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1600000013

第13章 哗变,“吃一堑长一智”(3)

东北局拨给的伙食费,支持不了几天。更要命的是根据东北局计划拨补入关老部队的武器,黄3师只得到了很少一些,远不够装备部队。为此,12月17日,黄克诚又给中央军委发了电报,直言了目前的困难。电文说:3师、梁师全部已休息10天,除部分部队外,疲劳大体恢复。惟部队因遇各种困难不能解决,情绪不高。因持久方针未定,临时救急,干部感觉苦闷,落后分子则表现悲观。杨国夫部发生严重逃亡,且有下级干部与成班带枪逃走的现象,该师由山东出发到锦西,逃亡已达30,以上。3师与梁师则稍好,除怪话外,尚无大批逃亡。现正进行建立根据地,提高胜利信心的教育工作。3师出发到东北已一月,仅领到满洲伪币200万元,够伙食16天之用。一切经费均停发,对人民强迫使用500元、100元的大边币,造成物价飞涨,商店关门。粮食除一部分吃日本存粮外,其余到一处吃一处吃空烧尽,有如蝗虫,人民怨声载道。因整个部队情况混乱;地区未划定;火车被破坏;乡村被匪割据;各地部队各自为政,无法统一支配。故虽有粮食,仍感严重之恐慌。日侨与炭矿工人铁路工人均无粮吃,不少当乞丐和饿死。部队则到处征饷。部队武器仅补充步枪1,200支,轻重机枪44挺,山炮10门,野炮4万,尚不能补足。沿途留下之武器,且多破缺不全,为新部队丢下不用者。杨师、梁师稍多一点。干部战士对新部队装备完善,老部队破破烂烂,极不满意。

黄克诚如此尖锐地提出了东北部队中确实存在的新兵新枪,老兵老枪的问题后,令中共中央领导人十分为难。大敌当前,出现些偏差在所难免,需要靠细致的工作加以解决,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东北新老部队的矛盾激化,于大局无益。因此,12月20日,***在中央关于必须注意与先去东北之部队及地方干部团结问题给黄克诚的指示中,从团结的角度谈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电文中说,你处的混乱现象是由于尚未建立统一领导中心、统一部署工作而导致。中央本日已有决定告诉你们,望迅速执行。关于建立根据地你是有经验的,望你就全盘工作提出部署的意见,并取得林彪、运昌及分局同意后执行之。来电说新部队装备好,老部队破破烂烂,干部战士极不满,这是不对的。这将引起新老部队的隔膜。只有由于先到满洲的同志组织了新部队,才把这些武器拿起来,否则就被土匪或顽军拿去,因此他们对党有功;你们因为后到,暂时还少补充。以后还得补充及新老部队之武器的调剂的,这种不满必须切实解释。你必须告诫干部对先到东北工作的干部及部队和本地干部,如李运昌等,采取热情的团结的态度,在工作上引导他们,对他们少批评多建议,然后才能很好团结。

东北局对上述情况也是清楚的。12月3日,彭真、罗荣桓在向中共中央通报东北兵力部署时,也提到过李运昌部、程世才部、万毅部经我们手获得较充足步、机枪之补充。吴克华部、萧华部也得到相当数目的补充。而梁1师、黄3师、罗2师及正进入东北之山东曾国华部第3师均未得到补充。原运热河的1,2万支步枪,拟分发1、3师,他们尚未得到。

由于黄3师等主力将承担重大作战任务的确需要补充,中央也为此连电催促东北局解决矛盾,这使得东北局没有小视这一问题。

新兵新枪,老兵老枪毕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对此彭真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于12月23日致电李运昌,决定在冀热辽部队抽调被服支援新四军3师部队。电文日,运昌同志:据来的同志谈,你直属各部被服武器补充已齐并言有储存的,后到老部队迄今未得适当补充,又王元运去的大批物资,克诚所得亦甚少,因此老部队情绪颇受影响,已引起部分不满;估计先到部队较充裕、后到部队较困难是必然的,此事如不妥为解决将影响作战、影响团结、影响大局,希你抓紧时间主动地积极地坚决采取有效办法,把各部所存物资抽出并动员干部战士发扬阶级友爱捐赠慰劳,首先解决他们的被服等。他们是南方来的本来就怕冷,应当十分重视。同时两军新会合,开始关系搞好彼此印象甚好,将来自易团结;开始关系不很好,将来麻烦甚多。要教育干部照顾大局,此事希复予注意。

