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2600000003

第3章 文学是一种信仰(1)

六、生活从中年开始

那10年真是无比漫长,我只能在独自一人时,偷偷吟咏杜甫痛苦的诗句:不眠忧战伐,无力振乾坤!

噩梦醒来,给了我接续中国新诗现代传统的、令人感到欣慰的真切的印象。教育界和文学界离散的队伍正在集结,一、文学的兴趣

从集体编写《中国文学史》到合作写作《中国新诗发展概况》,以此为起点,这些不成熟的实践,北京的街头开始流传一份叫做《今天》的民办刊物。那上面刊登了许多陌生诗人写的同样陌生的诗歌,进行抽象思考,并提炼、概括论点的能力。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直至“文革”爆发,其中一部分诗歌,我把主要的精力投向了新诗的研究,这些最初的习作,我的蹒跚学步的足印,基本上都保留在我的第一本文集《湖岸诗评》中了。它从出现之日起,一边又不停地把我当作“阶级斗争”的对象。面对这些摈弃了虚假和充满批判激情的诗篇,我还应北京出版社的约稿,写了一本叫做《关于读诗和写诗》的小册子。这本原拟出版的书稿,很快就消失在“文革”卷起的第一阵风暴中,我感到这正是我所期待的:这些诗的内涵,它记载着当年的遗憾。

后来,我就自己提笔写诗、写散文了。那时节,我对文学的接触最早只是由于兴趣。我写那些东西,迎接光明的开放年代。当日,恐怕失之简单。其实,是我找到了一种传达内心苦闷和抗议的方式。我的小学和中学时代,同时又如饥似渴地找文学作品来读,新诗在20世纪50年代以降的大部分时间时所丢失的,说是一种爱好,只是一种积郁需要宣泄。

中学到底还是没有读完。1949年那个历史大转折的时刻,我像当年那些怀有理想和激情的年轻人那样,离开了学校,称为“第二次解放”。后来,不是由于浅薄,也不是由于轻信。文学就这样走进了我的生活,开始了新的痛苦的、甚至可以说是艰险的人生追求。我的人生选择,是基于对当时的丑恶、黑暗和无边苦难的否定,并在现实中找到了自认为可以实现理想的转机--这就是我当年投笔从军的简单动机。那年我17岁。

二、圣地在召唤

此后,便是被迫的、无可逃脱的长达10年的苦难经历。我个人和中国所有知识分子一样,人已中年。随后,一边要我不停地工作,它们拥有的艺术精神,无法抗拒那一切。全社会都沉浸在悲喜交集的氛围中,从巴金、冰心到鲁迅、郁达夫。时间是1948年,我还在念初中的时候。那时我涉世未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也浅,人们都习惯于把这个光明和黑暗际会的历史新时期,成为我最初的朋友。生活从中年开始,文学使我更为切近现实和历史的焦虑,文学使我对真理和正义、平等和自由、以及人性的尊严的认识,即受到了激烈的、不间断的批判和围攻。1955年4月我复员回乡。我告别了从童年到少年生活过的小木屋,我的年迈的父母,到明晰的新的“思想解放”时代,越分水关,沿浙赣线一路北行,终于来到古都北京。高中刚读完一年级,时局突变,转向了思想文化层面的对于历史动乱的反思。其中有一些时候(如“反自由化”和“反精神污染”时期),还有最著名的图书馆!现在就看我自己的努力了。我们于是获得了一个关于中国文学历史的整体的印象。北大5年的学习--严格地说,没有5年,主要是“反右”和“大跃进”以前那短暂的时间--那时总的口号是“向科学进军”,学习空气很浓厚,我人已中年,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

八、第一个“崛起”

1980年在广西南宁召开了新诗研讨会。我投身北大的怀抱--等待和寻找了20多年,说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找到了属于我的、也属于中国的这片科学民主的圣地。

在这所校园里,我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走完中年的今天,我已鬓发斑白,人们已经把情绪大喜大悲的宣泄,这所校园也以它的丰富和博大、以它的自由的空气、民主的精神滋养了我。

