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100000024

第24章

碑文润笔丰,东坡婉拒之

古时候的人很看重自己“百年之后”的名节,即对自己一生功德业绩盖棺定论的评价与颂扬。于是,或生前就预先托人,或死后由子孙请人撰写墓志铭、碑文者,不乏其人。因为这类文字勒石刻碑可以传之后世,甚至“永垂千古”,故撰写的润笔费也颇丰厚。一些官宦或商贾人家甚至不惜重金悬购碑文,实际上是拿钱“买”一篇对死者的谀颂之辞。唐文宗时,长安(今陕西西安)城中,不少人争着为仕宦人家的死者撰写碑文,讨价还价,争来争去,热闹如市场一般。一些“专业写作”碑文的二三流文人,每请必到,不请自到,眼中盯住的是丰厚的润笔费,其所撰谀颂碑文与死者“功德”相距甚远,“管它离谱不离谱,反正死人已人土;管它违心不违心,只认白银和黄金”。

此种以“拜金”为目的的碑颂之风,在唐时已成气候,宋时尤盛。这其中也有例外,比如苏东坡。以他当时的文才、名气,许以高酬而托人带信或登门请他作碑文的人不计其数;他若是要想借此“发财”,当是轻而易举之事。但苏东坡看重名节,不慕钱财,更不肯让自己手中的笔因违心谀颂而染尘蒙垢。他在《祭张文定公文》中说:“我从来就不愿意为天下人写墓志铭,除非其人确有大功德。”也就是说,他唯一看重的是死者的功德。

东坡不仅如此说,也如此做。有人仔细查考过他长达数卷的文集,墓志铭仅有五篇,即富弼、司马光、赵扦、范镇和张方平,详察当时的史实,这五人确实是德高望重的时贤名士,值得在碑文中大书一笔。宋哲宗元佑年间,苏东坡曾给皇帝写过一篇奏稿,文中说:

“臣近日得敕书所示,要臣为已故的同知枢密院事赵瞻撰写神道碑。请念臣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学业荒疏,文词浅陋,不能满足作为子孙而欲宣扬亲人功德恩泽的夙愿。因此,恳请陛下另选贤能高手,以免去臣的这个差使。”苏东坡此文托词借故,婉拒了为赵瞻写碑之事。究其原因,是赵瞻子孙虽许以重金润笔,而赵瞻其人却无德无才,不值一写。相反,前面五位贤人,苏东坡不取报酬也为他们写了碑文。

苏轼与文同“戏言”润笔

苏轼(东坡)与文同(与可)既是表兄弟,又是文场挚友。苏轼的文章与文同的文人画(尤其是墨竹)都为世人所称道。二人亲密无间,常常书来信往,交流创作心得。“画竹必先得竹于胸中”便是文同教给苏轼的绘画理论之一,苏轼潜心揣摩练习,其所画墨竹亦“独得其意,并得其法”,成为当时一绝。文同画竹名闻遐迩,来求画的人络绎不绝。当时习俗,常以白色的绢帛作为润笔画资,一则白绢可用于作画,省去画家购材之资;二则绢帛价格较贵,本身就是可与银两等值兑换的酬资。文同重义轻财,并不看重润笔,尤其是不愿为那些附庸风雅的富人作画,哪怕他们送来整匹整匹的绸绢,他也毫不动心;有时甚至掷之于地,骂日:“我要把这些当成袜子!”此话便被士大夫中的富人们传为话柄。后来苏轼到了徐州任上做官,文同来信说:“近来我对士大夫们说,深谙我画法技巧的苏学士,就在徐州,你们可去那里求画;苏公呵,那些做袜子的材料就都要汇集到你那里去了。”这当然是玩笑话。信末,文同还附了两句诗:“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诗中的“鹅溪绢”是名贵蜀绢,寒梢则指竹子。苏轼明知诗中的数字是不能用简单算术来推算的,却故意回信“戏言”道:“你要画一万尺之竹,我推算了一下,当用绢帛二百五十匹才够画。我知道文公你懒得动笔,只是想得到这些润笔(指绢帛)而已!”文同急忙回信改口道;“我那些话是胡诌的,世间哪有一万尺长的竹呢?”还不无自嘲地说:

“像我这样的穷文人,若是真有二百五十匹绢帛的资产的话,我早就拿它买田还乡安度晚年罗!”不久,文同将他画的一幅《篑笃谷偃竹》图送给苏轼,苏轼遂题写《篑笃谷》诗回赠,诗中继续与文同“戏言”:“汉修竹贱如篷,斤斧何曾赦(放过)箨龙(即竹笋)。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其中“渭滨千亩”一语,出自《史记·货殖列传》:“渭川千亩竹,此其人与千户侯同。”苏轼在此戏言其有“千亩”(千户侯)之富,亦暗指前面文同的“买田”之说。

诗中最妙的是“清贫馋太守”句,当时文同任洋州知府,相当于太守,“清贫”是实话,“馋”是俏皮话,是承接前面“二百五十匹绢”的话题,并暗指(戏言)其有千亩(千户)之欲。实际上是反语,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之间的友好调侃。他深知文同不肯为富人作画,也不看重钱财,因而一生清贫,却故意拿种竹的面积与润笔的绢帛开玩笑,愈开愈“大”(千亩之“大”),愈开愈“多”(数百匹之“多”),不过是“画饼充饥”的子虚乌有而已。仔细玩味二人的对话,一则可见其幽默性格与亲密关系,二则可窥其清贫之乐与高雅之趣。不失为以润笔为发端的一则佳话。大学士李东阳的润笔之叹明代弘治年间的大学士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属湖南省)人。他是着名文学家,擅长诗文,其风格典雅流丽;他的书法也独树一帜。时人称他“以文章领袖缙绅”。当时追随他的人颇多,在诗歌方面形成一个“茶陵诗派”,以他为首领。李东阳以文入仕,在孝宗朝,曾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他体恤民间疾苦,上过不少革除弊政、限制豪族的奏章。

武宗即位后,耽于嬉乐,荒疏国政,导致奸党专权。李东阳虽仍担任要职,但郁郁不得志,曾几次请辞,未获允准。他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多次营救被奸党迫害的正直人士,在朝野声名远播。像李东阳这么一位身居高位、才华横溢的“文官”,按常理应当是比较富裕的。然因他为官清正廉洁,在任数十年素无私积,故当他年近古稀告老还乡之后,竞至于一度拮据,其日常生活全靠润笔费来维持。好在靠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和影响,周围还有一批仰慕者和追随者。不过请他作文、写字的人虽然较多,然因多为乡亲或市井之人,大都付酬较低;其中还有人他不忍取酬,宁肯“义务”而为之。所以,他的日常生活并不宽裕,有时候甚至出现无米之虞。有一天,他的妻子见没钱了,便给他送笔墨来。李东阳面露疲倦的神色,一时不想动笔。妻子笑着说:“今晚家中要来客人,能让饭桌上没有鱼和菜吗?”李东阳无奈地长叹一声只好提起笔来,在墨砚里濡湿浸“润”,继续为人写字作文。看来这位一生清廉的大学士,笔之待“润”,还真是燃眉之急呢。

奇特的“精神”润笔

在明代,有位文人叫祝允明(1461--1526),字希哲,长洲人。他生下时六指,后来就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

