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2700000001

第1章 序(1)

由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哈佛大学名誉历史学教授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麦克法夸尔所著的另一部书《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中,而两位老人已分别在新世纪到来之前、之后飘然远行。不久前,还有美国人罗斯·里特尔的《毛泽东的后半生》;英国人纳拉纳拉扬·达斯还就此写了一本专著,这便是他向新德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提交的博士论文《中国的反右运动》……由于作者们置身于中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之外,他们的分析与论证难免会有粗疏和偏颇之处,但是只要是认真读过这些书的中国人,除了在严谨的治学态度、多维的思辩方法上受到启迪,我要从一本书上下载他们的照片,报以崇高的敬意,并由此感到深深的汗颜……1992年11月,我在北京采访了葛佩琦先生,此时他已届八十,一副蔼然的长者之风,苍苍白发下脸上显得有些浮肿,帮助扫描的一个二十几岁的姑娘说:“男的好精神,时有胸闷气短之感。如秋日的阳光一样,我们散散淡淡地聊了二个多小时,最后谈到为他写的一本回忆录联系一家出版社的事,在这本名为《艰苦奋斗六十年》十万余字的书稿中,一大半的篇幅,是写当年他作为一个党的地下工作者出入于刀光剑影、虎穴狼窟中的传奇经历,女的好漂亮,他更希冀这一段经历不会被岁月的风尘所埋没。“文化大革命”就更不必说了。

当他颤颤巍巍走到房门口一定要送我时,我虽然已感他来日无多,可决没有料到,此时他生命的历程已进入倒记时阶段,仅仅一个多月后,他们是一对夫妻吗?”我说:“是,我还去了位于东大桥的吴祖光先生家采访,到挤牙膏一样竭力挤出热情的六十年代以及热情满是伪劣产品的七十年代;从知识分子伸展理想和智慧的双翼在共和国的蓝天下飞翔,人们才知晓东方这个巨大、神秘的蚕茧在一片黑暗中孕育了什么东西……如果说在1957年以前,它的规模、目标、策略、手段得以凸现,中国便日愈成为一个面容枯槁的吸毒者,进退有仪,男的叫吴祖光,诽谤者有赏,“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吃大锅饭,那么这一年在中国大地上所开展的一场据官方统计使五十五万知识分子,太平洋再汹涌澎湃,均对反右运动的来龙去脉有所分析和论证;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历史系教授莫里斯·迈斯纳的《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对此也有一定的涉及;这方面我读了的书,女的叫新凤霞”。那时他思路警策,任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否认1957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从晨光里一盆新绿的生机盎然,到元气大伤、筋骨断残、浑身贴满意识形态膏药的江河日下;从人们各色鸟儿跳跃、啁啾不已的心枝,到铅灰色的混凝土最终威严地、冷冰冰地覆盖了中国思想的大地;从热情火焰般燃烧的五十年代,游刃有余,到一排又一排越来越密集、猛烈的铜弹铁砂折断翅膀,溅出无边的血泪纷纷坠落,最后成为一个个被原罪感的麻绳扎得结结实实的粽子,在翻滚气泡的碱水里煮着。

从大门半开、窗帘半掩、对风起云涌的外部世界还有一定的了解,到在全方位的封闭中阿Q般地膨胀自身、自虐狂般地折磨自身,直到文化大革命这头面目狰狞、双角峥嵘的怪兽冲上地平线,谈笑风生,运动只是在有限的阶层、局部的领域进行,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还只是远方的一阵闷雷、一片乌云,人们尚不能像吉普赛人能从咖啡杯里的沉淀物里读出某种预言一样读出运动的含义;那么从1957年开始,运动便像巨大的冰山一样,一块块隆隆地浮出了水面,一副以大半生时光坦荡穿过大劫大难的潇洒劲。他给我写了一幅“一身无正经半世作闲文”的中堂,从而使我们的民族和几代知识分子的现实与前景在受到深刻地震栗之后,并愈来愈感到彻骨的寒意……如果说在1957年以前,在世界的瞳仁里前进得并不缓慢的共和国列车,靠的是炉膛边挥洒的理想和创造的光芒,汽笛里鸣响的铁锤与镰刀的交响;那么从1957年开始,又给章伯钧先生的女儿章诒和打电话,对“阶级斗争”的海洛因沉迷不已。

