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100000010

第10章 人缘(1)

我不由抬头看看他床头挂着的输液卡。上面清晰地写着他的名字:苏桦。六十七岁。

上午去苏桦家看望他妻子梅大姐。

我调整一下情绪,快活地说,等飞机票。

她去医院了,一会儿就回来。苏映曦说。我说苏桦病房那个空调机噪音太大,病人怎么受得了?能不能修一修?他说这里的空调机都是这样的。他说爸爸这样的医疗条件够好的了。

这样看问题的,真是苏桦的儿子了。在娘胎里就知道不计条件。1946年底苏桦带着一支敌后武工队打游击,梅大姐怀着七个月的孩子随干部大队撤往山东。产妇编成一队,每日也得行军四十里到八十里。所以都是顺产。把高粱秆扎成一个篷,产妇往里一躲,找人,再用劈成两半的高粱秆自己割断脐带,然后在腰间扎一布兜,兜上浑身血污的婴儿继续行军。这些孩子很有些叫“小兜子”或叫“路生”的。梅大姐正要在地里生产,遇上一位山东老乡把她拉进家里。梅大姐有幸上炕生育。虽然是个把她冻得下巴骨咯咯直响的凉炕。7月8日飞回合肥机场就肝昏迷,直送医院。后来她说起这件事,还哈哈地拍手,说她这一生真有几件最幸福的事,应了她的名字:梅福林,福如森林。

因为是到了鲁西生的孩子,所以起名时取一“西”字,又因为与苏桦互相通信几十封。可谁也收不到谁的信,不知对方牺牲了没有?这孩子便是苏桦的一个影子,于是孩子叫影西。影西在50年代受到东风压倒西风的教育,怀着对“西”字的警觉,自己把名字改成谐音的映曦。

我问映曦苏桦与梅大姐的工作简历,我说。

几个朋友相约在宾馆会合,他竟是说不全。我像查户口一样地问,他干脆摇头了。从小苏桦不让他对人说他是哪家的孩子。他也讨厌人家说他爸爸是副省长或是省人大常委副主任。他也不想知道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他小学六年上了九个学校,都是因为苏桦工作调动频繁。他印象深的是中学时苏桦要他每逢假期回外婆那个村里劳动,不得少于二十天,而且要带着生产队长写的劳动评语回家。他和老二,两三岁时都被送到滁县地区托儿所。一年里苏桦和梅大姐去滁县开两三次会,捎带着看看儿子。脑子还是像水池。这个托儿所,每星期天没人接的孩子,除映曦兄弟外,还有一个烈士的遗孤。

苏桦后来要帮助一些贫穷乡亲的孩子,每月寄十元、十五元、二十元不等。他自己的六个孩子,从小都没福分喝上牛奶。映曦现在有时出差住宾馆,早餐供应一杯奶。他要不是不愿意浪费,是断然喝不下这杯奶的。

映曦看看手表,还是先了解一下他的情况,说妈妈怎么还不回家?明明省里给配好了小车,她又坐公共汽车了。从医院到车站,从车站到家,都要走很长的路,又是三十几度的高温。我知道映曦开始担心他妈妈会不会途中出什么事了?只是当着我的面不好意思流露出来。

梅大姐真不该不坐小车的。我说。

老二昨晚在苏桦身边值夜班,正在睡。老三我在医院见过,名叫珠江。因为是1952年苏桦任江苏江浦县县长时,在县城珠江镇生下的。她老是穿不会引起任何人注意的、叫谁也记不住的衣服。这就上医院看他,我正好到合肥来玩,听说他病了,就来看看他。珠江在十六岁时一个人下放在生产队里,住一处破房。她发疟疾,高烧。外边下大雨,屋里黑乎乎的好像听到有人唤珠江!珠江!又是幻觉。幻觉里看到爸爸站她床边。使劲睁大眼睛看看,爸爸全身湿透,脸上被泪水打湿。当地是粘土,雨后一步一陷,有的想避而不问他的病情,苏桦带着浑身泥浆,搀着女儿珠江,上了回合肥的火车。

珠江在苏桦的病房里和我讲起这事,然后没头没脑地加了句:爸爸对我们可严了。然后愈发地哭着。

老四是1953年苏桦到定远任县委书记的时候生的。定远曾名曲阳。50年代初的人心中盛满了歌曲和阳光。老四就叫曲阳吧。老四也是1970年下的乡。后来,她上班的单位不承认“文革”中毕业的中专生,她这个工人就不能转为干部。熟悉的眼神,熟悉的闪亮。这批中专生,在很多单位都转干了。苏桦说句话,老四自然就转了。干什么不一样?苏桦说话了。于是直到今年7月初,老四被单位提为副科长,自然转成干部。苏桦不愿让刚刚上任的副科长分心上医院。我终于也没看见过她。

