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0000000012

第12章 评朱晓平“桑树坪系列小说

《桑树坪纪事》、《桑塬》与《福林和他的婆姨》是一组可以自成格局又相互联系的小说。在读这些作品时,常常有彼此牵连呼应的感觉。就其内容讲,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偏僻山村桑树坪人们生活命运起伏的整体。由于严格的写实态度和不动声色的白描手法的运用,在这些小说里,我们不大能够明显地发现作者在运用典型化方法时花费的功夫,一切似乎都富有典型色彩,一切似乎又都是真实的纪事,而后者给人的感觉更加突出。对于读过不少农村生活题材小说的读者说来,在读朱晓平这一组小说时,也许不免会引起一点惊异:为什么作者所描绘的农村生活图画如此严峻,如此苍凉?但对一个对农村生活了解比较深入的人来讲,这些画面并不会使他觉得奇怪。《桑树坪纪事》的成功之处正在于读者的这种惊异和不怪之间。一部分读者所以有一点惊异,是因为作者大胆勇敢的写实文字使自己的小说既同过去那许多的粉饰农村生活的作品划清了界线,也与新时期以来不少表现农村变化的作品有了区别;而读后不觉奇怪的这一部分读者,正是因为看到作家敢于正视并如实准确地描绘了农村生活、农民命运,才由过去看到歪曲了的农村生活农民命运的作品感到奇怪转而不怪了。

确实,当一些作家作品努力在以自己的机巧和奇特来招引读者的时候,朱晓平却在以自己的真情和直朴的真实打动读者。鲁迅曾呼唤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写出他的血和肉来”。这是现实主义战斗精神的基本条件。在朱晓平的笔下,桑树坪那种贫瘠、闭塞、苍凉的面貌,桑树坪人那种淳朴诚挚和愚昧落后的行为,都如实地被再现出来。作为文学作品,这自然是朱晓平的贡献;作为对生活的呼应,朱晓平的贡献正在于他像一个考古工作者发现并向人们提供了可资研究认识的实物,尽管他自己对这件文物的认识、鉴别还不是精到周全,或是还提不出十分有力的考证来。诚然,朱晓平所描绘的是近20年前的桑树坪生活。可是,这决不是作者简单地对往事的钩沉,而是他对今天农村实际生活从另一面提出的思考。在我国广大的农村,20年的行进变化实在微乎其微,轻易地相信什么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之类的宣传实在是过于天真了。也许正因为如此,朱晓平的小说才不因时间的推进而蒙上陈旧之色。可贵之处还在于,朱晓平在描绘农村的破落景象和农民的愚昧情形时,不是如某些被称之为探源作品的作者那样,采取一种嘲讥和把玩的态度。在那些作品里,农民的愚昧善良和悲辛有时竟成了作者寻求幽默的资料、卖弄才情的因由;虽说也发出一点点慨叹,可那却是怎样的空洞呵!朱晓平对于农村、对于农民是至诚的,在他的小说中充满了爱与恨、崇敬和哀怜,充满了对农村、对农民生活命运的忧患情感。当然,在主张文学只关注自身情感领域生活的人看来,《桑树坪纪事》等作品不过是企图承担文学不应承担或根本承担不起的负载。但是,我却以为,像朱晓平这样力图通过自己的创作,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和农民的形象起一种呼唤作用、起一种推动作用的努力是令人钦佩的,这也是一个作家的责任。

