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2600000033

第33章 宪问第十四(1)

【题解】

此篇言修德修身及仕进为官之道,亦与为政利民有关,故次前篇。凡四十六章。旧作四十四章,以第一、第二合作一章,今分之,与朱熹《集解》同。旧以“不在其位”章与“曾子曰”章为一章,今分之。《集解》又以第三十八章之“子曰作者七人矣”别为一章,则不知“子曰”二字衍。

14·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释】

宪:即原思,见6·5注。

道:正道。有道,谓政治秩序正常。无道,谓政治秩序不正常。

谷:禄也,谓当官食禄。

【训译】

原宪问(什么是)耻辱,先生说:“国家秩序正常,(理应)当官食禄。国家秩序不正常而当官食禄,就是耻辱。”

【章旨】

此章戒人邦无道不可为官。邦无道而当官食禄,无异于助纣为虐,故为耻。按此章直作“宪”问,称名不称字,故前人以为原宪自记。

14·2“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乎?”

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校】

可以为仁矣乎,“乎”字旧脱,据定州简本补。

按:此章亦原宪问,承前省“宪”字。或连上为一章,非,义不蒙。

【释】

克:胜也,指胜人、欺负人。

伐:击也,指击杀人。旧释自伐,非,自伐与仁无关。

怨:怨恨。

欲:贪欲。

不行焉:不行于其人之身。

仁:指仁人。

难:言其不易。

【训译】

(原宪问:)“欺人、杀人、怨人、贪欲(这些行为)不在他身上出现,可以算仁了吗?”

先生说:“可以说是不易了,至于仁不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章旨】

此章论仁。不欺负人、不击杀人、不怨恨人、不贪欲虽皆无伤于人,但非关爱于人,故不为仁。

14·3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释】

士而怀居:“士”,能任事的年轻人。“而”,若也。“怀”,眷念、留恋。“居”,指安居、安舒的生活。

【训译】

先生说:“干事的人如果眷恋安舒的生活,就不配做干事的人了。”

【章旨】

此章论士行。士之职能为任事,怀居,岂能为士?

14·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

【校】

按:“逊”旧作“孙”,从皇本、正平本及敦煌一本改。

【释】

危:高也。超乎常人,故为高。

逊:逊遁、谦抑、收敛。

【训译】

先生说:“国家秩序正常(的时候),(可以有)超人的言语和超人的行为;国家秩序不正常(的时候),(可以有)超人的行为,言语(则应当)谦抑收敛。”

【章旨】

此章论人言当随国家政治而变化。国家政治清明,自当高言高行,尽情施展才智;黑暗,行可高而言则不可高,高则危身,故逊遁少言,可见是为了明哲保身。

14·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有勇者不必仁。”

【校】

有勇者不必仁,旧作“勇者不必有仁”,今从定州简本。

【释】

德:指美德。

言:指美言。

【训译】

先生说:“有美德的人一定有美言,有美言的人不一定有美德;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章旨】

此章论有德者与有言者及仁者与勇者之不同。

14·6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释】

南宫适:鲁大夫,复姓南宫,名适(音括),字敬叔。

羿:音易,夏代有穷国君,史称有穷后羿,善射,篡夏。

奡荡舟:“奡”音傲,继羿篡夏者寒浞之子,史亦作“浇”,音相转。《左传·襄公四年》:“浞因羿室,生浇及豷。”“荡”,摇动。“荡舟”,形容喜欢驾船征伐。

俱不得其死:“不得其死”,未能正常死亡。《左传·襄公四年》:“公曰:‘后羿何如?’对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而用寒浞……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是羿不得其死。又云:“(寒浞) 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少康灭浇于过。”是浇不得其死。

【训译】

南宫适向孔子问道:“羿善于射箭,奡喜欢驾船(征伐),(两人)都没能好死;而大禹和后稷亲自种庄稼,(后来)却有了天下。(为什么?)”老先生不回答。

南宫适出去后,先生说:“君子啊这人!尚德啊这人!”

