小便体弱多病,被送去凌霄阁救治,后来成为凌霄阁阁主,旧疾也被医圣治好,与苏格相识在他十五岁的时候,是苏格的亲生哥哥,后被苏格逼迫着坐上龙位,一统天下!云清:天山掌门无极最小的关门弟子,亦是明月的四皇子,真名墨阳,一袭红袍加身,长相妖娆绝色,是只倾城的狐狸,与苏格相遇在武林大会,前晚,被苏格一招击败,后在武林大会又被苏格所救无涯子:消失江湖三十年的医圣,一身轻功出神入化,医术亦是,是苏格的师父
  • 超级成长仪

    超级成长仪

    林清意外中奖,得到了一台来自未来的超级成长仪,人生开始改变…….游走于美女之间,建立商业帝国,开发研制超级科技产品,面对一个个不经意间成为对手的超强敌人,一个人的成长,最终能达到什么地步呢?我不想得罪任何人,也不怕得罪任何人,我只想和一家人快快乐乐的生活。
  • 蓝色百合

    蓝色百合

    这是一个青年女子对一个陌生人的奇怪情感。水青有爱她的丈夫和稳定的工作,生活安宁妥帖,但是她内心中并不平静。她时常会碰到一个陌生男子,一个“高高的个子,有些清瘦,捧着一张报纸,边走边看”的人,这个陌生人像一个谜,她开始幻想,并试图接近这个陌生人……水青对陌生人的兴趣,可以说是对庸常生活的一种反抗,是对诗意的一种追寻。
  •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本书收集整理了部分专家、记者发表于各类报纸杂志的作品将其汇集成册,捧给关心支持格萨尔文化事业的朋友们。
  • 这样说别人才会愿意听 这样做别人才会重视你

    这样说别人才会愿意听 这样做别人才会重视你

    谁都想让自己说的话有人听,都想让自己做的事情被人重视,那么如何去说、去做就是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人缘,是否受到别人的欢迎,是否能够得到他人的大力支持,不仅受到其地位和出身的影响,更取决于他是否学会了说话做事的艺术。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虽然才华横溢,却总是四处碰壁,步履维艰;而有些人尽管资质平庸,却能够步步为营,无往不利。很多人为此困惑,迷茫,而本书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书从说话的技巧和做事的诀窍入手,告诉人们说话做事如何才能有效率,以生动的例子和含义深刻的评述告诉读者说话有人愿意听,做事有人重视的奥秘所在。"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