他聪明早慧,五岁就能写径尺的大字,九岁时开始作诗。他博览群书,写的文章雄健有奇气,一挥而就,思如泉涌。他还善于书法,名闻四方。他有一个“怪癖”,每逢别人请他写文章,他便要先问:“文成之后,能见‘精神’否?”按当时习俗,“精神”乃是润笔费的代名词,士大夫不便言钱,便以“精神”二字代之。如果求文或求字者说,“没问题,已聊备精神,请先生笑纳”,枝山则慨然应允,满有精神地欣然命笔;否则,他就会没“精”没“神”,借故拖延或推辞不写。“精神”本是形而上的东西,在此却取代了实为“物质”,的金钱,奇则奇也,然而隐晦含蓄,若仔细揣摩,内中确也不乏几分机趣。顺便说说,这位祝枝山另有一“癖”,即贪酒好色。求他写字的人便投其所好,拿妓女来换。他也按“美色”的水准,为人写字,当然就不另收润笔了,时人讥之为“色润”。这亦算润笔“史”上一奇事也。据说见了妓女,祝枝山便来了“精神”。只不过此等“精神”,已为正直的文人学士所不齿了。当时的另一位文人桑思元(生卒年不详),也特别有趣。有人求他写文章,不给他润笔费,只是同他讲交情、套近乎。他便直言相告:“我这个人平生从没有白写过一篇文章;换句话说,要见到银子才能洋洋洒洒,下笔有神。”然后话头一转:“不过,我说的意思并不是要你马上付钱。你可暂将白银一锭置放在我的书案上,让我能随时看见它,以鼓舞我写文章的兴致;等文章写完了再将银锭还给你。”此等“精神激励法”,实在有些奇特。也许“见银而文思泉涌”确也是桑作家的写作习惯,他是在“实话实说”;不过此话也可作另外的理解,这只不过是他讨要润笔费的一种迂回“战术”而已。试想,真到了成文之后,求文者还好意思要回银锭么?--对桑作家而言,那时候就已经是“精神”变物质了!

佯狂写丹青,不使“造孽钱”

明朝中叶的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此人是着名的书画家,其诗、文亦佳。他性格狂放不羁,浪漫风流,鄙视道学,不遵礼教,人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我们在香港影片《三笑》即“唐伯虎点秋香”里领略过他的佯狂风采,虽是根据民间传说的艺术再创造,但其风流倜傥的独特韵致,亦可从中窥知一二。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唐寅倚其才学,以乡试第一名考中举人。他一时更加佯狂,不拘小节,加之目中无人,又胸无城府,致招人嫉妒,甚至诟议纷起。在第二年的会试中。受富家子弟的牵连,又被朋友出卖,他被卷入了一场科举冤案,下了诏狱。获释后,被贬为浙江小吏。唐寅遭此打击变故,更加放纵。他愤而回乡赋闲,每天与乡里狂生纵酒高歌不事劳作。然生活无着,他便以丹青自娱,靠卖画的润笔所得维持生计,日子虽过得清贫些,但自觉比那些吮吸民脂民膏、专使“造孽钱”的贪官污吏,强似百倍。其时唐寅有诗云: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这首诗便是他泼墨丹青、悠然自得的精神写照;也是他鄙视官场、不同流俗的内心独白。此外,唐寅另有一诗,刻画他卖画为生的清贫生活:诗文书画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肯赚斗粟囊砂少,也济先生一日穷。诗中不乏自嘲的意味,也蕴含一种安贫乐道的怡然自得。联系前面那首诗,他把官场薪俸一律斥之为不干不净的“造孽钱”,虽然偏激一些,却是为了衬托自己移情书画、斗粟济穷”的清高,其立意是可取的。他把所作书画列为目录,附上卖画所得的润笔钱数,订为一册,簿面书“利市”二字,含取之有道,吉利、喜庆之意。

同类推荐
  • 走进宁波

    走进宁波

    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情节和一幅幅珍贵的新老照片,集中展现了宁波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和活力四射、生机盎然、潜力无限的广阔发展前景。手法新颖,独具匠心,集趣味、意味、回味于一身,集文气、大气、雅气于一体,既蕴涵了宁波磅礴发展的原动力,又体现了宁波人民的自豪感,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围绕在她身边的,是当时最浪漫的诗人徐志摩,最优秀的建筑家梁思成,最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以及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沈从文、胡适、费正清。 她的一生是掌声与鲜花包围的一生。《林徽因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撷取她诗歌的片段,以诗观情,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多彩生活。诗歌的简练与散文的优美相融合,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位真实的绝代佳人。
  • 张学良幽禁秘史

    张学良幽禁秘史

    《张学良幽禁秘史》描写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最具传奇色彩的将军,在改变历史进程之后,身遭恶运,历经半个世纪幽禁岁月的人生实录。 它交织着成功与牺牲,光辉与惨淡,感奋与忧郁,布满着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 梅山诗稿

