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7300000027

第27章 曾国藩与人合作的智慧(2)

1860年,曾国藩为杜绝王有龄分裂湘系的企图,在进至祁门以后,遂奏请咸丰皇帝将李元度由温处道调往皖南道,并派他率军三千,进驻兵家必争之地徽州。至徽州不满十日,李世贤即攻克徽州,李元度不逃往祁门大营,却败退至浙江开化,这是李元度明显倾向王有龄的迹象,及至他回到祁门大营,也丝毫没有闭门思过的迹象,竟然擅自向粮台索饷,并擅自回到了湖南。这使得曾国藩悔恨交加,决心参劾其失徽州之罪,以申军纪。曾国藩此举,本无可厚非,但文武参佐却群起反对,指责曾国藩忘恩负义。李鸿章“乃率一幕人往争”,声称“果必奏劾,门生不敢拟稿”。曾国藩说:“我自属稿。”李鸿章表示:“若此则门生亦将告辞,不能留侍矣。”曾国藩气愤地说:“听君之便。”

后来,李鸿章负气离开祁门,辗转波折,欲复归至曾的门下,曾国藩则大度相容,并写信恳请李鸿章回营相助。

一次,李鸿章在与曾国藩畅谈时,直率地指出他的弱点是懦缓,即胆子小与效率差,这两个字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曾国藩的致命缺点。

正是因为曾国藩用真诚来打动对方的心,所以他才既有邵蕙西、李鸿章这样的诤友,也有吴竹如那样的挚友,这也是他德业能够不断长进的一个重要原因。

还是1843年2月的一天,吴竹如与曾国藩交膝谈心,谈到他平生的交道,把曾国藩以知己相许,他说:“凡是阁下您所有的以期望许诺下的古语,信了它就足以滋长您自以为是的私念,不信它又恐怕辜负了您相知相许的真情,我只好自始至终怀着恐惧的心理”。这几句话,不愠不火,不恼不怒,字字力若千斤。曾国藩当即记下了他的感受:“听了吴竹如的几句话,我悚然汗下,竹如对我的敬重,简直是将神明收敛在内心。我有什么道德能担当得起呢?连日来安逸放肆,怎么能成为竹如的知己?实在是玷污竹如啊!”

处世交友如果能够真正做到待人以诚,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过错,并且从不苛求于人,那么他就能够把与自己交往密切的人力资源转化为自己的资源,把他人的能力,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而使自己取得成功。而那些不能够待人以诚的人,就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就会成为飘流孤岛之上的“鲁宾逊”,事业的发展就会失去许多良机,成就伟业就只可能是一种妄想。在这一点上,曾国藩的“待人以诚,天下归心”的关系绝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借别人的力量成就自己。

历来有远见的智者都认为,为官治政,以善用人才为大学问,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终究有限,只有那些善于用人之长以补己之短的人,才能成就大的事业。荀子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借助于物力尚且绝江河而致千里,何况善于借助人力呢?曾国藩则是以借人之力为力,并放到自己的用人学问中。

曾国藩对于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明确的认识。他说:“细想古往今来,亿万年无有终期,人们生活在这中间,数十年只是须臾瞬息。大地数万里,不能穷极,人在其中休息游玩,白天犹如一间房子,晚上犹如一张卧榻。古人的书籍,近人的著述,浩如烟海,人们一生所能读的不过九牛一毛。事情复杂多样,可以获得美名的道路也有千万条,人们一生中力所能及之时,不过如太仓一粟。知道上天悠悠无穷期,自己的生命非常短,那么遇到忧患和非常不顺心之事时,应当稍稍忍耐以待其自消;知道大地的宽广,而自己在大地中占据的位置非常小,那么遇到荣耀名利相争之时,应当退让三分,以柔道处之;知道古今人们的著述非常丰富,而自己的见识非常浅陋,那么就不敢以一己之见而自喜,应当择善而从,并以谦虚的美德而保持它;知道事情复杂多样,而自己所办的事情非常少,那么就不敢以功名自矜,应当思考推举贤才而一起去完成伟大的功业。如果这样,那么自私自满的观念就可渐渐消除了。”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不论是智慧绝顶者,还是大仁大智者,都是有缺憾的,不可能完美无缺;相反,愚笨至极的人也有可爱之处。本着这样的想法,尤其是他认为自己属于“中材”,或接近于“笨”的一类,因而更注意吸取他人之长,以补一己之短。他的幕府就像一个智囊团,有什么疑难问题,曾国藩都让他们出高招、献良策。