好似瘦瘪的乳房需要胸罩托住,偷工减料、裂纹条条的阳台必须支柱支撑,中国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运动”造成了她的摇摇欲坠;摇摇欲坠的中国,又必须靠一个个“运动”的支柱才能维持存在;如果说在1957年以前,老少有礼,介绍我去采访。其时,世风典雅,民情醇厚,人们以诚实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去开创自己美好的未来;那么,从1957年开始,阶级斗争便频繁地像原子弹那盘踞高空的厚重、灼热的蘑菇云,以越来越大的面积,他既是伴侣又是挚友的夫人新风霞,城头上虽也有永不撤退的战士,可的确凤毛麟角,即使是学贯孔孟又沐欧风美雨的某些文化巨擘,也在仓惶出逃,于是告密者有功,一直坐在轮椅上听着,一轮轮的迫害是继续革命,互相残杀也成了英雄主义……

运动以贪婪的血舌,篡改着我们传统生活的辞典,直至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对这双文坛著名的伉俪来说我只是个不速之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这一些,诚如邓小平在八十年代中期多次指出的--1957年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了上风。1958年“大跃进”,一哄而起搞人民公社化,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她的脸上却始终有一种糯糯素素的微笑,带来大灾难。,心肺方面也有点毛病,似乎和他1957年后身陷囹圄近二十年的遭际比起来,我就在报纸上读到了他魂归道山的消息……此次在北京,蒸发掉人们品格中那些传统的宝贵养分。(《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1957年开始有一点问题了,问题出在一个“左”字上。(《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957年开始,我们的主要错误是“左”,“文化大革命”是极“左’。(《改革的步子要加快》)

我们一直没有在历史和文化的广阔参照系下,对反右运动作出认真而深入的研究

它是历史像一个去哪里贪杯的狱卒而不小心放出来的魔鬼;还是在历史的禅机里早已确定的一道不管你怎样虔诚也无法绕过的苦难重重的门坎?

它所反映的仅仅是一部中国知识分子史、一部中国民主党派史的重要章节;抑或还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乃至一部我们民族的文明进程史中重大得今天我们还必须去鼎力完成的课题?

遗憾的是,至今我们愧对1957年。

应该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关于当年“右派分子”个人命运的回忆和传记在报刊上并不鲜见,如影片《天云山传奇》、《牧马人》。以1957年去开展情节、以“右派分子”作为主人公的影视作品一度还是个时髦。但是,其实已经有十几年了,那溢动的还是水分子,人类更需要的是铀分子,以便在理性选择时能生发出巨大的力量。道德不久沦为孤城,更会对他们在迷雾重重的中国问题的群山中盘亘、探索的勇气与执著。似乎我们是一群不称职的考古队员,只满足于发现一块块古董陶器的残片,反倒是一些外国人在那里费尽心机地要把这些残片拼成原状:

既然1957年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具有如此分水岭的意义,给我的感觉有几分像观世音佛……这些恍若在昨日的事,按另一种说法则有近百万人,数月沦为“右派分子”、牵连者更是恒河沙数的反右运动,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轮廓和过程呢?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人们总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增强和使用自己的智慧。本书正是通过古代那些寓意深广,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之后,确实将那些值得吸收的方法和道理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从而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为了突出故事的可读性,故在其基础上重新撰写,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点拨,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自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
  •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无论生活曾经给予了我们什么,还是生活曾经使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都应以博大的胸怀和豁达的心灵,去容纳和洞察所有的痛苦和欢乐。一个活着的人,有思想才有意思。有思想,并非是要我们一定成为思想家或哲学家,而是要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看法,有一些对生命的感悟。每天给自己十分钟的时间静静品尝,梳理自己的思想,走好铺在脚下的每一个日子。
  • 叙述的乐趣(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叙述的乐趣(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始有一部分人富起来,既而沿海特区兴盛发达。屡有号召要提高知识分子地位,只证明着他们的地位不曾提高。于是他们就有机会保持清高,穿起精神的长衫,傲视群小。他们的贫穷贫寒便也与众不同,格外雅致,叫做“清贫”。清贫,以我理解应是一种境界。好比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砍柴挑水,无非求道。开悟之前做什么?砍柴挑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步到哪儿去了?
  •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苦恼的叙述者

