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6100000014

第14章 夜犬吠影(3)

于是,批评界当下最要紧的,是要树立独立的批评人格。所谓独立的批评人格,就是要有自己的信念--高标的社会理想和文学理想。没有高标的社会理想,就不可能对现实作出深刻的理解和批判;没有高标的文学理想,就不能对作品进行深刻的剖析与评判。没有独立人格,一味依附别人的人,作不得批评家。批评家只有在独立的人格支持下,为信念而战,才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学术空间,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才能产生批评的意义,才能确立自己的话语地位。倘不如此,一切努力纯属徒然。

8.“金王之争”别裁

无论是王朔看金庸,还是金庸看王朔,其实都是同一层面之看--金庸、王塑的文学形式虽然不同,但都是“媚俗”之作,同样作用于大众的浅表思维,激起其本能的喝彩。

虽然均俗,俗的“品位”却不同:

金庸是“大俗”。因为他从来不回避自己写的是通俗文学,从来不回避笔下的叙事是现实之外的东西;因而海阔天空、腾挪无拘、云蒸霞蔚、诡异奇谲。一不留神,弄出一个想像中的繁复壮观的世界,虽不成体统,却也成体系,人性种种、人事种种居然涵纳其间了。没有思想,反而有了思想;没有意义,反而有了意义。日:大俗若“雅”。

王朔是“小俗”。因为他从来不承认自己写的是通俗文字,他是用文学的视角关注“痞”类的现实人生,笔下的文字是对市井痼疾的温抚,他是以“作战”姿态游弋于文坛上的。因而他痛斥“装孙子”的,解构“假崇高”。

但是他一味地解构,却没有“建构”,开不出“救世”的药方,所以,一遇严肃就心跳,一见崇高就冷嘲,“调佩”到最后,暴露出他小市民的脆弱--所谓“躲避”崇高,正如躲避爱的人一样,不是不想爱,而是,一、没有资格爱,二、怕失去爱;他不是不想“装孙子”,而是没有资格装孙子。于是“痞”依然是“痞”,而且痞得油滑、痞得世故,俗依然是俗。

王朔出来“评判”金庸,亦非突然就有了文化建构的“雅”意,而是小市民式的心态失衡--既然我们都俗,你金庸却被封为“大师”、被请做“教授”,而俗得比你金庸还尚有“格调”的我王某人却无一丝名分,岂能咽得下这口“恶气”?

其中,“大师”的封号乃好事者为,故乡的大学请作教授、文学院长亦是情理中事,认不得真,较不得真儿!

就连金大师本人都“含笑”对“大师”,表现出高度的自省与自知。王朔应该品得出其中三昧。他却静不下心来品,热血沸腾,高声叫板,鲁迅笔下的“奴才”心理、“小妾”心态,便被王某人活化了:既然都是“奴才”,还要争上等奴才和下等奴才;既然都是“妾”,还要争大妾与小妾。

金庸是安于“妾”身的,所以面对王朔的挑战,从容大度,表现他对文化定势的认可与尊重;王朔的不安(岂止不安!),则表现出他从来就不曾有过独立的健全的文化人格。

但是,王朔驳不倒金庸,还不在于双方论战姿态问题《金的雍容宽厚与自知,王的褊狭偏激与不自知),而在于文化传统和现实人心。

“侠文化”是伴随着“专制文化”而生成的,有专横,便有行侠,二者是一对孪生物。所以,中国的“侠文化”具有深广的传统,《七侠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甚至《西游记》,都是这种文化的证明与演绎。文化传统是一种巨大的客观存在,其对后代影响之深刻,已不以今人的主观意志而消解;“侠文化”已嵌入国人的生命细胞,一俟相接,便起共鸣。武侠小说中所具有“侠文化”的基本品格--宣扬道义,宣扬信念,宣扬传统美德,宣扬“仁义礼智信”,正可抚慰被西方文化和市场话语冲击得迷乱而失衡的人心;尤其是社会上某些腐败现象、丑恶现象的存在,武侠小说中的“仗义”、“公正”和“除暴”、“惩恶”主题,便更显得格外诱人。

而王朔所承继并经营的“痞子文化”,充其量始于明清有市场萌芽时期,不仅有强烈的地域文化周限,而且因其反正统、反文化的特征,从来没有像“侠文化”那样汇人“主流”文化,从来没有浸润到世道人心。同时,王朔的“痞子文化”现代版,其反叛意义已经弱化,而一味消解人们赖以生存的道德、理想、崇高和庄严等问题,使人们尝到了“生命难以承受之轻”的恐慌,已成为人们本能推拒的“灰色文化”。市井再邪秽,谁都愿意做“正经人家”,活得有点尊严。这是人性使然。

