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300000029

第29章 高村源流考(1)

一棵树,上面有几片老叶。这叶子说落吧,还没有落,说不落吧,它迟早要落。每有一阵风吹来,叶子都会摇摇欲坠,但是风一过,奇迹般地,叶子又会继续逗留在树上。树很痛苦,也很矛盾,它甚至有一种残忍的想法,希望这叶子能早一天落下去,这对它是一种解脱,对叶子也是一种解脱。而对于叶子来说,它也有同样的想法。但是树继续地站立在大地上,叶子则继续在风中唱着最后的歌。直到有一天,双方都麻木了,都被折磨得疲惫不堪了,这时,叶子在不经意之间,轻轻地、瓜熟蒂落式地脱离母体。

这是在接到伯父去世的电话时,我那一刻的想法。

这想法像诗。而我在那一刻也真想把它写成一首诗。我在那一刻知道了:我们家族这根斑驳古老的大树,又有一片老叶凋零在2000年冬天的风中了。

我的父辈老弟兄三个,是倒着走的,先是叔父,在十二年前去世,接着是父亲,在八年前去世,接着是伯父,在我接电话的这个时候去世。三个男性去世了,三个女性则还活在人间。她们是我的三妈、我的母亲和我的大妈。她们如今按老百姓的叫法,叫“寡妇”,按文化人的叫法,叫“遗孀”。她们如今虽然还苟延残喘地活在人世,但已经如风中老叶了,哪一阵风中说下来,就会下来了。尤其是我的母亲,光今年就住了几次医院,硬是我咬紧牙关,用自己一点菲薄的稿费在支撑着她。

高村是渭河平原上一个古老的村庄。高氏一族是什么时候在这谓河畔上居住,并世代繁衍,最后形成如今这两千多口人丁的大村子的呢?据说很古老了,但古老到什么年代,却无从查考。我曾经查过《临潼县志》,县志对域内村庄的记述,最早的只到明末清初,这使我很失望。但是它对所有的村庄,只从那时才注意到,才开始记述。因此我也没有办法,不过这倒也好,空白为我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当黄河象出没的年代,渭河平原还是一片沼泽。当七千年前半坡人筑穴而居的年代,渭河平原仍是一片沼泽。半坡人手执钓鱼竿,望着这沼泽出神。后来大禹治水,疏通河道,谓水泄入黄河,黄河泄入大海,于是八百里渭河川裸露了出来,成为沃野,于是人类一群一群地,携家带口,从山上和塬上下来,在这平原上居住。

高氏一族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在这块冲积平原上定居的。换言之,高村这个同姓村子,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形成的。

谓河平原上几乎所有的村子,也都是这样形成的。它们几乎都是一姓人家组成的一个村子。比如高村旁边的是安村,安村的旁边是季村,等等。有时四个村子,像四枚棋子一样地布成一个大村,人们便把它们连起来叫,比如“樊胡刘赵”,等等。有些村子,给姓氏之前加上一些奇怪的称请,比如“母猪李也”“石灰刘也”“皂张王也”“湾李马也”等等。这些称谓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直到今天,实属难得。想来,这些称谓也许与主人们从事的职业有关,也许与居住地方的地理环境有关。

其实所有的我们称“村”的这个字眼,在当地土语中都称“也”。比如“高也”“安也”等等。只是在形成书面文字时,“也”字才写成“村”字。这个文字上的变通也不是从今日始,我看县志,县志上清朝年间就这样写了。

叫成“高也”“安也”等等,给村子平添了一种古老、安详的气息。说起字来,其实在关中农村,有许多挂在老百姓口头上的古字雅字,如果哪一个有心人能深入民间,将它记录下来,加以研究,将会是一项抢救工程的。中国汉字,经过打磨后虽然规范了,但是变得光滑起来,失去了表现细微感情的能力。每一次我回到高村,和乡党们拉话,他们在表达那些极为困难的话题时的准确性和分寸感,都叫我极为惊讶,感慨他们是名副其实的语言大师。

