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8100000015

第15章 禅语五祖寺(1)

世界喧嚣浮躁,欲达禅境,着实不易。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中国禅宗的策源地——黄梅五祖寺,置身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人间佛界、摈弃纷纷攘攘的俗世尘缘,心智沉浸于弥漫萦绕的禅宗氛围中,默默地感受与体验,在迷蒙与达悟、执着与超拔、俗界与空无中反思历史,静观人生,遂得如下现代禅语呈示于世。

五祖寺位于距黄梅县城十八公里的东山之腰。当然,此处的东山可不是成语“东山再起”的那座东山。那座东山在今绍兴市内,东晋谢安曾隐居于此,后受朝廷征召出山再当大任。不过,本文所讲东山也不寻常,它乃大别山脉之余绪,海拔高度四百六十多米,呈凤凰形状,有灵气与飘逸流贯其间,寺庙建于三百米处的半山之腰。因此,远远望去,东山全无半点超脱凡世、威严凛然之感,倒像一个和颜慈目、豁达朴素的老人颐养天年。比照那泰山、武当山、九华山等名山古刹,其山势之高耸雄伟、寺庙之险峻超拔,东山与五祖寺,就显得十分寒伧了。极其普通的山岭与寺庙,实在难以想象此处便是曾经风靡中华、名扬海外、影响至今的禅宗祖庭之所在。

然而,沿东山南麓缓缓上升的小径攀缘,行不多远,迎面耸立的释迦多宝如来佛塔给了我一个突如其来的惊奇。塔八角五级,高约六米。一座高仅六米的小塔,说它耸立,有点言过其实,但塔体的浑实与造型的简朴着实给我以其强烈的震撼。塔的底座是一块凿成八角棱柱的岩石,呈立鼓状,墩厚而浑实;以上五层,外形皆无变化,只是逐级按比例缩小,每层以山蕉叶式出檐为界;达至顶端,便是一个莲瓣宝盖。除第一层南面雕凿有长方形佛龛,内供奉佛像外,其余皆未镂空,厚重的石块叠次相砌,保持着完整浑然的本色。它使我想起了西方锋芒毕露的哥特式教堂,想起了那些我曾拜谒过的高耸挺拔、精巧超绝的名山宝塔,与它们相比,眼前的佛塔全然是另一种风格。它不以高大雄伟、精美剔透取胜,而以简朴浑厚卓然独立于世;它诉说的是别一种语言,透出的是禅的信息。禅与浮华权贵绝缘,于平凡处见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显露真性,以单纯自然彻悟真理。呵,禅!这就是禅!是的,释迦多宝如来佛塔犹如一位大智大慧的长者,以它脱俗的姿态、博大的内涵、默默的无语将我引导开启,使我窥见了禅之意蕴。由此,我才感到自己真正步入了婵境。

长方形石板直铺着蜿蜒向上,两旁是茂盛的树木。漫步古径,我默默地感受,认真地观赏,不愿放过一处微小独异的景点。当以禅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之时,那么,禅便无处不在,无时不现了。我像一个天真好奇的孩童,观看苍松翠竹,谛听百鸟鸣唱,嗅闻花草芬芳……当我们以另一种形式,另一种角度面对世界拥抱世界时,自会有一种全新感受与深刻的认识贯通心灵。我以为这便是人类超越自我的方式之一。

又一处景点令我流连注目,这便是西塔林。塔林是五祖寺埋葬方丈、主持与名僧的墓场,共有三个,分别为西塔林、东塔林与李塔林。西塔林为明代僧人开辟而成,原有墓塔五十多座,因人为拆毁、自然坍塌与洪水冲刷之故,现仅存二座。它们是千仞冈墓塔和瑞髫昌、廓庵合塔。

唯有方丈、主持、名僧才有资格建墓立塔,普通和尚是难以享受这种资格与待遇的。这当然是等级森严的一种反映,即便超凡脱尘的佛门禅宗也难以例外。但是,如果我们以宗教的也即禅的眼光来看待塔林,那当有一番新的解说了。禅境无穷,无论贵贱,只要虔诚地追求,人人皆能成为方丈、主持与名僧。禅的面前,人人自由平等。那么,建墓立塔便可看成是对僧众锲而不舍探索真理的一种激赏与鼓励了。

千仞冈墓塔由一块四方形青灰色岩石直立而成,长宽皆为零点三米,高二米多;另一端髫昌、廓庵合塔八角三级,高也不过五米。由此可见,它与奢侈华贵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为禅师作一生的见证,表明某禅师对禅宗的承前启后、源远流长尽过一份绵薄之力。禅师们的死,一是病死,二是老死。他们既不轻生自杀,也不追求长生,而是将生命视作一种自然。并且,他们开中华火葬之先:化青烟升空,与空气合一,与蓝天融汇,生死之潇洒与禅的境界化为一体。那塔下所葬,不过是禅师的骨灰与舍利而已,尸身早已遁入禅师们认定的“空”与“无”之中了。

