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700000029

第29章 人物印象(4)

几天认真读下来,其实不难看出这部看似随意的书,却是下了很大功夫的。陈村把一部长篇的故事,压缩在几天时间里,没有严谨的结构,是很难写好的。他几乎是一环扣一环地写,看似曰常,实则是通过日常来揭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于是浮在表面的日常,便被陈村浸透在笔下人物的灵魂中。各个不同的灵魂,飞舞在纸页上。我们看到“册那”的市骂背后,有多少的酸甜苦乐,多少的血泪恨仇?

读完这两部书,我仿佛对陈村的小说有了些了解。陈村小说的叙事风格,似乎不像他在网上回帖那么轻松自在,或者他在文学讲座上那样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他是那么的节制、严谨,以至于毎一个标点符号都相当讲究。因此我读他的小说,总有一种他自己把自己内心火一样的激情限制了的感觉。倘若他能放开一些,在小说里也“性情中人”一下,那么可能比我现在读到的更有激情一些,更多一些水样的灵性。然而真正要提升小说的,还是智慧与理性。

现在我几乎每天都会去99读书网的小众菜园溜达溜达。在菜园种菜、赏菜是快乐的。每天我都能看到陈村长置换固顶帖子、回答大赛问题、整理版面,还有跟帖,帮助不会贴图的菜农贴图,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在菜园子里飞来飞去。这时候我感觉中的陈村是轻盈的、飞翔着的。然而飞翔着的他却又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好几次我都看到他指出菜农文章中的出典错误,并予以纠正。我也是其中一位。因此我深感陈村的治学严谨,并很真诚地要好好向他学习。

大概是前年元旦后的第二天,我去图书馆借来了散文集《弯人自述》、《古典的人》,四卷本文集长篇小说《从前》、《住读生》,小说集《他们》等。那些日子,我一天天沉浸在他创造的艺术世界中。坦率地说,我被深深感动着。尤其是他的散文与他的人生经历联系在一起,读起来有着苦涩的、温温的熨帖感。这时候我知道了陈村的一些人生经历,并为他的经历和人生际遇感慨着。

陈村原名杨遗华,是遗腹子,从小在母亲与三个姐姐的呵护下长大。所以在他眼里,母亲与姐姐是神圣的,女性也是神圣的。那时光生活清贫,如果母亲下班回家带一个冷了的馒头给他吃,他就很高兴了。也许从小清贫的生活养育了他善于思考的习惯。19岁时的他在《朋友》一文中便能说出:“我的全体依赖于不朽的理性,理性是属于我又超乎于现实的我的自己。我领教了家庭生活,爱情给我以单一的朋友和生理的满足,而人类之爱却可获取地球上无数万个由不同遗传规定的居民的共鸣。”当时我读到与味村在杭州望湖茶楼这一段文字十分惊讶,惊讶他小小年纪时,就能思考个人之爱与人类之爱这个大主题了。

陈村是一代知青作家。他曾去安徽农村插队,后又病退回沪,进街道里弄生产组做工。据说他插队的农村很穷,地越种越瘦,人越生越多。每天还挣不回一张分钱的邮票。他的腰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坏的。那时候他被人抬回上海,骶髂部生了褥疮。后来他又在里弄折纸盒、做缝纫机的摆梭。生活是苦涩而酸楚的。他自嘲自己是一名把握曲线美的“弯人”,把母亲喜爱听的旧戏中的唱词“官人好比天上月”,改成“弯人好比天上月”。

读完《弯人自述》这部散文集,我怅怅的,为他那时光的极度沮丧难过。那时光,他的确拥有卡夫卡《变形记》里那只甲虫的全部真实感觉。那时光,离婚后的他,在40平方米的居室里,到处鸣响着他自已的声音。于是在我的感觉中,陈村是一个面壁而坐思索着的男人。尽管他内心好动,血液里流淌着激情,喜欢说些被朋友们认为很“毒”的话,但他都必须一天天地坐着。面壁而坐,也就是向死而生。

陈村最终延长了他的青春。一家四口,过着其乐融融的日子。无论纸上的世界,还是生活中的世界,陈村都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在我的眼里,陈村是个好父亲,那些写给孩子们的文章,足以看出他的耐心细致,以及他孩童般的泼皮,给孩子们带来身心的愉悦与快乐。如今他的女儿天天快考大学了,儿子杨乐山水又是多么的可爱。人生在世,除了理想、事业,天伦之乐也是重要的。

