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0000000034

第34章 灵魂的欠缺

--长篇小说创作的不足

据熟悉长篇小说创作的同志讲,近些年来,长篇小说每年都在以近200部左右的数量出版着。新时期以来的10多年,长篇小说的总数量已逾千部。这样的情况在我国过去的文学创作史上是没有过的。在这众多的长篇新作中,确有一些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以其新颖独到的表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此,任何的忽视都是脱离实际,都是错误的。但是,我觉得如果把长篇小说创作置于整个文学创作运动中来并比认识,就不难发现,比起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报告文学在这些年间的勃兴跃进情形来,长篇小说创作显然要逊色一些了。

这也许是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文学创作的成就是不能单纯地依据作品的数量来评判的;决定其成就的往往是看在一个时期内是否出现了峰尖之作,在整个创作上出现了整体的突进和移动。我们知道,《红楼梦》出现以后,“传统的写法被打破了鲁迅语、《狂人日记》的发表,标志着新文学革命的实际进程;工农民众的生活进入作家的描写领域,反映了文学与人民群众的进一步结合。假若从这样的角度来观照我们的长篇小说创作,就很容易发现,已出版的众多的长篇作品无论在内容和手法上都缺少重大突进和整体移动,更多变化的只是新题材的摄取和角度的转换。新时期以来,文学在内容上的最大突进在于真正恢复并发展了独立自主的现实主义精神,建立起了以表现生活为基础、以表现人为主体的新格局。文学在艺术性方面的突进在于更加灵活自如地掌握和运用了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这样的艺术形式,较为充分地认识和发挥了报告文学这种年轻文学形式的功能以及诗歌、理论等在形式方法上所进行的探索等等。而这一切,在长篇小说中不能说没有表现,但是自己独到的创造轻微得很。反而,沿袭的成分和稳定的局势在长篇小说创作中的表现却十分明显。在对社会生活的渗透方面,长篇小说显得持重陈旧,缺少短、中篇小说那样的敏锐和及时;在形式手段方面,也没有多少真正的革新探求,平直而少有生气。创新轻微使它落后,沿袭和稳定又使它举步艰难。这大概就是长篇小说创作逊色于其它文学形式的主要原因。

长篇小说创作在自身的发展道路上不应拒绝其它文学形式已经取得的新鲜内容和经验,但它在吸收这些新鲜内容和经验时绝对不可以采取一种被动的态度,把借鉴变成一种简单的移用,变成一种简单的扩大。长篇小说有自己特有的艺术特征和格局,它在自己的创作中必须紧紧地围绕着自己的特征和格局来思考。要求长篇小说对现实生活做快速的反映自然是苛求,但把长篇小说也变成一种个人心理情绪的记录,变成一种只描绘小环境中悲欢忧乐的贴画也是对这种辉煌文学形式的把玩。

长篇小说中出现的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不是某个人物的内心独白,它本身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是人生某一阶段的侧影。因之,经营长篇小说有赖于对社会人生做广泛的接触和透彻的理解,并非借重小小的机智和偶然的发现所能为。曹雪芹在“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环境下,辛苦10年才有一部《红楼梦》;托尔斯泰在写《复活》时为能采取一个理想的开头就几易其稿,费时日久。不少作家几乎是把整个人生的经历放进长篇小说创作之中的。故此,他们的作品才能被人称之为“百科全书”、“整个世舁”。照通常人们的说法,短篇小说往往表现作者对生活或事件瞬间的认识和感受;那么,长篇小说就是表现作者对生活整体和事件全局的认识与感受的宏大艺术载体了。点滴的感受和印象不足以构成长篇小说的创作基础。作家在创作或力求长篇小说突破时,只有在充分分析认识这个特殊艺术载体个性的情况下才可以动作。有人把生活容量巨大丰富、表现生活广阔无边、表现手段无限自由等视为长篇小说重要的审美特征。这种归结是有道理的,它是对过去长篇小说创作经验的理性总结。

