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2700000036

第36章 黄雀在后(1)

19这是为什么

犹如豆荚在暑天里炸开,当整风的“豆荚”一进入盛夏之日,那机诈的“豆粒”便一颗颗圆滚滚地成熟了,并随即不断发出令人心悸的爆裂声……

第一道声音发自6月8日的《人民日报》上。

为了让这一声响得似晴空霹雳,有遏阻流云之势,据说,毛泽东吩咐过好些党内的笔杆子去草拟该报这一天的社论,最后让他觉得满意的还是4月间他已经召见过的王若水写的稿子。他作了某些修改,又冠之以一个十分大众化、又十分赫然醒目的标题:《这是为什么?》--在“帮助共产党整风”的名义之下,少数的右派分子正在向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领导权挑战,甚至公然叫嚣要共产党“下台”,他们企图乘此时机把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打翻,把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打翻,拉着历史向后倒退,回到资产阶级专政,实际是退到革命胜利以前的半殖民地地位,把中国人民重新放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反动统治之下。可是他们忘记了,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以前的中国,要想使历史倒退,最广大的人民是决不许可的。

在全国一切进行整风运动的地方,这些右派分子都想利用整风运动使共产党员孤立,想使拥护社会主义的人孤立,结果真正孤立的却是他们自己。在各民主党派和高级知识分子中,有少数右派分子像卢郁文所说,还想利用辱骂、威胁、“装出‘公正’的态度来钳制”人们的言论,甚至采取写恐吓信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这一切岂不是做得太过分了吗?物极必反,他们难道不懂得这个道理吗?

在这篇明白如话、工人阶级和最广大的人民一看就懂的社论里,惟一必须加以注释的是卢郁文其人,因为从表面上,他收到了恐吓信一事,正成了这篇社论论点的缘由。

卢先生是何许人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自己是地主阶级出身,受的是资产阶级教育,做了多年国民党反动派的官吏,半生站在反动统治阶级的立场”。说实在些,他做过国民党的立法委员,1949年4月北平和谈,他在张治中率领的南京政府代表团里担任秘书长。和谈破裂后,他随代表团的成员一起留了下来。卢先生因收到“恐吓信”而一时风头劲健之时,正做着民革中央委员外,还是国务院参事室参事。

在5月25日民革中央召开的鸣放座谈会上,他说即使是在整风运动期间,共产党不应该也决不会对错误的言论放任自流。他还指出,几乎在每一个高级民主人士座谈会上,都有人喋喋不休地提到非党人士有职无权的问题,却没有一个人提及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本身并不胜任……

在这番鲜明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的发言之后,他收到了一封恐吓信,在6月6日国务院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他公开了这封恐吓信。从信的内容看,并没有夹寄上一颗子弹,一根雷管,或是写着“决不轻饶你这条狗命”一类让卢先生毛骨耸然的话,只是站在敌对的立场上,给了他敌对的道德评价,诸如“为虎作伥”,诸如“无耻之尤”……

有人以为将此信称作为“恐吓信”是夸大其辞的。在民革中央,在私下,不是一、二个头面人物和中央委员,更以为此信是卢郁文自己写给自己的。“这一回陈铭枢、李世军他们是冤枉卢郁文了。匿名信确实并非他的捏造。公安机关于1958或1959年侦破此案,将写信的北京大学历史系学生杨秉功逮捕,以反革命罪判刑。”(朱正《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

事情如果就此打住,好似一个浪花在历史的长河里倏然一闪,便没有了戏剧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众多与共产党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民主人士被扫荡出中国政治舞台的时候,他崛起了,俨然成为紧贴在党身上的一件泛出青钢色光泽的坚硬铠甲,仿佛不击穿这件铠甲,阶级敌人就无法向党作出进攻:

卢先生自称,从第一封匿名信公开之后,他在6、7、8三个月间,收到了来自全国16个大中城市的30封匿名信。这些信的内容,除了“没有气节”、“少了人格”、“不折不扣的奴才”一类咬牙切齿的辱骂外,便是张牙舞爪地恐吓:“不要继续为虎作伥,否则自寻其恶果”、“你的性命难保”、“波匈事件是怎样发生的?”“共产党不满三年将自取灭亡”

一封盖着石家庄市邮戳的匿名信里有这样一句话:“请不要卑鄙地追究这封信的墨水、纸张,你们将什么也得不到”,卢先生据此认为写信的人一定是一个老牌特务。即使这些信没有似公开发表的“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往来书信一样被肆意剪裁,可凭着他如此敏锐的政治嗅觉,十有八九,它们都被他犹如挖到金缕玉衣一般兴致勃勃地交出去了,并让公安部门够忙乎一阵……

