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0600000033

第33章 长篇平台(10)

读此书,首先感到,我们是由语言进入那个逝去的年代的,其语感,语境,语气,全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读起来很幽默,像是作者在开一个玩笑。其中羼杂着“三句半”,语录歌,样板戏,“两报一刊社论”,快板书,流行的标语口号等等,昔日的话语潮在四周涌流,让人应接不暇,喘不过气来(这里文革语汇的大集合似乎有点过头)。不过,这只是作者搭造的语言舞台,为的是将愚昧和颟顸奇幻化,夸张化,为的是在所谓“两程故里”的沉闷背景上,演出一幕幕狂情暴爱与血腥“革命”交织的戏剧。高爱军与夏红梅这两个人物,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性符号化的,他们始终在欲做爱而难以径情直遂和欲夺权而难以与传统抗衡的悖论中挣扎,一直在寻求缓解焦虑,释放其原欲的途径,又不断走失,迷路,疯魔化。他们是一对奇异的兽,是权力与性欲的混合体。作者对他们寄寓着复杂的感情,不能说没有一点同情,但更多的是描画了他们的无可救药的沉溺和愈演愈烈的破坏性。谁都想不到,那个在黄昏的铁轨旁展示美丽小脚丫的女人夏红梅,一旦与婚姻失败的高爱军苟合,两人勾结在一起,便像野火,飓风,像重磅炸弹一样,对程岗镇的生存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高的“革命”是从革他老丈人的命开始的,并无任何新的内容,无非为了当国家干部,吃商品粮,加工分,穿四个兜的制服,无非为了取而代之,继续过去的秩序罢了。他那一番唇焦舌燥的发动群众,确乎显示出一个乡村革命家的惊人口才,但他的革命实为空壳,语言爆炸后的空壳,装载的是欲望,疯狂,发泄,占有,争斗。高与夏无法餍足的情欲,导致了政治上的疯狂;而疯狂的权力欲,又更大地刺激了他们的情欲的放荡。这股非理性,无遮拦,不可控驭的能量,爆发出来,不死人才怪哩。高夏二人日渐沉沦,发展到指鹿为马,构陷他人,颠倒黑白,双手染血的地步。作品就这样通向了对政治的荒诞和人性的荒诞的反思乃至反讽。被压抑扭曲的爱,转化为可怕的破坏力,在人,有如变态的裸舞,在社会,是扫荡一切,打倒一切。那地洞里的真实,作为一种能量屉不可剥夺的,显现了一种不能不疯狂,不能不走向迷狂的过程。这可以说是阉连科对文革的读解,是多种读解中的一种。

我为这作品风格上的酷厉和惨烈所震惊,但我也并不赞成过于观念化的写作,比如有意无意搬用弗洛伊德的原欲说,比较直露地把观念性东西植入小说。小说个别地方,对于性与“革命”,压抑与释放,力必多与政治,作了过于简单的解释,幸好整部作品并非如此。另一点是,艺术讲究节制,这点过去和现在都不过时,而作者在这部作品里,似乎过于放纵自己的语言了。

曹文轩的《草房子》和《红瓦》

《草房子》和《红瓦》,是北京人学年轻的教授曹文轩经多年酝酿,调动自己长期积累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记忆,精心创作的两部长篇。两部书中,前者较短,类似大中篇,后者就长多了。两书的生活背景如出一辙,人物时有在两书来回穿插者;两书出版时间又极接近,甚至弄不清谁先谁后,因而不妨做一体化的考察。这两本书出版后都受到了广泛赞誉,被认为是近年来长篇创作中的优秀之作。

作为一个青年学者,曹文轩长于理性思维,虽然我知道他早就在写儿童小说,但我仍然担心,他的小说里理性思维的习惯会不会侵蚀艺术的肌体,观念的偏执会不会扼制感性和感觉的充分施放?我还担心,他会不会因教师的职业使然,在刻画人物时提示性、说明性的东西太多?看来是我多虑了。看这两部长篇,你不能不为他观察的细微,感觉的丰富,曲尽人物心灵复杂一性的手段,以及创造意境的诗心折服,曹文轩写起小说来,其重构形象,绘景状物的才能,是决不亚于一个职业小说家的。

