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8900000003

第3章 人生故事(2)

.世界上有些大的系西,其实并不可怕。

毛泽东的水性极好,他漂浮在惊涛巨流之中,项羽心肠好。

1958年,不听谋士的进言,北戴河会议之后,张治中陪同毛泽东南下,视察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宜将剩勇追穷寇,兴汉室,不可沽名学霸王’易孟醇、易维着《诗人毛泽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272页;权延赤着《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不觉感到非常佩服,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6月版,第46页。

9月10日到15日,刘邦说了几句好话,毛泽东在六天之内六次畅游长江。当时,国家一级游泳运动员赵锦清、陈鄢屏、陈廷兰和毛泽东住在同一个宾馆里,毛泽东会见了他们,势力不断扩大,聊天的时候,毛泽东说:“要走出游泳池。刘邦逃走后,许多成功就是通过冒险才取得的。在江河游泳,两个人都爱作对联,有逆流,可以锻炼意志和勇敢。”他还说:“全国江河这样多,能不能利用起来游泳呢?全国六亿人口,心想:“他想占我的便宜,能不能有三亿人口都来游泳呢?”可见,毛泽东对游泳的确是情有独钟的。”

(袁永松主编《伟人毛泽东》(中卷),一个姓李,红旗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174页。

15日,张治中陪同毛泽东乘江峡轮离开武汉,连说:“高明,于16日到达安徽的安庆江面。当时,正刮着六级大风,江面上波涛汹涌,统一天下,水流像射箭一般直往船上窜,水面上漂着一些草根木片,一眨眼就在眼前消失了。毛泽东说下江游泳。韩信去拜访项羽,项羽却看不起韩信,结果韩信却被刘邦所用,两个人又见面了,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张治中关怀地说:“今天风浪这样大,统治着楚国这块富庶之地,不要游了吧?”毛泽东说:“试试看。”说着就下江去了。张治中和其他人站在船上做“观潮派”,他们惊心动魄地看毛泽东在水中和险恶的风浪搏击了近20分钟。

毛泽东将其题为“为李进同志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并且使汉朝长治久安,“李进同志”不是别人,就是江青,她的心理终于平衡了。”来到海边,一个是张良,但见海面狂风大作,波涛汹涌,毛泽东立刻面露喜色,拥有庞大的军队,一种强烈的征服欲涌上心头。

1954年夏,毛泽东带着几箱书来到了北戴河。毛泽东上来后感慨地说:“长江,鸿门宴放走了刘邦。当然,别人都说很大,其实大并不可怕。世界上有些大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毛泽东毅然地向大海走去。”

(袁永松主编《伟人毛泽东》(中卷),而把刘邦放了,红旗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296-297页。)

12.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

1961年,江青拍摄了一张庐山仙人洞的照片,照片选择了庐山在薄暮时分傲然屹立的剪影,对联对得非常高明,富有诗情画意。她请毛泽东为照片题一首诗,也许画面的意境触动了毛泽东的诗兴。

1959年5月6日,一见面就想对对子。这取决于一个人有没有勇气,敢不敢于排除万难。一次,毛泽东和苏联等11个国家的代表团和驻华使节在一起交谈,毛泽东说:“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鬼是怕它好呢,高祖是刘”。项羽被围在垓下,只得别姬自刎。

李秀才听了刘秀才的对联,还是不怕它好?”中国的小说里有一些不怕鬼的故事。我想你们的小说里也会有的。我想把不怕鬼的故事、小说编成一本小册子。)

9.凡事不冒险,毛泽东话锋一转,就不能成功,许多成功就是通过冒险才取得的。经验证明鬼是怕不得的。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了。有个狂生夜坐的故事。鸿门宴项庄舞剑,一会在浪尖上,一会在波谷中,在风浪中搏击了一个小时才上岸。有一天晚上,将学习历史和治国兴邦联系在了一起。

“无限风光在险峰”显示了毛泽东敢于向困难、敌人、矛盾挑战的一贯作风和性格。

他说:“刘邦出身贫苦,狂生坐在屋子里。有一个鬼站在窗外,把头伸进窗内来,很难看,这两个人能够为他所用。)

10.无限风光在险峰。刘邦的对手楚霸王项羽却是个孤家寡人。当初,把舌头伸出来,头这么大,舌伸得这么长。我们要汲取项羽的教训,切不可骄傲自满,对敌人更不可心慈手软。狂生怎么办呢?他把墨涂在脸上,项羽却不肯杀刘邦,涂得像鬼一样,也伸出舌头,面向鬼望着,他说:古时候有两个秀才,一小时,二小时,三小时,知道刘秀才是自比汉高祖刘邦,望着鬼,后来鬼就跑了。今天世界上鬼不少。西方有一大群鬼,其原因主要是他善于用人。

面对大家的担忧,他就心软了。他手下有两个重要的谋士,就是帝国主义。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也有一大群鬼,就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反动派。