正如此思索着,我见到一个塔洞,形如三间小屋,四周均用青石板竖砌作墙,上面的顶盖也是青石板,洞穴的用途在此成为一种空有的形式。但是,这空空的洞穴却并非空洞无物,它本身具有的意义使我沉思不已。它到底在诉说些什么呢?有一点是明确的,这塔林便是禅,无处不在的禅。禅师们并不放弃最后的一次努力在向世人昭示着玄妙无边的、奥秘无穷的禅理。

沿石阶继续攀登,进老山门,过飞虹桥,见求儿塔,向左一转,便是五祖寺的主体建筑群了。

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圣母殿、观音堂等殿堂,与我在别处所见的佛教建筑并无二致。进入殿堂,便是供奉的高大佛像;像前立香案,案上置香火供品;案前放蒲团,以供游人叩拜。一旁,还有一些新的庙堂正在施工。一进入五祖寺建筑群落的空间,我便感到了世间的纷繁与扰乱。游人如织,高声笑语喧哗不绝,小贩的吆喝与叫卖声充斥其间。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那些请求施舍的当代乞丐、卖纸香鞭炮及手持相机为你殷勤服务的个体户们的纠缠不休,还有鞭炮声、焚烧黄裱纸后飞舞的灰屑与呛人的烟雾。一位笑容甜美的姑娘令人无法拒绝地端着相机为我和同行的友人“咔嚓”一声后,至今没有收到她曾许诺半月内寄来的照片,尽管我们向她缴纳了足够的费用。

建筑的威严高耸、斑斓华贵与芸芸众生的嬉戏喧闹、为利来往,与禅之本意实在大相径庭。五祖弘忍当初在此建庙传法,其意绝非如此。当然,他也无法预料、左右社会的发展与变化。这使我想到了宗教与世俗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宗教如果绝然超尘脱俗,藏之高山,悄然独立,那无疑于自取灭亡。它必须在尘世间传播教义,争取信徒,扩大影响。但是,如果过于世俗化,也会导致它的衰落与灭亡。这就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如何在宗教与世俗间把握一个最佳契合点。宗教世俗化,世俗宗教化,这是一种无法理清的怪圈与悖论。五祖寺建于公元654年,迄今为止,已焚毁过近十次。没有世俗,五祖寺早已荡然无存;因为世俗,五祖寺饱经沧桑。尽管面目全非,但它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顽强地耸立于此,以后还会生生不息地与世长存。这流经历史的兴衰起落,是否本身也是一种禅,常人难以企及的大禅?宗弼禅师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另有禅师禅语云:“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天晴日头出,雨下地上湿”;“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此等禅机妙语,能否使我们窥见历史与人生之奥秘于一斑呢?

不知不觉地,我步入了真身殿。此乃供奉五祖弘忍真身之所在。弘忍死后尸身不腐,未经密封、药物等处理,历经千百年仍完好如初,这实在是一个奇迹。可惜的是,弘忍真身已于1927年被毁;后塑有油沙像,“文革”初又毁;1984年,真身殿经过无数次兵火后重新翻修,于次年再次为弘忍塑像,现安放在塔内。也就是说,所谓的弘忍真身,已是三生之身了。尽管如此,我仍感到面对着的是一位活生生的禅学大师,是一位令后人永远崇敬的大师!

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支派自达摩西土东来,经慧可、僧璨、道信,传至弘忍,使之中国化,始得畅行于世。在此之前,达摩禅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虽然争取到了部分僧众,在佛教界占据了一定的位置,但力量还很薄弱,地位远未巩固。慧可弟子倍受北方禅学派系排斥,又逢北周武帝灭法,为求生存与发展,不得不向南方转移,进入江淮之间的山林地区。弘忍二十三岁那年,偶遇道信禅师而至黄梅县双峰山出家,学习僧业。二十八年后(651年),弘忍得道信付传法衣而为中国第五代禅宗祖师。又三年,弘忍另辟道场东山寺,改革禅法,发扬禅学,而后几乎取代了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以来的以玄学为主的哲学思想。

弘忍学法于双峰山,传法于东山;唐高宗曾两次遣使诏弘忍入京,他固辞不赴。终其一生,弘忍足迹未出黄梅县境,而禅宗却经他手发展创造,教化大盛,风靡海内外。这在世界宗教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奇迹的关键在于他所倡导的“东山法门”,使印度禅宗中国化,方能在中华这块广袤肥沃的大地上开花结果。

具体而言,东山法门对禅宗的改造主要在于以下三点:

(一)改传经典。达摩以降,禅宗皆奉《楞枷经》为教旨,弘忍毅然将它易之为《金刚经》。改奉经典,其实质就是改革禅法,将主张静坐安心的渐悟法门改为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学。道信传给弘忍的尽是渐悟禅法,弘忍一改师宗,的确需要一股非凡的勇气。这种勇气在于弘忍既通儒学,也通老庄之学,他深刻地认识到,欲使禅宗盛行,必须因势利导以适应中国的传统思想才能达到目的,而顿悟比渐悟更加适合中国民众的生存思维方式。

