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2600000030

第30章 颜渊第十二(2)

十一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释】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齐景公”,名杵臼,公元前547-490年在位。鲁昭公二十五年(景公三十一年),孔子因鲁乱适齐,景公问政当在此年。“政”,指为政大法。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言君当如君,臣当如臣,父当如父,子当如子。

信如:“信”,诚、真。“如”,若。

吾得而食诸:“得”,能够。“诸”,“之乎”合音。

【训译】

齐景公向孔子问怎样治理国政,孔子回答说:“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

景公说:“好啊!如果真的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即使有粮食,我能够吃到它吗?”

【章旨】

此章论为政之要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处理好社会及人伦关系,以保持社会安定。

十二

12·12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欤!”

【校】

其由也欤,“欤”旧作“与”,改今字。

【释】

片言:“片”,半也。片言,一言半语。旧或以“片”为“偏”,释“片言”为一偏之言。以一偏之言而断狱,不可曰“可以”,且单凭一偏之言亦必不可以断狱。

折狱:“折”,断也。“狱”,讼事、官司。片言折狱,极言其明断。

【训译】

先生说:“一言半语(就)可以断官司的,大概是仲由吧!”

【章旨】

此章疑是讲子路行事果断。

十三

12·13子路无宿诺。

【校】

按:此句旧与上合作一章,义不蒙,今别。

【释】

无宿诺:“宿”,夜也,谓隔夜。“诺”,承诺。无宿诺,言当天必定完成对人的承诺。旧释“宿”为留、拖延,非,若为此义,当云“不宿诺”。

【训译】

子路没有隔夜的承诺。

【章旨】

此章赞子路能及时兑现诺言。《公冶长》(5·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又闻。”正是无宿诺的表现。

十四

12·14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释】

听讼:“听”,治、审理。“讼”,诉讼。

犹人:如人也。

必也:指必使听讼。旧连下为句,非。

无讼:无有诉讼之事,即诉讼不兴。

【训译】

先生说:“审理诉讼,我和别人差不多。如果一定(让我去做),(我会)使没有诉讼吧!”

【章旨】

此章记孔子对其听讼能力的自信,亦见其欲使天下无讼的意愿。孔子为司寇,盖以此也。

十五

12·15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释】

政:指从政、搞行政。

居之:居为政之位。

行之:行政、处理政事。

【训译】

子张问(怎样)搞行政,先生说:“在职没有懈倦,办事要用忠心。”

【章旨】

此章论为政,教人敬业奉公。居之无倦,是敬其业;行之以忠,是无私心。

十六

12·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释】

成人之美:“成”,成全、促成。“美”,一切美善之事。

恶:一切丑恶不良之事。

【训译】

先生说:“君子成全人的好事,不成全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章旨】

此章劝人成人之美。君子有仁德,故成人之美;小人无仁德,故成人之恶。

十七

12·1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释】

季康子问政:“季康子”,季孙肥,哀公时执政。参2·2注。“政”,指执政。

政者,正也:以音训。“正”,端正、平正、公正。

子帅以正:“帅”,同“率”,率领、做表率。

【训译】

季康子问(怎样)执政,孔子回答说:“(所谓)政,就是正。您(如果)以正做表率,谁敢不正?”

【章旨】

此章言为政在于正身。

十八

12·18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不欲,虽赏之不窃。”

【校】

苟子不欲,“子”后旧有“之”字,涉下句衍,从皇本等删。

【释】

苟子不欲,虽赏之不窃:“苟”,如果。“欲”,贪欲。季康子贪,故孔子言此。

【训译】

季康子苦于盗贼(太多),向孔子求教。孔子回答说:“如果您(自己)不贪欲,即使奖赏他们(他们)也不会偷。”

【章旨】

此章言治盗在于不贪,就季氏实际说。在上者贪则民贫,贫极则窃。故治盗之根本在于治贫,在于均,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也。

十九

12·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

【校】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旧无二“也”字,后人误删,今从皇本、正平本及敦煌唐写本补。

【释】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如”,若,假设之词。“杀”,诛杀。“无道”,不行正道之人,坏人。“就”,成就。

君子之德:“君子”,谓在位者。“德”,品德、德性。

小人:谓百姓。

草上之风,必偃:“上”,加也。“上之风”,加之以风。“偃”,仆倒。

【训译】

季康子向孔子请教行政的办法道:“如果杀了坏人来成就好人,怎么样?”

