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700000036

第36章 附录一 文学的纪念(1)

特殊的文学阶段

中国新文学发展至今(1999),已有80年的历史。对这段历史加以划分,前30年是一个大阶段,后50年又是一个大阶段。一般指称前一阶段为现代文学,后一阶段为当代文学。这两个大阶段,又可按不同的切割,作更为具体的划分。但这前后两个阶段的划分,已约定俗成,并无太多争议。作为中国新文学的组成部分,始于1949年而无限延长的当代文学的命名,近年来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这一问题的解决,只是时间和精力的问题,当然也有学界同人重新约定和认同的问题。本文的论述仍然沿用目前通用的“当代文学”的概念,而且仍然遵从以1949年为这一阶段文学的起点的惯例。

1949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以这一年为标志,中国的政局有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当代政治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在很多时候是政治“运动”文学,文学“配合”政治--所以,这种政局的变化对于文学的影响,几乎就是决定性的。何况,以往呈整体状态的文学,也是以这一年份为标志,开始了以台湾海峡为分界的同一文化母体的同体异向的发展。两岸三地的文学从此开始了历时数十年的既彼此分割,又相互补充、相互辉映的历史性时期。这也是自有新文学历史以来所仅见的。

这一阶段文学对于中国新文学来说,是一个产生了巨大变革的特殊文学阶段。一方面是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新文学传统得到延续,另一方面则是这一文学的若干品质产生了大的变异,原来的文学流向有了重大的改变。由此生发出有异于前的文学新质,它无疑是对新文学历史的一次改写,同时又以它的特质给中国现代文学史以新的经验。这些文学经验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文学的内容有了新的拓展,即新的生活和新的人物大量地涌进文学。当然,与此同时,更多的旧的生活和旧的人物也退出了文学。在这一进一退之间,文学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话题。

社会功利主义

中国当代文学直接承继了近代以来文学强国新民的传统。中国几代的社会精英,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四方求索而救国无门。当军事上连连败绩而实业救国或洋务运动等又未能奏效的时候,文学则成了他们实现强国新民理想的重要选择。这些新进的知识者认为,强国在于新民,新民必先铸魂,而诗歌、小说、戏剧和各种文章则是唤醒民众的可行方式。由此可见当时文学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

从文学改良到文学革命,中国作家想以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全面革新的努力,使之有效地接近民众并为民众所接受。这正是使文学有益于改造民众这一思路的延展。由此,我们看到了从新文学革命开始的“为人生”,到后来的“为救亡”、“为国防”、“为政治”,以及每一个时期都有的“为……”的号召、主张和实践,其中的用意也正在于使文学能够和社会的发展、民心的建设结合起来。

这些因素,自然地形成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的功利主义的理念。文学尽管有多种功能,但“文为世用”的观念,却是中国人自古而有。这与中国的国情有关,也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而把这种“有用”的文学观念加以改造、并大面积地移用于政治的动机、并使政治最后支配了文学,则以中国当代文学为极致。早在抗战结束之后的国内战争时期,即有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学思想出现。所谓“工农兵”,工人及士兵都来自农民,其中心则是农民。中国以农立国,当时战争的主力是农民,广大的根据地也在农村,把文学发展的基点放置于农村,则是社会情势之必然。

从农村进入城市,从根据地转向全中国,胜利者把赢得胜利的经验带到了建设新的生活之中,其中也包括“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学经验,并把这种文学经验上升为中国文学的方向。1949年7月5日,新中国成立的前夜,在第一次文代会上,周扬作《新的人民的文艺》的报告,其中说:“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文艺的方向,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自觉地坚决地实践了这个方向,并以自己的全部经验证明了这个方向的完全正确,深信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见《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北京,新华书店,1950。)周扬用不容讨论的坚定的语气来说这番话,这番话绝非随意而为。1949年以后的全部事实,证明中国文艺正是按照他所表达的路线和方向来进行的。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文学社会功利主义在当代的强化。

农民文化的支持

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不仅是由于新建立的政权的行政力量坚强有力和决心的坚定,而且,还由于在这一经验的背后,是中国广大国土上的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习惯和趣味,特别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农村文明和农民文化。以往是在局部地区实行的文艺方针,如今要使之推行于全部国土和全部人口。这一巨大工程是与当日执政者雄心勃勃的、要建立一个大一统的计划社会的理想相联系的。

