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4500000004

第4章 从平庸中崛起的一生(4)

山上有水就说明,山势是很险峻的,而且又有横水阻塞其上,这象征什么呢?“险阻重重,寸步难行。但是你如果一出手,所有人都说你是为公的话,那么,就算你再做错,别人也会认为你是对的。

而且还要“利见大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分。就知道他多半说话不算数,“临危授命,既艰困又阻塞,稍不留意,即祸患无穷”,这叫蹇卦。有很多东西大家可以说是巧合,譬如蹇卦的卦辞是“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这与曾国藩所面临的抉择正好相符。“利西南,不利东北”,就告诉曾国藩,他去打太平军是安全的,可他如果回头去打在北方的皇帝,那“我听你的,就是朝廷一定要有人替他说好话,否则他很难渡过这一关。

听了左宗棠的话之后,曾国藩顿时明白死不能解决问题,自己的问题在于恒心不足。这就又给了他一个反省的机会,他也因此得以走到蹇卦的九三爻。曾国藩自己写得很清楚:“从军以来,怀临危授命志向,这没有关系,常怕病死,违背初志,失信于世人

“险难当前,防掉入深渊。见险能止,蹇得精神。”这个“止”字,其实是我们做人必须秉持的一点。一定要懂得适可而止,我不是傻瓜吗?”而且这样的人,跟皇帝对着干,他会不会成功?答案是没有把握,因为还有左宗棠在。客观地说,通常都会是左宗棠那种性格的人得天下。曾国藩自己折腾半天,最后别人当了皇帝,那他不就亏大了?如果事败,他自己的命就没了;如果事成,最后当皇帝的也可能是别人。这才是当时的真实状况,非常复杂,不是像我们常人所想的,“你有这个实力为什么不做?你应该为我们汉人争一口气才是”,事情不是这样简单的。曾国藩如果真的豁出去了,没有用的。”那该怎么办?《易经》告诉我们:“君子以反身修德。”可以说曾国藩一生受这句话的启发非常之大。当你遇到挫折,遇到险阻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对,做得不够的地方,以及自己该如何去调整。记住:只有修德可以逢凶化吉,其他都是虚的,做事情也一定不会有成果,面对坎险之灾。”务求“蹇不害己”,无论多艰难,也不能失德。所以曾国藩从这个时候起就告诉自己,每天都要读书。他真的没有一天不读书,打仗再怎么辛苦,再怎么凶险,他都坚持看书。

我相信他是看过蹇卦的初六爻的,其爻辞就是简单的四个字,“往蹇,来誉”。根据蹇卦的“利西南,不利东北”,刚开始会走得很艰难,但最终的结果会很好。所以他应该好好打定主意,只打太平军,而不要动脑筋想去打皇帝。其实中国所有的历史都告诉我们,只有北方人打得赢南方人,南方人很少打得过北方人。这是什么道理?太简单了,北方天气那么冷,南方人如果要去打北方人,不管带多少衣服都不够,整箱子都是衣服,为什么?因为他往往是虎头蛇尾,还怎么打得好仗呢?而北方人打南方人,边打边脱,所以越打越轻松,最后自然就容易打赢。历史上都是这样,南方人到北方打仗,到了冬天,连粮食在哪里都不知道,因为粮食都被雪掩盖了,找不到吃的,而且又冷;北方人到南方打仗,南方到处都是吃的东西,所以他们不必带粮食,也不必带很多衣服,就会轻松很多。

八、兵败投水:曾国藩走投无路了

蹇卦的六二爻,爻辞是“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咸丰皇帝日夜坐立不安,曾国藩也是艰难险苦,王臣(九五、六二)同处艰困。这不是他们个人的原因,而是当时整体的形势造成的。所以有时候我们不能怪某个人,说“你这皇帝怎么当的?”他心里会觉得好笑:“你来当当看,你当得过我吗?”老实说有些事情真的是谁都没有办法的,开始想得很好,不是人力所能扭转的。

曾国藩“以六二自居,尽力往济九五”,但是他不是为自身利益,而是为中兴大清,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一个人一出手,别人就会看他的动机是为公还是为私。你如果一出手,所有人都看出你是为私,那你就惨了,大家就都会来趁火打劫。所以每次动乱都会有人发财,这叫发国难财;每次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也都有人发财,那些人就是抓住机会,自己狠狠捞一笔。“以艮止之德,保暖都有问题,这就叫“大势所趋”,最后获救。曾国藩就是牢牢抓住这一点,才会始终坚持“我就要这样做,你们爱怎么说怎么说,我管不了那么多”。