所以,虽然武侠小说中的爱恨情仇、行侠仗义,来得有些空穴来风,近于儿戏,“痞子文学”嘲谑人事、逃避责任,近于胡闹,皆沦人“俗”境,本可以成为红尘知己;但文化惯力的掣制,即便他们想成为同志,亦必然成为对手,而人性的向真向善本性,也必然使大众本能地趋向于金庸。

但金庸的“扳”而不倒,亦并非是一件额手相庆的幸事,是民众的一种悲哀,至少是中国文学的悲哀。正如何满子、邵燕祥和袁良骏等专家学者所论述的那样,金庸小说中反科学、反文明的倾向,以及甩不掉的“旧武侠”的陈腐意识,均有与时代的人文精神格格不入之处,无分辨地接受,对人心将构成“毒化”与“麻醉”。本来现代人应该有现代的“侠”与“义”,却还沉迷于古旧的“侠”与“义”的人文温度中,表现出现代“侠”与“义”的缺席。

王朔如果有出息,不能一味地凭意气解构金庸的声名,而是要重建金庸所没有的现代侠义精神。

这一切,雍容宽厚的金庸,可能不曾想到;因为他那“从容大度”的一纸应辩文字,很显得多余。

9.“另类”的“糖”

时下,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文学新人类”(另一说法,叫“另类”写作)飙行文坛,媒体报道的规模令人瞠目,大有时尚文化的流行派头。尤其棉棉的《糖》的走红,更助长了这种流行的势头,甚至到了文坛上人人说“另类”的境地。

所谓“另类”写作,准确地说,就是“个人化”写作;所谓“文学新人类”的主体,是指“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作家”。“个人化”写作,始作俑者是林白、陈染、海南等人,这是一帮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

林白等人的写作姿态,是对“私人生活”的极端“自恋”,自恋到“瘪乳”变“丰胸”、“干枯”为“腴美”。到了20世纪70年代的卫慧,棉棉们(注意:又是一群女作家),做出了全力超越林白、陈染们的姿态,在“自恋”的情绪中又结入了“自虐”的情结,抛却前者尚保留的最后的一点“温文尔雅”,彻底以“私生活”的深层底色,试图进行无所顾忌的“本我”,“真我”的演练,在“自己的故事”(所谓HERSTORY或HISSTORY)中,处处充盈着夸张的“躯体语言”,获得一种自历性和自闭性的自我陶醉。就像卫慧作品中的主人公所说的那样“对即兴的疯狂不作抵抗,对各种欲望顶礼膜拜”。棉棉说得更为直白:就是要做赤裸的作家,用身体写作,用皮肤思考,用性感的词汇,了无遮拦地表达感性的词汇。

阅读她们的文本,“酒吧、毒品、性交……死亡”是其话语符号。其“另类”写作常常以某种城市“边缘人”的生活为表达资源;这些人多为独身者,流浪汉、地下摇滚歌手、同性恋者、吸毒者、艾滋病患者,以及活跃在城市角落的“流莺”(妓女)、姑爷仔(靠妓女为生的男人)……也就是城市“灰色地带”的人群。“文学新人类”具有浓郁的“酒吧”、“旅馆”情结,在“自恋”、“自虐”、“自狂”的闭合圈内“做派”、“扮酷”。她们热衷于“用身体检阅男人”,写无爱之性、变态之性和吸毒、暴力等“物化”的欲望。如果说,林白、陈染们也津津有味地写了性,她们尚写的是“闺帏”之后的“性体验”;而卫慧、棉棉们所写的性,却已经是夜总会旋转轮盘上的“性表演”。

“所以,当有论者认为--一另类写作意味着对个体独立价值的极度崇拜,对传统社会主流意识的冲击与消解;以及对日常庸众和庸俗生活的蔑视,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征候”时,对照“另类”文本,我们总也找不出这种动人意义的文字附着,只感到啼笑皆非。

