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7600000033

第33章 战斗,在吴八老岛打响

到北大荒下乡的知青,都抱定了为保卫祖国边疆献身的决心。

那时中苏边境紧张,战争一触即发。1969年3月,珍宝岛的自卫反击战终于打响,兵团知青组织的担架队上岛参战,抢救伤员,表现得十分英勇。这两年我一直在寻找那次参战的知青,却意外地发现了参加另一次战斗的知青,他叫赵春朴,当年齐齐哈尔的下乡知青,现在是哈尔滨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的办公室主任。他参加的是1969年5月在吴八老岛的战斗。

吴八老岛是镶嵌在中国雄鸡鸡冠上的一颗珍珠,它地处呼玛县鸥浦乡三合村对岸的黑龙江里,面积一万平方米,是这条大江上仅次于黑瞎子岛的第二大岛。早在1926年就有一个叫吴相连的农民在岛上种地盖房开店,还和陆续而来的移民结成拜把子兄弟,他排行老八,年岁大了被尊称为“八老”,吴八老岛因此得名。1945年去世的这位祖先也葬在了岛上自己的土地上。在中苏友好时期,对岸的卡里诺夫卡村的村民也来岛上放马打草,善良的中国边民以友邻相待,并没在意他们的越境行为。可是后来中苏交恶,苏方竟然称此岛为他们的领土,苏联边防军人竟对上岛农作的三合村村民拳脚相加,后来挥舞棍棒,把他们赶到江中。

1969年3月的《人民日报》曾登载过苏军的一个校级军官和两个尉级军官用木棍驱赶我边民的照片。中国政府因此向苏联提出过照会:既使按着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的规定,中苏也是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界。按国际惯例,以江河为界的国家以主航道为界,吴八老岛位于中国主航道一侧,自然是中国领土,自古以来就有中国人在此居住,苏联边防军驱赶我国上岛劳动的边民是对我国主权的严重侵犯。可是苏联并没有收敛,吴八老岛上的冲突还是不断发生,开始总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三合村民也“以牙还牙”地和他们对打。在这场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三合村的来自上海、齐齐哈尔和呼玛县的196名知青成了骨干。他们组成民兵接受边防军的武装训练,所有边防斗争他们都冲在第一线。

在训练的队伍中有一个17岁的齐齐哈尔的小伙子,他就是赵春朴。他是1968年10月和二哥一起来到三合村插队的,大哥已经在这一年的6月去了兵团。他和二哥商量,咱们下乡就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听说靠近黑龙江边的呼玛县来招知青,他们俩一齐报了名。春朴还在齐市12中的千人大会上发了言,全校师生对这个瘦弱腼腆的孩子刮目相看了。到三合村的第三天,赵春朴他们就开始和边防站的解放军学习摸爬滚打、拳打脚踢和擒拿格斗。由于知青民兵的勇敢应对,那一年夏天,苏联边防军没敢上岛。可是到了冬天,他们跑到江里设卡,不让我们的汽车在江里主航道中国这一侧通行。12月的一天夜里,赵春朴和村里的二十多个人冒着风雪坐上大客车,赶赴漠河的红旗岭去援救被苏军无理围困的公交汽车。对方看到中国的援军赶到,很快撤退了。那年冬天,三合村要把岛上农民打的草用爬犁拉回来,他们也做好了战斗准备,每人带好石灰包,必要时迷苏军的眼睛。可是,苏军没敢干预我们上岛拉草。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打响之后,三合村对面的苏军开始调兵遣将,把村民撤离村庄,调进军队整天修筑工事。我们这一面的野战军也进入江边的山里,也修筑工事,应对战事。赵春朴等民兵也配备了和军队一样的武器装备,还在村里挖了地道,在村外挖了战壕,在11公里外的山里建了一个“二线村”,准备撤退后在新址坚持战斗。1969年5月12日,对岸苏军用机关枪对上岛种黄豆的村民疯狂扫射,人们立即隐蔽,但马车被打惊,呼玛知青、民兵连长山秋林奋不顾身拦惊马,避免了严重后果。

