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000000013

第13章 从汴京到赵家堡(4)

据最新发现的一部名为《裔孙方位修造本房自己私谱》的蔡氏族谱记载,南宋小朝廷逃经厦门时,“舟泊海沧”,准备抽调屿头村民为他们下海驾船,奔赴广东。因“居民不从,一夕大兵尽屠之。故屿头诸宗居者迁者,仅存一二人可祀。”一个朝不保夕的临时小朝廷,面对自己的百姓,稍有不从,竟丧心病狂地屠杀全村,只一二人幸免。以致后世无人祭祖,八十多年后编写族谱时,连本房祖先的姓名也无法知晓,只好笼而统之地写上“屿头翁”三字。

这样的一个逃亡小朝廷,我们实难发现其复兴的动力与存续的理由!

赵昰一行一路逃向南海,由潮州、惠州、浅湾而达广州。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四月,年仅十一岁的宋端宗赵昰在广州湾受惊吓病死,陆秀夫等人拥立八岁的赵昺为帝,改元祥兴,行营迁至新会厓山,据险以守。

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正月,元军大将张弘范大举进攻厓山。此时的南宋流亡小朝廷尚有战船一千余艘,军民近二十万,他们决定拼尽全力,背水一战,绝处求生。然而,命运之神已完全抛弃了存世三百多年的大宋王朝,厓山之战以南宋近十万军民纷纷跳海、慷慨赴死而悲惨结束。

一息悠悠的南宋流亡小朝廷,以陆秀夫怀抱八岁的末帝赵昺投海同归于尽而告彻底落幕。

厓山之战的结束,也标志着蒙古元人南侵中国的统一之战的最终结束。

古老的汉族,第一次整体尝到了异族统治的切肤之痛。

武备过于疲弱,宋朝自立世之日起,就如一个拉着“风箱”的哮喘病人般活得令人揪心,既不忍听闻,也不忍目视,更不忍回顾。

由于军人地位低下,许多将士弃武习文,褒衣阔袖,效仿举子。“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俗语便出自宋朝。军人多是脸上刺字、发配充军的犯人,宋代士兵,成为无赖、泼皮、罪犯的代名词。宋军以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先导,最早使用热兵器大炮,指南针也用于布阵作战,但无人习武,庸才充斥,将士离心,哪怕武器装备再先进,也是白搭,除了溃败逃亡外,实难指望这样的军队夺取辉煌的胜利。因此之故,“金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之类的顺口溜成为当时的流行语,一点也不足怪。

翻遍三百多年的宋朝历史,无论北宋还是南宋,我以为最为缺少的就是男儿血性。在一种透入骨髓的奢靡柔弱与变态谋略的阴影笼罩下,两宋丧气得简直令人不忍正视。不敢与敌军叫板硬拼,总是一味地奴颜卑膝、委屈求和,以致逢战必败,东丢一城,西割一地,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道德悖反,价值错位,尊严全无。以黄袍加身为开端的阴柔谋略,自始至终伴随宋朝之始终,即以对外关系而言,先与金人联手灭辽,反而引来金人的变本加厉,本想分得一杯残羹,结果丢了半壁江山,连皇帝也被金人掳去,落得个千年笑柄;于是又与元人联合,借他人之手雪靖康之耻。金国在南北夹击中倾覆灭亡,南宋这回胃口更大,马上违约出兵抢占汴梁、洛阳。不意历史轮回上演,所占之地不仅被蒙古夺回,更引来元人的垂涎南侵,临安沦陷,国祚不保,大宋江山整体易色。军事的柔弱与失败,导致宋朝的中央地位严重丧失,辽、西夏、大理、金、蒙古等几个政权同时并立,长期对峙。中华帝国的版图,由盛唐时期的约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缩减到北宋全盛时期的约二百八十万平方公里,不及盛唐四分之一。与北宋同时的辽,面积竟有四百万平方公里。而南宋又较北宋更为萎缩,整个疆域只有半壁河山(相当于北宋一半多一点),已沦落为一个地方小朝廷了。

