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2700000015

第15章 一九五六(7)

他到远东问题研究所,从外面整个铅灰色的花岗岩建筑,到里面人们讲话时吞吞吐吐的口气,仿佛是一个模子里倒下来的内容,感受到了理论界的沉闷空气。到书店里去买政治方面的书,拿到手里一看,不是关于列宁某本著作的解释,就是发掘斯大林某次讲话的非凡意义……他失望了,外表强大且强大到能扳去希特勒头上的芒角的苏联,却好似一个感情生活上屡遭挫折仍无归属的老姑娘,怎么内心表现得如此缺乏底气呢?

失望之余,刘宾雁更加佩服起苏联作家奥维奇金,这是一位在自己的纪实性作品和短篇小说中攻击官僚政治毫无怜悯心的党员作家。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有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意愿,被称之为“解冻文学”的一大批作品,犹如呼啸的砂轮,纷纷涌去政治生活的瓶颈处。奥维奇金更是金光油亮,俨然成了民主枪膛里的子弹,刘宾雁也为之深受鼓舞。

1955年,奥维奇金到中国访问时,刘宾雁接待过他,两人有过深谈。在谈到自己要写的一个剧本《两张党证》时,刘宾雁说:

“一个共产党员,把党证坐在屁股底下,生怕出什么事情,战战兢兢,在最迫切的需要面前也怕犯错误,惟恐失去党证,其实是怕失去自己的职位。另一个呢,党证在他心里,却不去想它,而是大胆地、按照党的良心所指引那样为党的事业而斗争……这两个人,谁是真正尊重党证的呢?”

1955年岁末在兰州,主人盛情邀请刘宾雁去正施工的黄河上的第一座大桥看看。到了那里,工地上的一位团支部书记给他讲了一个颇有意思的故事。这几年,风尘仆仆,奔波于大江南北,他总想在写新闻之外,把自己对于生活的认识表达出来,但一直苦于找不到一个恰当的形式。这个故事,宛如一个尺寸准确的衣架,一下撑起了他思想的全部线条。他马上住下来,利用春节放假的那几天,映着窗外一片厚实的雪幕和屋里暖烘烘的炉火,一鼓作气,几乎原封不动地将这个故事写了出来,题目是《在桥梁工地上》。

这个故事写了两个人的冲突:一方是罗队长,他更关心自己“不犯错误”,不愿意做上级没有交代做的任何一件好事;另一方是曾工程师,学有专长,又有进取精神,总想在节约原材料的同时又提高工效。工人们支持后者,批评前者,而罗队长的答复是:“中国有中国的特点。比方说,在苏联可以批评领导,中国就不行……要批评,得局里批准。”

稿子写毕后,当即投去《人民文学》,秦兆阳如获至宝。他以最快的速度发在了4月号上,并亲笔加了一个编者按,内称:“我们期待这样尖锐提出问题的批评性和讽刺性的特写已经很久了……”一时间反响非常。

秦兆阳又鼓励刘宾雁再写一篇,因为对党报使命的某些想法早烂熟于心,他便写了一篇小说《本报内部消息》。故事的女主人公黄佳英是一位记者,还是一名充满理想与热情的共青团员。她调查了某处官僚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能,对人民呼声的冷漠,并写成稿子想在报纸上揭露他们。她得到了编委会一些成员的支持,可她的努力最终纸上画饼,因为报纸只刊登党的宣传口径以内的东西……

此文经过秦兆阳亲自校定和部分改写后,又很快发在7、8月合刊号的《人民文学》上。

另一个“火枪手”是王蒙。

这是一个对党的事业和祖国的未来抱着美好信念的青年布尔什维克。也许1952年在北京东四区读书的中学生里,至今还有人记得,这年夏天在北京大学蔚秀园墙外的西苑草地上举办的“马特洛索夫”夏令营吧,这个夏令营便是由此时在团区委工作的王蒙组织的。