【章旨】

此章论好武不如有德。羿、奡好武而无德,故不得其死;禹、稷文而有德,故有天下。

14·7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释】

君子:有才德之人。

小人:无才德之人。

【训译】

先生说:“君子却没有仁德的人(曾经)有过,(但)还没有小人却有仁德的。”

【章旨】

此章论君子不必仁,小人必不仁。有才德之人未必个个皆仁,无才德之人则个个皆不仁。仁乃德之美者。

14·8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释】

爱之,能勿劳乎:“勿”,犹不。下同。“劳”,指劳动之,使之劳动,省“之”字。触龙说赵太后以长安君为质,犹此。

能勿诲乎:“诲”,教诲。“诲”字后亦省“之”字。

【训译】

先生说:“爱护他,能不让他劳动吗?忠于他,能不教诲他吗?”

【章旨】

此章言爱人、忠人当从其长远考虑。爱之必欲其善,故当劳而锻炼之;忠焉必当无隐讳,故必教诲之。

14·9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释】

为命:“为”,谓制定。“命”,指外交文书。

裨谌草创之:“裨谌”,音皮臣,郑大夫。“草创”,起草。

世叔讨论之:“世叔”,郑大夫,名游吉,《左传》作“子太叔”。“讨论”,审阅,提修改意见。

行人子羽修饰之:“行人”,官名,掌外交。“子羽”,公孙挥字。“修饰”,加工也。

东里子产润色之:“东里”,地名,子产所居。“子产”,郑执政公孙侨字。“润色”,添加文采。

【训译】

先生说:“(郑国)制定外交文书,(由大夫)裨谌起草,世叔审阅,行人子羽修饰,东里子产润色。”

【章旨】

此章赞郑国为命之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载:“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於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与此稍异。

14·10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仁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校】

仁人也,旧脱“仁”字,今据义、依例补。后“子路曰”章有子路问管仲“未仁乎”,子亦曰:“如其仁,如其仁。”是孔子确以管仲为仁人。

【释】

惠人:对人有恩惠之人。子产为政,多有惠民之举,故言。

子西:楚令尹公子申,字子西。楚昭王欲聘孔子,令尹子西止之。

彼哉彼哉:怨恨而不愿明说之辞。

仁人:有爱心、关爱人之人。

夺伯氏骈邑三百:“伯氏”,齐世家,名偃。“骈邑”,骈连之邑。“三百”,三百户。

没齿:至老也,指伯氏言。

【训译】

有人问子产(是怎样的人),先生说:“是给人恩惠的人。”

问子西,先生说:“他呀!他呀!”

(又)问管仲,先生说:“是关爱人的人。(比如)他夺走伯氏家骈连三百户的城邑,伯氏(从此)吃粗饭,到老没有怨言。”

【章旨】

此章论子产、子西、管仲三卿相之为人。或以子西为郑子西,非,与二人不伦。夺人邑而人不怨,其夺必有益于人,故为仁。

十一

14·11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释】

怨:怨恨。

骄:骄横。

【训译】

先生说:“贫穷而没有怨恨困难,富裕而不骄横容易。”

【章旨】

此章赞贫而无怨与富而无骄者。饥寒交迫,能无怨乎?无怨,诚难。

十二

14·12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释】

孟公绰:鲁大夫。《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之所严事:……于鲁孟公绰。”

为赵、魏老则优:“赵、魏”,皆晋卿。“老”,家臣之长。“优”,饶、富余。

不可以为滕、薛大夫:“滕、薛”,皆小国。

【训译】

先生说:“孟公绰(这个人)当赵、魏(一类大国卿士)家的长老绰绰有余,(却)不能做滕、薛(一类小国)的大夫。”

【章旨】

此章论孟公绰,言有德者未必有才。为赵、魏老则优者,德高也;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者,少才也。

十三

14·13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校】

按“智”旧作“知”,从正平本及敦煌诸本改今字。

【释】

成人:“成”,备也。《诗·猗嗟》:“仪既成兮。”郑玄笺:“成,犹备也。”是成有备义。“成人”,当谓德行周备之人。《说苑·辨物》:“颜渊问于仲尼曰:‘成人之行如何?’子曰:‘成人之行,达乎情性之理,通乎物类之辨,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源,若此而可谓成人。既知天道,行躬以仁义,饬身以礼乐。夫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

臧武仲:鲁大夫臧宣叔之子臧孙纥,谥“武”,行仲。

公绰之不欲:“公绰”,即孟公绰。“欲”,贪欲。

卞庄子:鲁卞邑大夫,有勇。

艺:技艺。

文:饰也。

见利思义:不贪利也。

见危授命:不怕牺牲也。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久”,旧也。“要”,借为“约”,相约定。“不忘”,能兑现也。“平生”,即旧时。