赵匡胤靠黄袍加身夺得宋朝江山,对武将的猜忌与防范达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他提倡武将读书:“朕欲武臣读书,以通治道。”并对后人立下“家法”一定要厚待读书人,除非大逆不道,否则不得诛杀。于是,整个社会风气为之一变,文人与读书受到特别重视,两宋文化,的确算得上星空灿烂。陈寅恪道:“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此言实不虚也。宋代词赋,与唐诗、元曲比肩鼎立,一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三大高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不知滋润了多少干涸心田,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宋朝不少皇帝喜好书法,如宋太宗擅长草书,宋真宗留下了“岳麓书院”匾额等“墨宝”,宋仁宗独创“飞白体”,宋徽宗更是以“瘦金体”闻名于世……在他们的影响下,以“苏黄米蔡”为代表的宋朝书法艺术独领风骚数百年;宋朝的绘画、杂技、戏曲、音乐、建筑等盛极一时;中国现存超过世界任何其他国家的十五万部古籍,其最早、最大的编纂者便源自宋朝君臣。科技之花与文化奇葩媲美斗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就有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等三项出于宋朝。

然而,宋代的科技、经济、文化所呈现的,却是一抹无法辉映整个天空的畸形辉煌。缺少血性与进取的军队,哪怕利用再发达的科技,使用再先进的武器,也只能是豺狼猛虎的口中之食;没有武备作支撑的经济,哪怕再繁荣,也只能为异族掠夺与战争赔款带来丰盈的储备;没有勇猛阳刚贯注其间的文化,无论多么灿烂,也只能是异族铁蹄蹂躏下的一曲柔靡挽歌……

厓山之战结束,陆秀夫怀抱小皇帝赵昺投海自尽;张世杰冲出重围招集余部继续逃亡海上,突遭狂风暴雨,船覆人亡,南宋残剩的最后一支武装力量沉入海底。

当时谁也没有料到的是,宋朝的事儿还未彻底完结与了断。

厓山之战突围而出的南宋残部,除张世杰外,还有一位赵氏的正宗血脉——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美第十世孙、福州闽冲郡王赵若和。他在侍臣黄材、许达甫等人护卫下,夺得十六艘船只“窜港而出,谋往福州,再举图复”。不料途经厦门海域时,遭遇飓风侵袭,仅四艘船只幸免于难,折往漳浦东面的太武山旁,登岸暂住。为避元人搜捕追杀,赵若和改姓黄(“黄”与“皇”同音),迁至佛潭积美栖身。这里地处海滨,常有海盗骚扰。一次侵袭中,赵若和险遭不测,不得不另寻安身之所。经过一番勘查探访,后来选中远离集镇、山环水绕的湖西硕高地,在此建造房舍,隐身而居。

没想到这一住就是七百多年,隐名改姓的赵氏后人因元朝瓦解于明洪武年间恢复本来面目,先祖逃难幸存的经历不仅“公之于众”,更经民间加工成为当地众口相传的神奇传说。随着人丁的繁衍兴旺,经过赵若和第十世孙赵范、第十一世孙赵义的两次重修扩建,当地耸起了一座仿宋建筑群落——赵家堡。当赵家堡于2001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更是闻名遐迩、广为人知。

挽歌袅袅,回荡不息,余音不绝,直至今日。大宋王朝,可真是一曲令人伤感、引人缅怀、穿越时空的千古绝唱呵!

2008年的一个秋日,我孤身一人专程赶到赵家堡,不为别的,就为大宋王朝那畸型辉煌的最后一抹余晖,为赵氏家族那悠悠飘荡、绵绵不绝、不肯消散的一缕魂魄,为心中难以隐去的一丝惆怅……