与此同时,卢先生又自称,他还收到了除西藏外的来自全国各省市的71封慰问信,有的是以工会、学校、合作社的全体名义寄来的,有的是以几个人、几十个人的名义发出的。内容是慰问,是支持,是鼓励:“如果恐吓者,真要动一动您的一根毫毛,他就要粉身碎骨”,“我们虽然不相识,共同的理想把我们连在一起”,“勇于前进吧,亲爱的同志,随时都有一群青年人在支持你”……

不知他是否像交出匿名信一样也交出了这些慰问信,如果交出了并得到妥善保存的话,它们应该放进博物馆,让后来人在参观一部往往沉重得令心尖发痛的历史时,也能稍稍的幽默一下。

卢先生还发现,自《人民日报》这篇社论出来后,周围的人们对自己的面孔起了显著的变化:

平素相当要好的朋友中间,有的人对他冷淡起来,甚至在背后将他夹在上下牙床之间,唾沫里滚动一阵后,像吐瓜子壳一样吐了出去。相反,有些人平素和他只有一面之交,现在碰到了则格外热情,从那一片崇仰自己的盈盈眼波中,他感觉自己是被一群小行星包围的大行星。乃至对他的老底十分了解的他过去的学生,原来为着他替反动政权帮凶深感憎恶,二十多年来与他压根没有来往,现在也来信问候,言辞之歉疚、温暖,宛如写信人自己是一只迷途知返的羔羊……

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对于这篇《这是为什么?》的社论,有着卢郁文这般良好感觉的,只是凤毛麟角。不久,他被提升为民革中央常委,国务院副秘书长。

还在这几天之前的一个炎热的夜晚,当丛维熙从妻子张沪口里听到一份党内文件的内容:“不是阴谋而是阳谋”,“大鱼正在撞网,便于聚而歼之”……他已经瞠目结舌了!好似妻子参加了这份文件的草拟,他一下扛起悲愤的“火箭筒”,向她作出一连串的击发:

“这可能吗?我不相信!”

“什么叫‘阳谋’?‘阳谋’和‘阴谋’有什么区别?”

“与其如此,何必当初号召鸣放?”

“主席不是说‘言者无罪’吗?怎么又变成了撞网的大鱼?”

张沪“我自岿然不动”。她正在奶孩子,怀里的孩子显得那么弱小,像只煞是可爱、极易受到伤害的小动物,吮吸态又那么恬静,好似天欲晓未晓之时那沾满晶晶夜露的花萼……一股带乳香的温馨味,撩拨着她的鼻翼,她不由得低下头,在孩子的前额上轻吻了一下。

顿然,一股为人之母的情怀,犹如雨水渗透土壤一样渗进了她的胸间。也许为人之母的情怀与算计生命、摧残生命的“阳谋”比起来,无异于正高唱赞美诗的教堂与红头苍蝇飞舞的公共厕所间的区别;她一下还进不去眼前这个龌龊的现实世界,她一直沉默不语。

最后,她讲话了,还是以一个母亲的善良,来解释眼前这个并非善良的现实世界:

“这些词儿,可能是指那些资产阶级政客而言,不是指广大知识分子鸣放说的。”

当晚,丛维熙在床上辗转反侧,这是1957年里他第一个失眠的夜晚。

他想起在中宣部召开的在京青年作家座谈会上,自己这个因出身不好平时寡言少语、且讲话口讷的人,竟当着“红色沙皇”周扬的面说:文学作品的公式化、概念化问题,作者当然有责任,而我们的指导理论,似乎责任更大。周扬同志,您一会儿倡导写英雄人物,一会儿又倡导写矛盾冲突,就是没有涉及作品反映生活真实的问题……言辞之莽撞,以致于一讲完,好友蓝翎便耳语道:

“蔫人出豹子!”

