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2700000020

第20章 整风运动(4)

但实际上,我们不过在重复自己的前辈,而中国也不过是在某种程度上重复自身。这证明了文人的浅薄,抑或证明了中国极其坚韧的惰性?

让我们还是回到1957年来。3月里,毛泽东一讲完话,黄秋耘便让自己的刊物走出了云雾,他也想构筑一个秦兆阳式的碉堡,并拥有自己的“火枪手”--

青年作家刘绍棠、丛维熙上来了,他们极力推崇王蒙的小说,因为它“激励了那些想要改造我们生活中那些衰退的、不良现象的人们,它刺痛了……那些对生活熟视无睹和善意地粉饰太平的人们。”(《写真实--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生命核心》)

青年诗人邵燕祥上来了,他为王蒙的小说辩护道,“党员和党员干部的错误、缺点和弱点,作家是不应该回避的。不只是因为它存在,而且因为我们要克服它。”(《去病和苦口》)

做了几个月的惊弓之鸟,王蒙又成了一只在春风中一展新喉的小鸟,约是在4月份,他在《文汇报》发表了三首短诗,其中一首题为《春风》--

快乐地走在北京的街头,

新盖的楼房向我招手,

春风四面八方吹来,

寒冷哪儿也不再停留……

这年春天,北京却发生了一起非正常死亡。

死者叫马寒冰,提起这个名字,中国人里没有几人知道,但他作词的一首歌:“我骑着马儿过草原,青青的流水蓝蓝的天……”在五十年代可谓家喻户晓。他便是与陈其通等人一起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我们对当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从而在与徐铸成等人的谈话中被毛泽东称之为“陈、马”中的那位“马”。

此外,他本人还在1957年2月号的《文艺学习》上发表题为《一部不真实的作品》的文章,批评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道:官僚主义现象在边远地区也许会存在,而北京是中央所在地,不可能存在这种现象。

在傅雷、费孝通、潘光旦、徐铸成、黄秋耘、王蒙、丛维熙、邵燕祥等人的激动、兴奋、憧憬之中……

他的委屈、失落、幻灭,便是可以体会的了。

但他何必要以自杀来表示自己对伟大领袖的“死谏”或是恚怨呢?其实,后者在多次批评他们四人的文章时,也曾强调陈其通等同志的动机是为了党的事业,对党是忠心耿耿的。

真可谓英雄气短,一双火眼金睛尚欠火候。倘若他多少有些赫氏哲人式的睿智,杜氏野狐般的多疑,他就该像他对伟大领袖无限忠诚一样,去无限相信毛泽东的高瞻远瞩、卓尔不群……

这是一个在书写1957年风云时本可以忽略的悲剧;

但看样子,这却是一个早被有关的人们充分汲取了教训的悲剧;

因为此后,尽管中国的非正常死亡似恒河沙数,但阴森森的酆都城下再也不见马寒冰式的冤魂。

12被套牢的邓拓

能参加最高国务会议和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知识分子,只能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

毛泽东苦口婆心的声音,并没能像孩子们玩溜溜板一样,一下溜去中国知识分子的心里。他们好似火车,只能在两轨上行走,一轨是靠看《人民日报》,另一轨则靠聆听当地党委的指示,来决定自己该怎么做,或不该怎么做。

《人民日报》在1月7日刊登了陈其通等人的文章后,直至3月1日才发表了一篇口气温和的批评文章,作者是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陈辽,一个普通的青年文艺理论工作者。直到毛泽东称陈、马为“忧心如焚,惟恐天下大乱”之后,该报又在3月18日发表了文化部长茅盾先生的文章,口气虽严厉多了,但鉴于他只是非党人士,他并不能代表谁,甚至都不能代表文化部,在读者心目中,他只能代表他自己。而真正中国文坛“红色沙皇”周扬对于陈、马的批评,却是以与记者对话的形式,刊登在4月9日的《文汇报》上……

更严重的是,《人民日报》犹如一片倔犟的沙漠,尽管在2月27日、3月12日,毛泽东以满腔的热情下了两场滂沱的大雨,沙漠就是不见反应。各省不一定注意到了3月3日该报那张照片上刘少奇的消失,但一定会注意到该报的沉默。

这只意味两种可能:要不,中央高层发生了严重的歧见;要不,《人民日报》的总编辑是个疯子,但一副书生模样的邓拓决不会是个疯子。

高层的歧见让人们谨慎起来。但更重要的是,几十年的历史证明:倘若是搞左的运动,只要毛泽东刚把牌摆上桌,这牌便会顷刻间形成多米诺骨牌的阵势,哗啦啦地由上而下地倾倒开来。但此次,他老人家好像吃错了药,支持的是一连串非左行为,无论在思维习惯还是在行为习惯上,都是逆向而动的。这种别扭更让人们踟蹰起来……

