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3300000033

第33章

时间

有一只苍蝇出现在我刚刚装修好的房间里,它使我感到了厌恶,我决定把它消灭掉。可是为此我浪费掉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也没能把它从空中打下来。夜晚渐渐降临,在明亮的灯光下,我仍然在不停地追打……在这个过程中,在我的思维空间里,出现了不同时间的并列,或者说是同一环境里的不同环境的并列。用海德格尔的话说,这种原始的时间现象包括了三个方面:“将来”(我要把苍蝇打死)、“曾在”(苍蝇是从哪里来的)和“此在”(我正在追打苍蝇)。而这三个方面在我的思维里不停地交叉出现,形成一种无次序的现象,我可以由此回忆往事,也可以想象将来,可是在现实里,由于疲劳和仇恨,苍蝇又成了我叙说的对象。这个复杂的过程就是小说叙事的过程。小说里的时间指涉应该是三维共存的,是有别于生活中的物理时间的。在现实生活里,时间只有“此在”这一维,在我们的感觉里,我们的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消失,而实际时间没有发生一点变化,时间一分没有少,一分也没有多。只所以我们意思到时间的存在,那是因为人的生命本身成了时间的载体,由于我们生命的出现和消失,才显示出了时间的意义。时间只不过是我们人类自己定的一个概念而已。由于人类的记忆和想象,使我们小说里的时间概念发生了变化,同时,也使我们的小说叙事发生了变化。在人的思维里,除去现实,还真实是存在着记忆和想象。我们思想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在我们的生命过程里,记忆是人类思维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这里,记忆构成了我们小说空间里“曾在”的一维,而我们意识里的时间是流动的,时间流动的方向又构成了小说空间里“将来”的一维。“曾在”和“将来”都是人类世界精神的具体体现。

自省

很多时候我都会在匆忙的时间里停下来,来反思自己,反思自己是不是缺少自省意识?因为我生活在一个缺少自省意识的民族里。从现实社会来看,这种现象真实的存在着。“文化大革命”证明,我们都是一些丧失了精神自我的人,我们存在的只是肉体,我们的思想都是别人给予的。我们是一个不张扬个性的民族。我们的文化漠视,甚至恐惧和仇视个体生命的独立性。当然,我们不应该一味地去指责别人,我们要做的是应该更多地从我们自身去找一找原因,找一找形成譬如“文革”这种灾难的思想根源和土壤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文学最要关注的应该是我们自身的精神。小说家创作的过程应该是对自己灵魂不断进行拷问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对我们的人民的精神拷问的过程。

记忆

母亲已经年迈,她的记忆常常发生错位。一些毫不相关联的事情常常被她老人家搅和在一起。在她老人家唠唠叨叨的叙述里,我不得不时时去给她纠正时间和事件的错位。事后想想觉得自己真是可笑。我为什么要去纠正那些被母亲自己认为是正常的时间和事件呢?从我们创作的角度来讲,或许母亲的叙述更具有现代意义,而我自己的思想已经僵化。我为什么要去固守那些已经失去了时间意义的事件的秩序呢?三十年前的事件和昨天刚刚过去的事件对于我这个以记忆为源泉的写作者来说,它们之间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

自己的孩子

小说写什么不是一个难题,怎样忠实于自己的生存环境、忠实于自身的感受、忠实于自己的表达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每个小说家写出每一篇象样的东西都不容易,就像生孩子那般难,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孩子是父母之精血,作品是小说家灵魂之呈现。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最漂亮?但我更希望这个孩子确确实实是我的孩子,这孩子四肢健壮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好的小说必须有震撼人心的强度和充实的能力,没有丝毫的卖弄和做作,充满着歌颂生命的真情实感。

大众的口味

一个有出息的小说家,他不会去迎合读者,他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怎样去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真实的感受和思考。大众的口味只能使一个小说家变得庸俗不堪。艾特玛托夫说:“大众读物不能使人变得进步,它只能使人开心和逗乐,使人停留在原处。”一个只会写出所谓的畅销小说的作家不会给人类带来思考,只能给读者带来惰性,只能使读者变得更加庸俗。

