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200000038

第38章 遗恨(4)

批斗会结束后,北师大的红卫兵将早已准备好的卡车开了过来,打算像北航那样游斗彭德怀。崔满仓见状,严词呵斥。红卫兵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十几个人一拥而上,先把彭德怀推上卡车,随后高喊着“打倒小阵再道!”“砸烂保皇派的狗头!”等口号,将崔满仓三人的领章帽徽撕掉,一同推上车,开始游斗。

游斗先在院中进行。

一顶用铁皮和纸做成的两米高的大帽子套在了彭德怀头上,顷刻,他脑袋的周围便有血迹溢出。崔满仓见状,怒斥了他们几句,结果换来一阵拳脚,被打坏了腰。

游斗车在校园兜了圈,然后冲击在门,向北太平庄驶去。就在这时,王金岭坐着一辆“红旗”轿车赶到了。他看到彭德怀和崔满仓的惨相,不禁勃然大怒。他以周恩来办公室联络员的身分出现在红卫兵目面前。

“你是什么人!”红卫兵头目问。

“我是周总理办公室的联络员!”王金岭严正地回答,接着指责道,“他们这样搞是违背总理指示的。你们必须马上把彭德怀交给卫戍区!”

崔满仓见王金岭以如此身分出现,便马上汇报情况说:“他们简直是一帮强盗,不仅打了彭德怀,连卫戍区的人都打了!”

王金岭立刻命令红卫兵把车倒回去,并更加严厉地对红卫兵头目说:“这样还得了,连负责护送的解放军都敢打,你们要向中央和军委承担一切严重后果!”

一场后果不堪设想的游斗,总算被制止住了。

然而,批斗并没有就此结束,随着酷夏的炎热,批斗彭德不的“温度”也在急剧上升。

根据中央文革的部署,北师大批斗彭德怀刚结束,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又召开了一次规模盛大的批斗会。这次批斗会是“首都无产阶段革命派”联合组织的。批斗对象除彭德怀外,还有黄克诚、谭政、罗瑞卿、彭真、万里、杨尚昆、薄一波、许光达、陆定一、张爱萍等党政军要人。

周恩来闻讯后,即刻指示傅崇碧:要严密做好警戒工作,准备好部队和车辆,当被批斗的同志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立即运走。为预防万一,要准备好一架直升飞机。

王金岭奉命和参谋长刘光甫一起察看了会场。道路和直升飞机降落点以及警戒位置。而后,他们又去警卫2师布置了警戒任务。

谁知就在这当口,彭德怀被提前押到了会场,据说这是一位将军的命令。

来到休息间,没等彭德怀立定站稳,这位将军就怒气冲霄地跨到他跟前:“彭德怀,你也他倒有今天呀!”抬起头看看,你还认识我吗?”

彭德怀抬头看了一眼,没有认出面前这位骄横的将军。他摇摇头。

那人抢起拳头朝彭德怀脸上打来:“你真的不认识我了?我就是差点被你抢毙的人!”

彭德怀的脸颊痉挛地颤抖着。他又仔细端详了对一方一番,猛然想起来了。他刚要说什么,只见对方伸展开手掌,左右开弓,“啪啪啪啪”四个耳光重重打在他脸上,接着又猛踢一脚。他倒在地上,像头受伤的雄狮怒吼道:“×××,我认得你,认得你!你、你在朝鲜战场上是个怕死鬼!没错,我差点没有枪毙!真可惜!真可惜呀!我当年应该果断地毙了你!”

