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5000000002

第2章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趋势论纲

在九十年代中,文坛虽然也出现了诸如新写实、新状态、新历史主义等多种文学现象和新的文学流派,但这十年中,文学再也不像八十年代那样是按照伤痕一一反思一改革一一寻根一新潮这种主题递进式的发展。九十年代文学中的创作多样化表现为政治性的主旋律文学、通俗性的大众文学与审美性的纯文学这么三大板块并驾齐驱式地发展。有人把这称为“九十年代的文学地图”,那也可以。在这个文学地图中,由于政治运动频仍,主旋律文学是党和政府,还有各级文学组织所倡导的,并通过“五个一工程”等各种评奖方式给予鼓励,因而占有强势的地位。不可否认,尤其是文艺界的整风之后,这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思想艺术质量均有一定水平值得注意的作品。

新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文学创作主题递进式发展。但是不能不指出,由于太过于强调题材的重要性,在“写什么”上大做文章,过于强调主流的意识形态,而忽视“怎么写”,值得回顾,忽视作品的艺术质量,属于主旋律文学的作品总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后来,有关领导部门虽然提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口号,但“多样化”仅仅是个陪衬,也为广大文学工作者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有了明确的方向,也难以改变主旋律文学的基本面貌。通俗性的大众文学由于有广大的市场作为支撑点,在九十年代中有了长足的发展,表现出一种蓬勃的态势,但它也亟待艺术上的提升。

这就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时期:“文革”前的十七年。至于审美性的纯文学作品,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双百”方针的引导下,虽然压力大,步履维艰,但十年中仍出现了不少可以历数的优秀作品,乃是我们的希望之所在。

“是团结群众打击敌人的武器”

新世纪开始以来的这七八年间,有人称之为“新世纪文学”,进入六十年代之后,把它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实,所谓“新世纪文学”,就其本质特征来说,仍是九十年代文学的延伸。因为作为新世纪文学的若干本质的特征,起起落落,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逐渐形成了,只是到了新世纪开始这些年来,表现得更为鲜明些罢了。

文学价值的多元化。应该说,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幵,1989年,就是“新时期文学”的终点,此后的九十年代,又开始了另一种形态的当代文学,有了比较稳定的生活环境,也可以说开启了当代文学的一个新的时期。这是新世纪文学最本质的特征。其实,这一特征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显示出来了,上文已有所分析,有了大团结的形势,此处不赘。

文学的非精英化。这是新世纪文学另一鲜明的特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先锋文学在中国文坛萌动之际,文学的精英化或者说贵族化趋势相当明显,这一趋势可以说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时序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于社会的转型(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以及文坛内部各种关系的调整,形成了有了诸多新特点的“九十年代文学”,跨进中闰当代文学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打那儿以后,出现过“三红一创”即《红旗谱》(梁斌)、《红日》(吴强)、《红岩》(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第一部(柳青)以及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等一批引人注目的作品。诗歌、散文以及报告文学创作也均有一些新的收获。

但是,尤其是到了新世纪开始之后,由于网络文学的盛行,传媒的介入,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美学思潮的出现,都推动一种非精英化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的出现。底层写作的倡导,中国当代文学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路程。这个“新时期文学”,起始点很明确,可是终结于何时呢,却众说纷纭,很不明确。半个多世纪来,萆根文学或“打工文学”的崛起,都是文学非精英化思潮的具体表现。这种思潮的崛起,打破了文学少数精英所垄断的局面,人人都想当作家,无疑是在中国当代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文学事业也不例外。对于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广大文学工作者来说,人人都可以当作家,有了网络,开了“博客”,也不存在发表问题了。而一些“在生存中进行写作”的打工仔所经营的“打工文学”的兴起,后来为弱势群体写作的底层文学的出现,尤其是1957年的“反右斗争”,都推动了这股文学思潮的发展。而“文革”中的十年,百花凋零、阴谋文艺盛行,中国当代文学应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

九十年代文学最主要也是最鲜明的特征是文学观念的多元化。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被引人了一条死胡同。在回答“文学是什么”这一最基本的命题时,再也不只是“文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文学的都市化。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农业文明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支撑,或者说,现当代文学一直是农业文明的载体。无论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乡土文学,风雨兼程,还是五十年代以后以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为主要题材的农村题材小说,都在现当代文学中占了一个相当大的比重,甚至可以说,占了文坛的主导地位。但是,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新时期文学发轫以来,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这两部获得“斯大林文学奖”、反映北方土地改革的长篇小说,文学的都市化一直在显现着,到了新世纪开始,就成了新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拨乱反正,肃清“四人帮”流毒,为文艺“黑八论”平反,尤其是“四次文代会”的召开,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两为”方针代替“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还有稍后“四次作代会”的召开,倡导“创作自由”与“评论自由”,都给文学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大大挫伤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出现了当代文学中空前繁荣的局面。从题材上看,反映都市生活的作品,从知识分子到都市白领,从那时算来,从原来被看作生活中边缘人的都市丽人到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都成了文学作品的主人公。都市文明或者说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成了文学作品的精神支撑点。这同社会由农村向都市转轨的大趋势大体上是相呼应,文学工作者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自五四开始以来又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作家们主要在革命历史(尤其是革命战争)与农村变革两个题材区进行耕耘,相吻合的。文学史家一般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当代文学称为“新时期文学”。