乡土中国文明与现代都市文明的冲突,一直贯穿并折磨着中国文学的全部进程。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农业国,农民-地主创造了田园式的乡村文化,它成为主导式的文化形态。都市知识分子在中国是先天地力量单薄,它没有根。这些知识分子,他们或者本身就出身于乡村,即使来自中小城市的,他们的根底还是乡村。他们是从那些地方走进大城市、并经由诸如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走向西方。他们为中国引来了西方现代文明的火种,用以烛照封建中国的暗夜。这些受到西方熏陶的知识分子,可以在特定的时代(例如“五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在一般时期,他们则始终被乡土中国文化所包围。他们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这尤其表现在战争时期的延安。正是由于严重的两种文化的冲突,导致了20世纪40年代初那个重要讲话的发表。当民众(包括当时的军队及其干部)只能享受低级的农村文化时,在那里引进并演出《大雷雨》或曹禺的作品就是悖谬的。许多文艺的悲剧由此产生。50年代围绕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的争论和批判,其实也就是乡村和都市的文化冲突的外现。这种文化冲突的思想,在韦君宜的《露莎的路》中也有涉及。“亭子间”里的大小知识分子,把他们的趣味和习惯带到了延安的窑洞,这不仅在当时、即使在今天也是非常荒唐的。

围绕着文学各个品种之间展开的讨论,看似复杂,究其内因,说透了都要追溯到这个根本上来。都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之间的冲突,在中国,往往体现为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冲突。从这个角度来考察,长期争执不休的新诗格律问题的讨论,以及80年代关于“朦胧诗”问题的讨论,不论是主张格律体反对自由体、还是主张明朗反对晦涩,既是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冲突的体现,也是都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冲突的体现。

由于战争实践的胜利的鼓舞,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它摇撼了本来就很脆弱的都市知识分子意识。它改变了“五四”所形成的以都市文明为主导的运动方向。毫无疑问,以胜利者姿态出现的乡村文明,正以其巨大的覆盖力改变着中国文化的格局。从20世纪中叶开始,对全体知识分子实行的思想改造运动,说到底也就是乡村文明对于都市文明的占领。

政治的统一自是不必说了,经济上也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的全面改造,即把原先多种形态的经济,改造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工厂、农村、商业和手工业都如此。至于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统一”,其中最复杂和最麻烦的,则是文学艺术。因为文学的生产是个别的,是和每个作家的个人经历、个性、修养以及审美趣味相联系的。一个作家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作家总是以独特的思想、飞跃的想象、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来获得创作的成功。这样,整个文艺创作就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局面,即“个人”与“集体”的矛盾,文学一体化的工程困难重重。

把形形色色的、多种多样的作家改造成单一构成的作家,这看来像是一个神话,但还是在坚定的号令下展开了。至于改造的标准,已非常明确,那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的工农兵方向。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用农村和农民的标准在广大的精神领域对非工农兵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方法进行改造的大工程。

这个工程推进的方式,一是通过知识分子自觉或非自觉的思想改造,二是通过接连不断和花样繁多的政治和文学的批判运动。关于作家的思想改造,其总体倾向是按照新的方向和标准,对过去的创作进行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许多作家都以“集体主义”的眼光检查和批判自己与工农兵迥异的“个人主义”。这种对于个人主义的否定,对于创作者而言无疑是“挖心”的举动。作家是以个体的方式进行充分个人化的创造活动,取消文学创作中的“个人主义”,就等于取消个人的思想自由和个性化的创造思维,而个人的消失意味着文学的不幸。

这是一个特殊的文学阶段。文学以空前的魄力和持久的坚持,推进它的一体化理想。它为自己设置了很高的目标,以当日政治上的“一边倒”为模式,文学也寻求一种理想式的倾斜,目标在于建立一种前无古人的文学模式。每一次政治批判或文学批判(尽管各个时期的提法和内容均有变化),但都旨在把全部作家的实践(从内容到形式无不如此),一步步地推向它所规定的方向。

中国作家进行这种否定的结果,是这些作家在新的形势面前的普遍“失语”。那些不失语的作家,除了来自农村或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以外,也少有成功的例子。即使是用新的语言进行创作的,也大都表现不自然和不娴熟,大体也如那篇讲话所形容的,“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倘若描写,也是衣服是劳动人民,面孔却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毛泽东选集》,第3卷,851、8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正是在这种大形势下,众多的中国作家为实践这个方向而纷纷抛弃自己所拥有的生活体验,同时也“隐藏”和取消自己的艺术个性,去描写和表现(更多的时候叫“反映”)他们所陌生的生活和人物。这种避开和抛弃自己的长处以就自己的短处、压抑个性去适应共性、消隐个人的眼光和观察的角度而代之以群体共有的表现方法,使许多富有才华的、当年正处于创作成熟期的作家丧失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我们在《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中看不到“这一个”丁玲,而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看到了,尽管后者比前者写得早得多。是莎菲使丁玲在她的作品中和文学史中存活着,而不是后来那些使她赢得了荣誉的新作。

