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0500000011

第11章

清朝专门出这样的富隐士。(穷隐士们估计都已饿死了,或实在顶不住,还俗了。)除了袁枚之外,还有个李渔。也是假模假式地弃世归隐,好像真准备断了俗念似的。南京有大名鼎鼎的芥子园,就即李渔的隐居之所。李渔在芥子园里,玩腻了琴棋书画,闲得无聊,自然想下厨炒几道菜,图个新鲜。他饱食终日之余撰写的奇书《闲情偶寄》,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谈论饮食与烹饪的。又有相当一部分菜目是老百姓吃不起的。

随园与芥子园,在我眼中,不像隐士的寒舍,更像大款的别墅(厨房肯定是精装修的)。类似的园林在苏州更多。古老的隐士,全跑到城里来跑马圈地,经营自己的人造山林。看来隐于市确实比隐于野好玩多了。

至于《随园食单》,或《闲情偶寄》,这样的书纷纷出笼,很明显作者是吃饱了撑的。绝不是在画饼充饥。

只有吃饱了撑的人,才会赞美西北风好喝。才会有闲情逸致,玩味烹调的奇妙。“忍将万字平戎策,换取邻家种树书”,说得多矫情呀。

古今的隐士,无非两种,一种是有闲又有钱的,一种是有闲却无钱的。闲是隐士必须具备的资质,然而闲不值钱。可见做隐士且要坚持下去,没有点本钱是不行的。那会活得很累、死得很惨的。相反,有钱人倒可以做隐士,越有钱越可以长期地做,乃至永久地做。大不了用钱来买闲呗,比偷闲要潇洒得多。隐居之于他们,不过是一种高档的生活方式。当然,还可以演变为一种以守为攻的出名的手段。袁枚、李渔之流,不就挺擅长以归隐来炒作自己嘛,直至形成品牌。这些“名牌”的隐士哟。这些明星一样活着的隐士哟。

冒牌的隐士,遮蔽了真正的隐士的光辉。

还是以清朝为例。有清二百余年间,真正的隐士只有一位,就是曹雪芹。他很典型是有闲却无钱的。或者说,他曾经有钱,后来却无钱了。家道破落,他不得已离群索居的,被动地成为门可罗雀的隐士。这样的隐士的表情,注定是愁苦的。

曹雪芹隐居于北京西山脚下的黄叶村,粗茶淡饭,度日如年。他是在苦熬啊。他体会到的是一种最残酷的“闲”。纯粹为了打发时间,或宣泄烦扰,他开始写一部自己都觉得无意义的书,《红楼梦》。他写作的伙食,与袁枚、李渔相比,绝对天壤之别。查不到曹雪芹的任何菜单,只知道他经常煮粥充饥。可在《红楼梦里》,许多细节,譬如大观园的大小宴会,都体现了作者本人对美食的所有回忆,以及全部幻想。甚至构成一种隐秘的激情。让后来的读者,很难相信,这些生动而华丽的描写,出自于一位饥寒交迫的作者之手。

当《红楼梦》终于被人读到时,写书的隐士,寂寞地死去了。带着他那清苦的胃,和寡淡的心。

然而,这部书却构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桌筵席。

我对最朴素的稀粥刮目相看。因为它是曹雪芹写《红楼梦》时的“营养食品”。真正的隐士的吃,不过如此。

清宫的吃

清朝的皇帝爱吃些什么?他们的后妃呢,又是如何?饮食之于他们,属于道貌岸然的公共仪式,还是彻底放松的私生活?宫廷筵席的豪华富丽,到底体现在哪里?

