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9300000003

第3章 祖先的子孙梦(3)

诸如这样的投资者,在巴菲特早期的合伙公司时比比皆是。恐怕也只是对纺织一知半解。一个叫佛瑞德·斯坦班克的投资者在见到巴菲特的第一面,并听他讲述了投资理论后,就毫不犹豫地将钱交给了巴菲特。

这位斯坦班克先生后来因为拥有长期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福德赖恩公司的股票以及其他公司股票而被人每每谈起,大家都认为他的命很好,在早期就认识了巴菲特并将钱交给了这位股神。可那个时候,谁都不知道巴菲特的合伙公司是否能成功。许多投资人之所以把钱放心地交给不巴菲特,只是因为巴菲特不但具备了祖先们诚实、正直、教养、名誉的老式的价值观念,还有祖先们没有的聚敛财富的智能。

这种智能是经过长时间对一个行业的熟读精深得来的,第三段,它不是先天就有的。

2、成功驾驭投资。

1957年,巴菲特凭借着自己的智能为合伙公司创下了赢利31?615.97美元的纪录和10.4%的增长率。也许有人会说,这种增长率在许多公司都会发生,但要知道,这一年可是道琼斯工业指数暴跌8.4%的一年啊。

事实上,巴菲特合伙公司从成立开始,其利润率就一直高于道琼斯工业指数的涨幅,从没有亏损的时候。平均来说,从1957年—1962年间,尽管道琼斯工业指数每年增长8.3%,但是,巴菲特合伙公司的增长率确是在26%。

1961年年末,随着投资者的增多,巴菲特把10个合伙公司联合起来并把原来的名字巴菲特联盟变更为巴菲特合伙公司。

接下来的事,就是巴菲特一个人玩转财富的表演了。

他首先把合伙公司的三大投资方向定义:1、股票—买入价值被低估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2、债券—买入未到期的债券,利用企业合并或重建等机会进行套利交易,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个教授就合同法的某一个条款是怎么说的。

巴菲特立即就回答出来了:“在221页,3、企业控制权—拥有相当数量的股份,获取企业的控制权。

巴菲特说:“我们喜欢良好的管理—我们喜欢体面的行业—我们喜欢在原有的静态的管理模式或是股东群体中有一定程度的‘动荡’。但是,我们需要有价值。吃到半路,这位邻居就直奔主题:“‘我听说你在赚钱方面很有一套。”

于是,巴菲特开始寻找了价值的旅途。

巴菲特惊讶万分,可当他回忆一下自己所讲述的投资哲理后,就明白了,自己的头头是道真的就能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财富!

1962年,巴菲特把他的合伙公司搬到了基威特大厦810号,他急忙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他父母。他说,自己的办公室已经从卧室搬到了一个稍稍正规一点的办公室里。“虽然这可能让人觉得有点惊讶,但按部就班的工作绝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事实上,我不喜欢在信封的背面把每一件事都记录下来。”

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出来,在这欣喜的背后是一种对财富的高瞻远瞩,是一种属于巴菲特似的简单—我不喜欢在信封的背面把每一件事都记录下来。

1962年这一年对于巴菲特祖先,那位纺织工人而言,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巴菲特开始购买伯克希尔纺织厂的股票。四年后,巴菲特在工作报告中这样写道:“1962年,我们以每股7.6美元的价格开始购买伯克希尔股票,这个价格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那气势有些咄咄逼人。”彼得森后来带着十分钦佩的表情说。

在查尔斯·彼得森的描述中,即:一些纺织厂在关闭期间由于实行优先管理政策,再加上纺织业内部条件的变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使得有些纺织厂陷入瘫痪(旧的管理模式一直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可)。战后时期,公司的经营状况下跌很快,在1948年跌落到最低点,税前收入为295万美元,雇佣了11000名工人,这反映出了当时11家纺织厂的总产量。……1965年春天,我们获得公司控制权的时候,伯克希尔公司只剩下两家纺织厂,大约2300名员工。我们惊喜地发现,所剩的这两家工厂都有非常优秀的管理人员。我们根本不需要从外面聘用管理人员。关于我们开始的每股7.6美元的购置成本(实际成本尽管为14.86美元,在1965年早期算得上是一笔很大的买卖),1965年12月31日仅净营运资本方面(不包括工厂及设备在内)就达到了每股19美元。……拥有伯克希尔公司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在一旁听的邻居的丈夫始终没有做声,当巴菲特讲完后,满怀深情地望着他时,他突然说:“我们给你10万美元。毫无疑问,纺织业的经营状态是决定商业赚钱能力大小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是非常幸运的是,我们让肯·蔡斯用一流的方式来经营这个纺织厂,那是毕业几年后的事,同时我们还将让几位最好的销售员各自负责有关产品的销售。……尽管伯克希尔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很难做到像施乐复印机、好孩子照相机或国立录像机一样具有很强的赚钱能力,但是,它是一笔相当不错的财产,就像我那位来自西海岸的(巴菲特还邀请了一位来自东海岸的哲学家)哲学家所说的那样,‘在吃奶油干酪的同时,吃点以麦片为主的特种饮食也是不错的。’”

等于说,他成功了!