在对农民生活及其命运的描绘上,《桑树坪纪事》等作品是有特色的。这种特色就是,作者能够比较准确地认识并描绘农民的内心生活及直朴的外在行动。不管这些内心生活是高尚还是卑下,这些外在行动是纯洁还是自私野蛮,一经作者描绘,都能合理地集中或分散地表现出来。贫困的日子煎熬着桑树坪所有的人,也自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但是,作者在描绘面对贫困的争斗中,形象地深刻地表现了高尚与卑下、纯洁与自私的情形。为了能使群众多得几口粮食,在公社测产组来测产时,生产队长李金斗忍着疼痛买来酒菜招待,渴望测产组的人能略抬贵手,压低一点产量。可没想到,这些家伙吃饱喝足后毫不领情。金斗笑脸申诉,结果挨了打也只好忍气吞声。金斗的行为明显地有其本位思想,但他那I颗怜民之心不是也很动人吗?然而,李金斗的精明不是一切地方都可以谅解的,他对新来的知识青年的态度,他及桑树坪人对异姓贫苦农民王志科采取的宗族排挤打击陷害行为,对下苦力凭手艺谋生的窑客老吕的算计等,都无不表现了农民的自私、狭隘和愚顽残忍的特性。李金斗这样一位农民的形象是朱晓平对我们农村生活作品人物形象画廊的一个贡献。与金斗不一样,在金明的身上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农民坚毅、诚朴、高尚的特点。他对自己的活路一喂牲口是那么样的尽职尽责。他整日同牲口吃住在一起,视牲口有如爱子,彼此不能分离。公社的头头要讨“豁子”的肉吃,他无力抵抗,发疯似的猛打“豁子”的场面真是惊心动魄。我们从他的凶狠举止中不难发现他的痛苦与崇高。为了抢救牲口饲料,他被倒塌的泥土压断了双腿。李金斗破例为他白记五天的工分,他非常感动而又十分不安。不干活得益他是有愧的,结果竟在伤还未好的情况下,就像个肉墩一样地爬着去铡草。我们的农民尽管身上有多少落后的东西,但是像金明这样无私举止的人也决不在少数。我们固然憎恶农民愚昧落后特性的一面,可决不能无视他们不断表现出来的高尚和无私行为。朱晓平描绘农民时的最大特点正在于他较为深切准确地理解认识了农民。在有些表现农村生活的小说中,有不少的作者偏注于搜求或过分夸大农民的落后意识,而忽视农民身上那些可贵的品质,这在现今的创作中已是一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了。事实上,农民对于我们国家民族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就是像金明这样因公伤失去了双腿却不能享受国家养活却也不愿坐享的行为,不知会有几个自恃高贵聪明而又嘲笑农民的人可以做到。我以为作家们对于农民的描绘与表现不应当是站在距离农民很远的地方遥看,依凭许多也许是进步的思想行为来要求农民,而应是真正地走到农民中去,深切地体察他们的欢乐悲苦,从而见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站在农民的生活圈子之外,一味清谈,或许津津有味,颇富才智,可与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形格格不入,再高明的宏论又会有多少现实意义呢?

朱晓平在自己的小说中多次描绘了农村青年男女的婚姻悲剧,每每读到这些地方都令人心情沉重难耐,慨叹不已。也许在这些婚姻悲剧的发生及演变中,集中突出地表现了桑树坪及周围地区(其实在不少地方也一样)的落后蛮荒情景。在这里,青年男女的感情、性爱生活硬是被无情地扭曲,被活活地扼杀,其残酷程度简直到了非人的地步。在《桑树坪纪事》中,彩莲为了争取婚姻的自由,最后被逼投井,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在《福林和他的婆姨》中,年轻美貌的青女让人逼得嫁给疯子福林,忍受从生理到精神多方面的种种折磨,最后自己也变成了疯子。在这里,爱情是没有地盘的,男女之间婚配的目的就是为了完结男婚女嫁的习俗,就是传宗接代,多么原始的情景啊!作者在小说中一方面怒斥了这种不把人当人、野蛮扼杀人的感情生活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什么是桑树坪青年男女婚姻悲剧的根源呢?这就是极度的经济贫穷。贫穷使得小伙子们发愁取不上媳妇,贫穷使得父母把女儿视为一笔金钱。有为钱卖女的,自然也有用钱给儿子买媳妇的。金斗用几十斤玉米就换到一个童养媳。为了边疯子福林取上媳妇,全家人几乎流干了浑身的血汗(福林也是因为爹娘生病无钱才误了婚期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已不再视女子是什么人了,而是透过她看到了钱,怎么还可能尊重青年男女的感情自由呢?穷把人逼疯了,穷也把人逼得失去了人本应有的理智和善良,更把像彩莲、青女这样的女孩子活活地毁掉了。如果看到了这些,我们在怒责金斗及福林的爹妈对彩莲、女万般压迫的同时,难道不能给予他们细微的谅解吗?如果有它途可走,他们是否还一定要如此地摧毁他人呢?也许他们的难言之隐一直还停留在愚昧落后的习俗领域中。在人们的温饱问题还得不到彻底解决,经济收入还相当艰难的环境中,企图以道德的升华来改变他们的形象、改变他们的命运,这不过是一种善良的愿望罢了。在桑树坪这样的地方,企图躲开物质生活的束缚评价或要求人物,也是难以进行的。生活就是把美与丑、善与恶、乐与苦、崇高与低下等等这样不可思议地死死地纠结到一起。这些因素尽管不断地抵触着、斗争着,可又总是这么缓慢地前行。我们从桑树坪看到的就是农村这样缓慢行进的缩影。李金斗的婆姨当年就是个讨饭的,他后来又把讨饭的彩莲收养来做儿媳妇;彩莲死了,青女疯了,可又会有别的女孩子像彩莲、青女这样被弄到桑树坪来。福林的妹妹月娃才13岁,不就去给人家做童养媳了吗?有人认为,朱晓平的小说只揭露农村贫穷落后的情景,不过是一种肤浅的表现,比较那些从文化方面思考的作品有不小差距。这话自然有理,但却不尽然。因为,绕开农村现实中最迫切、最严峻的经济贫困问题不谈,而强做沉思状的文化思考并不能与实际有多少补益。如果是面对经济贫困而感无力解决又企图单从人们的文化积淀、传统观念一途寻找解除农民痛苦,改变农民命运,那更是不合实际的空想了。对于现实的农村,所需要的还在于勇敢地面对现实,认识到解除农民贫困的迫切,找到有效的办法来。朱晓平以自己的创作加入到这一行动中,为我们认识理解农村提供了十分具体而又形象的素材。

