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000000018

第18章 谁的赤壁(2)

缓过一口气之后,刘备开始集结残余部队,陆军所剩不到八百。走到汉津,与关羽的二千水军会合,势力稍大。继续向东到了夏口(今汉口),又与驻扎在那儿的刘表长子刘琦的万余人马合为一处。如此一来,刘备感觉着自己又有了一点底气,不仅有了一万三千人马,还有了一块不大不小的根据地——夏口及附近半个江夏郡。这时,刘备就想着不去投靠东吴了。这些年来,他几乎全在投靠他人中过活,屈指算来,先后就投靠过刘焉、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寄人篱下,就意味着失去自尊委曲求全,个中滋味,他实在是受够了。可为了保住性命,为了心中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又不得不屈从现实。而今,不到走投无路之际,刘备再也不想走过去的老路了。然而,他的去与留又非个人意志所能左右。如果曹操继续追击,一万多人马是无法与之抗衡的。当曹操占据江陵之后,进攻的步伐停止了。突然间得到过去十多年拉锯战都没有得到的战略重地荆州,兴奋之余,曹操还得进行一些内部消化处理,比如收纳降众,安抚百姓,扩编整训等。这便给刘备有了一定的喘息之机,同时,他也幻想着曹操就此停止进攻,那么他就可以凭借自己的威望及皇叔身份的影响,以夏口为基地,恢复元气,东山再起。

经过三个月休整,曹操并未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亲率大军,顺江东下。他看透了刘备,不能让他继续东奔西窜制造麻烦,一定要将他置之死地而后快。东进之前,曹操再次征求谋士意见,贾诩劝他不必急躁冒进,先稳定荆州已占地区为上策。表面看来,曹操此次并未听从贾诩建议,而是挥师东进;可实际上,他采纳了其中关键性的内容。从诸多史料与证据分析,曹操此次出兵,目标并非东吴,而是消灭退至夏口安营扎寨的刘备以及荆州的残余势力刘琦。夏口是荆州东面的战略门户,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进可顺江而下威胁江东,退可据守拱卫荆州。这将是荆州战役的最后一仗,他要将夏口及江夏郡纳入自己麾下。控制整个荆州之后,在曹操眼里,东吴便成了他统一天下的最后一个障碍,只要灭了孙权,其余几个小规模割据势力全都不在话下了。作为一名出色的战略家,曹操虽在具体战术上常常大胆弄险,而于总体战略方针,特别是攻打据险而守的东吴,他会慎之又慎。战争一旦打响,战线会在数千里的长江中下游及其流域拉得很长,在运输供给、进军路线、军力协调等方面都得有一番总揽全局的通盘考虑。而从江陵发起的这次战役,曹操只部署了两路军力夹攻夏口。真要进占东吴,曹操至少会在扬州、合肥等地多方牵制、同时用兵,决不会连个最起码的多路出击、多方呼应都没有。对此,《三国志·武帝纪》明确写道:“公自江陵征备。”

刘备停驻夏口,也给曹操造成了一定的错觉,要是他没有观望,而是迅速进入东吴境内投奔孙权,曹操的军事策略,肯定相应地会有所改变了。曹操的失误,在于没有认真考虑、对待孙权,忽略了孙、刘之间联手的可能性,更没想到东吴军队会像棋盘中的棋子“車”那样杀出自己地盘,越过界河,直入荆州之地与他决一死战。他很可能一厢情愿地认为,除掉刘备、刘琦,是为孙权报了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只要不进入东吴地盘“打草惊蛇”,奉汉献帝为正朔的孙权会按兵不动,甚至还幻想着孙权与他东西夹击,或是替他将刘备、刘琦除掉献上他们的首级呢。