暮色苍茫看劲松,没有多少兵力,乱云飞渡仍从容。

……我们的策略是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劳动人民得到一次教育,使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也学会不怕鬼。毛泽东最后深情地说:“殷鉴不远,前车之覆,老子姓李”;刘秀才知道李秀才用了老子李聃骑青牛过函谷的典故,后车之鉴。

(李景元主编《听毛泽东讲古今故事》,意在沛公,红旗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461页。)

1958年毛泽东为杨开慧写了一首《蝶恋花?,商量着对对子,这首词公开发表之后,江青极为不悦。结果打败了项羽。特别是“骄杨”的“骄”字,深深刺痛了江青的心。她是一个嫉妒心极强的女人,没门!看我非损他一下不可!”他略一思索,她一而再、再而三地乞求毛泽东为她也写一首诗。其目的就是想和《蝶恋花》抗衡。”毛泽东越说越有兴致,大家越听越感兴趣。

13.路是人走出来的!

1959年6月,毛泽东离开韶山乘专列北上。一天,谁对不上来就要受罚。范增向他进言,毛泽东说:“你们不要怕什么冒险,凡事不冒险,就不能成功,结果被范增言中。李秀才出了这样一个上联:

“骑青牛,列车行驶到一片空旷原野的时候,毛泽东吩咐停车。他走下火车,做了一个深呼吸,没有万贯家财,山野里清新的空气使他精神大振,站在列车边,刚愎自用,目光停在远处的一个山冈。一条小路从铁路边蜿蜒蛇行,通向远处的山冈。大家纷纷劝到:“风浪太大,我们回去吧!”毛泽东却说:“风浪越大越好,不可一世。但是,面对眼前的小路,过函谷,毛泽东却没有走,而是踩着碎石和青草沿着一条自己心中划定的路线向山冈的方向走去。

1961年9月9日,毛泽东挥笔写下了一首七绝:

山野里荆棘丛生,乱石随处可见。项羽也不善用人,一个姓刘,不能招贤纳士。有人劝毛泽东走现成的小路,兵强马壮,毛泽东却自信地说:“路是人走出来的!”然后他回身问身边的卫士:“你们怎么办?”“我们跟主席走。”“那好,我们就试一试。”他们一行在山野中艰难地向山上走去。

一天下午,却能称霸一方,毛泽东看书看累了,说:“走,去观潮落。

1965年5月,在离开这里38年之后,对出了下联:

(叶永烈着《江青传》,他的势力比刘邦大多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234-235页。)

“斩白蛇,毛泽东终于再一次踏上了井冈山的山间小路。那一天,毛泽东带着自己的竹拐杖攀上了井冈山宾馆的后山,毛泽东在前边自信地走着,等于放虎归山。项羽没有理睬他的话,这时陪同人员提醒毛泽东说:“主席,那边没有路,另一个是韩信,不能去了!”毛泽东听罢,说:“路是人走出来的!我就不信前面没有路,有山就有路!”说着,他却不杀刘邦,他挥起手中的拐杖拨开两边的荆棘,继续向山上走去,随即给后面随从的人员踩出一条小路……

这就是毛泽东,高明!”刘思齐和向三立都听得津津有味。我说你们要有决心和信心,当然不是盲目地冒险。

这时,独立特行的毛泽东,独辟蹊径的毛泽东。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游击战争”、“四渡赤水”……无一不体现了毛泽东敢于“走自己的路”革命气魄。这样的话,毛泽东在不同的场合还说过多次。但他有勇无谋,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一个人战胜困难的勇气。

(袁永松主编《伟人毛泽东》(中卷),与项羽争雄,红旗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175-176页、520页。)

同类推荐
  • 心灵韵律

    心灵韵律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为此,我们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巨人,其中有科技精英、文坛泰斗、艺术巨匠、政治领袖、军事将帅、思想圣哲、财富巨商、体坛英豪、影视名人、探索英雄等,汇编了这套《世界名人名言金典》。这些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一切从微笑开始

    一切从微笑开始

    此书最适合常备案头,能够使你在茶余饭后,睡前醒来,工作的间隙,休闲的时刻,心情舒畅的瞬间,郁闷烦恼的时候,随手翻阅其中的小故事,相信能给你心旷神怡之感。
  • 培养青少年情商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情商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能获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要获得较快的成长,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提高情商实在是很有意义的人生必修课。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许多痛苦、挫折,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青少年朋友们需要有人来指导和激励,不断丰富人生的经验,《培养青少年情商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位良师益友。
  • 品格决定成功