那人怒气未消,又要打,被警卫处处长劝阻下来,并立即下令警卫人员把彭德怀带到预定的休息间--女厕所去。事后,傅崇碧严厉地批评了那位将军。

真实,“文革”中打着冠堂皇号公报私仇者,又何止那个将军一人呢?这些人与虔诚的殉道者一起,成了“文革”中最坚定的“左派”。

8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1959年8月16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关于彭德怀为首的反党集团的决议》(摘要),从而在全国掀起了公开批判彭德怀的高潮。大小报刊竞相发表批彭社论和文章。同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彭德怀及其后台罪责难逃》,并转载了《红旗》杂志第13期社论《从彭德怀的失败到中国赫鲁晓夫的破产》,《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宜将剩勇追究寇》。这些社论无一例外地将彭德怀和***捆在一起批判。

8月17日,《人民日报》突出报道了广大军民欢呼党的八届八中全人决议公开发表的情况,并以《展开彻底摧毁资产阶级司令部的大斗争,坚决清算彭德怀及其后台篡党篡军罪行》为题,报道了“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国防科委、三军驻京机关院校革命派狠揭狠批大野心家彭德怀”的活动,发表了《彻底清算彭德怀篡军反党滔天罪行》一文,从民主革命起系统地对彭德怀进行批判。

8月27日,《人民日报》又借影片《怒潮》大做文章,进一步扩大批判彭德怀的声势。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批斗彭德怀成了一种时髦,许多单位争来抢去。仅在7、8月份,彭德怀就被批斗100余场。他的身躯一次次被推倒,一次次又站起来;他的头颅一次次被按下去,一次次又昂起来;他的呐喊一次次被截断,一次次又响起来。待到大批斗的局势缓和一些之后,已到残烛年岁的彭德怀,身体已经彻底垮了。

1967年9月下旬,毛泽东视察了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之后回到北京,准备过国庆节。

在他召集的中央文革碰头会上,他不知出于什么考虑,一再表示了他要结束文化大革命的愿望:明年春天结束文化大革命,接着开九大。专案要赶快清理,除了有问题的,很好老同志都要参加九大……

“彭德怀专案组”此时已在林彪党羽黄永胜掌管之中。在中央文革和林彪的授意下,专案组开始三番五次地“突击审讯”彭德怀,态度蛮横,并时有打骂现象。

“彭德怀,平江起义不是你的什么功劳,而恰恰证明你又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这一点你承认吗?”

“我不承认,因为这是歪曲!你们这些话和最近报纸上有个别人打着批判《怒潮》的旗帜,说什么‘平江起义彭德怀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是一样的。这不只是侮辱我个人,而是侮辱平江起义,侮辱共产党领导的起义!这是站在反革命立场,替40年前的反革命分子翻案!这是罪恶!当是我们成立了临时革命法庭,处决了一批反革命分子,替革命群众申了冤、出了气、撑了腰,打击了反革命气焰,这是完成应该的!如今,为什么把铁的事实颠倒过来说呢?”

“彭德怀,你在清乡时杀了多少农民?”

“这是屁话!历史文件还在嘛,参加平江起义的也还有人在嘛,你们可以去调查嘛!决不容许无中生有,别有用心地替反革命分子翻案。就是站在宗派主义立场上,也不能容许,应当批判。”

“你在红军北上时,有人因病住在你部,这个人对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究竟持什么态度?”

彭德怀立即明白对方是指周恩来,其用心显然是为整周恩来搜集炮弹,便斩钉截铁地回答,“这个人态度很明朗,坚持支持毛主席的意见!”

“好,你先说说,贺龙参加庐山会议,是不是和你一路去的?”

“是的!”

“在路上,他是怎样鼓动你写‘意见书’的?”

“没影的事,没有人鼓动。那封信是我自己在会议后期直接写给毛主席的私人信件。”

“你好好想一想,他跟你都说了些什么?”

“没有就是没有,有什么可想的!”

“在你去‘三线’之前,***都给你谈了些什么?***是不是跟你说过,将来还叫你掌管军队?”

“我去‘三线’是毛主席批准的。毛主席请我吃饭,***和其他同志也参加了。***根本没有对我说这些。”

“张国焘手下的人现在都在哪里?”