孔子回答说:“您执政,哪里用得着杀人?您想让善良,百姓就善良了。(因为)执政者的德性像风,老百姓的德性像草;草被风一吹,一定会(顺势)倒伏。”

【章旨】

此章言执政在于从上化之。

二十

12·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

子曰:“何哉,尔所谓‘达矣’?”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校】

尔所谓达矣,“矣”,旧作“者”,改从正平本及敦煌诸本。

【释】

士:男子而任事者。

达:显达、通达。

闻:闻其名、有声望。

邦:国,指朝廷。

家:卿大夫之家。

质直而好义:“质”,本质、品质。“直”,正直。“而”,而且。

虑以下人:“虑”,思也。“下人”,居人之下。

色取仁而行违:“色”,貌,表面。“行”,实际行动。“违”,指违仁。

居之不疑:“居”,处也。“之”,指仁名。“疑”,怀疑。

【训译】

子张问:“干事的人怎样就可以称之为通达了?”

先生说:“什么意思,你所说的‘通达了’?”

子张回答说:“(就是)在朝廷(做事)一定知名,在卿大夫家(做事)一定知名。”

先生说:“这是出名,不是通达。那通达,(是指他)品质正直而主持正义,察言观色而思居人下,在朝廷做事一定显达,在卿大夫家做事一定显达。那出名,(是指他)表面上取向仁而行动上违背仁,(又)以仁自居而不怀疑,在朝廷(做事)一定知名,在卿大夫家(做事)一定知名。”

【章旨】

此章论闻、达。闻者多沽名钓誉,达者乃有实际行动。

二十一

12·21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

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欤?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欤?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欤?”

【校】

修慝,“修”旧作“脩”,改本字。

按:三“欤”旧皆作“与”,改今字。

【释】

舞雩:祭天求雨用的土台,在曲阜城南。

崇德:提高道德修养。

修慝:“修”,治而去之。“慝”,恶念。

辨:析也。

先事后得:“事”,做事、劳动。“得”,获得、收获。

攻其恶:“攻”,攻击。“其”,用同“己”。

无攻人之恶:“无”,犹不。

一朝之忿忘其身:言因一朝之忿而忘其身。“一朝之忿”,偶然的忿怒。

【训译】

樊迟跟着(先生)在舞雩台游玩,(顺便)问:“请问(怎样)提高道德、根治恶念、辨析迷惑?”

先生说:“问得好!先做事后获得,不是提高道德吗?攻击自己的恶不攻击别人的恶,不是根治恶念吗?因偶然的忿怒而忘了自身,并连累到自己的父母,不是迷惑吗?”

【章旨】

此章就樊迟实际而言崇德、治慝、辨惑。盖樊迟有不事而得、好攻人恶、怒而犯浑之毛病,故孔子如此说。

二十二

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校】

问智,“智”字旧皆作“知”,从皇本及敦煌诸本改。下同。

向也,“向”旧作“乡”,改从皇本、正平本及敦煌诸本。

举直措诸枉,“措”旧作“错”,改本字,与《子路》篇一律。

【释】

举直措诸枉:“措”,置也。“枉”,曲也。

富:弘富。

皋陶:音高摇,舜辅臣。

汤:商开国之君。

伊尹:汤辅臣。

【训译】

樊迟问(什么是)仁,先生说:“关爱人。”

(又)问(什么是)智,先生说;“了解人。”

樊迟不明白,先生(又)说:“把直的拿来放在曲的上面,能使曲的变直。”

樊迟退下来,见到子夏,问:“刚才我去见老先生问什么是智,先生说‘把直的拿来放在曲的上面,能使曲的变直’,什么意思?”

子夏说:“(这是)寓意弘富的话呀!(比如)舜当天子,从民众里面选人才,举用了皋陶,不仁的人就远去了;汤当天子,从民众里面选人才,举用了伊尹,不仁的人就远去了。”

【章旨】

此章论仁、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一举而两得,故曰智。子夏所解,未必合孔子知人为智之义。

二十三

12·2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校】

忠告而善导之(皇本等作“忠告而以善导之”),“导”旧作“道”,从皇本改今字。

【释】

友:指与朋友相处。

导:引导、劝导。

不可:指不听忠告不从劝导。

【训译】

子贡问(怎样)与朋友相处,先生说:“忠心地告诫他,好好地劝导他。(他)不听从就作罢,不要自讨羞辱。”

