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3300000035

第35章 文艺学学术史(4)

就全世界范围来说,最近的这五百年(从文艺复兴算起)是社会历史大转换的时代。而后二、三百年,中国也卷了进来,近百年来尤甚。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包括它的精神文化、思想、学术……)都处在这种急速转换之中,而且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甚至现在这个转换也未最终完成--毛泽东在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仍然强调要完成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的历史任务;今天我们仍然把实现“现代化”、达到“小康”、以至下世纪中基本赶上世界发达国家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目标。

这种转换始终伴随着“古今”之争、“中西”之争。“古今”之争、“中西”之争是世纪之争,从上个世纪一直争到现在,仍然争得不亦乐乎,看来一时半会儿还争不完。当然,今天的“中西”之争同上个世纪及本世纪初,在内容和强弱对比上已大不相同,如果说当时西方文化是强势、东方文化是弱势,那么,现在二者至少在力量上处于平等地位。东方决不屈从于西方,当然我们也不要求西方屈从于东方。中西体用,古今厚薄,随时势而不断变换。

这种转换无疑还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动荡:政治上的改朝换代,经济上的体制更替,意识形态上的势不两立的搏杀,总之,各种流血的和不流血的战争。

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就是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运行的。不联系着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你就不能理解许多理论命题之所以能够提出来的历史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你就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长时期政治和学术分不清楚,为什么学术的独立自由需要费那么大力气去争取。

因此,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历程是艰难的,甚至充满血和泪。既充满着学术范围之外在大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之下学术同非学术的冲突(常常是学术向非学术投降屈从),也充满着学术范围之内的中西、新旧的不同哲学立场、价值取向、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学术思想、思维方式、治学方法等等的相克、相生、争斗、融合。这中间,有强奸,也有恋爱,有死亡,也有新生。

现代形态的文艺学,就是这样诞生、成长和发展的。这个过程现在仍在继续。

它是个“混血儿”。

“内史”与“外史”结合

不少学者指出,学术史的研究可以有两个维度:一是注重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或者是注重研究历史上某种学术本身的内在运行轨迹,或者是注重研究历史上不同的学术流派、不同的学术思想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有人称这种研究为“内史”研究;一是注重学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及时代氛围的关系,如社会结构、风俗习惯、政治权力、地理和人文环境、学者个人的才性等等对学术的影响,有人称这种研究为“外史”研究。

我认为,应该“内”“外”结合,而且必须“内”“外”结合。而且学术史的客观历史本身证明,“内”与“外”总是融合在一起的,很难把“内”与“外”截然分离开来。在我们上面谈的怎样研究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意见当中,有的是属于所谓“内史”的内容,如“以学术范型为关节点”;有的则是属于所谓“外史”的内容,如“站在社会历史文化的维度上”。我们是把这两个方面作为不可缺少的内容来谈的,两个方面,缺了谁都不行。单纯的“内史”研究或单纯的“外史”研究都是片面的,都不能准确把握学术运行的真实轨迹。所有学科的学术史研究都是如此,文艺学学术史的研究尤其如此。从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发展的历史事实来看,一方面,文艺学学术研究本身的确有它自己的前后承续关系,不同学术流派及学术思想观念之间也的确有着内在关联,或者相互影响,或者相克相融。如果细细检索,我们会发现梁启超、王国维们文艺学学术研究足迹在后来的延伸情况,甚至一直延伸到今天;也会找到某种学术思想(如关于艺术形象问题、艺术典型问题、艺术方法问题等等)的发展、运行脉路。

学术本身的确有它自己的内在理路。必须重视研究这种内在理路。而且,学术本身应该有它的相对独立性,学者应该有抵御世俗功利浸染的能力,作学术研究应该有“板凳须坐十年冷”的精神。另一方面,文艺学学术研究又不可能不受外界社会条件、时代气息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尤其在中国,政治对文艺学的影响十分强大;其他文化因素如道德、哲学等等也对文艺学研究发生强有力的影响。当谈到外在因素对二十世纪文艺学研究的作用时,我们必须特别注意看到二十世纪是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变化最剧烈的一个世纪。单以中国而言,二十世纪就经历了三个朝代的更替:清帝国灭亡,国民党的垮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意识形态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思潮运行变化,五四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确立和发展,都是本世纪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伟大事件;最近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的转型),更需引起历史性的关注。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就是在这种动荡和巨变中行进的。

“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有着怎样的运行轨迹?可否为它画出一个鸟瞰图?