但是,我以为在这些重要特征之中,还有一条应当加入进去,这就是长篇小说要有对一种思想或精神的追求。而这一点比较起长篇中生活的容量和表现的自由来或许更为重要。近些年间出版的长篇小说中,有不少作品就其包容的生活现象来看,不能说它是细微轻薄的,有的展现了几十年生活的历史,有的描绘着生活中纵横交叉、纷繁多变的矛盾和斗争,有的深入细致地刻画了人物非常复杂的内心生活状况,有的淋漓地展现了人生的大不幸与大欢乐……当我们面对着这种种生活面貌时,确有一种色彩斑斓、目不暇接之感。然而,当我们看尽了这社会人生的面相,了解了这众多的喜怒哀乐、探忧重患等等以后,闭目细想,我们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什么样的教益呢?又似乎太微薄了。当这众多的长篇小说像幻灯片那样一张一张地翻过以后,留给人们的印象竟是这样的细小,这实在是一种遗憾!

遗憾的产生并不在于长篇小说作者们对生活的冷漠,也不是作者们对自己表现的生活缺少了解,而是在于作者对生活缺少精深的研究,更缺少理性的归纳与升华。我们的作家太多地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对生活现象的展现上了。不少长篇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就像河流那样依山顺水地流,流着欢乐,也流着忧愁,哗哗啦啦,不停不歇。有的作品写事件从始至终,事无巨细,人无主次,就是忠实地摹写。一二三卷,上中下部,篇幅浩繁,汗牛充栋。可惜作者辛劳,作品尽管有了生活现象的堆砌、罗列,却少了长篇小说艺术的灵魂和表现的精炼。还有一些作品在追求民风习俗方面用力过甚,结果使大量的民俗描写文字伤了小说的主体神经,让人看了觉着它似乎只是个身着各种民族服饰的模特儿,华丽却呆板,多彩却无神。即使某些被视为优秀的长篇小说,其特点也只不过是在选取表现角度、描写简炼一些方面较为突出罢了,灵魂照样是不易看出的。更不要说那些靠猎奇手段和随意编织而编撰出的作品了。长篇小说不应是生活现象的简单罗列;只客观地展现社会人生的外部状态是远远不够的。长篇小说应对社会人生大范围地观照和把握,在大范围观照把握社会人生以后探索和开拓社会人生的新途。一部长篇小说是否有这样的探索和开拓,正是表现这部小说是否具有价值的地方。美国批评家豪威尔斯指出只要现实主义一违犯了自己的常规,只要它趋向于简单地罗列生活事实,像地图上的山脉、河流那样简单地描写生活,而不是像在艺术画面上那样反映生活,现实主义就要……遭到毁灭。威廉,狄恩,豪威尔斯:《批评和散文》,见(《美国作家论文学》第63页。)莱辛曾把那些只会简单摹仿和客观描写,而缺少明确目的性的作者称之为“渺小的艺匠”。伟大的艺术家永远都是在发现、在创造,在以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召唤读者走向自己的理想天地中。所以,伟大的天才作家在创作中始终把自己所崇尚的思想和精神看得高于一切,并倾全力使它如灵魂一样在作品中频频颤动,给人以极大的诱惑和吸引。

列宁在最充分地指出了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天才及其伟大贡献的同时,又十分深刻准确地指出和批判了他思想、创作中的矛盾及“狂狺地鼓吹不用暴力抵抗邪恶”的“反动的托尔斯泰主义”。这是列宁认识作家作品的范例。我们从中除了吸收有关文学批评的营养以外,对于认识了解长篇小说创作也是有益处的。列宁指出托尔斯泰“狂狺地鼓吹不用暴力抵抗邪恶”,可见托尔斯泰对于鼓吹和宣传自己的认识见解是多么地专注和卖力。

