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4900000016

第16章 宋代正宗雅词(3)

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赏析】

这首小令,绝妙工巧,不着痕迹。作者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全词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作者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浓睡不消残酒”,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海棠依旧。”作者听了嗔叹道:“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花见少,叶见多了啊。”这句对白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如梦令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玩得尽兴了,而且天色已晚,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处。尽力地划,尽力地划,惊起了在这里栖息的水鸟。

【赏析】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词句不加雕琢,但境界却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美的享受。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地点是“溪亭”,时间是“日暮”,“沉醉”二字透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接写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就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

醉花阴

【原文】

薄雾浓愁永云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在炉金兽烧完了。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西风吹起,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赏析】

天空布满着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挨。作者独自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阕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

下阕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作者独自一人只为了应景,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使她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因为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想到这,作者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瑟瑟西风又把帘子掀起了,令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川汤阴(今属河南)人,汉族。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民族英雄,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后被秦桧害于大理寺狱中,年仅39岁。淳熙五年(1179年),追谥武穆。宁宗朝追封鄂王。宝庆元年(1225年),改谥忠武。

满江红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路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那一年,中原全沦陷。奇耻大辱未洗雪,仁人志士咬牙切齿紧扼腕。誓师驾战车,踏平贺兰山。壮士们,取敌人的鲜血当水饮,割敌人的肉当饭吃,高奏着凯歌谈笑。到那时,再从头安排中原的好河山,让它旧貌换新颜,向皇宫频频去把捷报传。

【赏析】

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在北伐过程中,大破金兵于郾城。进抵距汴京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后,他对部下说:“直抵黄龙,与诸公痛饮耳。”一方面是说给部下听的,另一方面也是岳飞在对自己喊话,因为恢复中原是岳飞一生的宏志。

这首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抒发了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词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作者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接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两句,上句表现了他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部队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两句是讲要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作者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两句表达作者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两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两句回归开始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

全词脉络清晰,情意深婉,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能够激发起人们的爱国之心。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南宋爱国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辛弃疾存词600多首。作品多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

破阵子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连接的军营都吹响了号角。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霹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赏析】

从全词整体来看,前九句是一部分,“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作者的远大抱负。

末一句是一部分,作者情绪急转直下,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戛然而止的写法,往往更能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读者可以非常直接地体会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体会到人民的水深火热,体会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

永遇乐

【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同类推荐
  • 红军留下的女人们

    红军留下的女人们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住特定历史人物的个性,描写了14组红军女战士的光辉形象。这些女人,在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了白区,承担着献身革命与护卫家庭的双重重担。作者从这些红军留下的女人身上,挖掘她们的伟岸人格,圣洁的品格,不屈的个性……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5)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母亲,她的儿子走过了漫漫12年对抗艾滋之旅。自从1983年孩子确诊之后,她便加入了刚刚起步的休斯顿艾滋病基金会。在本书里,她讲述了自己帮助他人的故事,以及做这些事情时,她是如何怀抱着希望,想要找到一种方式,应对自己无可避免的厄运。当然了,正如您将在本书中读到的,没人能够做好准备,接受如此巨大的打击。本书记叙了作者看护独子和其他无数艾滋病患者时,自身得到的成长。就连她的志愿者同伴们都不堪这种恶疾带来的重负,更加深切地体现了那种绝望和悲伤。 本书出版后仅5个月,作者就于2008年5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难度图书博览会上获得了银奖。
  • 荒野的狐灯

