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9700000036

第36章 为高鹗一哭:我相信俞平伯的“大是大非”论(1)

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最被人关注,最引发争论的,最没完没了,难以取得一致意见的,莫过于《红楼梦》了。

就从近些年的《红楼梦》的有关情况看,电视连续剧的上演,有人说好,有人说坏;通县挖出一块石碑,有人说真,有人说假;程本脂本之争,有人说对,有人说错;辽阳丰润祖籍之说,有人说南,有人说北;直到最近,一些专家对红学研究的发展,有人高兴,有人忧虑……这些持续不断的分歧,证明这部不朽着作,确实是中国文化界一个永远的热点话题,而且总能引起反响。

这就不由得不叹服伟大的艺术作品,永葆青春的强大魅力了。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什么事物,难免有过时之虞,流行的会落伍,时兴的会消沉,热闹过了,仍会冷清,风头一去,便成乌有。名人会过气,美女会憔悴,佳作会滞销,好歌会听腻,只有这部《红楼梦》,不管时隔多久,总能焕发出常新的精神,令人注目,就因为它是说不完的。正由于这是个中国文学中最大的谜,因此所有想在《红楼梦》上扮演一个把话已经说完,不准他人赘言的权威角色者,好像都有笑得太早的弊病。在红学领域里,谁的头上都不具有一顶永不暗淡的光圈。包括胡适之先生,包括他发现的那部脂砚斋本《石头记》八十回本,不也有人提出质疑了嘛?

记得那部电视连续剧刚演出时,京师满城说《红楼》,掀起的一阵《红楼梦》热中,胡先生发现的这个脂本,是出足了风头的。对后四十回按照脂评改动的结局,其实民众是颇多争论的。所有研究《红楼梦》的专家,看法是否都保持一致,不得而知。作为一种很主观、很武断的试验,把一直梦寐以求的脂评线索,搬到荧屏上,一定令某些膜拜脂砚斋的红学家,有长舒一口气的痛快,那大概是可以肯定的。

真遗憾,可惜胡先生仙逝了,没有这个眼福,一睹那位胖乎乎的贾宝玉在狱神庙中的狼狈不堪的样子。如果,他看到了,是点头呢?还是摇头,恐怕要两说着了。

但老百姓,也就是绝大多数读者和观众,似乎对贾宝玉不去当和尚,不披那件猩红色的斗篷,不在白茫茫的雪地里飘然而去,深不以为然;看到这位怡红公子,破衣烂衫,最后落魄潦倒的终结场面,都瞠目结舌。估计这些不甚赞成的意见,比较普遍、强烈,正好说明美学力量,有时挺能左右人心的。当时,主持此项拍摄工作的人,慑于众怒难犯,声明要重拍结尾部分,自然是一种安抚舆情的造势。说拍,也未必真拍的,后来果然也未拍。但至少表明这种落实脂砚斋评语线索的尝试,以一种婉转的方式,在承认失败。若是真的要拍,这回,恐怕不得不依据高鹗续作了。

于是,我想,九泉下那位灰溜溜的兰墅先生,可以把头抬起来了。

也许《红楼梦》就是容易引起针锋相对的争议作品,什么都是两说着的。甚至由前后两个人的合成的这部书,至少在没有更强有力的反证出现之前,这种曹雪芹高鹗的作者联署方式,是难以推翻的。然而,也怪了,对于这两位作者,也是一个看好,一个看孬,碧落黄泉,评说悬殊的。高鹗那“闲且惫矣”的形象,成了他固定的脸谱了。

一些近代红学家,对于高鹗续作的否定,尤为激烈,以至于恨得咬牙切齿地声讨,我始终以为有欠公允,好像不应该如此诋毁后四十回的。这后四十回存在的本身,被人接受和认可,便是它的价值所在。谁要不满意,谁可以放开手去狗尾续貂,没有人拦着的,原作者曹雪芹没说过版权所有,续作者高鹗也不曾说过,他续了以后,就成了他的禁脔,不容别人置喙。但自从胡适之先生发现了这部八十回本脂评本《石头记》,不少红学家便把高鹗视为《红楼梦》的杀手,这实在也太过分了些。

在我看来,高鹗是位了不起的《红楼梦》的功臣。正如曹操所说:要不是我拒绝称帝,不知天下有多少人想当皇帝一样,若不是他来续定这部书,还不知有多少自作多情的和下三烂的文人来糟蹋这部不朽着作呢。