朱晓平的“桑树坪”系列小说现在已发表了三篇,这三篇小说尽管一次又一次地以发生在农村、发生在农民身上的凄苦不幸生活情景震撼着读者的情感心灵,但也显露出了因手法变化不多而老套的毛病。对于我这个出身农村,至今与农村、农民还保持着密切联系的读者来说,我是能够理解朱晓平的。他之所以这样再三地以严格的写实手法描绘一个个农民的不幸,正是因为农民的不幸、农民的痛苦、农民的纯朴品质和愚昧落后行为给他的心灵以极大的负重。尽管近20年过去了,他依旧不能释然。他要把发生在农村的另一面如实地告诉人们,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桑树坪毕竟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发生在这里的悲欢事件虽然具有不小的普遍意义,可终究是有其局限性的。朱晓平如果总是盯着这块土地,放不开视野和思路,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描绘的范围就无形中被桑树坪束缚住了。新近读到朱晓平的新作《老兵冯喜》,题材由农村转到了部队,但采取的依然是写实手法。题材的转移自然可以扩大表现领域,可手法的类同却容易使创作板滞。不知朱晓平可对此有所注意。

当然,朱晓平也不是不会编故事的,他的短篇小说《林游山道》就不像《桑树坪纪事》这一组作品和《老兵冯喜》一样,以第一人称的记叙展开,而用第三人称叙述。但是,《林游山道》不过是一个见多了的壮小伙巧遇弱女子、继而情心萌动终成情侣的普通故事而已,从中看不到作者情感及心灵的负重,看不到更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流于一般。对朱晓平来说,看来问题不在于采取何种叙述方法,而在于怎样才能提高作品思想内容的宽度和深度。我感到,朱晓平的小说创作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设法自然地摆脱真实生活事件对自己创作思路的限制,能够从较大的范围领域审视现实生活。如果能够跨出这一步,朱晓平就有可能调动自己的全部生活积累,创作出有较大思想感情深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来。因为,他的笔毕竟在此前的几部纪实性小说中锻炼得有力、简洁和富有表现力了。

(1986年10月28日)

同类推荐
  • 《世说新语》名句

    《世说新语》名句

    《国学名句故事绘:<世说新语>名句》是一本双色图文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为底本,精选了六十六则名句,分为立志修身、交友处世、治家劝学等各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世说新语》是中小学生必读名著,是教育部指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物;同时,《世说新语》记述的奇人趣事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鲁迅就称其为“名士的教科书”。我们以名句+故事+插图的形式出版,帮助中小学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获得“三分钟轻松阅读,一辈子受益无穷”阅读价值。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共收录百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散文精品7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散文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出版过,现经整理后再版。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由毛信德和李孝华担任编著。
  • 聊斋五十狐

    聊斋五十狐

    该书所解读的五十个聊斋女性,不仅仅是女狐,还有花妖女鬼,但是她们身上都有一种用一个“狐性”可以概括的特质。所以“聊斋五十狐”中的“狐”是一个泛指,即那些带有“狐性”的妖娆媚惑、独立自主、来去自由并敢爱敢恨的女子。
  • 阿来:空山3

    阿来:空山3

    藏族青年拉加泽里为改变贫弱状况,放弃学业和爱情,走上伐树倒卖木材的道路。聪明的藏族青年游走在致富的玄机里,金钱使机村人陷入疯狂,在价值观混乱的年代,对与错困惑着新一代机村人。繁华小镇云雾般消散,信念,恩仇,斗争,疑惑,一如斯人远去,苍山已老,人何以堪。
  • 迅风辞赋集

