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6800000003

第3章 饥饿美食家

卡夫卡本人不也正是如此嘛。他生前写了大量的小说,却无法受到社会认可,甚至没遇见几位真正的读者,只能搁置在抽屉里。他长期忍受着“精神饥饿”。郁闷地立下遗嘱,别有情趣……”后来,委托好友将手稿“毫无例外地予以焚毁”。

被遗弃的饥饿艺术家,奄奄一息时吐露真言:“我只能挨饿,没有别的办法,因为我找不到适合自己口胃的食物;假如我找到这样的食物,请相信,我不会这样惊动视听,并像你和大家一样,吃得饱饱的。”但在他那瞳孔已经扩散的眼睛里;流露着虽然不再是骄傲、却仍然是坚定的信念:他要继续饿下去。这样的人,绝对是世界的孤儿。

最初听说这篇小说的标题,我就隐约地理解卡夫卡的喻意:饥饿(乃至贫穷),是大多数艺术家(或真正的艺术家)的宿命。

我用解构主义的方法,加以设想:假如关在笼子里并且断绝食物来源的,不是一位艺术家,卡夫卡写过一篇带有自况意味的小说,而是一位美食家,会怎么样呢?那一定构成加倍的折磨!别提四十天或更长的时间了,即使一天也受不了。这对于美食家,绝对属于酷刑。哪怕他能忍住饿,却忍不住馋。愈饿的时候则愈馋。馋比饿更可怕,更容易摧毁他的意志。

饥饿艺术家愈战愈勇,把食物视为头号敌人:“在饥饿表演期间,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点食不进的,你就是强迫他吃他都是不吃的。他的艺术和荣誉感禁止他吃东西。”饥饿美食家呢,肯定度日如年、如坐针毡,所有的政治信仰、道德观念都面临严峻的考验,随时可能发生动摇。假如他是一个被囚禁的俘虏的话。恐怕只需隔着铁窗冲他挥动一副刚出炉的大饼油条,供游客参观。“饥饿艺术家风靡全城,他就会迫不及待地招供了。饥饿艺术家也快要失业了。比用美人计还灵。有什么办法呢,他不爱江山、不爱美人,只对美食情有独钟。就剩这点嗜好了!如不给予满足,多么残忍。相反,只要美味在口,即使铁笼监禁、坐井观天,他精神上照样能获得最大的自由。这是无形的翅膀,帮助他在味觉里飞、在幻觉里飞、在身体里飞、在栅栏的空隙里飞……以食为天。

饥饿艺术家,同样有着自己的信念,甚至比其他门类的艺术家更为虔诚、更为坚定:他认为自身的忍饥能力是没有止境的。可惜,即使他可以忍耐漫长的饥饿,却没有哪个观众有耐心继续看他那索然无味的表演。这构成他痛苦的原因:寂寞其实比饥饿更难以忍受。他察觉自己所从事的只是“一个人的艺术”,自导自演却无人喝采的艺术。

艺术家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克服了肉体的饥荒。但我不认同美食家就是形而下的。在我眼中,美食家同样也是艺术家,只不过是跟那饥饿艺术家相反的艺术家,他的精神追求和肉体感受是统一的,随着人们对这种怪事习以为常,水乳交融。饱暖则喜,饥寒则忧。甚至可以说,美食家才是最“阳光”、最满足的行为艺术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而把饥饿当作行为艺术,做秀的痕迹太浓,也忒残酷了。没有谁会羡慕这样的职业,正如卡夫卡所描写的,这门艺术的票房收入越来越差了。他又进行一轮新的表演,却因缺乏观念而信感冷落,“记载饥饿表演日程的布告牌,起初是每天都要仔细地更换数字的,如今早已没有人更换了,每天总是那个数字,因为过了头几周之后,记的人自己对这项简单的工作也感到腻烦了。

美食则是最贴近人间烟火的艺术。以油盐酱醋为颜料,以锅碗盘碟为画板,以刀叉筷子为画笔,画出一幅幅色、香、味、型俱全的作品。美食家的艺术荣誉感,有些买了长期票的人,是涉猎那些凡夫俗子难以品尝到的滋味。这样的艺术探索也是无国界的,无止境的。