有一次,开全营的文艺晚会,当晚霞失落于未名湖里,穿着各色花裙子的少女和换上洁白衬衫的男孩子们围坐在草地上,在节目开始之前,静听着营长王蒙的讲话。他讲了什么,现在无从查考了,只知道草地上蚊子很多,上身一件短袖汗衫、下身一条又肥又长的短裤的他,不得不一边说,一边拍打叮在脖子、腿上的蚊子,不时招来同学们友好的笑声;只知道穿着不像个团区委的领导干部、倒与中学生无异的他,讲起话来却极富逻辑性和激情,恍若一对欢跃、刚劲的鼓锤,不时在一片青春的胸脯上叩响了热烈的掌声;只知道他讲完话,一个男孩子站起来,以洪亮的声音朗诵了王蒙为这次夏令营写的营歌歌词:

我们有一个亲爱的朋友,

他就是马特洛索夫--普通一兵,

他为他的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

我们热爱祖国的人民……

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起于被夏令营的篝火染红的诗行:“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终于少男少女们去天安门广场,向毛主席的巨幅画像表决心:“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干……”这本书里的一切,大抵都是王蒙自己青春的经历,青春的证明。

这又是一个几乎将创造的欢娱全都抵押给了文学这头魔鬼的年轻人。在他那间办公室兼宿舍、堆满文件、活动计划、工作汇报等一类材料的北向小屋,他夜夜吸吮俄罗斯文学的乳汁:在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前夜》、《贵族之家》上作蝇头眉批。对契诃夫的《草原》、《带阁楼的房子》、《泛味的故事》赞不绝口。既爱看法捷耶夫、安东诺夫、纳吉宾等人的作品;从他1956年的笔下,我们又看到了加琳娜·尼古拉耶娃的《拖拉机站长和总农艺师》的影子……

从1953年至54年,当他用两年的晚上和节假日,写完处女作《青春万岁》时,他尖咀猴腮,满脸死灰,走起路来飘拂不定,几近一挂空空如也、被淘尽血肉和性灵的蛇蜕。

犹如一个如花似玉、追逐者论打计的姑娘,却爱上了一个有家室的男人;按照《青春万岁》的路子走下去,无论是政界还是文坛,王蒙均可以前程似锦。他却吃错了药,在写了三个短篇之后,又写了篇《组织部来的年轻人》。该年轻人名叫林震,当他被派去检查一个麻袋厂发展新党员的情况时,他为傲慢、懒惰、无能的厂长与努力增加生产反而受挫的工人之间的冲突感到震惊。他支持后者,在区委书记找他谈话之后,他仍动员工人写信给《北京日报》反映,与刘宾雁笔下的黄佳英一样,林震也坚信报纸党性与人民性的一致。结果在报社的“干预”下,却是厂里的个别中层干部受到处分,而厂长依旧是厂长。

1956年6、7月间的一天,王蒙来到一个在区党委工作的朋友处,从随身带的布书包里拿出了这篇稿子。朋友一看题目,就被吸引住了,匆匆翻了一遍,觉得写得不错。但出于职业性的敏感与友谊,没有说一句称赞的话,只问他:

“这么写,好吗?”

想想又加了一句:

“能不能把结尾写得更圆满些?”

朋友的言外之意是,在区委书记找林震谈话之后,矛盾就该解决了:厂长接受批评,工人生产热情高涨,无须林震动员群众给党报写信,麻袋厂的面貌便焕然一新。朋友十分清楚,这皆大欢喜的结局掩盖了生活的真实,但这也在遍布清规戒律、动辄得咎的文坛,掩盖了你王蒙的一点小小讥讽……

王蒙看出了朋友的担心,眼球在一对镜片后眨巴了一圈:

“那不行,我把稿子投给《人民日报》,党报难道不会欢迎这种东西?”