3、快乐源于金钱。

也许,从一开始,巴菲特就把自己的使命定义为赚钱。在1963年,他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主题就是:金钱的增长带给我太多的快乐。

“根据不太可靠的消息来源,最初伊莎贝拉为哥伦比亚签发的保险单,其航程的费用是3万美元……不包括发现新大陆所带来的精神财富,必须要指出的是,如果擅自占地者权力流行起来的话,整个生意就不仅仅相当于另一个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了。据粗略的计算,按年增长率为4%的速度递增的话,在吃饭时,3万美元的投资到1962年可达到2000亿美元。……曼哈顿研究印第安人的历史辩证者可能会从这些相似的数字中找到庇护。这些奇特的几何学上的等比级数说明了很久以前的生存价值,或是使你的财产以适当的速度增值的价值。”

是的,金钱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而快乐又使自己获取更多的金钱。1964年,巴菲特的合伙公司已平均投资98?430美元,在奥马哈排名第440位。1965年,巴菲特合伙公司的净资产—通过股东们的不断加入和它自身的增长—从10年前的10.5万美元迅速增长到了2?600万美元。

在1965年写给父母的信中,巴菲特高兴地写道:“如果我们的纪录高于市场平均值的话,那么不论盈利还是亏损,我们都认为是红火的一年。如果我们的业绩低于市场平均值的话,人们可以公开表示对我们的不满。”

但是,巴菲特的最后一句话只是客套,他有能力让人们公开表示对自己的欢迎。

1966年,巴菲特合伙公司继续获得财富,在给父母的信中,他写道:“到1966年公司已经运行了10年了。这种庆贺活动是无可厚非的—相对于道琼斯工业指数,我们公司的经营业绩已创下了空前的纪录(不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公司的利润率上升了20.4%,我们看到巴菲特的确对投资行业有着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我们通常所说的做一行爱一行,大概就是这个道理。他的任何一位祖先肯定做不到这一点,与此同时,的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15.6%。”

1968年依旧如前,他写道:“按照大多数的标准,1967年都算的是上生意红火的一年。和道琼斯工业指数上升了19%相比,我们总的业绩上升了35.9%,所以说,超过了我们以前所定的超过道琼斯工业指数10个百分点的目标。我们总的赢利为1?938万美元,即使在不断增长的通货膨胀下,我们的赢利额也能买下很多家百事可乐公司。但是,由于适销证券市场上一些有悠久经营历史的大型公司的出售,我们还是赚到了2738万美元的须纳税的收入,这和公司1967年的经营业绩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这在4月15日的股东联会上给个人一种积极参与的感觉。”

在巴菲特的努力下,从1957年—1968年,道琼斯工业指数的综合平均年增长率为9.1%,而巴菲特合伙公司的平均年增长率为31.6%。巴菲特在工作日志中这样写道:“过去我对于投资管理业中存在的严重的萎靡不振的现象是深恶痛绝的,但是,查尔斯·彼得森举了个例子来证明巴菲特确实与众不同,现在这种现象出现在各个领域,并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一位负责资产总计达100多万美元共有基金的投资管理者,在1968年开办一种新型咨询服务项目时说:‘国内经济以及国际经济的复杂性使得资金的管理成了一项全职工作。一个好的资金管理者不能按照每星期或每天的股票行情对有价证券进行研究。对于有价证券的研究必须是按分钟来进行的。’……这种废话让我在主张购买一家百事可乐公司时感到内疚。”

不过到了1969年,巴菲特的智能似乎有所丧失,对他曾经购买的伯克希尔股票的前途的认识上,他的工作日志中有这样的话:“有时候我父母仍这样评论我,‘伯克希尔股票大约上升了4个百分点—很不错!’或是‘怎么回事?上个星期下降了3个百分点?’市场价格和对我们这种多数股权的评价是不相关的。在1967年末,我们对于伯克希尔—拾撒韦股票的估价在25美元而市场价为20美元,1968年末,我们的估价是31美元而市场价为37美元。不论市场价是15美元还是50美元,我们的经营方式没有什么不同。(你付出的是价格,而你得到的是价值。)在有限投资方面我们是赢利还是亏损和我们商业的经营情况有关—我们不想通过在证券市场上玩弄各种各样的把戏赚钱。”

