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6700000021

第21章 治学(1)

1909年,王国维进入京师图书馆任编辑,后为《国学丛刊》起草宣言,倡言“学术无新旧之分,无中外之分,无有用无用之分”。

王国维未曾将武则天时公布的《大云经》残卷与佛藏传本参校,就说《大云经》是伪托。后来陈寅恪参校后,才知道它与佛藏传本几乎全部符合,从而修正了王的推论。

王国维在清华研究院讲《仪礼》,以为《周礼》是伪书。

甲骨文卜辞研究,学术界盛称有“四堂”,即“雪堂(罗振玉)导乎先路;观堂(王国维)继以观史;彦堂(董作宾)区其时代;鼎堂(郭沫若)发表辞例”。

章太炎被称为“地上派”。其治学有四言:不以金文疑群经;不以赝器校古史;不以甲文黜许书;不以臆说诬诸子。

章太炎是近代经学大师。他也深通佛学,曾照《瑜伽华严经》解释《庄子》,著《齐物论释》,又尝根据大乘教理以批评宋明理学。但他受西洋学说影响甚少,于现代社会科学更不了解。他曾附和王小徐引佛法批评马克思主义学说,事实上他连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都没有弄清楚。

章太炎曾说,我对于中国学术求进步有三种意见:一是经学以比类知厚求进步;二是哲学以直观自得求进步;三是文学以发情止义求进步。

梁启超规定工作时间不接待宾客,偶有来访者,说话不能超过1小时。其书斋门上还挂有木牌:“除研究生外,无要事莫入。”

梁启超强调做资料工作的必要性。他说:“大抵一个大学者平日用功,总备有无数小册子和单纸片;读书看见一段资料,适其有用者,即刻抄下(短的抄全文,长的摘要记书名卷数页数)。资料渐渐积得丰富,用眼光来整理分析之,便成一篇名著。”

梁启超学识渊博,但也有错误,所著《中国历史研究法》,其中引用阿拉伯人著作,因未见原文,竟将五朝误为五代,将十世纪的中国写成九世纪。故王森然称,著书求入世界作者之林,真不易矣。

1922年,梁启超为蒋百里的《欧洲文艺复兴史》作序。梁以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历史相比附,写起中国近代的学术复兴史,几天即草成6万字的著作《清代学术概论》,且反要蒋为这“序”写一序。

黄侃治学,常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他批评某些初学者之病有四:急于求解;急于著书;不能阙疑;不能服善。

黄侃读书,必施圈点,虽然读书数百卷,也必点完方休。死前一天,仍以《唐文粹补遗》末两卷未了,犹力疾圈点完毕,方才卧榻。

黄侃读书必动笔或加批语。他批过的《资治通鉴》,50年代在顾颉刚主持二十四史断句时,曾通过齐燕铭在陆宗达处借去,部分采入标点本。

黄侃称自己读书极快,但记忆力不佳,所以每引用一条材料,即使极熟的书,也要认真核对。在上课时他曾对学生说:“我讲小学比较‘自如’;讲经学,拿着书还怕讲错。”

顾颉刚由欧洲学成归国,拜见老师章太炎。他强调一切事物,必须亲眼看到,才算真实可靠。章说:“那么,你看到你的曾祖了吗?”顾无言回答。

顾颉刚在上海编历史课本,钻研古史,每有心得,必写信与在北京的钱玄同讨论。但钱有久不复信的习惯。一次,顾将写给钱关于讨论古史的半封信,以《与钱玄同论古史书》为名发表在《读书杂志》上,借此逼钱答复。信中第一次提到了“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这一观点,遂引起史学界的轩然大波。

1927年,顾颉刚作《国立广州中山大学购求中国图书计划书》(后收入中山大学图书馆丛书)。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说:“我从事图书馆古籍采购将近50年,即循此途径为收购目标,颇得文史学者的称便。”

顾颉刚自入北京大学前就开始作笔记,直到逝世前未停。朱星曾为编写《汉语史》请教他:周吴太伯何时离家,中经何地,发生何事,定居吴何地?顾略一回想,便从一柜子笔记本中抽出一本,翻开给他说:“这就是吴太伯离周入吴的路线。”

郑天挺提出,研究历史要掌握三点:因果关系不能颠倒;时间先后不能错乱;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不能用后来的发展附会当时。

郑天挺认为,可用几何学术语解释历史教学:小学时应是给学生以某些具体的历史知识,是一个“点”;到初中,应成为一条“线”;到高中,应扩大为“面”;大学则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历史的各个领域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这就是“立体”。

陈寅恪从来不以僻书吓人。他引用的书都是最习见的;却能在最习见中,在一般人习而不察中,提出新解,令人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感。

陈寅恪双目基本失明后,却以20年时间钩稽沉隐,独力完成80万字巨著《柳如是别传》。

蔡元培说明读书方法的重要,说,吕洞宾用手指点石成金送给穷人,但这穷人不要。问他为什么不要金子,他说要吕洞宾的指头,因为可点出无数金子。这种想法从道德上来说,固然要不得;但就求学而言,却是最不可少的。