曹操从江陵浩浩荡荡地率军东下,留在夏口观望犹豫的刘备再也沉不住气了,就连性格一向从容沉稳的诸葛亮也万分焦急地对刘备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此时,鲁肃又不失时机地出现在刘备面前,劝他放弃夏口,进入东吴之地樊口(今鄂州西北)。鲁肃之所以一直呆在夏口没有返回东吴复命,就是要将一件事情做到底,将刘备拉入孙权阵营,壮大反曹势力。鲁肃心头十分清楚,曹操灭掉荆州,下一个目标除了东吴,还是东吴。经过一番艰难斡旋,他终于取得了圆满成功,再次陷入绝境的刘备只好“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面对风云突变、形势复杂的艰难局面,鲁肃的个人智慧与外交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示。

其时,孙权“拥军在柴桑(今九江西南),观望成败”,他曾说过“非豫州莫与当曹操也”之类的激赏之语,深知刘备势力之重要,因此,当鲁肃带着诸葛亮一同回到柴桑不久,孙权即予重奖,任命他为赞军校尉。

赤壁之战的具体经过,譬如诸葛亮劝说孙权抗曹,黄盖诈降火烧曹营,曹操败走华容等,读者大多耳熟能详,笔者在此不必赘述,仅就相关重要的历史真相予以澄清说明。

孙权将曹操的死敌刘备及荆州的残余势力刘琦纳入东吴的保护伞下,让他们躲入自己的地盘樊口避难,便意味着与曹操翻脸,面临不可预测的战争风险。也就是说,在诸葛亮还没有面见孙权之时,东吴早就作好了抗曹迎战的思想准备。孙权不是刚刚即位的刘琮,他虽然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但有谋略,有主见,“能屈身忍辱,任才尚贤,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他心里十分清楚,凭借东吴的地理格局,以己之长“限江自保”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因此,哪怕部将畏怯、众臣怂恿,他也不会轻易言降。诸葛亮前来柴桑,主要任务并非劝说孙权抗曹,而是为刘备争取更多、更好的地位与待遇,并商定具体的出兵方略。事实证明,诸葛亮不辱使命,刘备本是投奔孙权寻求庇护,却并未成为孙权部下,而是按刘备旨意,“结同盟誓”,争取到了平等抗曹的联盟地位。当然,这也是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在战后利益的分配上作了重大让步,比如刘备、刘琦本是荆州主人,后来却不得不向孙权“借荆州”,就是一大明证。面对顺江东下、来势汹汹的曹军,孙权决定出其不意,于东吴境外主动迎敌,在荆州地盘展开决战。而这,又须刘备、刘琦让步方有可能做到,那就是放弃对夏口及荆州江夏郡的控制权,任凭东吴军队出入。当孙、刘结成同盟之后,周瑜便率东吴精锐水军逆流而上抵达樊口,正在那里“避风”的刘备有了东吴大军作后盾,也就随同周瑜一起返回夏口。然而,此后的夏口,就再也不是刘备、刘琦的地盘,而是高高飘扬着火红的“孙”字战旗了。自孙坚、孙策即开始梦寐以求,历经无数次血腥战争未能得到的战略要地夏口,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孙权“收入囊中”。至于刘备、诸葛亮与东吴孙权到底有过什么样的秘密协议,是否形诸文字,今天已无从知晓,但从刘备作出的一系列重大让步可以得知,结盟双方有过一番反反复复的讨价还价,达成的协议于刘备方面来说,显然属于“不平等条约”。

曹操舳舻千里顺江而下,号称80万大军,而实际兵力,综合各方面的历史资料,当为20万左右。南征荆州时,曹操所率军队十五六万,在荆州收容降军七八万,加在一起约24万。24万军队,不可能随同曹操一同出征,至少要在襄阳、江陵、夷陵等荆州重镇驻扎一些守城部队。