赵家堡所处的硕高山麓,位于漳浦县的湖西少数民族畲族乡,离漳州市区九十公里,漳浦县城三十多公里,可以想见当年之偏远闭塞。

赵家堡初建于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也即赵若和逃难定居之时。当时规模较小,房舍简陋,今日所见,实为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至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以及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的两次重修扩建。建造者赵范、赵义父子虽出生于明朝,并先后考中进士,过上了优裕安宁的生活,国破家碎、先祖逃亡的悲伤往事早已随风而逝逐渐淡化,然而,大宋王朝除了侮辱与南逃,更多的则是环绕其上的耀眼荣光。不断南迁的赵氏后人不得不面对一个无可否认的铁的事实——那就是根本不可能收复失地打回汴梁,因此,定居于此的最后一丝余脉,除了隐名改姓、小心躲藏外,根本就没有过半点反抗的举动,哪怕这一念头也似乎不曾有过。可他们内心深处,仍不满现状、意存高远、重温旧梦。于是,赵范、赵义父子在扩建赵家堡时,便将一脉相承的王族情结刻意体现在整个建筑群落之中,因此,赵家堡不论单体建筑,还是整体布局,全都模仿北宋故都汴京风貌。

因此,当我一脚跨进赵家堡,眼中所见,几乎就是北宋汴京的一幅微缩景观。是的,只能是翻版的浓缩景观,其规模气势,远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宋朝由北而南的迁移史,就是一部逃亡史与衰落史。杭州仿汴梁建造,虽一时繁华,但其气度、浮泛、脆弱,实难与汴京相匹配。而带着“回光返照”意味的赵家堡,只不过是王子王孙们心中的一种安慰与凭吊罢了。当然,他们也认识到南迁的屈辱,再也不能继续南向逃逸了,赵范、赵义父子所能做的,也仅止于赵家堡而已。于是,他们封死南门,让工匠将北面的城墙向外扩展五丈,改北门为正门,还建了一座瓮城。从此,赵家堡原北城墙基成了一条横跨荷花池的长堤,而堵死的南门则荒草萋萋、杂树丛生。

说到北门、南门,不得不提及赵家堡外围那道高六米,宽四点三米,长一千零八十二米的高大城墙。明中叶后,倭寇常常侵扰漳浦沿海乡村集镇,赵家堡也多次遭袭。想当年,北宋汴梁、南宋临安受北来的金人、蒙古族入侵,隐居赵家堡则遭东来的倭寇袭击。赵氏家族,似乎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所幸的是,赵家堡不是汴京与临安,倭寇的多次入侵都被赵氏后人组织的乡勇击退。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发生在明崇祯初年,近千名倭寇围攻赵家堡,守城居民通过一条秘密通往堡外的地道运送弹药粮草,顽强坚守一月有余。后在官兵的配合下大获全胜,斩杀倭寇数百名,剩下的几十名倭寇仓皇逃往海上,从此再也不敢来犯。这道下为条石、上为夯土的坚固城墙,在御敌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居功甚伟。

作为一座聚族而居的防御城堡,赵家堡对外可以抵抗敌寇入侵,内里则具备家族的生存与发展功能。

据传赵义为完成父亲赵范嘱托,以“修建城堡,抵御倭寇,造福一方”为由,专门考察了北宋都城汴梁及南宋都城临安的建筑布局。因此,重建、扩建的赵家堡,大有“依葫芦画瓢”的意味:比如赵家堡的外城、内城、完璧楼便仿照汴京的外城、内城、大内三重;鱼池、荷花池则为汴京潘家湖、杨家湖的缩影;汴派桥不仅名称与汴京的汴梁桥相近,其圆拱平板的石桥形状更是模仿得惟妙惟肖;一些特殊建筑如聚佛宝塔不仅克隆汴京铁塔,并按原建筑的一定比例设计建造;其他如城垣、府第、小院、佛庙、戏台等,不仅模仿汴京的相应建筑,其命名也赋予特定含义,如高耸的完璧楼,便取自典故“完璧归赵”,其寓意不言自明;又“南门”、“汴派桥”等,也隐含着一定的喻义……几百年来,这些特殊建筑的典故、隐义经当地民众不断演绎,并与赵氏家族南迁逃亡的历史、赵若和及其后代开创基业的艰辛、湖西畲乡的奇闻、周围秀丽风景的传说等交织在一起,朝廷与民间、真实与虚构、风俗与民情融为一体,雅俗共赏,颇具文化内涵。

