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4500000038

第38章 艺术形象和艺术典型(6)

其次,艺术家在他的整个创作过程中,从艺术积累,到艺术构思,到艺术传达,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活动。可以说,没有一个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形象的时候,不是充满着激情的,不为他的人物燃烧着强烈的爱和恨,悲和喜,哀和乐。不然,他所创造出来的形象不会感人。苏联作家富尔曼诺夫曾经说到他创造夏伯阳这一典型时,寝食不安,坐卧不宁,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他,为夏伯阳“度过了很多失眠的夜晚”,而当写完了这个小说的时候,“我仿佛离开了亲爱的好友,剩下了一个人。我感觉自己象个孤儿”。《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的作者陀思妥也夫斯基说他最幸福的时候是同他自己亲手塑造的人物共同生活着,“我热爱他们,与他们同欢乐、共悲愁,有时甚至为我的心地单纯的主人公洒下最真诚的眼泪”。据说,巴尔扎克在写到高老头的死时,自己感到身体很不舒服,有人甚至想给他请医生来;而福楼拜在写到包法利夫人服毒自杀时,也感到自己嘴里有砒霜味。请看,这些艺术家对他们的人物倾注着多么深厚、多么热烈的感情呵!最近话剧《陈毅出山》的作者丁一三同志说:“我不知道别的同志为什么要搞创作。我自己,渐渐地明白,就是要抒发我的感情。现实生活,使我的感情、心灵受到震动,我就要抒发出来,以感染别人。”这些话作为科学理论,是否完全精当,还可以研究,但是,起码包含着部分真理。从丁一三同志的这些话,我们可以了解到《陈毅出山》中的几个典型人物为什么能够比较强烈地感染观众的一部分原因了。艺术家在观察、比较、研究、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时,总是从自己的情感经验出发,去体味人物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开辟一条深入了解人物心理的道路,才能打开人物的心扉。艺术家只有和他的人物进行感情交流,才能挖掘出人物的内在本质,才能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真切感人。艺术家在观察对象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发现人物内心最崇高的感情,并且常常被这种感情所燃烧;而只有自己被燃烧,写成的作品才能燃烧别人。艺术家在进入形象塑造阶段时,他总是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放在他所创造的人物身上,并且常常从自我出发,对人物的思想情感进行体验,体验的结果:“我就是”。这就是说,艺术家必须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并且把自己的体验和经验也熔进形象中去,甚至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也放到形象中去,就像母亲孕育一个婴儿,这样写出来的形象才能真切,甚至你能感觉到他的体温,听到他的呼吸,体味到他一举手一投足所表现的内心感情的变化。艺术家在塑造形象时差不多都是如此。鲁迅在写到阿Q坐牢时,曾想让自己也去坐两天牢,以便体验人物的情景。托尔斯泰写到安娜决定抛弃自己的丈夫,又偷偷跑到以前住过的房子里与儿子见面的情节时,他很多次回到自己旧家里去体验。的确,如果自己不体验一番,哪能把经过自己痛苦孕育出来的人物写得真实生动?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情感体验的炽热程度,是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不能比、也不会有的。艺术家要把自己的感情着魔似的倾注到人物身上。巴金说:“我写梅、写瑞珏、写鸣凤,我心里充满了同情和悲愤。我庆幸我把自己的感情放进了我的小说,我代那许多做了不必要的牺牲品的年轻女人叫出了一声‘冤枉’!”在真正的艺术品中,人物感情的每一个部分,都被艺术家的心灵抚摸过,体验过,这样写出来的人物,这样的艺术品,怎能不感人呢?

总之,艺术家寄托在人物身上的感情和被描写的人物本身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就构成艺术形象的情感因素。