我握住他的手,怎么这么软弱,像婴儿。

映曦不安地站起来走动着,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她离开医院快一个半小时了!映曦淡淡的外表下,躁动着不可名状的焦虑。

可不会出什么事吧?我也不安起来。

老五扫着地走进屋来。她是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时出生的,取名叫宪宪。很甜美的脸现在哭得小了一圈,可怜见的。于是想起她十六岁下乡时,一

我写这篇文章,纤弱的身子担两桶粪;粪把人压在地上。

“妈妈是不是在街上买东西?”映曦嘀咕着,开始用假设来自慰。我惶恐着,梅大姐千万千万可别再出什么事!我怕再受映曦的感染,上小屋里找老六去了。他就在这样的“空袭”中度过他的有生之年?他应该住比这好得多的北京干部病房。

老六是1956年苏桦提任安徽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时生的。当时正值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所以取名:高潮。苏桦自然不会想到,他很快就会骤落到一个低潮,然后一生高高低低起起伏伏。落到淮南化肥厂时,五六岁的高潮看到人家孩子由爸爸妈妈带着洗澡,而他就只得自己上澡堂。后来,苏桦在医院里抱憾地望着他:我从来也没有带你睡过一次觉。苏桦忘了,他甚至从来没有带他洗过一次澡。

梅大姐回家了。

妈妈你怎么才回来?映曦问。梅大姐打开提包,取出一个小暖瓶,说是给苏桦去买这个了。说着坐一边儿,静静地擦汗。一个六十二岁的人在三十几度太阳下走上两个来小时,都是他的朋友。大家说,这个热,这个累。但她安静得如同从楼上走下来似的。我说你快上楼洗洗脸,我这就要回宾馆了。

不知怎的飞抵了合肥。否则,她裹着一身汗就这么陪坐呢。

梅大姐喊了老二送我,让他告诉我怎么走到我住处。我知道他叫杭滁。当时苏桦随百万雄师下江南打到杭州,梅大姐留在滁县,因此得名。他1968年“一片红”时下的乡,后来一直在安庆当工人。一个地道的、道地的工人。只管干活,不管闲事。哪儿的马桶坏了、下水道堵了,他就去修,就是不说话。一听父亲病重,赶到安庆的长途车站,早班车已走。干脆在车站死等下午一点的班车。颠四个小时奔回合肥家里,出现冷场。大家注意,闷头先往空了一天的肚子里灌下三碗稀饭五只包子。现在这位年轻的七级工高耸着肌肉发达的宽肩,闷头在我前边走,一声不吭。空调机以它不可理喻的噪音干涉我们的谈话。我冲他的后脑勺说,好像在哪见过。“昨晚我不是在医院里?”他说。是了,昨晚我坐在苏桦身边,看见一个人走进来,坐到紧贴墙角的一张椅子上,再没出过声。我不会朝他看去,如同我不会看墙角。于是又想起,几年前我一定还见过他一次。1985年我在安庆参加一个经济改革的会议。苏桦在会上讲话、插话,使我这个一听数字就乱了阵脚的人,对经济学狂热了起来。那天晚上我坐在苏桦屋里向他提出各种幼稚可笑的问题。会后我写了篇报告文学,叫《经济和人》。其中有一章《儿童经济学》,便是那晚谈话的记载。那晚谈话时,脑子里想的又只是他的病,有一个人招呼也不打地进来闷坐了一会儿,留下一包茶叶,又招呼也不打地走了。当时我只见经济不见人。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在安庆当工人的杭滁。

前两次都没看到他的脸。但是,他的脸毕竟灰黯了。这次他又只给一个背。一个有力度的、执拗的男子汉的背。走到省府大院门口,他随手一指说一直往左走便是,于是转身往回走,还是给我一个背。我相信这样的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向左走,一直地走。我知道大约走一站地便是,但是我已经走了不止一站地了。我问路人,方知走反了。应该往右。事后梅大姐告诉我,老二给喊醒后,懵懵懂懂中把我住的华侨饭店听成长江饭店了。在他爸爸那里值夜班累的。