根据上级指示,我方边防军准备上岛巡逻,民兵上岛配合,准备抢救伤员。边防战士和知青民兵争抢着报名上岛参战,有人还写了血书。出发前,在村里召开誓师大会,准备上岛的边防站军人和村里民兵举拳宣誓,要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行前每个人都照了相片,做好了“壮士一去兮不回还”的准备。赵春朴参加了这次战斗,他回忆:

“5月14日,领导把我从‘二线村’调回村里,当天晚上组织了两个上岛小组,一组由两名解放军和我组成,另一组由两个民兵和一名解放军组成。下半夜2点,我们乘船上岛,越过几百米的平坦地段,然后潜伏在一个小房附近,小房旁立着被苏军打得弹洞累累的广播喇叭。天刚微亮,岛的西面就响起机枪声,我们清楚地看见六七个苏军士兵沿江边走进一个地堡。我给地里的一个草人戴上帽子,然后摇晃,立即遭到苏军的机枪扫射。我一看挺好玩,就拿着草人换地方露头,每次都吸引他们的一阵射击。这样逗了几次,子弹把我两只耳朵震得嗡嗡直响,我知道子弹已经离我的脑袋很近了。”

我问赵春朴,面对苏军的枪声,当时你不害怕吗?他说,刚到三合村时,看到对面高高耸立的苏军观察哨,还有全副武装巡逻的苏军,真有点儿紧张。后来经过军事训练,又面对面地和他们斗争过,就一点儿也不怕了。当时就想早点儿上岛和他们真刀真枪地干,他们太欺负中国人了,我们就是要出这口气。过去总学英雄人物,为国献身的思想很深,真的上了战场了,觉得死了是光荣的。再说我家兄弟三人,真的我在战斗中死了,还有两个呢!他接着说:

“大约9点多钟,指挥部来电话命令我们做好抢救伤员的准备,解放军马上上岛巡逻。过了一会儿,我们看见四名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排成一路纵队,保持一定距离,从岛的东南侧向我们这个方向走来。其中有边防站石副站长、班长张政奎、新战士任久林和小韩。这时,苏军悍然向在中国自己土地上巡逻的边防军开枪扫射,巡逻的解放军立即卧倒,爬到一个小土包的后面。敌人的机枪子弹不停地扫向土包,那里离我只有三四十米。苏军看四人没有动静,就停了下来。隔了十几分钟,班长张政奎突然向他左前方那片草地冲去,苏军又是一阵扫射,他就地打了一个滚,躲过了子弹。隔了一会儿,张班长又向我的方向冲过来,敌人又是一阵扫射,但扑了空。又过了一会儿,入伍才三个月的战士小韩离开小土包向我所在的地方爬来,这时苏军的机枪拼命地扫射,白色的夜光弹照亮地面,他的身体全暴露在苏军的枪下,他趴了两三分钟又爬回了小土包。这时,指挥部又来了电话,让张班长再回到巡逻队。他一个转身按着他来的路线向回冲,这时敌人又是一阵扫射。”

经过一个回合的战斗,苏军的暴行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他们就是不让我们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主权、正常地执行巡逻任务。而解放军是不能退缩的。一个小时后,重新集结的四人巡逻队再次在岛上巡逻,赵春朴记录了他们的行动--

“这时石副站长四人一字排开向隐蔽的我们走来,苏军马上用机枪扫射,他们全部安全冲到我们这里。老石立刻传达上级指示,还组织巡逻队和准备参加抢救的我们几个民兵共同学习了毛主席的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学习不到十分钟,指挥部又来电话,让巡逻队继续巡逻。石副站长布置了队形,他在前,新战士任久林在他身后,第三位是班长张政奎,最后是新兵小韩。在站起来行动前,任久林郑重地握着我的手说:‘让我们再一次迎接胜利吧!’