现在我就坐在陈村的身边,与菜农们共进午餐。陈村似乎并不能喝太多的酒,倒是能抽烟。都说陈村嘴“毒”,我倒认为他的眼睛比嘴“毒他那双很特别的眼睛,仿佛能一下入木三分地把你看透了。面对他的眼睛,我的思绪又回到他的小说与随笔之中。比如他写鲁迅的《看先生骂人》一文中说:“我读鲁迅,深感先生真是格外伟大。在那么多的攻击非难和陷害面前,他坦然地活着,不肯改变自己。人很容易受别人的暗示,活着活着就活到了别人的陷阱里。先生没有。他嬉笑怒骂,他诚恳真挚。他并不总是披着铠甲,内有赤字之心。他强词但不夺理,不为骂人而骂人。”由此,我感觉着陈村是一个能够与先生对话的人。

陈村早年上大学读的是政教系,但我惊讶他古文底子的厚实。网上有一个他贴的《木兰诗》第一册第27课的教材稿,他在回帖时说这功课宿命一样,我已经做了两年有余……重要的是真正说一点道理和文思。可以赞美,可以批驳,但是要讲出道理。”所以陈村无论小说、散文、随笔抑或是论文教材,都离不开“哲思”二字。他是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从他冷峻而又阴森森的脸上,不难看出他的力度与纯度。而平时他若嬉笑怒骂的时候,也许就像水面的浮萍。他是不怕漂流到何方的,但心里有底线,那底线便是面壁而坐。

面壁而坐的陈村,除了读书、读网,还喜欢听音乐、下棋。我知道他年轻的时候抄过简谱,也曾把门德尔松的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译成简谱。除此他还喜欢交朋友。菜农小崔来了,他也会去接风洗尘,送去寒风中的温暖。

陈村从事文学创作已30多年了,当专业作家也已经整整20年。这20年他似乎是一条道走到黑,对文学的痴心不改。我想这全在于他掉进了艺术的网里去了,掉进艺术网里去的人,是别无选择,没有终点的。这就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品质。所以他著作等身,获奖多多。他出国交流,但他依然感到孤寂。那是灵魂的孤寂,谁也帮不了他。

综观陈村的作品,无论小说、散文、论文,语言都是极其干净的。有些小说也写得像屠格涅夫那样很“静”。静则不沉闷、不琐碎。平庸的唠叨和诚实的叙述,往往只有一线之差,可是差之大矣!前者不离一个“闹”字,后者求一“静”字。因此,漫游在陈村的作品中,最大的收获便是能让你的智慧生长起来。

我们的网聚很快结束了。等我从洗手间出来,大家已走出包厢。陈村更是走到了酒店大门口。我们在寒风中告别,什么也没有说,但仿佛什么都说了。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感觉着他的激情与力最足以再写一部或更多部长篇巨著。他的艺术世界是青春的,他的感觉世界是敏锐的,而他的心灵世界则是孤独的。于是当我与女儿走在淮海路上时,我恍惚间仿佛看到他那汹涌澎湃的语言正汩汩地从血管流淌到笔端。我知道面壁而坐是他永远的姿态,而这姿态是很少有人能达到的一种境界。

6.在诗意的梦幻中创造世界

——孙甘露印象

“丰收神站在夜色中的台阶上迎接我。她的呼吸化作一件我穿着的衣艮,有星月隐约的夜色下,护卫着我也束缚着我。”这是孙甘露《访问梦境》中的句子,我读到它是1993年9月,距它发表已整整七个年头了。都说孙甘露的小说难懂,我倒并不觉得。只不过进入他的艺术世界,需要一把开启的钥匙。

我徜徉在《访问梦境》中,跟着作者一起梦游。它带给读者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用他天才的独特艺术感觉,在颇具意象的美丽语词中,搭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空中楼阁。那空中楼阁住着一个女人一丰收神。然后我们便看到“我”与丰收神的漫游,看到他们漫游在虚无与现实之中。而他们的现实,仿佛是被汽球抛到空中的现实。因此,既虚幻又具有了迷宫一样的效果。

读完《访问梦境》,我的脑际里一直纠缠着“丰收神”这个女人形象。我觉得她住在作者的身体里。由于她的存在,作者在遐想与梦游中便有了实体,有了灵魂飞翔的快感,有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请女人猜迷》是作者早期又一部中篇小说。它让我们清晰地看见一个写作中的作家的梦幻世界,是如何带着忧郁和落寞的嗓音,吟唱一首哀婉的歌。并以独特的叙事方式,阐述作家与女主人公“后”和男主人公“士”的情感纠缠。然而,这些情感纠缠又仿佛是虚无的。仿佛是作家在写《眺望时间消逝》这部小说时,因手臂肌肉严重拉伤而不得不定期去医院做电疗时的虚幻梦影。应该说,作家借助“士”与“后”这两个人物开始了一场自己的精神远游。他要洞悉“士”的内心景观,是多么深不可测的黑暗。

