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0500000036

第36章 近代史上的两个主体意象(1)

这一章和下一章或许有些冗长,你甚至可能会以为是离题万里。

你不妨点上一支烟,泡上一杯茶,沉下心读读。或许,你将由此看到:一个曾拥有辉煌古老文明的民族,这六百年里,却衬着总是天光黯然、铅云低垂的地平线,怎样跌跌撞撞、迟迟疑疑地向今日走来……

纵观人类历史,那些最有效地从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进入另一个领域的国家,总能获得巨大的战略优势。

在太空领域出现之前,这样的进入有两次。一次是由陆地进入海洋,再一次则是由海洋进入天空。

公元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在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一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繁盛起来的诸古代文明,大部分分散于各自有限的范围。

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有历史学家说,我们可以拿哥伦布和阿姆斯特朗进行比较:前者1492年率领有着三条船、88名船员的船队抵达圣萨尔瓦多,发现了美洲,打破了地区间彼此隔绝的束缚;后者登上月球,开创了星际间彼此来往的局面。

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在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冒险家的推动下,形成了欧洲人或沿着海岸线,或横越大西洋向外寻找资源的潮流,他们一旦通过冒险找到了新资源,就要占为已有。世界随后进入两个多世纪、直至十九世纪初的扩张性殖民活动最频繁的时期,也是人类用武力进行资源配置最疯狂的时期。

1500年以后,资本主义的各种制度和精神迅速地发展起来。世界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大市场的需要,大小业主与商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开始技术革命。作为地理大发现的主要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没有将往日的辉煌持续太久,随着西班牙“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受重创,英国以后便在新潮流中独占鳌头。这个西欧岛国一面在国内从棉纺织业的技术更新开始,逐渐扩展到采掘、冶金、机器制造、运输等行业,一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去开拓海外殖民地。

到了1779年,海军上尉詹姆斯·库克率英舰队,终于绕过南太平洋迷宫一般的岛屿和暗礁,到达如两片巨大的美丽珊瑚悬浮在海洋上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当英帝国立即将这两块富饶的土地并人自己的版图,这个国家已经拥有五大洲的百多个殖民地,能够骄傲地称自己为“日不落帝国”了。

从此,世界再也不是由一个个孤立的洲或者国家构成,而是通过海洋联结在一起的洲或者国家。

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过去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性冲突与全球性统一。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1692年9月,102名英国清教徒登上了一艘重180吨、长90英尺的木制帆船——“五月花号”,开始了哥伦布远征式的冒险航行。对于航海来说,这艘有着浪漫名称的船只未免太小,而且,由于形势所迫,他们下海时正是一年中最糟糕的渡洋季节。不过,为了彻底逃脱宗教迫害的魔爪,找回失去的权利和自由,这群饱经折磨的人已经不顾一切了……

欧洲人始终在这一全球历史性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至十九世纪,更以其船坚炮利和股份公司搭建起来的帝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控制了全球。到了二十世纪中叶,从“五月花号”上下来的一个坚忍而又清新的美国,让沉陷于“日不落帝国”往事里的老贵族们日愈感到了身上的风湿痛,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从此成了全球的典范。西方文化被等同于文明,不但是许多西方人,就是在许多东方人看来,西方的优势地位可能是由上帝安排的,它几乎天经地义……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海洋。

冒险家们借助海洋,发现新大陆;火与剑借助海洋,扩张势力范围;商人、传教士借助海洋,交流和传播动植物和商品,在中国,红薯由南洋传人,玉米、花生由美洲传人,还有西瓜、辣椒、西红柿、胡椒……难以计数,同时也传播宗教,传播文化。

海洋是人类社会产生彼此争斗的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物质载体,与此同时,海洋又促使人类走向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彼此包容。

为了借助海洋,人们在寻求和发明新的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在形成并积累进步的行为制度。