这一切,对于我都是问题。正因为遥远,更加唤起我的好奇心。

所以参观故宫,我对三大殿之类都是走马观花,偏偏想找找两个小地方:皇家的厨房与厕所,会是什么样子?莫非也是精装修的?我感兴趣的是:皇帝从群臣跪拜的龙奇、万人之上的云端下来之后,怎样卸去头顶的光环,怎样恢复凡人的本能?他虽然以真龙天子自命,但毕竟不是神仙,也是要吃喝屙撒的。与凡夫俗子没什么两样。他再装威严、假深沉,也回避不了个人生活中最接近世俗的一面。

皇帝同样要吃饭的,“寡人”也会“有疾”。说到底,仍然是肉体凡胎。想通了这些之后,皇帝乃至中国的整个封建时代,在你我的眼中,也就没有什么神秘的。

清宫的厨房,该叫作御膳房。给皇帝烧饭的人,肯定是一流的大厨,属于“御用”。世间有两个行当最怕被“御用”,其一是文人,其二则是厨师。宫廷诗人只会歌功颂德,天子脚下的厨子呢,同样只能变着花样讨主人欢心。而且肯家是战战兢兢的。生怕盐搁多点或少点了(诸如此类),会败坏了皇帝的胃口,甚至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这导致他们不可能绝对放松。而无论艺术还是烹调,都必须在放松的状态下,才会有创意,才能出效果。满汉全席,属于清代宫廷菜的“代表作”,据称“以礼仪隆重正规、用料名贵考究、菜点品种繁多而闻名于世,古今中外筵席的席面上无有其匹”。“谈迁《北游录·纪闻下》记述其源起:“款客,撤一席又进一席,贵其迭也……英王在时,尝宴诸将,可二百席。”甚至连吃三天三夜。真够为难那些厨师!他们要挖空心思,避免菜肴的雷同。犹如写格律诗,既要合辙押韵、对仗工整,字眼还不能重复。这不是让人戴着镣铐跳舞吗?

余生也晚,没尝到满汉全席。但我想也就那么回事。到了最后,无论对于厨师还是食客,恐怕都是机械性的了。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审美疲劳”。烹调一旦成为彻底的劳动,则没多大意思了。它其实也需要灵感乃至“神来之笔”的。满汉全席的风格,在我想像中,相当于腐朽的汉赋,那种蹩脚的、做作的骈体文,徒然具备冗长的句式、华丽的辞藻而已,却缺乏灵魂。过于油腻,会让人倒胃口的。

从满汉全席可以看出,大清帝国的皇室,在饮食方面,喜欢摆阔,甚至到了铺张浪费的程度。很典型的是在坐吃山空。与这个王朝的命运极其相似。

自南北朝的北齐开始,皇室膳食皆由光禄寺执掌,下辖大官、肴藏、清漳(酒)等署,唐宋直至明代,皆沿袭此制。”至清,光禄寺成外廷职司,掌管的仅是祭礼所用的饮食,虽机构仍大,因经费有限,变为冷署。皇帝的膳饮,则由内务府负责。内务府所属的茶房、清茶房、外膳房、内膳房、内饽饽房、外饽饽房、酒醋房、菜库等组织严密,人员众多,分工明确。仅内膳房下就设有荤局、素局、点心局、饭局、挂炉局、司房等部门,配备的庖长(总厨)、副庖长(副总厨)、庖长(厨师)、厨役、苏拉(杂役)等不计其数。”这是着有《中国古代筵席》一书的李登年先生,在他经营的天然居宾馆告诉我的。我听后长叹:唉,为照顾皇帝的那张嘴,都要建立起一支庞大的行政机构--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可见一斑。

乾隆年间《国朝宫史》:御膳房“专司上(皇帝)用膳馐、各宫馔口、各处供献、节令宴席、随侍坐更等事。”在“编制”上计有总管太监三名,首领太监十名,太监百名,外围人员(厨役、杂役)更是数以千计。此外,皇太后、皇后、贵刀等还各自开各自的小灶,即私厨。譬如慈禧的私厨叫西膳房。”选派许多技艺高超的厨役应差,其规制较御膳房尤有过之。慈禧进餐,只是捧膳食盒的小太监就有几百人,当年排场自可想见。为了迎合慈禧的嗜欲,西膳房的厨役们挖空心思制作各种各样美点佳肴。

据载,当年西膳房厨役能制作点心四百余种,菜品四千余种,可谓花样繁多,应有尽有。慈禧吃得高兴时,还常给一些菜肴赐名。“(引自吕英凡《清人饮馔轶事札记》)慈禧的一顿饭,隆重得就像阅兵仪式,够太监们(仪仗队?)操练一阵的。