我们之所以研究和撰写“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主要任务就是力图把握住并且描画出百年文艺学的运行轨迹,即这一百多年来古典文论(诗文评)怎样转换为现代文艺学,现代文艺学怎样生长、发展、变化,以及这中间有些什么经验教训可资借鉴。要想知道我们所把握的“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运行轨迹的具体线路,只有请读者阅读全书。然而,为了读者阅读的方便,我想在“全书序论”中先大而化之地描出一个鸟瞰图,并且随之也顺便勾勒一下全书的结构。

根据这一百多年来文论-文艺学所走过的曲折历程,我们把“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全书分为四部(五本,第二部分上下两卷),它们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和统一性。这四部书也可以称为四部曲,每一部有它自己丰富和复杂的内容和相对于全书来说的分主题,而在每部书的丰富内容中我们还可以分别找出其最突出的特点或“第一主题”,作者所要完成的最主要的任务。中国文论中论诗讲“诗眼”,论词讲“词眼”,论曲讲“曲眼”;现代导演说戏讲“戏核”。我所说的每一部书最突出的特点或“第一主题”,就是每一部书的“书眼”或“书核”。就是说,我希望我们能够抓住并且突出每部书的“书眼”或“书核”,即最主要、最核心的东西--当然每本书的内容不只是这一点,不限于这一点。那么,这四部书每部的“书核”或“书眼”是什么呢?简单地说,第一部:蓄势;第二部:蜕变;第三部:定格(或叫定型);第四部:突破(或叫“反叛”)。

下面稍微作一点解释。

蓄势

这是“史前史”,即“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史前”部分。这是“正史”之前的“序篇”。主要是讲文论转换的“能量”是如何积蓄起来的。

为什么要从“史前”说起呢?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正文劈头第一句话就是:“治近代学术者当何自始?曰:必始自于宋。”为什么不以这“三百年”的开头为起点,而要追溯到宋?因为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因有果、互相联系着的。这“三百年”,汉学与宋学争得不可开交,倘不知宋学,则无以平“汉”、“宋”之是非。这样处理是非常有道理的。那么,我们治百年来的文艺学学术史“何自始”呢?由钱穆得到启发,我们同样不能以这百年的开头为研究的起点。

某种社会历史事物,包括学术活动、学术运动,它的发生、发展都会有其很深的社会历史文化根基,以及学术自身的内在理路。起先,它可能在地下运行,或者在其他的掩体底下悄声悄气的孳生;到了一定的时候,才钻出地表露出自身面目,或摆脱掩体而独立成形。“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作为古典形态的诗文评向现代形态的文艺学的转换、以及现代形态的文艺学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有“看不见”的地下运行或在其他掩体中悄然孳生的阶段。它的受孕和胚胎形成远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呱呱落地之前。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在娘胎里孕育的过程。二十世纪初,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追述近代学术思想历程时曾说:“数新思想之萌蘖,其因缘固不得不远溯龚、魏……我思想界亦自滋一变也。”他认为,十九世纪最初二十年左右的龚自珍、魏源是“新思想”(包括文论思想)“萌蘖”中值得注意的人物。的确,龚、魏在当时所能达到的水平上,对传统文化(包括文论)作了某些批判性的反思,对“诗教”、“道统”之类持守千余年的文学原则提出质疑,期待“大变”。其实,“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看不见”的部分,还可上溯到龚、魏之前,明末清初某些新的学术因素的出现;以及十八世纪的文论格局(乾嘉时期的学术活动和袁枚等人的诗论、文论)。还要更加注意龚、魏之后,特别是十九世纪中、下叶,中国人更加自觉地“睁开眼睛看世界”,传统文化遇到来自外部的西方近代文明的冲击、挑战和来自内部觉醒者的怀疑、批判走向终结。现代形态的文艺学正是从古典文论的终结之中蜕变而生。古典文论的终结,同时也是积蓄向现代文艺学转换的能量的过程。因此,我们的“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第一部,它的特点(“书眼”或“书核”)用“蓄势”两个字概括。就是说,这一部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揭示出在古典形态的“诗文评”向现代形态的文艺学转换之前,这种转换的“势能”是如何积蓄起来的,中国文论的内部如何在外力的冲击下造成了不得不变的趋势的。

