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700000014

第14章 从天堂启程(1)

1.从杭州女人看天下女人

我自小生长在杭州,从杭州出发我已去了世界上很多个城市。每到一地,我最喜欢看的风景是女人。女人与女人是各个不同的。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长在一座城市的女人,或多或少有些共同点。所以一座城市,就是一道女人亮丽的风景。这风景是流动着的生命。无论婀娜多姿,还是英姿飒讽,这世界都因为她们而美丽灿烂。

一、杭州女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生长在天堂的杭州女人,不由杭州女人自主地就会产生某种优越感。她们心系家园,相夫教子,对家庭大多都有一份强烈的责任感。同时,她们又都是爱漂亮的女人。无论旧时代的杭州女人,还是新时期的杭州女人,概不例外。

旧时代杭州女人的主要职业,是家庭主妇。她们靠丈夫的经济来源生活,也有靠自己挣钱养家糊口的。有钱人家的太太、姨太太,她们对穿着打扮很讲究。喜欢烫长波浪,穿旗袍。那时候的旗袍,是清代直筒式旗袍,即腰部无曲线,下摆和袖口处较大,配上琵琶襟马甲和花盆底旗鞋,俨然就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了。然而无论她们怎么像贵妇人,那没有经岁月淘洗过的怯懦,让人觉得小家碧玉似的楚楚动人。

到了解放初期,杭州女人已不再像从前那样,靠丈夫的收入吃饭。她们有了自己的工作,不再当全职主妇。她们穿的旗袍,也已经过了一次次改良。从腰部无曲线,到曲线明显。并且,连袖筒都剪了去。这期间的杭州女人,扬眉吐气多了。她们走出闺房,走进社会。她们比从前懂得了女人是可以在社会舞台上施展才能的。她们一改从前的怯懦,于是便有了杭州女人“刀子嘴,豆腐心”的说法。

而那些从前是国民党高级军官太太,沦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后,看看她们的手便知道已由柔嫩过渡到粗箱。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她们也会用家里节省下来的煤饼票、布票、粮票到小河上农民的船里去换鸡蛋。这个时期的杭州女人,无论老中少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却是能够安心地过着小日子。比如邻家新媳妇,自己绣着漂亮精美的枕套,钩着漂亮雅致的台布和窗帘,心里就充溢着一份感情的欣悦。尽管这时候的经济条件和住房条件都不理想,大部分家庭没有卫生设备,杭州女人夏天洗澡也只能在木盆里盛上次洗。但那一份自足与从容,却是别的时光不多见的。

应该说,那是属于“红海洋”的时代’举国上下都热衷于穿绿军装、绿军裤,但杭州女人很少穿这一类服装。杭州女人那时候对服装的审美标准,是以上海的流行时尚为标准的。所以到上海买花布、买衣服,就是杭州女人心里最开心的事。一旦穿上一件时髦的新衣,朋友问:“这是上海买的吧!”杭州女人心里就甜滋滋的。这表明着一种经济状况,也表明着这个女人走在了别的杭州女人的前列。

然而,杭州女人大多又是本分的。她们很少愿意离开家乡,到外边去闯世界。她们也不太愿意嫁给外地人。她们固守着传统习俗,大有把小日子过到底的意思。如果是女孩,到了寒暑假或节假日,便会邀上三五好友,去逛街、游湖、登山,家里经济条件好一些的,会租上一条自划船,从湖滨划到三潭印月,再划到平湖秋月。

女人与女孩就不一样了。结了婚有孩子的女人,通常会在休息天,发起全家出门野餐的活动。她们在家里准备好干粮和煎炸食品,买上饮料、7欠果、蜜饯、瓜子等,再带上一张大塑料布,然后从杭翔女人看天下女人骑上自行车到湖边,或者花港观鱼、花圃、郭庄、中山公园、龙井、九溪野餐去了。

野餐是全家人其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的事。塑料布铺在草地上,上面摆满小菜、干粮、蜜饯等食品,坐在暖暖的阳光下,或打牌、或看书赏景、或喝茶聊天,那一份闲适,真正是有一种“暖风吹得游人醉”的感觉。于是这闲适,确实影响着杭州女人的工作效率。