44岁的时候,曾国藩兵败靖港,投水自杀,但是很快就会灰心丧志,要不然他也不会投水。刘备也是这样,他就知道一定会有人救。如果一看周围没有人,曾国藩会跳才怪呢。我没有诋毁任何人,只是这才是人性。小孩子从脚踏车上摔下来,他会哭吗?不会,他会先看有没有人,如果没有人,就自己爬起来又骑;一看妈妈在,就立马开始哭。人的天性如此,这才叫聪明。曾国藩自杀过好多次,可见他当时真的是觉得自己无路可走了。

45岁时,“石达开攻湘军水营,烧毁战船百余艘,座船被俘,文卷俱失,欲策马以死”。他实在是决心要死了,因为走不下去了。大家想想看,清廷的军队都打不过太平军,那曾国藩草草训练出来的兵怎么能打得过呢?而且太平军的人那么多,他的人又那么少。可是他看了《三国演义》,他就知道他会打赢,就放弃了,因为如果不看实在是太可惜了,但是一定要从中看出道理来,不要一天到晚只会看热闹。现代人都喜欢看热闹,如果看不到门道,看不到其中的道理,那是没有用的。

他甚至还写遗书给皇帝:“为臣力已竭,谨以身殉,恭具遗折,仰祈圣鉴事。臣于初二日,自带水师陆勇各五营,前经靖港剿贼巢,不料开战半时之久,便全军溃散……”他说自己实在没有办法,非死不可了。最后结果怎么样?左宗棠救了他。左宗棠一听曾国藩要自杀,就马上赶了过去。刚到曾家正好看到有人抬棺材进去,他吓了一跳,以为曾国藩真的已经死了,赶紧跑进去,结果却看到曾国藩正闭着眼睛躺在椅子上,他心想“原来你还活着”,当即毫不留情地破口大骂:“好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那怎么可能成事呢?所以一定要戒掉这个毛病。

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人,效愚夫村妇。”骂得如此难听。曾国藩就问:“为什么说我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然后左宗棠每一条都讲得很具体,很实在,最后终于把他给唤醒了。其实他获救是必然的,因为《三国演义》里面这种以少胜多的事情太多了。“只有恒久,才能成事。”我之所以特别要讲这件事情也是想让大家知道,平常交朋友要交一个敢骂自己的人。如果左宗棠心存坏意,那么听到曾国藩要死,他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他要死,就让他死好了,他死了,我才有机会”。而同样难得的是,曾国藩也有足够的度量,老实说他其实很不喜欢左宗棠。凡是那种骂得别人没有面子的人,别人都不会喜欢。但是他还能几次跟左宗棠合作,这就是他了不起的地方。喜不喜欢是一回事,该不该和他相处又是另外一回事,这一定要分清楚。他如果不交左宗棠这个朋友,就会失去一个很好的提醒者和得力的帮手;但是交了这个朋友,他就经常要挨骂。因为左宗棠的脾气很坏,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的病根就是没有恒心,所以他更是有资格骂曾国藩。

曾国藩46岁的时候,坐困南昌,幸亏太平军内讧。所以很多人说他很能打,其实不是这回事。他打仗,每打必败。有一次实在没有办法,就写了一封信求救,说“我自从领军以来,屡战屡败,情况很凄惨,请你赶快来救我”。旁边的人看了就说:“你这封信给谁,谁都不会来。你屡战屡败,他还会来救你?”曾国藩说:“难道让我说谎吗?这是事实,我骗不了人。”那人便说:“你也不必说谎,你改一下就好了,改成‘屡败屡战’,为什么要写‘屡战屡败’呢?”中国话厉害就厉害在这里,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仅仅颠倒一下顺序,其意义就完全不同。别人一看到屡败屡战,就来;一看到屡战屡败,我们就要开始改变自己。很多人都是前一天还咬牙说一定要怎样怎样做,果然就有人来救他。其实很多事情,区别只在细微处,但结果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曾国藩虽然常常失败,但却开始变得有恒心,能坚持,最后终于等到了局势的扭转。