他还想起自己的一个短篇小说《阳春三月》,这是根据京郊一个合作社因过分扩大公共积累,导致农民生活拮据、被迫去区委闹事的真实材料写成的。稿子寄给了天津的《新港》杂志,不久就给退了回来,理由是这篇小说存在着不健康的思想苗头。他没有以那位编辑冷峻的政治眼光,像掐蒜苗一样坚决掐去这苗头;相反,却以为自己的创作在摆脱流行的理论说教后,这苗头上沾满的是生活之晨的点点露珠。稿子在改名为《并不愉快的故事》后,又交给了《长春》杂志,该刊已发排在七月号的头条位置。能抽得下来吗?十有八九来不及了,这新改的题目怕是成了自己命运的一道谶语……

天快亮时,他才昏昏沉沉睡去,可枕着的不是别的什么,而是普希金的一则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不过梦境里,那海不是明晰的碧蓝色,而是深不可测的墨黑色;钻进那小口大肚缸里的金鱼,也不是一条,而是摇头摆尾、欢快得好似去踏春、赶集、幽会的一片鳞光闪闪的鱼群……

猛然醒来,他把这一梦境告诉了妻子,张沪似乎这才回到了现实世界里,她不无凄恻地说:

“反正不是什么好兆头……”

丛维熙的梦,便应验在《这是为什么?》的社论上。

那份感觉,即使是在几十年后写来,也显得那般似迷似惘,如泣如诉--

一鸟入林,百鸟压音,黄鹂、百灵、杜鹃、翠鸟的啼春之声顿时消失,“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这个专用称呼,进入了中国历史。昨天的播音员,还在盛赞鸣放的莺歌燕舞;今天则转口说它充满毒汁,语调中流露出肃杀之气。街道上一度播放着的印度电影插曲《拉兹之歌》突然哑了;金嗓子周璇唱的《四季歌》,也从广播中销声匿迹。仿佛在这盛夏时节的短短几天,历史的火车头来了个急转弯,一下子从车厢里甩下来几十万对事业充满创造活力的知识分子……

然而,不是所有的“右派分子”都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已经从列车上被甩了下来,那时还不像后来中国的好人要习惯将自己当成“坏人”那般容易。浦熙修便是其中一位,她还端然端坐在车厢里,只是随身子的猛烈摇晃而惊讶:这列车何以作如此急、如此大的转弯?

她有事可径直走去周恩来的办公室。中国威风凛凛的十大元帅,她见了也几乎都能走上前去打声招呼。过去倘若她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什么不解之处,她总去找党,好似孩子有道题目不会做了,总要去问自己的父母。这既出自于她自感与党之间的那种近似于血缘关系的情感联系,也出自于她努力追求事实真相的职业品格,因为她不仅仅是一个记者,还是《文汇报》伸向中国政治天空的一片雷达天线。

读罢6月8日的社论,她习惯性地拿起了话筒,接话人是中宣部部长陆定一。

她问对方:这篇社论的发表,是否意味着大鸣大放已经结束?

陆定一作了否定的回答。

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陆定一不会不清楚:

一场强劲的政治风暴,业已在一年多来阳光朗照、百鸟闹林的中国开始登陆了。但是这并不意味他要误导几个月以前他还颇为心仪的《文汇报》,在这场风暴中粉身碎骨。从他在“文革”里的磨难经历看,他还是一个书生气十足的高级官员,而不是那类心眼犹如网眼一样密布的政客。何况在这时他也远未料到,在22天之后,《文汇报》及浦熙修本人,竟会被毛泽东由过去几近含在咀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的宝贝,而一下变成蟑螂般地被恶狠狠地踩死在7月1日……

可能的答案是,毕生忠实于党的陆定一,不会发出任何有违于党的声音。虽然反右斗争的最强音是毛泽东本人发出的,但这时,中央政治局却还未对大鸣大放、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这两者之间原本极为排斥的关系,作出冠冕堂皇的决议和解释。

读罢社论,储安平先生则一下明白了这社论的矛头首先是冲着自己“党天下”的发言来的,犹如刀子划过肌肤一般,他明彻而又痛楚地感到,自己在做了几十年的好人之后,一下给混成了个“坏人”。

6月8日吃午饭的时候,章伯钧接到储安平的电话。他说:“伯老,我下午两点钟,去你那里。”未等章伯钧说什么电话就挂断了。

两点整,储安平跨进了父亲的书房。他神色严肃,又显得有些匆忙,连茶也顾不上喝,便说:“昨天,报馆有人贴大字报批评我,我当时还很迟钝,以为只是个人意见罢了。读了《人民日报》社论,我看情况已不容许我在《光明日报》工作了。”随即,从公文包里掏出“呈章社长”的信函递上。接过一看,是亲笔辞职信,父亲哑然。“老储,辞职信我留下,但我一个人,特别是现在,也决定不了这件事”。

父亲说完这话,储安平立即起身,告辞。

整个下午,父亲心情烦闷。家中的气氛,陡然大变。晚饭后,父亲去了史良的家。在那里,对《人民日报》社论和第一个站出来反击右派言论的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卢郁文发泄不满,并对史良说:“卢郁文不过是小丑,而胡风、储安平将来要成为历史人物。所谓历史人物是几百年才有定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