不知怎的,王蒙没有去《人民日报》领奖状,稿子却去了秦兆阳手里。秦兆阳一定大大地称赞了这个21岁的年轻人,又以最快的速度在9月号的《人民文学》上刊登了,一时间洛阳纸贵,并很快引发一场国内外关注的轩然大波……

1956年里姗姗来迟的《文汇报》,也赶在年底之前粉墨登场了。

上一年的9月30日,该报刊登了一则《本报启事》,内称:

“文汇报从1955年10月1日起改为周双刊(每逢星期三、星期六出版),每期出版对开一张。改出周双刊后的文汇报将以苏联《教育报》为榜样,努力改进内容,全面适合全国中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的需要。”

其实,徐铸成有苦难言的是,这主要是为着中国新闻界全面学习苏联的需要。有的对口学习《真理报》,有的对口学习《消息报》;既然苏联还有个《教师报》的师傅,就得在中国找个这样的徒弟。于是,1949年6月21日在上海复刊的《文汇报》,在自己的历史上又被第二次停刊了……

徐铸成颇有些百无聊赖。报社迁往北京的那些日子里,他常去叶圣陶先生家里喝老酒。有时邀叶老一起去听昆曲,因这几年该报记者谢蔚明常驻京都,算是半个老北京了,也把他给拉上。谢蔚明陪着他几乎看遍了各个大小戏院,就连杂耍也不放过。

徐铸成1926年借他人文凭考取清华大学,读了半年,借文凭一事被原籍母校举发,再加在车站当一名小文书的父亲实在负担不起,不得不退学。次年,又考进了免收学费的北京师大。于是,这时他又去这些地方转转,在沧海桑田、物在人非的境界里,去凭吊自己这代人凋零的青春……

谢蔚明默默地观察着总编,感觉在他的心里回首人生有些许苍凉,可瞻望未来:一个在时代的风涛里放纵笔墨、也放纵风骨的老报人,却要将自己的缆绳系在教育部的桩子上,从此失去自己的声音,只咀嚼它的声音,心里也同样有几分苍凉……

未料双百方针提出后不久,中宣部分工领导报刊工作的张际春副部长,电邀徐铸成和浦熙修去谈话。谈话中,正式通知《文汇报》复刊,并希望在一星期之内交出一份编辑方针和一份复刊计划。

顿时,报社里压抑的气氛一扫而光,上上下下忙得人仰马翻。一连邀请首都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开了几个座谈会,征求对复刊后报纸的希望和意见。编委会讨论通过后,由徐铸成执笔写成初稿。因解放前两度在《文汇报》工作过、时任《人民日报》国际部美洲组组长的钦本立,来报社串门时多次讲过:《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对徐铸成的办报风格颇为欣赏,并以为复刊后的《文汇报》要充满“书卷气”,该是“读书人看的报纸”,徐铸成和浦熙修便又带着初稿去征求邓拓的意见。

在金鱼胡同附近陈设很是简朴的家里,邓拓像老朋友一样接待了他们。看完初稿后,邓拓率直、具体地谈了几点意见:

《文汇报》一向和知识界有密切联系,对开展双百方针,比别的报更容易取得他们的信任。报纸复刊后要鼓励知识分子畅所欲言,消除思想上的障碍,以更大地发挥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报纸要及时介绍国际间科学、文化方面的最新成就,以扩大知识界的视野。也应关心知识分子的生活,帮助他们安排好家庭环境和文娱活动。随着文化高潮的即将到来,应放眼祖国各地。不妨多派记者深入各地,直接下到基层采访,不必由党委层层介绍下去。否则,只看到领导让看的事物,报喜不报忧,看不到真相和全貌;

目前《人民日报》在国际上的影响,还只限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而在西欧、美洲、日本和东南亚,《文汇报》和《大公报》的影响较大。在这方面,你们要多发言,多组织报道……

不转弯抹角,无浮词套语,这番直截了当的交谈胸臆,使见多识广的徐铸成也有了醍醐灌顶之感。告别时,一种大知识分子在共产党大干部面前总会有的矜持,或者说像糖纸一样包裹某种程度自卑的矜持,也像大热天的糖果一样化了。他视邓拓为老朋友,并不客套地说道:

“我们将尽全力把《文汇报》办好。但要求你两件事:一、经常给我们批评和帮助;二、把钦本立同志割爱给我们。”

邓拓面含笑容,连连点头:“这好办,我一定尽力帮你们的忙。”

编辑方针和复刊计划如期送到了中宣部。张际春审阅后表示,要徐铸成先干起来,不必坐等中央批示。当报社迁回上海后,中央的批示下来了,除了表示同意外,还加了一句话:“要让徐铸成同志有职有权。”

他怎不感激涕零,他怎不想在眼前新中国上层建筑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赶集”中,让过去七个月里如堕烟海的《文汇报》,又头角峥嵘?