杭州有山、有湖,还有江,杭州女人看上去大多是玲珑灵秀的。她们在夏天穿着柔软的丝調长裙,齐肩的长发,仿佛飘逸着浪漫情愫。她们与恋人偎依在湖畔、在树丛中,柔蜜的深情点缀着杭州的天空。这时候的杭州女人是温柔的,小鸟依人的。她们甜美的笑声,就是一曲动听的歌谣。

其实杭州女人除了温柔,也有比较阳刚的一面。尤其是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她们勤劳、能干、有魄力。她们如果与男人一样经商,生意肯定做得非常精刮。从前杭州那些靠贩卖小商品起家的商人,被称为杭贩。上海人见到精刮的杭贩,就说杭州人刨黄瓜儿,意思是大雁飞过拔根毛。杭贩在杭州历史悠久,他们无论遇到什么风风雨雨,都能够生存下来。这与精明能干的杭州女人分不开,但杭州女人以及她们的丈夫,似乎很难赚大钱。在杭州真正赚大钱的是那些从外地来杭州的人。所以杭州女人说到底是求安耽的,喜欢过小日子的。

20世纪末以来,杭州的变化是巨大的。但杭州女人似乎以不变应万变,依然坚守着她们的小日子。她们忙家务、管孩子,即使坐下来看电视,手上也会干些编织毛衣之类的手工活。口干了,她们不喝茶,只喝饮料或者白开水。她们若想喝茶了,便不会在家里一个人喝,而是约上朋友到茶馆去喝。茶馆是她们与朋友沟通心灵的桥。所以,杭州女人并不像其他城市的女人那样,喜欢走南闯北,喜欢想尽办法出国去。她们不希罕。她们有钱了,倒是会出门旅游,出国旅游。但她们在外面旅游时间一长,就急急地想着回家来。她们是离不开杭州的,这就是杭州女人的本土情结。

二、上海女人杭州是上海的近邻。我小时候有一半时间居住在上海。长大后也是常来常往,两边跑的。由于地理相近,很多人都以为杭州女人与上海女人没有什么区别。其实不然,熟知了杭州女人与上海女人的人,仅看眼神,就能辨别出两地女人的不同之处。

我小时候住在五角场复旦大学宿舍内,60年代末期,杭州家家户户还烧煤饼炉时,上海三妈家已早就用上了管道煤气。那时候我真羡慕她们不用每天生煤炉,也不会因煤灰而把厨房搞得灰尘蒙蒙。且一回到家,肚子饿了就可以在煤气炉上,炒一碗青菜肉丝年糕吃。

不过五角场按从前的说法,是郊区。从那里到南京路去,就像乡下人进城一样。好在那时候,三妈常带我到南京西路祖父的房子里去。那是祖父早年买的一栋英式洋房,楼上楼下十多个房间,全部被当年的“造反派”占有。只有楼下一个厢房,仍旧住着祖父年近70岁的妹妹。三妈带我去,就是去看这位姑奶奶。姑奶奶是我最早见到的上海老女人,而祖父与袓母,那时光已经去世了。

那时候姑奶奶的丈夫也已经去世,儿子、儿媳则远在美国。她一个孤寡老人,无处栖身,“造反派”才没有把她从祖父的房子里赶出去。她住的房间不小,好像足足有20个平方米。房间里的家具,全是红木的。三妈与我去看她,每次都要带上很多吃的东西。比如:

鱼干、咸肉、香肠、火腿,还有鸡蛋、水果、白糖等。三妈带这些东西,都是用米袋装的,这样不会被别人看到。因为那个时候物资匮乏,而这些东西三妈都是凭侨汇券买的。

记忆中的姑奶奶很会说话,也许是孤身一人太寂寞了,我们去她就说个够。她与三妈谈家事,谈自己的坐骨神经痛,与我则是要吹点牛,讲讲从前的大上海,讲讲她年轻时光的一些趣事。所以通常我与三妈一起去,回来则是自己一个人。有时晚了,就与姑奶奶同床睡一宿。