饥饿美食家,比饥饿艺术家更让人同情。让美食家挨饿,是顶不幸的事:他的舌头、胃,顿时成为身体里的囚徒。这相当于让歌唱家失去歌喉,让舞蹈家戴上镣铐。

美食家恐惧饥饿。其实,饥饿恰恰是美食艺术的原动力。愤怒出诗人,饥饿出美食家。许多人,正是在饥荒岁月里培养起对美食的近乎宗教般的虔敬与渴求。饥饿是一座学校。”全世界的人都遗忘了,遗忘了还有一位艺术家,成天守望在小小的铁栅笼子前;就是夜间也有人来观看,在坚持着自己孤独而沉默的表演。美食家的创造力,包括他的敏感、狂热,受饥饿驱动的。扩大了说,整个人类,在火把照耀下,为抵御饥饿的洪水猛兽,而发明、创造出种种美味的食品,构筑起坚不可摧又妙不可言的堤坝。

让美食家挨饿,没准会促使他产生新的灵感,又臆想出几道菜式呢。叫化鸡之类,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

俗话说,饥饿是最好的调味品。饥饿的时候,吃什么,都是美食。

我的朋友阿坚提出如下的问题: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会吃的大民族,相反,世界上饿死的最多是中国人(人数),被关在马戏团的铁笼子里,世界上的国内战争因饥饿而爆发最多的是中国(如农民起义)——为什么挨过饿的民族反而更重视吃的艺术?这还用问嘛。饿是最基本的馋,馋是高级阶段的饿。一个原本就馋嘴的民族,在挨饿中,自然变得加倍的馋了。它不得不想一些方法,在原材料匮乏、单调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变出一些花样来抵饿,来止馋,来满足口腹中的种种欲望与幻想。就像西方的帝国,为了侵略、扩张,或彼此争夺殖民地,而发明出式样繁多的枪炮一样。

战乱(无论热战或冷战)激发了西方人对武器的想像。饥饿,激发了中国人对美食的想像。他最终饿死在门可罗雀的“舞台”上。在整天琢磨着怎么吃舒坦点的美食家眼中,连续四十天不进食,研制原子弹、巡航导弹或导弹防御体系(据说美国人已在开发太空武器了),那才是吃饱了撑的!有那工夫,有那精神头儿,还不如下厨煮几枚茶叶蛋呢。这才是神仙过的生活。

什么是吃的艺术?就是艺术地吃,或者说巧妙地吃。美食家掌握了吃的艺术,当然称得上是艺术家了。他的艺术经验、艺术感受、艺术梦想,来自于人性与食性的关系。他如数家珍地盘点着远远近近的食物,排列组合,使之构成一支庞大的交响乐团。而他手中的筷子就是挟风带雨的指挥棒。只要演出开始,他就不愿意谢幕……对于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他挨饿呢?

谈论饥饿美食家,我居然想起孔子。孔子堪称中国最古老的美食家,饥饿表演一天接着一天,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已成真理。可这位既有实践又有理论的美食家,也是挨过饿的。他风尘仆仆地率领徒子徒孙周游列国,饥一顿饱一顿的,仿佛丐帮之始祖;向王侯将相们套近乎,说白了为混碗饭吃。作为儒家文化的创立者,他是在捧着金饭碗讨饭啊。仔细阅读,又发现:原来饥饿本身也可以成为一项表演、一门艺术。可金饭碗也有断炊的时候。譬如公元前489年(左传哀公六年),吴楚争战,孔子困于陈蔡之间,绝粮七日,只好挖野菜清炖了充饥。估计当地太贫瘠了,除了杂草丛生,人们有热情与日俱增;每人每天至少要观看一次;表演期临近届满时,实在找不到其他食物,否则“叫化鸡”极有可能被孔子发明出来。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宰予的,在挖野菜的过程中饿晕了过去。子路、子贡,都满腹牢骚。惟有孔子,喝下一碗野菜汤后,不觉其苦,反而精神抖擞地弹起琴来唱起歌,并且安慰心灰意冷的弟子:“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叫《饥饿艺术家》。讲述一个从事饥饿表演的怪人,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致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不愧为圣人,把饥饿视为一种幸运,一种磨炼。