先看看《草房子》。读此书令人深深感动。感动的究竟是什么?是作者笔下的孩子们身上的优美的人性和质朴的情操,他把这些蕴藏很深的东西发掘出来,使人既觉陌生,新鲜,又能与每人的经验世界沟通,遂引起强烈共鸣。他所写的油麻地、草房子和那所学校,并无过于确定的时空,我们只知道所有故事发生在当代江南某水乡一所小学也就够了。这部作品不借助某个尖锐问题,或者某个突发事件,它追求恒常性和不变性,也就是说,这里的人受外来的影响力较小,它更接近千百年来相对稳定的情感模式和行为模式。小说所表现的孤独,自尊,坚韧,友爱,倔强,爱情,互助,乡愁等等,是不同世代的人都会体验到的,是在一个长时间段里的人们能共同遭遇的相通的感情。这并非说它抽象化了,事实上它带有丰富的血肉,只是强化了最基本、最稳定的方面罢了。它的作者始终很注意保持审美距离。这小说是以回忆的调子写往事的,但看后觉得,往事并不遥远,与我们的生存贴得很近。

《草房子》很注意写人,为,突出人,用一个个人物的小传来结构全书,而每个人物都经过精心琢磨,显得新鲜,独特,耐咀嚼,富意蕴。看得出来,这些人都有原型,否则不会这么奇特真实。比如少年秃鹤,因其不长头发的秃脑袋而得名,大概属于癞痢头的那种。孩子们大都有游戏的本性和看戏的欲望,便不断拿秃鹤的秃头取乐,秃鹤不堪其辱,悲愤填膺,起而反抗、报复,发展到故意在各种场合展示秃头以搅乱学校的秩序,遂受到更大的排斥和孤立。他为解除被孤立状态,就试图用小动作吸引人们的关注,未奏效,就主动要求扮演一个以秃子为主角的戏,因他的秃头不用化妆,惟妙惟肖,演出大获成功,为学校在汇演中赢得荣誉,始结束了被排斥的境遇。但他却委屈地哭了。他是以自我作践的方式来求得原谅的,他倔强的个性,压抑的心情和为取得群体谅解的努力,含义甚丰。从南方来的细马,外在强悍内在柔韧,也给人印象很深。另一富家子弟杜小康的从傲慢到求实,从富裕到困顿的变化,也写得好。这本书,有趣的不止孩子世界,还有成人,也见光采。秦大奶奶,被视为恶婆子,惊人的固执,与小学为争地皮展开旷日持久的斗争,其实在凶狠的下面,是极度的善良和软弱。白雀姑娘与蒋老师的恋爱,写来也荡气回肠。可以明显感到,此书涉及的人事,在在皆经过作者千百次的温习,他把自己少年时代的体验全都投进去了。

《红瓦》的故事几乎是在《草房子》的故事的同一地点发生,仍然离不开油麻地一带,只是小学变成了中学,故事更多地向毗邻的乡村伸展。小说的时间背景是60、70年代的动荡岁月,小说以主人公“我”(林冰)在整个中学时代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变化为主要线索,串珠式地将一群少男少女和乡间人物的命运悲欢联缀起来,交织成了一幅既具有时代色彩又富于心理深度的动人长卷。就其叙述方法和结构方式看,与《草房子》是一样的。但《红瓦》的人物多多了,有性格殊异的少年男女,有命运多舛的老人、有村妇、教师、遗孀、知青等各色人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命运史。小说的容量不小,虽然所写时空只是一所中学的日常生活和一个小镇的风云变幻,由于主要人物的精神发展细腻而曲折,超越了具体时空和情境的限制,使得小说上升到了一种象征的意蕴。

我感到,这部小说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特色:

一、在我国当代小说中,描写从少年进入成人世界这一特定人生阶段的成长小说、青春小说还很少见,几成空白,这是很大缺憾,而《红瓦》恰能感人地描写一群少年在跨进社会和成人世界的门槛前,在身心、情感、理想、道德等多方面所经受的磨炼,在善恶真伪面前所经受的考验,描写了他们在时代风雨中逐渐走向坚强和自信的成长过程。从题材角度看,这是难得的。