【训译】

子路问(怎样才算)德行周备的人,先生说:“像臧孙纥一样聪明,像孟公绰一样廉洁,像卞庄子一样勇敢,像冉求一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武装他,就可以算德行周备的人了。”

(又)说:“(不过)现今德行周备的人何必如此?(只要能)见利思义,临危不惧,兑现以前的诺言,也就可以算德行周备的人了。”

【章旨】

此章论成人。见利思义,廉而不贪也;见危授命,勇而有义也;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言而有信也。孔子叹三者之人少,故举以为言。

十四

14·14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岂其然乎?岂其然乎?”

【校】

前“岂其然乎”,旧作“其然”,脱上下二字,今从《论衡》增。深诧之,故重言。

【释】

公叔文子:卫大夫公孙拔。

公明贾:卫人,复姓公明,名贾。

信:诚、真也。

以告者过:“以”,谓以之。“过”,错也。

厌:满足。

【训译】

先生向公明贾打问公叔文子说:“真的吗?老先生不说话、不笑、不取吗?”

公明贾回答道:“告诉(你)的人说错了。老先生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人们觉得他的话太少;乐了以后才笑,人们觉得他笑得太少;认为合理才取,人们觉得他取的太少。”

先生说:“难道他是这样吗?难道他是这样吗?”

【章旨】

此章论公叔文子为人,教人不苟言笑、不苟取。

十五

14·15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吾不信也。”

【校】

虽曰不要,“要”后旧有“君”字,后人涉皇疏增,今从定州简本删。

【释】

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防”,鲁邑名。“后”,后嗣。臧氏获罪出奔邾,自邾使人求其嫡兄臧贾曰:“‘纥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吊。纥之罪,不及不祀。子以大蔡纳请,其可。’贾曰:‘是家之祸也,非子之过也。贾闻命矣!’再拜受龟,使(臧)为以纳请。遂自为也。臧孙如防,使来告曰:‘纥非能害也,知不足也。非敢私请。苟守先祀,无废二勋,敢不辟邑。’乃立臧为。臧纥致防而奔齐。”(《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是以防求为后于鲁之事。

要:要挟。

【训译】

先生说:“臧武仲凭借防邑而要求给他在鲁国立后嗣,虽说不要挟,(但)我不相信。”

【章旨】

此章论臧武仲,亦见其智。

十六

14·16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释】

谲:音诀,《说文》:“权诈也。”即权行诳诈、诡诈。

正:正派、不诳诈。

【训译】

先生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章旨】

此章论齐桓、晋文之为人。

十七

14·17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校】

按:“曰未仁乎”连读,旧于“曰”字断,非。或疑“曰”字衍,亦非。

【释】

公子纠:桓公庶兄。

召忽死之,管仲不死:“召忽”,公子纠之傅。“死之”,为之而死。“管仲”,亦公子纠臣。

曰未仁乎:“曰”犹叫、谓。“未仁”,还不仁、不太仁。孔子对管仲有“仁人”之评,故子路如此说。

九合诸侯:“九”,数之大者。言其多,故曰九,不必实指。“合”,会合。

如其仁:言谁如其仁,语急省“孰(谁)”字。

【训译】

子路问:“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为他而死,管仲不(为他)死,叫不够仁吧?!”

先生说:“齐桓公九次会合诸侯,不用武力,(使天下人免受战争之苦,都)是管仲的力量。谁有他仁?谁有他仁?”