但是,另一方面,艺术形象又绝不仅仅包含着情感因素,而是同时包含着认识因素。在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中,情感始终是与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譬如,情感和感觉、知觉、表象要紧密结合。因为在艺术中,情感绝非抽象地存在着,而是与感性客体联系着,与感觉、知觉、表象交融着。这是由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的本质所决定的。审美对象总是呈现为生动直观的个别形态,而且也只有审美对象的这种个别具体生动直观的可感性,才能引起感官的快感,并由此进而发生美感,造成愉快的情绪,引起情感上的感动。如果完全脱离事物的感性客体,与感觉、知觉、表象隔绝开来,那么情感也就无所附丽。同时,在艺术的审美活动中,感觉、知觉、表象也是以情观物的结果,其中渗透着情感因素。总之,情感与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因素是紧密融合在一起的。陆机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文赋》);刘勰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物以情观”(《文心雕龙·诠赋》),这就是讲的情感与感性认识因素的结合。王夫之说:“情中景,景中情”,“景以情合,情以景生”,若“裁分两撅,则情不足兴而景非其景”。有的同志解释说:情以景生的“景”是客观感性事物;情中景的“景”则是与情感结合的表象的景,这是很有道理的。在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中,情感与表象等感性认识因素的确是这样紧密结合的。

情感不仅与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因素相结合,同时还与理性认识因素相结合。中国古典美学中经常讲“理在情中”、“情理结合”、“理以导情”、“礼以节乐”等等,就是讲的艺术形象之中情感与理性认识因素相互融合的关系。因为在艺术的审美活动中,情感虽然不脱离审美对象的感性因素,不脱离感知和表象;但是又不能仅仅停留于感知和表象,它的根基还须建立在审美对象隐藏着的本质方面。审美认识本是现象与本质、形与神、感性与理性的高度统一,审美感情也必然深入到本质、理性因素之中去。具体地说,审美感情之中虽然不能不具有对于审美对象生动直观性的感受和感动,但是,却又比这种对于生动直观性所发生的感受和感动具有更多的更深刻的内涵和意蕴,——审美情感一旦与审美认识中的理性因素相结合,就把那种生动直观性的感受和感动大大深化了和升华了,使之变为心灵的愉快、理智上的满足,这样的审美感情也就具有了坚实的理性基础。

关于艺术形象之中审美感情与审美认识的理性因素相结合的问题,往往容易被忽略,而只注意了审美感情与审美认识中的感性因素的关系。这当然是有一定的客观原因的。因为,直观印象的确在审美欣赏和艺术创造活动中具有比较普遍的和显著的作用。审美对象的鲜明响亮的外表容易引人注意,迅速触动感官和情感,激发出明显的快感。色彩绚丽的鲜花容易使人觉得娱目,鸟鸣、铃声容易使人觉得悦耳,美的容貌风姿也容易使人一见倾心。但是,如果对于这种美感经验不加分析,以为美感仅仅限于这种“娱目”、“悦耳”和“一见倾心”,而忽视美感中的理智因素,便会陷入片面性。实际上,这种“娱目”、“悦耳”、“一见倾心”之中,免不了理智判断,或是早已筹思于前,或是仍然浮想于后。而且,这种似乎只与审美对象的感性因素相联系的直观性,终究是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美的观念支配的,这种包含着理智因素的美的观念有时往往不够明确,不够确定,一旦遇到现实中美的事物正符合于自己的美的观念,于是理智顿然得到满足,心灵无限愉悦。正如鲁迅所说:“灵府朗然,与人生即会”。至于对那些较为复杂的美的现象(如人的性格之美)产生审美感情,就更需要多方面的了解,认真思考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就更需要与理智因素相结合。因为性格美不是以刹那间的外表印象取胜,而是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有两个具有性格美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年青貌美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哈尔达,另一个是驼背丑陋的敲钟人加西莫多。对于前者的美易于领会,审美感情很容易产生,因为审美对象的外表与实质是协调一致的;对于后者的美则无法简单地领会。显然不可能单凭直观印象,而是必须依靠理智,深入这个形象的内在本质,才能产生深刻的审美愉快。

综上所述,很明显,艺术形象中的审美情感是必须与审美认识结合在一起的。既与认识中的感性因素相结合,又与认识中的理性因素相结合,而且后一方面尤其重要。因为,艺术形象中的情感总是以理智为基础,并且总是需要理智的规范和引导。如果情感没有理智基础并且失去了理智的限定、规范、控制和引导,那么它就会处于没有社会根基的不确定不明确的朦胧、浮游状态,或者降低到情绪本能的水平上去。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典美学中关于“理以导情”、“礼以节乐”的思想,是十分深刻和具有重要价值的。

