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500000005

第5章 大师著预言,预言显大道4

(一)大师著预言,预言显大道4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享之——传统文化中的德与天下

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能享之。

——《烧饼歌》

亚圣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此处所为的“道”,与《烧饼歌》中明太祖朱元璋“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能享之”中的“德”异曲同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都是对古代君王提出的道德上的要求。

回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多难之秋。当周王朝与诸侯之间再难以维持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同时,国家陷入了纷争。群雄并起,诸侯分立,割据一方,互相吞并,途有饿殍、哀鸿遍野的场景如在眼前。在这个缺乏指导性思想的年代,孔子的儒家学派脱颖而出,他所建立的伦理道德中的“礼”,包括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仁”,位居孔子思想的核心地位。《论语?颜渊》曾有一段:“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所谓“仁者爱人”即出于此处。“仁”是一种同情友爱之心。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并将其衍生为“仁政”。在人心慌乱的年代,它能很好地缝合人与人、统治者和百姓心理的裂缝,更能赢得百姓们的信赖。它在秦朝没有实现,但是历史证明,暴政和过于苛刻的法治会引来巨大的民怨,秦朝注定“短命”。而汉朝的兴起以及三百年长期统治,与其重拾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这处思想使得汉朝开国几位君主广施善政,到了汉武帝时期,更甚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因为有了儒家思想的辅政作用,汉王朝才得以从秦朝暴政留下的社会阴霾中得以复苏和兴盛。

于是,汉朝之后儒家大行其道,而孟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则得到了更多的肯定。唐太宗李世民清楚地知道只有让百姓富裕,自己才能坐拥江山。所以他用了三十年的时间,让唐初的乱世成为了治世。而他所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便是源于孟子之后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

到了明朝,朱元璋一如他在《烧饼歌》中对刘伯温所说,以“德”享天下。他的“民本思想”较之孟子早先提出的更甚,不是因为他有孟子那种思想高度,而是他的农民出身让他深刻地意识到“百姓足而后国富,百姓逸而后国安。”所以,他致力于打击贪官污吏、保证民生。

正是基于这些深明“民本思想”的君王的努力,中国古代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盛世,百姓于治乱交替间,也过上了难得的安居乐业的日子。与此同时,儒家“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又时刻提醒着君王不可有丝毫的懈怠。

子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亡,治而不忘乱。”中国人的忧患意识早已有之,传承长达数千年之久,几乎已经成了传统文化的一种风骨,而历史也给了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最好的印证。

战国时期,秦对山东六国构成了生存威胁,六国才有联合抗击,等到山东诸国彼此对抗进,却引来秦的兼并。西汉初休养生息,汉武帝忧匈奴之患而远征,终使江山直至西北大漠,还派去张骞开辟了西域商贸之路。唐朝初期,李世民南征北战,周边诸国俯首称臣,而中期为避游牧民族的骚扰而南徙,引起安史之乱,最后演变为五代十国。北宋的苟安政策使得辽和金、西夏直指中原,骑到头上而不知反抗,最后一国之君被掳。南宋不识虎狼之敌,妄图联合蒙古灭金,却使北方的屏障落入蒙古之手,半壁江上岌岌可危。清前期泱泱大国,何惧之有,南征北战,无人能敌;清后期大国心态过于自信,自以为最强而不吸收任何外来的知识,终在闭关锁国中灭亡。

所以,在孟子看来:自古失国之主、亡国之君,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治久安。纵观中国历史上,曾经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繁荣美好时期,但接下来却常伴危机、衰退、灾难以至朝代的覆灭。

如此天差地别的变化,虽不能完全归咎于统治者个人因素,但也与他和那些本应努力经营国家的臣子陶醉于一时的繁荣稳定,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相关。于是乎,古人认识到了这一点,下了以下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古人言之凿凿,几千年来上至《周易》,下至近代图强人士,皆忧患之诗词挂于嘴边,无外乎在灾变之际言图强。孟子曾说:“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承担大任者必然要多苦多愁来磨难,才能变为强者,而忧患意识正有“力求克服重重苦难,理想可以实现”的含义。

仁爱与忧患,无疑是儒家对君王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唯有秉持此两点者方能称之为“有德者”,也才有享有天下的可能。相应地,为保证国之长治久安,儒家也对君王之外的其他人提出了“忠义”的要求。

