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100000015

第15章

“姜太公钓鱼”别解据

《武王伐纣平话》载: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负命者上钩来!”这就是有名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尚,异人也。

应当说,他和他的“钓鱼故事”在中国民间知名度很高。从饱学之士到耕者挑夫,几乎无人不晓。作为一个成语,一般人从其字面意义上理解为“心甘情愿进圈套”;再深一层,顶多将姜太公此举,看作文人雅士的潇洒作派,隐者儒生的飘逸之风。似乎都不错,都有一定的道理。然而,若深晤此中真意,却还能寻出一番新的解释。姜太公钓鱼之异于常人,有三:直钩、无饵、钩距水面三尺。如果说还有第四,那就是他一边钓还一边口中念念有词:

“不愿活的鱼儿你自己上钩来吧!”这也许称得上世界上最奇特、最怪异的钓鱼法了。它纯粹是中国式的,或日中国古典式的,外国人注定会发懵、搞不懂的行为方式;兼具隐者、侠士、儒生、文人性情的浪漫派黑色幽默;世间绝无仅有的惊世骇俗独立特行的钓鱼之法。姜尚哪里是在钓鱼呢!他分明是在装疯,在卖傻,在做秀,在演戏。其实,姜尚非疯非傻,他比谁都更心知肚明,甚至比谁都更工于心计。要说他做秀、演戏倒是可以的,只不过他是有心而“做”,有备而“演”。像姜尚这样的人中之杰、盖世之才,若在朝,便有天子为他搭台演出;若在野,他便自己搭“台”演出。渭水之滨,烟波江上,幽幽沧溟,寂寂钓台--那么,他是在为谁而演,演给谁看呢?在本文开头所引的那段“平话”中,开宗明义就说姜尚“因命守时”。命者,命运也;时者,时机也。他因命运不济,在等待(守候)新的机遇。原来,这儿有一段背景材料。姜尚生活在商代末年纣王时代,他本来在朝为官,却因纣王无道,荒淫无度,杀人如麻,姜尚只好弃官出逃,藏匿在渭水之滨,佯为钓者。渭水是姬昌的属地,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是一位胸怀大志而又众望所归的实力派诸侯,只有他能匡扶天下正义,挽救社稷之危。于是姜尚便耐心地等待着他羽翼丰满,召他入伙去成就大业。姜尚的“钓”法,就是专为“演”给姬昌看的。“闻文王贤,(姜尚)乃钓于渭(水)以观之。”(《吕氏春秋·首时》)姜尚知道,惟有独特怪诞,才能引人注意;惟有与众不同,才能令人惊奇;惟有标新立异,才能出奇制胜。花里胡梢稀奇古怪,才会产生轰动效应。这样一来,他的观众,他的惟一的观众,就会带着好奇心,不请自来,翩然到场了。这是一场漫长的演出。这一幕名为“因命守时”的戏,足足演了五十六年!“五十六年矣,不得一鱼”。姜尚,这位世间最有耐心的演员,以他最单调却又最独特的演出,在他八十岁那年,终于把他朝思暮盼的观众姬昌给吸引过来了!姬昌觉得姜尚其人实在古怪,便派士兵去请他。姜尚根本不理。再派官员去请,姜尚仍不答理。姬昌觉得如此怪人定有非凡之才,于是备上厚礼亲自出马,礼聘姜尚出山辅佐朝政。