当年“五月花号”在普利茅斯港抛下了锚链后,船上的51名男子集合在船舱里开会誓愿,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并为日后在新大陆上的生存而形成一套契约关系。所谓的“五月花号”精神,成了美国的立国之本。当今的世界贸易规则,即WTO,本质上也是海洋经济活动规则。如果没有一个共同遵守的规则,以及为了遵守这个规则实施的协调机构,世界便可能出现近代几个世纪都出现过的海岸线景观:或是壁垒森严,唯有海鸥点点,或是血火冲天,以武力洞开门户……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世界的近代史是从1500年开始的;

或者说,人类社会的第一波全球化是从海洋或者海洋的航路上开始的。

在英语中,对“世界”这个词的表述,既可以用world(世界),也可以用seas(海洋)。今天,它更多地氤氲着海洋的气息与色彩——

全球的人口和财富沿水而行,逐水而居,集中在只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不到的海岸线附近。全世界有海岸的国家共约111个,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发达国家。在这111个国家的沿海地区,大约聚集着世界上一半的人口和占八成的大都市。最典型的是美国,其人口主要集中在东海岸和西海岸两大都市带上,约42%的人口和87.3%的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均分布在沿海(湖)地区,包括全美最大的七大都市。

由此,我们还可以说,即使五百多年过去,人类社会仍处于海洋文明时代,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方面更为深刻地受着海洋的浸染与制约。

中国是怎样鹅行鸭步地由陆地进入海洋的呢?

在汉朝时,中国人的想象是:汉朝在天下的中央,东南面是海,北面是沙漠,西面是高山,汉朝的四周住着些落后的少数民族。

首次让国人意识到对世界的认识有错误的是张骞,他出使西域,即现在的中亚等地,与长安的直线距离不过3500公里,为躲避匈奴的阻碍和追击,却在狂沙厚土里走了十二年。此行带回了大量珍贵的地理资料和西域各国的民族资料,他在朝廷上汇报说:世界似乎大得没有个尽头!这次出使,才明白天外有天,国外有国。(参见《史记·大宛列传》)

到了唐代,中国人对世界之大,已经有了普遍的感知。公元八世纪的长安,是一个中华文化与外域文化交融的城市。当时长安的二百万人口中,有将近一半是外国人。王维的诗里有一句:“万国衣冠拜冕旒”,即是说有各国的使节、各国臣民生活在这个都市。

在唐朝,“胡”字的使用频率大幅提高,如胡椒、胡麻、胡瓜、胡人、胡姬……唐代盛行胡人乐舞,其演乐器中除现存的四弦琵琶,还有觜篥、拍鼓、铜钹等属胡乐系统的乐器。其中,瘠篥是一种簧管乐器,起源于西域龟兹国,大约是今天的新疆库车一带,是演奏店代教坊音乐的重要乐器。在长安城的西边,据说开有一家门面一定不小、有外国女郎做“三陪”的酒吧,有诗云“笑人胡姬酒肆中”,那意思大约就是我们一起去那里潇洒吧!

在汉唐胸怀中,朝野人士注重的是西方“有类中国”的一面,当然是美好的一面。“其风物教化,无不文明,城居车行,田作衣绣,人民长大平正”……故在一些历史记载中,干脆因为其“有类中国”,而被称之为“大秦”。

成吉思汗是以彪悍的汗血马来丈量世界的。他在欧亚大陆上一路纵横驰骋,策马挥鞭,直抵欧洲黑海岸边,看到了坐落在大海边的一个个明珠般璀璨的国度。由此,这个北方游牧民族知道了在亚洲之外,世界仍很广阔。

蒙古人在中华大地建立元朝后,着手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进行海外贸易。民间海外旅行得以蜂起,其中最著名最出色的便是汪大渊。