12月30日,为进一步协调好整军、扩军中的统筹工作,彭真、罗荣桓、萧劲光还发出关于枪弹物资统一调配问题的指示,要求李运昌等指挥检查调剂。这个电文是这样说的,未退出沈阳前一个极短时间,一周左右,我确曾控制大批物资如机器被服弹药等,除处理这批物资有缺点须检讨外曾用极大的注意转运。应首先补给西线,根据现存不完整材料运赴锦州方面的各种子弹达80万发,另七九子弹40万发在内,手榴弹约15万,皮帽鞋子各3万,大衣1万,棉裹腿10万;另有北面运去1,2万支步枪,机枪33挺;同时10月初尚抢运去很大一批物资。上述物资如能到达西来部队手中当可解决大部分困难。这批物资究竟如何分配,望李负责检查调剂;自离开沈阳并把物资西运后,总部已空无所有。因此便无法解决各方面向总部的要求,总部穷于应付。

奉彭、罗、萧30日电后,此时已任锦热地区政治委员的李运昌即着手调查了解情况,并将西运物资损失及分发情况,于12月30日向东北局作了报告,说:冀热辽部队挺进东北因近水楼台获先机扩军与收集物资较多,对外来部队本具满腔热忱,尽量补充,但因干部缺乏,加以情况变动常转移无可靠,部队守卫物资多有损失,自己未能随时抓紧清查督促,致老部队未获充分补充,新部队多有浪费,影响老部队情绪与团结,使我内心十分内疚,成为最大的遗憾;由叶柏及马三家子充锦的械弹物资在中途已被别人取用,部队押运到锦已非原数,又未及清查,当时山海关失守,文年生、黄永胜两部因为徒手,为应付战斗情况曾发步枪2000余支,其他物资本来准备全补充,黄梁师后以该部队未到锦州已失,大批物资有7列车又运回朝阳北票,为人偷去私拿一部分,黄粱师赶到,在情况紧迫下,各部自己到仓库去取,部队游击习气重,秩序大乱,领多报少打埋伏现象更多;各方面组织不健全,阴差阳错事态很多,运输时接收物资又无清楚手续,很多事无检查考虑,使人着急。

李运昌的报告以及后来一些史料证实,进军东北时冀热辽部队得到的武器,除发给扩编部队外,还装备了各解放区陆续到达东北的老部队。其中16军分区部队还将一批军火运往鞍山、营口、安东等地,发给了进入东北的359旅和山东鲁中部队、胶东部队以及延安来的教1旅等部队。冀热辽军区在锦州掌握的武器,先后发给进入东北的冀中31团、延安教2旅、警1旅、山东2师、7师及新四军3师。同时萧华、曾克林等还根据东北局的指示,用船向山东龙口送去了一批武器、弹药,其中有500万发子弹、炮弹。

关于这一问题,聂荣臻在回忆中说明了事情发生的原委由于出关部队完成任务出色,苏联红军对他们的态度很好,他们进入沈阳之初,苏军曾经把关东军的武器仓库交给他们看管。仓库里存放的武器,能装备几十万人。曾克林同志带领的部队,从仓库里取出一批武器,发给了扩编的部队使用。

曾克林同志到延安汇报工作时,讲了接收武器仓库的情况。党中央听了这个汇报后,曾经向各解放区发出通知,命令调往东北地区的部队,把武器留在原地,到东北重新发给武器。可是,当各解放区的部队陆续到达东北的时候,也就是在曾克林去延安之后,苏联红军收回了武器仓库,等他们从延安回来,苏军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不仅收回了武器仓库。也不让他们驻在沈阳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因为苏联和国民党政府订立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蒋介石要对东北进行行政接收,苏联受条约的约束,对我们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

武器仓库已被苏军收回,哪里还有武器发给兄弟部队?此事,使李运昌、曾克林同志受到很大的埋怨,其实,这件事不怪他们。

关于此事,作为当年东北人民自治军参谋长的伍修权在自己的回忆录里也有记述。他说,当时彭真同志任东北局第一书记,与苏方会谈都由我为他翻译,大约是第二或第三次接触时,苏军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情况,说明沈阳附近有一个存放10多万支枪的武器仓库,可以移交给我军。这真是个好消息,我们听了很高兴,便迅速将情况报告了中央。中央马上命令山东部队和新四军3师黄克诚的部队,把自己原来的武器留在关内,迅速徒手出关到沈阳接收这些批新武器。谁知那时苏联害怕美国指责他们支持中共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怕担引起美苏关系恶化的罪名,两周以后又临时变卦,通知我们说那批武器要另行处理,不能给我们了。由于他们害怕美国,出尔反尔,弄得我们很被动,新枪没有到手,原来的枪又留下了,部队上下都埋怨,彭真和李运昌为此受到许多指责。

