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8100000019

第19章 青铜时代(3)

然而,前人们在对青铜器颇有建树的研究中,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青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铜的开采与冶炼。这不仅因为前人的认识有限,更与开采与冶炼的资料匮乏及遗物的阙如密切相关。

古人对铜绿山古矿开采与冶炼所记载的文字资料至今连片言只语也无法找到。当时,矿工们仅只专注于艰辛的劳作,恐怕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要把他们的生产经验与生活方式形诸文字。先民们素以直观朴素见长,或是不善将日常的生产与生活上升至理性的高度,或是不愿立言。即以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孔子而言,也是如此。老子若不出关,后人们也就见不到惜墨如金的五千言《道德经》;孔子的一部《论语》,并非他的亲自着述,也是后生们聆听教诲后记录整理而成的。在此,我可以肯定地断言,铜绿山的矿工们根本就没有留下相关的文字资料,在恶劣的环境、艰辛的劳作与疾病的折磨下,也许,在他们的头脑里连这一想法都不曾有过。如果没有留存的遗物,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只是一片茫茫的空白,当然也就无从着手研究了。

好在有了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根据实物实景,我们便可推测想象,恢复原貌,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了。对青铜的开采、冶炼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青铜文化的内涵,还可对青铜时代与青铜文化的整体研究起到实质性的突破与开拓作用。

在对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参观、研究与认识中,我发现了涉及中国文化及历史发展与走向的两个重大问题。

其一,当地除了大量的古矿井与为数众多的古熔炉外,却没有发现一处铸造作坊遗址。也就是说,铜绿山的矿石从地底开采出来,就近冶炼为一锭锭的粗铜后,即通过大冶湖进入长江水道,运往别处加工锻造,铸成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具供贵族阶层享用。铜绿山所能做的,便是将那些炼成的粗糙铜块源源不断地输出,铸造成器的最后一道工序,全然被统治者所垄断。他们没有使用铜块的权利,当然也就无法掌握铸造的精密技术,就连开矿使用的那些铜锛铜斧等青铜生产工具,也是从外地输送进来的。

这一情形不唯古代,即使今天,铜绿山所在的黄石市也没有多大改变。黄石素有江南聚宝盆之称,丰富的矿产自然使得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祖祖辈辈感到由衷的自豪。然而,丰富的资源在给当地人民带来荣耀与财富的同时,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产生了一种可怕的惰性——“靠山吃山”。如果能靠捡矿石吃饭,靠卖资源发财,谁还愿去绞尽脑汁、费心尽力地去开拓新的发展之路?因此,长期以来,当地民众、当地企业大都围着开山挖石兜圈子,半饥半饱地吃着“资源饭”,以致错过了一次又一次调整结构、自我完善、经济腾飞的良机。

今日现代化的露天开采已将当年的铜绿山从原海拔一百多米的山峰降成凹入地底的锅形山谷,一台台穿孔机飞转着天轮,一部部电铲自如地伸展着钢铁巨臂,一辆辆大型卡车往来如梭;地底的开采已深入山体六百米以下,一条条上下盘旋的幽长隧道简直就是一座座复杂的迷宫,在铜矿技术人员的引导及讲解下,也弄得我晕头转脑,不辨东西。现在无论露天开采,还是地底作业,与先民们那屈身井巷的手工掘进,自有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铜绿山矿的冶炼,也全部实行了大规模的机械化与自动化,一座座高大的厂房,一台台磨碎、搅拌、熔炼的机械设备,依山而架的一根根粗大管道,不知不觉地将你从眼前的现实拉回远古的竖炉,两相比较,更为现代文明的发达感到由衷的惊叹。

尽管如此,可自古以来“吃资源饭”的格局与模式却没有半点变化。铜块冶炼后,仍是运往外地再行精加工。若以1994年的价格而言,一吨粗铜一点八万元,经过电解后可增值到二点三万元,而加工成漆包线就变成了四万元。如果黄石运出的不是粗铜,而是加工后的漆包线,一吨就可增值二点二万元。黄石市每年生产粗铜约六万吨,如果自己消化加工一半,那该增值多少?这笔帐人人都会算,可因历史的惰性、认识的限制与条件的束缚,一时就是难以改变,无法转轨。

