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2700000038

第38章 黄雀在后(3)

5月下旬,由田汉主持的《戏剧报》多次派记者登门动员他写文章对戏剧工作提意见。全国文联的两位领导人也亲笔写信派专人送达,请他去出席文联召开的鸣放座谈会。率真的吴祖光感到自己再不说些什么便有些狗肉不上秤了,临出门前,夫人新凤霞劝他不要去,新风霞是从社会底层走过来的穷苦艺人,她有一个朴素的人生经验:再了不起的人也爱听奉承话,哪有听了丑话不翻脸的人呢?吴祖光以为她的这个经验在新中国早已是明日黄花,他说:“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还是我在重庆编《新民报》副刊时头一个发表的,他老人家有什么信不过我的呢!”

他大概是一副杨子荣打虎上山的劲头出门了。座谈会上,他只是对戏剧工作提了一点批评意见。情绪稍有激动时,也偶尔露了一点“峥嵘”--那种办事粗暴又不懂文艺的人趁早别领导文艺工作,这当然是指个别领导人。

他的发言在《戏剧报》上发表时,田汉提笔写了这样一个标题:《党“趁早别领导文艺工作”》,由此,吴祖光当上了戏剧界头号右派。

于是,我们还能明白所谓的“六教授会议”,大约颇近似于臭名昭著的“国会纵火案”的性质--

最早提出开这个会议的是章伯钧。他的秘书给民盟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办公室副主任、市委日常工作的实际负责人金若强打来一个电话,内称章伯钧想通过民盟北京市委的渠道,了解一下首都几所最具影响的高校近期大鸣大放的情况,能否请对方邀请些教授,在近日内开一个汇报会。

金若强不以为然。

一来民盟北京市委深受其主任委员吴晗的影响,无论是眼下的章伯钧、罗隆基,乃至日后担任了民盟中央主席的胡愈之,都不被吴晗看在眼里。虽然在月白风清之夜,他与胡适的那段情缘,也偶尔萦绕于怀,但解放后他的一帆风顺,一马平川,使得在他的心目中:这些人虽然资格比他老,年纪比他大,影响也不会在他之下;但恍若试管婴儿与普通婴儿的差别,自己政治上的纯洁性几近天然,而自己受党的重用也是不带引号的。

何况,民盟受统战部领导,部长李维汉在党内的地位也在彭真之下,而为他敬仰、也欣赏他的彭真,和他就在同一层楼里办公。他有什么必要舍近求远、拣起芝麻丢了西瓜呢?

吴晗每有机会,必强调我们民盟北京市委只听中共北京市委的。即使在他本人当上了民盟中央副主席之后,他似乎也嫌这把交椅会赃了自己的裤子,他来民盟中央极少,民盟中央有什么决议与指示,他依然置若罔闻。

反右斗争以后,经李维汉同意,各民主党派决定在天安门广场联袂举行一次自我改造大会,为求声势浩大,以展现一场暴风雨洗刷过后的“崭新风貌”,没有多少人的民盟中央机关只能像其他党派一样,主要得靠北京市委的队伍。其他党派蔚然壮观地出来了,可民盟的旗帜下还是三瓜两枣。赶忙去民盟市委查问,回答是吴晗将此举向彭真汇报了,彭真未作答复……

吴晗这一被称作“腰斩民盟”的做法,造成民盟内外议论纷纷,矛盾重重,可无论是李维汉,还是民盟中央,都成了铁扇公主,不能不由着操起了金箍棒的吴晗,在自己肚子里揪肠扯胆……

二来,金若强感到时间上安排也有困难。得派人下去联系通知,对方还得有所准备,怎么能说开就开?但还是勉强去联系了两所学校,人民大学表示愿开,而北大态度消极,他立即以此为由反馈给了民盟中央:此会难开。

很快,金若强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是闵刚侯,时任民盟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以后又当过司法部副部长,民盟中央秘书长。六十年代初期因身体不好离休养病,“文革”初期病逝。这时,他与胡愈之、李文宜、周新民等人一样,是民盟中央里身分未曾公开的中共党员。他在电话中说:

“老金,章伯钧提议的那事,你不用管了,我们已作了安排。会议定在明天开,地点在南河沿全国政协文化俱乐部,你也得来。有一点现在讲清楚,这会不要当面作记录,可你得用脑子记,会后我们一起再搞份文字记录……”