【章旨】

此章言处友之方。

二十四

12·2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释】

文:文德、文雅。

辅:辅助。

【训译】

曾先生说:“君子以文德会朋友,以朋友辅仁德。”

【章旨】

此章言会友的方法及其目的。“以文”,谓不以粗俗鄙野之道,非必《诗》、《书》。

同类推荐
  • 六韬

    六韬

    《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是以周文王、武王和姜太公对话的形式写成的一部兵书。《《六韬》是一部卓有价值的军事经典著作,在战国和秦汉时即已广泛流传,具有很大的影响,深受刘备、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重视。
  • 中华家训4

    中华家训4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追述了酿酒的发展历史,中卷和下卷介绍了酿酒的具体技艺。《北山酒经》虽为酿酒技艺的专著,实则却渗透着酒文化的浓重缩影,为饮而酿,酿则必饮,可谓关乎酒之品质的重要著作。
  •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在汉代出现了一部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奇书,这部书虽然在当时默默流传,世人很难理解它的奥秘;但唐代后名声大振,宋代时被称为“万古丹经王”、“丹经之祖”、“丹中王”,可谓古今炼丹第一书。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热门推荐
  • 仙神劫

    仙神劫

    但是却没有一人能够回答。远古仙神不知所踪,是什么让永生不灭的神魔消逝?是什么封锁了于世同存,开天圣器‘神魔门’?亿万岁月之后,天凡踩着仙神遗迹,历经千劫万险,仙是什么?神是什么?天下间修者无数,震慑诸天强敌,最终,一桩震惊天地的上古秘辛慢慢浮现人世间...
  • 农门神医嫡妃

    农门神医嫡妃

    她是一个有实力能干的中药医生,跆拳道高手,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穿越了,而且还是一个未婚怀孕的身份不明的女子,寄人篱下,受尽白眼,终于把一双瘦小营养不良的龙凤胎生了下来。种桑养蚕开医馆,又当爹又当娘的带着孩子过日子。她的宗旨是有钱的抬着进来走着出去,没钱的抬着进来拖着出去。别说她黑心无良,她身怀六甲无路可走的时候谁可怜她。谁知道一时善心大发,从河边捡了一个身受重伤,但是帅气逼人,玉树临风的男子回去。本想着养养眼也不错,还可以帮忙烧火煮饭,上山采药。谁知道,那是一个腹黑男,居然收买她的儿女。合起来算计她到床上去。醒来后还一副委屈,大言不惭的道:“你,睡了,我,你要负责。”片段一:赵二婶看着不施粉黛艳压群芳的侄女,心里很是不舒服,道:“今儿个我们给你安排了和太守大人的公子相亲,你为啥吓走了大公子。还落得一个风卷残云,视食如命,肮胀不堪的骂名。”某侄女只是笑了笑:“二婶,我可是悉心打扮了才去和大公子见面的,奈何大公子就是看不上我这种千年老妖的摸样,再说了,我都是两个娃的娘了,还巴巴的跑去和大公子相亲,这本就是落下了笑话了。”“我可是好心好意为你寻得一门好亲事,嫁到太守府做姨娘那可不是人人都有的福分。”赵二婶带着愤愤不平和不甘道。“当真要是好福气,赵二婶怎么就不叫你家闺女去呢,那可是高门大户官家姨娘。我瞧着你家闺女更有姨娘命。”某男嬉笑道。赵二婶气的脸色发青:“不知好歹,有福不会享。装什么清高。不就是一个被人休了的下堂妇。”某女冷笑:“可是我这个下堂妇就是不愿意做一个玉臂千人枕,朱唇万人尝的官家小妾。”片段二:一大早某女娃沉着脸跑去找自己的双生弟弟,气呼呼的抱怨道:“爹爹最坏,明明昨晚轮到我跟阿娘睡的,可是今天早上起来,我就睡在自己的房间里了。阿娘已经不见踪影了。她们都说是我自己梦游走回来的。”她伸手挠挠头:“明明就是爹爹趁着我睡着了把我抱回来的。怎带这样的,连自己的亲生女儿也欺负,为了娘亲还真是不择手段。我心寒了。”双生弟弟瞄了一眼自己的姐姐,叹了口气:“你太大意了。一早就叫你要提防着爹爹,你就是不相信,现在吃亏了吧。想要得到娘亲的正视,你最好现在到爹爹的院子里去哭诉。”女娃不情愿的摇摇头:“娘亲说了一哭二闹三上吊那是小家子姑娘才会做的事情,我才不做,有失身份。”片段三:“你还好吗?”她冷笑一下道:“好,怎么会不好。”
  • 好名字好前程大全集(超值金版)