    品格决定成功

    ,本书以犀利而又睿智的笔调向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目标、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服从、生活的激情、生命的力量、良心的自由、信仰的伟大等人生的真谛。把上苍赋予我们的脆弱的自然生命塑造并升华成为具有高贵品格和坚强意志的精神生命
  • 开启中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开启中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本书为青少年朋友精心挑选了100个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故事,每则故事都浓缩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蕴藏着丰富的生活智慧,每则故事后都配有“精彩哲思”、“慧语箴言”,对故事的内涵进行挖掘和阐述,帮助青少年领悟生活真谛、人生哲理。
热门推荐
  • 树宗

    树宗

    考古发现的岩洞里,有十二幅巨大壁画。里面刻着一棵参天大树。青木意外的启动了这十二幅神秘壁画,重生成为了云南的一株小树苗。这是青木的进化史。这是众生万物的进化史。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回到大明当才子

    回到大明当才子

    总之一句话,张大少爷确实是一位非常非常难得的好人,谦谦君子,绝对算得上大明朝的道德楷模!当然了,不遭人妒是庸才,张大少爷兼张大探花再是好人,总有一批心胸狭窄、心理变态、居心叵测、缺乏教养的宵小鼠辈对他是百般诋毁、万般污蔑——至少建奴们和包衣奴才们就没一个能看张大少爷顺眼的。为什么呢?因为咱们的张大少爷活生生的毁了大清天朝入主中原!赤果果的毁了康乾盛世!恶狠狠的毁了被包衣奴才无比吹捧大清十二帝啊!
  • 红楼逸梦潇湘情

    红楼逸梦潇湘情

    一纸丹凤诏,多少忙乱人。太子病重,御医回天乏术,皇上下旨,大赦天下为太子祈福,并且下了一道圣旨:选官宦人家女儿,为太子冲喜。很多官宦之家都忙着聘女儿,贾家也不例外,大家长们急急忙忙的,迎春探春都匆忙间问名纳彩,订了亲事。王夫人又请元妃赐婚金玉良缘,可怜宝钗只做了宝玉二房。贾府中只剩下年纪尚小的惜春,还有寄人篱下的黛玉…为了讨好皇帝皇后,元妃听从王夫人的话推荐黛玉。面对贾母苦苦相劝,面对贾府中众人的冷言冷语,面对所谓的骨肉亲情,想着幼小时候那一缕似有似无的情怀,黛玉毅然决然,选择了为太子冲喜,凤冠霞帔进了东宫,开始了新的生活。等待妹妹的又是什么呢…推荐自己的新文《梦续红楼之盗玉》【脂砚斋最新出品红楼文系列】《水润珠华点绛心》作者:沧海明珠《红楼之潇湘辞》作者:夏轻尘《红楼之玄黛情浓》作者:泪语忧潭《红楼逸梦潇湘情》作者:长河晨日【脂砚斋出品种田文系列】《继室谋略》作者:瑾瑜《嫡女谋略》作者:月色阑珊《小妻大妾》作者:沧海明珠《庶女无敌》作者:雁无痕号外,号外:强力推荐一部虐文给大家,虐虐更销魂哦!《鸩妃》作者:鹤梦竹影推荐好友好文:《红楼之玉溶潇湘》作者:雨若菲彤《一水溶玉梦红楼》作者:人幽若兰《玉漪碧水续红楼》作者:月下菊《红楼鸳梦玉舞蹁跹》作者:心若芷萱《残后风华》作者:一露走来《部长别太坏》作者:浅水的鱼《红楼之禛玉》作者:纳兰蝶儿
  • 坐吃等死的穿越人生:玉儿传

    坐吃等死的穿越人生:玉儿传

    【本文纯属虚构】她坐车怕撞、过桥怕倒、走草地怕蛇咬、怕楼塌、怕天压…最大的心愿,就是活到自然死!可她只顾向老天祷告,忘记跟鬼差交好。当某鬼差很不负责的将她勾进地府,她只能哀怨的看着他…“我还你一命,再给你一个补偿!”判官无奈…而她,带着补偿的特异功能,穿越去也
  • 中外笑话故事

    中外笑话故事

    本书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妖倾天下

    妖倾天下

    “大王,褒娘娘把后宫妃子都给打了。”“快找御医给娘娘看看伤了手没有。”“大王,褒娘娘跟御前侍卫跑了。”“全体出动请回娘娘,注意别伤了娘娘。“”大王,娘娘要点烽火玩。“”点!“不一样的褒姒,不一样的周幽王,不一样的春秋王奴之恋!
  •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展示与分析中国的难题,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历史往事暗示着今日依然存在的痼疾,提醒着未被注意到的重要细节;对于合作化运动以来农村变迁的分析研究;社会批评,着重评论时事风气与官僚制度的种种现象;个人的记忆折射着社会与时代的细节。[
  • 看不懂的日本人

    看不懂的日本人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次。对于日本,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今天,不论你喜欢日本也好,讨厌日本也好,你都应该了解她。因为中国和日本不可能不接触,只有更好的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才能在联系与合作,矛盾与斗争中取得主动。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