接下来的故事妇孺皆知:姬昌访得贤才姜尚,封为太公,尔后又提升为丞相,助武王兴兵伐纣,终成兴周大业。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江山社稷也。如此看来,姜太公所“钓”确非鱼也,他钓的是施展抱负的缘份,是报国兴邦的机遇。“隐”是为了显,“逃”是为了仕,韬晦如“钓者”,韬略乃智者。只是他当初的怪异行为及其“背后”的鸿鹄之志,凡夫俗子一时莫能解也。纵观天下之“钓者”,谁有他如此磅礴大气?他以无饵之直钩悬于水面三尺,却钓起了巍巍江山,泱泱伟业。姜太公像谁?他使我想起生活在唐朝的另一位“钓翁”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或许这只是柳氏以“钓翁”自况,蓑衣竹笠,孤舟独钓,寄托他孤绝清高的意趣而已然而姜公与柳氏又不完全相同,柳氏所钓的“寒江之雪”虽为虚指,而姜公之“钓”却比他更玄乎,更离谱,更空灵,更虚幻,更不着边际,因而也就更具神秘性,而使人必欲探个究竟。那么姜太公像谁呢?我忽地想起晋人陶潜来。陶渊明虽非钓者,可他的“抚琴之法”却与姜太公的“垂钓之法”颇多相似之处: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宋书·陶潜传》)陶渊明不解音律而抚“无弦”之琴,与姜太公不谙钓术而执无饵之竿,何其相似乃尔。二人时隔数代而心有灵犀,其宏旨都在“寄其意”。然而细究之下,二者的差异大也哉。陶公所寄之“意”。

乃为真正的闲适意趣,或El闲情逸致;而姜公之“意”,则意在江山社稷,天下大事;他是一刻也未曾闲过,一面瞅着水面涟漪,一面却斜着一只眼,随时瞟着盯着留心着是不是姬昌派人接他来了。陶潜,陶潜,是真“逃”真“潜”,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远离官场;姜尚,姜尚,是身在“江上”,心在朝廷满肚子的治国之道兴邦之策呢。看来,姜、陶二人的区别就在这里,“无饵钩”与“无弦琴”也只是“形似”而已。那么姜太公究竟像谁呢?我又想起了三国时蛰居隆中的诸葛亮。这二人或许不仅“形似”,还“神似”呢。细加比较,姜子牙与诸葛亮,至少有以下几点共同之处:一则同是具有雄才大略足可安邦治国之高人俊杰,为乱世隐居蛰伏于草泽民间的人中之“龙”(诸葛亮又称“卧龙”),三则同是踌蹰满志等候着当今“天子”识才迎聘,四则明主求贤若渴,均有“三请”之礼(《三国志》:“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五则一旦出山,便立下定鼎之功,辅佐明主夺得天下。还有第六哩,那就是在“演义”之类的章回、武侠小说中,二人均被“神化”而神通广大无所不能。鲁迅曾评价《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写“多智而近妖”;至于姜尚,据说也实有其人,其原型就是历史人物吕尚。文献史料记之甚多,《史记齐太公世家》亦有记载。不过到了《搜神记》《封神演义》中,已将这位姜太公神化为驱邪镇鬼之方术神人,故不足信也。回过头来再看“姜太公钓鱼”,就顿觉颇有些仙风道骨,或妖风仙气,不如凡尘中人那么可钦可信了。

“管宁割席”面面观

“管宁割席”的故事,载于《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日:“子非吾友也。”管宁之所以要与他的好友华歆“割席”绝交,不是因为有什么大的政治矛盾或观点歧异,而仅仅是因为“恰同学少年”结伴读书时的两个细微末节引起的“分歧”。一是在园中锄地时,他俩同时发现“地有片金”,管宁看都不看,视为瓦石,而华歆却拾起察看之后才甩掉。这被管宁视之为见利而动心,非君子之举。二是门外有官员的轿舆前呼后拥而过,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忍不住放下书本跑出去看了一下热闹。这被管宁视之为“心慕官绅”,亦非君子之举。于是,管宁毅然对华歆说:

“看来你不是我的朋友。”并割断坐席,与之断了交情。在这个故事里,管宁是正面人物,被称颂的对象,华歆则相反,是反面的陪衬角色。故事被载人《世说新语》的“德行”篇,不言而喻是事关德行。事情很小,确实是人们容易忽略的细微末节,然正因其小,足见当时的士大夫读书人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之严,见微而知着,因小而见大,在德行问题上是丝毫也马虎不得的。惟其如此,这一则轶事成为封建文人交朋识友的经典故事,甚至成为某种道德评判的正统的准绳,千百年来为“仕林”所津津乐道,借助于极负盛名的《世说新语》,影响所及,绵延数代。那么,管、华二人“割席”之后情况如何呢?前述故事中“因小见大”的“大”,即日后二人的作为、抱负、成就等等究竟怎样呢?《世说新语》并无“续篇”作进一步的交待。而这些问题之所以耐人寻味并吸引着人们亟欲穷根究底,实乃管、华二人后的发展与“结局”,关涉到当初的“割席”是否确能“预见”未来?是否确能“一滴水见太阳”似地折射出二人终生的成败得失?《三国志·卷十三》之《魏书十三》载有《华歆传》。据此传,此人后来成就为一个了不起的栋梁之才,以至三国时期的大腕人物如袁术、孙策、孙权、曹操等,都曾先后相邀其出山为官,并委以重任。魏国建国以后,华歆又先后在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散)两朝担任要职,官至相国、司徒。然而,华歆虽身居宰辅高位,却严于律己。他的廉洁清贫是世所公认的,史称他“素清贫、家无担石之储”,以致魏文帝听说后感动不已,下诏说,现在宫中的饮食是美味多样的,而华歆官为司徒,却以蔬菜下饭,这太说不过去了;特地赐给华歆御衣,并且给他的妻子儿女全部做了衣服。传记中还记载着一则“华歆拒金”的着名故事。当初,华歆受天子之召,离开孙权去京城任职时,宾客好友前来相送者逾千人之众,赠送给他几百金的钱财。华歆当面都不予拒绝,却暗地里给各份礼金都写上馈赠者的姓名,临别时,他召集各位宾客,诚恳地说:“我本不想拒绝诸位的好意,然因单车远行,所载礼物太多,会因财宝惹眼而招来意想不到的灾祸,所以只好将所载礼物给各位留下了。”于是照单发还。此举不仅清廉,而且“策略”得很有分寸。宾朋无不叹服其道德人品。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管宁割席》中华歆拾金视之而掷的细节。当初埋下的“伏笔”,似乎暗示着华歆后是一个贪财重利之人--因小见大嘛,在乎“片金”者,将来必会贪恋“巨金”。然而事实如何呢?华歆在位高权重时对待金钱利禄的态度,雄辩地证明了他的清正廉洁,也证明了当初的推断是错误的。看来,管宁当年的小题大做甚至“神经过敏”,是很值得怀疑而站不住脚的了。华歆不仅为官清廉,而且为政清明,颇有治国安邦的高策良谋。他曾上书天子,劝谏其“留心治道”而减少“征伐之事”;他听说战事征役频繁“颇失农桑之业”,又上书恳请重视农业:“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这些强农固本、富国安民的政治见解,在今天读来仍具有现实意义。故尔史书称道他“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由此而溯及《管宁割席》中贬责他遇有官绅过路而“废书”(停下读书)往观之,并由此而埋下伏笔,似乎预示他日后必将会“谀官媚权”。看来这也是毫无道理的。读书倦了,闻窗外人声鼎沸,出去看看热闹,如此而已,管宁又何须大惊小怪,甚至上纲上线妄加推断,甚而“断交”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歆“红火”之后对待旧友管宁的态度。《华歆传》写华歆官至司徒时,将管宁当作品德高尚、卓尔不群的人才而向天子举荐;华歆官至太尉时,又上书欲“让位”于管宁。由此可见华歆对管宁当年“割席绝交”的过分之举。