春天的时候,姑奶奶的大衣襟盘扣里总是挂着白兰花,或者栀子花。别看她年龄大了,衣着却是干净整齐的。坐在那里,一看就是典型的上海太太风范。如果出门,姑奶奶的大衣襟里还会插一块手帕。上海人叫手帕为絹头。姑奶奶的绢头有麻纱的、有四周镶着花边的,其颜色有白色的,也有花色的。姑奶奶年轻的时候,正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时候她穿旗袍,烫长波浪,喝可口可乐。如果是夏天出门聚会,除了旗袍上斜插的绢头,还有一把檀香扇。絹头和植香扇,是那个时代上海女人出门时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上海女人的心是纤细的,她们会在细节上创造出无限的风情。如果在舞厅,她们会手掬一方絹头,搭在舞伴肩上。而那绢头,必是透着几缕夜巴黎香水味的。如果在家中客厅张罗待客,也会笑盈盈地将手中绢头梢轻轻一拂,周到殷勤中,天大的难事也能随之做好。

我十分羡慕姑奶奶的青春岁月,想象她那时候在上海跑马场,与兄长拉头马的场景,是何等的神气与潇洒。那时候姑奶奶也算个女小开,琴棋诗画、跳舞、桥牌、沙蟹麻将、网球玩票都会三脚猫地来几下。那时候上海贵族阶层的女人,被称作女小开的也不少。她们通常到了老年,也兴趣不减当年,精神生活十分丰富。

姑奶奶一生都很讲究仪表。上海女人大多都讲究仪表。她们有固定理发店,固定理发师的习惯。就是在最倒霉的时光,姑奶奶也雇着一位“梳头阿姐”的。“梳头阿姐”是上海早年的产物,她们捧着只梳头箱穿街走巷,生意非常好,有固定顾客。其实姑奶奶自己每天沾着刨花水盘出的横8头,也不差。“梳头阿姐”来,只不过给她带来外边的信息,与她说话聊天逗趣」上在旧时光的上海,女人都有她自己的身份和称呼。小姐大姐、女士阿姨,不是随便可以乱叫的。不像“红海洋”时代,一律都叫“同志”。姑奶奶是被邻居称做“申家奶奶”的。我想也就是“申家姆妈”的延伸。

然而上海除了有钱人家的女人,还有贫民区里的女人。上海的贫民区被称为棚户区,也有俗称为:“下只角”。她们住在歪歪斜斜的危棚简易房里,却是达观的。我有一个同学就住在棚户区,七十二家房客的那种环境,居家之门日日敞开,也不怕小偷光临。

棚户区里的上海女人,干家务活大多都在天井里。公用的自来水笼头,人多了就要排队。小椅子、小板凳、竹躺椅都放在屋桷下,有女人坐在天井里编织毛衣、有女人淘米洗菜。她们穿着睡裙和拖鞋,在墙门里穿梭。张家长、李家短,是棚户区女人一天的谈话内容。孩子放学回来了,就在木盆里给他洗个澡。火不够,就用脸盆里的水往头上淋下去。土办法的莲蓬头逗得孩子很开心。当然棚户区最有意思的是,一大早女人们刷马桶。她们用长柄刷和着毛蚶壳,嚓啷啷爽利地刷着马桶。这虽然是不太雅观的家务活,但因着几代女人的遵循,也就习以为常。

应该说,棚户区的居住条件是很差的。他们没有管道煤气,女人们在刷马桶的同时还要生煤炉。真是一家生火,八方遭跌,煤烟味直往家中窜,但也没有办法。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天的生活开始。

如今我的姑奶奶早已去世,三妈也去世了。我还是照旧常去上海,与上海女人聊天的感觉,和杭州女人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她们与杭州女人一样爱好打扮,但她们更注重细节,通常在随身携带的皮包里会放化妆品和香水。她们的特点,也就是慊得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所以她们冶炼出的是一种,全新的持久弥新的动人气质。而那动人气质又与她们燕子衔泥般垒起来的小巢连在一起,并且在暖烘烘的温室里,她们勤劳、静逾又安然地憩养着。

