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0500000008

第8章 东风压倒西风(2)

上帝是在发笑,还是在怜悯一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同处一个地球上生活的人类,为了捍卫与扩张两种各自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在太空及月球探测的争斗上,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但隐没在这场白热化争斗后面的两个人——冯·布劳恩与科罗廖夫,直到冷战结束后的许多年过去。才由英国BBC电台的一部名为《太空竞赛》的纪录片披露出来。,1960年5月15日,发射升空的飞船因为定位系统出现故障,未能返回地球,而是上升至更高的轨道,至今仍在太空“遨游”。

同年9月23日,火箭在发射时发生爆炸,搭载的两只试验用的狗“达姆卡”和“克拉萨夫卡”不幸“殉难”。

同年10月24日,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由于某些元件连接的顺序有误,发动机提前发动,火箭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突然坠地,火箭里作为燃料的硝酸溢出,将现场周围的人活活烧死,事后清点遇难者达268人,其中包括著名的炮学家涅杰林元帅。当局迅速成立事故委员会展开调查,载人飞船的发射计划因此推迟。

同年12月1日,另两只叫“普契尔卡”和“穆什卡”的实验用狗,乘飞船进入太空,完成飞行任务后,返回时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导致飞船失火。

悲剧不仅仅发生在太空,还发生在地面。最年轻的候补宇航员瓦连京·邦达列夫,在绝音室进行训练时意外身亡。

为准备首次载人太空飞行,前苏联宇航局从1960年3月开始招募宇航员,这期间训练了至少二十名宇航员。大多数受训宇航员因酗酒而被淘汰,最终只剩下六人,其中包括尤里·加加林。

加加林得以选中的原因是,他驾驶过雅克—18、米格—15、米格—17、米格—21、伊尔—14等机型的飞机,头脑清醒,技术全面,他的各种测验和考试成绩几乎都是优秀。训练部门的领导对他的评价是:“我们充分注意到了尤里·加加林所具备的如下无可争辩的品格:坚定的爱国精神、对飞行成功的坚定信念、优秀的体质、乐观主义精神、随机应变的智能、勤劳、好学、勇敢、果断、认真、镇静、纯朴、谦逊和热忱。”

此外,人们发现加加林有一张典型的俄罗斯人面孔,血统也是纯俄罗斯的,这在当时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绪滋生的苏联,很招朝野上下喜欢。

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因为确定人选几周前的一个偶然事件。一天,受训的宇航员们被带进了尚未竣工的“东方号”宇宙飞船所在的厂房内,科罗廖夫问谁愿意试坐,加加林第一个报名。在进入飞船前,加加林脱下了鞋子,只穿袜子进入还没有舱门的座舱,这一举动,一下子赢得科罗廖夫的好感,他发现这名27岁的青年人不仅懂规矩,而且如此珍爱他及同事们为之倾注了无数心血、乃至生命的飞船,于是决定由加加林执行这次飞行。

科罗廖夫仍然不愿意让美国人抢了首航太空的头彩。1961年初,尽管“东方号”飞船的总设计师向科罗廖夫指出,运载火箭和宇航飞船的安全指数目前只能达到50%,但是他还是决定铤而走险:必须领先美国人数周,进行第7次“东方号”载人飞船发射。

鉴于存在着的巨大风险,曾经有人建议以尚未生儿育女的另一位宇航员季托夫替换加加林,前者已是两个年幼女儿的父亲。后者留给科罗廖夫的印象可谓是美轮美奂,浃骨人髓,他坚持用加加林,并亲自主持对加加林临飞前的最后测试。

几天后,即1961年4月12日上午,此时幅员辽阔、横跨欧亚大陆的苏联大地,除了靠近北极地区的地方还是冰雪世界,大部分地区已是春暖花开,鹭影虫鸣,流水湍湍,空气里暗香浮动……

站在飞船的发射平台上,科罗廖夫对加加林说了两段话——

尤里,你不要紧张。不论你着陆到哪个角落,我们都能找到你。目前空军的战机已经升空进入戒备。为了预防飞船会着陆到苏联境外,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向世界各国要求协助搜救的呼吁书。你非常幸运,你将从太空往下看地球,我们的地球一定很美。

当地时间9点07分,重约4.73吨的“东方”号飞船由火箭送上太空。舱外覆盖防热层,舱内有维持10昼夜的生命保障系统。当一片丛林般的巨大火焰映红天地间,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签署了晋升加加林为少校军衔的命令,此前加加林是上尉军衔。

很快,躺在飞船弹射座椅上的加加林,通过报话机,向地面描述了人类从未见到过的情景:

我能够清楚地分辨出大陆、岛屿、河流、水库和大地的轮廓。我第一次亲眼见到了地球表面的形态。地平线呈现出一片异常美丽的景色,淡蓝色的晕圈环抱着地球,与黑色的天空交融在一起。天空中,群星灿烂,轮廓分明。但是,当我离开地球黑夜一面时,地平线变成了一条鲜橙色的窄带。这条窄带接着变成了蓝色,复而又成了深黑色……飞船运行108分钟,即绕地球一周,届时将开始返回。在加加林尚未安全返回地面之前,官方急于表明苏联又将美国甩在了后面,塔斯社奉命向全世界发布了一则消息:“尤里·加加林少校驾驶的飞船在离地球169千米和314千米之间的高度上绕地球运行。飞船的轨道与赤道的夹角是64.95度。飞船飞经世界上大多数有人居住的地区上空。”

其实,返回之旅险象环生:先是飞船气密传感器发生故障,接着通信线路一度中断。第三级火箭脱离后,飞船出现急剧旋转。接近大气层时,飞船又像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当街泼妇,几度胡乱翻滚,令地面上的科罗廖夫血喷心悬……

托马克思、列宁的在天之灵,东风又一次压倒了西风!

“东方号”着陆的瞬间非常顺利:飞船进入大气层时,先抛去末级火箭和仪器舱,当飞船下降到离地7000米时,加加林被弹射出舱,身上的降落伞随之打开,在离既定目标不是太遥远处着陆。

这是一个叫斯梅洛伐卡的村子,正在田地里干活的村民看到加加林从天而降,头戴一顶白色飞行帽,身着一套笨重的增压服,个个惊讶得目瞪口呆,以为是全副武装的美国间谍入侵。好在一小时后,他便被搜寻人员发现。

不仅仅是有着超强功率的莫斯科电台,此刻苏联境内所有电台的播音员,几乎都在豪情万丈地喊着加加林的名字。当时,加加林母亲安娜的邻居恰巧在听广播,听到这则几乎不敢相信的新闻后,她立即冲到安娜的家里,由于过于激动,这位邻居的嘴里只能“尤里、尤里”地嘟囔着,一只手颤颤地指着客厅里的收音机,示意让加加林母亲赶快听广播。

安娜却一下子黑血冲头,昏倒在地,家人和邻居立即将安娜送到医院抢救。

安娜苏醒并知道儿子的壮举后,才缓过气来,对周围人说,她当时看到邻居那样紧张地喊儿子的名字,脑子里一下想到儿子驾驶的飞机失事了——在此之前,载人航天工程属于国家最高机密,即使对宇航员的家属也不能透露。她只知道儿子是飞行员,给她十个脑袋,也不敢去想在这不到两个钟头、差不多只够做一顿饭的时间里,儿子已经在太空打了一转回来。

最高当局派出专机前来迎接加加林回莫斯科,并有七架歼击机护航。大红地毯从专机舷梯下,一直铺到为欢迎他而临时修建的主席台前,台上,火柴杆一样排满了党和国家的所有领导人。赫鲁晓夫抱着加加林,比抱自己的儿子还要亲切。作为择定宇航员的最后拍板者,科罗廖夫拥抱加加林时热泪长流……

返回市区时,在十七辆摩托车的护送下,加加林乘敝篷汽车进入莫斯科,整座城市鲜花如云,礼炮轰鸣,数十万人夹道欢迎这位宇航员胜利凯旋。

次日,尤里·加加林被授予列宁勋章,并被授予苏联英雄和苏联航天员称号。并决定每年的4月12日是苏联的航天节。

在随后的日子里,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或为他建立的纪念碑,犹如雨后的白桦林里蘑菇般地疯长……

但胸前已布满大大小小的勋章、奖章的加加林,后来再也没有进入太空。

1968年,在一次例行训练飞行中,他和另一名驾驶员,因所驾驶的一架双座喷气式飞机坠毁而罹难。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壁龛里,这从来只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死后去天堂里会见马克思、列宁的地方。他的故乡格扎茨克,也被正式更名为加加林城。同年,国际航空联合会设立了加加林金质奖章。加加林的名字,从此成为航天时代的象征。

不过,此前两年,因披肝沥胆的劳累,精神上长期的亢奋,以及复杂的人事纠葛,科罗廖夫与人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

一个当时圈内人所熟知的例子是,科罗廖夫与致力于负责火箭发动机研制的格卢什科关系形同水火。发动机对于火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甚至有飞行员说:“只要有好的发动机,我可以开着棺材上天。”但科罗廖夫总是有意无意地贬低格卢什科的作用,两人间屡屡发生争吵。有一次,赫鲁晓夫请了两位科学家带上各自的夫人,到自己的别墅做客,想请他们为了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崇高事业而冰释前嫌,握手言欢。结果却无济于事,科罗廖夫竟完全中断了与格卢什科的联系,另外选择了一个年轻的火箭发动机设计师负责……