我们再看抗击曹操的孙、刘联军。就现有史料而言,孙刘虽然结盟,但刘备、刘琦军队并未投入赤壁之战。并非刘备保存实力耍滑头作壁上观,而是心高气盛的周瑜不让刘备插手,他豪情满怀地对刘备说道:“豫州但观瑜破之。”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有刘豫州之称。此语不仅把曹操不放在眼里,对刘备也多少带点藐视的味道——您老人家尽管看我周瑜打败曹军,享受胜利果实得啦,就不必前来凑热闹添乱了!《三国志·周瑜传》及《江表传》都明确记载,周瑜所率东吴精锐水军计三万人,而实际用于赤壁之战的兵力只有两万。据《三国志·吴主传》所载:“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也就是说,周瑜、程普各率一万水军在赤壁大败曹操。另外一万水军上哪去了?极有可能留守夏口了。夏口不仅地理位置重要,且刚刚被东吴拿到手中,周瑜不敢有半点疏忽大意;又因为曹操分兵两路夹击夏口,所以不得不严防死守。

20万对2万,10比1的比例,表面上看,曹军占据绝对优势。可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会觉得,曹操的军力并非那么强大。曹军千里奔袭,尚未充分休整又顺江东下,已是疲惫至极,正所谓“强弓末弩,势不能穿鲁缟也”。加之北方士兵水土不服,病疫流行,战斗力大打折扣。而赤壁之战,主要是双方的水军之战,曹操在邺城建造玄武湖训练的水军,是用于对付荆州水军的,尚未训练成功,就因情势所迫匆匆南下,因此不堪重用;刘琮望风而降,曹操收纳荆州军士七八万人,其中水军不到三万,据有记载的孙权与刘表的六次水军交战结果来看,东吴全部获胜,没有一次失手,可见荆州水军实力,也远远不及东吴。随曹操一同南下的水军没有实战经验,而荆州水军的作战能力又远逊于东吴,加之全是降卒,还来不及整训融入曹军,人心不齐、士气不振在所难免。两相比照,可见周瑜军队虽少,但在斗志、实力等方面,却据有相当的优势。

不少研究三国历史的专家认为,孙权之所以下定决心不惜一切地与曹军决一死战,是受到曹操对他的强烈刺激,其转折点与导火索就在于曹操写给他的一封不啻于战书的信函。这封书信不见于《三国志》正文,而是收录在《三国志·吴主传》的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中:“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史料严谨的《三国志》为何不收录这封重要的书信?极有可能,曹操根本就没有写过这么一封信。即使写了,也不等于就是一封战书。曹操写得很明确,是与孙权一同“会猎”,而不是将孙权视为“猎物”;既与孙权一同打猎,自然就有捕猎对象,那么“猎物”到底是谁?当然是刘备了。刘备一听说曹操顺流东下,就在鲁肃的劝说下急速退至鄂州樊口,樊口属吴地,两人一同在吴地捕获他们的共同敌人,也就是猎物刘备,不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吗?如果将这封信视为战书,份量显然不够。当然,曹操号称水军80万众,其虚夸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这多少也体现了曹操骨子里的诗人情怀,可以看出,他既是一位头脑清醒、逻辑严谨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也是一位激情充沛、思维跳跃的文学家,一位性情中人。当然,这封信肯定会让孙权极不舒服,也许,这正是曹操所要达到的目的与本意,势头正旺、兴头正盛的曹操,有意恐吓、戏弄一下孙权,又何尝不可呢?说不定东吴也像荆州那样望风而降,也未可知呢!

当然,如果曹操真的写了这封信,从其内容可以看出,他对东吴与孙权并未真正“吃透”。刘备进驻鄂州樊口而孙权并未采取行动,明知东吴已经接纳刘备,也没有让他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一厢情愿的想法是,我只袭取全部荆州,不会向你东吴开刀,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好啦。他没有想到,夏口于东吴来说,是一个多么敏感而关键的所在!一旦曹操占据,就意味着东吴将永远失去这一重要的战略宝地,况且唇亡齿寒,孙权岂能坐视不管?