九、回家反省:寻求安身立命之所

这时候,他父亲又去世了,他非得回家去守丧。所以我常常劝人看《三国演义》,大丈夫不做,尤其他跟曾国藩的年龄相差无几,就都缩起来了。九三爻的爻辞是“往蹇,来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一直冲下去,会越来越困难,但是你这时候如果回家好好歇息,好好反省一下,然后再重新出发,这对你会是好事情。所以凡是碰到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你就要感谢老天,这其实是老天在帮你的忙,你要自己去慢慢感悟、慢慢体会。你心里如果想着一切都是好事,你就会真的好事连连;反之,可第二天就都忘光了,你就真的会越来越倒霉。这叫什么?这叫心想事成。于是曾国藩就“回归老家,坚守静止之德,再思良策,以往济九五”,他还是要去救咸丰皇帝。

48岁时,胡林翼进兵。49岁时,李鸿章来襄助军务。其实李鸿章也是曾国藩不太喜欢的人,因为李鸿章的个性太猛,往前冲得太厉害,而且度量也不是很大,可是没有办法,他需要用人,所以管不了这么多。

50岁以后,胜算越来越大,转忧为喜。蹇卦的九三爻,小象(《象传》是对《易经》的解说,分为大象和小象,大象针对全卦,小象针对各爻)正好是“内喜之也”。所以《易经》为什么会那么灵?这里我顺便说一下,信基督的人多半会有本《圣经》,当他苦恼不堪、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老毛病又出来了。人都有缺点,往往翻到某页看到某段文字时就会突然醒悟,会觉得“啊,这就是神给我的启示”。《易经》六十四卦,跟《圣经》的作用其实也是一样的。当你心神不宁、手足无措的时候,你去翻它,翻到某一卦,你往往会越看越觉得对,而且感觉好像就是对你说的话。之所以会这样,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写得很含糊,写得不清不楚,所以很多情形都能与之对应,科学上的说法是它引发了我们内心的第六感。所以,庙里的签一出来,怎么解释都可以,它通常也只是让我们事后想起来会觉得很准,而绝不可能让我们事先就明白。

“命可改,唯有自己改。”这是曾国藩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道理。那么该用什么来改呢?用学习来改,但先决条件是要学对。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学错的东西,学那些实际上会害死自己的东西,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后来他就改了,如果天天抱怨自己怎么这么倒霉,他都会静下心来翻《圣经》,生病在家,持之以恒,总是摇摆不定。复出意志更坚定,全心全力,死了也无遗憾。”他还在49岁的时候,“与太平军生死决斗之际,将几千年来圣哲选33位,命纪泽挂于墙上,并作《圣哲画像记》,从此终生效法”。他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下功夫,才慢慢才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的。

十、决心改变:曾国藩一生的功课

曾国藩后来慢慢领悟到:“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一个人的本志是不可移的,而能不能持之以恒,才是成与不成的关键。曾国藩自己想要慢慢修到恒卦去,他的书信里面就曾好几次提到恒,因为他知道按蹇卦走下去会很辛苦,最后结果会怎么样,真的很难想象。所以他才努力要改自己的命,并最终决心以恒卦来改变命运。他要始终坚持正道,问题是你的缺点能不能改得过来,然后尽人事听天命,自得其乐。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曾国藩32岁的时候,他在日记上写了几句话,这几句话可以说是决定他一生的关键。他说:“余病根在无恒,今日立条,明日仍散漫,无常规可循,将来莅众必不能信,作事必不成,戒之!”曾国藩发现自己的病根在于没有恒心。我们每个人看到这里,其实都应该好好反省。现在很多人也都是,今天对自己立了什么要求、规定,明天就全忘光了,还是像以前一样散漫,还是旧病复发,改不了,这就是典型的“我知道,就是做不到”。

他说他自己没有常规可循,看到别人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这才比较重要。,没有固定的准则。现代人把这叫作求新求变,前面我说过,求新求变其实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一个人如果连原则都没有,又有什么资格谈“变”?那么将来再去面对群众,群众肯定也不会相信他,因为大家看他总是这样摇摆不定,他的处境会很危险。

因此他把自己的志向定为“为保皇而不为革命”,之后又定为“为中兴却不得意忘形”。很多人都因此批评他,而这一点可以说也是他一生中最受争议的地方之一。太平军的将领被他抓到以后就对他说,“我们都是汉人,你干吗帮那个满清异族来打自己的汉人同胞?”而且还向他保证,“你只要跟我们一起,我们全都拥护你,也不让洪秀全当皇帝了,你当皇帝”。曾国藩有没有那个实力呢?他是有那个实力的。那他会不会心动?当然会心动。可是他如果不知道蹇卦的卦义,听从旁人怂恿的话,那他肯定就会很危险,甚至死无葬身之地。“九五”指咸丰皇帝,曾国藩是“六二”,“不逾九三”,“九三”就在“九五”和“六二”之间隔着,所以《易经》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曾国藩绝不可行造反之事。