章伯钧敢去史良面前如是说,当然是两人的私人关系很好,章史两家亦亲密无间。从几件生活小事可见一斑:有一天,史良送来两打雪白的洗脸毛巾。笑眯眯道:“我昨天去卫生间,看了你家用的毛巾,都该换了。一条毛巾顶多只能用两周,不能用到发硬。”一次,章伯钧患重感冒,愈后人很虚弱。史良见后,用宜兴小罐闷好鸡汤叫人送来,她还带话给李健生:“不管伯钧生不生病,他今后吃鸡都要像这样单做。”

章诒和更是从孩提时起,对史良的天生丽质、气度与品格,一直羡慕和崇拜得五体投地。可能在她的眼里,担任民盟中央副主席的史良,与其说是个政治人物,不如说她更像是个英格丽·褒曼或白杨那样的电影明星。她写道:“史良长得美,也爱美,又懂美。这三‘美’相加,使得她无论走到哪能里,来到什么场合,都与众不同”;“只要父亲说上一句:今天史大姐要来。我听了,顿时就血液沸腾,兴奋不已……

然而,正是当时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女孩眼里的“三美”相加的“史大姐”家里,像是有条热线和新华社通着--次日新华社发出通稿,通稿以史良“要求民盟中央表明态度划清界限,质问章伯钧是不是也有两套做法”为通栏大标题,并将章伯钧在史良家中说的那段话,作为内容摘要,以黑体字排印。

从此,章史二人再无往来。

八十年代初,全国政协在政协礼堂举行委员活动,已垂垂老矣的李健生和史良在礼堂前厅谈天。民进中央副主席徐伯昕见此情景,特意将前者的一个女媳拉到一边,愤愤地说:“你岳母怎么还能和史良有说有笑?当年就是她出卖了章先生,难道李大姐忘了吗?”

同类推荐
  •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终于有一些人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纷纷赶去分享,开始四处寻找新的泉源。人类的历史不断重复着上述的故事……,让人永葆青春。后来,所在地的权贵在生命泉的周围树起的栅栏,世界上有一眼神奇的生命泉,并在门上安了锁,能去病强身,他们严格管那些前去求水的人并索取酬谢,它从地底涌出,这种做法违背了生命泉的本性,人闪发现生命泉后,泉水逐渐失去了生命活力并慢慢地枯竭,领受它的恩泽,生命泉开努在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涌流,它清澈甘甜,但是那些占有者并浊有意识到这种变化,在地表的某处不急不徐地流淌,他们仍垄断着那个泉源,相传,靠想象中的神奇之水牟利
  •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有一缕阳光就要灿烂:最抒情的中外散文

    本书编入了中外百余篇抒情散文,或优美动人,或朴实真挚,或意味深长,如日暮黄昏的天空中升起的袅袅炊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抒情散文从平常生活、旅途见闻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心灵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回眸和感悟,灵魂被陶醉,思维被熏陶,文学修养也更上一层楼。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现代文学发展概论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现代文学发展概论

    本文从公元前文学精品,中世纪文学精品,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精品,十九世纪文学精品四个部分讲述了世界现代文化发展概论。
  • 情真话自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情真话自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的深处》,更像是作者的心路历程,涵盖了这些年一路走来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爱。在每一篇真情流露的文章背后,都充满了作者对家人和朋友、工作与生活的由衷感激。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梦逝南唐:王的独宠后

    梦逝南唐:王的独宠后

    不看心尘文章的人会后悔,看了心尘文章中途弃文的人更会后悔,俗话说“好戏在后头”。心尘的文斟词酌句,不是快餐,是为着最终理想而奋斗的心路历程。如果有喜欢“咿咿呀呀”小学生作文式的亲们,请慎入!-----------------------------------------------------李煜:五代十国之南唐君主,享有词中之帝的美誉。但人无完人,诗词上的卓越才华弥补不了他治国上的无能。或许你不一定知道他,但你一定会知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名句。小周后:李煜二妻,其逝世结发妻子为小周后的姐姐——蛾皇,史称大小周后。内容提示:当一切成为历史,是否尘埃落定!不,我绝不要做亡国之君的皇后!我要离家出走!我要扭转我在南唐的命运轨迹,我要历史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环!可为何红尘中的颠沛流离,逃不过你冥冥中的招唤!忘不了仙瑶林里的惊鸿一瞥:错过一时便是一世!忘不了望月亭里初见时的心动:遇见了便是再也逃不过的劫!他说:“薇薇,为了你我要亲自将南唐攻破!”他说:“薇儿,为了你朕绝不做亡国之君!”爱缠恨绕,江山美人,红颜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庭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小周后\赵光义,剪不断理还乱!虽为穿越文,却有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戏说南唐如何因"我的穿越"而对宋军顽强抵抗!谢谢亲们的支持!
  • 拉贝次仁