这一长时段里已经逐渐积蓄起越来越强烈的“求变”势态和呼声,加紧做着变革的舆论准备:那些时刻关心着民族命运的志士仁人认识到,“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他们认为,“天下无数百年不敝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小更革则小效,大更革则大效”。他们提出“师夷”而“制夷”,而且,西方“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还在思想观念及议会制度,倘观念和制度优越,则使“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他们走出国门,去学习西方的文明。例如,中国第一个真正的留学生容闳,从1847年起在美国留学八年,中西对照,使他更加感到清王朝之黑暗腐败:“予当修业期内,中国之腐败情形,时触予怀,迨未年尤甚。每一念及,辄为之怏怏不乐,能愿不受此良教育之为愈。盖既受教育,则予以心中之理想既高,而道德之范围亦广,遂觉此身负荷极重。若在毫无知识时代,能不之觉也。更念中国国民,身受无限痛苦,无限压制。”这样,经过长时期的积蓄,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社会变革势在必行。特别是“甲午”战败,更是一个强刺激,令人感到变革的刻不容缓。于是有“公车上书”,有“戊戌变法”,有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变革的先驱者们提出必须“破除旧习,更新大政”;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疾呼“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翦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怜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岂能服膺”!

正是在中华民族不得不变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氛围之下,才不能不随之有文论“革命”,有新美学的萌生,或者说积蓄了文论和美学变革的巨大势能。

当然,文论和美学变革还有它自身的内在理路。

总之,用比较形象的话来说,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文论的转换已经是“箭在弦上”了。那么,这“箭”是如何上弦的?这“弓”是如何拉开的?这个不得不发的将要射出去的弦上之“箭”是如何积蓄能量的?这就是第一部所要讲的最突出的内容。

蜕变

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至于二、三、四十年代,才真正算得上我们现在所作的“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正篇开端。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这时“蝉”才逐渐“蜕皮”、“出壳”,“蛹”才逐渐蜕变为“蝴蝶”,即中国现代文艺学才由“诗文评”的母体挣脱出来,发芽、生长、成型。所以,这一部总的特点我们用“蜕变”两个字来概括。

“蜕变”期又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两个高潮。

从世纪之交到本世纪最初十余年是第一阶段。这是现代文艺学的草创阶段,它刚从“蛹”中往外爬。或者说它正处在从“诗文评”母体降生的过程中,脐带尚未咬断,还带着血迹;然而它的第一声啼哭是响亮有力的,露出无限生机。这也是现代文艺学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一阶段,与传统的“诗文评”相比,中国文论已经从诸多方面发生明显变化。这时,文论的关注对象已经开始发生位移,小说(包括戏剧等叙事文学)的地位大大提高,小说的作用甚至被夸大到它自身难以承受的程度,在许多学者眼里,小说和戏剧等叙事文学已经取代诗文而成为文学的主角和关注的重点;学者们的哲学基础和美学观念开始发生变化,西方的认识论哲学、进化论思想和某些美学理论已经引入,文学被许多学者视为对社会现实的认识或反映,有的学者还从真善美统一的角度对文学的性质和特点作出界定;思维方式、治学方法以及范畴、概念、术语也逐渐表现出新的特点,理想、写实、悲剧、喜剧、主观、客观,新名词越来越多。总之,学术范型已经不同于以前。这阶段的成就最突出、最充分地表现在小说理论的领域里。小说理论变革的先声,是1897年严复、夏曾佑发表于《国闻报》上的《本馆附印说部缘起》。作者界说小说的性质是“书之纪人事而不必果有其事”,是“人心所构之史”;但“今日人心之构营,即为他日人身之所作,则小说者又为正史之根矣”,不可“因其虚而薄之”。作者还从人性论的立场出发,提出小说因描写“英雄”与“男女”这人类的两大“公性情”,才“易传行远”,可以“使民开化”。该文作为第一篇试图运用新观点论说小说的长文,实属可贵。

同类推荐
  • 优美的田园散文(散文书系)

    优美的田园散文(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旧年的血迹

    旧年的血迹

    本书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作品集。收录老房子、奔马似的白色群山、环山的雪光、寐、旧年的血迹、生命、远方的地平线等小说。 当十年前的文学新星丛书收录阿来的这部小说集时,人们还不能真正体会这些描写阿坝藏族历史和现实生活小说的真谛,可随着他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的获奖,他早期的这些小说便透露出真正的艺术价值:那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不正是土司制度衰微的缩影吗?那一步一趋的朝拜队伍不正是藏族寻求精神家园的写照吗?阿来正是从这本书开始起走向中国文学圣殿的。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7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散文诗经典之作。该书1996年1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鲁迅文选