对资源和传统产业的过分依赖,必然导致经济结构的失调,形成大投入、高耗能、重污染的产业格局。况且,资源不能再生,总有穷尽之日。如果长期陷于短视,我们必将对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不唯黄石,许多地方乃至整个国家,都存在着“靠山吃山”的依赖与惰性。过去,我们总是一个劲地念叨祖国地大物博,并为此豪情满怀。然而,当我们从自我陶醉的迷梦中醒来睁眼一瞧时,东边地狭物薄的蕞尔小国日本却又一次跑在了我们的前面。具有丰富的资源当然不错,而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并善于借用别人(包括外地与外国)的资源,才是一种真正的本事!

其次,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堆积层由近及远地包括近期堆积层,地表扰乱层,隋唐堆积层,战国至春秋堆积层,春秋早、中期堆积层,西周晚期堆积层等六个层次。这些堆积虽然年代不同、层次有别,但显示出的冶炼技术与指标却是一脉相承。它向我们十分清楚地表明,我国数千年的冶金史从烧陶到炼铜,从炼铜鼓风炉的应用与完善,都是沿着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自成体系,很少借鉴与交流。

最早使用青铜是巴比伦人,这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那里的资源主要为丰富的天然气、石油气和石油胶,再就是脚下的泥土、地底的矿石。于是,他们就将泥土、矿石与火这些丰富的资源结合在一起,发明了陶瓷、砖瓦、青铜、铁、玻璃等先进的物质文明。巴比伦人使用青铜的时间远比中国早,因燃料与原材料的不同,他们的冶炼体系与我国古代自然有别,优劣互现。如能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必能产生新的质变与飞跃,出现新的矿冶发展格局。可是,我国丰富的铜矿资源大多位于南方,据《禹贡·尚书》所记,九洲之中,贡金三品的仅为荆州与扬州。金三品即铜、金、银三种,其中尤以铜为主。古代交通不便,而荆州、扬州与巴比伦一东一西,而矿冶又受着地理环境与条件的严格限制,也就难以相互沟通交流,只有封闭地依照自己的特点一脉相承地发展着。而中国文明又过于早熟,到了一定时期,也就进入了它的鼎盛期与顶峰期,再往前走,要么停滞不前,要么进入一条死胡同之中。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尽管当地仍储藏着丰富的铜矿资源,可开采与冶炼却不知于何时消失殆尽,留给后人的,不过是一堆堆遗弃的矿渣、一座座废弃的竖炉、一道道深埋的矿井、一层层不同的堆积、一个个难解的哑谜而已。即使古代的采矿、冶炼技术没有消失,一如继往地向前发展着,因受体系、条件的制约,也永远不可能发展到机械化的自动开采与冶炼。今日的开采、冶炼技术与模式,纯属引进与“拿来”之物。

扯远了,还是让我们回到“青铜时代”这一话题。尽管铜器的最早使用不在中国,但我们的祖先在青铜时代以聪明的智慧,以其独有的体系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青铜文化,在世界上曾长期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青铜文明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青铜由铁器的取代是人类进步的表征。人类的文明总是不断地由旧时代向新时代递进、演变、发展,每一时代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只有领会并把握住时代的本质,才能登上时代的顶峰,创造时代的辉煌。而我们的祖先在青铜时代,正是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研究青铜时代,借鉴古人智慧,对我们反思近代工业文明的落后,把握新时代的内涵与本质,在跨世纪之交的今天有着非同寻常的积极意义。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世界篇)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世界篇)

    本丛书以探求万事万物的知识为切入点,浓缩了读者应该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识精华;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资料,对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逐一展开,娓娓道来;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人物、文体知识、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俗语谚语、教育常识、新闻出版、称谓官衔、艺术、节日民俗、饮食、天文历法、山川地理、经济科技、邮政交通、竞技体育、历史知识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识。
  •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的思想倾向,确实是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他对于旧中国那种阴暗发霉的生活,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愤懑情绪,用一种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的心态,大声疾呼地去痛斥它,揭露它。
  •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是哈佛大学受欢迎的哲理书,是爱默生随笔精选集,内含主题随笔、浪漫诗歌和私家书信。阅读本书,可以给你的心灵一次震撼。
  • 燕云居诗钞