    梅山诗稿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写诗歌集结,主要为古体诗,内容多以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抒情为主,辅以叙事,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全书由四百多首诗歌组成。以时间为轴串联起来。书名取自书中诗《梅山诗稿》。
  • 火如何灼痛它自己

    火如何灼痛它自己

    塞巴斯蒂安·荣格尔自创了一门专业,他复活了自然的戏剧与人类的本性。很少有作家到过地球上如此迥乎不同且求生艰难的角落。没有人提供过对于极端事件的更触目惊心的思考线索。从美国西部闷烧的雷电山火,加勒比海惊心动魄的鲸鱼捕捞,克什米尔危机四伏的旅行,到科索沃腐烂发臭的集体坟墓、塞拉利昂无情无义的钻石交易,再到阿富汗无止无休的炮火硝烟,《火如何灼痛它自己》一书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一些地方和局势中的细枝末节。
热门推荐
  • 宫锁春深

    宫锁春深

    生死边缘,却失去了腹中的皇嗣,家仇子恨情觞,朝廷选秀,终是让她浴火重生,一朝恩宠,那个对她深情宠爱的帝王,为了保护别的女人,避无可避,更是将她踩在了脚下,她不得已入宫为妃,惩夫君,她小心应付,虐渣姐,设得局中局,却惹得各路妃嫔明争暗害,谈笑于众妃之间,为保年府平安,而年府上下,从此风光无限,也都在火海中化为了灰烬,可是当真相渐渐浮出水面时,又被自己的好姐妹一脚踹入冷宫,却又是如此的让人心痛!
  • 绝色逃妾

    绝色逃妾

    【古代重生文,王妃重生到害死自己的小妾身上。】烟花三月的江南,他执手道:“一生一世一双人。”成亲后,他温柔怜爱,对她恩宠倍加。一年后,他瞒着她娶了第一房小妾,说是形势所迫。三年后,他妻妾成群,她却已成了昨日黄花,徒留正妃之名。“哎呀,王妃呀,能见到您可真不容易呀?”她正在院中照料刚买的花草,一个袅袅婷婷的身影过来,明丽妩媚,正是她夫君的第四房小妾,亦是目前最受宠的一个。她淡然,只觉那脸上张扬得意的笑容着实有些刺眼:“府里没教你规矩吗?知道我是王妃居然不行礼?”小妾的脸色有些扭曲,冷笑之余竟在她转身欲走之际伸腿拌住她。跌倒在地的瞬间,感觉到身下的疼痛,低头看去,鲜血润湿了地面的泥土。意识模糊间,隐约听到女人的尖叫声,然后陷入了昏迷。再次醒来之际,她发现自己竟然成了那个将自己绊倒的小妾只是不再明丽,身上全是鞭伤,体无完肤伤痕累累。惩罚的罪名竟是——谋害王妃跟王妃肚子里的小世子…获得重生,她已看清所有。既然无法实现“一生一世一双人”,那就让她自由自在活出自己的风采吧…女猪慢慢变强中,非虐文,男主未定。【推荐完结旧文《狂女》】她是风华绝代的天下第一美人,她是权势倾国的居士山庄的庄主夫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夜夜恩宠日日缠绵。他是丰神俊朗的武林领袖,他是集正道邪道力量于一身的大侠妖魔。权势倾国,自身武功深不可测。他是俊美温柔的白衣神医,他是既不属于朝廷亦不属于江湖的仙境无忧谷谷主。医术惊人,一头雪白银发更彰显纤尘不染的干净气质。武林四大家族,个藏四分之一的藏宝图。为了得到最后一份藏宝图,他步步为营,招招下套,以情为牢,囚住了那个如火一般的人物。恩宠的背后,恩爱的前提,竟是一张残缺的地图。绝情崖前,她绝望之下,与他恩断义绝。为了新生,众目睽睽中,跃崖而下。手缠绷带的右手,排列五星的红痣,临走前师父的嘱托,让她寻找手藏五星,身带残玉之人。因缘巧合下,意外发现,暮然回首,那人竟在灯火阑珊处。如水温柔的他,不求回报的付出,脆裂的心慢慢愈合。居士山庄的墨竹园,毒医藏身处的大片竹林,上一辈不堪回首的往事,不愿重提的过往,竟隐藏着如此之多的秘密。他的恨,他的一头银发,一切的一切,都将慢慢解开,最后却发现,他与他,竟是……谁是她的他,谁是午夜妖精的良人。执子之手,是否就能永远相守?世人皆笑痴癫狂,又岂知其中忧悲伤?强烈推荐:【囚娶】【霸宠甜心妻】【黑道奶爸】{粉嫩的新人}【家有妖夫】【第一夫人】{超级火文}【绝色锋芒】{超火玄幻巨作}【赤足之奴姬】{三星端木勤勤}【绝魅女王爷】{三星清风逐月}【叔叔好狂野】
  • 89°摩天轮