查阅《清宫内务府档案》,发现各位帝后的一系列食单,看得人“眼晕”。喜庆节日自然山珍海味,就连日常的早点,都不愿凑合。仅以乾隆的早膳食单为例(已是最简单的了):燕窝红白鸭子南鲜热锅一口,酒炖肉炖豆腐一品,清蒸鸭子、猪肉鹿尾攒盘一品,竹节卷小馒首一品,舒妃、颖妃、愉妃、豫妃进菜四品,饽饽二品,珐琅葵花盒小菜一品,珐琅银碟小菜四品,随送面一品,老米水膳一品。

另外还有额食四桌:二号黄碗菜四品、羊肉丝一品、奶子八品,共十三品一桌;饽饽十五品一桌;盘肉八品一桌;羊肉二方一桌。这还只是皇帝的早饭(便餐),菜品即达五十三种。晚饭,又增加到七十五种。至于逢年过节,譬如除夕桌,乾隆午膳单上的菜品超过一百二十件。哪像供应一个人吃喝的?皇帝长着多大的嘴、多大的肚子?估计许多菜肴,只是蜻蜓点水般尝一筷子。还有些纯粹作为摆设,用来“喂”一“喂”皇帝的眼睛。

近年来清宫戏热播,每拍摄帝王将相的饮馔,常常只能象征性地布置几副碗筷,镜头一晃而过。没法追求逼直的效果呀。一方面付不起那成本,另一方面,也说明当代人对帝制时代的宫廷筵席一知半解,甚至根本无从想像。所以清宫戏里,真正的美食缺席。

唉,即使能找到帝后的食单,也找不到能据此“命题作文”的大厨子。某些宫廷菜就这样失传了。

皇帝不仅自己吃饭讲究,还喜欢大宴宾客。千叟筵就挺有代表性的,在中国筵席史上留下了“天下之最”的记录:“清代皇帝为全国上千名老人举办的宫廷筵席,由于参加者人多年长,又是皇帝亲自主持的,其规模之大、等级之高、耗资之巨,在古代筵席史上都是罕见的。千叟筵的参加者遍及全国各地,都由皇帝亲自确定,交有关衙门通知,按路途远近提前启程,路远的甚至得提前两个月晓行夜宿,兼程赴京。”(李登年语)千叟筵首创者是康熙,他六十大寿时,想与民同乐,又为表示关心众多“离退休老干部”在三天之内两次开筵,仅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就邀请来近三千位。九年后,再设千叟筵,又有一千多位老人,分满汉两批入席。真正是夕阳无限好啊。

康熙的创举,又被乾隆刻意模仿。乾隆五十年正月,他为庆贺自己年过七旬又喜得五世元孙,在皇极殿大摆千叟筵,除宝座前的御筵外,共列席八百桌,在三千老人参加。分一等与次等两种。一等为:火锅二个,猪肉片一个,煺羊肉片一个,鹿尾烧鹿肉一盘,煺羊肉乌叉一盘,荤菜四碗,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食一盘,螺蛳盒小菜二个,乌木筋二只,肉丝烫饭。次等则稍逊一筹。

各地老人进京赴宴,吃是次要的,更看重的是荣誉;毕竟是皇帝请客,并亲自接见。是一生中的大节目,其心情有点像作为群众演员,参加当代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返乡后足以向邻里吹吹牛了。不管怎么说,清帝以千叟筵表示对老年人的关心,是没错的。哪怕只是作秀,也难能可贵。在这方面,清帝算大方的。

清代的宫廷大宴,继满汉全席之后,还有全羊席,是专门招待伊斯兰教客人的最高档次筵席。“全羊席的菜点安排和上菜顺序仿照满汉全席进行,但筵厅要求突出伊斯教的特色,桌布用蓝布或白布缝上蓝色‘清真’二字。”(李登年语)能用羊身上各个部位,脑、耳、鼻、舌、唇、腮、眼珠、眼皮,乃至心肝肚肠腰尾血等料,烹饪出一系列名列奇异、口味隽永的特色菜肴,够有本事的。