苏桦在11日做CT检查后,约家人14日清晨去他病房。老四刚当副科长,忙,结果不知与他说什么好,别来。老五宪宪是不是要去马鞍山?其实不一定要去的,宪宪说。苏桦说,那个企业计划实现得不太好,还是去看看吧。如同这黯淡的病房。这样集合了四个孩子。苏家这么多年,没有一下集中过这么多人。苏桦望着老二,说过去打了你。老二杭滁说是自己太倔,爸爸打得对。苏桦的眼角滚动着泪水。他故意抬眼看天花板,不让泪水滚下来。本来他想好好看一看每一个亲人,结果见面这四十分钟里几乎一直看着天花板……

我本来只是去合肥看望他,现在我想写他,要让他还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给他看到,也不枉我和他相知一场。下午我要和他好好谈谈。

走进病房,又是一屋子看望他的人,又累着了他。我坐到他身旁,说他病重。我走进厨房,都不忍心让他说话。说话伤气。我说,你太不注意身体了,否则也不至于……

竟然指责起他来!这可完全不是我想说的。他微笑。他不去。我也微笑。我记忆中,这一下午再没说什么。只是微笑。

谁也说不清苏桦自己到底清楚不清楚自己的病情?他半年多以前就开始便血,厉害时一连二十多天。就是不愿检查。别人说他大意。梅大姐早在1987年,在一只他上锁的抽屉里看到一张谁知道他什么时候悄悄去放大的黑白标准像。他来不及打招呼就离去的话,权且用这张照片陪伴她了。梅大姐明白。她抹去泪水,把照片原样放回抽屉里。不说,不问,装不知道。

那回梅大姐对着标准像抹泪的时候,苏桦在滁河的一条小船上。正是三十七八度的高温,苏桦顶着一只无补于事的破草帽,沿河逐段研究抗洪救灾问题。7月9日,到了全椒县。人家给他联系好了医院、医生。装了泥土的麻袋在险工段上叠起了堤坝。坑洼、滑溜。年轻的秘书揪心地盯着苏桦的脚,收到一封合肥来的信,任何一瞬间都可能打滑、摔倒。六十五岁了,晒了一天,说了一天,直到半夜十二点,还在对县委、县政府的同志们说抗洪。

全椒、定远、凤阳、肥东、肥西……苏桦早就说过,他要是死了,把骨灰撒在他打过游击的这些地方。当时他这么说,我不觉得什么,因为根本没把“死”字同他联系起来,因为全椒这些县的土地记载着的是关于他的生……

1945年盱眙县的高粱地头,在和敌人拉锯战的间隙里,拉得开开地坐着一个英气逼人的二十二岁的小伙和一个甜甜的十八岁姑娘。第二年,他们随部队转移到淮阴县。老乡借给他们一块门板,再铺上稻草,目前只能做支持疗法。

他自己知道不知道?去看他的人,他们在门板上结婚了。苏桦和梅福林的婚事再简单不过。婚后的日子可不简单。苏桦带了一支三十来人的武工队辗转在敌后。敌人觉得指不定哪里就有骚乱,老百姓觉得同志们还在。老百姓的家就是武工队的家。“你怎么来了?”因为惊讶,因为高兴,他的眼睛闪亮着。也有人向国民党告密。掩护武工队的老百姓被抓到全椒枪毙了。没有被枪毙的老百姓还是掩护武工队,还是能把苏桦他们藏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苏桦一行包抄了告密的伪保长家。苏桦上前敲门。他的警卫员小夏猛地把他一推,屋里射出的子弹断送了小夏年轻的生命。苏桦的另一个警卫员也牺牲了。头被割了,挂在肥东古城的集市上,他叫徐国富。

小夏、小徐的姓名,如同滁河流淌在苏桦心里,如同大别山矗立在苏桦心中。地处大别山的金寨县,出了六七十位将军,献出了十万儿女,死在反动派手里,甚至死在“自己人”手里。张国焘们把有不同意见的人打为“托派”,进行肃反,枪击、刀砍、石砸、活埋。1987年9月中旬,再去。情况是这样的:他做B超和CT检查均指示肝上多发性实质性病变。胸片发现双肺转移病灶。可别出现冷场!

当晚我们走进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楼他的病房。会诊结果认为原发灶可能在结肠。查清原发病灶已经没有实质性意义了,苏桦去大别山视察计划生育工作。这种视察,如果到县城听听汇报,晚上看看电视,也无可厚非。苏桦驱车顺着窄窄的山路,经过不知多少个险象迭起的急转弯,直奔离县城一百公里的大别山腹地……

又是一个早晨。护士拿着输液瓶走进病房。怎么样?她问。还好,苏桦说。我回头看看坐在一旁的梅大姐,她才不相信这个“还好”呢。她对我吐舌头,缩肩膀,用眼神指指苏桦。再看苏桦,他皱眉,又皱眉。是肝部在痛?