“说起张国焘,这个人该枪毙!可是,和他在过一起的同志,不见得都是坏人。”

“老实告诉你,延安整风时,这些人有的因为伪装巧妙,给漏掉了,你应该协助组织把一些可疑分子清查出来。”

“奇怪,问我?康生是审干办公室的,他应该知道谁是什么人,问他去嘛,问我干什么?”

“彭德怀,你必须把态度放老实,问你什么就老老实实回答什么,要谈清楚,不然新账、老账一起算!”

“算吧,没关系。我老账、新账都不欠!”

就这样,牙对牙,眼对眼,专案组没能从彭德怀嘴里抠出一星半点“罪证”。

但是,专案组没有就此罢手。

1968年3月,林彪、江青制造了所谓的“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事件”后,彭德怀被迁移到3个监护点--什坊院,过着孤寂的困禁生活,终日里自审自责,除了读书、看报,便是写交代材料和遭受充满敌意的提审。即便境况如此恶劣,彭德怀还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努力追忆旧事,完成了《彭德怀自述》的抗美缓朝之前的部分,在历史的真实和冷峻的眼光,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反思历史、启迪人生的宝贵遗产。

1969年春,中苏之间爆发了“珍宝岛事件”。彭德怀在报纸上看到消息后,马上伏案疾书,整整熬了两天两夜,谁也不知他在写什么。当他写好后交给哨兵一看,原来是呈送毛泽东的一份作战计划。监护点干部战士听到这件事,无不为这位老元帅的报国热诚感动不已。可在当时的情形下,他的这一举动,又显得多么不合时宜,不自量力啊!作战计划当然没有下落,他反被专案组诬为“贼心不死,妄图趁机逃往国外!”

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扩大的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引人注目、发人深思的是,经过两年多的清洗,原八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被定为“叛徒”、“特务”、“里通外国”、“反党分子”的,竟达总数的71%。八届中央委员97人中,除十一中全会以来去世10人外,能参加这些会议的只有40人。开会时,从候补中央委员中补了10人为中央委员,才刚过半数。八届中央修补委员能出席会议的只有9人。而被扩大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央文革小组、军委办事组成员,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和各大军区主要负责人,中央直属机关负责人,竟有74人,占会议成员总数133人的57%。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就“文化大革命”总是讲了话。他说: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议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文化大革命要搞到底,估计要3年,到明年夏季差不多了。

全会批准了在江青、康生、谢富治等人主持下,用伪证拼凑成的《关于叛徒、内奸、工贼***罪行的审查报告》,做出了把***“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定。一些人彭噪要开除邓小平的党籍,由于毛泽东的反对,未能得逞。

11月2日,中国各主要报纸均在头版头条,以套红大标题刊登了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全国各地广播电台也反复播放着同样的内容。就在这一天,病情笃重的***被破例准许收听广播。“全会对于***的反革命罪行,表示了极大的革命义愤,一致通过决议:把***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并继续清算***及其同伙叛党叛国的罪行……”***听着听着,耳畔像有恶魔在咆哮。他痛苦地闭上眼睛,心潮剧烈地翻腾着:为什么事先没有一个人来谈过一句,也没有看过一个有关的字迹?什么时候立的案?找到了什么证据?不允许说明吗?不准申诉吗?不要签字吗?

他浑身颤抖,大汗淋淳,呼吸急迫、频频呕吐,血压陡然升到260/130毫米汞柱,体温骤然升到40℃。

他完全明白了,任何辩驳都是徒劳的。从此,他的嘴唇紧闭,没有再说一句话。在他生命的最后27天里,他最为牵挂的也许是他的妻子儿女。然而,这位共和国主席已经毫无能力保护他的亲人了。当然,王光美活下来了,那是因为毛泽东在王光美的“判决书”上写了“刀下留人,要留活证据”这么几个字。否则,她的生灵早就在“九天”开后不久,随着林彪亲自做出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飘拂到天国去了。

彭德怀自从看了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后,情绪突然变得消沉而烦躁。每当专案组人员来提审他时,他就马上愤愤地吼起来:“你们还来逼什么!我什么也不会告诉你们!我有话只给毛主席说,我要见毛主席!不然,你们也把我开除出党吧!拉出去处决了吧!我决不说,决不说!”