狭义的赤壁之战其实包括两次战役,一次是发生在赤壁江面的遭遇战,另一次便是人所共知的火烧赤壁。曹操大军顺流向东,周瑜水军逆流而西,两军在赤壁江面相遇。关于赤壁首战,《三国志·周瑜传》写道:“时曹公军众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东吴已经主动迎敌参战了,且打得先头部队落荒而逃,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一严竣的事实仍未引起曹操注意,没让他清醒过来。如果说曹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仍陶醉其中,显然与实情不符。合理的解释是,此次遭遇战虽然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曹军的损失并不大,并且败在疾病,水土一旦适应,病情慢慢好转,就可以打个翻身仗了。曹军浩浩荡荡,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也确实没有必要草木皆兵地将两万东吴水军格外放在眼里,也许,曹操还想着孙权主动来犯,无险可依,无民可恃,正好可以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为下一步荡平东吴奠定基础呢。善于打仗的曹操初一交锋,马上看出己方水军不如东吴,便采取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将大军引向江北的乌林,转入防御态势。其时已是十二月了,曹操就想在此过冬休整,等待明年开春再行进攻。结果疏于防范,让周瑜钻了空子,以火攻方式使得曹操功亏一篑。

再就火烧赤壁的规模及结果来看,史书及《三国演义》等文艺作品多有夸大之嫌。两万水军,哪怕精锐无比,要想一口吃掉20万大军,无疑于痴人说梦,况且曹操所率南下之军,也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于是,周瑜审时度势,认为只有速战速决,赶跑曹军,方为上策。周瑜部将黄盖也曾说道:“敌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所谓“烧而走也”,就是利用曹军的弱点火攻,将其赶跑。因此,火攻既是前奏,也是战役的主要内容。曹操千艘军舰沿长江北岸用铁锁连成一串,对前来诈降的黄盖没有任何防范,风助火势,冲天大火迅速蔓延开来,并延及岸上军营。各军舰一时间难以挣脱单独逃散,军士纷纷跳至岸上逃命。周瑜水军虽尾随黄盖擂鼓而进,也只是虚张声势、吓唬威胁而已,并未追到岸上与曹军展开大规模的殊死拼杀。火攻的主要作用与意义,不在于杀伤敌人,而是打乱敌人的阵脚,扰乱敌人的军心,动摇敌人的斗志。

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孙权与刘备首先考虑的是保全势力,保证自己不被曹操吃掉,因此,在胜负未卜的情况下,他们就那么一点可以使用的兵力,实在无力考虑在曹操败退的路上预先设伏。实际情形是,曹操主动撤退,孙刘联军水陆并进,尾随曹军,紧追不舍。曹操如惊弓之鸟,匆匆败退,逃得不快的残部与散兵,自然为孙刘联军所擒杀。

曹操经华容退回江陵,清点部队,损失相当惨重,但死于赤壁的军士为数并不多,只有一部分烧死者与溺死者,其余主要死于败退途中的饥饿、疾病与瘟疫。

赤壁一战,曹操水军船只全部被焚,但有相当一部分却是他主动烧毁的。据《资治通鉴》记载,黄盖仅以十艘装满火药的快船为先锋闯入曹军水寨,哪怕风势再大火力再猛,一下子也难以烧尽排列江岸的千艘军舰。只是曹操受到冲击与惊吓,觉得此次东征,经此一战,已无再战之力,遂决意全军引退。停靠岸边的军舰无法一同撤走,可又不能将这些船只、装备留给敌军,于是,曹操索性下令士兵四处放火,将余下船只一并烧毁,一艘也不留存。曹军撤退途中,因仍葆有较强的步骑作战能力,也并非史书记载、文艺作品描写、后人想象的那么仓皇狼狈。为此,曹操后来在给孙权的一封信中为自己辩解道:“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信中虽有粉饰自己之嫌,却也道出了火烧赤壁的部分事实,就连《三国志·吴主传》也说“公烧其余船引退”。

同类推荐
  • 亚欧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亚欧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世界形势,包括共产主义的发展和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法西斯起于德国,而后很快的传到日本等一些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些国家赤裸裸的展现了瓜分世界的野心。
  • 大明王朝4