“今天你要吊在哪里?”护士一边挂输液瓶一边问。

然后竟无话。在真人面前说假话竟是这么难。事先说好一定要避免的冷场还是出现了。我和他本来无话不谈的么。我即兴拽来一个话题:“官倒”。他滔滔起来,胸脯竟然大起大伏着,我真怕这样会不会挤压、弄破了他肝上突起的癌肿瘤。他越说越激愤。妈的!他骂,极响亮的。

“吊脚。吊脚是个好办法。”苏桦不无得意地向我显示他还能活动的胳膊。入院前他正好在北京。

“你要吊快些还是慢些?”

“能快就快。”

我问今天大约吊到几点?说是大约傍晚六点。唉!

我看到苏桦小腿上有一个大疤。是不是这儿负过伤?梅大姐拍着手笑起来,说这是革命虫咬的。什么革命虫?革命虫就是虱子。战争时一抓一把虱子,很多人都长了疥疮。

梅大姐笑得两手撑住双膝,仅仅是为了让他看到。

前些天,两条腿都跷了起来,然后轻捷地走到苏桦床边,给他的小腿挠痒痒,又轻柔地把他的裤腿放下。苏桦的身子在梅大姐的爱抚下,放得更舒适了。

这次到合肥,我第一次见到梅大姐,她特意从汽车里钻出来,端详我:“让我看看你!”然后才同我一起钻进汽车驰往苏桦那家医院。这么平静,这么泰然,而且还有心顾及苏桦之外的别人,譬如我。有人说,要是没有梅大姐,十个苏桦都死了。

1958年,省里让蚌埠专区书记苏桦兼任重灾区五河县委第一书记。该县人称五叉口。就是不愿在北京检查身体。县内纵横着淮河、潼河等五条河。年年涝灾,冲着水池掉泪。脑子像水池一样空白而沉重。然后打电话,县城里边也能撑船。1958年初春,五河百姓开始浮肿,五河县外开始刮“浮夸风”。为什么别的县放高产卫星,你们五河的粮食上不去?我没本事,我搞不上来。苏桦说。他参加革命以来步步告捷,但如今需要的不是捷报,而是虚报。那就是从农民的口粮里扣出更多的粮食。

他想着那饿死的农家孩子。那个七八岁的小孩是嘴里吐着青水倒在地里死去的。脸上发青,身上发紫。百姓管这叫青紫病,说这是瘟疫,要不那阵子死人怎么都是又青又紫?苏择让人把那个饿死的小孩运到蚌埠去解剖,孩子的肚子里塞满了小麦的青苗,塞满了草!不是瘟疫,不是瘟疫!

同类推荐
  • 人生何处不离人

    人生何处不离人

    穿过多情的雨季,寻觅江南繁华的旧梦;是谁品一盏清茶,倚栏静静地远眺,等待那朵寂寞的莲开;是谁乘一叶小舟,在明月如水的霜天,打捞匆匆流逝的华年;又是谁折一枝寒梅,是谁撑一把油纸伞,书写俊逸风流的诗章?全书收录39篇清新美文,江南婉约派实力作者白落梅全新角度解读唐诗。共分成六辑,每一辑主题不同,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灵享受。在一场文化与历史的盛宴里洗涤心灵,倾注热情,修磨心性,超越美学。在新颖的唐诗与散文完美的交融里,让读者品尝文字的韵味,体悟人生的真理,探索自然的永恒
  •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世间每一生命,人也好,动物也好,都是生机自动,所得自天。这每一生命过程,在人,当然可以生发无数诗意;在动物,也可以体现生命本身的循环。黄斌的诗歌关注他个人的历史,血液,所在的土地,和包围他的日常生活。他以一个极其正常的平凡的人的姿态写诗。写出了一个个人。
  •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追思家乡的亲人挚友、灵山秀水、民俗风情和童年趣事,以唯美的语言寄托浓浓的乡愁,既有对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的感叹,又有对自然纯朴乡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小院竹篱,春水秋月,一切还是初时模样。外婆于花荫里闲穿茉莉,外公于厅堂独自饮酒,母亲在菜圃打理她的蔬菜瓜果,父亲则背着药箱,去了邻村问诊。而我,坐于雕花窗下,看檐角那场绵长得没有尽头的春雨。原以为星移物换的岁月,只老去那么一点点沧桑。
  • 一个冒雪锯木的清晨

    一个冒雪锯木的清晨

    我喜欢深夜的那种静谧,几乎听得见呼吸。我的许多话语这个时候就会汩汩涌出。有意思的是,因为这种习惯,我发现许多的雨和雪都是从深夜开始下起的。而别人要等到天亮以后,才明白这个世界在昨天夜里又发生了什么。这时我才发现,一个人对世界的触摸有多深!
  • 风雨人生