在几千年的岁月更替中,这些同姓村子都表现了高度的纯粹性和排他性。只此一姓,只此一族,绝不允许杂姓进入。

到建国那一年,高村这个大村子,还是人人姓高,绝无杂姓。这些高姓都是一族,以我家而论,在五服之内的,大约有十几户,五服之外的,离得近些的,亦有十几户人,其余多数人家,隔朝隔代,离得远了,但是细细算来,还是“五百年前是一家”。村上的“班辈”,细细排列,各安其位,绝不马虎。

第一个进入高村的外姓人家姓王。老王是高村唯一的一户地主家的长工,好像和这地主还沾一点亲戚。土改时,老王分得了地主的几亩土地,这样,老王也就成了高村的第一户外姓。老王是个木匠,人缘好,记得我爷爷的棺木就是老王给打的。

第二个进入高村的外姓人家姓赵。老赵是一个从河南来的铁匠。起先,他搭了个铁匠棚,在村外,风箱响着,铁锤丁冬,为村上人打割麦的镰刀、做饭的菜刀。其实搭棚子暂时居住的时候,老赵已经思谋着怎样正式进入这个村子了。机会终于来了,老赵的工棚里传来了婴儿哭声,他老婆一胎生下两个女娃。于是老赵将一个女娃送给了当时的生产队长,算是结下一门干亲。尔后,生产队长召开社员大会,吵吵闹闹一阵后,终于将赵铁匠这户人家接纳入高村。但是提出下不为例。

高村依着谓河。渭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因为渭河,而有了漫长的甘肃河西走廊,而有了丰饶的八百里渭河平原,而有了十三朝帝王之都古长安。高村就扒在这个渭河的南沿上,它距渭河入黄处大约有三十公里。

用“机”这字眼很传神。的确,千百年来,高村就像平原上一种叫“机地龙”的野草一样,紧紧地扒在渭河老崖上,历经年馑,历经战乱,风风雨雨,纹丝不动。

有一句老话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渭河也是这样,河流以三十年为一个摆动的频率。茫茫谓河滩,宽窄约有八里,号称“十里渭河滩”。河流这一段子,是南崩,一片又一片的崖崩进了河里,又在河对面造出平滩。三十年过去了,它停止了往南崩,又开始往北崩,于是南边的滩地就显露出来了。

两岸的人们,不知从哪个时代起,通过打官司,定下了“以河为界”这个种地范围。因此,那边的滩地多一些的时候,那边的日子就好过一些。滩地没有了,水逼到老崖了,这边的人就只好精耕细作老崖上面一点可怜的土地,然后眼巴巴地等着河再往过崩。

我出生的那个年代,河流还在对面“母猪李也”的那个老崖底下,但是已经开始气势汹汹地往过“崩”了。每遇一场河水,就会往过崩好深的一截子。那时的地还是自己的,爷爷叫了一帮人,火速地将滩里长的榆树伐下来,运回屋里,防止被朋在了河里。这砍下的愉树后来盖了两间安间房。由于我的出生和房的建成在同一个时间,所以我的名字里面有一个“建”字,而“群”字则是我们这个班辈的人后面都挂着的一个字。

河流在我出生的十年后,终于不可遏制地逼到了高村的老崖下。有好些户人家的房子还被崩进了河里,不得不把庄子往后迁。河流从此也再没有往回崩,原因是政府从老火车路上拉来了许多的石头,造起了护堤工程。几十年又过去了,高村的人只好眼巴巴地看着河流永远地在自家门前打转了。

我见过谓河发的最大的一次水,是在1960年。河水涨得齐了两岸的老崖,十里渭河滩白茫茫一片。河中间漂着从上游漂下来的房屋、牛、树木、古船等等。河水很急,这些漂浮物箭一样地从眼前驶过。有时,在漂浮物上会趴着一个活人。活人大声地喊着“救命的爷哪!”“救命的爷哪!”声音凄厉、绝望、令人惊心。但是,就是高村水性最好的人,也不敢下河去救的。