    大明王朝4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 紫禁城

    紫禁城

    龚学敏以他诗歌追求的纯粹与华丽,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紫禁城重新进行了整体解读,他独自置身其中,演变万般模样,穿龙袍、起龙驾、执令牌、伺贵妃、开启深锁重门,穿行千里烟云,让人别开生面。
  • 隋走危机(上)

    隋走危机(上)

    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
  • 大宋王朝2

    大宋王朝2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热门推荐
  • 网游之菜鸟很疯狂

    网游之菜鸟很疯狂

    纪小言莫名其妙混了一张N.P.C身份证明后,游戏生活就不再一样了。“小言,来点极品装备、神器神兽什么的吧!”“小言,去N.P.C哪里接点隐藏任务吧,你们关系那么好!”“小言,还差罪恶值不?我们组队刷玩家去吧!”纪小言瞪眼:你们有金币吗?魇箔流离一脸势在必得地斜了素不相识一眼道:“小言是我的。”“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素不相识闻言,勾了勾嘴笑道。纪小言默,其实她好想吼一句:你、你、你、你、你们全部都是我的.......只是,现实和游戏,真能搅合上吗?——————————————千千建了一个群:210591787,方便大家找千千交流.....有兴趣的大家可要加一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独宠田园蛮妻

    独宠田园蛮妻

    一觉醒来,穿越了,不但穿越还直接嫁人了。嫁人就嫁人了,可是为什么嫁的还是一个土匪头子。好吧!土匪头子就土匪头子吧!可是为什么土匪头子竟然长得像一头熊。她能不能退货不要啊!简单的说,这是一个有点野蛮,有点小腹黑的小女子被沦为土匪头子压寨夫人之后的悲催改造故事。情景一“你们到山下开荒去?”某小女人淡定的指挥。“娘子,我们是强盗!”某男好心的在旁边提升,强盗该干的事不是打家劫舍吗?“你有意见?”某小女人淡淡的撇了一眼旁边的高大挺拔的“熊”道。“没,娘子继续!”某男蔫了。情景二“这些果树,今天之前种到我们后山处!”某女子看着刚刚买来的果树道。“娘子,今天我们有一单买卖!”其实就是今天某男想要出去打劫。“嗯!你说什么?我没听清楚!”某小女人看向一脸讨好看着自己的“熊”道。“没有,刚刚为夫什么也没说!”看着娘子那漂亮的眼眸,某男没出息的收回了刚刚的话。“!”山寨内众强盗。情景三某日。某个小女人巡查自己的“农庄”。忽然眼前一亮,看到对面走来一个五官深邃,面容俊逸非凡的男子。“公子,你好,芳龄几何?可否婚配?”某女眼里冒着狼光问道。俊朗男子本来笑这脸立刻阴沉了下来,看着眼前的小女人。“啊!你干什么?”某女还想说什么,忽然身体一轻被俊逸男子给抱了起来。本文结局一对一,坑品良好,欢迎大家跳坑。
  • 浮躁:破解生存状态中的困惑

    浮躁:破解生存状态中的困惑

    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是成功、幸福和快乐的绊脚石,是我们人生最大的敌人。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都不可浮躁,如果一个企业浮躁,往往会导致无节制地扩展或盲目发展,最终会没落;如果一个人浮躁,容易变得焦虑不安或急功近利,最终会失去自我。
  • 命中注定之孽爱

    命中注定之孽爱

    父母早逝,她被妈妈的好友收养,却遇上如恶魔般的他。一起长大,却互相看不顺眼,不料因为一场旧婚约,将两人圈绑在婚姻的牢笼里。他想尽办法让她离开:“我要和你解除婚姻!你开个条件吧!”直到她真的绝情离去,他才发现,她早已扎根在他内心深处。
  • 辛辛苦苦三五年,风风光光五十年

    辛辛苦苦三五年,风风光光五十年

    现在的你,也许正为养家糊口忙得焦头烂额;也许还“蜗居”在几平米的小房间里,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也许还在朝九晚五,重复着枯燥的工作……要知道,即使是比尔·盖茨、巴菲特、李嘉诚、李开复这样的成功大师也经历过这样的苦日子,他们的成功之路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成功没有捷径,但可以走直线。
  • 一本书读完心理学名著