出发时,我紧随他们后面做好了抢救的准备。他们排着队伍由东向西走去,苏军又开枪扫射了,子弹打在石副站长的脚前脚后,但他们还是坚定地向前走着。突然,随着枪声任久林惊叫一声‘班长’然后重重地倒下了。我马上意识到他受伤了,一个箭步冲上去,苏军机枪的扫射我也全然不顾了。我冲到任久林的身边,趴在地上把他的上身托起,只见他满嘴是血,接着他一个劲地上呕,一下子吐出一块拳头大的血团。这时,担任抢救的另一个解放军也赶上来,我托着伤员的上身,他托着下身,我们俩把他拖到了隐蔽处。这时,苏军的飞机在我们的头上盘旋,为了防止伤员再次受伤,我毫不迟疑地用自己的身体伏在他的身上。

飞机绕了两圈又飞走了,我们立刻解下伤员的武装带,打开衬衣一看,子弹打在了他的左胸上,伤口还在涌血。大家呼唤他的名字,他已经停止了呼吸,我们都流下了眼泪。指挥部听说有人受伤,马上派担架队上岛,他们被敌人的炮火压在了小土包后。后来,边防站的医生冲了上来,可伤员已经牺牲,无法救治了。天黑后,我们知青组成的担架队把烈士的遗体抬下了岛。在抢救伤员时,我的衣服被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后来这件血衣被中央新闻记录制片厂的记者拍了下来,成了揭露苏军暴行的物证。”

冒着苏军的猛烈火力,知青担架队把任久林烈士的遗体抬下了岛,安放在了知青食堂里,许多女知青哭得死去活来。后来,当地军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辽宁省锦县籍的新战士任久林荣立二等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称号,然后掩埋在十八站公路边的松林里,碑上刻着“反修斗争中牺牲的任久林烈士永垂不朽”。在这次战斗中,在自己的国土吴八老岛上执行巡逻任务的中国边防军人,受到了苏联军队的多次武装袭击,我们没发一枪一弹,却被苏军打死一人。“5·15”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世界舆论对中国的同情,也暴露了苏联新霸权主义的嘴脸。这场“有理、有利、有节”的军事和外交斗争,为我们争得了国际斗争的主动权。

参加了这次战斗的赵春朴,是在日后才理解了其重要意义的。当时他和所有知青战友的心愿就是抓紧战备,要在黑龙江畔和入侵之敌决一死战,为烈士报仇!那时他们和解放军一样站岗巡逻、挖地道、搞生产、储粮食,准备长期作战。那时他们已经把三合村建设成了能生产能战斗亦民亦兵的战斗集体。1969年9月,毛主席看了三合村成了备战村的材料后,作了重要批示:三合村经过一年的努力,挖了许多地道,形成了能打能防的战斗村,很好。从此,全国出现了“深挖洞、广积粮”的战备形势。

那一年的冬天,为了防止苏军坦克过江侵略,赵春朴还和知青战友们在沿江和公路两旁埋上了反坦克地雷,夜晚也同解放军一起站岗、潜伏,还抓住过两个武装入境的苏军特务。他也险些在事故中丧生。原来,夜班下岗的知青没把子弹退下膛,另一个青年摆弄枪支走火,子弹穿过赵春朴坐的床铺,差一点儿把他和另一个青年“串了糖葫芦”。

其实这样的生死考验对赵春朴绝非一次。在艰苦的磨砺中,他意志无比坚强,又无比机智,才能一次次死里逃生。春朴在民兵连里一直担任班长,无论战备和生产,他们班都是主力。1973年修战备公路,一切生产和生活用品都要从20里外的地方往回背,走的都是崎岖的山路。有一次,他们班每人背40公斤的黄豆往回走,最后的一袋有60公斤,他自己背上了。一气走了14里,他才停下来休息,最后他又硬挺着走了6里。那次在塔河修铁路,他负责打眼放炮。有一次,装上了炸药点着了导火线的炮眼就是不响。他去排哑炮,走到距炮眼2米远处,突然炮响了,他仰头躲过一块块的飞石,死里逃生。还有一次,班里在大兴安岭伐木,5棵大树搭在一起形成一个笼子状的树挂,他钻到这笼子里,用斧子砍断支撑树,又迅速地躲到一棵大树后,在天摇地动的巨树翻滚中,他智排险情又安然无恙。他还进入过30多米深的枯井里,点燃因潮湿而别人点不着的导火线,差一点儿被突然爆炸喷出的碎石冲上天。他还有两次差点儿被咆哮的呼玛河淹死的经历。