三、香港女人我对香港女人的了解,在于我的姨妈、表妹和一些香港朋友。香港是我十分喜欢的城市。香港女人更是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第一次去香港距今已很多年了,但依然记得当时的感受。当时我总觉得香港女人化妆太浓,戴手镯和金戒指显得媚从杭州女人看天下女人—轮船上的女孩俗。但香港女明星却是漂亮的,有味道的。她们大多偏瘦。后来发现香港女人,胖的不多。

应该说香港女人小巧玲珑,皮肤一般不像江南女人那样白皙、柔润,但她们的衣着却永远比内地快一拍。这与香港是国际大都市分不开。香港街头川流不息的世界各国女人,花枝招展地给这座城市带来色彩。于是香港女人有喜欢穿鲜艳的、时尚的、新潮的服装,也有喜好雅致、传统的服装。

从前的香港女人大多夫唱妇随,做着职业家庭主妇。如果丈夫是大老板、高官、教授,那么生活条件与住房条件一定不错,家里还可以雇菲律宾女佣。如果是一般的工薪阶层,那么住房就是令他们最头痛的事情。香港寸土寸金,七八口人窝居两个小房间是很正常的。

我姨妈做着港大教师,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都不错。她结识的朋友,多半是香港的名流和有钱人。谈起这些人,姨妈就会滔滔不绝。但我听来听去,只欣赏一个功成名就的女企业家。这个女企业家有了钱,除了投资、扶贫、捐助希望工程外,还为历史名人竖碑立传,重建墓园。这使我忽然觉得,她所做的一切是大手笔。这对女人来说,很不容易。

从前不少内地人,以为香港人的生活条件都不错。其实在香港生活并不容易。那些祖祖辈辈生活在香港的土著,暂且不说住房狭小,连生活也是非常拮据的。我的朋友青青,她的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是家庭主妇。父亲微薄的薪水要养活全家五口人,这迫使她们姐妹三人,除了助学贷款,还要勤工俭学。她说那时候她们家五口人,只一个房间。她们姐妹三人,从小到大都是打着地铺睡。但她们学习都非常努力,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青青考入中大后,十分幸运地拿了奖学金,还被选拔到海上大学就读一年。

海上大学对内地的我,是一个新鲜名词。何谓海上大学,就是学生在海轮上读书、生活。而海轮载着他们开往一个国家,又开往一个国家,最后回到香港正好是一年时光。青青见多只广,靠着自己的努力一直读到博士。

香港女人的特点,喜欢旅游。她们通常会参加旅游团,全世界跑。无论学生、职业女性、家庭主妇,一有假期和空闲时光,就要旅游去。家里经济困难的,也会慢慢地积蓄一些钱,选择价钱便宜的线路去。我一位诗人朋友的妻子,也是一个地道的香港女人。丈夫因为写诗、做生意,工作十分繁忙,没有时间陪妻子去旅游,妻子便每年自己参加一次或二次旅游团。一次去一座城市,二十多年来,已游了世界上很多个城市。这使她一辈子做家庭主妇,也毫无怨言。因为心里有个小小的盼望,盼望着那一天的来临。

香港气候怡人,风景美丽。但在香港游玩和购物的,大多是异国他乡人。香港女人如果不出去旅游,有空闲时光就喜欢打麻将牌。尤其是家庭主妇,对打牌情有独钟。我的姨妈不打牌,但也不做家务。她雇着菲律宾女佣。所以像她这样的知识女人,空下来就练练书法,写写古体诗歌,生活是很不错的。若换了其他白领’那就很忙了。

有一天我与姨妈走在中环人行天桥上,我们是天桥上最悠闲的人。因为这里是亚洲最长的、连接数栋办公大楼的室内天桥。那些来来往往的人,都是脚步如风的白领。他们暗示着这个城市的节奏。我想这个城市的节奏,就是资本的体现。而资本的体现过程,就是鞭策他们心平气和,努力工作的力量。