1330年到1339年,他自己组织资金和航海工具,从泉州出发进行了两次杰出的航海探险,在条件上肯定远不如日后官方派遣或获皇家支持的郑和、哥伦布,其航迹却遍及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印度洋与地中海。在他之前,沿海地区也有不少人做过远航的梦,但终没能力组织起一支可与惊涛骇浪搏击的民间船队。汪大渊舍身抛家做到了,并将出海见闻写成《岛夷志略》,全书共分一百条,所记载和涉及的亚非国家与地区达一百二十余个,均系作者亲历目睹,成为六十余年后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参考资料。

在西方,《岛夷志略》很早就被译成英、法、日等多种文字。几百年来研究该书的学者,或是以其为砖头敲开硕士博士大门的人,决不在少数。一个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岛夷志略》在历史地理上的史料价值,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宋明两朝诸作;而对汪大渊本人,可谓当之无愧的东方的马可·波罗。

恐需指出的是,与真正踏上了东方大地的马可·波罗相比,汪大渊的足迹尚未抵达今天意义上的西方。中国传统视野中的西方指中亚或印度,以罗马帝国为代表的欧洲文明出现在更远的西方,就成了海西、远西、泰西。但这时的中国人对西方已经有了初步认识,1275年前后马可·波罗就是从泰西的意大利来的。

顺便说一句,汪大渊不但祖籍南昌,还在南昌生活过好几年。我敢打赌,在当今南昌的大街上拉住二十个行人问,二十个人肯定都知道在此打响了中国革命第一枪的“八一起义”,还有一大半人会知道“超女”、易中天,一小半人会知道文天祥、***,可能说出本民族豪迈走向海洋第一人的这位伟大乡贤,有那么一两个人已是万幸……

明代初年,在中国海洋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郑和率领一支庞大的中国船队七下“西洋”,航行在浩瀚的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面上,先后访问了亚洲、非洲的37个国家。在十五世纪初期,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和最大的舰队,海船的长度大约150米,宽为60米,其船体之阔显而易见,且船上用的是罗盘,挂的是大帆,史书上描绘它的风姿是“维绡挂席,际天而行。”这支船队多时达数百艘,少者也有五六十艘,每艘船平均可装载四五百人,最大的可容纳近千人。

犹如美丽的彩虹,披沥七彩,横贯天宇,却不能走车水马龙,郑和下“西洋”与七八十年后发现与占领新大陆的哥伦布等人迥然不同,后者身后有着一个民族向外部世界猛冲的推动力——宗教传播、思想骚动、经济扩张、技术进步,更有一个牟利的欲望和机会,以及使牟利得以实现的一个社会和体制结构。

一段时间里,让欧洲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明朝中国人如此壮观的远航,为何主要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为何是由一个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却不长胡子的宫廷太监而不是由一家或几家股份公司组织和领导;为何返航时带回的多是供帝国朝廷观赏的斑马、鸵鸟和长颈鹿等珍禽异兽,而不满载可以投入国内市场并产生利润的货物;为何明成祖刚驾崩,其子明仁宗下一道圣旨,这支世界上当时最大的船队立马掉头而归,从此成了帝国绝唱……

欧洲人也曾听说,郑和七下“西洋”,可能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即为了捕捉已下台的建文皇帝,他是明成祖朱棣的亲侄子,却被叔叔在“靖难之役”中夺了皇权,据说逃亡去了海上,至今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但欧洲人日益坚信,这些非商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显示朱明王朝的强大,宣扬浩荡的皇恩。

这支大舟如山、帆篷接天的船队,带走了无数的金银财宝与丝绸瓷器,七下“西洋”仅白银一项就有七百多万两,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求当地头人率众先接旨朝拜,郑和再赠送皇帝的赏赐之物,最后才让手下的人与之进行少量的商品交易,贸易只是顺带的副业而已。一切似乎真像郑和船队回来宣传的那样:“天书到处多欢声,蛮魁酋长争相迎。南金异宝远驰贡,怀恩慕义摅忠诚。”