自然,“反动的托尔斯泰主义”是一种无产阶级革命家认为的荒谬哲学。它的存在即是一种错误。可是,当伟大的作家一旦以其艺术手段宣传了一种在当时或以后都属于正确的思想精神的时候,那么这种宣传自然也就会是完全不同的结果了。雨果在他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中极力宣传一种仁爱万能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巴黎圣母院》中突出地倡导爱情和仁慈的力量,这些尽管都离不开他那个时代思想精神的束缚和局限,但雨果企图通过宣传自己的思想哲学来鞭笞资产阶级的道德、法律和批判中世纪宗教罪恶的自觉努力却是相当明显的。我想还有必要提起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他着名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一场严酷的战争和艰苦的建设工地劳动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肢体瘫痪,双目失明,从而一度使他的肉体和精神极为痛苦。然而,在经过一段痛苦以后,保尔终于做出了明智而坚定的选择,身残志不残,精神的火光终于燃烧起来,从而使他成为一个钢铁般的巨人,水远受到人们的崇敬。对一种钢铁般的意志和崇高精神的充分揭示与描绘,是这部小说作者倾全力的地方,同时也是作品摆脱平庸迈向高格的地方。类似的情形在我国现当代的长篇小说中也不少见,例如茅盾在《子夜》中力图通过自己的描绘提出对中国当时社会的认识,巴金在《家》中对于新思想新道德的追求,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对我们民族对侵略者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歌颂,杜鹏程在《保卫延安》、罗广斌和杨益言在《红岩》中对共产阶级英雄主义的赞颂等等,都是作品之所以能赢得读者喜爱的重要方面。不少只是絮叨历史陈迹、述说生活现象的小说所以引不起人们兴趣的原因,恐怕与作品缺少一种激动人心的思想和精神不无关系吧。

曾有过“作家应当学者化”的呼吁。我想,这种呼吁对所有的作家都需要,但对于从事长篇小说创作的作家来说或许更见迫切。学者化在这里是有其特殊的含义的,它并不是要作家都像真正的学者那样成为某一方面学问的专门家,而是应有学者一样的博识和深思,对人、对事、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要有较强的辨析认识能力,有自己独到的知解和判断。学者化的结果也不是要求作家把文学创作等同于写学术论文。不过,文学创作却是离不开写学术论文那样的精神,应该力求新颖,力求有所发现一发现历史生活中的精华,追求现实生活中最新思想与精神的萌芽。巴尔扎克深情地劝说那些专事摹写的艺术家说,如果艺术可以仅凭摹写成功的话,那么“一个雕塑家从女人身上脱下一个模子,就可以完成他的工作了”。反之,雨果在读到司各特的《昆丁杜渥德》时,非常赞赏司各特不简单地摹写历史生活,又不以自己时代的脂粉涂抹历史人物,而是从历史中发现仍然闪亮的精神。雨果说他不像某些拙劣的作家一样,强迫过去的人物抹上我们的脂粉,涂着我们的色彩;相反,他用奇异的力量使当代读者在几个钟头之内又恢了在今天如此被轻视的古代精神,好像一位聪明能干的长者把浪子又劝得回心转意”。(雨果:《论司各特关于(昆丁,杜渥德)》,见《雨果论文学》第1页。)请看,雨果对司各特从历史中发掘出有益精神并在现实中产生作用的功绩给予多么热情的肯定。美国批评家苏珊,朗格也同样指出一部小说,要是有生命力,仅有对人物的研究是不行的,它要求一个关于世界的幻象,一个可知觉可感受的历史幻象―如左拉所说:通过性格可以看到人生的角落。”(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第346页。)许多伟大的长篇小说都使我们看到,作家之所以成功,首先在于他们有学者一样的思考、洞悉与艺术家的表现。伟大的作品永远是认识深刻和艺术表现并重的作品。切实说来,在我们的不少长篇小说中,只有对生活现象的描述,而没有对这些现象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只有如实的叙写,而没有艺术的反映。所以,自然不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感召。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认为,人们虽然总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认识着世界,认识着社会和人生,但这种认识远不是认识的终结,更不是目的。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人生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推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生的改观。作为认识和反映社会人生的重要手段,文学也同样担负着这样的任务。应当看到,长篇小说在这方面具有着别的文学形式既不能替代、又不可比拟的作用。如果说短篇小说在反映生活时以其精巧新颖见长,中篇小说在描绘和表现生活时又以其厚重灵活见长的话,那么长篇小说在表现生活时就是以其宏大深邃、波澜壮阔的特点见长了。因此,长篇小说最有条件和可能对生活进行宏观的考察与表现,既充分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复杂尖锐情形,又能在这纷繁的反映中见出带有时代特点和全局倾向的思想、精神主题来。亨利,詹姆斯认为,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小说是最辉煌的艺术形式”。我想,他更多指的正是长篇小说这种形式。从文学的历史上看,那些伟大的长篇小说始终像一座座丰碑屹立在历史长河的岸边,在人们永不遗忘的记忆之中;而代表一个国家民族辉煌文学成就的也正是长篇小说的水平。因此,长篇小说既是思想精神凝结的碑石,也是光辉艺术的殿堂。今天,对于我们的长篇小说创作来说,如果迟迟不能摆脱和转变对生活进行一般性的摄取罗列情状,迅速把力量用到对巨大的思想容量和动人的精神力量的追求上来,那么长篇小说数量的不断增长非但不能给长篇小说争到什么成绩,反而有可能成为一种包揪,牵扯着长篇小说创作,使它继续徘徊、裹足不前。