同类推荐
  • 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

    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

    中国古典诗歌内容丰富,蔚为大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情诗(词、曲)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从中国古代的名家情诗中,精选五百余首,对于各位作者的生平做了简要介绍,同时对于诗歌也进行了解析,帮助读者对历代名家情诗进行鉴赏。
  • 闲庐诗稿

    闲庐诗稿

    《闲庐诗稿(竖排版)》内容包括:从帝国大厦顶层俯瞰曼哈顿、贺康晓阳四十岁生日、记梦、谒随州厉山神农故里纪念祠、游芒砀山、题刘邦斩蛇处、题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二首)、其一、其二、过宁远古城怀袁崇焕、过二郎山、入海螺沟、随州听编钟古乐、五台山游记、暮游龙泉寺……
  •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诗,具有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诗,是人类心灵的深切呼唤。诗是一条流经人类每个角落永不枯竭的清清小河。诗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那是因为由诗所传达出的人的美好情感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诗,可以越过沧桑岁月,到达地老天荒。诗是整体意义上的美,是春风沉醉的美。诗是美的极致,因为诗具有巨大的艺术容量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 幸存者

    幸存者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他被埋在废墟之下长达76小时。他说他是幸运的,可以活下来,可以用写作抚慰受创的心灵,可是,那些失去健康、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忍受着更加巨大的伤痛,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于是,他写下了这些文字,为了这段不该忘却的记忆。用血写就的实录以命换来的 真情;献给所有地震遇难者与幸存者的宝贵记忆;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思,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 联对佳话

    联对佳话

    古往今来有许多字字珠玑的联对佳话,他们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联对佳话》收录了八仙桥上老翁遇帝、献字画巧讥财主、妙人儿倪家少女、纪昀妙联为帝乐等联对故事,这些故事集锦往往被当成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内容。阅读此书,希望孩子们能从联对佳话中汲取智慧的营养。
热门推荐
  • 受益一生的41种学习方法

    受益一生的41种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好坏只能用我们学习的效果来判断,因为,学习方法只有运用于学习过程,有效地完成我们的学业才有价值。
  • 大明龙兴

    大明龙兴

    他,被起义军追杀的亡将之子,机缘巧合之下竟然获得《武穆遗书》,凭借此兵法,他以五十亲卫开始崛起于中华西北边陲,结义杨昭武,姜玉伯,破山贼,驱鞑靼,平内乱,受封西北招讨使领甘州五卫总督,北出塞外,千里奇袭蒙古联军,大败建州女真精锐,三十封侯,威震关中,受皇命,南驱张献忠,东逼李自成,驰骋中原大地……起义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冲击在华夏大地,辽东虎狼之地的建奴,跃马扬鞭直逼京师,朝中内部各种势力为争夺处益,勾心斗角相互陷害,那些拥兵自重的地方总兵,更是骄横跋扈视朝律如儿戏,加上疑心慎重的皇帝,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他,面对这一切,又会有什么样的决断……
  • 纯然恋爱谱:左翼殿下

    纯然恋爱谱:左翼殿下

    【晚上日更】他,抬起高贵的头颅,修长白皙的手指中握着白银光辉的权杖,他是白封国的殿下,拥有不可践踏的尊严,他的瞳孔如同黑曜石般冰冷残忍。她,是平平淡淡的特优生,圣凯樱斯学院的话剧社副社长,为了每一年的奖学金,擦亮了带着黑框平光镜的眼睛,她的世界很难能够看到蔷薇色的微笑。他,是美丽到女孩都不可及的学院理事长,年轻的脸颊纯白干净,紫色的长发透着紫罗兰色的瞳仁,他在她面前轻轻的跪下,宣誓要做她的骑士,永远的守护。他说,她是另外的她,然而她无法去辨别自己的身份,只是哭泣着,看着梦境中曾今出现过的美丽少年和一大片白暇的蒲公英田。她到底是谁?痛彻到心灵的倒塌感;纯白的天空中的哭泣感;梦境中拥有黑色瞳仁的飘渺感;当他们在櫻色的天空下旋转到无力时,他答应她来当她的王子时,她却又一次残酷而痛苦的推开了他温暖起来的手掌。痛彻心扉的爱情交织着勾心斗角的事件,城堡上空的诅咒,许愿池下的幸福。能否,抓得到?
  • 亲亲宝贝老婆