第二天上午,金若强去开了会。会后,他凭着记忆搞了一份会议记录,交给了闵刚侯,由他们进一步补充去,他当时以为会上不作记录,为的是打消人们的顾虑,而会后追记,则是民盟中央需要这份材料存档。

他决没有这样的想象力,即自己刚做完的不是一份文字材料,而是在参与制作一枚将置章伯钧和六教授于死地的炸弹。他们不是决定由钱伟长去统战部走一趟,并请史良转达总理能否拨冗跟他们见一次面吗?无论是去统战部,还是想找总理谈一谈,他们要反映的都是自己对目前首都高校鸣放形势的几分忧虑,以及作为共产党的挚友,民盟得站出来为党讲话为党排忧的真诚愿望,这里会有什么不可与天下人言的奸诈和诡计呢?

直到这枚炸弹在7月1日的《人民日报》的社论中爆炸开来:反动的阶级敌人为什么会自投罗网呢?他们是反动的社会集团,利令智昏,把无产阶级的绝对优势,看成了绝对劣势。到处点火可以煽动工农,学生的大字报便于接管学校,大鸣大放,一触即发,天下顷刻大乱,共产党马上完蛋,这就是六月六日章伯钧向北京六教授所作的目前形势的估计,这不是利令智昏吗?

金若强才意识到,不但在想象力上,自己是个侏儒,闵刚侯则是位巨人;而且在导演兼剪辑水平上,闵刚侯也有相当的才情。

7月3日,为了与1日的社论相呼应,《人民日报》又发表了闵刚侯写的一篇长文《章伯钧召集的一次紧急会议》。该文说,章伯钧和这些到会的教授们在紧急会议上分析了全国的形势,一致认为,成功地反对共产党的时机已经成熟。并称:

他们认为,共产党这条大船一定会被掀翻。他们主要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学术地位,到处散布各种反对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的言论,以此煽动人民群众来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其目的企图是在这条大船上钻几个孔,使大船倾覆得更快。

从5月中旬,到6月8日《人民日报》反击社论出来之前,党的各级组织大抵都在忙着“引蛇出洞”,好似一幕大戏即将首演的后台,化妆师、服装师、美工师们怀着半是紧张、半是兴奋的心情,在各自的行当里精益求精,纵横捭阖,以便开场铃声一响,即往台上隆重推出各个品种齐全、打扮齐全的“右派分子”;

可我们也不能排除在这期间,有一部分党的干部,或是出于良知,或是出于有利于日后工作的考虑,或是出于个人的友情,还也许在这之间兼而有之,他们也确实保护了一些人--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眼下正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中国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的黄炎培,神态急急,步履匆匆,已经走到了后台,硬被李维汉给打发了回去:

“工商界人士座谈会开始于5月中旬。这时,中央要反右的方针在我脑子里已经清楚了。当时胡子婴从西北视察回来,在会上讲了上海一批工厂搬迁西北,办得不好。黄炎培从外地考察回来,也讲了一篇类似的话。我看到如果让他这样讲下去,将来要划为右派不好办,就宣布休息,请孙起孟去做黄炎培的工作,保护了他。”(《回忆与研究》)

时任司法部副部长的郑少文,虽名列部长史良之后,却是部里主事的人物,必要时,有资格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

一天,又通知他去列席会议,会上恍若放了一部惊险样式的电影,他看到一列高速运行、且车厢里正播放着圆舞曲的火车就要出轨,一幢被霓虹灯装点得好似水晶宫般璀灿的酒店即将爆炸,但他不能向沉浸于美妙旋律的乘客和痴醉于壮丽灯光的旅客打声招呼。会议结束时一再强调,与会者必须以党性担保,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半点消息。

在“党性”的炉子里,他宛如一只剥光了毛、无所作为的北京鸭,可良知不甘心就这么被烤成一汪油来,它驱动着鸭爪最终还是在半空中划拉了几下,在部党组会上,他说:

“我老生常谈一句,我们党组成员都是党员,虽然现在上面号召大鸣大放,给党提意见,但我们谁也别忘了自己是党员。”

就这么一句话,司局长们在整风运动中都成了水泼不入、刀插不进的铁狮子。

中国是个官本位社会,一旦灾难来临,要从这灾难里解脱出去也得按照你的级别:在列车里不坐在软席车厢里的人、在大厦里不住在高层上的人,郑少文无法打招呼了,只能婆娑泪光里,看其纷纷出笼,翩翩划水,最后一一撞上枪口,跌落网里……