花钱如流水的慈禧太后,把清宫的“饮食文化”推向极致。她喜欢边吃边看戏。长春宫、宁寿宫、颐和园等处,都有为之搭设的戏台,共七、八座。宫内除有西膳房外,还有专为老佛爷演戏的班子,可谓一条龙服务。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五十大寿,庆典期间订在体和殿用膳,每日饭菜在百种以上:“主食五、六十种,茶点二、三十样,菜一百二十多个。每天消耗猪羊肉五百斤、鸡鸭一百多只。一日的饭食竟耗费白银六十两。仅厨房做饭、做茶点和端饭等项,就役使四百五十人,每天侍奉她的太监、宫女有一百八十人多之。”(张亚男语)真是把她当祖宗一样供起来。

慈禧太后还常接受达官贵人呈示敬意的项席。譬如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六十寿辰,衍圣公孔令贻(孔子七十六代孙)携妻随母进京拜贺,其田彭氏、其妻陶氏各向慈禧进贡一桌价值240两白银的寿席。大家无法体会其色、香、味,不妨读读这份食单。

海碗菜二品:八仙鸭子,锅烧鲤鱼。中碗菜四品:清蒸白木耳,葫芦大吉翅子,寿字鸭羹,黄焖鱼骨。大碗菜四品:燕窝万字金银鸭块,燕窝寿字红白鸭丝,燕窝无字三鲜鸭丝,燕窝疆字口蘑肥鸡。怀碗菜四品:熘鱼片,烩鸭腰,烩虾仁,鸡丝子。碟菜六品:桂花翅子,炒茭白,芽韭炒肉,烹鲜虾,蜜制金腿,炒黄瓜酱。片盘二品:挂炉猪,挂炉鸭。克食二桌:蒸食四盘,炉食四盘,猪食四盘,羊食四盘。饽饽四品:寿字油糕,寿字木樨糕,百寿桃,如意卷。燕窝八仙汤。鸡丝卤面。

--据说这还只是一份早膳。让人看了,即使没吃,也撑得慌呀。

清宫的吃,浩浩荡荡,如今只留在纸上了。我们既无缘又无福消受,就多读几篇遗存下来的宫廷菜单,把美食当作美文来读,也算间接地过把瘾。这是清宫秘史中的“秘史”。

不管清宫的精神文明如何,“物质文明”倒是有目共睹的。

我还查阅到一系列描写清宫饮食的绘画,《重萃宫小宴图》、《紫光阁赐宴图》等等。画面上太监们要么正在布置酒桌,要么像民间的店小二一样端着冷肴热炒,穿梭于雕梁画栋间,总之忙得不亦乐乎。跟食单相比,这些绘画要更写实些,形象地再现了那离我们已无限遥远的热闹场景。想来是宫廷画家的手笔。否则谁敢如此大胆地“偷窥”、“偷拍”皇帝的吃相?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透露了他在民国元年三月的一份早膳食章。其时他已退位,却依旧保留着宫廷饮膳的习惯和那种豪奢的档次:

口蘑肥鸡、三鲜鸭子、五绺鸡丝、炖肉、炖肚肺、肉片炖白菜、黄焖羊肉、羊肉炖菠菜豆腐、樱桃肉山药炉肉炖白菜、羊肉片川小萝卜、鸭条熘海参、鸭丁熘葛仙米、烧慈菇、肉片焖玉兰片、羊肉丝焖跑丝、炸春卷、黄韭菜炒肉、熏时花小肚、卤煮豆腐、熏干丝、烹掐有、花椒油炒白菜丝、五香干、祭神肉片汤、白煮塞勒、烹白肉。

--丢掉了江山,他还有心情大吃二喝?或许,对于这位尴尬的逊帝而言,吃,纯粹是一种仪式。做给别人看的,同时也是给自己看的。是一种自我安慰:噢,“生活质量”并没有下降嘛!