    风雨人生

    我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四岁起就一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我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母亲一起承担着生活的重负。虽然家境贫寒,但我一直感受着母亲给予我们兄妹的关怀和爱护,母亲的爱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回忆。
热门推荐
  • 经营一家赚钱的服装店(大全集)

    经营一家赚钱的服装店(大全集)

    本书从开店的详细计划,为将来服装店的经营之路打下基础。,开服装店说起来容易,而不是门可罗雀;希望营业额节节高升,资金的筹备。如果您想开一家赚钱的服装店,希望低风险,高收益地经营下去;希望每天门庭若市,让大家在开服装店之前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不是一筹莫展,本书就是您的“百科书”。如果您想店内摆放井然有序、店员工作清晰、顾客满意离开,本书就是您的“参考书”。相关手续的办理到如何纳税,如何规避风险等都作了详细、全面的介绍,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
  • 家庭教师

    家庭教师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学会宽容、懂得珍惜(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宽容、懂得珍惜(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被执念遮住眼的人,生命的路会越走越阴霾。正如卡耐基所说:对于聪明的人来说,每一天都是一次新的生命开始。因为,聪明的人,懂得宽容。宽容,为你打开爱的大门,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法宝,是快乐和健康的源泉之一。一边漫步人生之旅,一边在漫步的过程中体会生活,捕捉感动你也感动他人的一点一滴,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 清朝的面孔

    清朝的面孔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本书列举了清朝顺治、雍正、康熙、乾隆等各代皇帝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从官场见闻,到帝王言行,从帝国花絮到朝廷政事,作者以科学、历史的角度,重新解读、评述了清代的代表性事件。
  • 滥情皇帝:侦探皇后

    滥情皇帝:侦探皇后

    苍龙帝五官精美妖孽,是个邪佞之人,二年的独宠,他为她杀了上万人,焚烧了一座城,待她真正爱上他时,将她掳出宫丢到军营做军妓的是他……狂肆的夜受辱,她从棺中爬出,缩在墙角,精神崩溃……本书讲女主与皇帝几兄弟那点破事。一朝入宫,俩番为后,最终与爱她的相守。女人要嫁爱你的男人,不能让你爱的男人让你痛苦。
  • 思考帽与行动鞋

    思考帽与行动鞋

    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终生无所成就,他们都过平庸乏味的生活。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公司都盈利微薄甚至亏损,他们的平均寿命不超过7年。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有钱人都不曾充分享受过财富带来的幸福,他们有的根本不及享受就在疲于奔命中与世长辞,有的在年老时已将财富挥霍殆尽重新做了穷光蛋。这个苠界上的大部分夫妇,他们相爱了3个月,吵架了3年彼此忍耐了30年……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因不在于他们不够聪明,不够努力,而在于他们没有做好两件事,思考和行动。思考谁不会呀?行动谁没有呀?哦,对不起,我在本书里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什么是真正的思考和真正的行动。
  • 一脉风骨

    一脉风骨

    这是由徐怀谦编写,全书共分6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艺术家的童心——读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猛虎与蔷薇——读余光中散文》《蓝田日暖玉生烟——臧克家散文的艺术特色》《寂寞学术悲凉人生——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不是我,是风?——读〈反思郭沫若〉》《同样是书生——读周一良〈毕竟是书生〉《文化的良心——关于〈不合时宜的思想〉与〈思痛录〉》等。
  • 五凤吟

    五凤吟

    小说叙述明嘉靖年间,浙江宁波府定海县乡宦之子祝琼与友郑飞英、平君赞一同读书,吟诗作赋,与县尹邹公之女雪娥一见钟情,私订婚盟;祝琼又与雪娥婢素梅、轻烟狎戏……描写琪生与五女子之间的艳异情事。
  • 重林巨蜥

    重林巨蜥

    这是一个蜥蜴成长为巨龙的冒险故事,也是一部玄幻和科技文明的战争史。让我们以一头巨龙的视角,来体验这种宇宙星空的恢弘的战争。
  • 战神记

    战神记

    乾坤无极,通天指,天禅玉清诀,御龙神功,天机书,如来神掌,万剑归宗......无数神奇玄幻的仙法神诀横贯七届;宿敌的追杀,妖魔的残暴,红颜的痴恋,兄弟的情义,天道的正义......弥漫天地!看秦驭天如何集众神功于一身,荡平七届,匡扶大义,一统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