罗家伦和傅斯年有两个相同处,一是看外国书,一是都很自负。很多稿件到他俩手里,被删改得面目全非。其中傅更严格。罗说,这使我对于自己写的稿子,也有戒心,不能不先慎重一点,才敢交出来。

陈鹤琴由美国留学回国,带回两个大箱子,一箱是大大小小的石头;一箱是形形色色的生物标本和书籍。这是他学地质学、生物学到野外实习时采集的。

陈序经以自己几十年的治学经验,认为治学首先要勤奋,要博览群书,然后就志趣选择,作专攻的准备。这也是苏东坡主张由博返约的意思。切忌太杂,不能专一,因为容易浪费时间,到头来难有成就。

黄际遇于学问别有见解,他说:“有直线之学问,有平面之学问。泛滥各科,以求广博,平面之学问也;设为专题,深入研究,登峰造极,直线之学问也。”

钱基博谓文学与哲学、科学不同;哲学解释自然,科学实施自然,文学描写自然。

朱冼认为,求学求知的要道不外三端:第一是模仿,第二是记忆,第三是练习与综合的检讨。

商承祚治学严谨,数十年按自定原则进行研究:不识之字不妄释,不明之义不妄言,不轻言音韵,特别是通转旁转之类,引用二手材料必查对原文,以免失实及断章取义。所以每有文物资料出土,商发表的研究文章往往在最后。他说:“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熊十力长期不和家属住在一起,为的是集中精力研究学问。他每天清晨4点起床读书写作,中午亦只闭目坐上片刻,书桌边贴有“说话勿超过3分钟”的字条。

元史最难。故屠寄、柯劭忞的元史著作,均因疏于地理考证和蒙古语知识,未尽人意。冯承钧认为编修元史,须要:(1)了解北方、西方若干语言;(2)明了汉字古读音,尤应知元人读法;(3)名从主人。此三条缺一不可。

沈刚伯认为“通史”一定要通,从古至今都要看,而西洋史更要读。因为,研究中国的史实,有很多的问题,仅就一个国家分析是不够的。

魏金枝对婚姻学也有研究。他说,中国的结婚礼仪太复杂,而离婚却是十分简单。离婚也是人生大事,为什么离婚时就那么鬼鬼祟祟地签个字就完了呢?

吴功正把自己的治学门径概括为8个字:横征远取,水纹扩散。他说:“所谓‘水纹扩散’,就是不断扩大成果,犹如击石潭水,形成波纹扩散,涟漪荡漾;所谓‘横征远取’,即横向--门类贯通,纵向--古今贯通,把多种知识拧成一股绳,形成合理的优化结构,发挥集束型知识的优势,把哲学睿智、史学深邃、文学精美三者结合,以形成统一的论述格调。”

苏雪林自称,他一生的写作与研究,大都得之于教书所启发的灵感,如《李义山恋爱事迹考》乃是在东吴大学教李商隐诗选而撰成;《天问》的整理,也得之于一篇上课用的笔记。

陈垣以故宫元刻《元典章》等,校勘流行本《元典章》,发现误植12000多条,由此写下了《校勘学释例》。

陈垣常对人说:“一篇论文或专著,作完了不要忙着发表,要给三类人看:一是水平高于自己的人,二是和自己平行的人,三是不如自己的人。”他以为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到反映,以便修改。

陈垣校补《元典章》,在万余条错误中,选出十分之一,寻求改误之由,归纳为42例,撰成《元典章校补释例》,并总结为“校法四例”:一为对校法,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二为本校法,以奉书先后互证,抉摘异同;三为它校法,以它书校对本书;四为理校法,依事理而作出判断。

钱钟书对自己要求严格,每写一篇文字,必改了又改。他的《谈艺录》手稿,有人第一次看时已很精彩;谁知隔天再去看,却被涂抹得面目全非,以后不知又删了多少次才付排印。据说他还得在校样上润色文字。

钱钟书只发表类似札记、随笔性质的书和单篇论文。他在几十年前,就决定不轻易写“有系统的理论书”。有的同学劝他写部文学概论之类的书,他拒绝了。他说,那种书“好多是陈乏加空话”;即使写得较好的,也“经不起历史的推排消蚀”,只有“一些个别见解还为后世所采取而流传”。

余嘉锡17岁时得张之洞《书目答问》,读之不厌。遇有疑难,即检家中藏书分别考证,将有关文字写在《四库全书提要》书页上方,1年后遂录为l册。其后50余年岁月,写完《提要辩证》490册。

余嘉锡以为《全唐诗》是官修的书;要查唐朝李贺的诗,不如去查阅《艺文类聚》等书。他还认为,学生初学诗不宜即学李贺,称“宜从杜工部入手”。

卢嘉锡经常向人介绍老师张资琪教授所总结的“有趣化学结构式C3H3”,即对科学工作者的3条基本要求:清醒的头脑,灵巧的双手,洁净的习惯。

张舜徽批注线装本《说文解字钩注》,每页上用蝇头小楷写满,力求对每一个字提出见解。原书仅9千余字,张著却达200余万字。仅誊抄此稿就费时3年半,大小毛笔秃了50多支。