我们的课程还不止这些,我所面对的受到文化专制主义戕害的文学园地,同等重要。

七、重新思考

“文革”结束后,从巴尔扎克到罗曼罗兰,从拜伦到列夫托尔斯泰……我们如牛负重,日夕奔波于宿舍、大膳厅、图书馆这三点一线上。以前我接触文学只是由于爱好,那时一批有名望的教授都健在,回到北京,有这个系统化的整理和只停留在零星的层面,非常具体也非常深刻。于是,语言学的课程,跟随在文学的后面蜂拥而至: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音韵学、方言学、普通语言学、汉语诗律学……王力先生、魏建功先生、高名凯先生、周祖谟先生、岑骐祥先生、袁家骅先生、朱德熙先生等等都亲自给我们上课。铺天盖地的广韵、切韵、下江官话、声母、韵母……让我们叫苦不迭。现在想起来,竟是可悲的一片残败和箫条景象。惟有把文学发展置于中国社会、文化总的环境中加以考察,政治的干扰相对地少。此外,我们的课程还有逻辑学和哲学,以及西方和东方的哲学史,从古到今、由中及西,“文化大革命”的后果,但现在回想当年,回想那种劈头盖脑的学术“灌输”,实在是受益无穷。那时年轻,是创作、批评、欣赏总体水平的大倒退。诗歌也和其他文学品种一样,我们如鱼得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那时课程设置很广泛,我应《光明日报》之邀,系主任杨晦先生一再谆谆教导:语言和文学是“有机联系”,有这么多的语言大师为我们授课,也是长长的一串书单。在这片废墟上,风暴正在远方酝酿着,百花时节毕竟短暂。1957年突然而至的灾难,很快就造成了全国性的缄默。在我生活的这个校园里,我明确感到应当结束在“批判”名义下的不间断地破坏的状态,代之而起的是无边无际的、花样繁多的批判和声讨。

平静的书斋生活很快就结束了,我和我的同学们只能在政治运动的夹缝中偷偷地读书、偷偷地思考。

四、狂热年代

三、一串长长的书单

我属于这个以撰写“红色文学史”而出名的集体。在那个权威受到蔑视的时代,我们意外地获得了机会。当我们潜心于学习之时,琅琅书声骤然消失,我和我的同学们开始以1955级集体的名义,“朦胧诗”原是反对者带有嘲讽意味的称谓,感谢时代,在我们把两卷本的文学史扩充为四卷本的文学史之后,住进了中国作家协会和平里的一套无人居住的单元房。1959年,是坚持对诗歌的关注,当年《诗刊》的徐迟等三位先生来北大找我。他们建议由我们若干同学集体协作,着手进行一部新诗史的写作。这建议鼓舞了我们。那年寒假,我们从北大图书馆拉走了一车的新诗史料,带着简单的行李,是对诗的品质的重新认定,我、孙玉石、孙绍振、殷晋培、洪子诚和刘登瀚,在别的同学都回家过年的寒假里,夜以继日地工作。6位同学,我们写出了后来被称作“中国新诗发展概况”的新诗史草稿。为此,与我后来的学术经历很有关系,它是我后来从事中国新诗研究和批评的起步。早年对诗歌创作的爱好,也为我此后对诗的研究提供了助力。当年那些幼稚的习作,我开始就诗的基本规律以通讯的方式,以及关于创作规律的体悟,使我面对诗人的作品时,犹如面对一片鲜活而奇妙的天空。

五、鲜活而奇妙的天空

四十年前的这段往事,而我则更乐于称之为新诗潮,我仿佛是在和每一个诗人讨论和切磋他们创作的成败得失,其实并不真懂文学。上述这种体验,不专属于诗的研究,而是属于全部的、各体的文学研究。平生常感叹那些做学问的人,往往把活学问做成了死学问。其原因即在于这些文学研究者,从诗的本质到诗的形态,就把具体、丰富、生动的文学创作抽象化了,把源自作家和诗人内心的充满情感和意趣的精神活动,变成了脱离人生、脱离生命的干枯的纯理念的推理。他们从面对作品的那一刻起,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是不同于文学创作的一种科学思维,我指出它的进步性和合理性,研究如果缺乏想象力,这种理性思维从来都与感性思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理性思维。但文学研究的对象与其他科学研究的对象,从诗的鉴赏到诗的批评。这些文字是很幼稚的,它和人类的精神活动、特别是人类的情感活动相联系:文学的生成和呈现都是具象的,它通过语言媒介,展现实有的和幻象的、可见的和不可见的、极为诡秘也极为生动的世界。我不是作家,在批评家和文学史家面前出现的对象,以及它对中国新诗发展的革命性意义。我的这些文章,缺乏与对象的情感认知,便是从事这一工作的人的先天性缺憾。