一个人忘记思考是可怕的,同样,一个民族忘记思考也是可怕的,她有的只是盲目的随从。同样,一个庸俗的民族也是一个没有生气和希望的民族。从这个角度来讲,给读者带来惰性的作家是不负责任的,是有罪的。

虚构的背后

虚构对于一个小说家极为重要,但是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绝对应该是真实的。在我的小说里,每一条街道,每一棵树,每一场雾,每一个黄昏,一个人和他的孤独,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我们靠什么了解历史?靠什么去寻找流失的时间,靠什么去探寻比海洋更浩瀚更丰富的内心世界?一方面是靠文字对世界的记载,而另一方面就是靠文学艺术的再现。文字记载的只是事物的表象,而文学艺术再现是的事物的内部本质,有了这两方面我们才能使后人了解我们的存在。我们为什么而写作?那是对人类精神世界再创的渴望。一个小说家呕心沥血地要把一些空灵的东西行成文字,再创一个世界,这是一件很苦的事儿,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宗教意味的劳动。能来做这种劳动创造的人不光光是因为他有天才,而更重要的是他良知的发现。

心灵的自由

1954年5月17日,美国最高法院依据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宣布公立学校种族隔离是违法的。1954年,我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就已经有无数个黑人在为自己的权力而斗争。《宪法》终于做出了种族隔离是违法的。我认为这只是外部的原因,而黑人真正的要想摆脱种族歧视还得从自己做起,自己的内心必须强大起来。自身的解放才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个人,最深的恐惧可能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我们内心深处。这就像我自己的写作,我最终所要面对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当我拿起笔面对自己灵魂的时候,那是需要勇的。当然,这种勇气不是天生的,他需要修养,成年累月的修养。《宪法》已经修正,但真正要从那块土地上站起来,还不是一句空话。

偶然与必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见许许多多与我们毫不相关的人,或者说会见到许多我们根本无法了解的人。那些陌生人在我们的视线里匆匆忙忙,一闪而过。我们不知道那些人从何而来,又为何而去,我们不知道他或她从事什么职业,不知道他或她姓啥名谁,他们的一切对于我们来说充满了神秘感。那我们自己呢?在别人眼里同样是这样,人们同样对我们不了解,这就构成了生活的陌生化和神秘感。而且我们对未来又一无所知,在我们身边,我们不知道随时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生活中的偶然真是太多太多,我们的写作对这些既是偶然又是必然的事件,对这些神秘不可预猜的事件不能熟视无睹,只有面对这些的时候,我们的写作才能更加丰富多采。对这些我们要有所感觉。尽管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但是只有建立在对生活的感受之上的虚构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

认识的本质

就素材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认识问题。我们所处的环境使我们形成了一种认识事物的习惯,我们往往对生活表面的东西非常敏感,却常常忽视事物内在的东西,这种习惯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我们应该从生活的相互关系中去把握认识世界。比如我们感知某件白色物体的颜色偏蓝或者偏红,那是因为光和以其周围环境色为参照的。比如我们把手放在茶瓶上,那时你映在茶瓶上的手形就会发生变化,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如果那个茶瓶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的话,那么作为人的象征的手也就失去了本有的形像,一只正常的手被圆形的环境所改变,那么这样说来你以前视为正常的形像就太单调了。那么同样是一只手在不同的环境里所呈现出来的色彩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应该抛开对事物以往固有的概念,把它放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去考虑。

一瞬之间

历史存在于现实之中。现实存在于一瞬之间。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要依靠回忆来完成。我们的写作也要以靠回忆来完成。而回忆是什么呢?回忆是可以把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的往事与刚刚过去的事情混搅在一起的。二十年前的往事可能要先于昨天的事情来到我们的脑海里,来到我们的意识里,这是事实。