    一本书读完心理学名著

    心理学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它在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前,长期依附于其哲学母体之中。1879年冯特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心理学。之后心理学领域派别纷争,百家争鸣,名人辈出。本书全力求体现全面性和可读性。对每一位入选的心理学家及其代表作,都有对其生平介绍、著作导读和整体思想的介绍,还有相关的趣味扩展介绍。
  • 真龙气1

    真龙气1

    民初,张天师携子南下寻找真龙气,引出一场千古未有的奇事。民国第一相士袁度,为何隐居江南小镇?化外奇人蓝云天,为何踏足中原?天师传人之争,六十三代天师究竟谁来执掌?天下龙脉精华,真龙气究竟在何处?一切的一切,尽在《真龙气》。
  • 楚辞品鉴(大众阅读系列)

    楚辞品鉴(大众阅读系列)

    以明代夫容馆刊《楚辞章句》为底本,对该书收录的楚辞作品作简明扼要的校勘、注释、分段及全文品鉴,意在为广大楚辞爱好者提供一种版本可靠、文意疏通的楚辞读本。书前有长篇导论,介绍楚辞之价值,楚辞名称的由来,先秦两汉楚辞的特征,楚辞研究的历史,以及楚辞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等,可以引发广大读者阅读的兴趣。《楚辞》作为国学经典,是与《诗经》齐名的集部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梁启超说:“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可见,阅读欣赏《楚辞》是中国人基本的文化修养之一。
  • 总裁的古妻

    总裁的古妻

    好消息:此文已加入半价促销活动!!!!这是一篇反穿越文,且看古代千金小姐到现代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顺便偷偷众位现代才俊的心!!!她只不过是小小地闹了一下当今新科状元、太师之子的婚礼罢了,居然把她逼到皇宫避难。还有没有人比她更不幸,只是不小心撞了一下墙也能穿越。敢情这是潮流啊,那她就顺应一下吧。她本是府尹千金一下子变成了凌氏帝国小公主,未免晋升得太快了吧。更有人称她为黑道老大‘圣君’的情妇,罢了罢了,就看在那位‘圣君’是她堂妹的份上,她做一下又何妨?可是她的命运会不会太惨了一点,一穿越,迎接她的居然是——绑架!!!他像骑士一样拯救了公主,令一颗芳心从此沉沦。在学校,他是高高在上的王,冷漠而又孤傲,却偏偏对她另眼相看。不出意外地,公主和王子相爱了。可是一场阴谋、一场误会让他们不得不带着对彼此的误会分手。*****************************************************五年后,褪去了昔日青春的羞涩,他不再当年年少轻狂,她不再单纯无知。阴差阳错,他成了她的顶头上司,时不时地就被抓进办公室“训话”。惹得全公司绯闻满天飞。公主和王子是否能够再续前缘?****************************************************面对穿越千年而来的“恋人”,对她的痴恋她又该怎么办?——“在龙轩,我们无法相守。是老天的怜惜,让我能在异世遇到你,我不会再放手了…”深沉阴狠的神秘人为了她背叛自己的主人,只求能与她长厢厮守。为得到她,他可以付出所有,再狠再毒的手段他也在所不惜。——“除非我死,否则你休想离开我一步。”还有大明星的霸道、强取豪夺她又能否抵挡得了?——“你是我的,总裁又如何,我现在的身份还会输给他吗?这辈子,他别想得到你!”*****************************************************五年后的某一花絮——————酒店里“两条路,你是要自己乖乖躺到床上,还是要我绑你上去?”他很民主!“可…可不可有第三条路?”她眨巴着眼睛可怜兮兮地问。答案当然是——不可以!好吧,不可以是吧?某某伟人不是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瞧他一身浴袍就出来乱晃,摆明了就是想让她有机可趁…随风清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