艺术形象作为意象与物象的统一

前面我们曾经说,在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中,艺术家以形象思维的方法,首先把大量的具体生动的感知、表象材料,加工成为初步的偏重于感性形态的形象观念;然后再进一步加工成为感性与理性、现象与本质相统一的意象,同时,这种意象也包含着浓厚的情感因素。意象的形成,这是每一个艺术形象创造过程中必须经过的十分重要的阶段,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我国古典美学中常常讲“意在笔先”,那所谓“意”,就是在艺术家头脑中形成的“意象”。作画、赋诗、写戏,创造任何艺术形象,都必须首先在意识中形成清晰的、呼之欲出的意象。画家要画竹,就必须首先“胸有成竹”,即形成竹的意象,如苏东坡所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以欲画者,”画家要画马,也必须首先“胸有全马”,即形成马的意象,如罗大经所说:“大概画马者,必先有全马在胸中,若能积精储神,赏其神骏,久久则胸中有全马矣,信意落笔,自然超妙。”戏剧家写戏,创造戏剧形象,也必须先形成人物的“全形”,即人物的意象,如李渔所说:“如造物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

当然,意象也不是只存在于艺术创造活动中;在科学活动和其他理论思维活动中,也会有意象的产生。但是艺术创造活动中的意象却有自己的特点,这表现在:第一,艺术中的意象必须始终保持其具体可感的感性个别形态,在个别中见一般,在感性中见理性,在现象中见本质;第二,艺术中的意象必须始终饱含着浓厚的情感;第三,艺术中的意象必须保持对象完整的形态。关于第一和第二两点,实际上在前面已反复论述过了;现在只着重谈谈第三点。所谓保持对象的完整的形态,也就是苏东坡讲的“成竹”,罗大经讲的“全马”,李渔讲的“全形”。在科学活动中,不一定要保持对象的完整的形态,科学常常把对象分解开来进行认识,犹如庖丁解牛那样。牛在庖丁那里是作为科学的对象,而不是作为艺术对象而存在。而作为科学的对象,就要求庖丁“目无全牛”。但是,艺术家却相反,要创造艺术形象,就必须“目有全马”,“胸有成竹”,即形成事物的完整的意象,而不是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意象。当然,这里的“全”和“完整”,也不能作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绝对的理解,不能要求艺术创造中的意象毫无遗漏地把对象身上的一切全都反映出来;而是应该把艺术意象的“全”和“完整”理解为有机的艺术整体,这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只能表现出对象的根本的主要的特征,表现出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特征,从而形神统一,虚实结合,收到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效果。例如,艺术家要构思一幅关于龙的绘画,在他脑子里创造龙的意象时,不一定把龙的全身的所有细微末节从头至尾毫无遗漏,而可能只是着重表现龙头龙尾,至于龙身,则藏在云雾之中。表面看来,这龙的意象似乎不全,但是,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在未来的读者的想象中,会造成完整的龙的形象。

艺术意象的形成,可以说是艺术形象在艺术家头脑中基本完成的标志;但是,这还不能算是艺术形象创造的最后完成。在某种意义上说,形成了艺术意象,这只是走了全部艺术形象创造过程中的一半路程。因为,意象只是意识中的形象,只是存在于艺术家的头脑之中,除了艺术家自己意识到它的存在之外,任何第二者都听不到、看不到、感觉不到它,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艺术意象只是艺术家的私有财产;但是艺术按其本性来说,却是全社会的公有物。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只有一个办法:让艺术意象从艺术家的头脑中走出来,走到社会上来。这就必须使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媒介将艺术意象固定下来,使意象获得一定的物质外壳,使它成为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客观的社会存在物。这种“物质外壳”或“物质形式”,我们就称之为“物象”。使意象获得一定的物质外壳,也就是使意象获得一定的物质表现,将意象与物象统一起来。只有意象与物象的结合,才是艺术形象创造的最后完成,才使它为全社会所有,得到全社会的普遍承认,发生广泛的社会作用。

同类推荐
  • 解读阎府

    解读阎府

    本书共分为沧桑阎府和魅力民俗两个部分,分别从阎锡山及其家族、阎府的主要建筑、阎府的建筑风格、阎府的雕刻艺术等方面解读阎府。
  • 象形2012

    象形2012

    《象形2012》收录了李建春、刘洁岷、剑男、沉河、黄斌、吴晚燕等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包括:《后工业爱情》、《在武昌城区》、《夹竹桃》、《焚书者》、《雨水的弹奏》、《和儿子谈孤独》、《北京纪事》、《登首象山记》、《失明的小女孩》、《秋夜闻虫声》、《怀念春天》、《雨中过明清石板街》等。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2)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国防部长浮沉记