    好名字好前程大全集(超值金版)

    人的姓名,由此可见,是人类为区分个体,给每个个体给定的特定名称符号,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人群个体差异的标志。姓名对人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由于有了姓名,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姓名,人类才能正常有序的交往,因此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人名是在语言产生以后才出现的。姓名,由姓和名组成,也称名字。各个民族对人的命名都有很多习惯。这种习惯受到历史、社会、民族等很多文化因素的制约,一个人的名字通常都有一定的含义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善心得善果:报君恩

    善心得善果:报君恩

    古树参天,溪水潺潺,清澈见底的水,冰凉凉的。偶有微风,将这一番静止之画打乱,却更添韵味。一丛紫竹悠悠然随风而舞,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潇潇淅沥竹声的风情。忽地,一颗小小的头颅从紫竹丛中探出,淡红色的眼睛贼溜溜的四处打探巡视,终于放心而出,竟是一只通体雪白的白狐。它甩了甩毛茸茸的尾巴,坚挺着身子在竹丛间穿来穿去,速度并不快。微乎其微声响从岩石那边传过来,白狐先是一顿,双耳警戒向后退,獠牙外露发出威吓的低鸣。岩石后伸出一只血手,死命的抓紧岩石上的突起,再也不动了。白狐歪着脑袋同那只血手对视了片刻,它开始悄悄的悄悄的向那血手靠近了几步,身形微躬,后腿放松,如果那血手对它会有不轨的行为,它随时会以最快的速度溜之大吉。一只大手从身后摸过来,以白狐的灵敏狡猾居然也被一抓即中。它正要挣扎,却闻到一股熟悉的药香,遂放松了戒备。
  • 狩魔领主

    狩魔领主

    这是一个技术宅拯救世界的故事。因沉溺游戏而疏远现实生活的宅男罗迪,是《裂土》中最具名气的游侠之一。然而一次穿越,却让他意外的进入了游戏世界,并回到了开服前两年这个微妙的历史节点上。覆灭的国家仍旧维系,心爱的女人尚未死于兽人的战火。亡灵的阴影还在边境徘徊,贵族们虚伪的面具还未摘下。在这一切尚未发生之际,罗迪发现自己所能做的,就是紧握手中弓与箭,望着尚未因灾难而分崩离析的土地,走上注定成为史诗的征途…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古龙文集:剑客行(上)

    古龙文集:剑客行(上)

    古龙在他的早期名篇《剑客行》中,赋予了他对“武侠世界”的期待与想象:要成长为武林传奇,必先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与磨难。成长,就是要如此沉痛,才会精彩。少年展白初出江湖,却背负一代江湖传说——“霹雳剑”展云天的弑父之仇。展白资质平平,却不得不面对接二连三的江湖强敌。在一次次几殒性命的拼杀中,少年死里逃生,忍受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终于学成惊世奇招,为父报仇。然而,中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巨大威胁,而少年一人,将要肩负起整个江湖的生死大任……
  •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屹立千年的文明古迹,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奥秘?流淌万年的文明河流,述说着怎样的智慧心语?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追忆文明古迹,有的针砭社会时弊,有的思索文明走向,让您跨越东西方文化,纵横寰宇,俯仰天地,从整体视角品悟“文明与文化”这部大书。
  • 潜台词

    潜台词

    内容包含当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凸显事物的本质或人物的特征,上至高官教授,他的短篇小说,无论三教九流,无论高雅低俗,是以喜剧的形式来抒写严肃的社会生活,并以犀利、凝练的笔触,从司空见惯的笑料中发掘人生社会的哲学深意,涉及官场、高校、农村、市井等社会各个阶层的现实状况。角色各式各样,下至平民百姓,既有契诃夫式的“含泪的微笑”,勾勒了一幕幕生活幽默剧,也有鲁迅的辛辣、尖刻。劳马擅于以夸张变形、荒诞不经的方式,本书汇集了劳马多年来精心创作的一系列优秀短篇。,尽入作者法眼。让人在笑中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