二、这部小说热烈地肯定了真善美的情感价值。小说的主要笔墨不是用于向外扩展生活面,而是指向人物、指向内心、指向人性深处,深入发掘优美的情操和向善的良知。小说中的生活是复杂的,学校内外发生了不少事故和风波,作者总是以充满同情的善意眼光看待过去的生活,对各色人物给予充分理解,并大力揄扬正直,同情,友爱,互助,勇敢的精神。虽不正面鞭挞假恶丑,却同样起到了批判和激扬的作用。正如有人指出的,作者富于悲悯情怀和理想之光。

三、作为长篇小说,《红瓦》的人物描写比较鲜活,奠定了整部小说比较坚实的形象基础。人物描写的成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作者所写的人物、场景,大多是他亲身经历,久久不能释怀的记忆,有充分的生活依据和酝酿沉淀;二是丰富而新颖的细节的运用,使人物有血有肉。

四、在风格和笔调上,无论《草房子》还是《红瓦》都注重意境美,讲究画面、色彩、韵律的美,流溢着诗意的情绪和清新的气息,如有人指出的,它是优美的文字,优雅的姿态和忧郁的情怀的结合。作者在精神价值和叙述风格上追求“回归古典”,在消解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的对立和寻求统一上作出了努力。作为一种艺术追求,值得注意。

若作更高要求,也要看到,作者长期从事少儿题材创作,这两部书都禁不住流露出儿童视角和儿童文学惯用的构思方式。这当然无可厚非,儿童视角照样可以写出很深刻的大作品。问题在于,目前《红瓦》的格局(环境,人物,社会生活面)与作者意欲表现的东西之间存在着不协调,作者想表现的东西有许多不可能在此框架中表现出来。在处理时空和写人写事上,作者的办法还是显得略少了一些。

《太平天国》平议

作为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是个大题材,内蕴丰富复杂,争议很难避免。甲就有人期望看到描写太平天国全史的历史小说了。毛泽东在读了《甲申一百年祭》后曾流露出这种期待。然而现代至今,虽有一些小说和戏剧出于当时的现实需求,撷取其中的一段史实或一、二人物来写,但真正敢于全面地展开宏大叙事,完整地描绘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的作品,却一直未曾出现?

这是因为,太平天国是有自己的政权、政纲和理论(不管在今天看来它有多少荒诞不经和悖谬、野盘的成分)的革命,它历时十四载,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与清王朝分庭抗礼达十多年之久,它所经历的萌发、起事、发展、停滞、中必、直到溃败的过程,极为曲折漫长,没有相当的气魄、笔力,没有吃透史料又跳出历史、俯瞰史实的眼光,没有深细的运思和繁复的架构,实难完成从以往的创作经验看,太平天国的某个大战役,某段大画变或某个重要人物,其集中性反倒容易撑起一部戏或一本小说,但若要写全史,把一切糅合到一个有机体中,且须引人入胜,不致冗赘,自成一体,难度确乎太大。这也是全史型文学作品难产之原因。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对张笑天的三卷本的长篇小说《太平天国》,持基本肯定态度,我认为它气魄宏大,张弛有度,基本忠实地、富于表现力地写出了太平天国的兴衰史,比较出色地刻画了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韦昌辉。萧朝贵、李秀成、陈玉成、傅善祥、洪宣娇、曾晚妹、石益阳等一大批太平军人物,同时也生动地刻画了曾国藩、左宗棠、曾国荃等着名政治人物的形象。这部长篇是当今长篇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重要收获,作者可谓功莫大焉。概而言之,这部书在描写太平天国的全过程中,没有被动地为事件流程所累,而是在详与略,突出什么,舍弃什么,交代什么上,颇见章法。它摆脱了对史事亦步亦趋的常规思路,不搞借古讽今之类的浅表“配合”,不人为拔高,也不迎合某种时尚的贬抑,表现出一种雍容大度的“正史风度”。尤其是,它把重心放在太平天国内部的纷争悲剧上而不放在东征西讨的战史炫耀上,是颇为明智的选择。这一重心的挪动,从根本上决定了这部长篇在时代精神和文化思潮上与当代生活的连接与契合,为其大的方面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但是,必须看到,太平天国这个题材内涵复杂,人见人殊,其争议性比之李自成起义还要复杂,涉及到一系列的历史评价,人物评价,战史评价,思想评价,谁也不可能做到无懈可击,具体到像曾国藩、李秀成的评价问题,至今还是史学界的难点。更何况,近年来史学界对“农民运动和农民战争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动力”的理论,也即所谓农民战争理论,不断提出质疑。不少论者认为,农民战争破坏性大于建设性,是跳不出的历史圆圈,是一种痞子意识和游民文化,等等。在这种思想文化背景之下,这一题材本身有无价值已变得可疑起来。因之,对这种小说,不宜满足于泛泛的评断,更需要的是深入的辨析和讨论。下面我就几个重要方面谈些看法:

一、关于主题的把握。写太平天国,首先面临着怎么写的问题,也即强调什么,突出什么,告诉当代读者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倘若只是用形象铺述一遍从起义到失败的过程,重复一遍教科书上已有的结论,仅用故事和形象加以诠释,那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也不会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关键在于,在20世纪末的今天,回眸太平天国,该阐述怎样的历史教训,才能达到相应的时代精神高度,扣动当代读者的心弦?

这从大的思路上来说,究竟是重在弘扬还是重在内省,是重在展现浩荡的阵势,张扬农民起义的势不可挡,还是重在寻绎历史悲剧的根因,以引起当代人的警思?太平天国作为一笔伟大的历史财富,值得当代国人寻味并记取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现在的小说,把重点放到反思上,放到天国内部,是对的,小说对韦杨之变,石达开出走,洪秀全猜忌重重,以及滥封王之类的充分描写,十分必要。小说毕竟从比较狭窄的那种阶级斗争的眼光中解放出来,不再停留在简单的褒扬上,注意到对皇权意识,腐败现象,内讧与内耗的批判,显示了一定深度。但是,从整体上看,小说还没有最终突破一般的反思和反省的高度,也还没有突破教科书的一般结论--作为作家独立创作的小说,总应该提供一些独特的非教科书式的思想成果。应该看到,天国的失败,不仅是我们常说的阶级的、历史的局限,同时是文化和文明的局限,也还应包括民族性格甚至人性的弱点。为什么尽管冯云山临终一再叮咛“不可内讧”,但内讧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如果说,现在的小说写出了内部的杀戒一旦开始,就再也收不住了,谁也无法左右地被卷了进去,实属精彩之笔,那么,它与农业文明,小生产意识,封建意识形态的关系,与当时的人所能意识到的历史内容,与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的关系,不是值得做更深入的发掘吗?

同类推荐
  • 唐宋词的魅力: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

    唐宋词的魅力: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比较研究,作者把社会学、文化学、美学、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探析优秀词作的内容题材、情感基调、艺术境界、语言风格,结合宏观考察与微观探索,着重论述了唐宋词人的创作 心态、审美情趣和个性特征,揭示了唐宋词独有的艺术特征和美感特质。,从中国古典诗、 词、曲中选取大量的名篇佳作。以及词坛上出现的不同于诗、文领域的奇特现象和词体 的演变过程,以唐宋词为审美观照,是唐宋词研究的一部力作
  •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2011年3月1日,一名普通的调查记者通过微博,让我们看到了大山深处那些因为上学路远无法回家吃饭,必须忍受饥饿的孩子,并大声疾呼:孩子们需要一份“免费午餐”!一夜之间,无数像你我一样善良的人们,用网络时代特有的方式,为山区孩子送去一份份热腾腾的午餐。看似普通的献爱心活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冰冷的电子屏幕背后,还有一颗颗炙热的心,和对我们深爱着的这个国家的呵护之情。所以,请停止抱怨,用行动改变中国。翻开本书,见证您的一份爱心,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免于饥饿,快乐成长。
  • 读破金瓶梅

    读破金瓶梅

    《金瓶梅》是一部传世杰作,被称为“第一奇书”。《金瓶梅》主要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和政治与社会的众生相,刻画了西门庆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和以潘金莲、李瓶儿等诸多女性。 徐景洲的这本《读破金瓶梅》以札记形式笑谈《金瓶梅》这部奇书里的奇人奇事,点评人物性格,品味艺术技巧,阅读注重细节,行文亲切有味。
  • 最风流醉唐诗2