《人民日报》在4月13日才开始转变自己的态度。这天,它就毛泽东的第一次讲话发表社论,阐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伟大意义。同时,开始报道各省对于这一讲话的“热烈”反应。

从中可以发现,辽宁省委是在3月7日向高级干部传达这一讲话的,以后“西线无战事”,直到3月下旬,下面才开始有了一点忙碌的迹象:云南省委组织传达这一讲话,北京市委和山西省委以中央为模式,召开了各自邀请党外人士参加的宣传工作会议。意味深长的是,作为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彭真,却没有在这个会上讲话。他魁伟的身影出现在人大常委会上,尽管东欧一行已过去两个月,他仍在人民大会堂里,以洪亮的声音强调必须从波匈事件里记住的教训:加强国内的团结,警惕帝国主义的阴谋,清除一切反革命分子!进入4月后,仍有一些地方对于传达毛泽东讲话的精神,持拖延与观望乃至抵触的态度,《光明日报》4月20日的一篇西安专电中说,到这天为止,“在西安十三所高等院校中,绝大部分尚未向全体教师传达毛主席的讲话……一些大学校长说,这个讲话要不要传达,如何传达,我们还不了解,也没有接到指示。”

在湖南省委写给中央的一份报告中承认,相当一部分党的干部对于讲话中“人民内部矛盾大部分表现为人民群众与领导者之间的矛盾,更确切地说,表现为人民群众与官僚主义者之间的矛盾”的论述表示怀疑,他们认为即使这一论述得以成立,官僚主义者有责任,人民群众也有责任……

大江南北,日见柳色转绿,花深似海,由初春而仲春,但仍有不少知识分子心有余悸。

江苏一些党外人士认为争鸣是“诱敌深入,聚而歼之”;

成都的教授们似乎约定俗成,全都“金人缄口”,害怕“零存整取”,将来算总帐;

四川大学一位教授在自己书房的墙上贴了副对联,上联是“守口如瓶”,下联是“身心安宁”;

西安动力学院一位教师感喟到:北京春暖花开,西安春寒料峭;

刚刚被“公私合营”了的工商界人士则说,私方好比刚进门的新媳妇,摸不透婆婆和丈夫的脾气,不敢放也不敢鸣;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4月20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与费孝通一样,他也使用了“早春”这个词。不同的是,前者还让人感觉到一种欣喜之情,而他传达出的多是某种担心。他认为:知识分子之所以有“早春”之感,是因为各级领导干部大都在口头上喊“百花齐放”,给人以“雷声大,雨点小”的印象。知识分子不得不猜测:鸣放的号召是否真有诚意,或许正是领导们期待发现错误思想的一种手段;

章伯钧先生甚至从1956年的认识上退了一步,去年他还认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一方针难以贯彻,执行双百方针却有可能,现在他看待后者也云天雾地了。也许眼前的乍寒乍暖,促使他想得更深更远--

他早年参加过共产党,与国民党更是打了多年的交道,许是这种相互映照的经历,使他异常推崇邓演达:邓公早年跟随孙中山先生,曾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役。北伐战争期间,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湖北省政府主席。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他流亡苏联、德国等地,与宋庆龄女士等人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名义,在莫斯科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的宣言》,提出继承孙中山遗志,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

1930年回国后,他同情共产党人的事业,却未参加共产党,正式组建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以进行反对蒋介石政权的斗争。一次次的奋斗,压上一层层理想的破灭,使他曾有感而发地说:在中国这个国家搞政治,就像在莽莽的沙漠里要走一条长长的道路,工作就是痛苦,前进就是痛苦……这里所谓的政治,便是中国的民主进程。

1931年邓演达被蒋介石秘密杀害于南京。章伯钧永远怀念这位中国民主的先驱,他也永远将这句话默默、痛楚地刻进了心底……

1952年的一天,中央人民政府政务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北京大学政治学教授张东荪突然被捕。作为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章伯钧被告之,他的罪名是“里通外国”,至于通了谁,怎样通,又通了些什么?章伯钧不得而知,民盟却必须开除他的盟籍。以后,外界传说五花八门:有说是他将一份中央政府的文件传给了国民党特务,有说他在家里用电台与美国情报机关联系……

章伯钧始终存有怀疑,张东荪是一个把人格和信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学者,抗战时期,他被日寇囚禁了4年之久,直到抗战胜利才出狱,因狱中的坚贞不屈,在到达重庆时受到知识界盛大的欢迎。他和张君劢是多年至交,同出研究系,政治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多相近,又同为民社党党魁;可到为蒋介石受封加冕的伪国大召开,民社党与青年党入阁,他即毅然退出该党,并与张君劢割席绝交……

共产党对他待遇也不薄,他有什么理由去“里通外国”?而且作为一个偶尔被请去开开会、发发言的党外人士,他又能窃得多少机密去“里通外国”?