假定依据程甲本或程乙本的序中所说,曹雪芹的原书散失,后来又从鼓书担上找到了一部分,书商程伟元请求这位兰墅先生予以补缀而成的话,那么,不得不承认高鹗确是一位天衣无缝的修补高手,这是一。如果依照胡适和其后发现的脂评本子,只有八十回,完全是高鹗凭想象,硬续上后四十回的话,那么,他即使不胜过曹雪芹,至少也是不亚于曹雪芹的文章巨匠,这是二。非此即彼,而无其他。所以,将高鹗对于《红楼梦》和对于曹雪芹的贡献,一笔抹煞,是不那么令人心服的。

无论红学家怎么说他的后四十回比前八十回,在艺术成就上有着天壤之别,但他在续作中,敢于悖逆中国人喜好大团圆结尾的欣赏习惯,虽然有“兰桂齐芳”的市俗之气,但能保持悲剧气氛到底,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手笔。“钗婚黛死”,“抄检大观园”,以及“宝玉出家”到整个家族的衰败,那效果毫不逊色于前八十回。

如果,曹雪芹丢失的或未竟的书稿里,并非现在这样的悲剧结局,那么,他向这位续作者脱帽致敬,将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后来那么多的续作《红楼梦》者,无不一一败下阵来,让曹雪芹的英灵,足足笑了个够。一直到今天,还有兴趣出丑者,没有一个不以闹出一屁股笑话而销声匿迹,足以说明高鹗的续书,是谁也不能逾越的高峰。但在职业红学家眼中,他的命运并不见佳,几乎绝大多数人,对他持非议否定的态度。而那个多少有些自恋的,还多少有些多情的,当然还有些倚老卖老的脂砚斋主人,一直被红学家置于尊崇的位置,是有点莫名其妙的。

若是真有这么一个了解曹雪芹的创作,以至到了能够和曹雪芹字斟句酌,进行探讨的亲密程度,而且,他又是最早认识到《红楼梦》的不朽艺术价值,以至曹雪芹死后,还在不断开掘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同时与曹雪芹有着某些血缘关系的这位脂砚斋主人,竟然忍心坐视这部书的散失,而不加以任何匡救,实在是不可理解的。

因此,姑妄言之,也许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个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时的场外指导、半合作者并兼总策划人的脂砚斋。

也许这个脂砚斋,是在曹雪芹成书并进入手抄本流通渠道以后,但《红楼梦》活字排印本还未出现以前的,某位或某几位评点家伪托的一个符号。若是他真的和曹雪芹在艺术上如此相知的话,到高鹗续书时,市面上尚能收集到断章残篇,那么这位脂砚斋却只知道埋头批注,而不去书肆逛逛,到鼓书担子转转,努力找到一些散佚的原稿,是无法说得过去的。程伟元之说,固然也有虚晃一招之嫌,但脂砚斋却未道及他对佚文的任何搜罗行动,是很值得怀疑的,他究竟是不是曹雪芹的朋友?而珍重亡友的遗文,不使失落,千方百计把它付梓出版,以免湮没,是我们中国文人的神圣义务。

同类推荐
  •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丁玲文萃

    丁玲文萃

    丁玲,她在三十年代的出现,她的名望,她的影响,她的吸引力,对当时的青年来说,是能使万人空雹的,举国若狂的。收入本书的十二篇短篇小说是丁玲文学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
  •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丛书以探求万事万物的知识为切入点,浓缩了读者应该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识精华;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资料,对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逐一展开,娓娓道来;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人物、文体知识、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俗语谚语、教育常识、新闻出版、称谓官衔、艺术、节日民俗、饮食、天文历法、山川地理、经济科技、邮政交通、竞技体育、历史知识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识。
  • 梅山诗稿

    梅山诗稿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写诗歌集结,主要为古体诗,内容多以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抒情为主,辅以叙事,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全书由四百多首诗歌组成。以时间为轴串联起来。书名取自书中诗《梅山诗稿》。
  •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热门推荐
  •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点面结合,图文并茂,使读者朋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名人成长经历和成功历程,更加清楚、细致地了解名人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进而达到了解名人、学习名人,同时配以“名人名言”栏目和精美的图片。用名人的事迹激励自己,本书精选了近百位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传颂最广的名人,分为先贤圣哲、帝王风骚、治世名臣、传奇名将、科学巨匠、文学泰斗、艺术宗师、民族先驱、巾帼红颜九大类,以最精练的文字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思想见解、丰功伟绩等,用名人的智慧指导自己。实现成功人生的最终目的
  • 黑白盐