有时候我们在回忆往事的时候,现实就离我们很远,往事就成了现实。

记忆是跳跃性的。在一瞬间我们的脑海里可以连续出现许多毫不相关的往事。

我们的记忆和思想是浩瀚的,我们像面对海洋一样面对我们的思想和记忆,我们没有办法把握她的全部内容,我们说不准有一件什么往事在一晃之间就会突然回到我们的眼前,我们往往都处在这样一种情景里。所以我们不能不尊重自己的思想和记忆,我们不能不尊重这种事实。而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偏偏忽视了这一点,我们的写作也忽视了这一点。这就是我们的浅薄之所在。真正的文学所要关注的应该是那些被历史和时间所遗漏的东西,关注那些被遗漏的生命之体验。对生命最强烈最深刻的体验都是不可能被临摹和代替的。

无论是记忆还是历史,无论是潜意识和梦境,这些都存活于我们当下的生命过程里,因而它们也都是现实本身,因而我们的叙事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都是正在进行时。

阅读

我们阅读。我们阅读世间的一切我们能够阅读的一切。而这一切都是为了阅读我们自己。阅读使我们想起我们的过去,阅读使我们发现了我们自己。

一个写作者最难的不是发现别人,而是发现自己。一个写作者最困难的不是面对世界,而是面对自己的灵魂。

种子

一部好小说不可能是被改出来的。在你写完一部作品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它的时候,更多的时候你注意到的只能是表面的语言,而你往往忽视作品的神韵和内涵。作品深刻的主题和骨肉只能是在你最初的创作中流于笔端的,作品的精髓是你最初的写作就赋于小说本身的,而不是你后来修改出来的,那些让人拍案的东西是在你最初的文字中就播下了种子。

血肉

我读M·普鲁斯特。在那里我最初接触到的全是一些过着富贵生活的人们。那种生活方式离我十分遥远,在我的生命里没有过这样经历。读这样的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那片我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故土对我是多么最要。M·普鲁斯特没有我所经历过的乡村生活的感受,M·普鲁斯特不认识麻狗也不认识瞎老一、大赖、老四和张保德。但他使我意思到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生命和我的血肉都连在一起。母亲从乡下来,她说,麻狗死了。麻狗死了?这使我感到吃惊。他还不到五十岁呀?可是他死了。母亲又说,瞎老一也死了。瞎老一也死了?是呀,那些我曾经熟悉过的人一个一个都悄悄死去了。我跟随母亲回到故里去,而镇上的人对那些死去的人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是的,他死了。他们接着就去忙碌自己的事去了,人们渐渐地把他们忘记了。他们像风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有谁还能记起他们呢?很少。我是能时常记起他们的一个。我用我的小说,让这些平平常常的却曾经有过鲜活的生命的小人物重新回到人们的记忆里。我有这个责任。

挑剔

我们在读博尔赫斯或者卡夫卡的时候常常带着一种崇敬的目光,因为他们是大师。可是大师从何而来?我们见到一个陌生的名字,往往是用一种挑剔的眼光。这样我们往往会把那个东西说的一无是处,许多名着在最初都有如此的景遇。只所以这样是因为那东西是出新的,她给我们带来了感受世界和生活的不同方式,因而使我们感到不习惯,所以我们诋毁她。

在一些人眼里创新是所谓的大家名家的事儿,而真正的事实是创新往往出自那些无名小辈的手中。我们如果有情趣能用公允的目光看完一部作品,然后再去下结论也不迟,或许我们还能从中看到许多闪光的东西。当然你有没有情趣那是另一回事,或许你对她根本就不屑一顾,这都可以。但我们不能像浴池里的搓背者那样老瞅着她身上哪个地方有灰,而忽视了她的肉体。立志于艺术创新的小说家往往会受到世人的挑剔,但他的心灵是博大的,他并不感到孤独。