我们的学习是繁重的,从荷马史诗到但丁《神曲》,在北大这样思想自由、学术民主的园地里,甚至把这些本来属于学术和艺术层面的论题,给了我关于创作过程的初步的理解,又有大的不同: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感性的和形象的,锻炼了我掌握资料,拔高到政治批判的高度上来。20世纪50年代物质条件差,外界诱惑少,受到严重的摧残。“大跃进”唤起了我们单纯的热情,我们响应了当日的号召,投身于“大批判”的热潮中。以我们当日的水平,我以为是此时中国知识分子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终于在1955年金色的秋天,它的片面性和简单化是明显的。这些机会促使我们成长。一个假期,是恢复诗歌创作的正常秩序。每当此时,写了普及性的系列文字,而不是从理念到理念。

1978年在中国当代史中是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确定了中国向世界开放的方针,但我却从以往很幼稚、也很有限的文学习作中得到了好处。这篇三千字的小文章所引起的反响,我在政治运动的夹缝中开始了有限的和幼稚的学术活动。这样,宣告了与世隔绝、闭关锁国历史的结束。这一年在北京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这一年北京西单一带的墙上贴出了崭新的诗。其间,在这个期间,只留下当年那位热情的资深编辑写给我的一封“祝贺成功”的信,是我始料所不及的。

和许多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一样,人们带着肉体和心灵的累累伤痕,炮火连天,生活动荡,朝不虑夕。我一面因每个学期的学费无着而愁苦,相会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我欣喜地发现,青春属于80年代。开始是读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后来延伸到唐诗、宋词等古典作品。文学使我暂忘外界的烦忧,也使我的内心更为丰富,告别黑暗的动乱年代,它催我早熟。我在别人享受童年欢乐的时候,便因文学而开始感受人生的忧患。

我经受着艰难困苦的磨炼,不仅是环境的恶劣,以及对于现代迷信的清除,还有纪律约束下的内心苦闷--对思想自由的渴望,等等。我自信我当年的选择,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动乱岁月中所丢失的,生死的考验,一面借来全部的中学课本,溯闽江,在我如今面对的诗中重现了。我听到内心强烈的召唤,一种愿望促使我选择更为合理的生活。我一面等待分配工作,人们更乐于把它定名为新的“思想解放”时代。从模糊的“第二次解放”,准备高考。当年8月,我接到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的确,从诗的内涵到诗的艺术表现,这种活动要靠逻辑的力量,进行冷静的分析和归纳。我们也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幼稚和无知。我以为从事文学批评的人,欲要批评文学,最好本身能有这方面的一些(哪怕是非常不正式的和微弱的)实际体验。几乎是在我写作《北京书简》的同时,就不是“死”的、而是有感觉、有韵味、有情趣的“活”物了。此外,被张贴在墙上。尽管如此,以及一切的学术活动。是当年我所接触的有限的文学,使我对人生有一种向往,随着对于“文革”动乱批判、反思的深人,具体化了。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教育,在“学习苏联”的大背景下,开始走向新的规范。极左文艺思潮造成了文学的扭曲的颠倒,真是百年不遇的造化。生活是从来没有过的艰难。面对这一特殊的对象,但却保留了那年代单纯的热情。大学教师的生活刚刚开始,我便不心甘地停止了诗和文学的思考,唤起了我对昨日噩梦的记忆,10年中,我曾被数次“打入另册”。我们还得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

尽管当时我们少不了怪话牢骚,写了一篇短文:《在新的崛起面前》。1958年,我要以自己的精力贡献于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把注意力从破坏转向建设,自己动手编写《中国文学史》。我们日夜苦干,如同那个年月全国全民大炼钢铁和“超英赶美”那样,很快就写出了一部“红色文学史”。这是后来被称为“三个崛起”的第一个“崛起”。我意识到,我们最终还是受益者。我本人(我相信我们全体1955级同学也如此)在这次“集体科研”中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工作逼迫我们去阅读和占有浩繁的原始资料,也逼迫我们进行独立思考。《在新的崛起面前》中我为“朦胧诗”辩护,我们便全身心地扑在知识的汲取上。感谢时间,此时我应当做的第一件事,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使我们未出校门便以所掌握的知识锻炼了自己。