大难不死的赵春朴,终于得到了后福。1974年10月,他被村里的老乡推荐上了大学。那时村里的青年已经所剩无几,他的二哥也已经走了,正好有一个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的指标,还是别人帮他报的名。在走的前一天晚上,他还领着大家在江边卸船到半夜12点。大学毕业后,春朴在哈尔滨的许多工厂搞过技术工作,后来被调到了市政协,一干就是十多年。同事们很少有人知道他当年曾参加过吴八老岛的战斗,他在边疆的那些非凡的经历,连他的夫人和孩子都不知道。他说,这不算什么,当年的知青一腔热血,谁都会这样做的。

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现在的珍宝岛和吴八老岛已经成为祥和之岛和旅游胜地。三合村后小山上还有一座“马克斯韦尔纪念亭”十分引人注目。1971年毛主席在《参考资料》上看到英国《泰晤士报》高级记者、着名评论员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写的《印度对华战争》文章,很感兴趣。周总理邀请他访问中国,那一次马克斯韦尔化妆后秘密访问了黑龙江的吴八老岛。呼玛人为了感念这位英国人真实地向全世界报告了中苏边境冲突的真相修了这个八角形小亭。

赵春朴十分感慨:当年任久林牺牲时和我一样都是18岁。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是:“让我们再一次迎接胜利吧!”现在我们胜利了,可他永远长眠在江边的大山里了。

我说,明年开春,我们去看看他吧!春朴愿意和我同行。

同类推荐
  •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中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中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真诚的文字记录了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对教授过自己的老师怀念与感恩,对曾经同学、朋友及共同度美好时光的回忆;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的看法并给予包容和理解;对他乡之游的所见所感等等,让我们看到了95后的独特思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拷问,从而了解他眼中世界的样子。如果你是一个90后的少年,你会从中间看到自己,如果你已不再年少,这些文字也会让你停下来,找回属于曾经的回忆。
  •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沙与沫?散文集》是纪伯伦久负盛名的散文诗,那一串串珍珠一样的文字,多一颗嫌其多,少一颗不完整,犹如一件无缝天衣,若不是抵达智慧堂奥的心灵绝然写不出这样滴水见海的文字。《人子耶稣》是纪伯伦思想的另一高峰,成就绝不在《先知》之下,长期以来这部高峰之作被披上宗教的面纱,实际上在纪伯伦的笔下,耶稣早已不是十字架上熠熠生辉供信徒朝拜的基督。他只是一个平常的“人之子”,他痛苦又无奈,有悲欢有笑泪。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他的最大的神迹就是告诉人们:一个普通的人也能尊严地活在皇皇市井之中。纪伯伦写的耶稣,就像我们的邻居,绝不是教堂和圣经里的耶稣,这耶稣好亲切,就像是纪伯伦自己。
  •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热门推荐
  • 腹黑总裁的美女保镖

    腹黑总裁的美女保镖

    镜头一:稀里糊涂被夺去了初夜,始作俑者振振有词:“你强要了我,得对我负责!”“女人强要男人?说出去也没信”“女上男下式,还说不是?”。镜头二:“你到底喜欢我哪一点,我改还不行吗?”“我就是喜欢你不喜欢我,你改啊。”镜头三:“老公,我像什么呀?”“你像孙悟空。”“啊?我像只猴子?”“你永远逃不出我如来的手心。”
  • 妾本倾城

    妾本倾城

    她,南宫汐雪,倾国又倾城,却倾倒不了心中的那个男人?他在死人堆里救起她,给了她新的名字,新的生命,新的开始,陪伴她走过生命中最孤苦的岁月。她倾心于他,愿意给他全部的生命,她的爱,从来不加掩饰!可是他一心权术,他的爱,沉默隐忍,冰冷刻骨,充满伤害,为了权力不惜一次又一次把她推向别人,甚至嫁做人妻!她嫁的那个王爷可一点也不比他差,虽然他是个傻子,可是却有全天下最纯澈最温暖的心。他就不怕她变心吗?*沈墨,靖王府的少爷,冷漠,英俊,残忍,野心勃勃,对女人来说,他是用来膜拜的。他曾失手杀死心爱的女人,被指为蓄意谋杀,愧疚缠绕他数十年,直到另一个人慢慢打开他的心扉…他却已无力爱她。慕容颜,南王府的继承人,他们在荷花池边相遇,命运的齿轮便开始流转。他灿烂,明媚,温暖人心,是傻子却也不是傻子,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毅然站出来承担了一直逃避的生活…颜笙,聪明坚定的皇宫侍卫统领,一直默默守护着她,沉着,冷静,稳重,只要他在,事情总是会有挽回的余地,只要他在,她就很安心…*《倾城》的视频做好了。。哈哈,是未央爱妃和袖子一起做的,挺漂亮的```那首歌也是我超喜欢的来着。亲们有空去看看。?pstyle=0————倾城入了原创大赛复赛,谢谢大家的支持~~推荐自己的新文。《狐戏红尘》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天文学常识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天文学常识