年底,刚复刊两个月的该报,就敲响了中国“电影的锣鼓”--恍若点穴一下到位的武林高手,徐铸成的目光不但顺理成章,也顺应民心。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都市,影片上座率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国产电影的现状。建国后虽也有观众欲睹为快、耳熟能详的片子,如《白毛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董存瑞》、《平原游击队》等;但总体上,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广大观众表现了相当的失望。

影片《一件提案》的上座率是9%,《土地》的上座率是20%,《春风吹到诺敏河》与《闽江橘子红》则为23%。据统计数字表明:从1953年到1956年6月,上海国产影片总共发行了一百多部,其中有70%以上没有收回成本,有的只收回了成本的10%,更有甚者,全部门票收入还不够画几张电影海报……

上海又是中国电影的发源地,会聚一批国内最优秀的电影工作者。事情就是这样奇怪,一边影片拍得惨不忍睹,似乎是在肉类加工厂屠宰车间里冲洗出来的;另一边他们又不必为此羞愧得心肌梗死,纷纷送去医院抢救,因为他们的艺术生命,多半都在隔壁的冷冻车间里被搁置起来。

同类推荐
  •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回想那风

    回想那风

    真应该回想那风了,可以滋养疲倦的心灵和饥渴的细胞。沉浸回想好比酿一坛酒,回想是人的反刍。一般来说,风穿过的门窗,门对着的山,我们不得不面对今天和明天的多彩而喧嚣的浅薄。昨天总是丰厚的,拾回昨天的芳香或追溯别的什么,是一杯没有污染的情水,比如,人的生命是哪一囝风卷来的完美而又脆弱的种子?如果没有回想,是排除了行尸走肉的生命的象征,这个世界还会灵智闪烁吗?我们这代人不能把所有的树木都砍尽了,不能把所有的清水都污染了,我回想故我在,我们的子孙后代正源源不断地哭着、喊着生出来。回想,窗含着的水。门关上了。咀嚼昨天。窗打开……
  •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本随笔集收入了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习期间的大部分随笔文章,内容触及生活、学习、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文章皆为笔者个人心情的真实抒写,以女性的细腻与敏感,记录了自己作为一位博士妈妈独自带着五岁的女儿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的种种感受。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感动,也有无奈。这些文章不是旅美指南,它们可能只是越来越多的赴美访问学者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远渡重洋的妈妈们的一些侧影。
  • 挫折·走出困境的智慧

    挫折·走出困境的智慧

    “顺境不一定全都是好事,逆境也未必都是坏事!”这样的诠释用来形容挫折怕是再恰当不过了。如果非要对挫折的正面意义再来一个更为精确的阐释的话,再也没有什么比“越挫越勇”这个成语更为适合的了。挫折不一定只能带给我们困苦和疼痛,相反,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其他一些意想不到的正能量,比如认识到勇气和坚持的可贵,并学会在以后的困境中勇敢地去面对它们。
  • 优美的爱情散文(散文书系)

    优美的爱情散文(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热门推荐
  • 三世独妃

    三世独妃

    她,林卓儿,足智多谋,却挡不住爱狱,国破家亡之日以身殉国。醒来,她是凤家的绝世天才,却是一身修为尽毁的废物!她扬眉浅笑,废材,那是暂时的,耻辱,那也是暂时的!那些曾经践踏她,侮辱她的人,她要一个个将他们踩在脚下,让他们回答,谁,才是废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球类运动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球类运动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了以下几大球类的基本技术:足球、羽毛球、网球、保龄球、台球等。
  • 平台:自媒体时代用影响力赢取惊人财富