    黑白盐

    《黑白盐》是建国以来全国第一部涉及私盐犯罪的小说作品。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语言风格朴实,对文字难以驾驭的犯案破案,却能娓娓道来。文笔沉着稳练,生活功底深厚,整个小说波澜起伏的结构与布局被作家运筹于帷幄之中。
  • 前夫错爱:悍妻要离婚

    前夫错爱:悍妻要离婚

    五年前的一场错爱,她浴火重生。五年后,她为了报复,毅然选择嫁入豪门,却差点丧命。尖酸刻薄破坏别人家庭的小姑,工于心计狠如蛇蝎的前未婚妻,怀了身孕隐居国外的小三,这个豪门还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她还能不能让他负责到底?
  • 间谍先生:阿富汗人

    间谍先生:阿富汗人

    惊动世界四大情报组织的间谍小说大师福赛斯!福赛斯在英国军情六处秘密工作二十多年,6岁开坦克,19岁成为战斗机飞行员!他对世界各国的间谍手法了如指掌,是美国中情局、以色列摩萨德重点关注对象!同时,他也是爱·伦坡奖得主,8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累计销量超7000万册! 间谍的世界,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2005年,伦敦发生一起震惊世界的重大恐怖袭击事件。然而,警方在调查中发现,伦敦事件只是开始,“基地”组织正密谋针对西方世界的又一次特大恐怖袭击。美英情报组织对袭击的时间、地点,目标一无所知。一名被美国囚禁多年的阿富汗犯人成了关键因素。间谍马丁再次出山,冒名顶替阿富汗犯人,试图潜入“基地”组织高层。然而就在马丁抵达阿富汗之时,真正的阿富汗人突然消失了......
  • 后宫策

    后宫策

    都说一入侯门深似海,那么入了宫门呢,就是汪洋大海了。人在海上漂,哪能没风暴?为了‘靠岸’,宫里的女人们开始了十八般武艺。
  • 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大全集)

    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大全集)

    大多数职场中人既不了解领导的心理活动,又缺乏与领导交的技巧,因此和领导之间产生了隔阂。这常常使我们的判断、工作方式和态度产生偏差,不但不能创造一个身心愉悦的工作环境,反而阻碍了成长和发展。只有与领导保持有效沟通,充分展示自我的能力和品格,消除与领导之间的误解和隔膜,才能获得领导的信赖和器重,才能有更好的上升空间。
  • 吕不韦十讲

    吕不韦十讲

    王朝的建立需要血与泪的浇注,是谁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的一腔热血,又是谁默默无闻地流尽了最后一滴泪,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他们的牺牲而驻足。君臣博弈,胜的骄傲,败的灭亡!父子博弈,胜的真能骄傲,败的真能灭亡?吕不韦的悲剧是对君臣共荣、互利的否定,更是对君臣斗争、暗算、倾轧的写照。血腥的斗争莫不以两种结尾收场一不是君亡便是臣灭。吕不韦献身于这场斗争中,失败的却是既为臣又为父的自己。甚悲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经典性总结。尖锐与现实的评判折射的是吕不韦之类的名臣们悲惨的结局。慨叹吕氏悲惨的人生之余,我们似乎应该回过头,看看他传奇般的人生。
  • 逆天狂妃:王爷宜坑不宜婚

    逆天狂妃:王爷宜坑不宜婚

    将军府草包小姐自从嫁给楚王殿下之后,在星宇大陆上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暴。她掀起了一场星宇大陆空前绝后的舆论风暴:“听说了吗?厌恶女色的楚王殿下竟和那草包谈情说爱了。”“瞎说,她不是跟那魔头卿卿我我的吗?”“岂止啊,她还把宇帝国太子迷的神魂颠倒呢。”“水性杨花啊……无涯太子也未能幸免!”臭名昭著的花痴草包摇身变成全大陆男人争相追逐的香饽饽,王爷表示很愤怒:“爱妃,对此你难道不想说点什么吗?”“春天来了,桃花开的茂盛了点!喂,你干什么去?”“掐……桃……花!”
  • 学长不乖:掳获邪魅美男团

    学长不乖:掳获邪魅美男团

    【日更,喜欢请收藏】她,黑道头目的大小姐,暴力冷情,孤傲自我。他,流连花丛的太子爷,魅惑多情,狂妄自大。第一次相遇,他轻佻地在她耳边呢喃,于是她挑眉一脚招呼他的小/弟!第二次撞见,他大手笔的想要买她一夜,她却扔了五十万给他,喊他一声鸭/子……待花心的他为她抛却万千女人,才发现她的身边不乏男人,他该止步不前,还是巧言豪夺?而当众多美男来袭,她又是如何hold住内心,又是为谁展颜一笑?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