    最风流醉唐诗2

    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更唯美、更动人、更诗意。神仙只不过在人间短暂逗留,便留下千古绝唱。斟一壶美酒,饮完唐诗,醉倒在唐诗里就是幸福。
  • 刈麦集

    刈麦集

    四年前,我应某旅行社征稿写了第一篇游记,这第一次小小的尝试,使我感到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抒发情怀不仅很奏效,而且也很有意义,然后又写了关于离开北京十年的游子生活的回忆文章,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写作中我发现,自己不但表达能力还可以,而且记忆力也比较强,尤其是看到作家麦家的一句话:“作家就是和记忆打交道。”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既然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加之多年来在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我决心从六十岁关键的收获季节开始收割自己人生这块土地上的庄稼,这也是书名《刈麦集》的来历。
热门推荐
  • 大话貂蝉:忠告女人如何获取一生的幸福

    大话貂蝉:忠告女人如何获取一生的幸福

    作为一个女人,怎样抓信男人的心?怎样经营好自己的婚姻?怎样做人做事?怎样展现自己的魅力?本书紧密结合当今的时代特点,通过大话貂蝉的故事以及她与甘夫人、小乔等人的交谈娓娓道来。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多角度、深刻地阐释了“一个女人如何去做,才能获取一生幸福”这一永恒主题。
  • 丑女惑世:不屑为皇妃

    丑女惑世:不屑为皇妃

    穿越之前,她有着绝代容貌,穿越之后,却不得不将自己给装成了丑女.刚醒来的时候,她居然是被人给扔在了乱葬岗里,而且还稀里糊涂地被一个戴着冰冷面具的王爷给捡回了家中。而他娶她的目的,只是为了要无尽地羞辱,折磨于她!这一切,到底是因缘巧合,还是天生注定?
  • 妈咪,你要爱爹地!

    妈咪,你要爱爹地!

    与慕少言离婚的第三十六天,许若妍很郁闷的被医生告知——她有宝宝了。仰头呈四十五度凝望天空,无语凝噎。她千方百计与他离婚,结束这段利益联姻,唯独漏算了这个意外宝宝的到来。******商场霸主,百花丛中的翩翩公子慕少言终于栽在一名充满神秘气息的女人裙下。为了她,不惜砸下百万名车豪宅,只为博得美人一笑。甚至不顾家人劝阻,一意孤横与家中未曾谋面的妻子离婚,只为与佳人双宿双飞。无奈阴沟里翻船,眨眼间百万名车豪宅已易主,美人芳踪无影。*****五岁大的两个宝宝睁着无辜的大眼,无视于眼前男人寒霜似的脸庞,朝着另一个气质高贵的美男欢呼,“爸爸!”慕少言瞪着两个豆丁大的小家伙,那张可爱无比的小脸完全是自己的缩小版,再瞧瞧那美男身边站着浅笑吟吟的女人。不禁恨恨的磨牙,很好!当年不但把他耍得团团转后跑了,还是带球跑了。再次相见,许若妍挽着好友的哥哥,笑眯眯地开口,“前夫,你好!”瞬间,某男表情千变万化。
  • 失眠(贴心大夫丛书)

    失眠(贴心大夫丛书)

    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2实用性:学以致用,用得上。一人读书,全家受益,成为“家庭小医生”、左邻右舍的“健康小顾问”;3科学性:不仅知其然,还要了解其所以然。通过临床病症的表现,讲基础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贯彻“一分为二”的两点论讲解、诊断和治疗,避免绝对化不会使群众无所适从;4权威性: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临床医生,其中多数是某一专科的专家,并介绍了他们所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出诊等时间等,便于联系,又成了就医指南。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菡萏乱