清宫的吃,终于在溥仪这儿画上了句号。

皇帝的饮食,即使对于民主时代的中国人而言,仍然像一个小小的神话。既有声讨或好奇,也不贬羡慕的成分。取消帝制之后,却出现了“仿膳”,而且直到今天还在营业--这本身就是挺有说服力的例子。仿膳,其实在“克隆”清宫的吃。

同类推荐
  • 新编陕西名小吃

    新编陕西名小吃

    为了忠实地承袭陕西风味小吃遗脉,对千百年在实践中发展的这一门学问进行总结,不失时机地发掘拓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本书中具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佼佼者。此书架构新颖,文思缜密,眼界开阔,多所创识和真知,书中不只讲小吃品种工艺流程、风味特点和营养价值,而且通过认真考辨,真实而科学地阐述了其源流典故和民风食尚,摒弃了一度传播于民间的那些杜撰的掌故和与史实不符的传说,还了陕西小吃“吃中有典”、“吃中有诗”、“吃中有画”的本来面目。虽不能说此书是当代陕西之大展,亦是富有时代特色的新一代食目的小结,可谓是一项沟通古今的浩大工程,其历史和现实间意义均是不言而喻的。相信这部书能受到餐饮工作者、旅游者和热爱饮食文化的朋友们的关注和欢迎。
  • 一学就会做炒菜

    一学就会做炒菜

    《一学就会烹饪丛书》精选了近1500种美食的烹饪方法,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内容实用,一学就会,是饮食男女应该了解的上选读本。
  • 快捷饮品

    快捷饮品

    轻轻松松学厨艺,快人快手做佳肴。家常食材,厨技简单,快捷饮品,美味营养。
  • 妈咪点心

    妈咪点心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简单省时一碗汤

    简单省时一碗汤

    《美食天下(第2辑):简单省时一碗汤》教你做出简单美味汤。无论您是上班族,还是宅家族,只要按着书中讲解下手操作,无需昂贵食材,无需费时费力,即使是新手的您,也可以得心应手地做好属于自己的爱心靓汤啦!
热门推荐
  • 办公室风声 已出版上市

    办公室风声 已出版上市

    简介:五星大酒店,唯一“申奥”良机!管理层两大派系针锋相对,办公室暗涌危机。机密资料大量外泄,内忧外患,每个人都在演戏!孰真孰假,谁才是老鬼?风声鹤唳,职场新秀夏商竟破格提拔,机会还是阴谋?她如何才能在派系斗争中生存?如何才能应付对手打压和同事搞鬼?如何才能不穿小鞋,不背黑锅,不做炮灰?办公室好戏连台,生活远比影视更精彩……出卖OR被出卖?职场,野蛮才能生长!比快,更比慢!比聪明,还要比傻!比实力,更要比演技!有人卖你,有人踩你,也会有人拉你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方是职场大智慧!看《办公室风声》,职场无往而不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植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植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植物是地球生态圈中的一个庞大群体,与我们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息息相关。本书根据植物本身的特点及人类认识植物的规律,囊括了植物的生活、植物的种类、植物的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以详尽的资料、简洁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植物世界。读者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植物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脚印,而且可以获得对各类植物的崭新认识。
  • 春醪集

    春醪集

    本书是才子作家梁遇春珍藏版散文集,收录了《春醪集》和《泪与笑》以及书话、书信,是梁遇春26年短暂年华的丰富结晶。王蒙推荐,国家教育部推荐读物,《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现代中国散文的奇异之作,“中国的兰姆”昙花般的青春絮语。
  • 店长易犯的88个错误

    店长易犯的88个错误

    《店长易犯的88个错误》是为了那些渴望尽快提升自己的店长们和准店长们而编撰,处在激烈的竞争中,高压的态势下,你需要一种清晰明确的引导,一个简单实用的指南,让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除去工作中、认知中的偏差,在店长的职业之路上向着更高更强发展!
  • 王爷你欺人太甚

    王爷你欺人太甚

    赖雅琳,二十一世纪的国际刑警,在一次事故中受伤,被董博士所救,成了他的第一个试验品,穿越远古,被王爷救下!她被迫协从,却一直想着逃跑。他冷魅妖华,从不轻易认定,一旦认定就绝不放手,只有死在他手里的东西,没有逃跑的可能!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哈佛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哈佛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从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出发,在深入研究哈佛大学教学思想的基础上,以讲故事的形式为读者全面展示哈佛大学的育人哲理。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成年人的修身指南,更是一本教育孩子的精彩教程,能够帮助家长和青少年在浅显易懂的故事中领悟哈佛大学的教育真谛,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中学到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