同类推荐
  •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比如四书五经。就是带着今天所遇到的问题,美国的一个影评人大卫·邓比,在48岁那年重返大学校园。起因就是当年发生在美国知识界的一场争论--如何对待西方传统“经典”?我们国内也有关于“阅读经典”的争论,几乎就是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那场论战的翻版。无论是支持或反对阅读经典,尤其是国学典籍的,把这些书认真地读一遍。,它们毫无疑问既是国学也是经典,但它们真如某些人所言是邪恶的根源,或者如另外一些人所言,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或21世纪的希望吗?得到真实答案的最好办法,都在实际上离他们所讨论的那些书--文学、哲学、历史的作品--特别远
  • 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

    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作为古蜀道中最艰险的南部通道,宜万铁路线上山高壁陡,河谷深切。岩溶、顺层、滑坡、断层破碎带和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广泛,是目前国内铁路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铁路。作家赵瑜用感性的文字为读者展示了其中的惊叹、悲伤、感动和震撼。377公里的宜万铁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 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是古典诗词精品丛书之一,宋诗作者约有七千余人,今存作品约二十余万首,无论作者与作品都是唐诗的四倍,这是我国一宗巨大的文学遗产。目前关于宋诗的选本已有数种。兹编是从《宋诗钞》、《宋诗纪事》及诸家诗集中精选的。本编收录最有宋人特色、清新自然和意境深远的诗篇,亦未忽略传统的名作和流播于民间的佳什。愿此编能体现宋诗的基本风貌和我们时代的审美理想,愿读者从中领略到颇具近代意识的诗情画意,从而获得优雅的古典艺术感受并深深地喜爱它们。
  • 解放北平(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北平(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为实现和平解放北平的目的,中共中央加强了对傅作义的政治争取工作,傅作义将军最终顺应历史潮流,施行了和平解放北平的行动……
热门推荐
  • 为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为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本书精选了我国文化经典里的诸多名言警句和趣味典故。所选警句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是必须传承的文化精髓,让孩子熟读经典,与古圣先贤直接对话,能使国学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到孩子的灵魂深处,丰富他们的知识,启迪他们的智慧,非常具有现实的教育和指导意义。
  • 花样美男之我是萝莉

    花样美男之我是萝莉

    我不过是在上课上看小说,就被老师请出了‘我的高中’啊,我这个悲催啊!从天而降的进校申请书,而且还是贵族学校?我也太好运了把,带着我的小说向这个所谓的最有钱最豪华的‘卡布奇诺’去看看。额,超级四美男?还要当他们的唯一女仆?妈咪咪啊,我怎么这么好运?!
  • 放飞梦想的乐园

    放飞梦想的乐园

    乡村学校少年宫投入使用,一批又一批农村孩子带着好奇和惊喜来到这里,开始了他们人生的第一次电子琴弹奏、第一个陶艺品制作、第一幅年画描绘、第一次戏曲学唱、第一件模型搭建……少年宫从城市来到了农村,从理想走进了现实,受到广大未成年人的热情追捧和由衷喜爱,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和成长记忆。
  • 九天剑神

    九天剑神

    ps:已有百万完本作品《醉掌玄图》,却出现意外,从此踏入了另一个世界。也是自此开始,亲们放心收藏本书…,本以为能温馨美满,高考在即。寒窗苦读,高考功成,逆世而修。薛凌用经历与鲜血,闯荡九天,薛凌却遇到魂妖袭击,颠覆了认知和思想等级划分:奠基、蕴莲、凝神、通灵、龙门、证道、万象、问鼎…
  • 后悔嫁个好男人

    后悔嫁个好男人

    杨小环十年前嫁给老公夏良程,这十年来,夏良程在女儿眼里是一个好爸爸,在公婆心里更是一个好儿子,在其他亲人心里更是好弟弟、好兄长、好侄子、好外甥、好舅舅、好叔叔,在同事眼里更是一位好同事好朋友……而对于这样的男人,她会是一个好老公吗?<br/>十年婚姻,十年战争,十年徘徊,最终还剩下什么……<br/>请加读者群:23606237&nbsp;&nbsp;&nbsp;&nbsp;
  • 人血雪糕

    人血雪糕

    相隔不到一个月,西京师范大学一个又一个女生失踪。每一个女生都有着雪白的肌肤,尖尖的下巴,笑起来像一汪泉水。有人看见她们都是在傍晚时分穿着件火红的羽绒服满脸不高兴地走出了校门,然后,就像一团火熄灭在黑暗里,没有人知道她们去了哪里…(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超级土建

    超级土建

    楼价猛涨,囤地捂盘,小人物陈逸天连蜗居的机会都没有,意外之下获得宇宙建筑工厂,从此以后,取之不尽建材,用之不竭施工队,楼盘房价尽在我手,不过首先要从最底层装修行业开始爬起,终有一天咆哮整个地产业!本书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互与现实对号入座,你们明白的!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旨在追寻南水北调工程历史的渊源,回顾从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到2002年动工建设期间的历程;介绍南水北调总体布局和东线工程规划,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分析东线工程对受水区的影响尤其是对江苏的影响,阐述江苏受水要领,并回答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展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探讨东线工程建设、管理变革的主要方面,以答谢人们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