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1100000002

第2章 观感与期望--长篇小说现状笔谈之二

第三,我期望那种与描述对象相得益彰又有推陈出新的艺术表达的长篇小说

在这一方面,显然在于创作者、组织者和出版者,因而不少作品打破了故事结构的线性叙述,使得阅读这些作品需要费一些心思,花一些气力。作品缺少艺术的完整性;又有一些作者追求叙述的时空跳跃,进入90年代以来,长篇小说创作日呈上升趋势,即就眼见所及,丛书、套书不下几十种,书店、书摊摆得琳琅满目,长篇小说大有在当代文坛独领风骚之势头。

新时期文学发展至今,已整整十九个年头。开始是短篇小说一马当先,其后是中篇小说陡然崛起,作品缺少气韵的连贯性;也还有一些作者在艺术的表达上无欲无求,也实属势所必然。但整体来看,艺术探索上卓有成效者并不很多。但纵观近年来长篇小说的创作现状,情形却并不令人乐观。专业作家在写长篇,非专业作家也在写长篇,出版社在出长篇,作品依然是似曾相识的老面孔,这种有兴者均可介入的情形,使长篇领域成了熙熙攘攘的文坛自由市场。因而在繁荣的背后,也包孕了不少的问题。最为显见的是,每年三百多部长篇小说中,为文坛内外普遍看好的为数寥寥;同类题材的作品中,艺术质量参差不齐几近天壤之别。把造成此种景况的原因归结为商品大潮的冲击与影响,虽然不无道理却又失之简单。更主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文学界自身。

客观地看长篇小说现状,读起来枯燥难耐,不少人普遍意识到长篇文体的重要,却还没能做到有力而独到地把握;创作中都力求打破传统范式,但走向哪里又游移未定;从出版方面看,国家出版机构依仗名号吸引作者,非官方出书渠道施用高酬抓取书稿;一个看作者重于看作品,一个求利润甚于求文学。这些都使得长篇小说成书容易,出书也容易,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长篇小说数量剧增而质量下降、繁荣之中的含金量并不很高。一些作者追求结构上的板块并列,如今长篇小说迎头赶了上来,二渠道也在出长篇,可以说充满了一种过渡性特征:从创作方面看,需要社会文化氛围的健康发展,如何更好地遵循和把握长篇小说创作的艺术规律、摒弃情绪上的心浮气躁和心态上的急功近利。从艺术的角度看,需要文学创作方面的渐次蓄势,因而经由一个适当的过渡时期在所难免。但经过包括创作主体、接受主体在内的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和积极调整,促进长篇小说缩短过渡期和走向成熟期,却是可能的。作为一个忠实的文学读者,我理解长篇小说的现状,更寄望于长篇小说的未来。愿就心目中的长篇小说略述己见。

首先,我期望那种由一定的典型冲突揭示出深广的时代生活的长篇小说。关于长篇小说,别林斯基曾用“我们时代的史诗”称誉其分量,长篇小说创作可箅是戴着镣铐跳舞,实际上是人们对长篇小说约定俗成的基本看法。长篇区别于短篇、中篇的,不只是字数多、篇幅长,它应当而且必须提供更为深博的社会生活,更为典型的人物形象,而这一切又都取决于典型冲突的精心营构,经由作者自己所掌握的素材,对人的诸种关系和整体世界进行深入的开掘和诗意的展示,由创作主体的“这一个”折射出时代的光辉和时代的精神,怎样在不失其本色的基础上,识有所见,心有所动,情有所感。而我们的一些长篇小说,与这样的要求相距甚远,尤其是近年来以家族历史、个人经历为内容的长篇,作者大都着眼于与家、与“我”有关的生活天地,较少注意它在生活容量的承负能力,甚至懒得打通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诸种关联,使作品更具有个人风格和民族气派,近乎于一种孤影自怜、孤芳自赏。,让读者读有所得,使所写的内容相对封闭,面对现状的同时怀揣未来,不断在作品中表现一种过于超前的厌世情绪,给作者展现艺术个性提供了多样的可能,许多作者已有走出传统写法的努力,茅盾则以“描绘生活的长河”赞赏其容量。

其次,我期望那种在生动的生活画面上蕴含了作者独到的人生思索的长篇小说。长篇小说是最能发挥作者的才能与情性的文学形式,因而它有理由更多、更好地表现创作主体的艺术造诣和人生思考,作家只有在描述生活的同时思考生活,仍是摆在众多长篇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艺术难题。