他亦要让“后”迷醉般地疯狂。在“黑暗”与“疯狂”中,作家奇思异想地穿梭在语词中,让读者明白“士”曾经是一个人物,而现在是个残废人。他的身份始终处在变异之中:他是见习解剖师,他偷吃解剖室的蛇而被开除。但他又是个谕世者,一个热爱文学有正义感的凡夫俗子。一个谋士和心力交瘁的臆想者。而“后”倒像是作者身体里的另一个“丰收神”。

孙甘露试图颠覆所有小说的形式规范。小说是什么?他似乎有他自己的理解与诠释。在我看来,孙甘露不大注重故事,却在乎小说的环节、细节、变化,以及恰如其分的妙处。他小说中的诗意,也并不仅仅在他那些遣词造句、修辞很得当的语词里,而是浸透在他整部小说的气场与灵魂中。我读他的小说,除了享受语言的快感,还有冥冥中小说气场带给我众多精灵在飞翔的感觉。这便是天启了。我透过小说,仿佛看到作者布满气场的躯体,精灵正蔽蔽地从他的细胞里飞出来。

《信使之函》也是作者早期的一部中篇小说,这也是一个幻想式的、沉思与哲理并融的作品。“信使”与“耳语城”的关系,就像把“邮差”这个实体,冠以美丽的语词后,抛入了虚幻中。而那虚幻,又与“信使”视角中的历史紧密相连。从表面看,作者表达了信使、信、耳语城、六指人与“我”的内在关系,实际上作者的主旨是表达一种看世界的角度与方法,说得具体点,就是观察生活、提炼生活和描述生活的本领。

在《访问梦境》这个小说集中,还有一篇《大师的学生》,也让我喜欢。这篇小说,与孙甘露其他小说不同,它在现实与虚幻之中,有着一个完整的人物与故事。既对生活有深刻的洞察,又不失诗意的荒诞,写得相当厚重。只是在“气运”上,某些地方有点断;在形式技法上没有《访问梦境》有感染力,但这仍旧不失为一个好作品。

《大师的学生》阐述了博物馆管理员维庸、画家立人与“我”的故事。以我的理解,维庸、立人,与“我”都是从孙甘露身上幻化出来的人物。他们都是精神追求的殉道者,他们生活得并不轻松。正如作者在小说末尾说:“他们共同经历的时光,在一个旁观者的眼里是若明若暗的,只要揭示得充分,便具美感。”因此,我认为孙甘露小说的深刻度不是在人物的刻划上,抑或是苦难的生活经历上,而是铺在字里行间,让我体味着一种灵魂的深刻。由此,我感到孙甘露的沉重。

未见孙甘露前,我看过孙甘露《一个作家与一座城市》的电视节目。屏幕上的他所折射出来的精神状态,与他小说中男主人公的形象颇为吻合。洒脱、内敛、冷静、沉思,他有一种给人不急不躁很有修养的感觉。在陈村召集的“小众菜园”网友聚餐上,我见到了孙甘露。孙甘露个子高高大大,看上去很朴实。由于隔着几个位子,我们只远远地打一声招呼,并没有交谈,但仍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以后,我们在“小众菜园”遇到会打一声招呼,偶尔也会发一封2·111311信件,保持着联系。

前阵子我从图书馆借回来了他的散文集《在天花板上跳舞》以及长篇小说《呼吸》,还从“小众菜园”下载了他的随笔《上海流水》与他发在《上海文学》上的长篇《少女群像》(节选读孙甘露的作品,就像走进他迷宫式的艺术世界,需要安静、耐心地品味,才能慢慢领略其中的奥妙与神韵。尤其是他融散文、诗、哲学、寓言于一炉的小说,只有耐心品味,才能感到他小说的翅膀,煽动着读者的心灵,弓领着读者翱翔到美学的范畴,使其艺术更为艺术。

《呼吸》是孙甘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早年建立的文学概念实践的最长文本。他的小说中有屠格涅夫的即种“静也有萧洛霍夫式的某种“尖锐性但孙甘露无论短篇、中篇与长篇小说又都给我没有篇幅的感觉,这也许在于他的小说无论从哪一段走进去,都可以领略他奇妙的语言特色的缘故。而小说的长短便被我忽略了。就像一个盲人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终极目标在哪里?