非但没有耿耿于怀,挟嫌泄私,而且以极其大度的胸怀,出以公心,举贤荐能。华歆其人之德行高洁亦由此可见一斑。(顺便提及,《三国志》中《管宁传》称管“心怀道德,胸藏六艺,清静谦虚,廉洁清白”,足见管宁也确是德才兼备的人才。)那么,该怎样看待当初的“割席断交”呢?窃以为:第一,《管宁割席》作为一个独立的故事,从细节人手,以“见微而知着”为着眼点,作为封建士大夫道德教化与行为规范的文本,仍是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参考意义的。第二,“见微而知着”虽有其可取的一面,同时又有其局限的一面。仅以这两件小事就断定华歆对财富、官禄“心向往之”,未免以偏概全,片面武断;而且忽视了人和事物都是不断地发展着变化着的。第三,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便断然绝交,未免苛求于人,也过于绝情寡义。须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不以一眚掩大德”,不以一疵断未来,这才是冷静客观、宽容大度的交友原则。

“宫廷拔河”刍议

在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里,有一段“宫廷拔河”的闹剧,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唐中宗李显即位,乃庸帝而非明君,既无能力又无主见,遂使朝政陷入混乱之中。中宗临朝议政,凡大臣为国事发生争议,各执一端相持不下时,他便一筹莫展,不知如何决断。他于是想出一个妙法,令太监找来长绳,让意见各执一端的两派大臣也各执绳之“一端”,皇上以香包挂于绳之中段,并亲自充当“裁判”,让大家当庭拔河,以孰胜孰败而决断是非曲直。一帮手无缚鸡之力的腐僚们,便宽衣捋袖,奉命拔河以一决雌雄。素以威仪着称的大唐朝廷,一时变成了混乱嘈杂的拔河赛场,帽飞衣破者有之,力疲气喘者有之,磕绊跌倒者有之。皇上左顾右盼,忙得气急败坏;臣僚丑态百出,累得狼狈不堪,早已顾不得失尽君臣礼仪,皇家体统。

本当认真讨论、据理力争的国家大事,变成了你推我搡、据“力”力争的一场滑稽戏。此番情景,被本来就睥睨着最高权位的皇太后武则天看在眼里,一时凤颜大怒,在“成何体统”的叱斥声中,一道懿旨,把中宗李显废为庐陵王,幽禁于别所,改立李旦为皇帝,从此实现了她从垂帘听政到临朝称制的则天皇帝梦。就电视艺术而论,这一情节的设置应当说是成功的。中宗的昏庸无能,大臣的鄙俗无聊,则天的“英明”果断,都在“宫廷拔河”的特定场景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真可谓一石三鸟。

同类推荐
  • 世界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
  •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华文化的珍贵宝藏,是国学的重要部分,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品读。由雅瑟主编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精选唐宋八大家散文193篇。其中:韩愈39篇,柳宗元35篇,欧阳修32篇,苏洵11篇,曾巩13篇,王安石21篇,苏轼32篇,苏辙10篇。每篇散文均有翔实的注释和精辟的鉴赏,以及后人的点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力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使读者尽览八大家散文的概貌和精髓。
  • 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

    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

    最甜美是爱情,最苦涩也是爱情。56个温暖别致的爱情故事,献给爱情路上迷茫又执着的你!《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是豆瓣超人气作者小岩井首部暖心力作。
  •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最早发表在《国粹学报》上,是王国维自己删定的,共64则,可分成两大部分:一至九则是总论,标举王国维论词的一个纲领,就是“境界说”。十至六十四则是具体批评,以“境界说”为理论基础,融合中西文艺美学思想,具体评论从李白一直到宋代的许多诗词名家。这是《人间词话》的正文。被王国维删掉的49则后来重新整理刊印出来,叫《人间词话删稿》。此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之外的著述中的一些论词语录,被人摘编成《人间词话附录》,共29则。本书注析《人间词话》,收录范围包括正文和删稿共计113则。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名门嫡女