    鲁迅文选

    鲁迅先生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他的文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刻的思想洞察力和锐利的社会批判力。这本《鲁迅文选》是“经典纸阅读”系列丛书之一部,收录了鲁迅先生美文、随笔、杂论、文论等作品六十余篇。编排上精要突出,脉络清晰,对于读者了解鲁迅先生的作文和为人大有助益。
  •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我们将会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升降沉浮,不过是命运经盘上的一次次轮回。这里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我想尽力全景式地写出这台大戏来,也没有真正的侥幸者和发迹者,本书将至少涉及两代知识分子,有的只是一片历经烟熏火燎、遍布断壁残垣的废墟,通过序曲至尾声,以及在这废墟里被理性的血泪渐渐浇灌出的人格的新芽……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销售要懂心理学

    销售要懂心理学

    本书着重讲述销售员如何掌握客户的心理,进而通过对客户心理的把握,促成交易。书中案例丰富,点评精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对销售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让你在销售道路上走得更顺畅,让你的销售业绩一路飘红!
  • 大作者爱上小书迷

    大作者爱上小书迷

    一个晚上的时间,璃茉幽蹲在大街上哭了足足三个多小时,从她意识到自己已经被男友江小南背叛了之后,她便开始了不停地哭泣,任谁也劝不停。
  • 致命迷惑

    致命迷惑

    本文1v1她身手不凡,却只当是工作的一部分,她是老师,却只为目标而来,一个看似普通的任务,n个男人闯入她的生命,同时闯入的还有各路仇家。好在她身手厉害,脑子也不笨,在爱与恨,阴与谋的较量中,她抽丝剥茧,步步为营,搅得各路人马鸡犬不宁,人仰马翻……她以为终于掌控了自己的命运,殊不知……伪虐心片段一:程飞扬爬起床,听到了浴室的水声,不自觉的笑了,起身过去,拉开帘子,映入眼前的一幕让她僵硬在地。刺眼的胎记,赫然在他的身上。她要找的人,就在眼前。伪虐心片段二:“程飞扬,你不要走,你是骗我的对不对?你不会这样对我!”男人脸上的泪水滴在了程飞扬的手上,刀上,她毫不犹豫,一刀刺进男人的胸膛,转身离开。丢下一句:“他是你的了。”伪虐心片段三:金属面具摘下,梦中日夜出现的脸庞呈现在眼前,程飞扬一屁股软在了地上。“程飞扬,你永远不知道被自己深爱的人杀死的滋味。”男人的手掐紧她的喉咙。她的声音细若游丝:“谢谢你,让我正在,体会这种滋味!”男人一怔,手不自觉的松开。此文……不是虐文,且看几个极品男人争夺一个不怕死女人的故事!
  • 九道真仙

    九道真仙

    武学宗师为追求武道巅峰身死,却穿越到一个仙侠世界,得到大巫后裔的血脉。修仙资质差?我便以大巫强横的肉身和前世的武技结合,一样可以横扫天下……大巫会武术,神仙都挡不住!热血、激情、爽快……我只相信自己手中的剑!
  • 花一开满就相爱(结局+番外)

    花一开满就相爱(结局+番外)

    风尚阁告诉你,阅读是一件美丽的事情:http://m.pgsk.com/fengshang/=======================================她是南城最著名的美女主播,结婚五年,她还是常常会忘记自己已婚的事实,想不起上一次见到他是什么时候,想不起他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甚至连他是不是还像以往一样,出差从不打招呼,抬脚就走?这些,她也都想不起来。他是南城最耀眼的钻石王老五,他惊闻她上了八卦新闻,听见其他男人公开谈论她适不适合做恋人,听见她迷迷糊糊间唇角喊出其他男人的名字,他才意识到她是他的妻。在他不知道的岁月里,她养鱼,种蔬果,驻唱酒吧,做舞蹈教练,有一双做菜的好手,也有自己的小世界。在她默默站在他身后的这些年,日日可看到听到他勤泡女明星的八卦。他夜夜笙歌,从来都不寂寞。***他说:你到底有没有一点为人妻的自觉?她答:在世人眼里,你还未婚,南城的单身钻石王老五,所以我有没有为人妻子的自觉,无关紧要。***这辈子,她本只打算结一次婚,直到白发苍苍牙齿掉光。可是偏偏嫁给了一个不爱回家的男人,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再坚持多少个五年,能否一如既往地坚持最初的愿望……当花开满的时候,她们,会不会相爱?================================小秋的另外作品:《一辈子暖暖的好》:http:m.pgsk.com/a/506631/m.pgsk.com《世界和我爱着你》:
  •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其实,人这一生就如同做一篇文章一样。一篇好的文章,每个章节里都应该有好的、鲜活的细节,让这些鲜活的细节打动人。我们一生每个年龄段里,也应该有让我们终生记忆的细节。善良的待入,宽容的看待生活,对事业、对亲人、对朋友多份责任和爱心,人生就丰富了。日日年年,积攒到人生的后半段,再回望自己的一生时,便会发现自己这一生一世写了一篇满意的文章。
  • 花心总裁的贴身冷秘