【章旨】

此章论管仲之仁。九合诸侯而不以兵车,使诸侯百姓皆免受战争之苦,是仁之大者,故曰谁如其仁。孔子先有管仲“仁人也”之言,子路不能苟同,故有“未仁乎”之问。

十八

14·18子贡曰:“管仲非仁者欤?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校】

按:“欤”旧作“与”,改今字。

【释】

一匡天下:“一”,整个、全部。旧释一切或统一,皆非。“匡”,救、挽救。旧释正,亦非。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微”,借为“无”,古音相转。“被”音披。“衽”,衣襟。被发左衽,当时落后民族之俗。被发左衽矣,言沦为野蛮民族。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匹夫匹妇”,凡庶之人。“谅”,小信。“为谅”,守小信也。

自经于沟渎:“经”,缢死。“沟渎”,僻野之地。

【训译】

子贡问:“管仲不是仁者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但)不能拼命,(反而)辅佐桓公。”

先生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挽救了整个天下,老百姓至今还受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都披散着头发,衣襟朝左开着了。(他)哪里像凡夫俗子们守小信,(遇见类似的事)就吊死在山沟里,而没有人知道。”

【章旨】

此章复论管仲之仁。民到于今受其赐,是其仁于天下者大矣。子贡亦不信孔子以管仲为仁人之说,故问。

十九

14·19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释】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公叔文子”,即前孔子问于公明贾之公叔文子。“臣”,家臣。“大夫僎”,大夫而名僎(音撰)者。

升诸公:“升”,晋升。“诸”,“之于”合音。“公”,公朝、朝廷。

为“文”:指谥为“文”。

【训译】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与公叔文子一起晋升到了朝廷。先生听到这事,说:“(公叔氏)可以(谥)为‘文’了。”

【章旨】

此章论公叔文子惠爱其臣。臣而与主同升于朝,必得其主人奖掖资助,是文子惠爱大夫僎也。《谥法》云:“慈惠爱民曰‘文’,悯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故孔子云。

二十

14·20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

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校】

按:祝鮀有口才,当掌宾客,此“宗庙”、“宾客”当互误。

【释】

言:述说。

无道也:指无道之状。

康子:即季康子,见2·20注。

丧:亡也。

仲叔圉治宾客:“仲叔圉”,即孔文子,见5·15注。“治”,治理、管理、执掌。“宾客”,指外交之事。

祝鮀治宗庙:“祝鮀”,即“不有祝鮀之佞”之祝鮀,见6·16注。“宗庙”,祭祀之事。

王孙贾:即问“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之王孙贾,见3·13注。

【训译】

先生讲卫灵公无道的(种种)表现,季康子说:“既然这样,为什么却不灭亡?”

先生说:“(有)仲叔圉管祭祀,祝鮀掌外交,王孙贾治军队。像这样,怎么会灭亡?”

【章旨】

此章明贤臣于国家之重要。君昏而臣贤,亦不遽丧也。

二十一

14·21子曰:“其言之不怍,则其为之也难。”

【校】

则其为之也难,“其”字旧脱,今从皇本等增。

【释】

怍:音作,惭也。

为:作、行也。

【训译】

先生说:“他说起来大言不惭,那他做起来(肯定)很难。”

【章旨】

此章戒人不可轻信人之大言。言而不惭之人,本无必为之志,故愈是大言不惭,愈难做到。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论语·孟子》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这是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叙事翔实。
  • 论语今读新解

    论语今读新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热门推荐
  • 绝世药圣

    绝世药圣

    混分阴阳,宙划万界。天凌大界,地域无疆,万族林立,这是一个盛世的典宴,精彩,从这里开始……焱凌,偶得远古传承,以药入手,掌魂为尊,握八荒之势,伏万界之力,一步一印,独尊成圣!
  • 主母无害