    拉贝次仁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剑势

    剑势

    宋朝,奸臣当道,外敌强悍。张瑞泽手握绝世宝剑,保家卫国,征战四方。力撼名剑山庄统一江湖,一致对外。但却无力回天,埋剑归隐,一心修道。神奇功法现世,隐世老人出山,带他踏上修真路。且看他如何蜕变化龙,再现江湖,成为仙界至尊……
  • 重生种田生活

    重生种田生活

    重活一次只想平平凡凡过自己的小日子,可是很多时候事不从人愿,既然如此,那么就让自己顺应现实,打造不一样的种田生活吧!
  • 血液科速查手册

    血液科速查手册

    血液科作为医学领域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满足广大血液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血液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我们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血液科速查手册》一书。《血液科速查手册》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共分五章:(1)血液科常见症状的诊断(第一章):包括症状的特点和由该症状引起的常见、少见和罕见疾病。(2)临床常见血液科疾病的诊疗(第二至四章):包括血液科常见疾病的概述、主诉、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 晚清之后是民国

    晚清之后是民国

    本书系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晚清三部曲”(《晚清有个李鸿章》、《晚清有个曾国藩》、《晚清有个袁世凯》)续篇,由晚清而入民国,由个案扩及群像,从大历史角度描述自袁世凯去世后,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嬗变。古老的东方帝国,在一跃成为亚洲最早的共和国之后,不但没有新生,反而陷入内斗的泥淖,一切都在崩溃:政治和军事,经济和文化,信心和信仰……最后不得不以再度集权的方式,画了一个简单的句号。真实的北洋民国是怎样一种状态?内外各种势力如何博弈?世道人心如何演化?历史走向是否可以掌控?这一切与国民性有何关联?作者从容织出一张历史的网,其间,偶然与必然交错,变幻与恒定交织,振奋与悲怆交替。
  • 瞿少你要负责(全本)

    瞿少你要负责(全本)

    16岁时的蓝色天空被洒上污点后,叶欣朵用一层透明而密不透风的壳把自己紧紧包围了起来……三个男人陆续在她生命中纠缠不断。一个为从淫徒手里救下她,失手将对方打残,为她坐了牢,默默地守护在脆弱的她的身边。与他在一起,让她曾经被泼上污点的青春年华有了孤零零的温暖。一个爱玩的富家子弟,混迹于各声色场合,一场游戏让他对她另眼相看,玩火自焚式地陷入永久的纠缠。他能给她带来轻松的快乐,却驻不下心来。一个出身豪门世家的高干子弟,内敛沉稳而冷酷,遇见他,一直是她的灾难,他的霸道让她不断被刺伤……他的示好,他的纠缠,他偶尔的温柔,背后却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将她命运改变的秘密。她发誓过要照顾表妹一辈子,在表妹胆颤心惊地对她说,“朵姐,我不想坐牢更不想死!你的命是我爸给的,你也要救妹妹这条命。”她命的确是两个男人给的!她宁愿将一切承揽了下来……为了亲情,她咬牙喝进婚姻的坟墓之中,尝尽了一切折磨……——————推荐月月完结的全本小说:《豪门债:老公,我要离婚!》http://m.pgsk.com/a/282044/《罂粟印:老婆,不准离婚!》http://m.pgsk.com/a/252294/《绑匪总裁:女人,你只是工具!》http://m.pgsk.com/a/366001/
  • 浴火重生

    浴火重生

    去冬才历冰雪苦,喜见春风入我怀。年初又弭『藏独』乱,八月奥运准时开。不意忽逢大地震,汶川惨罹亘古灾。庐舍顷刻夷平地,数万生灵化尘埃。噫吁...
  • 星核斗天

    星核斗天

    “什么,你说道德经没用。”“我告诉你,用什么东西跟我换我都不换。”秦天如是说,他发现道德经不在只是一篇古文那么简单……地球青年秦天来到了星核世界,觉醒原核,他发现人们都是一个原核,而他自己却身负两个原核……煅经骨,九星圆,真核动,神冲天。这是一个异常残酷的世界,异常凶险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机遇的世界,人类修炼,排山倒海,崩山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