周扬虽是中宣部副部长,在文艺界一言九鼎,在党内只是个中央候补委员,他是在毛泽东写了《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的三天后,即5月18日,才获悉毛泽东肚子里新的打算,他一天也未耽搁,当晚就给邵荃麟打了招呼。此时,恰好黄秋耘也在场:

“我们正在谈得起劲的时侯,桌上的电话铃声响了,邵荃麟连忙走过去接电话。不到两分钟,他顿时脸色苍白,手腕发抖,神色显得慌乱而阴沉,只是连声答应:

‘嗯!嗯!’最后只说了一句:

‘明白了。好!我马上就来。’

我看了一下手表,已经是九点二十分了,肯定是发生了出人意料之外的重大事件,要召开紧急会议。他放下了电话,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

‘周扬来的电话,哎,转了!’

至于究竟怎样转法,他没有说,我自然也不便问。沉默了好一会儿,他又叮嘱我一句:

‘咱们今天晚上的谈话,你回去千万不要对别人说!暂时也不要采取任何措施,例如抽掉某些稿子。这样会引起怀疑的。’……

第二天早上回到编辑部一问,才知道这一期的《文艺学习》早已签字付印了,正在装订中,大错铸成,无法挽回。要是我早两三天就知道了‘转’的消息,像《刺在哪里》那样的文章是绝对不会发表出来的。不过,我总算还来得及从《大公报》(当时还在北京出版)和《光明日报》抽出了几篇措辞尖锐的杂文,稍稍减轻了我的一点‘罪行’……唉!倘若我早些就知道了这个‘转’的消息,该有多好呵!我可以挽救许多人……

事后聪明,人皆有之。最可贵的却是事前的聪明。但政治上的先见之明,往往不完全得力于敏锐的观察力和周密的分析力,而是得力于准确的、及时的情报。比方说一个‘转’字,哪怕我是个‘小诸葛’,在5月18日晚上之前,也是无法想得出来的,只不过由于偶然听到的一个电话,才‘顿悟’起来……”(黄秋耘《风雨年华》)

需要情报,还得是“准确”、“及时”的情报,这到底是在哪里呢--

是在阳光朗照、江山明媚的社会主义中国?

还是在战况瞬息万变、惊魂裹有一层淋淋冷汗的火线指挥部?

抑或是在庄家于变幻莫测的价位中,好似大鱼玩弄虾米般玩弄中小散户的股票市场?

如果,当一个国家的公民不能凭着诚实的劳动、自由的思想,去获得自己安定的生活;而只能靠着是否能在几分钟之间打探得某种消息,才能得以苟全政治生命的时候,那么这个国家必然被阴谋如乌云般深深笼罩着。

如果硬要说这一阴谋是“阳谋”的话,这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

阴谋,尚需提心吊胆、嗫嗫嚅嚅、左顾右盼;

而“阳谋”,因为有权力的强有力支撑,则能大张旗鼓、振振有词、一意孤行。

而且,阴谋只会造就一个罪恶的小集团,或是一支林立果式的别动队来;但在这大面积的“阳谋”之中,我们将会看到:投机心理,明哲保身心理,更有落井下石、顺风扬沙等人类最为卑鄙的品质,便会毒液般大面积地侵袭人们的血液中,从而造成这个国家大面积的道德滑坡……

21突然冒出来的六条标准

现在,我们得探寻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四次整风历史上,唯有这一次邀请党外人士帮助整风的运动,在破尽重重阻力、刚刚开展了五个星期之后,毛泽东何以陡然作出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为本书的写作,我发现--犹如提起中国革命,人们就会提起杜鹃喋血的井冈山,霜天寥廓、秋风呜咽的万里长征,和高原上雄浑无边的黄土好似惊涛一般拍打的延安;只要一提起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1957年,便是几代知识分子们一个魂牵魄绕、挥之不去的话题。

是1957年像个斯芬克思之谜,坐落在他们无法绕过的精神历程上;

还是在历史收下了几十度的春华秋实之后,还很难说人们已经走出了1957年的梦魇?