文学的市场化。这一特征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显露出来,只是到了新世纪文学中更加鲜明罢了。文学的市场化同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也是相适应的。原来只在通俗文学即大众文学中有了较明显的表现,现在看来已覆盖整个文学领域了。果如此,更是没什么可说的了。文学的市场化,幸耶,不幸?还要等着瞧。

中国当代将会按照当前这种格局和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值得总结,“新世纪文学”的诸特征将进一步显现与强化。但是,在发展中也将出现一些尖锐的矛盾。

文学的精英化与非精英化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看来有扩大与尖锐化的趋势。

“是党的事业的齿轮和缧丝钉”这么一种答案。由于对文学的本质做出多样的解释,是两条战线的汇合,对文学的价值的理解也就趋于多元,文学不仅有道德教化作用,有为政治服务的作用,而且有宣泄情绪、知识教育以及审美娱乐等各种作用。由于对文学的本质与价值多元的认识与理解,且有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五十年代初期,文学创作必然走向多样化。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也有过低落,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76年10月,“四人帮”的垮台,“文化大革命”的落幕,尤其是1978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辟了中国当代史上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有的人认为,文学应该是贵族的,尤其是坚持走纯文学的路,在文学创作上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就必须倡导贵族化,少数文学精英自封为贵族,钻进艺术的象牙塔里,他们的作品是为自己而写的,下决心让人读不懂,也是文学界空前团结的表现。“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的提出,少数贵族化的诗人甚至认为只有读不懂的诗才是好诗。这是文学发展的一极。另一极呢,就是非精英化,底层写作、草根文学,越来越有成为文学主潮的可能。

新时期的开始是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为标志的。

文学的社会性与写作的私人化之间的矛盾。私人化写作这一文学现象大概出现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也值得前瞻。

1949年10月1日,文学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手工劳动,私人化的提出有助于彰显作家的创作个性。然而,文学作品一旦发表,又是属于社会的,文学的社会性不容置疑。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私人化写作与文学的社会性之间必然产生矛盾,新世纪以来,这种矛盾也有激化的趋势。由此看来,伤痕一反思一改革一一寻根一一新潮,这种主题的递进或文学潮流的更迭,便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一个颇为抢人眼球的风景线,有过辉煌,也可以说是它一个最为鲜明的特征。

文学的雅与俗。雅与俗也是文学的两极。人们主张雅俗共赏,期待雅文学与俗文学的融合,就是最早的收获。1959年前后,大俗大雅,看来也难以呈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人们刚从“文革”时代走出来,难以忘却“文革”的创伤,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等抚摸“文革”时代伤痕的“伤痕”文学首先流行起来;继之是王蒙一系列中短篇小说诸如《蝴蝶》、《夜的眼》等,张一弓的中篇小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弦的中篇小说《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为代表反思极“左”思潮危害的反思文学;接着是八十年代初出现的以反映改革浪潮之滥觞的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改革者》、《锅碗瓢盆交响曲》以及张洁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等为代表的“改革文学”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主潮。在新世纪文学中,雅与俗不是趋于融合,而是更加走向两极,雅之更雅,“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前,俗之更俗,这也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传统继承与创新,这也是一对矛盾。我国有几千年的文学传统,继承传统当然是题中之意。但是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加之“为工农兵”的道路越走越狭窄,借鉴外来的经验,进行不断的创新,使文学具有更强的活力,这似乎也是近百年来文学史证明的一个经验。在文学界以致整个文化界,传统与创新这一对矛盾如何处理好,“双百”方针又未能得到认真的贯彻,对于文学的发展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之后,按照通常的划分办法,以文化寻根为宗旨的“寻根文学”和作为海外现代主义文学在国内回声的“新潮文学”或“先锋文学”又先后成为新时期文学中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

类似的矛盾还可以举出一些。

我以为,新世纪文学的发展,就是以上一些矛盾不断激化不断整合的过程。当这些矛盾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又不断产生时,我国当代文学就进一步发展了。