    燕云居诗钞

    《燕云居诗钞》中的诗词创作,已经达到颇高的境界,所以,实不必对他的作品逐一分析,只宜让读者从总体上把握其机趣。可以说,“燕云居诗”和“燕云居长短句”,无论是古体、绝、律、词、曲,俱臻妙境。其中像“顾梁汾歌”、“改编下场诗”、“有感”、“金缕曲二首”、散套的“归去来书怀”,尤属各种体裁中的精品。这些诗作,在风流蕴藉中贯注着磊落不平之气,真情丽句,感人至深。
  • 目送您老去的背影

    目送您老去的背影

    我们渴望成长,父母却在我们的叛逆中渐渐老去,或许你早已在忙碌中忘记了那个熟悉的背影,但在品读一路开花文字的同时,总能让你忆起那些尘封心底已然模糊的画面。《目送您老去的背影》为当红青春作家一路开花最新力作,以爱之名,体悟人生。作者以平凡却感人的故事,质朴又温暖的笔触,向我们展开了生活中那绚烂深情的亲情画卷。你有多久没有回家?有多久没有看望父母?本书带你重回心灵最柔软的角落,找回那份久违的感动,学会如何爱,如何表达爱。
热门推荐
  • 独霸王宠:祸水夫人魅君心

    独霸王宠:祸水夫人魅君心

    她生于深秋,却让桃花于瞬间绽放,百鸟朝凤而来,预示她将会母仪天下!然而智者却说,她命格奇特,本命宫被桃花星所占,注定她会引得天下生灵涂炭……乱世中,她姿容绝色,不发一言,静静地看着春秋的争霸因她坍塌,是否真应了智者所言,她,是个祸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医学探谜

    医学探谜

    《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医学探谜》是《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系列之一,包括:体育探谜、文化探谜、文明探谜、文学探谜、文艺探谜等。
  • 扬起风帆,向着希望远航

    扬起风帆,向着希望远航

    翻开本书,这里有古今中外各种励志故事,这些故事从努力进取、坚持学习、明确目标等多方面阐述了取得成功的途径。这些故事将像一位良师益友,告诉孩子们要成功势必要跨越很多障碍,只有重新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才能走出身边的误区。
  • 我是太阳

    我是太阳

    故事讲述了军人关山林传奇的一生,以及他与妻子乌云在那种在特殊年代中孕育出的极具革命色彩的爱情。在作者磅礴厚重的笔触下,关山林及乌云以及他们一家人在那种特殊时代背景下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让人唏嘘不已,悲恸感叹!整个故事大气浪漫,尖锐的性格矛盾和复杂的心理冲突穿插其中,对读者而言,这是个虽远离当下时代,却极具冲击力的故事。
  • 培养青少年感受亲情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感受亲情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品读人生的故事,便走进了有故事的人生。在现代社会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似乎忘记了那曾经的宁静、真情与虔诚,更忘记了品味生活的苦涩与甘甜,只是无奈地慨叹时光的匆匆流逝、生活的平淡乏味。为我们的心灵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吧!翻开本书,于每一则小故事中感受生命的真谛,于优美的文字中倾听世界美的旋律。
  • 一本书读懂礼仪常识

    一本书读懂礼仪常识

    在现代社会,礼仪修养几乎成为一个人,或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优雅的行为举止。得体的仪态言语等,都将成为构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本书从现实生化出发,对商务礼、职场礼仪、社交礼仪、举止气质、服饰形象仪表、用餐礼仪、说话艺术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礼仪常识进行详尽地阐述,帮助读者提高自身修养、提升个人魅力、改善人际关系。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幽默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幽默术

    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将现代人生存立世必须具备的智慧告诉您,缓解压力,谈笑致胜的幽默宝典。
  • 爱你,只是妄想

    爱你,只是妄想

    她想有朝一日他会爱上她,但这一切,都只是妄想。这是一个神经病男与高冷女的故事,偏温暖向,不会大虐。谁都有些缺点,当缺点成为性格,能碰撞出什么火花?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