船队带回来的,除了珍禽异兽,大量是色彩浓烈却不能填饱肚子、穿在身上的胡椒、苏木、葡萄、石榴、竹艺品。难怪明仁宗一即位便推翻父皇的决定,朝廷已因此而财政不堪重负,后来竟连文武官员们的俸禄也发不出了,只能拿仓库里堆满了的胡椒、苏木折成银子充数,这一景况一直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

其实,自明太祖朱元璋起,明朝便实行了严厉的海禁政策。即便是似有“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也是两手都硬,一手是派遣郑和轰轰烈烈下“西洋”,另一手是天网恢恢,将东南岛民尽徙内地,严防民众出海经商,以绝倭患骚扰和流窜沿海的前朝倒明势力。明朝的奠基者不过如此见识,后来的守成君臣就更是按既定方针办了。

明朝的法卷中,此类文字多有充斥——

“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

“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片板不许入海”

“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审之重法”——(见《明太祖实录》)

另一方面,为了羁縻海外国家,又实行了朝贡贸易的对外政策,鼓励海外诸国入明朝贡,把朝鲜、日本、大琉球、小琉球、安南、真腊、暹罗、苏门答腊、爪哇等十五国列为“不征之国”,准其来中国朝贡,可随带货物进行贸易,但在规模上受到严格限制。明朝,官方允许的对外贸易主要是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中,朝廷对朝贡国的回报之厚令人吃惊。宣德八年(1433年),日本进贡随带的货物主要有硫磺22000斤,苏木10600斤,生红铜4300斤,裒刀2把,腰刀3050把;景泰四年(1453年)主要有硫磺364400斤,苏木106000斤、生红铜152000斤,裒刀417把,腰刀9483把。明政府在收购这些货物时,基本是以“怀柔远人”为圭臬。如刀1把,在日本仅值铜钱800—1000文,给的却是5000文,差价为5倍之多。仅景泰四年这一批附带货物,总价值在日本约为2000—2500贯,大明朝则给价高达3万贯,日本贡使从中获利达11倍之多。([日]木官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胡锡年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又见郝毓楠:《明代倭变端委考》,《中国史研究》1981年第4期)

让日本人乐不可支,以为到了聚宝盆国又兼傻子国的还有,除买卖里厚往薄来,赏赐之丰也是铺地泼天。在成化十二年(1476年)里,朝廷赏赐各国贡使的丝绸达37555匹,超过全国司府每年额造的一半。(见《明宪宗实录》)

那气概,自然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哪有自家人跟自家人拎得门儿清的呢?

不仅外国人,就是自家人也说中国人复杂、深沉,怎么能不复杂、深沉呢?

打明朝起,国人就处在性格的二重分裂之中了:那份自大自得的气概,却又是和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与恐惧交织在一起的——

同类推荐
  •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母亲,她的儿子走过了漫漫12年对抗艾滋之旅。自从1983年孩子确诊之后,她便加入了刚刚起步的休斯顿艾滋病基金会。在本书里,她讲述了自己帮助他人的故事,以及做这些事情时,她是如何怀抱着希望,想要找到一种方式,应对自己无可避免的厄运。当然了,正如您将在本书中读到的,没人能够做好准备,接受如此巨大的打击。本书记叙了作者看护独子和其他无数艾滋病患者时,自身得到的成长。就连她的志愿者同伴们都不堪这种恶疾带来的重负,更加深切地体现了那种绝望和悲伤。 本书出版后仅5个月,作者就于2008年5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难度图书博览会上获得了银奖。
  • 春桃:许地山作品精选

    春桃:许地山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本书收录了梁遇春的传世散文集《泪与笑》与《春髎集》的全部内容,以及他的代表性的杂文。梁遇春的散文深得英国小品文的精髓,技巧感情神似18世纪英国散文大家查尔斯·兰姆,承袭一种悲剧式的幽默,又因扎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土壤,从中汲取养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 天地颂(第三部)

    天地颂(第三部)