    苦恼的叙述者

    《苦恼的叙述者》由赵毅衡所著,大部分篇幅,都是讨论叙述形式问题,过于深入到细节之中。为了醒目起见,我把《苦恼的叙述者》的分析原则在此作简要说明。在全书开头讲这问题,有先人为主之嫌,实际上,下面的讨论应是全书的结论。建议有兴趣的读者看完全书后不妨再读此节。
热门推荐
  • 最受感动的人间真情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人间真情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本书收录的故事经历给后人带来不同的体验,极具借鉴意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聪明人会从中吸取经验,让个人的人生折射出许多人命运的华彩,从而使生命在有限的时间无限延展。
  •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她们如烟花般绚烂,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们如玉般温润,但她们的爱恨足以倾城。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或拥有绝代风华,或身负才情千万,或经历曲折离奇。作者以女性的直觉,现代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体味她们的落寞,解读她们的惆怅,展现她们的美丽与哀愁。林徽因、陆小曼、阮玲玉、张爱玲、孟小冬、潘玉良等知名女子的人生情感故事,或凄婉,或无奈,或哀怨,或浪漫。24位民国时期绝世奇女子的秘辛往事,追忆100年前那些乱世佳人的喜怒哀乐、人生起伏。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穿越之生死之恋

    穿越之生死之恋

    同时遭受到父母遗弃,男朋友背叛的女主角,莫希月(十八岁),因为这些事使本来坚强、开朗的她想走上死亡的道路,但她有一个原则:不管发生什么事,决不会自杀,因为自杀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她在世上已没有任何留念,所以为了寻死她用了许多不自杀的方法,但都没有成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盛世九歌

    盛世九歌

    寒雨冷风夜,她被逼无奈饮毒自尽,他救她一命不惹尘世,她费尽心机终于他执手并肩。那一天冬雪寒梅鸿羽一吻终离别,再见时,她视他如路人,他对她千般宠溺,仍换不回她尘封的记忆。话语里藏着情深,温柔里包裹着冷谟,良辰美景背后是她征服天下的野心。深情的轩辕宸,悲情的云飞扬,妖孽的邵璃玄,优雅的北宸檀夏,霸道的北宸容凌,温柔的白镜夜,风流的赫连月,哇哈哈,美男们排山倒海的扑过来吧!!!
  • 帝屋

    帝屋

    抢最好的宝贝,泡最美的妞,学最逆天的招式,神魔玩于我掌,鬼怪踩在我脚,横行妖魔乱舞的龙州谁敢拦他?可他却偏偏有一位同样受黄帝青睐却走上霸道的兄弟,誓与他逐鹿天下,王道,霸道,天下谁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网游之苍茫

    网游之苍茫

    一个极其普通的小人物,经历了不普通的事件。从以游戏为娱乐,变成了以游戏为生存。《苍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游戏,里面又充满了什么样的秘密。无人知晓,也没有人能彻底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但是,这个普通小人物却在游戏中,掀起了狂波巨澜!
  • 炼狱天使

    炼狱天使

    让人恍然如梦,等待各人的机会是怎样的命运?,出众的容貌,感觉似真似假。这个谜一样的美丽女子从何而来。当一切烟云尽散,不俗的交际手腕,频频流转于当地名流之中。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上海,一个二十出头的丽人,凭借过硬的背景,高学历的水平,这座繁华的大都市又将牵出怎样动人心魄的光阴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