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0400000014

第14章 秦始皇不为人知的一项“伟大发明”

清朝的《笑笑录》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新上任的知县坐堂审案,县吏开始点名单,名单的最前面有“计开”两个字,这是当时公文行文的一种格式,并不是人的名字,新到任的知县并不知道,以为是案中的嫌犯,就用朱笔圈点了这“计开”二字。县吏当着大家的面不敢驳知县的面子,不方便明说,就变通了一下,诡称:“‘计开’未到。”等到审第二个案子的时候,最前面的两个字又是“计开”二字,知县仍用朱笔圈点了这两个字,县吏又告诉知县:“未到!”知县大怒,把手中的毛笔用力地掷到地上,说:“今天两个案子都是‘计开’为首,他竟敢对抗本县,拒传不到,这明明是嫌犯买通了差役把这个‘计开’给放掉了。”说罢,下令杖责差役。差役一看要被杖责,毕竟知县的脸面没有自己的屁股重要,保护屁股要紧,也管不了那许多了,大声喊道:“‘计开’不是个人!”知县说:“对,正因为他不是人,所以要拿他。”知县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将那差役重责了一顿,限三日破案,务必捉拿逃犯“计开”……你可能觉得这知县的水平太差,但是,这也难为他了,因为这个知县的官衔是花钱捐来的,这也就难怪了。

应该说清朝是卖官鬻爵之风比较盛的一个朝代,这一点我们通过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也许能看出一些端倪。

卖官鬻爵这种事情在中国是源远流长的,而且历朝历代的朝廷都是明码标价的。早期的卖官鬻爵经过了一个先虚后实的过程,捐一个虚衔被称为“鬻爵”。后来鬻爵者觉得花了许多钱徒有虚名而没有实权,不过瘾,于是朝廷也就投其所好,开价卖实职,这才谓之“卖官”。

国家神器从此沦为明码标价的商品,这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开始。

这种卖官鬻爵的制度始于秦朝,可以说是秦始皇的一大发明。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十月,因为遭遇了特大的蝗灾和瘟疫,老百姓饥寒交迫,饿殍遍野,正常赋税严重短缺,国家财政人不敷出。为了保证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转,秦始皇向财政部长(当时被称为治粟内史)颁诏,首开卖官鬻爵的先河。《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十月寅庚,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内(纳)

粟千石,拜爵一级。”秦朝的爵位为二十等军功爵,其爵位相当于后来的王、公、侯、伯、子、男六个级别的细分。这样细致分级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都能获得爵位,而且希望这些获得爵位的人们在这个阶梯漫长的攀登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也为国家更多地贡献自己的财富,更多地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才智。想法是不错的,可惜这种做法却是弊大于利的。

在这之后,汉朝、唐朝、宋朝都从秦朝学会了这个无本万利的发财之道,将爵位明码标价,公开叫卖。更为荒唐的是,汉朝竟然开创了可以欠账买官的先例,也就是说那些想要当官的人可以先做官后付款,但是需要加倍付款。这样一来,很多靠欠债赊来官职的人担心失去搜刮民脂民膏的机会,捞不回来本钱,上任伊始就拼命榨取百姓。也有一些比较清正的买官者,他们本打算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但是终于因为无钱偿还买官的欠债而被迫自杀。

东汉时期,由于贪图一时的财政收入,公开买卖实职官衔,导致官职乱设,俸禄支出不断增加,官员的素质明显降低,官吏的贪婪之心日盛一日,危及政权,后果十分严重。

我们知道,用当时的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国就是家,家就是国,可以说国家的所有资源都是皇帝的,买卖个把乌纱帽又何尝不可呢?有人愿意买,皇帝老儿就可以卖。像东汉的桓帝、灵帝甚至把卖官鬻爵当成了一个敛财的手段,简直无所不用其极,而且卖官的收入不是用于国库开支而是聚财私藏。这的确真够可以的了,拥有了整个天下还不够,还要藏私房钱!其实就我们现代社会而言,卖官鬻爵的事情也时有发生,马德、戚火贵、王怀忠、陈兆丰、杨松泉等人肆无忌惮,罪行累累。

也许他们这些人真的有点飘飘然了吧,是不是他们把自己也当成古时候的皇帝了?不然他们哪里来的那么大的胆子?