古代的人一直有一种观念:孝始于事亲,忠始于报国,移孝以作忠,即显亲以全孝,此谓之大孝。浅白的意思就是小孝孝亲,大孝孝国,孝顺和爱国是一脉相承的,即家国同构观念。而这种观念,恰恰是儒家学派为后人确立的爱国思想源头。孔子的仁爱思想中心乃是“孝”,继而由对父母的“孝”发展到对国家的“忠”,忠君爱国的思想也就由此生发了。

而“义”是儒家思想中伦理道德之一,古已有之。孟子以一个有趣的比喻讲“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按人的生存本能来说,保命是第一位的,但是中国古代却有很多人选择舍生取义。

当楚国面临衰败及被秦国蚕食的局面,屈原欲以改革力挽狂澜,却不幸被小人算计,流放至汨罗江畔。他所作的每一首辞,几乎都以“恐”、“伤”、“哀”等字眼表达忧愤之情。结果终不出他所料,楚国灭了,他唯有投江以辞天下。

文天祥在蒙古的威逼利诱,直接跟对方前来谈判的人说:你杀了我吧。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身陷敌营后对自身命运的毫不犹豫的抉择,其中蕴含了多少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宋亡之后,亡国之臣陆秀夫背着小皇帝,宁肯投海自尽,绝不为亡国之臣,此等风骨,又是舍生取义的一重天。

辗转几千年,古代的中国便在君王的仁爱、忧患和臣下的忠义间,延续“家天下”的传统。君王无德时,依靠臣下之德来支撑;臣下无德时,依靠君王来训诫。君王与臣下,就在历史的博弈间互相纠缠不休,长此以往,甚至遗忘了初时儒家“有德者得天下,失德者失天下”之说,双双被困于王朝的囚笼之中无法自拔。

直到朝代更替的序幕彻底地落下,人们才蓦然发现,原来所谓仁爱、忧患和忠义皆是“德”,且本不应分属于不同的群体。《五行》中曾有一句话说:“善,人道也;德,天道也。”德,就是每个人的天道,理应延续。至于“有德者居之”的天下,原就是属于天下人的,根本无需为其寻找“享”者。

同类推荐
  • 辛亥:摇晃的中国

    辛亥:摇晃的中国

    一场低烈度的革命,一个大变局的中国。本书化繁为简,以老辣笔法,全景勾勒晚清民国大班底,追踪这场中国内部的革命,呈现革命的创世记与诸神谱,讲述对我们有特殊价值的一种重要真相。尚武中国,丛林之争,枪杆与笔杆,暗杀与炸弹,造反与经济,革命与保皇,立宪与新政,科举与学堂,里里外外,再现原态。 真相,总在历史最深处。
  • 中国历史一本通

    中国历史一本通

    本书按中国历史自然呈现的阶段性展现了每个历史时期的风貌,每章先概述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而后选取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力求揭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基本特点,并以链接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典章制度、思想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辅以各种精美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
  • 中国帝王后妃陵墓之谜

    中国帝王后妃陵墓之谜

    本书以文献资料为依据,以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为佐证,综合前人研究,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体制特点及其发生、发展和盛衰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力图将本书写成融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历史知识读本。
  •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黄仁宇先生可谓是近世纪以来史学界的一大异数,他的“大历史观”“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在史学界影响深远。
  • 岳飞传

    岳飞传

    孩子们之所以喜爱《岳飞传》,白了少年头,其中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空悲切!”,是因为它展现了一代抗金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八千里路云和月。还有岳飞那篇千古绝唱《满江红》。莫等闲,《岳飞传》汇聚英雄群像,弘扬传统文化
热门推荐
  • 傲行天下:佣兵痞王妃

    傲行天下:佣兵痞王妃

    她的世界充斥着血腥,杀戮!她腹黑!她狠毒!她坐拥财富与男色,她是神秘组织的王牌杀手。强大如她,一朝被陷害,成了玄之大陆风氏家族庶出的废柴小姐!废柴怎样,庶出又怎样!且看她一个至尊杀手如何称霸天下!玄之大陆唯她独尊!普天之下任她傲行!(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寻爱少年研习社

    寻爱少年研习社

    白蔷薇学园是一所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中学,因学校里的一个白蔷薇种植园而命名!悯情在这所学校一直过着平凡安稳的生活,并且细心照顾着六年前小谨出国前交给她的小狗点点。然而,有一天点点不幸被大货车辗伤,悯情在总点点去医院的途中遇到了阻挠她的夏夕!从此,夏夕便闯进了她的生活,并促使她作出了错误的决定——在强势追求她的祖二面前承认夏夕是自己的男朋友。本以为这样做祖二便会知难而退,不料,祖二却向夏夕宣战!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飘(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飘(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飘》是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通过一幕幕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以及细腻逼真的人物形象,用诗一般的语言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三分才华,七分实干