    迅风辞赋集

    本书为辞赋作品集,是作者多年来的心血结晶,更是一个身处基层的文学爱好者艰辛奋起的例证。作者曾两次荣获中国地市报副刊作品二等奖、四川报纸副刊作品二等奖,还荣获了“中华赋坛十大精英辞赋家”荣誉称号。
热门推荐
  • 追拿爱妻

    追拿爱妻

    Z市,晚上八点半。随着一声“OK”,站在冷风中手持话筒刚才还保持着一脸恬静微笑的田默就开始蹦脚了。“太冷了,收工,收工。”田默一边叫着,一边将话筒丢给一边的助理,自己忙着跑到后面的新闻车上去取自己的大衣和帽子。现在已经进入了十一月,北方已经进入了冬季。刚才是为了解说利索田默才脱下大衣和帽子,此时直播一结束她当然要赶紧武装起来。早过了下班的时间,要不是……
  • 祝酒词:最打动人心的酒桌礼仪和说话技巧

    祝酒词:最打动人心的酒桌礼仪和说话技巧

    《祝酒词:最打动人心的酒桌礼仪和说话技巧》精心打造了中国式宴请的酒桌礼仪与说话技巧,既阐释了宴会的礼仪和接待技巧,又介绍了酒桌禁忌、应急手段以及东西方的酒文化,中国南北地区的敬酒差异,以及少数民族独特的酒文化。同时精选出各种场合的祝酒词,题材丰富,实用性强。
  • 凤鸣巫宫:妖孽哪里逃

    凤鸣巫宫:妖孽哪里逃

    (群号9439463)……这是宫斗?错!……是修真?不对!……是复仇?OUT了!当不止一个大馅饼砸下来的时候,报仇神马的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可报仇之后呢?那个长着九条尾巴的,你捶腿的力气大点,还有,把你的兰花指收回去!那个浑身冒火的,是让你烤肉,不是让你烧炭啊!还有你……既然没什么用,就来暖床暖被做抱枕吧,否则,会让你留在眼前惹人厌?至于剩下的灵兽、帅锅、妖孽们……不要急、不要慌,一个一个慢慢来,本姑娘定会好好“调教”你们的……嗯?恰有对联曰,不斗妃子斗妖孽,不用修仙法术高……横批云,贵宫好乱……
  • 穿越之罪女去种田

    穿越之罪女去种田

    她不过睡了一觉而已,怎么会被穿越大神选中啊,要穿越也就算了,凭啥别人都是皇后王妃,她却穿越成一介罪臣?最惨的是刚穿越过来就遇到抄家,神马?身为罪臣之女,要被流放?总的来说,这就是一个穿越女在古代跟人谈恋爱,共奔小康的故事!
  • 管理管到位

    管理管到位

    国内外的强势企业都是在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的细枝末节上下过很大功夫的、比拼出来的。企业靠一个想法,靠一种简单的管理就能做大,就能挣大钱的想法是极其幼稚的。正是不注意管理的细节,管理不到位,忽视一些管理上的小问题,导致了二十多年间,许多企业如过江之鲫,风起云涌,转眼之间又销声匿迹。管理是一门学问,管到位更能显出管理者的水平和方法。管理的办法,不光在制订制度、规章上,还在实行严格有序及到位的措施上。只有通过管理者切实到位的管理和整治,企业才能做大事,赚大钱。
  • 技术信息篇(农民十万个怎么做)

    技术信息篇(农民十万个怎么做)

    本书立足于最大限度满足农民朋友对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的现实需求,内容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如何运用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农业科技知识;二是如何选择和利用各类教育培训渠道、形式等;三是如何获得和利用农业信息,做出正确决策, 降低农业经营成本与风险,提升农民对市场的应对能力。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大客户销售24大妙招

    大客户销售24大妙招

    要赢得这些大客户并牢牢抓住他们,是每一个企业最关键的重要任务,本书行文简洁,同时借助画龙点睛的框架语言,详细论述如何收集大客户资料、制定有效的大客户拜访计划,如何与大客面议洽谈,如何进行大客户关系管理,如何贡献更多的利润,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 捡个丫鬟非常弱

    捡个丫鬟非常弱

    长的不绝美,身份不特殊,我认了米有爹娘疼,老是被虐待,我认了可是…为毛我是从棺材里爬出来的?!…从棺材里爬出来的也就算了…为毛还遇上群战?!“你们继续…”看着眼前血腥的画面,某人讪讪的爬回棺材。————————这是一个漂亮的神医美人捡到了一个贰货穿越丫鬟的故事。这个丫鬟.长相很弱!?这个丫鬟.身手很弱!?这个丫鬟.脑子很弱!?到底弱不弱!谁捡谁知道!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