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9600000014

第14章 在星光的辉映下

--《共和国的星光》的写作

做一个诗人很难,做一个有独特艺术个性的诗人更难;可以有千千万万读诗和爱诗的人,但不可能有千千万万的诗人。在中学时代(那已是十分遥远的过去),我曾迷恋过诗的写作。进入新时代以后我便知道,我已失去了创造的诗人所拥有的合理的空间。我不再期望自己会成为诗人。50年代最后一个春天,我还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学生。

当时的《诗刊》的同志们,感到国内还没有一部谈论中国新诗发展历史的着作,便由徐迟等同志出面,委托我和几位同学(他们是孙玉石、孙绍振、刘登瀚、洪子诚、殷晋培)合作编写《中国新诗发展概况》。也就是这时,我开始较为系统地接触中国现代诗歌创作和理论的史实。这个工作,弥补了大学现代文学史课程诗歌部份不够充分的缺陷,并训练了我们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此后,我业余的主要写作活动,是对当代诗歌的评介。这个工作促使我了解并熟悉诗歌创作的现实的脉搏。那时我刚毕业留校,年纪也轻,还不到30岁。也就是这时,我接受北京出版社的约稿,写出了一本通俗性的关于读诗和写诗的小册子。怀着忐忑的心情寄出书稿,收到的却是极为热情恳切的肯定。这是我的文学批评道路上受到的印象最为深刻的鼓励之一。正当我以浓郁的兴趣,准备投身我所钟情的诗歌研究事业的时候,一场可怖的政治旋风刮起来了。它不仅刮走了我那本有可能出版的、可以称之为处女作的《关于读诗和写诗》的书稿,也迫使我中断了关于诗的学习与思考。

一停便是可惊的十年。这期间,中国新诗和中国人民一样,经历了空前的灾难。诗歌创作走上了“假、大、空”的绝境。劫后归来,人已中年,当我重新开始我的工作时,我惊异于诗的严重退化。从1976年开始至1978年,我的研究工作也和那时的中国文学一样,处于一种“惯性滑行”状态。一方面,我从事诗歌运动和诗歌实践成绩的综合;一方面,我开始了诗歌基本理论的普及性文章的写作。那时我便觉察到,我的工作已与即将到来的跃动的时代不相适应。1978年底,一个决定中国命运的会议刚刚开过,我们停滞了很久的社会沐浴在思想解放的阳光之中。这种形势促使我很快地结束我手头正在进行的工作。1979年我先后送走《湖岸诗评》和《北京书简》两本书稿。算是表明我向过去告别并以一个新的视点重新起步的决心。整个的时代氛围启发了我。进入1979年,我沉浸于诗的回顾与检讨之中,总的特点是对于历史的反思。这种反思的出发点是:追溯“五四”新诗运动曾经出现过的创造的和多样的繁荣;总结建国以来诗歌创作所已达到的和曾经失去的,从中寻找新诗在长时间内所逐渐产生的异变的因由。

1979年北京大学“五四”学术讨论会上,我宣读了题为《和新中国一起歌唱》的论文。这是我对于建国以来诗歌发展道路的最早的回顾。这篇论文流露出我初步的思考历史批判意向。这批判性的特点,后来在以《历史的沉思》为题的论文中有更大幅度的展现。后者也是一篇长文,计四万余字,它是我在北大讲授《当代诗歌思潮》的导论部分。上述两篇长文完成以后,我舒了口气,有偿清历史欠债那样的轻松感。我感到,我对当代诗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要说的话,大抵不出于此了。当然,《历史的沉思》发表之后,也有的朋友对我的写法不以为然。他说,要是他来写,就不会采取这样的叙述方式。我知道,他指的是我文章中的“尖刺”,特别是论及许多历史事件和若干有声望的诗人的作品时我的不加掩饰的批评。我自知忠于史实的说话不免伤人情感,但我宁愿以此维护文学批评的严肃性。《论新诗传统》是这本书中未经发表而直接列入的唯一文字。

我写此文的用意,在于使我的思考保持历史延续性。它是我对“五四”以来迄至今日的现、当代诗歌,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描述的尝试。以上我用了较多文字谈到《共和国的星光》第一辑的三篇文章,因为它们的字数加起来超过全书的一半。这第一辑可以看作全书的基干,它确定此书的基本倾向是回顾性的,是对于诗歌的反思。一位年轻的评论家在批评我的作品时曾经作过这样的概括:“……中国知识分子普遍都经历了一个从‘想不到’到‘想得到’的痛苦觉醒过程。从‘想不到’到‘想得到’,其间我们的人民和知识分子都付出了血和泪的代价,甚至使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苦涩和讽喻,不过这是大有补偿的苦涩和讽喻,而最大的补偿就是,他们获得了独立思考精神和成熟的理性。”(王光明:《谢冕和他的诗歌批评》)

他对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描写是宏观的。我觉得自己是在历史的挫折中学会了理性的沉思。这种痛苦的沉思获得的坚定性是不易动摇的。