棉棉们本来就是“问题少年”,积累了丰富的、包括性乱在内的变态生活的体验,她们“用身体写作”的话语方式,正好对这种变态体验做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所以,对有“窥淫癖”的受众来说,她们提供了一个“正中下怀”的读本,于是,流行便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所以,“另类”作品的流行,并不在于其文学本身,而是写作者的“身体姿态”和它所代表的都市时尚;它是文化时尚化(市场化)的标签,是极端媚俗的狂欢表演,是欲望主义者得以欲望发泄的性感的“器皿”。

“另类”作品的写作主体是女性,而且是年轻的现代女性,她们与欲望主义的妥协与同谋,便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因欲望主义的中心话语是“性”(“女人”)、“金钱”……它是以消解理想、消解女性尊严为前提的;而“另类”写作,颇表达出女性自甘“消费”的味道。

套用“另类”写作的话语习惯,女性“解放”沿了这样一个逻辑:“要我做爱”→“我们做爱”→“我要做爱”。“要我做爱”,是男权为中心的产物,女性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是男人的依附和工具。“我们做爱”,男女获得了平等的地位,两情相悦,共享性爱快乐,这种灵肉和谐,代表了社会的进步和女性的解放。而“我要做爱”,而且是“没有爱情”之性,便具有了表演性;其纵欲放荡是外壳,消解人格和性别尊严是内核。她们不但没有传统淑女的羞涩,就连现代妓女的最后一点矜持都没有了,你能说她们能代表文明本真的女性“个性”解放?你千万别思考,稍想一想,你都感到尴尬。

从人文精神的角度看,“另类”写作“自顾自”的个人生存体验的演练,大都被“性化”与“物质化”,除了“躯体表演”的感官刺激和“金钱奴役”下的迷乱与无奈之外,还能拷问出多少有关个体生存的生命意义?它提供的不是对人生意义无穷尽的探索,对此岸世界的超越,对个体人格的磨砺,对特立独行思想体系的建构,而是向人性内原始本性的回归,系不折不扣的精神层面的投降与堕落;所以,它的“反叛性”,其实更多地表现在对人文精神话权的颠覆与瓦解。

于是,在重建人文精神的艰难旅程中,理想主义的人文知识分子,不仅要抵抗来自市场话语的消解,而且还要迎战骤生于营垒内部的解构势力,其行色怎能从容,其步态怎不趑趄?

看来,棉棉们的“糖”煞是好吃,里边掺上了罂粟精、大麻和海洛因,含在嘴里便醺然起来,然后,带你走进迷幻。

“荆冠”与“桂冠”诗人昌耀的逝世,成为近来文坛关注的焦点:不仅诗界频频哀悼,诗外人士也唏嘘不止。昌耀的文名骤然爆响,被誉为“诗人的诗人”。这是一种罕有的评价,除了文学大师博尔赫斯被称为“作家的作家”之外,未曾听到过这样的声音。所以,昌耀是有福的,他虽死犹生,虽死犹荣。

然而他生前却是异常冷寂的,诗没给他带来显赫的名声,也没有给他创造最起码的现实利益。他的诗出版起来异常困难,并且多数是自己发行;他生活窘迫,在病痛严重时,也不想到医院治疗,虽然医疗费用80%能够报销,但自己支付的20%对他来说,也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当他疼痛时,就曲着腿,用膝盖顶着胸部,在床上兀自嚎叫。尽悉他的生前形状,没有一个人不泪水盈眸。

命运给他戴上的是一顶“荆冠”,但他自己却从来没有向命运低过头,他之所以摘取了“桂冠诗人”的皇冠,正是缘于他平凡背后那不平凡的人格力量。他在答《青海日报》记者问时说:“不管怎么样,人生总要有点苦斗的精神,没有退路可走,也就是说,痛苦是绝对的,但是斗争也是绝对的。这种精神便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诗是崇高的追求,因之艰难的人生历程也显得壮美、典雅、神圣、宏阔而光彩夺目。这就是我对‘宿命’的理解。”他的人生轨迹,正是彰显了这样的精神。

这样的作家,追求的是“纯正的写作”,构筑的是灵魂的栖所,因而他不屑于使自己的作品进入消费领域;他固执地认为文学一经消费,便失去了精神表达的力度。所以,这样的作家与作品被“时宜”所冷落,是极为自然的事;这几乎是一切“纯正写作”的宿命。

与此相反,在市井上走红的,正是一些“赝品写作”的样本--在当前,中国的文坛正是“赝品写作”甚嚣尘上的时期。这种消费文化的特征,使文学作品陷落于物质至上、躯体享乐的市场价值体系,它失去了文本的原创性和“永恒价值”的思想含量,它迎合于人们的消费欲望,却不能提升人们的精神品格。而人类毕竟是有精神属性的人,享乐的背后,尚有对永恒价值的理性认识知与追求,对消费文化的态度,是一边安享,一边鄙视--那么,它的走红,正是消亡的序幕。