在同幕僚长期合作共事的过程中,曾国藩经常以各种形式向他们征求意见,在遇有大事决断不下时尤为如此。有时幕僚们也常主动向曾国藩投递条陈,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办法,以供其采择。

幕僚们提出的意见,无疑会对曾国藩产生重要影响,这方面的事例可以说是俯拾即是,如他采纳郭嵩焘的意见设立水师,湘军水师从此名闻天下,也受到清廷的重视,这可以说是曾国藩初期成败之关键。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围困长沙,官绅求救,全赖湘军,而羽翼尚未丰满的湘军能否打好这一仗,事关存亡。曾国藩亲自召集各营官多次讨论战守之策,又在官署设建议箱,请幕僚出谋划策。他最终采纳了陈士杰、李元度的建议,遂有湘潭大捷。咸丰十年(1860年)秋是湘军与太平军战事的关键时刻,英法联军进犯北京,咸丰帝出逃前发谕旨令鲍超北援,曾国藩陷入极难境地:北上勤王属君国最大之事,万难推辞,但有虎将之称的鲍超一旦北上,兵力就会骤减,与太平军将难以对峙,自己多年经营将毁于一旦。于是,他令幕僚各抒己见,最后采纳李鸿章“按兵请旨,且无稍动”的策略,渡过一次危机。不久,下安庆,围天京,形成了对太平军作战的优势。而那些闻旨而动的“勤王军”,劳民伤财,却贻笑天下。其他方面,如曾国藩采纳容闳的意见,设“制器之器”,送有识之士出国留学,使他成为洋务派的领袖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曾国藩是以众人的智慧为己所用的典型人物。他自己深得众人相勘之益,也多次写信让他的弟弟曾国荃如法炮制。他说左宗棠的气概和胆略过于常人,因而希望能与他一起共事,让他来帮助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他还劝曾国荃“早早提拔”下属,再三叮嘱:“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且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其后曾国荃屡遭弹劾,诽议也多,曾国藩认为是他手下无好参谋所致。

在谈到用人才时,曾国藩特别强调了要小心谨慎,尽可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量才录用,扬长避短。曾国藩就八类主要人才,进一步论述了他们在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

1.“王化之才宜于统大,以之治小则迂”

王化之政,也就是以德行教化为主的政治。提倡以德为主的人,属于清谈家一流的人才,他们适合做全面的统辖工作,而“以之治小则迂”。譬如说一个人总想做大生意,但资力不够,小生意又不愿做。这样,他做生意赚不到钱,娶个老婆,他又看不起,以平常人而言,这个人实在是够无能的了,在这个时候,有几人能知他的王化才干呢?

以小人的斤斤计较来面对国家大政,那也是一种“迂”,闹下的不只是笑话,而且是巨大的损失,甚至会造成社会的动荡。在他们当权时,是很难四平八稳地把国家引上繁荣富强道路的。

2.“器能之才宜于治烦,以之治易则无益”

精明强干,德、术、法都倡导,但主张与力度都不够强的人才,是独当一面的器能之才。他们有精力和智慧去开创局面、治繁理乱,比如在民智尚未开化的地方,由于民风野蛮而缺少正常社会秩序,不用强力手段去征服,只用一味的文明说教,多半会越治越乱。器能之人可能会以暴抗暴,先把恶势力和恶霸除掉,使当地人得到实惠,让他们慢慢接受文明教化,那么地方就会日渐平安、富裕了。

3.“策术之才宜于治难,以之治平则无奇”

同类推荐
  •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包括:奔向全面小康、唱响和谐之歌、保护绿色赣鄱、建设精神家园、弘扬文明新风。并选取了50个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式新颖活泼,内容丰富厚实,是面向青少年宣传普及党代会精神的好读本、好教材。
  • 跟奥巴马学从政

    跟奥巴马学从政

    为官从政,细细说来,无非还是关乎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这些道理,比起平凡人来说,更具有影响力和社会普及性。当然,在做人处事上,也就自然要比平凡人的要求和准则来得严格和高标准。奥巴马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自己要求都很严格,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所有从政人员,以及我们普通的社会群众学习和借鉴。
  •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特别是紧密联系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以党章和党中央颁布的相关条例为依据,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行为规范进行了解读。根据党员行为不同性质,本书分别设专章对政治行为规范、组织行为规范、经济行为规范、职业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廉政行为规范等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讲解,涵盖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本书可以帮助广大党员进一步加深对党员行为规范的了解,提高认识,规范行为,牢记并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 理论热点·2011