    亲亲宝贝老婆

    凌乔俏死过一次死之前,那个男人是她的天,是她的地,是她的唯一。死之后,她是那个男人的天,是他的地,是他的所有。心死,心碎的痛,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忘记的吗?“你也想一起来吗?”伏在一个赤身裸体的女人身上,男人回头看向门口的凌乔俏,嘴角弯起邪气的弧度。凌乔俏呆愣在那,眼睛红红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可惜,就你这种料,我还看不上!”俯身覆上身下女人娇媚的唇,……
  • 市委书记

    市委书记

    中巴车从马尾河桥面向北拐去,开始颠簸起来。一条县区之间的等级公路,怎么会颠簸呢?刘扬看了一眼小何,压低了声音问:“怎么回事?这路咋会不平呢?”不待小何回答,就近一位干部模样的中年人说:“新修的咋能平整呢?可惜了政府的钱啦!”小何刚要插嘴,司机提高嗓门大声说:“这个黑心的郑小桐咋不给枪决了呢?就是用钱糊,八千万也能把这点路铺到河阳去。”司机的话引起车上不少人的哄笑。刘扬静静听着,小何没敢吭声。
  • 萝莉丫头不好惹

    萝莉丫头不好惹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她是学校里最为平凡的女生。他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完美校草。在他的眼中她不过是一个整天只知道读书的丑丫头而已。他是校园中的神秘王子。缘分就是这么的神奇,当平凡的丑丫头遇上了不良校草与神秘王子,三人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谁才是她的真名天子?
  • 倾世情缘:今生只爱你

    倾世情缘:今生只爱你

    一逃一追,一冷一热,潇潇洒洒。谁知眼前这人总是阴魂不散,在这条属于两人的爱情道路上,却因一念之差,没有最爱,只有更爱。历劫重生,我躲还不行吗?”看着逃跑的万俟(moqi)卿音,看着眼前撒娇的某男,君斯默微微一笑:“人世间纵有千娇百媚,只想淡看世间繁华,姹紫嫣红,只需一眼便知,肩负重任,唯有你是我情之所钟”。万俟卿音无奈扶额,她本是翱翔天际的凤凰,“惹不起,几尽神魂消散
  • 科技传承

    科技传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谁说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谁说泱泱华夏就要被人各种科技吊打?获得逆天外星科技传承,这是一代华夏科技王崛起的经历!脚踢不列颠,吓呆战斗民族,玩坏咖喱国,让日岛企业颤抖、南海诸国谄媚……而当他已经站在地球的巅峰时,这货终于抢了思密达人的经典台词,在某个夜晚,在全世界的人面前,手指星空,豪言壮语:“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好吧,上面牛皮吹大了,其实这就是个极为不负责任的幻想黑科技发展的故事……PS:公布个书友群号:242639816欢迎大家来吐槽,逗乐,吹牛,发图!
  • 一斛珠【全本+出版】

    一斛珠【全本+出版】

    对郗屹湘来说,过去几年的生活像是一场浑浑噩噩的逃离。逃离记忆,逃离亲人,逃离情感。斗转星移,事易时迁,她攒足勇气,回来面对曾经逃离的一切。青梅竹马的昔日恋人,依旧恨她入骨;偶然邂逅的温润君子,则步步紧追……一场又一场的遭遇,让她身心交悴、疲惫不堪。是向前,还是回头?当浮华褪去、恩怨呈现,他们确然明白的只是——如果生命能够再来一次,我依然会选择爱你。
  • 我笔下的七宗罪

    我笔下的七宗罪

    《便衣警察》《永不暝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为大众所熟知,这得归功于他笔下的这些剧。海岩是个奇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成为高级经济师、著名作家、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写小说改剧本,屡屡创造收视高峰,而他的本职工作却是企业家。本书主要包括了四大部分:第一解读海岩;第二与名记者对话;第三海岩杂烩;第四网络海岩,是一部海岩的传记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