再看追求“纯正写作”的昌耀的文本--昌耀的诗歌,你发现不了他从别人的诗中借鉴什么而后再去升华什么,都是从本体出发的本源性的东西,是独特性的内心表达。借用俄国一位作家的话说,昌耀是大自然赋予诗的一个器官,是天性的诗人。他的诗有泛神化的创新与宗教拯救意味,是对生命与灵魂的深度表达。于是,他的诗是不可复制的,不可追随的,因而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存在和价值存在。当尘埃落定之后,正如他被暂时冷落一样,永久地被探究被认知,亦是一种宿命性的必然。

日前,几个友人曾在《燕赵都市报》议及“苇岸现象”与“贾大山现象”--他们生前无名,且创作数量极小,但身后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现在看来,他们身后的不朽,和昌耀一样,正缘于他们文本中“本源性”的审美含量与精神含量。他们有着本质上的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拥有着一个自立而清醒的文学观,即:在写作的途程中,绝不随波逐流,而是坚定地忠实于自己内心表达的需要,就人类的前途与命运做出自己的价值评判,真实地传达出自己的声音。其文本的原创性、本源性,正是建构于这种独立表达之上。

就中国作家而言,又有几人真正建立了自己的文学观呢?就文人品性来说,文学观就是他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有什么样的文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学品质与精神品格。这是摆在每一个要想有所成就的中国作家面前的现实课题。

10.论辩的偏差

张放与伍立杨的文墨官司打得久已!

看了一系列论辩文章之后,感到张氏已远离论辩“理性”,陷到冲动之下的“率性”言说上去了,与他的教授身份颇为不符。

应该承认这样的基本事实:新时期,在艺文随笔的写作上,研讨最深,用笔最勤,成就最高的作家,当属伍立杨。他已成为艺文随笔的代表性“符号”。他的写作别有洞天--其文章的质料多直接从文学世界选取,包括学问、思想和情感。而文学世界,即书的世界,是个诗性、人性丰厚的地方,所以他直接取材于这个世界的艺文随笔便充满了人性之美、性情之美和词性之美。其文质,情韵灵动,识见幽深;其文采,用典繁丽,调和自如。

由于伍立杨长期浸淫于书香之中,“旧典”已融入他的情怀,成为他文思的一部分,所以,他的“引典”,从来不是原文照搬,而是边引边叙,且引且叹,成自家的一种文章气象。往往便出现这样的情形:当他把旧典叙述得纵横捭阖,气象万千的时候,诱你去翻原书,却发现书中的风景却是那样的枯槁索然;当他把旧典中的意蕴诉说得新丽动人的时候,你再去打开发黄的册页,却感到了那字里行间的意絮却是那样的迂腐不堪。所以,伍立场的所谓引文,其实是他自己由书而来的思绪和抒情。他融会了书与“我”,使太阳底下的“旧事”,因“我”而衍生了新意。

伍立杨的这一运文特色,在文界和学界是有目共睹的,因而也就奠定了他在文坛的独特地位。

同类推荐
  • 秘境探踪

    秘境探踪

    ” 俐侎人没有文字,保留着传统的爱情观念,是分保守,李有旺以大纪实的手笔,全书透露他的对思考和探索,也有着自己的解读。《秘境探踪》是一部典型的乡土文化作品,但有自己的语言,读后无不使人对俐侎人淳朴生活的向往,他们是精神守卫者,有着原始的崇拜,也是浮躁灵魂的追寻。一席黑衣,男女一般自幼就指腹为婚(现在已有所改观),全景式地再现了一个名叫“俐侎人”(彝族的一个支系)的神秘部落的生产生活概貌,反映了李有旺在深入探索这个部落,悉心研究这个部落之后的发现与思考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本书采用分类编排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名家著作,让你在一本书中了解百余部名著,跨时代、跨地域地感受一次心灵震撼。书中收录名著涉及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宗教六个大类,是迄今为止市场上收录名著最多、最全的一部全集。不论你是少年、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不管你是读书、工作,还是创业。你都可以从这些伟人的著作中受益,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素养,汲取心灵智慧,享受一次愉快的名著之旅!
  • 爱犊居吟草