    重生之名门嫡女

    你只看到我表面风光无限,却没有看到我内心的百孔千疮。你有你的追求,我有我的仇恨。你嘲笑我愚笨无知,不配得到渣男的真爱,我可怜你机关算尽,最后生不如死。我会证明渣男贱女的组合并非无敌,此生你们注定是一场悲剧重生的路上总是阴谋算计陷阱重重,且看我如何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若有来生。我是风轻晨,前世,她少不更事,堂堂将军府嫡女,皇上宠爱的郡主,受姨娘蛊惑,被庶妹欺骗,遭渣男蒙蔽,以高贵之躯,下嫁王府庶子为妻!成亲五年,她一心助他登上高位,他却在坐稳王位后,反目相向,害她母亡子丧!刑台之上,她亲眼目睹外公一家被灭门斩首,她发誓,我为自己代言!推荐好友文文:【重生之相府嫡女】《V文火热连载中》【皇家嫔妾不如商府嫡妻】《V文火热连载中》,必将今生之痛,千万倍奉还,定让他上官裕生不如死,永世不得超生!苍天有眼,她重生回到十年前!且看她如何守护自己的家人,如何拯救外公一家,如何惩治报复前世负她之人!姨娘恶毒?看她以毒攻毒!庶妹阴狠?诛人诛心,看她如何让她由宝变废!渣男无耻?哼,重生就是为了找你报仇,不怕你卑鄙阴毒,就怕你火候不够,不将你挫骨扬灰怎对得起前世凌迟之痛!今生她本想守护亲人,安稳度日,熟知,却惹来桃花朵朵开!前世以铁血冷情著称的男人对她温柔似水?前世对她不屑一顾的太子许以正妃之位?正所谓一如宫门深似海,她发誓此生不入宫门,不嫁皇亲国戚!偏偏她选中的男人看似非皇室中人,实则与皇室关系匪浅,她是悔之晚矣!唉!她期待的清静日子——难啊……【我是风轻晨,我为自己代言!】
  • 中国人的脸谱

    中国人的脸谱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亚瑟·亨·史密斯先生的经典著作。
  • 盖世仙尊

    盖世仙尊

    “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就是为了见识!”“走更多的路,见识更多的精彩,死了也不遗憾!”地球来的小男生丁浩,带着他的初衷,走上了一条成为《盖世仙尊》的通天大道!
  • 舞动真情

    舞动真情

    "本书是以美国著名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的自传为中心,重点反映其与前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婚恋纠葛的一部书,共分三个部分:一是邓肯在生命最后两年里撰写的《自传》,二是邓肯与叶赛宁婚恋纠葛相关资料的整理,三是叶赛宁诗歌精选。"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米洛依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米洛依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心态的构建(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心态的构建(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寻找理想的工作都是一件既难得又易求的事情。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择业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个人的发展和前途已成为许多择业者关注的焦点。
  • 腹黑宝宝天价妈

    腹黑宝宝天价妈

    (全本完)老公出轨,闺蜜背叛,白流苏带着难以保下的腹中孩子狼狈逃离了令她心碎的城市,甚至草草结束了她一厢情愿的童话婚姻。四年后,一场隆重的周年庆典,她带着一个有着磨菇头的萌宝高调出席,成了整个庆典的焦点。同时,她把前夫和闺蜜逼上了风口浪尖。“妈咪,他是拔拔?”黑溜溜的眼珠子盯着紧盯着他的男人,白小帅歪着头问妈咪。“宝贝,这么混蛋的男人怎么可能是你拔拔。”女人嗤笑出声,眼里流露出对男人的鄙夷。“妈咪,那我拔拔是谁?”小小脑袋立刻浮现了那张卓而不凡的深沉俊脸。瞬间,女人语塞了,她的笑容也僵住了,他的拔拔是谁,她也不知道啊……新题材,求各种支持,收藏、包~养一条龙服务的亲最有爱了,么么!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狂魅少年女帝:影歌月舞

    狂魅少年女帝:影歌月舞

    21世纪的她,一朝穿越。人闻色变的魔婴,倾城无邪的俏女,狂傲绝尘的少年,媚惑全城的花魁,叱咤大燕的狂影帮主,神秘传奇的千古女帝。到底……哪个才是她真正的身份?青梅竹马的萌男,江湖浪迹的冷少,张扬跋扈的太子,邪魅神秘的国商……她,又将情归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