    平台:自媒体时代用影响力赢取惊人财富

    运用社交媒体创造一个赢得注意力的平台则是成功的关键。新媒体技术已经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一切。如此简单、如此快速,真正的竞争是获取那些有可能购买你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的注意。在如今这个日益喧嚣的世界中,如此低投入,如此的巨大成功,这是全球第一部让你的个人品牌、产品营销和服务迅速实现一夜成名、万众瞩目的奇书。这是一本教你怎样赢取话语权、怎样把滞销变畅销的分步指南。无名之辈也可以获得声明,成名要趁早,大赢特赢!他将告诉你一个很多人都不注意的秘密: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当今的商业环境中,真是前所未有!
  • 谁是我们的成功榜样:跟全球顶尖管理大师学管理

    谁是我们的成功榜样:跟全球顶尖管理大师学管理

    本书阐释了山姆·沃尔顿、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杰克·韦尔奇、卡莉·费奥莉娜等十一位全球顶级管理大师的成功智慧
  • 秘密背后的秘密

    秘密背后的秘密

    本书是由两本启发世界级畅销书《秘密》的经典《万能金钥:心想事成的24堂课》和《失落的致富法则》组成。如果没有《失落的致富法则》,就不可能有超级畅销书《秘密》的出现!《万能金钥》在《秘密》一书中共被提到19次!本书讲求实务,而非哲理;是一本实战教本,而非理论专著。本书专为迫切需要用钱的人撰写、本书也特别为一些至今仍没有时间、方法或机会去仔细探究形上学,但却希望运用这些研究结果、科学结论作为行动基础的人撰写,他们并不需要亲身参与导出这些结论的过程。
  • 百变麻辣香:大师陪你下厨房

    百变麻辣香:大师陪你下厨房

    《百变麻辣香》为您介绍了川菜的制作方法。川菜自古以来就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巴山蜀水既有山珍野味、鱼虾蟹鳖,又有四季不断的新鲜蔬菜、各种笋菌,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种植调味料和酿制调味料。其实食材都是配角,麻辣的主角是调料。正是以下的调味料,为川式烹饪提供了变化味型的良好物质基础。作者史正良,国家级高级烹调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式烹调专家、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全国烹饪大赛评委、世界厨联国际评委、美国中餐厨师联谊会顾问、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四川省烹饪协会副会长、四川名厨联谊会会长、中国烹饪大师、全国技术能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庶女翻身之财迷嫡妻

    庶女翻身之财迷嫡妻

    种田,宅斗。宠文、爽文,一对一,男主绝对干净,一心一意爱女主。重生后的苏喻歆发现原身真是个笨蛋+蠢蛋+倒霉蛋!生母亡故,嫡母狠毒,姐妹虚伪!前世被一块豆腐噎死已经够窝囊的了,原身竟然受尽恶奴欺压,活得够窝囊的!嫡母善妒,我丢个姨娘到爹爹床上让你妒忌个死去活来!姐妹使诈,我让你自食其果,生不如死!神马?在她大婚之日也敢暗算她?花痴小妹恬不知耻想取而代之嫁给她亲亲相公?香蕉你个芭乐!老娘不发威还当她是hellokitty好欺负呢!欠我的通通还来!!!
  •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一位墨西哥的黎巴嫩移民后裔。人称墨西哥电信巨头的他,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第一份工作是数学老师。截止到2010年,他名下各类企业的总市值达一千多亿美元,将近墨西哥股市总市值的一半,而他的财富总额相当于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的8%。他名下的企业几乎涉及墨西哥工商业各个领域,这使他成了所有墨西哥人都难以离开的无冕之王。
  • 大公司做人 小公司做事

    大公司做人 小公司做事

    在做事中体会做人的真谛,在做人中感悟做事的奥义,做人在于了解人心、把握人心、以心攻心、赢得好感、化敌为友、左右逢源、获得支持、八面玲珑、路路畅通。做事在于热情洋溢、眼光敏锐、灵活变通、工作到位、不畏艰难、不言放弃、以退为进、有礼有节、甘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