    爱犊居吟草

    本书是山西省著名作家马乃骝的诗文集,马乃骝,已故,生前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是纳兰性德研究专家……
  • 为乐趣而读书

    为乐趣而读书

    读书之乐乐何如?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为乐趣而读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谈论读书方法,有的分享读书之趣,有的回忆书海琐事……不一样的文字,一样的纸墨情结。一起走进这个书海世界吧,聆听作者独步书林的内心独白,体会畅游书海的真正乐趣,感悟书籍之于人类精神世界的独特魅力。
  • 海南登陆战

    海南登陆战

    4月16日人民解放军主力实施强渡。经彻夜强渡,解放海南岛,中央军委决定以第15兵团首长指挥第40、第43军,在岛上部队的接应下,退守海南岛的国民党10万残军在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的指挥下,胜利登岛,在岛上琼崖纵队的配合下,并迅速向纵深发展。根据渡海作战的特点,广东解放后,第15兵团按照“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战役方针,企图凭借天险,于1950年3月组织了两批4次约1个师的兵力偷渡海南岛成功。,把海南岛当作反攻大陆的跳板。发起海南岛战役。为歼灭该敌。增强了岛上人民解放军的力量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春熙路史记:一条街与一座城

    春熙路史记:一条街与一座城

    围绕春熙路一线(劝业场、科甲巷、城守大街、北新街等)的沧桑巨变,以地理为经,以人事为纬,钩稽历史秘闻,打捞人物传奇,梳理街道演变,彰显成都人文精神,展示了春熙路长盛不衰的秘密。而本书的民间价值立场,注重细节,注重叙事,决定了本书强烈的复原历史真相的民间文化向度。
  • 夜长梦多

    夜长梦多

    一对婚姻触礁的夫妻,丈夫为了想挽回变心的妻子,于是提议离婚前的最后一次旅行。然而在闪电交加的雨夜里,路标却被喝醉的卡车司机撞歪了。郭浩然与叶眉被错误的路标指引导向充满诡异气氛的“尸冢村”……这会不会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趟旅行?
  • 纨绔少爷魔女妻

    纨绔少爷魔女妻

    本书已经进入半价促销,看完只需要原来的一半价格,大概两块多,亲亲们不可错过哦……=======文案:她是魔界恶女,翻云覆雨,所向披靡。她外表娇弱,却是个十足剽悍,典型的表里不一、她也是传奇学院的风云人物,叱咤风云的学生会副会长。他是江南恶少,吃喝嫖赌,欺压善良。他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令人们深恶痛绝,是为江南第一纨绔。然而本是江南第一恶少的人本是人们眼中如垃圾的人本是社会渣滓败类的人竟然让人跌破眼镜那朝中有着天下第一公子之称的最年轻的少相那战场中有着所向披靡的战神之称的冷酷少帅那令万千少女芳心暗许视为梦中情人的俊少年竟然就是曾经人们口中的纨绔子弟,恶霸少爷,败类垃圾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而她却是创造了这个奇迹的人。本文属于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浪漫温馨文,美男多多!一次意外,两次穿越,还多了一个天才的小鬼头。烈焰:神界宠儿,以为自己想要的一切,从来都是唾手可得,只是在遇到她之后,才知道原来有一样东西是永远都得不到的,然而这种遗憾却成了一种幸福。蓝少逸:何其幸运,遇见了她,从一个纨绔子成为一个天降奇才,这一生再无所求,只愿与你相守永生永世,此情海枯石烂,至死不渝!沈子言:身为王爷,责任重大,却一再与她错过,如果再有一次机会,即使倾尽所有野再所不惜,可是还有机会吗?神秘势力的首领,各国的皇帝,神医……都因她而甘愿堕入情网,只是这情能归何处?场一:她:“从今天开始,我高兴你得让我更高兴,我不高兴你得让我高兴起来,我生气你得让我不生气,我很生气你就得做我的出气包!”他:“你干脆叫我给你做牛做马得了!”她:“太好了,我还真是这么想的!”他:“…”场二:她:“娘子说的话永远不会错,娘子说的话你永远都要服从,娘子说的话要比任何人的都重要。娘子的做的事永远是正确的,娘子做的事你永远都要支持,娘子的做的事你永远都不准反对也不准怀疑。”他:“那你要是做错了呢?”她:“如果我做错了,那一定是你的错;如果我坚持没错,你再说我错了,那也是你的错;如果我不承认我错了,那我就没有错;就算是我错了,你也要说我没错;如果你坚持我错了,那你就是错上加错;总而言之,我永远不会错,千错万错都是你的错!”他:“…”…更多精彩,且看恶魔公主与纨绔少爷的雷人组合。多多支持呀!!!!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影行天下》推荐好友的文文《风云初落》流风回雪
  • 重生贵女毒妻