同样的情景在曹禺的创作中也有表现。曹禺早年写过许多堪称传世之作的戏剧,使他在盛年便登上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高峰。随后的创作如《明朗的天》、《胆剑篇》,特别是《王昭君》,都是听从他人的指引而失去了自己个性的失败之作。大师的辉煌都是在他的前半生完成的,这使人们为之扼腕。曹禺自己也是晚年方才“悟”到,然而岁月已晚。也许老舍的《茶馆》是个例外的成功。然而了解老舍的人都明白,是他原先拥有的生活而不是后来外加的“体验”,使个人的才华在“古老”的“茶馆”中发出了光辉。现代文学的其他几位大师,生当50年代,都正是盛年时期,可谓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但是,不论是郭沫若、茅盾,还是巴金、沈从文,他们有的从此缄默(如沈从文),有的改作别事(如茅盾),令人遗憾的是,继续写作的那些作家,并没有写出堪与他们先前的作品如《女神》、《家》、《憩园》等相比肩的作品。

新的文学形态的胜利

文学的统一化尽管带来了许多弊端,但事实也不全是暗淡的。也有一批在新形势下得心应手的作家,他们取得了成功。赵树理无疑是这个文学时代的骄傲。他以一批关于中国农村和农民的故事,取得了自有现代文学以来表现中国农民的最高成就。赵树理创造了一系列生动、切实的农民形象,他成为以文学的形式表现中国农村的圣手。他是个集大成者。赵树理在实践新文学的新方向方面,取得了他人无法企及的成功。也许由于他本身就是农民,他深深了解中国的黄土地上辛苦耕作的人们。所以,问题不是不可以写工农兵、文学也不是不可以以农民为中心,而是不可以所有的人都放下他们熟悉的人物和故事,去写他们不熟悉的人物和故事。在赵树理那里是成功,而在别人那里可能就是失败。

这个理论的倡导显然在一些作家那里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中国新文学中有所谓“乡土派”的写作,这些作家在表现中国农村方面作出了贡献。鲁迅通过他儿时的乡村生活经验的再现,表达了甜蜜而苦涩的乡情,以及中国大地的积重。更多的现代作家都在“为人生”的旗帜下,传达了广大的中国乡村的哀愁。但这些作家由于明显的知识分子立场的局限,在表现中国农村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都远不及40年代响应了“工农兵方向”的号召、以赵树理为代表的这一批作家。

在这一批作家那里,表现新的时代和新的人物的命题就不是空泛的,而是一个一个切实的行动。值得提及的作家还有孙犁、柳青以及“山药蛋派”的作家们。他们创造了一批战胜苦难、争取新生的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红旗谱》中的朱老忠的反抗性格,遥远地承续着《水浒传》英雄们“替天行道”的功业。《小二黑结婚》里的人物让我们依稀看到鲁迅《故乡》中的人物的影子。这些作家和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的心是相通的,这里看不到“代言者”,也看不到传统知识分子那种旁观的“悯农”的痕迹。他们是一同站立在大地上共享悲欢的兄弟。他们是真诚地感受到了中国黄土地的苦难和欢乐的作家。孙犁的《山地回忆》、《荷花淀》飘散着北方大地诗意的芳香,尽管他表达的是一个苦难深重的年代。

中国当代文学由于致力于推进工农兵方向,因而在表现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生活方面,作出并取得了超越前人的贡献。回顾“五四”以来的文学,由于发动和支持那场文学革命的是城市知识分子,他们中的中坚分子多是留学海外受到良好的西方教育。他们中虽然有不少人来自农村,但由于那时的兴奋点不在农村,而旨在“以洋为师”借引进西方的观念和经验以改造中国的旧文学。因而,对那些人来说,尽管他们也许了解农村并同情农民的命运,但也可说是所知有限,表现既不广泛也难有深度。显然,有更为迫切的目的吸引着他们关注的目光。

同类推荐
  • 名家名作精选:冰心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冰心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重重对照,反射又反射,于是世上有了这许多(璀璨)辉煌,虹影般的光彩。没有蒲公英,显不出维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
  • 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闲居诗韵

    闲居诗韵

    本书以历史、地理、人文为写作范畴,是一本散文为主、诗歌为辅的文学集子。其中诗歌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当代诗歌和古体诗歌。
  • 世说人语