长篇小说《呼吸》在散漫的结构中,故事也是完整的。但孙甘露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又不仅仅在故事上。他所表达的也许是爱欲的自由性、灵魂的虚无性、个人生活的无效性,以及世俗经历的不可描摹性。这是在他文字背后才能领悟的表达,而在文字的表面却比较能够清晰地看见罗克这个不务正业的颓废的男人,却有着布尔乔亚与波希米亚的情愫。于是在一种雅致的懶散中,罗克是一个都市中的漫游者。他游走于几个职业各异、性格各异的女人之间。

就像“酒吧长谈”,孙甘露常常用它灵光一闪的精彩语词,给小说涂上一层金黄的亮色。因此,《呼吸》让我感到一个都市男人的颓废呼吸的美。他美在对往事的缅怀,或挥手的姿态如风中落叶。他是那么优雅而无奈:一种不满、一种郁闷、一种哀伤、一种孤独。我想这样看似不务正业的男人,其心灵的苦难,有时往往比实际的苦难更苦难。

孙甘露被文坛称为先锋作家,亦是作为当代语言实验最偏激的挑战者。在我看来,他对这些称呼都无所谓。他所在乎的是自己的写作状态与写作能力,自己的艺术理想与探索道路。因此他读得多、想得多、思考得多,写得却少。这年头各方面的诱惑都很多,一个知名作家要做到写得少,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我知道孙甘露1959年生于上海,祖籍山东,读小学、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写一种作业之外的幻想性东西。那时候他是一个幻想的孩子。他父亲的部队在郊区,周围有农村,他就拿那些东西做素材,想象一个故事。而他的外祖母,他的母亲以及他从小生活的一部分街区,也给他带来不少幻想的东西。比如:街景、破旧的铁路或者铜、磨损后的光亮、或者进出的人,他们彼此的关系给他无限的想象。

《在天花板上跳舞》是孙甘露的一部随笔集,这部集子里还穿插着几首小诗,别有一番风味。集子里的文章大多短小精当,具有思想性。在《写作与沉默》这篇文章里,孙甘露写道写作似乎不是努力发出声音,而是努力不发出声音。沉湎于书本和冥想是人对自己的一种奇异的疏远和孤立,它的形式就是深居简出,并且和日常生活形成对抗。”这对我深有感触,并且唤起共鸣。

同类推荐
  • 闲情偶寄(中华经典随笔)

    闲情偶寄(中华经典随笔)

    去其糟粕”的原则,主要依据雍 正八年芥子园《笠翁一家言全集》本并参照康熙十年翼圣堂本,选取了《闲情偶寄》的《词曲部》、《演习部》的几乎全部文字,《居室部》的大部分 文字,包涵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内容。本书编选校注点评者本着“取其精华,其他各部的少量文字,约十万言,占全书篇幅的二分之一。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闲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渔的一部所谓寓“庄论”于“闲情”的“闲 书”,对书中个别难懂的字句,尤其是典故、术语、人名和地名等等,尽量详细地作了注释
  •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
  • 中国报告文学的凝思

    中国报告文学的凝思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的历史作用和意义、报告文学的新闻特征及其变异、谬种的泛滥——对“纪实文学”的追问、写实文学:愈演愈烈的风潮、“史志性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的新形态、报告文学要展现刚性品格、报告文学的时代品性等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颂于世。
  •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本书记录着作者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以及和学生高山流水般的情谊。在她的心中,教育无小事,她把每一个孩子都看作是一个世界,细心的雕琢,耐心的呵护。
热门推荐
  • 雎鸠声声

    雎鸠声声

    他为了她,顶住各方压力,让东宫主位虚悬多年。正当他们即将成就花好月圆的时候,她却因绝世美貌,成为天下共主——天子的猎艳目标。政治形势波诡云谲,各方角逐势力粉末登场。上辈子的是是非非,牵扯着后辈的恩恩怨怨,盘根错绕。为爱矢志不渝是誓言,更是信念!
  • 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栽培

    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栽培

    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栽培》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心理常识速读

    心理常识速读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关于心理的一些小常识你了解吗?《心理常识速读》这本书从“感官生理心理”、“感官神经特殊能力”、“心灵不可知”等等方面来向大家介绍心理的常识;快来了解这些关于心理的常识吧!
  • 妾美不及妻