这一切,缓慢作用于身体与心理,科罗廖夫的心脏病越来越严重了。1966年1月,因心脏病突然发作,抢救无效去世。

在科罗廖夫的晚年,他仍拼死工作,想着在实现了首次人类航天之后,如何让苏联先于美国登上月球。

通常认为,美苏两国对于月球的竞争,始于1961年加加林飞人太空之后。其实,在首次发射地球卫星后,他们都把目光转向了月球。

1958年到1976年间,苏联科学家完成了绕月卫星、登月车的试制、试运行,发射了无人飞船环绕月球飞行,实现了无人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登陆和漫游。其中,1966年至1969年,“联盟”号飞船和“宇宙”号卫星在地球轨道上完成了登月飞行器的测试工作;1968年9月,首次实现无人飞船绕月球飞行并成功返回地球;1970年至1973年,研制成功了由地面遥控的无人月球探测器,三部无人月球探测器不仅拍回了大量月球背面的照片,还从月球表面采集了土样,并将它们运回了地球。

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的太空竞赛中,苏联人一度占尽了风流,总是与一连串的“第一次”联系在一起:第一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次拍摄到月球背面的照片,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第一次太空漫步,第一名女宇航员上天……

与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的一样,在月球背面的两座最大的环形山,被苏联命名为“加加林山”和“科罗廖夫山”。

苏联人力求再创造一个“第一次”,即率先实现载人登月。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苏联为登月计划而设计的火箭名为N1号,共制造了十枚。设计这种“巨无霸”式的N1号火箭的最初目的,是将代号为“苏联月亮”的人造卫星送人太空。称N1号火箭是“巨无霸”绝对名副其实,其第一级发动机由三十台使用煤油和液氧作燃料的大功率火箭发动机组成,但是,从空气动力学角度来看,一枚火箭使用如此多发动机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一方面,发动机组的众多发动机之间难以做到助推力的有效平衡;另一方面,为这些发动机分别添加燃料更是件令人头痛的事情,极易出现事故。

结果,这种满载着苏联人太多期望的“巨无霸”,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总共试射了四次,每次都以悲剧和灾难收场…,

美国人最初也出师不利。

在冯·布劳恩的主持下,1958年8月,美国第一次用“尤诺号”运载火箭,发射了“开拓者”月球探测器,同年10月、11月,又两次发射月球探测器,均以失败告终。次年3月,发射的运载火箭终于摆脱了地球的引力,却有着6000公里的误差,仍是没能把探测器送上月球……

但在科罗廖夫逝世的1966年,冯·布劳恩只有五十四岁,他还活得很健康,而且踌躇满志,他相信失去科罗廖夫的苏联,已是泥足巨人,用不了几年,太空和月球上,将会更多地响起山姆大叔的声音……

同类推荐
  •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本随笔集收入了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习期间的大部分随笔文章,内容触及生活、学习、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文章皆为笔者个人心情的真实抒写,以女性的细腻与敏感,记录了自己作为一位博士妈妈独自带着五岁的女儿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的种种感受。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感动,也有无奈。这些文章不是旅美指南,它们可能只是越来越多的赴美访问学者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远渡重洋的妈妈们的一些侧影。
  •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散文书系)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世界大串联

    世界大串联

    一个国家封闭或是开放国策的最终承受者,总是芸芸众生的老百姓。与历史常常有拥抱的大人物的喜好相比,其实小人物们的爱恨欢歌,相聚离散,更能传递出所谓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本书分四个部分,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国潮及这批新移民在美国的生活体验的是《世界大串联》和《移民美国》;描写上世纪八十年代躁动的中年男女们的婚姻、家庭风景的有《秋天的变奏》和《你的秘密并不秘密》。作者视线从以往关注历史、政治、文化,转为当代经济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文字保持一贯的冷静、客观和犀利,真实触摸时代脉搏,有振聋发聩之警示。
  • 最美不过诗经2

    最美不过诗经2

    最唯美的诗经读本,最动人的爱情史诗。国学大师汤一介倾情推荐。翻开一卷古老的《诗经》,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沐浴温暖的午后阳光,轻轻吟诵那些唇齿留香的诗句,体会其中不加修饰的旋律,无一粉饰的爱恨,原来,爱情只不过是生活,它只需要我们尽情哭笑,安然相守,最后淡然相忘。
  •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美人要逃宫:甘做花魁不为后