    国防部长浮沉记

    这一历史的大悲剧仅仅是本书的序幕,而层出不穷的磨难和骇人听闻的迫害才是彭德怀坎坷命运的真实记载。老奸巨猾的康生之流如何在毛泽东面前诡进谗言;毛泽东将彭德怀遣往大西南目的何在;奉“中央文革”之命的两大派红卫兵头头如何十万火急抢押彭德怀进京。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敢于为民请命、犯颜直谏的彭德怀从此罹难。为民族昌盛两呕心沥血的彭大将军如何被惨不忍睹的法西斯手段摧残至死
  • 爱心·让王子快乐的秘密

    爱心·让王子快乐的秘密

    爱心就像沙漠中的清泉,能够让绝望的人看到希望;爱心就像是冬日的阳光,能够让寒冷的人感受到温暖;爱心就像久旱大地上突降的甘露,能够滋润枯萎的心灵。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对于爱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毫无疑问爱心是人性中十分美好的一部分。
热门推荐
  • 混沌灵修

    混沌灵修

    诞龙镇上的一个普通的少年,被误断为不能修炼星力,却是身怀天赋异禀。在一次的奇遇当中,得知自身的天赋,并得到了一本神秘的神书。不仅使他可以修炼星力,更是拥有了踏上这强者巅峰,立足宇宙之巅之本。且看一个无权无势的少年如何凭着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强者之路。如何在这强者林立的大陆上翱翔九天,俯瞰世界。
  •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茅山女道士

    茅山女道士

    白家家训——路见不平一声吼。白小西就这么无意中吼了两次,就给自己吼来了个两个男人。偏偏这两个甩都甩不掉的男人,身后还跟着一大批的魑魅魍魉,山精鬼怪...
  • 红楼一梦之这个黛玉有点儿

    红楼一梦之这个黛玉有点儿

    本书已入5折书库,谢谢亲亲支持!!无数次的午夜梦回,林黛终于认命般的相信,自己穿越了,穿越到了小小的黛玉身上。原本自己是豪门家族的三小姐,风云争斗,她刚刚用极端的手腕站在了家族的顶端,可是那场有预谋的车祸,让她瞬间就失去了一切……她不甘心!五岁的黛玉,从来都是冷眼旁观着世人,真心待她的,她心明镜的知道,母亲的离去,她知道她终是改变不了什么,真的改变不了吗?难道真的十六岁就死去!她不甘心!她要改变这一切,那么就从现在就开始吧,她就不信这个邪了!!。。。。。。。。。。。。。。。。。。。。。。。。《红楼仙梦之黛玉问情》地址:。。。。。。。。。。。。。。。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魂归西去。她——【越玄】,本是上天界的神女殿下,独一无二的存在,孤傲、冷清,从来都不相信这天上、地下会有真情存在,无论是高高在上的神,还是游荡阴暗处的狰狞魔,亦或是在她眼中卑微的人类。…曾几何时,有一个半神半魔的妖娆男子默默地爱着她,直至为她死去,她仍是不觉。为了让她知道这世上何为情,何为爱,天帝命她堕入凡尘——渡情、渡劫、渡爱的真谛!*是谁在心头流连一转身缘就在眼前,相逢的季节落英缤纷几回,模糊的记忆浮现,是谁在梦中留恋…爱一个人是否要真正拥有,谁是她最后的归宿。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爱恨掺杂的情感纠葛…*林黛玉:她原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降落红尘而成为水一般清纯的女子,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因幼年丧母无伴,被外祖母接入贾府的途中却意外坠入湖中…再醒来,莫名认知扑面而来,而眼前的一个脸庞,他是谁?硕怡亲王:胤祥身为天潢贵胄,身处权力漩涡,处处身不由己,却仍旧坚持内心的信念,笑看风云,宠辱不惊,有着多少的透彻和坦荡。对朋友,他肝胆相照,两肋插刀。对感情,他炽烈热忱,情深义重。究竟在他尊贵而平静的外表下,有多少深藏暗涌无法表露。河伯:冰夷俊美无铸的人鱼,银色的发,流光溢彩的琉璃眼眸,一次上天界的盛宴,她的倩影深深的印在了他的心中,再见面他没想到会是在凡间…。。。。。。高宅阀门,虽仍为神仙,那一步是否落入红楼?九子夺嫡,又是怎样的硝烟弥漫。*他说:你懂得生之微末,我便做了这壮大与你看,你说再热闹也终需离散,我便做了这一辈子与你看,你说冷暖自知,我便做了这冬花夏雪与你看,你说恋恋旧日好时光,我便做了这描金绣凤的浮世绘与你看。你说应愁高处不胜寒,我便夺这江山,拱手在你面前,讨你欢。不一样的红楼,尽请关注红楼神话,每一个人的命运是否按照原定的轨迹滑行,还是掀起腥风血雨?虐恋女尊文《三夫》
  • 百科知识开心问答大全集(超值金版)