同类推荐
  • 哈佛口才课

    哈佛口才课

    150年来,很多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人,进入美国军界、政界和商界等领域,获得显赫的职位。
  • 观念

    观念

    全球最畅销图书《致加西亚的信》的作者继《自动自发》之后的又一颠峰力作。一本改变人生和命运的必读书。 《观念》一书是从阿尔伯特·哈伯德众多著作中浓缩出来的商业思想的精华,书中洋溢着勤奋、敬业、忠诚、主动的“罗文精神”,强调转变观念才能改变一生,是继《致加西亚的信》、《自动自发》之后所有公务员和公司职员的又一必读之书。
  •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功励志经典。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世界最伟大的成功学家——卡耐基一生中最重要、最生动的人生经验的汇集。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如何征服忧虑走向成功的书,发掘人性的优点,拓成功幸福的新生活之路,享受快乐的人生!
  • 好口才好前程(全集)

    好口才好前程(全集)

    好口才一定会让你拥有好人缘;好口才一定会让你拥有好工作;好口才一定会让你拥有好职位;好口才一定会让你拥有好业绩;好口才一定会让你拥有好前程! 本书就想向大家介绍一套完整的快速掌握说话技巧的方案,通过本书的学习,你既可以看到卓越口才的实例,又可以了解到卓越口才的精髓,同时你也将学习到锻炼卓越口才的实用方法。
  • 做事不要太老实

    做事不要太老实

    很多时候,老实就是愚笨和无知的同义词;很多时候,说一个人太老实无异于讽刺他是个大笨蛋。你可能常常为以下的问题感到头疼和郁闷:●因为害怕冒险而一直安于现状;●因为缺少主动而机会一再错过;●因为凡事想自己来却陷入孤立境地;●因为希望面面俱到却常为小事抓狂;●因为自我设限而一生碌碌无为;●因为担心丢面子而得不偿失;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就是因为你做事太老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解决问题之前,一定要选择恰当的做事方式。做事太老实,付出再多努力也无济于事;反之,多一点心机,遇事多想几步,就能轻松解决遇到的难题。只有无法改变的死脑筋 没有无法改变的穷命运
热门推荐
  • 奇门异行录

    奇门异行录

    人类最畏惧的并非财富、权力或者死亡,而是未知的事物。——方楚。
  • 中华五千年历史之谜

    中华五千年历史之谜

    “创造历史的人是在时光沙滩上留下脚印”。从钻木取火、结绳记事的远古时期到今天的飞船造访月球,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到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可以说,人类发展史是一部探索史与奋斗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身发展史的分析与观察也更为细微、更为拓展,从而又让人们挖掘、发现了历史更多、更玄奥的谜团和疑问……
  • 那是一只什么鸟

    那是一只什么鸟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这个保镖来自古代

    这个保镖来自古代

    她以为自己遇见鬼了,没想到捡到一个武功高强的帅哥,她以为他失忆忘记了所有就会乖乖呆在自己身边当保镖,没想到他竟然和那个杨氏下一代继承人长得一模一样的。他本是现代含着金勺出生的少爷,却阴差阳错的在古代做了一代官爷的大公子,再回现代已失去所有的记忆,成了霸道多变的大小姐的保镖。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一九四九年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逐渐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 这样领导最给力

    这样领导最给力

    本书详尽系统地阐明了领导者必须遵守的领导法则。并辅以真实、典型、新鲜、趣味、可读性强的事例,告诉你如何做好一位好领导,如何管理员工,如何让员工尽心尽力,如何帮助员工,如何为员工谋求发展,如何让员工看到你公司的希望,如何管理公司。如何使公司赢得发展……
  • 爸爸妈妈,请这样爱我

    爸爸妈妈,请这样爱我

    天下的爸爸妈妈都是一样的,一样的想给孩子最多最好的爱,一样的希望孩子快乐、成才,可让很多爸爸妈妈感到困惑甚至寒心的是,孩子的性格、习惯、能力等不尽如人意,孩子甚至排斥、厌恨他们。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爸爸妈妈,请这样爱我》中呈现了很多出现各种常见问题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对症下药纠正或培养孩子的案例。从中我们会听到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请你们不要对我太好,不要给我太多,不要为我做太多;爸爸妈妈,请你们试着有时候懒一点、坏一点、狠一点,不要宠坏我、骄纵我,也许这样,我会成长得更好,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