    美人要逃宫:甘做花魁不为后

    【本故事纯属虚构】惑世花魁顾怜薇,仅凭一手好琴便使男人为她散尽千金,钱途无限量。可在老鸨计划将她的价值推至顶峰时,她却偷偷落跑了。沈御轩,笙月国太子,他并非皇帝的长子,却深得皇帝的宠爱。当初的花魁无意间成了邪魅太子爷的贴身丫头,她杯具的人生才正式开始……
  • 庶女国色

    庶女国色

    胡非非表示很无辜,随便逛个街都能碰上“电梯逆天故障”这种事。她做自由落体运动被穿越后,发现……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普通公司小职员,穿越成绝色小庶女,各种幸福卖萌秀恩爱,扁扁渣男,揍揍碧池,最终抱得美男归,还顺便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励志甜宠”故事!
  • 最让你乐观自信的幽默故事(智慧背囊)

    最让你乐观自信的幽默故事(智慧背囊)

    用幽默的眼光观察世界,你会变得更通达、宽容;用幽默的态度对待别人,你会显得更睿智、友善;用幽默的心情审视自己,你会变得更乐观、自信。愿每个人的生活中都能多一点幽默,多一些笑声。
  • 赤炼

    赤炼

    那自便是同意了。我安静的躺着,我叫初颜,师傅说我是他从山下的草堆里拣来的。当第一缕晨光照到我的身上的时候,没有哭。师傅如是说。所以他决定收我做徒弟。我既然笑了。,他发现了我。师傅说他抱起我的时候我对他笑了
  • 洪荒之万蛮道祖

    洪荒之万蛮道祖

    凌煌来到异界,却是进入了一个名为“弑天大陆”的远古洪荒。修神通,创阵法,悟禁制,晓阴阳……与天庭罗仙大战。和远古大神成友。开世界,弘道法,号“万蛮道祖”,成第一代大蛮王!
  • 无意惹帝王

    无意惹帝王

    她说:上苍啊……若您真的有灵请许小女子一个没有他的来世……他说:朕,愿为你袖手天下,放弃这万里河山,你,可愿与我携手天涯!看遍这江山如画?此文完结了!至少正文如此~~~番外啥的~~~~暂时还是浮云……………………看以后吧。
  • 人心不古

    人心不古

    做过县重点中学校长的贺世普退休后,被贺家湾丰寸村主任隆重地请回老家,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小组组长。贺世普一心想把现代法制观念引入村民心中,让村民懂法、守法并自觉遵法守纪,减少纠纷。可在自己小姨妹因家暴喝农药自尽后,他想依照法律,把小姨妹的丈夫、自己的远房兄弟、邻居贺世国送进监狱,却遭到了来自村庄“就活人不就死人”的习惯法的阻挠,最后弄得自己十分尴尬。然后,他又遇到了一桩涉及自己的建房纠纷。贺世国在建房时,将二层楼房建成三层,并且还要在上面盖人字形的屋顶。这样严重影响了贺世普房屋的采光。贺世普拿起了法律武器维权,将贺世国告上法庭。官司虽然打赢了,贺世普却被村人普遍疏远,最后不得不离开村庄……
  • 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

    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

    通过一个个生动典型的故事和精辟独到的点评,全面系统地揭示了造就犹太奇迹的根本原因,告诉世人:犹太奇迹并非神秘莫测、不可超越的神话,而是建立在教育之上的。只要像犹太人那样重视教育、抓好教育,我们的孩子完全可以像犹太人一样优秀,我们也可以创造出比犹太奇迹更辉煌的中华奇迹。本书通过各种案例和实例展现了犹太家庭的“真正的教育经验”,可以说是每一位父母都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此书,您会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是一门艺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 冷酷少爷vs野蛮女友

    冷酷少爷vs野蛮女友

    第一次见面,她泼了他一盆脏水,小餐馆的服务员得罪豪门大少爷;第二次见面,她泼了他一桶油漆,大少爷许诺一定好好收拾她;大少爷上门逼婚,小女孩儿不嫁也得嫁;婚礼前一天,梦中情人归来,让她痛彻心扉;本想就此认命,可是婚礼上,新郎却和情人离开,仇恨被激起,报复便开始了。为了尊严,她调教恶魔丈夫,智斗无耻小三,野蛮女友尽显本色。在她最危难时,他却忘记了她是谁。失望,背叛,危险,伤害,种种挫败一波三折······她最终选择远离,再见时,他却即将再为人夫。谷梁多多忍无可忍“好小子,竟敢趁我不在做这种事,看我怎么收拾你。”野蛮女友再度现身,上演夺夫大战······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