    “两弹一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不仅是增强国威的科学技术成就,也是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财富,以一种永恒的创造之魂铸成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永不言老的革命激情,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年打磨,推出了洋洋洒洒的巨著《天地颂——“两弹一星”百年揭秘》,为我们留下了又一红色记忆。"
  • 心情·百味卷(散文精品)

    心情·百味卷(散文精品)

    《心情:百味卷》收录的散文包括:“你是我梦中的期待”、“请把我的情感留下”、“将芳年写在心灵”、“珍视心中的爱”、“淡淡柳如烟”五个栏目。
热门推荐
  • 阴阳师:最好看的妖怪小说

    阴阳师:最好看的妖怪小说

    日本平安时代,世界明暗未分,人鬼妖杂相共处。阴阳师安倍晴明,白衣飘飘,儒雅不羁;武士源博雅腰悬长刀,淳朴耿直。平安京异事频发,妖魅为祸,迷雾重重。看安倍晴明与源博雅,如何洞悉人心之咒,解决一桩桩动人心弦的诡奇事件!
  • 帝国风情画

    帝国风情画

    无与伦比的绝美高维度智慧星叶,机缘巧合,改造男主常凯轩身体机能,帮助他成为隐形全球富豪,同时令他可以穿梭于时空和历史,在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切换自如,对战美国航母和日本自卫队、玄海争霸只是惊心动魄的开始。与此同时,萧华、兰小诺、段颐、艳紫。。。。。。一段段甜美虐恋随着他的奇异之旅此起彼伏延绵不断。
  • 20岁开始,30岁成功

    20岁开始,30岁成功

    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20岁,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是我们精心设计人生的地方;20岁,我们又站在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起跑若能领先一小步,人生必将领先一大步,甚至在而立之年就开垦出一块属于自己的黄金宝地,戴上成功的光环。那么,在这至关重要的十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清楚些什么呢?我们有没有清楚的目标去为之努力奋斗,有没有设计好人生?我们缺少什么,要学习什么?我们的时间在哪里,要取得的成就在哪里?我们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我们30岁以前,能不能掌握财富的密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又在哪里?我们现在最应该做什么,做什么才对整个人生有价值?
  • 少年儿童要养成的80个好习惯

    少年儿童要养成的80个好习惯

    少年儿童时期是锻炼和培养卓越口才的最佳时机,本书正是基于这一点,从少年儿童自身的年龄、成长环境出发,从基本语言表达、交谈、朗诵、演讲、辩论、即席发言及巧妙问答等几个方面,为少年儿童朋友们提供80个口才技巧。冲破认识与实践的樊篱,让我们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交际中都能轻轻松松地提高口语表达水平,从而成为口才高手。
  • 早领悟,早幸福

    早领悟,早幸福

    领悟人生哲理,踏上成功之路,开启幸福之门。人生的哲理年轻时不明白,也不曾想要去明白。中年时想要明白,却经常想不明白。年老时都已明白,失去的东西却太多了。早一天领悟,就早一天少走弯路,少受挫折,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平稳、顺利,使我们加快走向成功的步伐,早日拥有幸福。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御用太子妃

    御用太子妃

    他不会让她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所以,他封她为太子妃,太子地位悬空的太子妃,他,是当朝皇帝,她,是被禁足的王爷之女。乱世的喧嚣,兵荒马乱的尘埃,都会落尽,最后的盛世,却是相残的帝位之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为“胡平文集”第五卷。《乱世丽人》讲述了:关于林立果“选妃”,坊间传言无数,真相到底为何?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前夜,北戴河密室内,曾经发生过什么?张宁,你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知道她的故事,以及她知道的故事。一名美丽的中国女子,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一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缠绵的爱恋,之后是一个荒唐的罪名,一份劳动教养通知书,以及一出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红颜,为时代而薄命?彭德怀的妻姐,罗隆基的知己,新民报的著名记者,文汇报的右派先锋,周恩来暗中保护的朋友,却被毛泽东视为眼中钉……浦熙修,她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