我能肯定并为之感受良深的只是,相当多的知识分子以为1957年和1966年一样,是毛泽东在建国后精心炮制的几件史无前例的作品之一。换言之,即反右斗争并不是在这一年的5、6月间狂飙突起的,而是早在这之前便写上了他案头的台历。

从毛泽东的人生观、哲学观来看,在雄险新奇的斗争中求得平衡、创造、发展,并充分满足自己的使命感、愉悦感,是他毕生都在努力追求的社会境界与人生境界。

1913年,年仅20岁的他,在《讲堂录》里这样勉励自己:“夫以五千之卒,敌十万之军,策罢乏之兵,当新羁之马,如此而欲图存,非奋斗不可。”四年后他读《论理学原理》,又在批语中对刘邦与项羽不共戴天、汉武帝与匈奴逐鹿大漠、魏蜀吴三国草木皆兵……赞叹不迭:每当其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写进历史,则“令人喜读”。相反,在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承平之世,如长缨般的雪亮斗志,被漫世的绮糜之风日渐剥蚀,写进历史,则让人“殊厌弃之”……

在毛泽东与蒋介石在中国的大地上作完了最终的较量后,他的心理屏幕上那起伏不定的曲线,并未得到一江秋水般的安宁与舒展;他的思想雷达里如果失去了异常光斑,他的大脑似乎便会像孙猴子被唐僧念上了紧箍咒一样巨痛不已。

他面前必须站有敌人!

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里,他必须发动一次又一次战役!

运动在中国的频繁,便几近欲火烧身的猫儿在春夜里叫春那般天然。

运动总与整肃联系在一起,也就如放纵总与梅毒联系在一起一样天经地义。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毛泽东一直讲工农是这个政权的基本群众。

这个政权的敌人呢?蒋介石在叫嚣“反攻大陆”,可他的话还不及台湾海峡的风涛,真能在东南沿海撞出一片轰响的浪花。美帝国主义固然不可一世,但是志愿军将它赶去了三八线外,这证明毛泽东的“美帝国主义是只纸老虎”的论断有着牛顿三定律的科学。

地主、富农还在,但在土地、生产资料被剥夺以后,他们大抵只剩下一顶肮脏的帽子,给压在子孙们的档案袋里。资本家还在,可好似一下油锅便炸得鲜红的龙虾一样,他们几乎在一个夜晚,便将几代人含辛茹苦积累起来的产业,纷纷交出去“公私合营”……

他们成不了毛泽东的心头大患。

从他建国后一次次发动的批判和斗争里,可以看出,他可以叫山河变色,他对于知识分子是否变了同样的颜色,却始终心中无底。他可以没收一个阶级私有的生产资料,他对于知识分子植根在脑袋里的私有“生产资料”--知识,却始终未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打击良策。

如果说,在1956年之前,知识分子是工农政权的心腹之患这一想法还只是电花石火;那么波匈事件之后,他的这一论断已经根深蒂固:

同类推荐
  •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分别整理了亚洲现代文学大家和非洲现代文学大家。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
  •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本书是张堃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生命中曾打动过她,影响过她,陪伴她一路前行的那些年,那些事。诚如作者所说,当光阴远去,桃花不再笑春风,往日模糊,唯有文字鲜亮。她的散文如一阵清风拂过心田,我们收获的是勇敢、坚韧、温暖和对人生最深刻的思考。
  • 这世界唯一的你

    这世界唯一的你

    我们已不再年轻,终于可以一意孤行。这是自由极光的第九本书,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本。在这本书里,你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么闪闪发光,从此你再也不能将他们忘记。叹为观止的“奇葩”故事,声色犬马,流光溢彩;惊为天人的先生与小姐,奇诡美丽,人生离奇。这个世界的组成,除了无趣的“正常人”,还有值得被人一提再提的“他们”。我们捕捉他们,嘲笑他们,谈论他们,偶尔还羡慕他们,但其实我们都做过他们。其实,那些后来被称为“奇葩”的人,最开始也都是踩着七彩云朵而来照亮过整个世界。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你我、不同的回忆,送给你,迷恋过去的你、假装坚强的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你:不要试图去讨好这个世界,你是这世界唯一的你。
  • 感想与风景