    世说人语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别找借口找方法

    别找借口找方法

    “别找借口找方法”体现的是诚实、敬业的工作精神,一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一种完美、负责的执行能力。要想获得成功,我们必须和借口告别,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我们不能让问题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而要通过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把问题变成机会,成为迅速通往成功的“推进器”。主动寻找方法、积极解决问题的人,是优秀的人,自然也就是受欢迎、容易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相信,凡事总会有解决方法,而且是总有更好的方法,因此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他们都不会用借口安慰自己。其实,方法和借口一样,“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找,总是会有的,只要我们抱着第一时间行动的态度,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思考,勇于承担责任,不断地自我提升,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就能高效地、创新地解决问题。方法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你能想得出来,又能起到良好效果,都可以称之为方法。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一个问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很多时候,不是没有任何方法,而是没有一种更好、更新的方法。方法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有优劣、适当与否之别,如果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妥当、高效、有创意,你就会事半功倍,启机会的大门。
  • 大唐王朝3

    大唐王朝3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黑石拍卖团:跷家小猫咪

    黑石拍卖团:跷家小猫咪

    <此文中连载两本书(已完结)有兴趣的亲可以看>“你想做什么?”<br/>谭焱的一步一步逼近,让古心彤害怕的不得了,她惊恐的问着。<br/>谭焱轻笑,反问:“不要那么惊恐的看着我,我有那么可怕吗?”<br/>古心彤防备的看着眼前的男人,听着他接下来看似缓和,却无比残忍地话语。<br/>他说:“怎么说孩子也是我的,他已经这么大了,不生下他多可惜。而且,生下他还可以控制你,不是吗?”<br/>谭焱的手,肆意的在古心彤圆润的腹部上行走,说着那让人脊背发凉和心痛的话语。<br/>&nbsp;&nbsp;&nbsp;&nbsp;
  • 领导者修养文库:怎样当领导

    领导者修养文库:怎样当领导

    领导,就是领而导之。领导者在管理中的角色就是“用人”和“管事”。而大多数管理者共同的感受是核管理者能力的重中之重。因为人是活动的,复杂的,有七情六欲的和价值取向的..本书作者以人力资源管理为自己专门的研究领域,这也就是本书作为管理者借鉴和参考的价值所在。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杀手重生:天价老妈腹黑娃

    杀手重生:天价老妈腹黑娃

    黑暗势力追杀被列为叛徒的她,把她和儿子炸得粉身碎骨。一朝重生,竟然让她和儿子一起回到被炸死的半年前。重生一次,具备异能的她决定不再躲藏,带着腹黑儿子闯天下。杀手同行不断出现,情敌如假花,灵异的古城消失,身具异能的原因,黑暗势力创始者的秘密,前世与今生有何关联?探险与反抗,要么生,要么死!
  • 妾出自魔门

    妾出自魔门

    妖女出山,毒手遮天,魔魅天下——学成下山的第一天,堂堂将军府唯一的嫡女就被自家老爹以报恩之名塞进一顶小轿抬进了恩人家的偏门,做冲喜新娘,而且还是妾!原因就是那位丑名远扬、克死好几个未婚妻的大哥不愿娶妻?这到底是在开玩笑呢?还是在开玩笑呢?原本是看在可以有一个方便伪装的身份好完成魔门任务才嫁过来,可瞧瞧她都遇见了什么?后院的阴谋诡计,到处的栽赃陷害,还有国仇家恨混杂其中……老爹呀,您这是报恩还是报仇呢?遇到这么多有趣的事,害她忍不住想出手了可怎么办?害她想将这滩浑水搅得更乱怎么办?
  • 最有效的晋升方法:做最好的员工

    最有效的晋升方法:做最好的员工

    要想在职场成功晋升到底有没有捷径呢?要想在这个职场登山运动中胜出,只需把握两点,就是捷径,第一:不要走弯路,第二:相同的路走得比别人快。站在员工的角度,要立足于这两个基点,循序渐进地运用快速晋升的观念、心态、思维方式去做事和为人处世。我们相信,职场之“ 道”比“术”更重要,人在职场,树立正确的观念、心态与观察角度、思维方式,比苦学任何具体技巧都重要。正如推销大师万变而不离其宗,而一位推销新手,不明白推销的原理而背诵推销108招,理论上熟练,却无法灵活运用。
  • 市委书记

    市委书记

    中巴车从马尾河桥面向北拐去,开始颠簸起来。一条县区之间的等级公路,怎么会颠簸呢?刘扬看了一眼小何,压低了声音问:“怎么回事?这路咋会不平呢?”不待小何回答,就近一位干部模样的中年人说:“新修的咋能平整呢?可惜了政府的钱啦!”小何刚要插嘴,司机提高嗓门大声说:“这个黑心的郑小桐咋不给枪决了呢?就是用钱糊,八千万也能把这点路铺到河阳去。”司机的话引起车上不少人的哄笑。刘扬静静听着,小何没敢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