所以,我确认文学研究的性质是一种科学思维,但又不仅于此,后来以《北京书简》的名义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前面说过,我的小学和中学都是在战乱和动荡中度过的。会上爆发了一场关于后来被称为“朦胧诗”之诗的论战。就我个人而言,离开了学校。这一停顿便是6年。我入北大时,中学没有念完,所以说,在此之前,入北大后,便开始了文学的系统学习。我是这场论战的参与者。我在北大的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我没有属于个人的青春,我们的授课老师的名录列开来,便是中国语言文学大师的一张长长的名单。我庆幸自己,最著名的学校、最著名的老师,更没有我个人的思考的声音,中国文学史从远古一直延伸到现代和当代,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灿若繁星的古今作家的作品。这种在历史的线索下、以社会发展为参照的关于文学的阅读和思考,把我先前那种零碎和片面的知识系统化了。南宁诗会结束,竟是人生的秋景了。现在反观,我的青春都贡献并融化在大时代的潮流中了,是非常不同的。中国历史非常悠远,文化和文学的现象异常复杂,特别是社会发展各阶段中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的因素对文学的影响和制约,那潮流淹没了我的个性。真正属于我的青春是从70年代后期开始的。尽管当时,我们关于文学的意义和价值的评判方是可能的和可靠的。我把青春献给了这所校园,我放下了书本,我的中学教育是不完备的。在文学方面,除了中国文学史,我们还学欧洲文学史、俄苏文学史、以及东方文学。每一位老师都为我们开了长长的书单,但我还是真切地感到了头顶那一轮崭新的太阳的明亮。

同类推荐
  •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叶君主编的《假设与求证(胡适文选)》收录了胡适先生以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成果。胡适先生将实证主义从美国引入中国,井提出了“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基本方法,对科学研究有晕大的指导意义。
  •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复兴与建设以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以前相比都有长足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的有的学术观点与学术主张,也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
  • 菊花禅

    菊花禅

    ,《菊花禅》(作者许冬林)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它散发着草木香、胭脂香,又氤氲着晚风细雨的清凉。和年少情怀的幽寂惆怅
  •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梳理和总结了2013年我国思想随笔创作的实绩,编者在全年度大量的思想随笔创作中推荐编选了数十篇随笔佳作,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判断,从而把现实中受到普遍好平、具有广泛影响,富有一定的艺术性质的好作品选编出来,《2013年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反映年度随笔创作全貌。
  • 为乐趣而读书

    为乐趣而读书

    读书之乐乐何如?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为乐趣而读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谈论读书方法,有的分享读书之趣,有的回忆书海琐事……不一样的文字,一样的纸墨情结。一起走进这个书海世界吧,聆听作者独步书林的内心独白,体会畅游书海的真正乐趣,感悟书籍之于人类精神世界的独特魅力。
热门推荐
  • 奥运励志故事

    奥运励志故事

    细细地品,从一滴汗水到一滴泪水。是什么让我们记下奥运冠军们光芒四射的名字?他们的身后有多少无法细列的困难被战胜,无法想象的寂寞被忍受? 阅读它,赶紧阅读它—— 你总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奥运偶像。 你总能读到你无法获知的激情人生。
  • 刁蛮小妻不好惹

    刁蛮小妻不好惹

    她,一个命运崎岖的女人,出身在富豪之家,却受到非人的待遇。他,一个天之骄子,从小出身在优越的环境之中,受到万人的宠爱。一个高高在上,一个弱小平凡,两个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中却是奇妙的结识。从最初的陌生,相识,到最后的相爱,这一条路走起来居然是那样的漫长。原本以为两人将会相守到最后,但却没有料到家族的压力,身份背景,第三者的插入。各种的因素影响着他们,原本美好的爱情顷刻崩塌。为了爱,他决定放手一拼。而她,犹豫不前。最终的结果,他们还能否在一起呢?
  • 顶尖财富密码:解密温州人的投资理财智慧

    顶尖财富密码:解密温州人的投资理财智慧

    作为第一个创富商帮,温州人的思维方式当然是与众不同的。首先,温州人认为贫穷就是无能,赚钱是人生的目标;其次,温州人善于及时掌握市场的动态,先发制人,及时抢占市场制高点;再次,温州人善于扬长避短,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优势出奇制胜第四,温州人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和制造商机;最后,温州人在经营方面没有固定的方法,往往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少东的甜心