    主母无害

    很甜,很宠,很无害,很邪恶。殷梨:我不是暴力,只是手痒。我不是狠毒,只是见不得别人狠毒。古翊:我活着,你活着,我死了,你替我活着。燕承宣:闯了祸,就应该乖乖地躲在我身后。夏凌青:你要是个无害的小可爱,你就是我祖宗!!古翊,药师世家掌权人,丰神俊逸,冷漠狠绝。却身染重疾。每次发病,古家长老都要从城中挑选年轻貌美的女子冲喜成婚。而新娘从未活过三日。只要他一发病,虞城人心惶惶。有女的人家,宁可将女儿送进花楼,也不愿被古家选中。古翊怎么也没有想到古家众长老千挑万选的新娘是个奶声奶气的十岁幺力女。古家众多房叔伯,姨娘,堂兄弟姐妹个个不是省油的灯,就凭一个十岁的小丫头片子就想当古家主母?如同羊入虎口!殷梨:虞城第一名捕的幺力女,十岁年华,天真无邪,人见人爱。最大的爱好就是随父亲抓个贼,剖个尸体,跟着哥哥们赌个钱,逛个花楼,外加砍人…片段一:某父:“阿梨呐,听说你今天打了张公子?昨天打陈公子,前天打林公子,大前天打了赖公子,上个月居然连太守的长公子也打了…你说你一上街就知道打公子。”某父:“阿梨呐,你昨天是不是带人砍了陈大人?前天砍了赵大人,大前天砍了李大人,今天你又想去砍哪位大人?”某女赶紧藏好自制的火药,嘿嘿而笑:“我今天不砍大人。”片段二:古翊一身大红喜服,英挺的身姿一顿,蹙眉,吃惊地看着花轿里蹦出来的小新娘,胖嘟嘟的脸上挂着天真无邪的微笑,嘴角还残留着冰糖葫芦的剩渣……“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咕咚”一声,小新娘身上掉下一件物什来。众人定睛一看,个个吓吓面如土色,纷纷奔跑出堂。“对不起哦,我爹送我的嫁妆掉出来了。”小新娘从容地捡起滚在大长老脚边的人头骨。抬头撞上大长老吃惊的眼神:“老伯,你裤子怎么湿啦?”小新娘那天真无邪的眼睛无辜地眨着。片段三:燕承宣,只是一时好心在悬崖下捡了个半死不活的小屁孩带上山,才知道这辈子做了件最大的错事。…水雾萦绕,水中的男子缓缓地睁开眼睛,看着闯入浴室的不速之客:“小铃铛,要看这么久吗?”“小师叔,为什么你的身体跟我的不一样?”某女解开衣衫,顿时一脸凄哀:“我的胸口是肿的。我是不是得了什么绝症啊?”片段三:某女目不转睛地盯着地上蠕动的物体:“发金光的小虫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 新民说

    新民说

    《梁启超:新民说》以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的《新民说》为原本,结合编者搜集甄选研究《新民说》问世百年来的影响的学术论文集、社会舆论关于梁启超于中国启蒙思想史上的贡献,依据全书20节文字,在体例上精心设计了发表背景、社会反响、原文赏析、今日看点四个栏目,以求在保留梁任公“笔端常带感情”、催人奋进、令人热血沸腾的文字韵味的同时,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消化这些跨过百年,仍然具有强劲生命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宝贵文化遗产。《新民说》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社会要实现近代化,首先应当实现中国人的近代化。
  • 金科玉律(全集)

    金科玉律(全集)

    本书以通俗易懂和优美生动的文字向读者介绍了一百多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的定律、效应和法则等金科玉律,每个定律由详尽的定律阐释、发人深思的启示、精彩的案例分析点评以及实用的管理方法组成,涉及内容之广,涵盖了个人成功与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它如同为我们领航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夜不见月光蓝

    夜不见月光蓝

    年月蓝十岁的时候父母离异,爸爸再婚,后妈带来的弟弟,时常以欺负她为乐。之后,她遇见了飞扬的顾凉西,从此把他当成了自己世界里的光明,用一只墨色的画笔绘制了一段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故事。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许新泽向她表白心迹,使得一直暗恋他的唐心甜却处处针对她,就连对她友好的余纱纱也因为嫉妒她在背地里使手段,看似单纯的友情也不过是一场欺骗。成长在这样的青春里,要以一颗什么样的心来分清现实与想象的区别呢?是继续沉迷,还是骤然转醒?即使这个世界让我们疼痛,可这就是我们从小生长,而必需爱它的地方。
  • 血钞票

    血钞票

    十六岁的顾晨光在六月的一个正午,在自家墙角边看到一行鲜血一样红色的字:“我的血和你的血永远交融在一起。”当时,少女失踪案正在这个城市闹得沸沸扬扬。在这个雨季来临的前一天,他在梦中看见了那个对他始终关闭的房间和他失踪已久的父母。醒来后他打开了房间门,看见一张百元血钞票。从此,血钞票在哪里出现,哪里就有灾难发生。恶梦仍在继续。到底是谁在十多年前害死了自己的父母?是奶奶?母亲的情夫?父亲的情妇?还是另有其人?又是谁杀害了这个城里的漂亮女人们并把她们分尸后扔进下水道?许多令人惊惧的事情就在这个漫长的雨季发生了。
  • 忘不了的小事

    忘不了的小事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