1979年对于当代文学的发展,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给人们的启示是太丰富了,对于诗歌也是如此。许多信息向我们表明,诗歌正在全面萌发着振兴变革的因素,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大批名字生疏的青年诗人的出现,以及他们的诗作的引起震动。1980年4月在广西南宁举行了全国当代诗歌讨论会。会议的话题集中于新诗的现状和展望上,新诗面临挑战的命题被提出来了,不同的关于历史和现状的认识有了初步交锋。它预示了以后更为激动人心的辩论。就是在这个会上,《光明日报》与会同志拟组织部份专稿见报,我也是被组织的作者之一。1980年5月7日《光明日报》刊出我的短文《在新的崛起面前》。我以如下的话结束了这篇文章:“接受挑战吧,新诗。也许它被一些‘怪’东西扰乱了平静,但一潭死水并不是发展,有风,有浪,有骚动,才是运动的正常规律。当前的诗歌形势是非常合理的。鉴于历史的教训,适当的容忍和宽宏,我以为是有利于新诗的发展的。”

文章一出来,立即引起不同的反响。我感到我是在“平静”的水中投进了一块小石子。我自己也如同文章所说的那样,准备随时“接受挑战”。那时没有预料到,我所使用的“崛起”一词,竟留给人们那么深的印象,以至于被不少的人所相继使用。我也没有预料到,继《在新的崛起面前》之后,又有第二个“崛起”和第三个“崛起”(即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的出现。当然,我最没有思想准备的是,由于它的出现竟引起了那么多人的情绪激动,以至于在四年后的某个时候,竟被归纳成“三崛起”在更大的范围、更严重的气氛中受到关注。其实,《在新的崛起面前》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理论,对当时出现的新的创作现象也缺乏具体论析。文章的作用只是在于,它发现并描述了诗歌发展的新的迹象。但作为一个评论工作者,这也许是少有的“幸运”,因为他的工作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当然,我为此也付出了代价。以《在新的崛起面前》为契机,我在此后一段时间一直以浓厚的兴趣注视着新诗潮的兴起、发展及其挫折。

在我的观念中,挽救新诗的走向衰竭状态的,只能是当前这样受到昌明政治鼓舞的、整个社会向着世界开放的良好时机。它为整个理论界、思想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宏阔的视野。中国新诗的由停滞走向发展、由窄狭走向宽广、由单一走向多样,它的成功或者失败,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要是我们不能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振兴诗歌(或是给振兴开一个好头),那么,我们诗歌的不景气将要持续延长下去。收入这本《共和国的星光》中的文章,除了前述历史回顾一类,另外大约一半,便是对于新诗未来的呼唤。

这是一本论文集。对于这样的书稿,一般出版家都表现了相当的冷淡。它之所以得以出版,全然是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慷慨。他们鼓励我将近年所写诗论,以“新的崛起”为中心主题结集出版。编辑同志的热情和认真令我感动。为此我深深地感激他们。

当然,此后因整个形势的影响,由于我遇到的麻烦,也牵累了他们,这又是我所深感不安的。《共和国的星光》出书了,送到我手中时已是1983年的秋季。感于当时的整个气氛,我一面暗自庆幸它的毕竟未曾夭折;另一面也为自己和出版社耽心,怕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从而引起更大的麻烦。我极力“缩小”这本书的“影响”,尽量地不持以赠人,因而也不曾多购。许多师友我都不主动赠送,这当然是无可奈何的失礼,直至今日我还在一一地请求他们原谅。随后,从各地来了熟悉的和陌生的朋友的信件,向我索取或要我代购该书,可是出版社和书店竟一本也找不到了。一本说不上有什么价值的小书,竟然有人想到它并真诚地寻找它,作为作者,我所感到的欣慰可想而知。

当然,在特殊的气氛中,我也听到不同的声音。对此,我不想说些什么。需要加以表明的是,不论我发表的见解存在什么样的不足乃至错误,但我的观点的不同于众或使用资料的不加隐匿,并不说明我对当代诗歌的看法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我始终陷于痛苦的思索中。我受到中国现代和当代诗歌的滋养,我的批评建立在它自身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我进行这项工作时完全把自己当作局内人而不是旁观者。最近,我在《中国诗萃》(50年代--80年代)的序言中表达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越是遥远的历史越是好写,越是近切的历史越是难写。中国千年诗史的最近一个阶段,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欢乐与悲苦、激扬与沉寂,它是我们诗化的生活史与情感史。因此,当我们试图描写它,我们仿佛是在从事一番无情的自我解剖。但我们毕竟无计逃遁作为当代人的使命。比起全部的中国诗歌的历史,这36年短暂得好似瞬间。但是忠实地、像历史家那样地描述并评价它,其对我们内心的煎熬,不啻千年之久远!”人民共和国的诗的星光始终照耀在我的头顶。我因它的明亮而欢欣,因它的晦暗而忧虑,我与它共命运。对于“数典忘祖”、“蔑视传统”、“蔑视权威”之类的言论,我除了付之一笑什么都不想说。

“春风”的朋友告我,他们将再版这本书。我再一次感激他们,为自己,也为关心它的命运的读者。

同类推荐
  • 流向远方的水

    流向远方的水

    本文收录了作者的一些散文随笔,简单的文字中透露出作者深刻的内涵以及对诗词的理解,对诗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一番
  • 芸编指痕