    百科知识开心问答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是一本能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各类知识的书。《百科知识开心问答大全集》中搜罗了生活常识、科普知识、经济常识、法律常识、历史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生理常识、环保常识、经典国学等诸多内容,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中,汇集了各类学科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答题,将娱乐与学习巧妙结合,为渴求充电的人们搭起了一座简便、快捷地积累、获取知识的桥梁。
  • 暖暖

    暖暖

    台湾男孩凉凉和东北女孩暖暖相识于北京,他们相约不管现实如何,都要努力生活。重逢时,他们已经分别在台湾和北京工作,默契还在、感觉依旧,却不敢用力去给对方感情,因为彼此知道,此时感情越多越弥补不了再次分别带来的伤感。相隔台湾海峡,是被现实距离冲散到看不见彼此,还是鼓足勇气不顾一切相依相守?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男女情感,有些东西,与是否爱无关,与爱多少无关。
  • 帅小子别逃:飙车女霸王

    帅小子别逃:飙车女霸王

    “轰!”车摔落地面,爆炸。我抬头,只见他温柔地笑着,紧紧地搂着我。我们终于被拉上了“陆地”,双脚着地的一刻,才感到心脏猛烈的跳动,全身已被冷汗浸渍,四肢颤抖无法克制。“你……输了?”我不安地问。“对,输给你了……”
  • 狼王梦

    狼王梦

    《狼王梦》实质上是一个梦想追寻的故事。作品以日曲卡雪山山麓为背景,讲述了为实现狼子当上狼王的梦想,母狼紫岚忍痛割爱,不惜以牺牲母爱的代价来训练狼子的成长。不幸的是,狼子们却在残酷的狼群竞争中先后死于非命。最后,为着狼王梦想的延续,为保护刚出生的狼孙,绝望中的紫岚在与老雕的搏斗中孤独地死去。《狼王梦》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最令人震撼的代表作,是让无数人动容的动物小说经典。而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小说更具吸引力,是因为它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虚伪的表象,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 荒村煞灵

    荒村煞灵

    玛丽·罗伯茨·莱因哈特编著的《荒村煞灵》讲述了:炎炎夏日,瑞秋带着自己的侄儿、侄女来到乡间别墅避暑,没想到美好的假期却在踏入别墅那一刻就阴云笼罩,令人心惊胆战。午夜命案恐怖发生,与此同时,侄子离奇失踪,而侄女又言辞闪烁——面对这一切,瑞秋陷入了一个又一个谜团之中。但死神却没有远去,这仅仅才是开始。出现在螺旋楼梯上的电魅黑影,只在午夜三点敲响的钟声,接连发生的瓦件命案。案情扑朔迷离、复杂难辨,隐藏在黑暗迷雾之后的真凶到底是谁?是披着死神外衣的阴谋者,还是用人皮做伪装的魔鬼?《荒村煞灵》中午夜钟声,拉开死亡序幕。
  • 腹黑宝宝超霸气:爹地,我要退货

    腹黑宝宝超霸气:爹地,我要退货

    相亲到一半凭空出来的小鬼竟然拉着他的衣角叫爹地?宝宝:爹地你会穿裙子吗?不会。宝宝:爹地你会喂奶吗?不会。宝宝:那爹地你会怀孕吗他嘴角抽搐:不会!宝宝鄙夷:什么都不会,妈咪给你真是亏大了,妈咪我能退货吗?他仰天长啸:老子是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