由于苏联的出尔反尔,使得出关部队受到了重重困难。

同类推荐
  •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世界经典攻坚战:滑铁卢战役,葛底斯堡战役 ,凡尔登战役,台儿庄会战,列宁格勒保卫战,等等的详尽描述。带你走回那段转乱的历史。
  • 雷达兵

    雷达兵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军队梦,曾经的他文弱,如今的他,却如大树般扎根在部队,魔鬼般的训练,不断的严格要求,军队的氛围,早就了军人,钢铁般的军人,一个特殊军种的军人,是如何在铁与血中磨练成长的。
  •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军事在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对此,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早就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云云,就是这种认识的概括与揭示。与之相联系,中国军事历史也有丰厚的积淀,成为中华文明的主体构成部分。
  • 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1944年初,在苏德战场北翼,苏军在粉碎德军重新恢复对列宁格勒包围封锁的企图之后,开始准备对当面之敌发起进攻,以彻底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解放列宁格勒州,为下一步解放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创造条件。苏军最高统帅部的战略企图是: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同时实施突击,首先粉碎德军第18集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以积极行动牵制德军第16集团军的基本兵力和北方集团军群的战役预备队;尔后,3个方面军分别向纳尔瓦、普斯科夫和伊德里察方向发展进攻,击溃德军第16集团军,完全解放列宁格勒州,为把法西斯德军从波罗的海沿岸驱逐出去创造条件。
热门推荐
  • 教你学谚语(上)

    教你学谚语(上)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小女人的麻辣生活

    小女人的麻辣生活

    多灾多难却又温柔善良的林家宝,一生倒霉啊!事情为什么总是忙不完?家庭、亲情,友情一样样跟着来。她都这么倒霉了,还有什么好怕的。来吧,不就是家要散了,情也没了而已嘛,她就不信她这不得宠的小女人摆不平这些!
  • 忆难忘:诺在经年前

    忆难忘:诺在经年前

    青春的疼痛,在多年后再回首,恍然一帘轻梦。那青葱少年,已策马而去。忆当年,洛锦念,为了他舍去了那个年华里所有女孩应拥有的一切,与父母决裂。而他,欧南声,却在她最难堪时弃她而去,留她独自一人,独承那份岁月的伤痛。五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比如洛锦念,彼时已经在激烈的商场中游刃有余,手段狠绝,往往把对手挫得无翻身之日,只是再难得她一笑,单身了很多年。再比如欧南声,留洋回国,从五年前的欧氏的大少爷变成了现在的商业天才的执行总裁,世故圆滑,喜怒不形于色,只是心中一直有着一片无法绿化的沙漠,已经拥得美人在怀。相识,相知,相爱,分离到重逢,细数他们两个的爱恨纠葛,说一段关于青春年华里的那些疼痛的故事,倾听那岁月里的呢喃。
  •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竞因此成为清朝晚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 妃池中物

    妃池中物

    一朝穿越,她身中媚药,将某男吃抹干净,却杯具的遇上传说中的捉奸在床?某男淡淡飘然而去:本王三天后正式上门迎娶。开什么玩笑!她无心亦不爱,怎甘愿被束缚?他的微笑如同毒药入喉,幕后却刀光剑影置她死地。而他,抢走她,兵临城下却轻吻她额上伤痕:“然儿,我用天下换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邪王逼婚:废材三小姐

    邪王逼婚:废材三小姐

    一朝穿越,竟然成了废材。废材?姐会叫你们知道什么叫天纵奇才。斗练场上,她将所谓的天才们打趴在地上,引来众人侧目。他踏着优雅的步子缓缓向她走来,“小凤凤,本王刚才已经看到了你的实力,完完全全达到了本王择偶的标准,从今往后,你就是本王的爱妃。”她为那声小凤凤起了满身的鸡皮疙瘩,更为他的话满脸不悦,她卧槽一声,大骂:“滚粗,老娘不认识你,哪儿凉快待哪儿去。”
  • 极品公主之银发亦妖娆

    极品公主之银发亦妖娆

    她是天朝第一公主,容貌与智慧并存。他是北真国的二皇子,年轻气盛还很霸气,一次边疆之行,他却成了她的噩梦之源,为了脱离他的掌控,在欢情之际,她将匕首狠狠插进他的身体,他发誓,天涯海角,也要拨了她的“皮”--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爸叫胤禛,我哥是乾隆

    我爸叫胤禛,我哥是乾隆

    谁能告诉我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我穿越成了谁?你是我哥?你说你叫弘历?那我爹不会真的是雍正吧!可为什么我们住在这样的地方,吃这样的饭,还要干活?弘历哥哥,我要去找那个所谓的爹讨公道……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