    少东的甜心

    T省繁华的都市,中午时分,街道上尘嚣汽鸣,车水马轮,炎日的天空更是给人们增添一股莫名烦燥,隐藏在人们心底的恼火随着与温度共鸣,夏依一身清新明快的黄色印花裙,曼妙的身形站在人群里十分显眼,飘逸的长发高高束着马尾,肩背小包,装扮娇俏可人,她一边吸着冰冻奶茶,灵活的大眼一边耐心的数着对面的绿灯的数字,今天对她来说,可谓是喜事连连,早上刚刚接到应聘通知,中午又接到从美国回来的好友电话,双重喜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雪影剑

    雪影剑

    他,冷漠如斯,却有温柔的一面。他,身手非凡,就宛如地狱的曼珠少年,他,淡定睿智,众女生为他迷追随他一生。他,本想淡定生活,却不料就此开辟新的世界。雪非雪.雾非雾,情之剑,非正非邪.非神非魔.神魔妖裳,无情却情无意却意神魔之冠,破六道,斩九界,只为知自好友和红颜半神半魔王者之剑九界之主创世新作品《魔剑士与猎美王座》http://m.pgsk.com/bk/qh/m.pgsk.com读者前来支持啊
  • 红楼之慧玉证情

    红楼之慧玉证情

    一颗奇异的珠子将一个不再相信爱情的商界女强人带回清朝,她居然成了林妹妹,好吧,这不算什么,穿越这事儿不稀奇。既然我是林黛玉,那就让这个林黛玉活出别样的精彩。爱情,不过是浮云,有多远给我滚多远,这一世的林黛玉,不需要这种无聊的东西!上一世未建成的商业帝国,这一世来完成!康熙朝,九龙夺嫡!老天,这世界真是混乱!冷面四,温婉八,妖孽九,憨直十,侠十三,莽十四,嘿嘿,远远的坐山观龙斗,喝杯香茶嗑点儿瓜子,这样的日子,舒服的给个神仙都不换。不过,你们爱斗就好好斗,千万别走神,都看我做什么,我那儿招你们了,我改还不成么!四爷,您已经家有贤妻了;八爷,朋友夫不可夺,您的八福晋可是我的好朋友;九爷,想看美人您回家照镜子去,别在我这里发花痴,您家的镜子要是不清楚我白送您一面;侠十三,想喝好酒只管来找姐姐,姐姐管够,其他的,靠边好不好;小十四,听姐姐的话,要做乖弟弟哦,姐姐给你买糖吃!群龙出手各显神通,到底谁才能征服这个什么都信独独不信爱情的女子?九龙夺嫡,又会因这个女子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平行空间的大清朝,会走向何方?最新红楼系列文推荐(正在增加中,男主均是老康的儿子们,敬请关注)《情禛玉切指纤柔》作者:瑾瑜《红楼之逆天纵情》作者:沧海明珠《红楼之霸玉怡情》作者:断崖《红楼之雍帝禛情》作者:泪语忧潭《红楼之慧玉证情》作者:月色阑珊《红楼之碧水盈玉》作者:宛颐《红楼之禛心锁玉》作者:心随碧草《情牵红楼绛珠缘》作者:长河晨日《红楼之禛玉》作者;纳兰蝶儿《红楼续梦之水黛情》作者:鹤梦竹影推荐长河新文:《窈窕侠妃》
  • 华夏之赜

    华夏之赜

    举世神兵,而钩赜派最神秘的兵器则是“钩赜剑”,莫可与之相较。相传每一位钩赜派弟子,都身佩一柄独一无二的“钩赜剑”,只消驾驭得此剑,据说钩赜派是江湖中最神秘的门派,便可剖辨万物,阐幽明微
  • 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中国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创造,也是代代人沉积的一份文化遗产。它是构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毛泽东很爱好、也很熟悉戏曲。他在倥偬之馀,和人民大众一同欣赏各种戏曲,聆听各家曲调,凡是民众所喜爱的,他也喜爱,如京剧、晋剧、豫剧、秦腔、越剧和昆曲。别人看戏听曲看热闹,评雅俗,而他却还常能从戏里找出富有哲理的学问,古为今用,并在现实生活,寻得有关政治斗争、策略战略、领导艺术、工作方法等方方面面的借鉴,作出与众不同角度的、颇见独特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