后来,他在给父母的信中谈到这个问题,“大约在18个月以前,我就给你写了一封信,告诉你们说不论是环境因素,还是个人因素都已发生了变化,我不得不修改我们未来的经营目标。”

巴菲特点头,放下餐具,给她非常细致地就投资哲理讲了两个小时。”

这个时候,查尔斯·彼得森问巴菲特,正是美国投资环境相当差劲的时候,巴菲特也似乎找不到方向了:“我知道我不会用我一生的时间来追赶投资这只野兔,惟一让我慢下来的方式就是停止。”

在他有这种忧虑的时候,巴菲特合营公司的资产已增长到1.0443亿美元。终于在这一年,巴菲特解散了他的合伙公司,用他的话来讲就是,虽然一直在赚钱,但并不是他理想中的那么多。而且,此时正赶上美国经济不景气,投资市场相当惨淡。后人在评论巴菲特解散合伙公司时,说,事实上他(巴菲特)已经厌倦了作为合伙公司的领导带给他的压力,他认为,人们对股票市场的估价过高,另外,加入巴菲特合伙公司的人也越来越多,按照政府的规定,即使是那位纺织工人,以至于到了他将不得不把他的合伙公司注册为投资公司的这样一个规模。尤为重要的是,他不再需要用别人的钱来进行投资了。

巴菲特将善后工作做得相当好,他对合伙公司的资产进行清算,并把每个股东投资伯克希尔公司股票应得的利润和按比例应得的利息分给每个人。他给他们以选择,第一,继续持有他所控制的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并按比例获取应得利润,第二,把股票卖掉。

在选择面前,每个人都走了不同的路。这当然不关巴菲特的事情了。

我们只是知道,在他解散合伙公司不久,长时期的混乱的股票市场终于导致了1973年—1974年的市场崩溃。

那个让他后来成为股神的基石,许多人一直不看好的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在1969年已发行了983582股。而巴菲特合伙公司就拥有其中的691441股。巴菲特个人大约拥有250万美元的资产,可以说,按照比例而言,伯克希尔属于他了。

在1970年8月1日,巴菲特将伯克希尔公司搬到了基威特大厦的14层。

新的一轮玩转财富的战争即将打响。我们有必要总结一下巴菲特在合伙公司所具备的聚敛财富的本事了。

巴菲特对自己和合伙公司的未来充满着信心,他不会受到任何人的干扰,也不怕丢脸,四处寻找为赚钱领域,他经常去拜访一些投资者,有时还带着纳税申报单,指着税单上的数字诱惑他们说:“难道你们不想也能缴纳这么多的税吗?”

他的邻居有一次终于被他说动了,发现巴菲特所记的是一字不差,在一个晚上邀请他吃饭。

在整个合伙公司阶段,”接着他开始背诵那本书。查尔斯·彼得森回家偷偷对了一下教科书,沃伦·巴菲特主要玩的是投资。在这方面的天赋,无出其右者。有资深经济人阿塞尔总结巴菲特这一特质时,提出了涉及这一特质的三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一个就是金融。巴菲特知道从投资中获益是极为重要的,他能对资金进行有效投资。第二个是经济学。巴菲特对于经济前景的发展过程非常敏感,所以,他才能避开那次熊市,并且始终在后来股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一直为合伙公司赚取财富。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则是管理和人际关系。作为一名优秀的投资家,巴菲特深为人与人的相互理解和鼓励个人发展与最大限度地取得成绩在认知方面的重要性所感动。他非常谨慎地种植和培育人力资本和商业信誉的种子。把这些天赋结合起来集予一身,当然就能使巴菲特与众不同。

倘若巴菲特之前的家族成员能多维角度地看待自己的工作,像爱因斯坦看待空间、时间和地心引力之间的关系、弗洛伊德研究人类精神及神经系统的深度一样。

那么,财富梦想在巴菲特家族恐怕早已经实现了。

智慧锦言。

巴菲特的祖先们在一路奔波与一路踉跄中,始终没有明白一个道理:他们与众不同的子孙实现的这个梦想(250万美元)只是他们的梦想,对财富患有极度渴望症的巴菲特不会停留在这个梦想中,他会从容不迫信心百倍地继续向前,前方是更大更宽广的财富之门

同类推荐
  • 丘吉尔大传

    丘吉尔大传

    没人怀疑丘吉尔是20世纪英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超群的政治家、雄辩的演说家、杰出的外交家、天才的画家、“现代坦克”的发明家、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费油传奇色彩的战争英雄。一生傲视群雄的斯大林由衷地这样评价他的盟友兼对手丘吉尔:“他是人类一百年才会诞生的一位大人物!”美国总统肯尼迪更是把丘吉尔视为心中的英雄,他一生致力于研究效仿丘吉尔。本书不仅介绍了丘吉尔一生的传奇经历,更有他为人处世、领军治国的技巧和谋略,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评价客观,值得一读。
  •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