    花心总裁的贴身冷秘

    她夏凝芯第一次去圣婴学院踩点的时候,就对他展桀骜一见钟情。向来温婉淑女的她竟一改形象,对无论他身边有多少爱慕者,她还是不退缩的对他——展桀骜,展开了强烈的追求攻势。当修成正果,如愿以偿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那阵风不会停留,却不知……带着他送给自己的“小”礼物,悄然无声的离开她爱惨了的人。五年后,为了父亲最爱的那片土地,她再次归来,身边却多了个小可爱……为了父亲,她不得不应母亲的要求去展氏上班,为的——就是帮她姐姐和展总裁做媒。她成功的成为展氏集团总裁的贴身秘书。他亦如以往一样,换女人如换衣服,只是现在多了一样就是,换秘书犹如换女人。她抱着随时走人的心情呆在她身边,可是……展桀骜看着老妈找来的那个古板的小女人,心中的怒火被熊熊勾起,而她还……为什么对自己那么冷啊!难道不会笑………他以为自己的心在那次就不会再跳动,但为什么看着她和其他男人打趣,他会有揍人的冲动……她想忘记过去,他可不允许……这次可是她自己送上门的!!!!
  • 盛世星途

    盛世星途

    顾长歌,演艺圈里打拼五载,依然是个小透明,被男友抛弃,被第三者上位,本想报复,却反被倒打一耙,身陷第三者绯闻而无力自救,被狗仔队追的不幸车祸,面残腿伤,不得不退出演艺圈,三年多不曾人前露面,第一次踏出家门就因救老太太而再次车祸身亡。本以为前尘尽散,一碗孟婆汤了却尘缘,却不想…虾米?九世功德,一亿三万九千七百五十八点功德点,可重生一次,抽奖三次…是重新投个好胎,还是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顾长歌最后选择了后者。至于那什么抽奖,本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想法,顾长歌颤抖的按向了控制键。第一下,哈:谢谢惠顾,顾长歌怂了!咬咬牙再接再力,啥:生长异能,顾长歌乐了!最后一次,求神拜佛,系统君给点力哟:完美复制异能…顾长歌满足了。欢欢喜喜迎重生,时光倒带五年前,顾长歌美目一瞪,渣男、第三者、‘白莲花’统统给我滚,姐再不要做配角,姐要完美逆袭,重塑人生。…付出就会有回报,多年后,当她站在世界巅峰之时,晃花了多少人的眼,扰了多少人的心。片段(1)“这车,D国进口,PERFECT总厂最新产品,九月份才会上市,上市价格3.6亿,更何况是现在才四月份,我敢说全国就这独一份,啧啧,瞧这一下就被你砸的面目全非,你觉的你要怎么赔偿,嗯?”苏锦城眯着一双似笑非笑的桃花眼,慢慢的围绕着车身走动,许久才看向一旁不知所措的顾长歌,语气意味深长。“我…我没钱,你说吧,想怎么样?”顾长歌咬唇,3.6亿,有钱,也不是这么扔的。苏锦城把玩着手机,眼神顿时一亮,等的就是这句话:“嫁给我…做为苏太太,它就是你的,你想怎么砸就怎么砸,不用花一分钱。”“嗯…呃?”顾长歌目瞪口呆,肯定是她耳朵接听的方式不对,其实她砸坏的是人,不是车,是吧,肯定是啦!片段(2)“那个长歌啊,我知道你跟苏哥哥已经结婚了,可是他爱的还是我,不然也不会在我走后这么多年不曾交过一个女朋友,那个长歌啊,我知道你是好人,现在我回来了,谢谢你帮我照顾我苏哥哥,多少钱说吧,一百万够不够?”女子轻蔑的看着对面的人,不过一个三流的戏子而已,哼,唇间勾起一抹志在必得的笑,手指伸向自己的包包,就准备开支票。顾长歌慢慢的将面前的热热的奶茶喝完,心里叹道,‘大姨妈’来的真不是时候,对于对面不请自来的女人视而不见,拿起手机拨打,漫不经心的道,“喂,苏锦城,你买个‘小面包’跑北极了么,怎么还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