在章伯钧心里至死都藏有一个想法,他只对夫人李健生讲过:张东荪的被捕,对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对那些受过欧美教育、“奢谈”民主的大知识分子来说,不啻是一个严峻的信号。因为国人虽不那么清楚,张东荪先生却是被西方学术界公认的在中国最有资格谈民主的政治家,他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思索,不但是深刻的,往往也是超前的……

于是,新华社1957年4月21日的《每日新闻发布》里,刊登有章伯钧的这样一段话,话里隐约有赫氏哲人式的睿智、杜氏野狐般的多疑:知识分子仍然在摸索着他们的道路,并且推测政策是真诚的呢还是一种姿态,它是目的呢还是一种手段……

毛泽东显然感到自己蒙上了一层羞辱。这羞辱来自于人们对他的怀疑:要不,就还怀疑他鼓动鸣放的诚意,要不,便怀疑他驾御全局的能力。

他就是这样:

人们越是怀疑,他便越是要吹旺真诚的熊熊之火,让怀疑化为灰烬;

人们越是观望,他就越是要加速坚定的铿锵之轮,将观望碾成粉末。

大约一开完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毛泽东便南下巡说了。

这是建国以后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巡说,再一次是在次年,还有两次分别发生在“文革”前夕,和据说是刀光剑影的“九·一三”事件之前。后两次南下巡说,虽披上了一种神秘、乃至诡谲的色彩,但总起来说,毛泽东的这四次南下巡说,均急剧地改变了中国政治生活的走向,并影响了千百万中国人的命运……

这一次南下巡说,具体日期与路线不甚清楚,但已查阅到的是--

大约第一站是天津。在此毛泽东讲了以下一段话:

对百家争鸣没有信心,对百花齐放怕放出毒来。我看不完全是这样。若采取压服的办法,不让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那就会使我们的民族不活泼、简单化、不讲理;使我们的党不去研究说理、不去学会说理。至于马克思主义可不可以批评,人民政府可不可以批评,共产党可不可以批评,老干部可不可以批评,我看没一样不可以批评的,只要谁愿意批评。什么人怕批评呢?就是蒋介石那样的党,蒋介石那样的法西斯主义。

3月18日,毛泽东在山东省委召开的党员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

他指出:革命胜利后,党内有一部分同志,意志衰退,革命热情不足。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而争名誉、地位,比较薪水、吃穿和享受。必须经过整风运动,把艰苦奋斗的传统再发扬起来,使革命意志衰退者重新振作起来;

3月19日,他在江苏省委召开的党员干部会议上讲话。

他提醒全党注意不要靠高官、靠老资格吃饭,要靠正确地解决问题吃饭。在战时,我们有些缺点,人民还谅解我们;在和平时期,如果不密切联系群众,人民对我们的缺点便很难原谅;

这之后,毛泽东到了上海。这里有他的好学生柯庆施。下面这段话,便是在柯庆施主持的会议上讲的:同知识分子问题、科学艺术问题有密切联系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两个方针的问题。关于这两个方针,我们还需要在党内作许多宣传解释工作。有些同志觉得这方针太危险了,百花齐放,放出些鬼来怎么办?有人说:“民主党派有什么资格和我们长期共存?还是短期共存吧!”“我监督你,我还用你监督呀?你民主党派哪年打的天下?”所有这些意见都是反对我,主张收。

中央认为主张收的意见是不对的……不但在纯粹的科学艺术的问题上,而且在涉及政治性的是非问题上,只要不属于反革命一类,也应该让他们自由说话。

以后,毛泽东到了杭州。在这里,他似乎多呆了些日子,“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本来就是建国后他来的次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况且此时正值江南春日,杭州城里墨燕低飞,黄莺欢跃,苏堤白堤桃云柳烟,千娇百媚……

值得注意的是,3月21日,周恩来也出现在杭州。表面的理由可以从《人民日报》上看到,他是来此迎接捷克斯洛伐克总理威廉·西罗基的。但无论是北京,或是上海的鲜花与美酒,均不会比杭州逊色。显然,周恩来日程的安排并不是冲着前者的。

罗德里克也认为:

“周是毛推行1956--1957年的‘自由’方针的主要支持者,他到杭州很可能是与毛磋商北京和其他地方的党组织没有对毛的讲话作出反应的问题。然后他带着毛的意见返回了北京。因此,周从杭州返回北京不久,北京市委就召开了宣传工作会议,这决非巧合。”