此时,专案人员清楚,他更清楚:他彭德怀的命运不会比***的命运好到哪儿去!

要置他于死地的对手们决没有放慢对他迫害的步伐。在黄永胜控制下的“彭德怀专案组”于1970年9月17日写了一个所谓《关于反党头目里通外国分子彭德怀罪行的审查综合报告》。报告中说:“彭德怀一贯反党反毛主席,里通外国,罪行累累,证据确凿。在被审查期间,态度不老实,时常出尔反尔。我们建议:撤销彭德怀党内外一切职务,永远开除党籍,叛处无期徒刑,终身剥夺公民权利。”此件在开头写道:“永胜同志:遵照您对彭德怀结案材料何以上报的批示,现整好呈上。请审示。”1970年11月3日,黄永胜大笔一挥“同意”,两个字便将彭德怀定案了。

同对***定罪一样,对彭德怀的这一判决,未经任何法律程序,没有召开任何会议进行审布,人民不晓得,彭德怀本人至死也没有见到听到判决的一句一字!

这在当今文明社会中,大概是绝无仅有吧?

“文化大革命”的一个突出成果,是毛泽东选择了体弱多病的林彪作为接班人,来填补由于***突然跌落而出现的权力中空状态。这使林彪在“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便一跃成为中国的第2号人物。他不时地摆动在毛泽东的左右,给人一种毛泽东和林彪形影难分、亲密无间的印象,以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党中央”成了中国人最时髦的一种崇拜性语言。

林彪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把人们由于对毛泽东的崇拜而衍变成的迷信推动了人类意识的顶巅,并借此踏着***的尸骨和一大批毛泽东战友的冤魂,在这座迷信的大山上争得了一个醒目的席位。60年代后期,中国简直成了林彪叱咤风云的时代。但她并不满足,他希望自己在国家职务中取得与他在党内相称的高位,能像***生前担任的职务一样,既是党的副主席,又担任国家主席。然而,文化大革命的严峻形势和林彪的这种野心,不能不使毛泽东和他“最最亲密的战友”林彪之间出现愈来愈大的的裂痕。如果说1959年历史选择庐山作为毛泽东与彭德怀决斗的舞台,是一种偶然的话,那么1970年历史又一次把庐山继续提供给毛泽东与林彪决战,就多少带有一点必然了。8月23日至9月6日,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与林彪的分歧公开化了。毛泽东借批判陈伯达,令林彪的四员大将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检讨,给了林彪一个严厉的警告。随之而来的是1971年9月13日林彪及其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等人叛逃,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成为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

1971年国庆节前夕,卫戍区根本周恩来的指示,通过各“监护”点:在现有条件下尽量过好节目,改善日常生活条件,绝对保证人身安全,一切法西期式的审查方式,应一律废除。

春节前夕,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奉周恩来之命,给每一位被“监护”人送了一份礼品:糕点、罐头。彭德怀从哨兵手里接过礼品时,不禁奇怪地问:“小鬼,这罐头糕点,是你买的?”

“不,是国务院管理局送来的,每人一份。”

“国务院?”

“对!是周总理让送的。”

“总理?啊?总理没有忘记我们哪!”