    荒野的狐灯

    重新演绎了袁枚的著名鬼怪笔记小说《子不语》里的精彩故事。一个死人千里赴约,去向同窗好友交代身后之事,执念不舍,一直到化作了一具僵尸,作势扑人!一个青年爱上了一个姑娘,染红了她的长发,却看见圣庙门前的一个赑屃头上猩红耀目,一个仙女思凡,对一个卖鸡的农夫暗生情愫,在城门口拦住他,说:你卖掉鸡会得钱八千四百文,一个书生去深山里寻死,却不期遇见了已死的相好——一个妓女。而旧相好再不肯跟他缱绻,说:我已经是仙女了。这是一场场人与鬼之间的缱绻缠绵。它惊骇诡异,曲折动人,描摹出了一切魑魅魍魉最本色的一面。它让我们突然惊觉,有些鬼怪,竟然如此可爱!《子不语》,又名《新齐谐》,中国历史上最伟人的志怪小说之一。
  •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历史纪实散文,用纪实的手法记述了贵州清代明贤高廷瑶和他的后裔高以庄、高以廉、高培谷、高可亭、高言善、高言志等人生平事迹。
热门推荐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解学士诗话

    解学士诗话

    《解学士诗话》分下上层,佚著者。本书主要叙及明名士解缙的轶事,解缙的事迹在民间流传甚广,后也各有关于他的小说传世。
  • 娱乐圈大神聘妻:天价小助理

    娱乐圈大神聘妻:天价小助理

    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方圆圆躲在浴室里严肃地说:“虽然我身在娱乐圈,虽然我是你的助理,虽然你很帅,但是我是个不接受潜规则的助理。”大神从兜里摸出个钥匙,道:“谁说你是助理?”“你聘请我不是当助理吗?”“你误会了,我聘请的是一个老婆,全职的那种。”话刚说完,浴室门哗啦开了。方圆圆:“…………”没路跑了……
  • 法师故事2

    法师故事2

    半身人说:好奇就是力量。矮人会说:团结就是力量。精灵会说:魔法就是力量。侏儒会说:创造就是力量。兽人会说:杀戮就是力量。人类会说:权力就是力量。龙一直说:知识就是力量。神曾经说:信仰就是力量。奥索斯站在全知高塔的露台上,俯瞰安瑞尔大陆,轻轻地说:我,就是作者。
  • 灵媒皇后:小心后宫有鬼

    灵媒皇后:小心后宫有鬼

    作为灵媒,她非常不专业地穿了。打入冷宫?无所谓!这种白吃白睡的日子有什么不好!跟她斗?她一天就逼疯了同住冷宫的妃子。人和鬼斗,也要看能耐!就算皇帝也不例外。整个皇宫中,哪里还有比冷宫更适合随时与鬼交流的地方。家仇?不关她事!国仇?大哥,洗洗睡吧……都说后宫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今天你中毒,明天我挨刀冤魂游魂一缕缕,厉鬼恶鬼到处飘……现代灵媒,腹黑帝王,还有神秘的捉妖少年,妖孽的鬼魅男子……生命,总是注定不甘平凡的
  • 军事战争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军事战争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本套《中华典故故事全集》全部精选我国著名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爱国为民的故事》、《军事战争的故事》、《修身立世的故事》、《智慧谋略的故事》、《读书学习的故事》、《品质修养的故事》、《社会世情的故事》、《世事明察的故事》、《心灵情感的故事》和《悟道明理的故事》等十册,书中每个典故都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光荣的草原

    光荣的草原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剑极苍穹

    剑极苍穹

    新书《先天霸体》已经上传,请大家多多关注。
  • 康熙大帝:夺宫初政

    康熙大帝:夺宫初政

    《夺宫》是《康熙大帝》的第一卷。描写康熙八岁即位后,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里,与辅政大臣鳌拜集团的篡位阴谋作斗争的故事。 康熙年幼时异常聪颖,曾拜落第举人伍次友为师,学习封建统治本领。在太皇太后孝庄和侍女苏麻喇姑的支持、帮助下,康熙团结了一批在圈地中破了产的中、下层地主和知识分子,形成了一支拥帝派的拱卫力量。经过多次较量,他终于在十五岁时,智擒了鳌拜,巩固了帝王权力,为清王朝的振兴打了良好的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