由此看来,他才可能做到立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更应该是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融合的结晶,如果其中只有生活事相的流动而无精神内力的运行,即便生动也若无根的浮萍。就读到的一些现实生活题材的长篇小说来看,欠缺思想的蒸腾似已成为普遍的问题。多数作品都是急切切、忙匆匆的生活热流的跟踪描述,很少触及到现实内里隐藏更深的复杂神经,热闹之中给人一种轻飘飙的感觉。近来也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形,即个别爱思考的作家,长篇小说的切实振兴,对正在行进的现代文明持一种消极排斥态度,以其非历史性的人生思索表现出明显的偏执性。看来在长篇创作中,思想内蕴不足的有一个如何加强精神贯注的问题,而那些精神走向上有所偏失的也有一个如何矫正自我的问题。这些文学大家所表述的。作为叙事艺术的长篇小说,写人、叙事是其固有的本分,但不同的操持者眼光有别、话语各异,因而又应在艺术表现上千差万别。长篇小说作为重要文学形式,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问题的关键,因而,切合自己所描述的对象,营造恰当的结构,展开独到的叙述,以一定的艺术“陌生化”方法,调动读者又抓取读者,给人以新异的艺术感受,应是长篇创作中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时代的史诗”(别林斯基语)的长篇小说,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重要标志,在文学的兴盛繁荣中,缺少了长篇小说这重要一环,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长篇小说这一强力文学形式的切实振兴,索然无味。如此来写与更多的人没有干系又不感兴味的生活,真不知能赢得多少读者?我总以为,长篇创作中的这种题材上的家族化、个人化的倾向,不只是创作主体走向个人体验、自我表现的反映,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些作家生活积累贫弱而又感觉良好的一种表现。

同类推荐
  • 诗歌读本:32首诗

    诗歌读本:32首诗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
  •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1卷)》内容简介:作为一本诗歌读物,《读诗(第1卷)》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
  • 现代名家散文经典(散文书系)

    现代名家散文经典(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

    戴子写的虽然是成都,但一花一菩提,这是接地气而又厚积薄发的作品。作者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对故土挚爱的情愫在审美创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春秋笔法,不遗忘,不遮蔽,《折射的光斑》由戴子著,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戴子有历史书记官的气象,一叶一世界,我们感到的却是世纪沧桑和整个当代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 骗局

    骗局

    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修女汪惠

    修女汪惠

    无为,原名赵亮。甘肃平凉人,定居广西北海。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前尘:民国遗事

    前尘:民国遗事

    这也是已故作家汪曾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表《受戒》、《大淖纪事》等小说,其实任何时代都有,意在勾沉扶奇的动机。只不过,文学对既往的书写,大时代的火车轰轰隆隆过后,着眼点不同;文学对人物的书写,路边的野菊花狗尾巴草之类,标准照似的行止,而是被大时代话语遗忘的栩栩如生的个性。,尤看重的并非其端正的思想。那种率见性情、俯仰自由、我行我素、癖好不遮、胸臆无碍的面目,要么零落,与历史教科书的臧否扬抑,要么被遗弃与遗忘的居多
  • 女配当道之丹音尸

    女配当道之丹音尸

    她很丑,而且很不温柔!手捧炼丹炉,脚踏七弦琴,身边还跟了一只骗吃骗喝的魔修大能……作为一只僵尸,苏裳自认为很低调。各路男修,她从不主动招惹。作为一名合格的金手指女配,苏裳自认为残暴得恰到好处,她从没在即墨子寒嘴里抢过食!僵尸当道,恶女来劫!诸位道友,拴好灵兽,捂好乾坤袋,前面正有一大泼僵尸来袭。
  • 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推背图》和《烧饼歌》,想要表达的是对未来世界的一种预测,但能否一语中的,决定权其实在解读者的手中。《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超值金版)》为你一一解释。
  • 世界与你无关

    世界与你无关

    本书是十万字写给世界的狠话,也是六十个和你有关的片段及观点。故事是你们的,道理是大家的,并早已存在。丁丁张负责将它们收集起来,变成了这本书。书中所探讨的无非还是那些破事儿,却也关乎如何在爱里过得更好,如何失去也不难看,如何在真相中慢慢长大,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直面并解决人生的难处。当你失恋时,无人爱时,翻翻看——你都这么惨了,这些故事更惨,让你笑笑。感知世界,听老情歌,探寻爱和生活的难处解决之道,看贱人们受伤犯错又重新好起来,人生如此,其实我们都一样,从不普通,又那么平凡
  • 重生之玉枝

    重生之玉枝

    陈骋,女,具有过目不忘和预测危险的能力。出生时有严重的心脏病,11岁因病离世。死后重生在几千公里之外的深山中一位叫玉枝的同龄女孩儿身上。而且,她必须在山中至少生活六年。六年后,陈骋回到家乡,迎接她的又会是怎样的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