事件

二十世纪,在福克纳那里,在普鲁斯特那里,在乔伊斯和卡夫卡那里,我们都可以看到有划时代的文学事件的产生,在这些现代主义作家那里,我们一再看到传统的规范的叙事方法的消亡,看到新的叙事艺术的产生。我们从他们那里不断地接受认识世界的新视角,文学关注个体生命日常的生活状态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在我们的现实主义里,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了作品的史诗意识,而作为个体生命的人往往显得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在这里,对社会学的,历史学的,政治学的关注淹没了纯粹的作为个体生命本身的叙事。强烈的史诗意识已经成为我们进入纯粹叙事的障碍。所谓的全知全能的现实主义叙事是一种不可靠的伪现实主义。

过程

一个精神病患者呼叫着从大街上奔跑过来,我们停下脚步站在那里看着她从我们的面前像风一样呼啸而过。她为什么会这样?她是受到了怎样的刺激和打击,才导致了她的精神崩溃?我想,这才是我要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注重事件发生的过程,关注她的精神是怎样从一个正常人逐步走向失常的过程。对一个小说家来说,还有什么比叙述某个事件的过程更重要呢?在这里。事情的结果已经显得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了。

小说是注重过程的叙事艺术。一切意义都会在过程中显现出来。

比较

读西方的《黑镜头》和我们的《老照片》,我明显地感受到两种文化的差异。

《黑镜头》里面的照片所反映的大多是突发的,是一些人们根本没法预测的历史事件。我从中感觉到的是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家的献身精神。

在《老照片》里,我看到的大多是一些预设的,有着明确主题的照片。从中我也能明显地感受到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存在。

在《老照片》里,我是从理性上来对某个历史事件作一次回顾。

在《黑镜头》里,我更多地是从人性上对那个历史事件的关注。

词语

词语本身只是一个记号。比如你、我、他这些人称代词,在我们写作者还没有赋予它一定意义的时候,它只不过是一个词语而已。但是我们一旦在写作中注入情感,那么这些词语就会活起来。我想,我要做的就是要把自己的情感世界注入那些死板,没有生命感觉的词语。比如一个女人把一朵花献在她刚刚离开人世的情人的坟墓前,这花便有了人性,便有了文化意味。而在这之前,那朵花只不过是生长在泥土里的一朵花而已,虽然那花儿也有生命,但那花没有被注入人类的情感。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自然界里的万事万物都是因为我们的情感而才有了一定的意味。

生命

在我的眼里,不论是皇帝还是平民,他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他们都是一片叶子,他们有发芽变绿的日子,也都有发黄飘落的岁月,他们对我同等重要。有良知的小说家是受生命的驱使来从事创作的,他们总是以自己深刻的生命体验,对人类精神的感悟,去把握比生活真实更深厚的精神内涵。

苦涩的快乐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死亡这一阴影使人生充满了永恒的苦涩,所以既是生命里最大的欢娱也潜藏着悲怆的眼泪。写作是我对生命存在的认识。文学竟能留住生命的过程,这是让人神往的事情。但究竟是什么神秘的力量,使我去表现生命的过程呢?是因为生命的短暂?是因为我生命存在的过程用别的方式无法体现?当然,生命的呈现形式有各种各样的,比如音乐舞蹈绘画等等,可我却选择了文字。因为在我的写作过程中,能为再现生命过程而感到快乐,尽管那快乐充满了苦涩。

同类推荐
  • 三个火枪手

    三个火枪手

    主人公达尔大尼央来到巴黎后加入了国王路易十三的火枪队,并与另外三个火枪手结成了莫逆之交。王后安娜送了一串钻石坠子给英国首相白金汉,而与王后的敌人却想偷得坠子上的两颗钻石,使王后在舞会上出丑。达尔大尼央于是自告奋勇与三位朋友一起去英国,几经周折,终于取回坠子,保住了王后的名节。
  • 民意是天