(1987了年8月)

同类推荐
  •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短小说合集,刘国芳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花开的声音》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涉世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涉世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华文化的珍贵宝藏,是国学的重要部分,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品读。由雅瑟主编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精选唐宋八大家散文193篇。其中:韩愈39篇,柳宗元35篇,欧阳修32篇,苏洵11篇,曾巩13篇,王安石21篇,苏轼32篇,苏辙10篇。每篇散文均有翔实的注释和精辟的鉴赏,以及后人的点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力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使读者尽览八大家散文的概貌和精髓。
  •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散文选集

    作为一位紧随时代同步前进的作家,以其充沛的热情和执著的毅力,长期勤奋耕耘于文学领域,除“文革”期间被迫搁笔之外,始终笔耕不已,迄今已逾古稀之年,仍时有新作问世。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碧野,在其几经风雨、屡遭坎坷的文学人生道理上,已留下了三十多部计约五百多万字的累累硕果。如今从宏观角度予以回眸一览,不啻在现当代文坛上留下了其凝重的心血结晶乃至时代的一个侧面记录。诚然,碧野的文学创作是多方位的,诸如长、中、短篇小说以及报告文学等,都曾有过广泛的影响
  •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在艺术创作经验上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
热门推荐
  • 闲散王爷妖精妃

    闲散王爷妖精妃

    徐希雨,一个二十一世纪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在与朋友登山散心之际竟被一个似神似仙的老头儿悲催的发配到一个千年以前被历史架空了的王朝——北周。身穿异世,女扮男装的她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遇到了他——她初到异世所见的第一人。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的希雨,怎知会正好碰到他旧疾复发,于是伸出援手救了他。为此希雨还不惜发下重誓:若在自己怀里他失去生命,那么她来生宁受阿鼻地狱之苦,也要化身为魔,跟老天爷斗上一斗。令希雨没有想到的是,她救的人竟是北周的“闲散王”慕容紫轩。成了轩王殿下救命恩人的希雨被邀进了轩王府。让希雨倍感疑惑的是,偌大的一个王府包括家丁在内,人头儿都没超过十个手指头去。更别提慕容紫轩的妻妾了,一个没见不说,就连个丫鬟都没有,只有两个跟随自己丈夫进来做事的老妈子。慕容紫轩是那方面有瘾疾还是有断袖之癖,oh,mygod..对于希雨来说,哪一种都可惜至极。这个如谪仙般的男子怎会怎会------希雨一声长叹:‘哎-------”明明是个闲散王却比谁都忙,身怀绝世武功,行踪诡秘无常,。而初涉异世,对这陌生的世界一无所知的希雨,只能感叹:哎!既来之则安之吧?天塌下来砸大家。不管外边怎么样,我且在王府过我的简单,平凡,自在的小日子吧!可她哪里想的到,自己会失心于轩王府。初入王府他曾经郑重许诺:“如果你愿意,我愿做一根水草,将你这片小小的浮萍紧紧地拥住,做你最坚固的依附。”可这还没到俩月,却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她“整日无所事事,不学无术。”并以此把她赶出了王府。可她已爱他到无法自拔。她无辜入狱,派人找他去救她。可他只冷冷的扔了一句“他既不是轩王府的人,本王何以帮他。再说他既然敢做就要敢当。”她万万没有想到他会如此的绝情。她不解,她怨恨,她的骄傲不允许被他看轻,她要与他比肩齐。于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她开客栈,创书局,混的是风生水起。她苦练功夫,研制防身武器,在恩公的帮助下,不断地提升自己。然后拿着当时与他白纸黑字签订的契约再次入府欲洗旧耻-------精彩片段一希雨:“唉!王爷,您说说,咱俩人儿要是穿着现在这身同款同色的锦袍在大街上这么一溜达,人家看到会说咱俩像什么?”慕容紫轩:“那还用说,像父子俩呗,一大一小多像。”希雨:“王爷!您害不害臊!”慕容紫轩:“该死的徐希雨——”,一贯俊雅温润的轩王殿下满脸猪血色的大声咆哮。
  • 金牌驭魔师:一品毒后