曼昆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总结了经济学十大原理,其中第六原理说: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办法。

的确,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指引着人们的决策,市场以它的公平和效率实现了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促进社会普遍经济福利的广泛提高。可以说,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的确使那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也不是无往而不胜的。曼昆说得很明白:“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办法。”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是好的,但是市场中毕竟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特殊情况,毕竟还有一些例外的情况,当这些特殊情况、例外情况出现的时候,那只“看不见的手”就变得手无缚鸡之力了,它失去了引导市场的能力,失去了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人们把这种情况叫做“市场失灵”。

这个时候凯恩斯出现了,他提出了着名的政府干预理论,并且在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里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繁荣。但是,好景不长。人们逐渐发现,市场解决不好的问题,政府也不一定能解决好,就和市场本身存在缺陷会失灵一样,政府干预同样会失灵,而且“政府失灵”给社会带来的灾难更大,造成的资源浪费更严重。

于是,布坎南又适时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他提出了着名的“公共选择理论”,这个理论成为现代经济学的最新分支之一,被人们称为“新政治经济学”或“政治的经济学”。用布坎南的话说“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以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它是观察政治制度的不同方法”。

布坎南认为,政府失灵常常可以产生以下后果:公共决策失误,政府扩张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官僚机构效率低下,寻租活动导致官员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或超额利润。

可以说,我们现代生活中出现的买官卖官现象,正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失灵的一种表现。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金钱为市场配置资源的根据,但是当金钱的力量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它就异化了,这种由人创造出来的东西反而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它的力量已经到了无所不能的程度,这个时候发生买官卖官那样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所以在手中拥有权力而兜里没有钱的时候,经济学中的交替关系就会发生作用,人们可以用手中的权力交换他人手中的金钱,可以说这是一个成本最低的买卖了。而且买了官职的人也可以上行下效,继续批发手中的乌纱帽,将自己付出的成本收回来,像市场里的批发商一样,一级一级地批下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批发乌纱帽的链条,至于买乌纱帽的这些人都是些什么水平、什么货色就管不了那么多了,重要的是看谁付出的钱多,谁的水平高倒是其次的了。

市场经济无论如何发展,必要的原则、道德还是要坚持的,是坚决不能放弃的,放弃了这些必须坚持的东西,会很危险。你想啊,他今天用钱买了县长可能明天还想要买市长;明天用钱买了市长后天还想着用钱再买一个省长玩玩。欲望是随着一个人的金钱、地位而增长的,像这样风长下去还了得吗?还有他不想要的东西吗?当官的用权换不来钱,经商的人用钱买不来官,这应该是市场经济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这个道德底线一旦被破坏了,可就没有任何堤坝可以抵御人们泛滥的欲望了。

是的,国家的法律对卖官鬻爵是绝对禁止的,但是,很多人却把国家的法律不当一回事,他们还比不上封建社会的古人,古时候还有人知道将卖官鬻爵获得的钱财归国家所有,而现代的这些人却将批发乌纱帽获得的收入都装进了自己的腰包,这的确让我们感觉到很担心。

同类推荐
  •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经济萧条是否是经济转型时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呢?过去35年来经济所获得的空前发展,为这一疑问奠定了基础。在转型时期,生产交换的方法和工具会发生变化,并增加有效的产品及设备;然而,新环境的适应也会造成混乱和损失。研究所谓的危机和萧条的周期,并调查这些纷乱的发生是否的确有其规律性,是一份不无裨益的工作。
  • 家庭理财好帮手

    家庭理财好帮手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只有通过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收入,谨慎地投资理财才能走上一条充满希望的致富之路。那么,如何设计自己家庭的致富之路?怎样才能在家庭生活和经济压力等问题中做到平衡呢?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投资理财的方法和途径呢?本书根据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详细讲述了家庭理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是我们家庭理财的好帮手。本书根据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详细讲述了家庭理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人们从生活中获取智慧,从而使每个家庭在生活和经济收入之间有一个合理的缓冲区,从而保证家庭生活朝着稳定、和睦、健康的方向发展。
  • 国富论(超值金版)

    国富论(超值金版)

    不论该国的土壤、气候和面积状况如何。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都由这两个因素来决定。,一国国民每年消费的全部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包括本国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得的物品),都来源于国民的劳动。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取决于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与消费者人数的比例大小。这一比例对任何一国国民来说,都受制于两个因素:第一,本国国民运用劳动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第二,本国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的比例大小
  • 金权博弈