    民意是天

    《民意是天》围绕贺家湾村民贺瑞阳三次竞选村委会主任的经历,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农村新生的草根民主在与几千年官场潜规则、宗族、房派、黑恶势力等的斗争中所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路程,热情讴歌了时代的进步和一代新人的成长,并揭示了传统力量的强大与制度的痼疾,直言不讳地反映了当前村民自治下村委会与村民、村委会与村党支部、村委会与乡政府等的复杂关系,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政治、社会和家庭的生动画卷,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反思和追问的广阔空间,对当前正在不断深化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
  • s女奋斗记

    s女奋斗记

    她们是宅女、是白领,是飞特……她们时而像奔奔族一样忙碌,时而像活乐族一样悠闲。在暗潮涌动的社交场,她们上演了一出跌宕起伏又笑料不断的风魔好戏!幽默堪比石康,京味儿更胜赵赵。若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四个女人岂不是要闹翻了天?我们的口号是:嫁不出去也要性感下去!
  • 王晋康科幻小说精选2:替天行道

    王晋康科幻小说精选2:替天行道

    与刘慈欣齐名的当代科幻名家。12次斩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1997年国际科幻大会银河奖得主。2010年世界华人科幻星云奖长篇小说奖得主。迄今为止最全版本——王晋康最经典科幻小说精选集!
  • 名家名作精选:冰心小说(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冰心小说(学生阅读经典)

    本书系《名家经典珍藏》系列之一,收录了以“问题小说”而名噪五四文坛的冰心的五十三篇小说,从写于一九一九年九月的《两个家庭》到一九八八年八月最末一篇《干涉》,时间跨度整整七十个年头,“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与呻吟,有压迫与呼喊……”
热门推荐
  • 锄天.A

    锄天.A

    一柄锄头、一把菜刀,一头毛驴、还有一位不是皇子却被立为太子的少年,组成了这个有哭、有笑、有感情的故事。QQ群:182559325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家有个狐狸殿下

    我家有个狐狸殿下

    某天,某王妃接到某王爷的特殊命令,什么?让她给他挑妾室!?这该死的臭男人,真是一天吃素都不行!于是乎咱们的王妃点头哈腰地使出给力本事,某年某月某天,某王爷的征妾启事遍布凤离城大街小巷。斗,她江雪芽一向不怕!他不让自己好过,他也别想一天快活!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

    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

    其实,习惯的养成与从小所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有关。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过后天培养的,许多习惯是因为经常做一件事而自然形成的,还有一些习惯是人为的、刻意养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坏习惯也生出了许多“新花样”。例如:酗酒和吸烟,在女性和孩子中间已不罕见;营养过剩造成的肥胖,已成为富裕社会的大问题。许多人已经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可就是无法戒除。其实,要想彻底戒除坏习惯,也并不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除了要有坚定的毅力,还要培养自身的好习惯,要用好习惯来克服坏习惯。
  • 开启小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开启小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片勾勒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孩子们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读读这些故事,了解其中内涵,对他们做人和做事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本书收集了100则古今中外最具影响力的小故事,每则故事浓缩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精彩绝伦,妙趣横生,这些平凡而精辟的故事犹如一丝丝火苗,点亮孩子们的睿智之灯,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到智慧的力量。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 壮士,你家房顶有流氓

    壮士,你家房顶有流氓

    冷瑟瑟喜欢蹲在房顶看远处。手下总是问她:“老大老大,你在看什么?”冷瑟瑟总会回一句:“看美男。”“哪家美男?”“知县老爷。”方小安都会会默默地从房顶下面走过去。他只是个大厨,他不知道冷瑟瑟明媚的忧伤来自哪里,他只知道,冷瑟瑟开始看知县老爷了,他该做糖醋排骨了。
  • 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

    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

    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将大量的知识点纳入到本书中,以丰富我们的小读者的知识,弥补知识时代储备不足的缺憾——它会让孩子在没有成人的陪同下,独立地打开一扇扇知识的大门,享受知识带给他们的快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