2007年7月9日一10日

同类推荐
  • 林徽因经典全集

    林徽因经典全集

    林微因不仅是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还曾是新月社的诗人。她的文学著作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本书收录了林微因一生的经典作品,分为文学和建筑两部分,文学部分收集了林徽因所作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以及与友人的部分书信;建筑部分则收录了林微因在建筑领域昕发表过的一些精彩文章。
  •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散文书系)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雪龙"号船在严酷的南极冰海上演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幕:"零经验"救援--身陷险境--抓住时机--脱困突围,在大片式展现的同时,将事件置于人类南极探险史、中国30载南极科考史、中国海洋战略发展成就和对南极科学考察的巨大贡献等宏大背景下,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全书汇集280张极其精美的相关图片,让本书极富现场感、震撼感。
  •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记述了人们与猫狗之间感人肺腑的真实曲折故事,以纪念那些给我们带来快乐、爱、启迪的沉默而真诚的动物朋友。内容丰富多彩,分为三辑,或来去匆匆,传奇一生;或乐趣融融,温馨美好;或生命感动,发人深省。《我的阿猫阿狗朋友》将人对动物的态度视为拷问灵魂、提升生命的一个尺度,号召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 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

    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

    民国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林徽因传诵数十年,最唯美最经典的诗歌精选合集。《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翡冷翠的一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仍然》、《深夜里听到乐声》……中国诗歌史上空前绝后的心灵碰撞,爱与美的永恒绝唱。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百年浙商

    百年浙商

    什么是真正的商道智慧?谁拥有商业保险柜? 百年浙商发展史,告诉你一个真正的商业秘密。商场如战场的时代,不要做了炮灰在今日中国,商业人士不得不读的一段历史,写透浙商百年史,说尽商道一点智。浙商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商业奇迹。他们是如何从无到有,由弱而强,缔造了东方奇迹?在百余年的商业奋斗史中,那些优秀的浙商典范,又是如何开创了伟大的商道智慧?百年浙商,这样一部鲜活的大历史,这样一部商人史话,让人温故而知新,鉴往而察来,掩卷之余更添几分对中国商人的理解和对一切创造的敬畏。作品以历史的眼光对浙商百年历史做了透视分析,对浙商人物事迹做了详尽记述,对浙商现象做了独到分析,是一部了解浙商进而了解商业借鉴成功经验的优秀作品。
  •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的深处》,更像是作者的心路历程,涵盖了这些年一路走来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爱。在每一篇真情流露的文章背后,都充满了作者对家人和朋友、工作与生活的由衷感激。
  • 世界第一情深

    世界第一情深

    某一天,沈先生脱掉一身白大褂,一跃成为某神秘集团的总裁,某女愣住了,“所谓无商不奸,我是不是被你算计了?”沈先生笑而不语。别人都说:沈先生很宠她,宠到宁为天下敌也只要她,沈先生一定疯了。二十四岁的沈先生不是第一次遭遇爱情,但却是第一次刻骨铭心的去爱一个人,怎能不一眼,就终生?
  • 帝都弃少

    帝都弃少

    异世大修许飞睁眼醒来,身边的一切变得完全不同,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人憎狗嫌的纨绔子弟,不再是自暴自弃的过气天才,更不是被家族无情抛弃三少爷,他,要重修大道!要用一身的本领去守护身边的佳人,要将曾经歧视自己的一切彻底砸碎,要让欺辱过自己的人——血债血偿!
  • 李嘉诚60年经商的黄金法则

    李嘉诚60年经商的黄金法则

    华人第一富商60年商战不败的经商哲学!精确解读“超人”的经商理念,深刻剖析“商神”的管理模式。李嘉诚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他在商海中用心探索,大胆实践的结果,值得有志于在商场上大展宏图的人细细品味,学习领悟它的经商经验,处事风格,做人魅力……
  • 培养青少年情商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情商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能获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要获得较快的成长,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提高情商实在是很有意义的人生必修课。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许多痛苦、挫折,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青少年朋友们需要有人来指导和激励,不断丰富人生的经验,《培养青少年情商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位良师益友。
  • 穿越之绝色神偷

    穿越之绝色神偷

    人道侠骨清风,佛门寂静点缘。凡尘难修闲得醉,前生后世几百年。经历了不知多少个轮回,灵魂才能进入一个好的皮囊,坎坎坷坷的走过人生每段路程,善恶分明,行侠仗义,人间正道是沧桑。本文叙述了一个亦正亦邪的“神偷”,不管你是否接受他,他都是一个传奇。
  • 柳墨妍传

    柳墨妍传

    江湖!多么让人热血沸腾的字眼!柳墨妍双眼冒出一蓬一蓬的红心,无限向往那片可以让人豪气云干,荡气回肠的地方。因此,在她第一百零一次女扮男装,到街上乱晃,妄图抓住一点点江湖的影子时,一个天神一样的盖世大侠终于出现了~她终于见到大侠了!她终于找到江湖了!
  • 异界之无上仙威

    异界之无上仙威

    一个修炼阵法的小胖子,因为渡劫失败穿越到了异界,这是一个斗气与魔法的世界,然而受限于附体的身躯无法修炼斗气和魔法,他依然选择修真的道路,通过阵法让大陆的各个强者,误认为他是一个强大的魔法师,更认为他是一个强大的剑圣!其实,他想大声告诉他们:“小爷其实是玩仙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