每逢渭河涨水,地下水的水位就会上升,高村的井,水便变成浑的了。河水涨得越大,井里的水位会越高。而在渭河的老崖上,每逢涨水,岸上便会趴着许多的人,大家侧着脑袋,向河心瞄。如果河心是鼓的,那说明水还在继续涨,如果河心是凹的,那说明水已经在塌了,不必紧张了。

而在不发河水的日子里,谓河则显得平静、衰弱,像一条无名无姓的河流一样容易被人忽视。

高村有一个渡口,这个渡口就叫“高家渡”一条破船,拴在老崖底下。老崖上修一个斜坡,过往的客官,从这里坐船,艘公的篙一点,一阵工夫,船就到对岸了。

写下“高家渡”这几个字眼时,我突然明白了,在代代相传的口头语言中,“高也”这两个字,并不是指的“高村”,而是指的“高家”。换言之也”是“家”字的意思。以此类推,别的张也、王也、李也、赵也的“也”,也都是“家”的意思。例如,李先念将军过渭河时走的是“胡也滩”,这“胡也滩”应当是“胡家滩”。

从我家距离渭河渡口,不多不少恰好是一百米距离。爷爷给家门口的老槐树底下,支了个茶摊,招待过往的人。爷爷的茶摊是免费的,纯属公益性质。茶叶是那种又苦又涩的“老胡叶子”,水是渭河里的水,烧水的柴火是叔父从坟地里刨下的几个柏树疙瘩。在我的记忆中,那时的爷爷已经衰老。

爷爷此举纯粹是出于一种虚荣心的需要,他希望听到几句赞美他的顺耳的话。当然,爷爷此项善举也有一点实惠。那些灌了一肚子茶水的客官,在动身乘船前!都要对着爷爷搁在墙角的那个尿缸,轰轰隆隆地一阵大尿。这尿水可以壮地,而用它来泼蛰伏期的麦苗最好。从这个意义上讲,爷爷把每个过往客官,都看作一架他的制造尿素的机器。

同类推荐
  • 巅峰

    巅峰

    真实而全面地记叙了新中国几代登山运动员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攀登数座海拔7000米以上山峰,在雪域高原、生命禁区挑战人类登山奇迹的感人故事和艰辛历程。时光如梭,虽然这些故事已成为历史,但那些聚焦在登山队员身上关于勇气、团结、力量、纯真、善良、美好、友爱、胸怀、梦想的感人故事,和其中闪耀着的人类因追求真善美而不屈不饶的思想光芒,却是需要我们永远传承、发扬的精神财富。尤其在当下,更具有诸多现实意义。一个人的历史,是一部心灵的成长史;一群人的历史,是一部民族不屈前进的奋斗史。《巅峰》描写的,正是一部群体挑战生命极限、回归真实自然、演绎人间大爱、集合理想信念的心灵史诗。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窃听风云:美国中央情报局(绝密行动)

    窃听风云:美国中央情报局(绝密行动)

    它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好莱坞大片里,颠覆、暗杀是它的拿手好戏,通缉伊拉克总统,追杀卡斯特罗,影响世界政坛的重大事件中它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美国最能花钱的部门之一,但往往是无功而返;击毙本·拉登一雪前耻,但反恐行动远未画上句号。这就是它—美国中央情报局。为读者揭秘世界上最公开、实力最雄厚的情报组织。
  • 天国寄情

    天国寄情

    为了我这心愿更多的传播,也为了郭冬芹永远的活在我记忆里,永远在这个世上留下她的生命痕迹,生命价值,就将忆念她的文章集束为一体,编成了这本书。我想,倘有一个人从她的教训中得到启示,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那她就会和获得新生一样快慰!
  • 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诗歌是文学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词盛行于唐宋,而现代诗歌则是随着白话文的兴起而开始发展的。诗歌没有散文那种细腻淡然,也没有小说的迭宕起伏,但它却以最简炼的语言囊括了最丰富的情感。诗境富有大胆的想象,诗意具有悠远的意味,还有力求避实就虚的空灵。文字优美、富有韵律,常给人以“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的美感。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读这亦真亦幻,似远似近的诗歌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编者,走入诗歌鉴赏的艺术大堂……
热门推荐
  • 哈佛家训精华读本: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