同类推荐
  • 月光下的人生

    月光下的人生

    948年6月,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的读者。他的诗文“语言洗炼”“文笔秀丽”,爱国家。尤其是他那无悔的一生,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他一生追求真理,寻找光明,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赞扬了他的这种民族气节。,爱人生,平凡而又高尚。他虽贫病交加,朱自清的诗文,表现出他对黑暗时局的强烈不满,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对光明未来的殷切期待,却在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接受“美授”面粉的宣言上签名,能给人以美的愉悦,情的感染
  •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窝藏书系·阿来作品·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珍藏版)》是作家阿来的一部随笔散记。作者利用相机这一特殊的介质,将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中各类花朵的次第开放与凋谢随时记录下来。从一年中最初展露身姿的梅花写起,直至海棠、早樱、玉兰、紫荆、迎春、泡桐、丁香、鸢尾、芙蓉、栀子等等,花期不同的各种植物次第开放,牵引着读者跟随镜头中的影像共同来感受城市中不同时节的多彩风情。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 红都拾遗

    红都拾遗

    本书是作者对文博(文物与博物馆)和苏区史的研究,从大量公开发表的作品中挑选出60余篇,内容丰富,涉域宽广。全书多篇文稿较为详细记述了瑞金革命纪念馆机构开格、更名和改扩建,以及瑞金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
  • 徐志摩诗歌全集

    徐志摩诗歌全集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生前发表的《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诗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诗篇,合并为《醒!醒!》。诗人虽然轻轻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却会永存于读者心中。
热门推荐
  • 历史见证(走进科学)

    历史见证(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成人礼

    成人礼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后宫秘事全知道

    后宫秘事全知道

    帝王的后宫一直以来都是是非之地,是胭脂水粉笼罩的血色战场。后宫中那群如花的女子,或许有显赫的家世,或许有绝美的容颜、机巧的智慧。她们为了争夺爱情,争夺荣华富贵,争夺一个或许并不值得爱恋的男人,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将青春和美貌都虚耗在了这场无体无止的斗争中。权与爱,权与情,权与色,权与钱,权与法,权与权……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演绎出一幕幕血与火的悲剧,也滋生了一桩桩荒诞离奇的丑事,一个个神秘难解的问题,既惊心动魄,又发人深省。
  • 晋商:中国第一商帮的经营之道

    晋商:中国第一商帮的经营之道

    一部以晋商为题材的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引起人们对晋商的极大兴趣。该剧以晋商中的杰出代表乔致庸的一生为主线,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但由于该剧偏重于故事性和传奇性,所以对晋商并未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而乔致庸一人也并不能代表整个晋商史;另一方面,由于市面上关于晋商的书籍又多以历史事实为主,其研究性大于可读性,故此,本书编者本着为广大读者服务的目的,经过多方考究,在材料的使用及篇章的布局上大费功夫,以此编著了《晋商——中国第一商邦的经营之道》一书。
  • 寄往初夏的风筝

    寄往初夏的风筝

    纪念那个相信爱情,爱做梦的年纪,纪念那些曾在我们的青春中出现的他和她,那个雨天对于高中女生初夏来说,是命运之路中的一块里程碑。初夏遇到了“黑车司机”徵渊,成了他灰暗生命中的一道曙光,而她却对初次见面的“堂哥”元江一见钟情。同时,徵渊的命运又被青梅竹马的余晴果紧紧纠缠,无力逃脱……命运将四个人紧紧缠绕在一起,他们的爱情,将如何开花结果?
  • 村庄的河流

    村庄的河流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盖世天尊

    盖世天尊

    惊才绝艳的少年天才,从踏入宗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自己的不平凡,神奇的机遇,掌握古老失传的神诀,飞速的成长,最终震天慑地!
  • 痞子校草:神仙姐姐是校花

    痞子校草:神仙姐姐是校花

    他是腐蚀人心的恶魂,从地府串入人间,成了腹黑的痞子校草。她是天庭傲娇七公主,为了追捕亲手放掉的恶魂,化身高冷校花。“你知道我在等你吗?”他问。“你知道我要杀你吗?”她答。“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杀人是犯法的!”他邪魅一笑:“不如……我们来谈谈情,说说爱吧!这才是大学生该做的事!”——————【很白、略伤痛,不喜勿入】——————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