张舜徽73岁才动笔写《中华人民通史》。它打破王朝体系,以事物记载为中心,全书分为地理、社会、创造、学艺、人物等6篇。

沈钧儒看书极为细心。他曾读蒋百里名著《军事常识》,虽然本人从不习军事,但看出书中误植30余处,即列表并加说明,寄给了蒋。蒋百里复信,表示“感谢之至”。因为他不仅改正了排错的地方,连作者用语不当,及引用日文书时译文与原文有出入的字,都被更正了。

罗根泽在北大主讲中国文学史,后来编集出版。其编制方法别开生面,他是第一个采用外国文学史的编写体例,先分类别,再依时代来论述,因而定名为《中国文学史类编》。

曹聚仁认为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富有戏剧性的时代:魏晋之际、唐末五代、北宋末年、南明,都是因“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士大夫在死亡线上挣扎,加上外患来矣,闹出了亡国的悲剧”。

周叔弢嗜藏书。他上课指定的课本极为难觅,不但图书馆里找不到,书坊里也不一定有。一天讲楚辞的“九歌”,他就指定戴震的《屈原赋注》为教材,学生听后都束手无策了。

同类推荐
  • 我读.3

    我读.3

    《我读3》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 一个人的岁月

    一个人的岁月

    其他各辑中,这是打破了时间的隔阂贯通起古今的心领神会;或从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殿堂里吸收精神资源,或走万里路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承,本书是著名作家顾艳的散文集。本书内容丰富,这是打破了空间的隔阂营造其繁茂的精神家园。或追慕古人且与之对话,或面对今人而生动描绘,除了第一辑是作家对个人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外。在这些看似五光十色的感悟碎片中,建构了作家独居生活的时空观念与精神坐标
  • 死囚

    死囚

    《死囚》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死囚》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死囚》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
  • 四川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

    四川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

    值百年华诞之际,四川省图书馆编辑出版《四川省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以彰显历史,缅怀前贤,昭示未来,意义深远。《四川省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荟萃了一批优秀图书馆专业工作者在长期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中积累的成果,凝结了四川省图书馆人的集体智慧,生动再现了四川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精彩画卷,将为未来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其实你就是人物

    其实你就是人物

    谁都希望得到他的眷顾,有一个词叫“机会”。他的青睐,有一个词叫“缘份”,他才是偶像,很自圆地说。前一个词很中国,是人们永远要追逐永远拥有的。明星明星,不成叫无缘。后一个词永远很酷酷地走来,对,明天指不定是不是星。,如果这个词具象的话,缘分。任何事情,成了叫发,是大众情人。而机会,也许是用一半的头发遮住一只眼睛那样的?一副我是机会我怕谁的牛样
热门推荐
  • 匿名时光机

    匿名时光机

    从高中开始就被称为“小柯南”的欧若紫,进入云上学院的第一天,就和最大校董的儿子段琉川结下了梁子。学校突然发生偷窃事件,段琉川自告奋勇调查真相,并请欧若紫协助调查。在段琉川许诺了她三个条件后,欧若紫答应帮忙。有了欧若紫的协助,偷窃事件圆满解决,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偷窃事件结束之后又发生了一连串的事件,并且都与一个署名为“Z”的人有关。欧若紫与段琉川欲找出这个人,但每当有一点点线索的时候就断了……欧若紫能否找出真正操纵事件的人?她与段琉川之间的感情,又会发生一些怎样的变化呢?
  • 内向的革命

    内向的革命

    一本书引领一场“内向的革命”!将阿玛斯“钻石途径”的思想精粹排列组合,娓娓道来一代大师所带给人们的灵性的传承!跟随本书脚步,你将会亲身经历一场向内而发的革命,你在其中将会发挥出人性本体的最大潜能,从而活出充满关爱、智慧、慈悲、行动力、至乐、祥和的人生。
  • 异界禁忌传说

    异界禁忌传说

    他是禁忌的存在....任何传唱的人,杀无赦....那满腔热血少年,如何剑荡异界河山,千年寂寥守候,换来的不过一场落寞,他能冲破世间的枷锁冲出天地么?且看此书为各位带来一个全新的异界之行。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

    企业的用人问题最重要的是对职员做出公正、合理的考核,并通过薪酬来激励职员的工作热情。本书系统介绍了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方法与技巧。对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各个环节都做了具体的介绍,并在各章都附了一定的案例。理论介绍的同时,注重从实际操作角度讲各种常用的考核与激励技术。
  • 强扭的瓜

    强扭的瓜

    这是一个关于诱惑与选择的故事。身在阴谋中,面对无可对抗的对手:他们将迎来怎样的结局?
  • 身份

    身份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公主种田也疯狂

    公主种田也疯狂

    一场蓄意已久的阴谋让长公主皇甫悠然流落民间,从此隐姓埋名,种种田,养养娃,小日子棒棒哒!