    芸编指痕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

    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

    张海君编著的《自信心·一个微笑的价值》是一本讲述自信心的文集,这些精巧富有哲理的故事能让对自己没有信心内心昏暗的人重新找回对生活还有理想的自信。成功的人,不一定多么天才,但是他们都相信自己。其实很多时候,你也可以告诉自己,我可以。
  • 淮安文学史

    淮安文学史

    淮安文学,犹如大海中那粼粼的波光,在太阳的照耀下,不断发出动人的光芒。从有文字可考的绵延达一千五百年的古徐国开始——是淮安的前身——那饱含着仁义的民歌,那承前启后的辞赋,那人品坚贞的诗词,那三足鼎立如巅峰的小说,等等,让淮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了一块令人骄傲的丰碑
  • 童心脉脉(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童心脉脉(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凤凰谋之吸血凰后

    凤凰谋之吸血凰后

    慕容雨悠,古老且神秘的慕容家族唯一的后人。她的择偶标准:《凤囚凰》中史上最腹黑的容止。终于老天给了她一个机会,让她穿越到一个叫纳兰容止的男人身上。只是,老天爷你这不是玩我么?我喜欢容止没有错,可是为毛给我个冒牌货?给个冒牌货我也忍了,为毛是两魂一体,而且是两魂争一体?丫的,我二十一世纪的天才少女,难道还玩不过一个古人?可是谁能告诉她,当一群女人争着来侍寝时,她该怎么办?她真的喜欢的是男人啊!当前世的记忆,今世的爱恨,神秘的血脉,一一揭晓时。她一缕红衣,坐下战骑,手驱长剑,血红妖瞳,睨视天下“我助我夫君得天下。”【精彩片断】慕容雨悠好不容易摆脱了两魂一体的苦逼生涯,给自己寻了一具病怏怏的身体。只是老天爷总是见不得她好,这具身体的原主人,竟是个可怜见的敌国质子。敌国质子也罢,竟还是一个爹不疼,娘懦弱的丑八怪。唉,丑就丑点吧!可怜见就可怜见吧!她现在别无所求,只要还是个女的就成。只是她都已经这么低调了,要身材没身材,要脸蛋没脸蛋,要家世没家世了。怎么还是会被那个腹黑的家伙发现呢?纳兰容止:女人,我喜欢你。慕容雨悠:对不起,我不喜欢。纳兰容止:可是我还是喜欢你。慕容雨悠:你喜欢我什么?我改还不成吗?纳兰容止:我就喜欢你不喜欢我,你改吧!***************************纳兰容止:在遇到她之前,我信佛;遇见她之后,我信她。慕容雨悠:上天入地,繁华鼎盛,刀山火海,你我同在。如同你一般,爱我如命。本文1V1,男女皆身心干净,男强女强,绝对的宠文!非同人,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 悍妾:锦绣田园来发家

    悍妾:锦绣田园来发家

    穿越到古代。倒霉做人妾。还是一户农户家的小妾。家有公婆,外加一个生病的正妻。奋斗。她要奋斗。“喂,家里没米了,纳你进门的珠钗当掉一只,贴补一下……”轻飘飘的话是她男人说的。“妹子,我的药没了,你能帮我去买点来吧,银子你自己看着办。”正妻一脸孱弱躺在床上,双眼却直盯着她手上剩下唯一的一定银子。“你当我傻,你药吃完了,干嘛不找你男人去要!”她不是吃素的,可不愿意为这个家无私奉献。所有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一场噩梦,想要摆脱,可还有两个拖油瓶。“娘亲你要去哪?”“去找你那个不负责任的爹!你不要拦着我!我想去死……”她怒吼。“可,我们没拦你呀!”两个小包子奸笑地在说。“啊……啊啊……”她快要疯掉了啦!
  • 请君入瓮

    请君入瓮

    一年前,面对苏素的百般讨好,某个男人挑了挑眉,“你,离我远点,别让我再看到你。”一年后,面对某个男人的百般求饶,苏素抱紧怀中的孩子,嗤笑一声。“对不起,先生,您说的人在一年前因为滚得太远,暂时回不来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魔女公主的花之追爱记

    魔女公主的花之追爱记

    那个,那个,占星学太复杂,纯奈再这里暂且不谈……太阳星座,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十二星座。因为是以地球为不动的对照点,太阳在一年中以宇宙中黄道面为平面,围绕着十二个星座运动为周期。
  • 问天穹

    问天穹

    寻天道,问天道,掌天道,不愿走别人走过的路,要寻自己的道,道在何方,我问天,仙为几何,我亦问天…一切尽在问天穹,抬头问天穹无边,白发寻道疯少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业绩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业绩课

    职场精英提高业绩的思维利器,企业创造利润的行动指南。公司要你不是因为你有高文凭高学历,不是因为你口吐莲花巧舌如簧,不是因为你外表俊朗漂亮看起来多么有精神,不是因为你能百般讨巧博得上司喜欢,也不是因为你工作努力天天加班到深夜几点,也不是……而是因为你能为公司——创造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