    金权博弈

    本书坚持“曝光事实真相,揭示财富黑手”的原则,详细介绍了鲜为人知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对世界金融业的影响、前苏联解体及金融体系的崩溃、日本股市的崩盘、东南亚金融风暴等内容,资料翔实,论述精彩,情节跌宕起伏。
  •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中国的法律体系如何逐步健全;金融改革如何能走得更远;重大民生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行政性调控如何淡出,市场化调控如何跟进;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想要什么样的世界,世界想要什么样的中国……复活风云激荡的过往事件,重现载沉载浮的财经人物,总结中国十余年来在政治经济诸多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步,激发人们继续前行的勇气……新闻本身是易碎的,但新闻记者对于永恒性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
热门推荐
  • 销售知识全知道

    销售知识全知道

    本书给广大的一线销售人员提供了实用的销售知识,有助于销售人员清晰、准确、自信地工作。书中讲述了一系列销售技巧,可以帮助销售人员提高表达能力,使客户感受到被关注,使销售人员的诚信深入人心,令其销售额直线提升。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真实形象地描述了1932年至1935年间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建立川陕苏区、发展壮大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最后迎接中央红军并进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的全过程,本书以纪实的笔法。满怀深情地颂扬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生动有力地刻画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伟大红军精神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楼之黛玉皇后

    红楼之黛玉皇后

    前世,她是天林王朝一国皇后,有着各种复杂的身份,为了深爱着自己的丈夫,暗自撑起整个王朝,为他扫平所有的障碍;关注着自己所有的亲人,极尽全力满足他们一切的要求。只是,一夜间,原本自己苦心经营的幸福尽毁,爱人背后冷箭,亲人全体利益熏心的背叛,还好只有他在生命的最后都始终站在自己的身边。他被她所救,心甘情愿成为他的影子,折服于她惊人的才华,心疼着她为爱的辛苦,痛苦着她独自面对一切的痛苦,他只想告诉她,其实只要她回头,他一直都在。于是,在为她献出生命的最后,他终于说出了埋藏在心底的话,得到一个幸福的承诺,含笑离世。他,舍弃了她的爱情,不是不爱她,只是为了自己毕生的追求。回头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一切,全是因为有她在支持,仅仅三天,他便从一国皇帝沦为亡国之君,只因为她的爱不在,他似乎就一无所有,而可笑的是,这一切终究是他自己的选择。她,本是她最心爱的妹妹,嫉妒着这个什么都比她强的姐姐,终于,费尽心机,看到了她始终宠爱自己的脸上,出现了自己希望的伤心欲绝的表情。却在还没有来得及高兴之时,所有的一切都被她摧毁,包括自己,她才明白,她的包容也是有底线的,而触碰的结果,是恐怖的深渊。重生,来到另外一个她不知道的王朝,前世的记忆让她封闭自己的心,不在相信任何人,冷清,孤傲,活着,只为等着另外一个承诺,不过还好,她依旧叫林黛玉。而她们的故事,在这个世界,仅仅是开始而已。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百炼封神

    百炼封神

    李楚,一个淡定冷漠,坚韧果断的流浪儿,一次意外让他得到了灵阶术器铜头狮,随后便拜入三大术炼宗之一的“万兵朝”,一件件匪夷所思的异事接踵发生,他终于发现原来自己的身世、经历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并非和想象中一样平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生活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生活常识

    本书从现代家庭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把生活中的常识尽可能多地罗列出来,把浩渺的知识融入到一个一个小常识中,从科学性、便利性、大众化的角度精心编辑,分门别类地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各种常识,如食品选购、食物禁忌、食品营养、家庭医疗、电器使用、美容等等。通过了解这些常识,可以让您在居家过日子中,掌握一些生活的诀窍,让生活过得更加美好。
  • 挖历史(第二辑)

    挖历史(第二辑)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挖出历史正能量。《挖历史》MOOK,乃不定期历史连续出版物,兼具杂志和图书二者属性。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挖历史》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挖历史》(第2期)除了有《挖历史》第1期马勇、岳南、张耀杰、杜君立、傅国涌、蒋丰、王跃文、周海滨等知名历史学者外,还增添了解玺章、冯玮、金满楼、金纲、袁灿兴、袁南生以及丹尼尔·华蕾、罗伯特·谢伟思等国内外知名历史学者加盟。
  • 予你天下

    予你天下

    这是一个予来予去的天下。他予她天下,她又予他天下。岂知这样一个天下竟也随他们这般予来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