堡内有棵高大的老榕树,浓荫遮蔽,在树下纳凉,据说可祛瘴除病。《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梁古都,到处都是枝叶稀疏的杨柳,可没有榕树这一福建常见且被闽人视为神树的树种。赵家堡人将这株榕树视为村宝,据说原来还刻有一块“树在村在”的匾额。辗转南迁,赵氏后裔的语言变了,习惯变了,每到一地,不得不随乡入俗,与当地的自然、人文相互融汇。他们永远不变的,是对先祖辉煌帝业的追思,对优良传统的坚守,对复国不得的无奈……

在堡内的建筑群间穿行,我见到了一位坐于木靠椅中且年愈七旬的老人,交谈中,得知他是赵若和的直系后裔。也许是遗传,也许是千百年来的熏陶感染,这位赵姓老人的举止谈吐,与普通农村老人相比,显然多了一份优雅、安详与自信。

突然想到,大宋皇朝自赵匡胤开国以来,皇位几经辗转移位,后来便有了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变化。赵匡胤兄弟五人,老大、老五早夭,除老二赵匡胤外,还有老三赵光义,同父异母的老四赵光美。赵匡胤死,兄终弟及,赵光义登上王位,为保证太宗一系的统治地位,赵光义拿宗室开刀,逼杀赵光美、赵德昭、赵德芳。老大赵匡胤、老四赵光美两房支系的后代,大多沦为平民。赵构南渡,受惊吓患上阳痿没有生育,唯一的儿子早逝,不得不将皇位还给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昚,是为孝宗。后经光宗,传到宁宗时,又没有儿子可传了,不得已仍在宗室中挑选皇位继承人。当朝宰相史弥远根本就不想找一位真正的宗室子弟,在他一手遮天的操纵下,登上皇位的理宗与宋氏宗族并无半点血缘关系。好在天怜赵家,理宗死后也没有儿子,只好又在宗室子弟中选择,赵氏的皇位血统这才得以复归。挑来选去,老四赵光美的十世孙赵若和中了“头彩”,被选入宫中。遗憾的是,从未出过皇帝的赵光美一系仍是无缘帝位,最终继位的却是另一位宗亲赵基,仍属太祖一系,是为度宗。赵若和的皇位没了着落,自然不能继续留在宫中,他被封为闽冲郡王,迁往封地福州。临安沦陷,赵若和追随新立的小皇帝赵昰、赵昺不断南逃,直至这个小朝廷在厓山覆没。

中华古国每一次改朝换代,伴随着的往往是数不胜数的残忍杀戮,在血雨腥风的笼罩下,先朝皇族首当其冲。老四赵光美及其后裔虽然从未有人登上皇位,可属于平民、草根阶层的这一系生命力却最为旺盛,传续时间最为长久。

由此,不禁想到了离赵家堡不远的诒安堡,堡内所居,乃赵若和侍臣黄材后裔。当初定居时并无城堡,作为侍臣,黄材所建房舍,肯定比赵若和家族简陋。直到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官至太常侍卿正一品的黄材十四代孙黄性震有了资本,才建造了传至今日的诒安堡。城墙全用条石砌成,虽稍显破旧,但比赵家堡显得更为高大、厚实、坚固,它长一千二百多米,高六点七米,上面筑有宽三点三米的跑马道。堡内现有九十五座石砌民居,全部坐北朝南,红砖红瓦,飞檐翘角,清一色的闽南民间古厝。石板铺就的八条巷道穿插其间,布局井然,显得有条不紊。赵家堡虽也住着一百多位赵氏后人,而诒安堡则显得更具人气,其平民风格不仅亲近随和,且更具生命活力。

从古至今,人类经由神话时代、英雄时代,逐渐向平民时代过渡,大宋王朝的远逝与残梦,似乎也在见证着这一历史变迁。只有昔日匍伏在地、惶恐不已的广大民众日渐站立、挺直腰身,才能可能打造一个富有活力的平民时代,建造一个充满生机的民主社会。