    理论热点·2011

    为深入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了十二个问题,组织理论工作者撰写了《理论热点·2011》这本通俗理论读物。本书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省在实施“十二五”规划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力求从理论和政策层面进行分析、解读,作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该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组织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教材。
  • 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

    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

    关于克什米尔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多种解释路径。人们固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克什米尔问题,但对其来龙去脉进行详细考查之后可以发现,它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无不受亚洲地缘政治的影响。《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1947-1974)》将运用地缘政治理论来对它进行阐释。
热门推荐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 只嫁人上人

    只嫁人上人

    古城相悦情两难,伊人回眸一瞬间。镌刻灵魂叹别离,愁肠唱断数千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是非

    是非

    一语道不尽尘世间的是是非非,一眼看不透江湖中的恩恩怨怨。败命运所赐,比中500万几率还小的机会就这么巧合的砸在了她的头上。她做好了以身殉职的准备迈进了历史的洪流一去不返。偏偏她这个“幸运儿”却好命的撞见了生命中的另一半?什么?不是一个是四个?难怪在现代她总是被人当成空气拒绝往来。可是这突来的桃花运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就算她掌控了这个时代的历史变迁也操控不住这爱情的红线,她到底是顺应天意选择离开还是干脆绑住一个死皮赖脸的跟命运消极抗战?!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云倾枫舞

    云倾枫舞

    碧落箫,澈天琴。琴箫和鸣,音尘澈天!玄冥一去踏剑来,逍遥宫外少年行!若前生,音尘绝,初见你的脸,今生我何以,不辨旧容颜?三生三世的夙缘,消灭邪君的使命,血雨腥风间,侠骨柔情毕现……
  • 破坏专家

    破坏专家

    他叫宁晓凡,名字很平凡,人却不平凡,因为,他是业内顶级破坏专家!破坏专家!不止是破坏恶人的阴谋,还有……美女的心防!破坏一群(290125936)破坏二群(328506857)
  • 钝刀

    钝刀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永不放弃:马云给创业者的24堂课

    永不放弃:马云给创业者的24堂课

    有人说,人生有两杯必喝之水,一杯是苦水,一杯是甜水,没有人能回避得了。区别不过是不同的人喝甜水和喝苦水的顺序不同,成功者往往先喝苦水,再喝甜水;而一般人都是先喝甜水,再喝苦水。在成功的过程中,持之以恒非常重要,面对挫折时,要告诉自己:坚持,再来一次。因为这一次失败已经过去,下次才是成功的开始。人生的过程都是一样的,跌倒了,爬起来。只是成功者跌倒的次数比爬起来的次数要少一次,平庸者跌倒的次数比爬起来的次数多了一次而已。缺乏恒心是大多数人后来失败的根源,一切领域中的重大成就无不与坚韧的品质有关。成功更多依赖的是一个人在逆境中的恒心与忍耐力,而不是天赋与才华。布尔沃说:“恒心与忍耐力是征服者的灵魂,它是人类反抗命运、个人反抗世界、灵魂反抗物质的最有力支持者。”对于创业者来说,要想成功创业,就要像马云、约翰森那样认准目标,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即使遇到一千次一万次困难也不放弃追求,不言失败,不退缩,不向命运屈服,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么你就可能会成为另一个马云,另一个约翰森。
  •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的24字诀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的24字诀

    比尔·盖茨在人们的眼中是一位天才企业家,他创造了计算机行业突飞猛进的神话。然而比尔·盖茨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的成功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你想知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的秘诀吗?你想了解今天的微软帝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吗?本书可以告诉你这一切。本书以简练明了的方式介绍了比尔·盖茨成功的24字诀,即创业法则——痴,早,联,钻;竞争法则——新,狠,强,信,赌;用人法则——为,苛,最;生存法则——小,学,扩,弃,稳;信息法则——技,精,重;王者无敌——高,猛,霸,冲。希望本书能给那些比尔·盖茨的崇拜者和想成就大事业的有志之士一点启发。
  • 西点最神奇的24堂员工课

    西点最神奇的24堂员工课

    西点军校素有“将军的摇篮”之美称,培养了无数世界著名将领。不仅如此,又有人把她比喻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学院”。西点军校到底有何独到之处?本书以西点的经典故事、名人名言为线索。辅以深刻的职场感悟,为您讲述西点人的精彩故事。带给您全新的职场理念,让您上完24堂课之后实现精神上的脱胎换骨!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