    妾美不及妻

    穿越了?竟是个不得宠的嫡女!亲爹不疼,姨娘不爱,庶姐庶妹们更是个个厉害,能耐大的都翘上了天,揉圆搓平由她们玩儿?靠,小样的,她韶兰倾可不是包子,有种敢咬她试试?再世为人,目光潋潋,笑容浅长,意味颇深!哟~不就是斗嘛?想占她便宜?她呸!惩姨娘,办刁仆,斗姐妹,治贱男,看她这没心没肺,过河拆桥的腹黑女,如何家场立威,混的风生水起?!唉,只可惜……一朝奉旨,嫁做正妃,换了地方,斗争不断?南俊王府,内有侧妃当道,外有小妾炸桥;更有亲亲表妹,深情款款;那什么?就连她那娇艳庶姐也想掺合?巴巴窥着她的正妃之位,欲取而代上?!OhSorry,她不是圣母,也不爱受气,所谓生活如戏,各凭演技!既然有人不让她安身,那她就一定奉陪到底!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大家寻寻开心,找找乐子也是不错滴……大不了最后一拍两散,天翻地覆拍屁股走人!那王爷什么的,切!她不稀罕,一个字:“休——!”【片段一】“世界如此美好,尔却手握尖刀,这样不好、不好!来,都是服侍王爷的,辛苦有余,妹妹你身为王府侧妃,掌管大局,理应大度,身当表率……”某女笑颜,看着前夜还勾引主子,现下却跪地不起的婢女,胸怀宽广的对上面前一脸盛怒之色的余侧妃,笑容浅浅,善解人意,“看,就像你姐姐我……这样!”【片段二】“这就是昨儿个给爷送甜汤的丫鬟?嗯,拉出去——剁了。”“啊?王妃饶命啊——”“哎,等等!记得剁远一点,本王妃心善,向来见不得血~~”某女真诚,对上一旁脸色煞白的人儿,满是笑意的挑眉道:“听说昨儿个庶姐也来了?也给爷送了碗甜汤……?”【片段三】“咦,夫君!干嘛冷板着脸啊?来,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儿,说出来让我开心开心……”“韶兰倾!本王房里的侍妾,可是你一手安排的?!”“是呀,我娘说了,为妻要大度。尤其是对自家夫君的那些娇美小妾,更是要多多关爱,时时提携……”“你——你娘早就死了!”“尼玛!不带托梦的啊?!”【片段四】“倾倾,你这只雄鹰画的好!苍劲有力,隐忍威风,展翅欲翔而不翔,很有几分我厚积薄发的味道……”某男欣赏,一脸赞叹。闻言某女全身一冷,眼角不由的抽搐道,“你妹啊!姐画的那是芦花鸡!”【片段五】“韶兰倾,你说什么!有种胆敢再说一遍?!”大殿之上,某爷暴怒,面色铁青的冷板着脸!
  • 重生废柴:伪灵

    重生废柴:伪灵

    一府的人,各怀鬼胎,暗藏玄机。而她是废柴中的极品,无灵者——欺辱,夺婚,重生下界,灭门,一桩接着一桩来。红氏一族半身血脉?千年前的隐修大家族?重重身份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 全职猎人之蚁王综漫

    全职猎人之蚁王综漫

    为了纪念蚂蚁篇等待的十年所有了这本书想看一本非男男而且完结了的猎人,结果基本找不到所以只有自己动手写一本了既然名字是蚁王,顾名思义就是穿越成蚁王的。顺道一提,虽然我也很喜欢王*麦这一对CP,不过我更喜欢猫女。本来有个不错的简介,不过中二度爆表,太羞耻了就把他删了。新生的蚁王,新生的梅鲁艾姆。从今以后吾名-----梅鲁艾姆*杨能会多世界,目前是猎人世界,毕竟蚁王的实力在猎人世界说高不高(黑暗大陆生物奇美拉蚁只有B级,而且被一颗玫瑰核弹给弄死了),说低还真不低(能轻易虐杀尼特罗会长)。但是猎人世界FJ的...
  • 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
  •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半夜三更”是何时,消防车为什么涂红色,“五粮液”、“女儿红”、“全聚德”这些老字号有什么典故……本书将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并回归于日常生活,让你轻松学到知识,领悟文化的真谛。
  • 逃婚弃妃

    逃婚弃妃

    “我死了吧!”当慕容雨再次争开眼睛的时候,不禁对自己说:“这里是天堂?还是地狱?”犹豫了一下,苦笑道:像我这种自动放弃生命的人,死后应该是会下地狱的吧,并且是十八层的阿鼻地狱吧。一想到待会有可能要忍受“上刀山、下油锅”的痛苦,慕容雨不禁直打寒战,心里暗自懊悔。如果,如果可以重来,她决不会走这一步。回想从前,她是多么的热爱生命,即便从小就生活在悲伤中,她也从没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