    哈佛家训精华读本: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

    《哈佛家训精华读本: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是一份献给孩子的人生礼物,是促进孩子们成长、成才的精神食粮。它借助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孩子们阐述了百年哈佛的人生哲学,告诉孩子们许许多多做人与处世的哲理,从而启迪孩子们的人生智慧,激励孩子们奋发上进。
  • 尸身密码

    尸身密码

    本书将揭开十大迷团:★神秘的传国玉玺究竟何时丢失,如今又在何处?★同处西疆,楼兰、于阗、龟玆等大国屡遭外侵,小小精绝何以独善其身?★光武帝刘秀文治武功雄才大略,为何屈葬于水患之地,其灵柩真在黄河中心?★罗布泊永远消失了?★四大鬼村与骷髅岛有何关联?★护国神兽是传说还是存在?★黑暗兵团在守护谁的利益?★沙漠里的海市蜃楼从来只是幻景?★被诅咒者的尸体为何僵而不腐?★躺在玉棺里的人,到底有着怎样难解的身份密码? 本人新书《完美猎杀》实体版将于6月中旬上市,敬请关注。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妃要乖:傻妃惹人爱

    王妃要乖:傻妃惹人爱

    前世,她是被遗弃被诅咒的血瞳者,在五岁时被父母亲手抛弃……这一世,她是燕语国的九公主,因为她是皇后所生,遭人迫害,所以被天竹老人收为徒弟……这一世她有一个同胞弟弟,同胞弟弟同样中毒,身子虚弱,她为了弟弟,被迫卷入一场又一场的阴谋……这一世,她的心被一点点注入了亲情,温暖了心……那这一世,她的心会为谁融化?
  • 凤命侧妃

    凤命侧妃

    本以为青梅竹马,无论他野心多大,都会助他登上高位。可一场交易,让她沦为重人嘲笑的笑柄。天生凤命,内定太子妃未来皇后,一朝被人当作物品送出,沦为一介侧妃。新婚之夜的纳妾之礼,出身低下的姨娘的嘲讽,同为侧妃之人的暗中黑手,一个个都想将她踏入泥底。既然如此,那就极自己所能,在这乱世之中谋划得一席之位。
  • 杨力讲人体保健

    杨力讲人体保健

    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大脑、头发、眼、耳、口、鼻、肢体、胸、背、腰、腹、皮肤,以及五脏等多个重点部位,向读者系统地阐述了一套全新的科学养生方法。《杨力讲人体保健》涉及了中西医保健学、卫生学、生理学、病理学、营养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内容翔实、简单明了,且通俗易懂,是一本健康养生、延年益寿的工具书。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木自成双

    木自成双

    这,终究只是属于一个女人的故事,男人只是成长路上的风景:她女生男相,随遇而安擅长接受现实;他眉清目秀,温吞如玉却擅长纠结。两人成婚却相互并不纠缠,他心有他人又如何?她亦得到自己想要的闲适生活和一方碧水蓝天!本来注定各安天涯的两份爱,可是日子久了,她的心里有了他……
  •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1)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识人用人管人

    识人用人管人

    如何察知人才的真才实学,如何让员工的知识能量得到最大的发挥,如何做到知人善任、各尽其才,如何用较简单的管理取得较大的绩效,如何驾驭员工、建立优秀的团队……这些问题都是错综复杂的,答案也不一丽足。关键是领导者要不断揣摩和总结。最终寻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识人·用人·管人(经典给力版)》借鉴了许多管理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力图从实际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洁明了的道理,阐述三大领导艺术的一般规律和知识,既有传统管理经验,也有与时俱进的领导技巧。从而为读者献上了一份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的大众读物,并期待大家在自己的实践中掌握要领、融会贯通,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促进自己的事业走向成功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