    《毛泽东的情趣》共分七篇,分别是体育篇、览胜篇、博览群书篇、 交友篇、诗词篇、书法·题词·对联篇、戏曲·文娱篇。全书从毛泽东日 常生活、娱乐等的七个侧面,全面展示了毛泽东的爱好、习惯、娱乐、趣 味等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人们看到毛泽东在工作之余,是怎样生活、休闲 的,有哪些特殊的文化娱乐和爱好,从而可以从这些方面探寻毛泽东人格 魅力和过人才能的源泉。
  •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传奇的一生。
  •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介绍了理性哲学家——笛卡尔的生平事迹。
热门推荐
  • 再嫁之盛世嫡妃

    再嫁之盛世嫡妃

    雕花的木案上一顶小巧的暖炉,在寒冷的冬季带着几许温暖,却不能温暖凌小小已经寒冷到麻木的心房,从炉里钻出来的袅袅青烟伴随着丝丝清香,却也让凌小小慵懒惬意的倚在榻上,神情是淡漠的。而她眼前的男人神情则是有着几分不安,有些不知所措的看着眼前的凌小小。气氛有些诡异,也很尴尬。罗海天轻轻地咳嗽了一声,打起嗓子:“小小,我有话想和你说。”他示意两边伺候的丫头退下,可是凌小小……
  • 左右逢源好人缘

    左右逢源好人缘

    不用左右为难成为矛盾焦点,巧用心思让自己彻底左右逢源,只有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职场达人才具备了“人和”这个最重要的因素,职场之道可走得远、走得畅。其实生活中也一样,无论对亲情,朋友,爱人乃至家人,都要巧妙的运用左右逢源有个好人缘,这样的生活才够轻松,精彩!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白话聊斋

    白话聊斋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孙子兵法与三国精髓

    孙子兵法与三国精髓

    本书分上下两部,讲述了《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的战术原则,以及它的谋略精华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历代中外军事家、政治家及文史学者和生产经营管理者都重视它。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它被誉为“兵经”、“兵学圣典”、“百代谈兵之祖”,蜚声于世界军事理论界,载誉于世界文化史。青年毛泽东最喜欢的就是两本书;办事兼传教之一曾国藩誉其为处世为人之圣典;经营之神松下幸这助誉其为经营管理的天条。《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它的影响遍及全世界,它已被译成英、俄、日、德、意、捷、朝等数十种文字出版。
  • 阴阳眼与鬼道专家

    阴阳眼与鬼道专家

    孔子飘来:老子曰,看文就得讲礼貌。老子飘来:NO,NO孔子曰的不对,不但要讲礼貌,还要有点表示。恶魔曰:鸡蛋就别送我了,我家里很多……
  • 农女的田园福地

    农女的田园福地

    一朝穿越成农家小姑娘刘小鱼,可是这第一天就要被自己亲生奶奶弄死,这是什么样的神节奏,家里长短,邻居拌舌,极品亲戚缕缕挑战她的底线,她到底是要让他们死呢,还是让他们死呢…片段一:小鸡咕咕叫的院子里面,小鱼奶奶拿起菜刀就要杀鸡。“你们这些杀千刀的,吃我的,住我的,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是不是,还知道跑了是不是,赶紧把头伸过来,要不然的话让你们死都没好活。”听这糟心话,话里话外都再暗指生的儿子不孝顺,翅膀硬了就不听父母话了。“奶,你可千万小心着,别闪了腰大了舌,到时候还得花一大笔钱呢!”小鱼站在那里,脸上似笑非笑,眼里满是讥讽的高声喊道。啧啧,还真以为她家是软柿子,拿捏都不敢反抗呢,她现在就要让自家的包子爹娘,变成金刚狼。片段二:“你种庄稼的本事儿不错,你也不错!”俊美的男人勾着唇角,眼里闪着势在必得的光芒。小鱼毫不示弱的瞪大了眼睛:“我不错,干卿何事儿!”一句话简介:反正就是斗亲戚,发家致富的故事了!
  • 寻找大舅

    寻找大舅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勤奋好学(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勤奋好学(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生命在不断汲取新的养料,从而更加精彩,生命在于不停拼搏向上,从而彰显它的力量。那些为人类历史的前进作出贡献的人们的故事被后世传说时,总少不了勤奋好学这个关键词。本书选取了各界的勤奋好学的故事,引人深思,能给奋斗中的你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