    89°摩天轮

    触动心底的柔软,难以言说的感动。十七岁的夏天,盛大而苍白的爱情,在我微薄的青春中,呼啸而过。
  •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本书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 萌宝的天价俏妈咪

    萌宝的天价俏妈咪

    新文《追婚99次:宁少,宠上瘾》已开,绝对甜宠!传闻某总裁不近女色,却偏有五岁儿子吵着要妈咪,所有女人前仆后继屡遭嫌弃。“腿太粗,胸太小,腰不够细!”,萌宝指指点点摇头晃脑。众女幽怨:这是要找妈咪还是老婆?!某男满意点头:不愧是他儿子,挡了不少烂桃花。直到某天,萌宝拉着个美人来到他面前:这女人我看上了!你不娶的话我就娶了!男人冷漠一笑,这女人好大的胆子,想欺骗他儿子攀附豪门?很好!男人干脆利落支票加契约甩女人一脸:做我女人!乐彤傻眼而后怒了,收拾行李,直接落跑,顺带不忘递上辞职信。“总裁,那晚服务不错,这是小费!”纪叡看着面前的一分钱,面色铁青:给我追!
  • 汤姆索亚历险记(世界最美儿童文学第二辑)

    汤姆索亚历险记(世界最美儿童文学第二辑)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 于1876年。小说描述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丰富多彩的浪漫生 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做出 了种种冒险的事。《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虽是为儿童写的,但又是一本写给所 有人看的读物。正如马克·吐温在原序中写的:“写这本小说,我主要是 为了娱乐孩子们,但我希望大人们不要因为这是本小孩子看的书就将它束 之高阁。”因为阅读这部小说能让“成年人从中想起当年的自己,那时的 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做法”。
  • 黑金棺材

    黑金棺材

    妃子争宠,青壮男子离奇惨死,三更马车走险道。“猎物”遭殃;天子夺权,臣子命亡。不如做个闲云野鹤,京城命案疑云层层;武林世家横生祸节,风流少侠惨遭暗算。蒙面怪客杀人灭口,痴情玉女勇护情郎。年轻捕快奉命调查,血身义子误中圈套。密室锦帐催春情。京城名妓设陷阱,胜过发财升官。,红衣女郎夜求欢。白眉假道析隐情,禁宫病帝赐毒酒。月夜蒹葭劫大牢,孤身犯险入龙潭
  • 绝色帝妃武神

    绝色帝妃武神

    她曾为暗帝,执掌风云,威震天下为万民心底最为崇拜的形象。奈何一日睁眼却变成了边城小家族的庶出小姐。曾经的她,是活在黑夜中的王。现在的她,是人人唾弃的废柴小姐。曾经的腹黑暗帝与现在的废柴小姐灵魂融合,将会掀起如何惊天狂潮?当庶出小姐退去废柴的资质,步步惊华,华丽的蜕变重生,再一次回到巅峰,倾城一笑,天下皆惊!一幕幕惊心动魄,谱写一段惊世传奇!
  • 红楼幻梦之我非黛玉

    红楼幻梦之我非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林家双玉,一个是绛珠草转世要还神瑛侍者灌溉之恩,一个是善财女下凡要报答林家的救命之恩,一个是生生死死要为了贾宝玉,一个是费尽苦心要拆散这段孽缘,到底谁是谁的真爱,谁是谁的良缘,且看红楼幻梦我非黛玉。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