    玛雅预言中说的“地球将在第五太阳纪迎向完全灭亡的结局”可信吗?或许,解开谜底只能从了解天文学入手。100个青少年不得不知的天文学常识,最权威、实用的天文学常识手册。让你轻松、高效地学习天文学知识,带领你在浩瀚的宇宙中遨游。
  • 欢喜冤家

    欢喜冤家

    该书描写了一个京剧女艺人的故事,尽管她历经千辛万苦,想摆脱命运……但仍难跳出被歧视的演艺圈。张恨水写道:“载出之后,颇也蒙受社会人士予以不坏的批评……不敢说会令读者读之一定有益,至少也让人家读之无害。”
  • 美丽细节全书

    美丽细节全书

    何为美丽?是俏丽的容颜、精致的妆容、得体的装扮,还是优雅的谈吐、高雅的气质、心灵的智慧?其实,这些都是美丽,但又不全是,真正的美丽是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体现出来的精致,是对每个细节的关注。本书列举生活中可能会被忽略的种种细节,加上贴心的美丽提醒,旨在打造全方位的细节美女。
  • 绝世狂妃:巧弄残暴帝君

    绝世狂妃:巧弄残暴帝君

    深宫争斗,无数罪恶暗自滋生。她本是父亲办案的小助手,却为爱阴错阳差踏入宫墙,尔虞我诈、明枪暗箭,令她深陷其中。真理,正义,还是一个情字?两难三难的选择,身不由己还是情非得已?曾经的敌人转而携手微笑,曾经的好友却又冷目相对,引为倚靠的他的爱情亦岌岌可危,究竟还有什么等待着她?身世纠葛,命运捉弄,刀光剑影,她以为在斗争中生存是不可能的任务,却原来,当所有真相谜底解开之时,不仅不是解脱,反而令她面临一生最困难的抉择……
  • 朱自清散文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朱自清散文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这就是我们出版本书的初衷。本书选材严谨,取舍得当,对学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教师教学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和收藏。
  • 琥珀之剑

    琥珀之剑

    命运在我眼前分开成两条互不相关笔直的线,一条通向火焰中熊熊燃烧的宫殿与城池,王国倾覆,大地承载苦难,生灵在这火中忍受煎熬,永世暗无天日。而另一条通向先古诸王之巅,神祗在云端亲自为我加冕,我带上桂冠,沐浴山呼。我的目光看穿历史的迷雾,我的骑士为我开疆扩土,我的剑披荆而行,带领我的子民走向胜利。我接过这权杖,将属于世界的权柄掌握在手中,我俯瞰芸芸众生,改变历史的进程。我是布兰多,沃恩德之王,这是属于我的传奇。.............分隔线.............通俗版简介:这是一个带着资深战士的重生记忆,穿越到自己曾经奋斗过的世界中扭转历史的脉络、叱咤风云的故事
  • 秦爷请接招

    秦爷请接招

    【正经版】沿袭着“门当户对”的传统路线,18岁的穆回终于还是嫁给了秦衍,这个原本是她姐夫的人。她流产了,他的真正心上人回来了。她的病恶化了。于是,他们协议了。于是,她的青春被他熏得乌黑乌黑——于是,她将自己如秋风卷落叶般卷走了——三年后,在她完全失明前,她回来了,带着外面的“外遇对象”和“儿子”。她只是想看一看她的父母,没想到他却要她跟他回家!而她们会消停吗?战火一旦打响,秦爷,你就等着接招吧!
  • 人之初

    人之初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