    三分才华,七分实干

    有的人才华横溢却工作平平,毫无盎然之色。有才华的人更容易恃才傲物,好高骛远。他们可能永远活在自己营造的才华光芒下,没有想过怎样让别人认识自己的才华。其实,才华只是成功的千万个条件中的一个,而且还不是最主要的。上世纪90年代末,曾经有一个关于学历和财富的调查,这个调查显示:改革开放之后那些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中,第一学历大专文化程度以下的占75%,南方的部分省市这个比例更大。其实,成功不是依靠学历和才华,它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踏踏实实的努力,把智慧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用好的工作业绩来证明自己的才华。成功更需要的是实干。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玉锦

    玉锦

    她是墨太傅家的幺女,却因为脸上的血蝶胎记成了人人讨厌的妖女。她是京城最丑的女人,却执拗的爱上了幽国最美的男人,一纸圣旨成全了她的美梦。大婚之日,他让她丑态百出,大婚当晚便纳了侧妃,于是她又成了天下的笑柄。侧妃是他的最爱,正妃连草都不如,莫说暖床就是提鞋的资格都不配!当她以身体之血换来一纸重获自由的休书时,他却惊讶地发现,那个丑陋的女子,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撼动了他的心,侵蚀了他的灵魂,占据了他的思想。世人皆以为她无才无德,却是不知丑颜下的她是何等的才情罕世,舞文弄墨,精通医理,被圣上称为“第一才女”。然而,重获倾世容颜的她早已人间蒸发,如同泡沫般消失不见……再相见,形同陌路,惨然一笑,她已是别人的妃!她,一个王朝公主遗孤,纤纤柔肩如何能挑起一个王朝重盛的重担?她,一个守护王朝兴衰的圣主,手中灵物三件,如何逆转既定命运,为母洗血深仇?她,隐居山林,因为“鬼医三不救”而闻名,为了他暖人的一笑毅然随他入宫,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位女御医!------------------------------------------------------------------------------------------此文过程美男不断,结局一对一!!蝶子简介无能,文文很精彩!!喜欢的亲~请收藏留言!◇◆◇◆◇◆◇◆◇◆◇◆◇◆◇◆◇◆◇◆◇◆◇◆◇◆◇◆◇◆片段一:转身,浅笑,莫菲雨平静说道:“王爷的丑,在心里。脸丑尚可以物遮挡,心丑了则无药可治!”“那么好,你以后就给本王戴面纱,不要让本王见到你那张丑脸。”楚云璃带着怒气狠狠说道。“我的容貌何时需得王爷操心安排?王爷只需管好你那颗丑心就好!”片段二:叹了口气,冷声道:“王爷的态度我已经知晓,您的态度也是我的态度,既然彼此都不喜相见,倒不如就此不见!”“你这话何意?”楚云璃有些不解,莫菲雨的口气令他有些莫名的压迫感。“何意王爷心中明白,不需我多说。”“你,不要考验本王的耐性,可知惹怒了本王会有什么下场?”面色微凛,楚云璃似乎极为震怒,莫菲雨今日带给他太多意料之外的震撼。“休妃!”“还算聪明,那么为了不让本王休了你,最好还是老实安分些!”“那么自然很好,莫说这光鲜的正妃位子我不稀罕,就是王爷你,我也同样不稀罕,话已至此便不劳王爷费神,我自觉下堂!”
  • 丝绸之路(中册)

    丝绸之路(中册)

    丝绸之路,对每个中国人而言,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做“丝绸之路”。于是,历史上第一次,这条横亘于欧亚之间,绵延数千里,历时2000年的贸易通道有了一个充满浪漫与梦幻的名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全书共有190万字,分上、中、下三册。全书紧紧围绕大唐、吐蕃、大食三大军事强国在丝绸之路展开的画卷,全面展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故事。
  • 揭露骗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揭露骗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字前,苏德两国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1939年8月15日晚上8点,德国驻苏联菲斯科大使舒伦堡求见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向他转达了希特勒的旨意,称德国外交部将到莫斯科谈判,以解决苏德关系紧张的局势,此时的苏联已经注意到德国在欧洲的侵略意图,并十分着急地想和其他几个欧洲大国,像英国、法国等建立同盟,以阻止德国继续扩张,确保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但是英法两国仇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苏联几次提出的建立同盟的建议,都碰了“软钉子”.......本书带你详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