同类推荐
  • 两汉时期的生存法则

    两汉时期的生存法则

    楚汉相争,为何最终刘邦坐拥天下?指挥千军万马尚游刃有余的韩信,竟死在一个女人之手!两朝栋梁的周亚夫,为何落了个”不反地上,亦反地下”的罪名?书生难开国,草莽却成英雄,这又是什么道理?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时代,两汉历史蕴藏了无尽的智慧,其中有关谋略、有关人性、有关处世……
  •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这本书便是从多如牛毛的历史事件中精选出来的最重要的108件世界大事。因此它可以被认为是世界史的浓缩本。本书通过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重温事件发生的历史过程,知晓它发生后所产生的历史意义。正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读者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汲取营养,获取有益于人生的经验。
  • 旧山河

    旧山河

    刀尔登颠倒看历史,刁钻说古人;兼有李零之“文”、王小波之“武”。本书是刀尔登的历史文化随笔集,以另类的視角和犀利的笔触,重写历史中的各色人物和轶事。刀尔登的文风从容、收放有度,不铺张,见好就收,常被误以为是深刻,其实他追求的不是深刻,就是刁。“在平民看来,顺康年间,除了头顶上多根辫子,生活和从前,也没很大的不同,风俗依旧,人伦依旧,豆腐也还是原来的味道”。“土财主派儿子去念书做官,白胖胖的一个孩子出去,回来已变成儒士”。 “家里有鬼,山上有神,哪个也得罪不起,所以进庙烧香,入观求签,还有几百个杂神,都得磕头,宜乎古人之半月板容易受伤也。”
  • 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

    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

    如何在风云变幻的政坛存身?爱情、亲情、仕途,古人如何抉择?少年皇帝,是勇夺皇权还是沦为傀儡?《三千年来谁著史: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带你回到帝国最后的时刻,看古人的官场进退,权利得失!
  • 穿越三国之天下归心

    穿越三国之天下归心

    曹操说:汝的谋略修为远胜于吾,他日必当有一番大作为。孔明说:汝真乃天神下凡,吾佩服之。孙权说:遇到汝,吾才败得心服口服。刘备说:本以为最棘手的大敌是曹操,没想到还有汝!仲达说:汝乃妖孽也,吾不与汝相争便是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且看他如何颠覆乱世,成就霸业!名扬天下!
热门推荐
  • 情定大清:迷糊皇妃

    情定大清:迷糊皇妃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查泠泠现代都市的高级白领,一场法国浪漫之行竟然让她回到了古代,而置身在鄂硕王府之中,灵魂附在了一代红颜董宛如的身上,一直喜欢清宫秘史的她当然很清楚董宛如是什么样的人物,但是她怎么会成了顺治皇帝的宠妃!一切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在她眼前一一的登上了序幕,天哪,她该如何是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皇后的敛财生活

    皇后的敛财生活

    她的座右铭是“我贪故我在!”嘴上信誓旦旦说我从来不干偷鸡摸狗之事,其敛财手段已跟抢钱没有分别。穿越到夏国正巧赶上皇帝选妃之际,国都开始风靡一项“皇后猜猜猜”活动,老百姓们都疯狂了,文武百官都抓狂了,宫女太监都癫狂了,正当他们黄金白银往上下注时,某人正在皇宫阴暗的一角阴恻恻地数银子。他眼中爱财如命的她,到底藏了多少秘密?当秘密全部揭晓时,他又该拿她怎么办?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七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七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编选了经典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道理,学会成长,体会人生。
  • 我有多爱你

    我有多爱你

    年少的一场相识。天真的一场私奔。命中注定的重逢。他和她,兜转一生,只为那一句,我有多爱你。
  • 傲世仙神

    傲世仙神

    纷乱的年代,巫术、咒术成了生命最有保障的秘法。一件件古老巫器觉醒,为世界增添绚丽血色。主角在这个茫然无措的世界,一件圣器不断为他打开前进的路,血与火的洗礼中,主角在这个世界演绎一个又一个传奇,最终成为顶尖存在。
  • 凌晨四点半:哈佛最受欢迎的50种思维方法

    凌晨四点半:哈佛最受欢迎的50种思维方法

    本书以极其有趣的方式,向您讲解了50种吸取哈佛精髓又非常实用的自我提升思维方法。从哈佛所特有的精神和气质出发,以培养读者的品质为基础,从理想、志向、习惯、性格、情商等方面引导读者如何从平凡走向卓越!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水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