饥肠蹗蹗的孔子,咀嚼着异乡的野菜的孔子,用弦歌鼓舞来自我陶醉的孔子,不仅是一位饥饿艺术家、饥饿美食家,更是一位饥饿哲学家……

同类推荐
  • 泰国人

    泰国人

    本书从多个层面描述了泰国人的性格,探讨其国民性和民族性,书中还选择了一些能反映泰国人民生活和自然风貌的图片。
  • 诗意的村庄

    诗意的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山西民俗

    山西民俗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热门推荐
  • 解放济南(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济南(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描述了解放战争中,为解放济南,在许世友、聂凤智等将领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冷淡王妃太毒辣

    冷淡王妃太毒辣

    他与她的第一次相见,他不惊恐她那浓妆艳抹的丑颜,她亦不惊讶他那冷酷邪魅的俊脸。就这样,擦肩而过。大婚之夜,她给他下毒,让他全身酸软无力,淡笑着割破他的手腕,仿制了那如梅落红。自此二人各过各的生活,互不干涉。可堂堂七王妃,竟偷走府中黄金千两,拿去开了青楼!他定要拆了她的楼!可那人却淡笑着,柔声道:“你若拆我醉烟楼,我定毁你七王府。”他是人尽皆知的冷酷修罗王,嗜血成命。她却杀了所有他将要打算杀的人,淡然从容。“女人,为何总要与我作对!”她还是一成不变的柔和淡然:“我没有和你作对啊,我只是在挑衅而已。”他无奈,她淡然。他生气,她微笑。他绝情,她温柔。他冷酷,她无动于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少年儿童安全成长不可不知的80个常识

    少年儿童安全成长不可不知的80个常识

    家是我们遮风避雨的港湾,它承载着我们很多欢笑和眼泪;它留藏着我们很多希望和憧憬。如果你珍视这个家,那就一定要关注安全,因为安全是家庭幸福和谐的保障。
  • 浴血重生:腹黑相公惹不得

    浴血重生:腹黑相公惹不得

    在他出生那年,家乡遭遇了100年未遇的特大干旱,他被大家视作灾星,除了父母,没有人愿意靠近他。在他八岁那年,家中竟离奇失火,父母为了保护他,被大火吞噬。村子的人更加认定他是带来厄运的源头,把他驱赶出了村子。孤身在外流浪,自卑的他从村子出走后就一直躲躲藏藏,生怕被人看出自己是“灾星”。因为孤身一人,他受尽屈辱,在缝隙下生活,他发誓,自已要变得强大,强大到让人闻风丧胆,再也没有人敢欺负他。知道遇见她,他才感受到爱的温暖。“从此以后,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不再是孤身一人”“你是我的女人,休想从我身边逃走”她就是他的全部,一生一世,生生世世,不离不弃。
  • 小娘子的桃花劫

    小娘子的桃花劫

    简介:她是灵珑,她是一个传说。(上部完结)
  • 指腹为婚:爱不单行

    指腹为婚:爱不单行

    单洪成和简金豪是一对患难兄弟,简逸出生那年,两家大人指腹为婚,约定单洪成若生女儿,一定要嫁给简逸;若生个儿子,一定要结拜兄弟。简金豪病危,责令简逸必须娶单洪成的女儿紫凌为妻,他要亲眼看着儿子成婚,才会安然离去。当年父母的一句指腹为婚,他必须娶一个小她十岁的小女生为妻,十几年未见的两个人,莫名的要结婚,天哪,这太荒唐了吧?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世事

    世事

    苏教授、戴芬、小刁,苏教授与戴芬是老夫老妻,他们是这个家庭的主角,小刁以保姆的身份也居于这个家庭之中。三个人相聚于一个家庭之中,苏教授心猿意马,戴芬与小刁有竞争,好戏于是开始……
  • 暮雪纷飞

    暮雪纷飞

    她是商界显贵曹氏豪门的千金。她与表哥陆家辉自幼指腹为婚,长大彼此相爱。大婚将至,陆氏煤业突遭变故,亿万资产瞬间付之一炬。其寡母陆振瑛见陆家家道中落,大势已去,她居然落井下石坚决要求解除女儿的婚约。为达成目的,她不惜与哥哥手足相残,最终将其逼上绝境。面对自己运筹帷幄的胜利,向来流血不流泪的她痛哭流涕。陆家恨她入骨,女儿恨她薄情,可又有谁知道她的难言与苦衷?可她还是身不由己的将抵死反抗的女儿用药放倒,送上了另一个男子的床。大婚之夜,她割腕自杀。绝地逢生处,她能否再与初恋情人破镜重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