    金牌驭魔师:一品毒后

    她是异世第一狂神,遭天妒忌,被雷劈中意外重生为经脉俱断,魔力全无的废人一个。靠!破老天,你当我狂神的名号是叫着玩儿的?破碎虚空,倾灭天下,她势要将这个异世搅得天翻地覆。他是美貌妖孽、腹黑邪佞至尊邪帝,命运的纠葛将两个同样狂傲的人紧紧捆绑在了一起,狂神vs邪帝,这是一场强强的追逐对决。
  • 妄谈疯话

    妄谈疯话

    诠释豪情人生的态度,剖析官场弊事的怪象,演绎男女情爱的风韵,解读处世哲学的智慧。
  • 绝世至尊

    绝世至尊

    啸傲天宇唯我狂尊,男儿流血不流泪,绝世强者的生存之道便是逆天而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 20岁经营自己 30岁经营孩子 40岁经营丈夫

    20岁经营自己 30岁经营孩子 40岁经营丈夫

    本书共分为三篇,主要内容包括:20岁,做一个漂亮聪明的女孩;30岁,做一个温柔体贴的妈妈;40岁,做一个魅力无限的妻子。
  • 2012年中国青春文学精选

    2012年中国青春文学精选

    精选2012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青春文学作品。 书中的这些文章反映了2012年度我国青春文学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 ,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8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8卷)

    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如《世说新语》《唐元话本》《聊斋志异》等,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先婚再爱,总裁别无礼

    先婚再爱,总裁别无礼

    【全文完结】【绝对宠文】第一次见面,同一间餐厅,她相亲,他分手,他顺手拉她当挡箭牌,然后,她被他的“前女友”泼了一身的红酒。第二次见面,公司总部,她应聘,他面试,厕所门口,她堵住他,狠狠踢了他一脚,正中红心,她报仇了。第三次见面,同一间咖啡室,她又相亲,他也相亲,但他却突然冒出来毁了她的亲事,还对她说,“我不希望我的新秘书刚上任没几天就婚假、孕假请一堆,所以,工作、婚姻,你二选一吧。”她目瞪口呆,没料到世上还有这种事。但是下一刻,他又说,“不过,也不是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现在我缺一个秘书,也缺一个妻子,不知道唐小姐你,有没有能力,身兼两职?”这是一场不打不相识的婚姻,唐棠觉得。
  • 成功的起点

    成功的起点

    ,成功的起点,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在于在面对各种事时合理的处理。使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 转机时刻(1970-1979)

    转机时刻(1970-197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1970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这一时间段内在我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的第五个年头,按毛泽东的估计,通过前几年的大乱应该达到“大治”以“圆满结束”这场革命。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彪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挑起了事端。长达十几年的全国性的学大寨运动,并没有改变我国广大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反而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本书从史实出发,把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转机展示在大家面前,让读者能够很好的了解历史,借鉴历史,以历史来规避自己的一言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