    重生贵女毒妻

    前一世,她荒唐亦可悲,被丫环踩在脚下,被开水淋在身上,她一直疼爱的亲妹妹却抹去假的胎记,告诉她,娘亲只是她一个人的娘亲,她的一切从她们交换名字之时都已经注定……这一世,她慢慢布局、步步借势,守住自己的名字,查清自己的身世,顺便虐一虐害她的人,为自己赢得了一世尊贵。本以为此世断情绝爱,怎奈多了一个他?
  • 王牌天后

    王牌天后

    不辣不江湖,有狠不王牌,娱乐圈的是是非非,潜规则的时明时暗,选秀活动的内幕,明日之星的养成,究竟谁才是天后,究竟谁才是王牌!她是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她为你揭秘台前幕后!
  • 相公,从了本帅吧

    相公,从了本帅吧

    世界第一佣兵团的团长穿越了,传奇之花直接祸害到了异世…谁是轩辕少女最梦寐以求的夫君人选?护国大元帅花无痕是也!可惜她其实是个女人!谁是轩辕男子最想一亲芳泽的美人儿?当然是轩辕第一美女,九公主轩辕无忧是也!可惜如今摇身一变,成了高高在上的逍遥王,是个男人!轩辕最爷们儿的女人要嫁轩辕最女人的男人,这热闹能不看吗?盘口大开,到底是夫为妻纲还是妻唱夫随?花少:好嘛,她一杀人无数的佣兵界头子也能赶上穿越大军的行列,还穿到了同名同姓、连模子也是一个样的身体里。将军?这下能做一真爷们儿了?靠!贼老天不带这么玩儿的,咋的又是一个伪爷们?为么、为么?上辈子得带着一帮狼崽子出生入死,这辈子也得不到一个消停?打完战、报完仇能够逍遥快活去了吧?干!皇帝老二又给她下了一个硬绊子,让她花少嫁人?得,这辈子的牵绊还真不少,嫁就嫁吧,当了两辈子女人也算是个圆满。哟喂!她花少最爱的可就是美人儿,这世界还有比她家男人更美的美人儿吗?美人不从?她花少也不怕麻烦,十八般武艺轮流着上,粉团相公迟早也会真正属于她的!逍遥王:他这辈子容易吗?皇后害死了他母妃,逼得他不得不在太后的庇护下做了十八年的伪娘,终于恢复正身了,又被硬塞来一个没人敢要的粗鲁假爷们儿做媳妇。各种逃婚手段轮流使上,那个悲催的命运呀!时不待他,暂且忍辱负重的娶了吧!这、这、这…这都是什么女人?大婚当日就来上了这么一出,这到底谁才是新娘?不行,这种破媳妇得休,一定的!明着来不成,破媳妇武力值太高!去花楼摘野花:“王爷,元帅正在我们花魁的房里呢!”赎了两个妖姬回家…“元帅,您渴了吗?奴家给您扇扇!”“元帅,奴家来给您擦擦汗!”这、这…到底谁才是这家里的大老爷们儿?
  • 重返猎人塔

    重返猎人塔

    数万光年的神话长卷堪称宇宙奇观,长卷中讲述着不为人知的故事……魂香谷里有座奇光四溢的猎人塔……修罗界残暴无情,在谷中大开杀戒,只为满足他们驾驭一切的野心……幸存者后继有人,他们上冲九天神殿,下入万劫地狱,横越神山魔岭,潜游无底深海,战灵斗神,弑魔杀魂,重返猎人塔!
  •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读一篇优美的散丈,优如品一杯好茶,那沁人心脾的芳香令人久久难忘。经典的散文总是闪烁着智慧和哲理的光辉,这光辉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照耀着我们人生的旅程。每个人在走向成熟的路上,都应该沐浴这种思想的光辉,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
  • 总经理留人之道

    总经理留人之道

    如今企业界面临的最严峻、最重大的挑战不是找不到人才,而是如何找到合适人才,并让其能够始终忠诚于公司,留住人才!在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企业与员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双向选择,员工的流动率将上升,稳定性也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