毛泽东在4月10日前回到了首都。在这一天的中午,毛泽东召见了邓拓。

可以说,这时的邓拓已经试图在转变自己的态度。他随手拎着的公文包里便有一张当日的《人民日报》,上面刊发的社论里实际上已视陈其通等人为教条主义者和宗派主义者,指出了他们所引起的思想混乱,并承认“本报在发表了他们的文章之后,长期间没有加以评论,是造成这种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杯水车薪,大势已晚。

毛泽东要将自己这几个月所蒙受的羞辱,统统连珠炮式地倾泻到邓拓的头上:

宣传工作会议未登消息是个错误。这次会议是党内外人士合开的,为什么不登消息?最高国务会议为什么不发社论?为什么把党的政策秘密起来?省委书记会上为什么听错了?这叫“各取所需”……

同类推荐
  • 涉世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涉世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共收录百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散文精品7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散文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出版过,现经整理后再版。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由毛信德和李孝华担任编著。
  • 迪尔伯特的未来:下个世纪战胜白痴的生存之道

    迪尔伯特的未来:下个世纪战胜白痴的生存之道

    本书中,有一点会变得日益明显,即你的竞争对手同你一样一脑子浆糊。轻信的顾客比比皆是,不管产品多么毫无价值,多么愚蠢透顶,他们照买不误。简而言之,该是诺查丹玛斯靠边站的时候了。作者披上他的预言家长袍,以极具穿透力的眼光洞察一切,从技术到工作间,从选举到两性大战,从宠物保护到其他星球上有无智慧生命的可能性。书中融笑料和事实于一体,它弹奏出我们社会的热门音符,令读者忍俊不禁,惊诧不已。
  • 剑男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剑男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当一个人从扮繁复杂的异乡回到故乡,故乡是不需要辨别的。故乡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深切记忆,一个人回到故乡,他就是回到母亲的怀抱,他就可以宠辱皆忘,直至消失在与故乡无边的融人中。与物欲横流,人情淡漠的他乡相比。只有故乡才是我们皓首单衣仍不忘返回的最后归宿,只有故乡,才能让一个游予在他的怀中快乐地哭泣。
  • 鲁迅大全集(超值金版)

    鲁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收录了鲁迅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文学论著、书信、演讲、序跋等作品中的精品,在尊重历史、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尽全力展现其作品的全貌,以给读者呈现一部真实、丰富、完整的鲁迅作品。同时采用分门别类的方式进行编排,读来脉络清晰,方便查阅。
热门推荐
  • 清宫梦里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清宫梦里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孝庄文皇后:一个女人的史诗。海兰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董鄂妃:风流只向一人说。香妃:老去的传说。西太后慈禧:红妆照汗青。婉容:末代皇后。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花蕊夫人:流年暗中换,逃不出的宿命。刘娥:德馥比仙美如兰的倾世皇妃。李师师:大隐于烟花巷陌的奇女子。李清照:生为人杰死鬼雄,女子如何不丈夫。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不为帝王姬:君心我独宠

    不为帝王姬:君心我独宠

    她原本是北国高高在上的篱姬公主,原是北国第一美人,却被那个冷酷的男人毁掉了家园;她失去了所有的亲人,而却成了他肆意欺负的工具,是他毁了她的一切,她要复仇,为了所有的亲人和惨死在南风手中的子民,柔弱的篱姬为了复仇成为了南风身边的女人。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农女袭来

    农女袭来

    【正文完结】现代作家零点穿越,感受她在现代没有的温暖;种田?没问题,姐刚好是农科出生,这点问题不算问题。没吃的?没问题,不就是吃的吗?小问题。没银子?小问题,姐刚好培育出新的育苗,明天拿去卖了吧!小妹,有人来偷咱家的菜啦!神马?老虎不发威,你真当姐是吃素的?
  • 未婚先孕:裸婚时代

    未婚先孕:裸婚时代

    热播剧《裸婚时代》原著。没房没车没存款,却偏偏有了孩子,于是童佳倩顺其自然嫁给了与之相恋六年的刘易阳,搬入了刘家三室一厅的房子,拉开了四世同堂的序幕。婆婆溺爱孩子,一手把持,令童佳倩束手无策;公公和奶奶重男轻女,对孩子冷言冷语冷面孔,同样令童佳倩一腔愤愤。刘易阳的怠慢终于使得童佳倩萌生离婚之念,不料,刘易阳的同事孙小娆突然插足,又使得童佳倩不甘撒手。刘易阳和童佳倩各退一步,在外租房,搬出刘家,可生活却日益不如意。带孩子的困难,存款的支配,以及对对方父母的态度,各种问题接踵而来……裸婚,究竟能不能裸来幸福?由本书改编的电视剧由文章、姚笛主演,各大卫视热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