    感想与风景

    所选作品多以奇异的修辞和绚丽的词藻直观地暴露内在的感性,又不乏深度。,极富感染力。精致周到而委婉,《感想与风景》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横光利一的游记随笔集
  •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诗,具有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诗,是人类心灵的深切呼唤。诗是一条流经人类每个角落永不枯竭的清清小河。诗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那是因为由诗所传达出的人的美好情感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诗,可以越过沧桑岁月,到达地老天荒。诗是整体意义上的美,是春风沉醉的美。诗是美的极致,因为诗具有巨大的艺术容量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热门推荐
  • 身价:社交的潜规则

    身价:社交的潜规则

    曾几何时,人们是按照阶级来界定身份的。当阶级成为一个历史的名词之后,“阶层”一词开始进入大家的视线。一时间,众多的专家学者为“富人、中产、穷人”的定义争执不休,我们这些日日为了生活奔忙的蚁民,更是搞不清自己的位置,拿不准努力的方向。
  • 男人和刀子

    男人和刀子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一婚又一婚

    一婚又一婚

    高承爵想跟梁馨求婚,可偏偏每次都张不开口,每次都是被虐后摔门离开,求婚失败。腹黑毒舌,冷漠深沉,别扭傲娇……高承爵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梁馨,你给我等着,我早晚能把你娶回家,让你给我们老高家生一窝孙子!”为此,在想要把梁馨娶回家的路上,他做了很多荒唐事……
  • 月光下的银匠

    月光下的银匠

    在故乡河谷,每当满月升起,人们就在说,听,银匠又在工作了。满月满满的升上天空,朦胧的光芒使河谷更加空旷,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而又遥远。这时,你就听吧,月光里,或是月亮上就传来了银匠锻打银子的声音……《月光下的银匠》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作者阿来的短篇小说13篇,包括《野人》、《槐花》、《群蜂飞舞》、《阿古顿巴》、《月光下的银匠》、《格拉长大》等。
  • 荒村归来

    荒村归来

    而几小时后,“我”在酒吧里离奇地遇到了一个与阿环长着相同面孔的女服务生林幽。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天,“我”和春雨不得不再去荒村……荒村故事更进一步,“我”收到了一张看起来很诡异的书迷会通票,荒村幸存者苏天平也在这时发来求救短信。为了再见到深爱的小枝,还是双重人格,重新戴上了荒村的玉指环,竟然忽略了从苏天平出事算起,抑或魔鬼与天使共生于一个人的身上?当近乎完美的推理让答案就在眼前时,良渚古国的末代女王,“我”不由得听信阿环,大结局却在瞬间改变。她叫阿环,良诸魔咒仍待破解。究竟是女王重生,她说自己只能活七天。,《荒村公寓》出版半年后。“我”和春雨在苏天平的电脑里发现一张美得令人窒息的面孔
  • 木讷相公别捉急

    木讷相公别捉急

    一朝穿越,大咖们——,是外界传闻俊美如玉却身有隐疾的木纳男人。商行门派战争天下江湖!小三小四如雨后春笋,摘了一个又冒一锅!乖乖隆滴个咚,他是萧氏木行新上任的大当家,她这是跑错剧组了吧!她是云郡王天生痴傻的三女儿,老鼠也敢把猫骑么!尼玛让人好端端地做个傻媳妇就有这么难?***顶多受受婆婆气,杀人换夜行。商海纵浮沉。美男在眼,常被姑嫂欺,魂附傻女,小妾把人挤!用得着连番赶阵地聚齐家斗宅斗宫斗权斗商斗还有特么的江湖争斗都有?那么,相公腹黑,接招吧,是打发无聊的消遣。女人于他,不讨相公喜,是世人眼里家世优越却神智不清的可怜傻子。靠,婆婆精明相公小叔教主剑客杀手,当姐不发威,是掩人耳目的棋子。
  • 从零开始读懂管理学

    从零开始读懂管理学

    现代管理方式中,管理不是玩弄权术,不是指责批评,而是需要智慧、方法和技巧的,是每个有志于成为管理人才所必须掌握和实践的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从零开始读懂管理学》以实用性和趣味性为原则,对有关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做了详细全面的介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管理者和职场人士必备的管理学成功指南。书中推荐的管理方法科学实用,切实可行;同时结合管理心理学理论,给每一位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黑龙珠传奇

    黑龙珠传奇

    这样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异世界,有一个叫周国的人,他不相信这世上真有邪恶的黑龙王,让他经历了一场改变他一生的异世界之战……,他也要见识一番,就算真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