    菡萏乱

    穿越,大景王朝。白菡萏,京城首富白家的弃女。十岁时被药王带离白家,隐居西南药王谷,十七岁前从未离开。她温婉淡漠,她笑得牲畜无害,可惜,都是表象。她有一个姐姐,白芍药,白家宠在手心的宝贝,大景渊王的王妃。可惜,死了也不让她好活。她十岁时救下一对兄妹,他们一个妖娆倾世,一个英武不凡。可惜,都tm喜欢男人她一十二岁时救了个妖孽,叫落尘寰。妖孽要以身相许,妖孽成立了天下楼,妖孽还一统江湖。可惜,走了五年都没有回来。她喜欢晒太阳,喜欢研究香料,她没心没肺,还有点脑残。她誓要作个看客,欣赏一出家庭伦理剧。却被众人拉入大幕,强迫演出。她笑看明争暗斗,宁愿被人圈养。只是,有仇必报是她的做人守则,拉她下水,就要做好被淹死的可能。端木渊:大景战神,手握重兵。他的心里有一段埋藏了十年的爱情,他以为这辈子他不会再爱,当他得到一切,转身,手掌成空。端木泽:大景王朝太子殿。他恨,没有一刻不在恨着,他要那个至高的位置,即使踩着最爱的人的尸体。端木泓:大景王朝六皇子。他们给的一切都不及,她牵着他的手,带他看时光荏苒。卷一长安细雨她初到长安,一脸无辜。没什么不良记录,就是随手杀了几个人。卷二王府风云所谓帝王,在水一方。“我要天下。”“为了她。”“我许你皇妃之位。”“看我心情。”新文发布:《魍魉鬼姬》伏日大陆,五国四城————————————“我想要一只猫,取名叫西髅。”“你有了。”“我想要一只狗,取名叫骷洛。”“你也有了。”“我想要睡觉睡到自然醒,成天里阳光暖煦,清风徐徐。”“这些,你都有了。”差不多吧“我想要,有一人,能执我之手,敛我一世疯癫。”笑话“——”“没有她你会死啊。”“其实已经死过一次了。”“她不爱你。”“——”“她也不恨你。”“这话真让人难过。”“那你还执着什么。”“她还活着。”多好谢谢ty3807帮妖精建的群,么个!群号:51918103敲门砖:本书任意主角名!
  • 弃女之田园风华

    弃女之田园风华

    ——————两年后,被赶出家门,城主说当官要交钱穷!潇潇洒洒离开镇国将军府,城主‘夫人’已被拿下。圣旨赐婚,主仆三人共创田园风华,好吧,五色果,城主说关门断粮谁狠!洞房之夜,奴仆长工,跟他过的是鸽子。】可是,良田水塘,这眼前又是什么情况,坐享一方地主。世袭爵位,舅舅们放火烧了自己的院子,不行,带着丫鬟婆子开始自己的守财发家创富带着大家奔小康的田园生涯。每天睡觉,再不济的长工都穿上丝绸了,抱着的是黄鼠狼。不行,城主说太少就太俗了!啥?这是贱民村?开玩笑吧?瞧一个个妇女穿金戴银的,瞧一个个男人的绫罗绸缎,某只妖孽正在床上风情万种的看着她,这简直就是京都第一富城。无上地位,一对一。外祖母过世之际,好一个狼子野心。某男仰天长叹,五色鱼,他要重振夫纲!,城主最喜欢金灿灿的!每天吃饭,她父母被杀,被舅舅迫害的弃女被尊为素衣城主,上桌的是大花狗。黄金万两。但是,五色土,啥?你们要见我们城主?那做啥来了?认亲那天,这一年又一度的城主‘夫人’考核开始了。吹拉弹奏,跟他去的是母鸡。求亲!这个震撼的消息让贱民村的村民又开始兴奋,既然如此?她又怎么会让他们失望呢?烧了主院给外祖母陪葬。“来人那,不行,救命那~我不活了,【种田,城主非礼了!”某男笑的妖娆,成了依靠外祖母的弃女一朝穿越,不行,被叔叔赶出家门,城主说爬的太高要跌!
  • 误入妃途:邪魅皇帝不好追

    误入妃途:邪魅皇帝不好追

    为嘛别人穿越不是小姐就是公主,好吃好喝有王子有王爷?而她却成了将军府的替嫁小女儿,一个爹不疼姐不爱甚至还不知道自己身世的人。要不是在市集上救她一命的白衣侠士出现在皇宫里,她才懒得进宫去报恩,哪想她根本不被人想起,反被人嘲笑“太丑想不起”。“哼,我长大了也会是倾国倾城的美人,你给我等着。”为了这句话,她闭关修生养性,从此与琴棋书画,诗书礼乐为伴。她发誓她的出现一定要惊艳四方让他拜倒在自己的长裙之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